回覆列表
  • 1 # 隱語

    地球上人類的語言有5500多種,英語是其中最發達,詞彙量最大(多達100多萬以上)、最多國家使用(超過70國)的官方語言,又被美譽為“世界語”。但是歐洲很多國家實際上不講英語,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英語就來源於它們,要知道在英語詞彙裡,有80%以上都是外來詞,在這些外來詞中,又有絕大部分是來自於英國的大陸鄰居們。

    有這麼多外來詞的原因,也不光光是因為好學,英國的國家形成史,也是不斷被周邊鄰居外來侵略的血淚史,畢竟英吉利海峽平均寬度只有240公里,最窄處的多弗爾海峽只有34公里。天氣晴好時,隔海就能看到對岸大陸的地平線,導致隔壁大陸的鄰居們沒事坐船就來“串個門”。而伴隨戰爭侵略的,必然有文化滲透。

    1.最早的凱爾特語:

    凱爾特語是英語最原始的那部分:公元前3000年,中歐地區一個印歐語系(Indo-Europeans)的原始部落移居到西部不列顛地區,這群人被稱為凱爾特人(Celts),說著咕嚕咕嚕的凱爾特語(Geltic),這是一種生澀的語言,詞彙量少並且沒有文字形式。現代英語中的凱爾特語已經寥寥無幾,留下的只有一些地形詞和地名,如:crag(巖壁)、coombe(深谷)、peak(山峰)、tropenhow(地名)以及,聞名遐邇的london(倫敦)。

    2.羅馬侵略帶來拉丁語:

    公元前55年,第一批外來人口—凱撒率領羅馬大軍“came”、“saw”、 “conquered”了不列顛;公元前43年,羅馬皇帝芬狄一世把不列顛變成了羅馬帝國的“行省”。彼時的拉丁語就隨著羅馬人的征服第一次進入了英語。

    3.昂格魯.薩克森帶來歐洲大陸語言

    公元491年時,原住於“北歐低地”(荷蘭、德國、丹麥一帶)的安格魯、薩克遜、朱特人組成了一個支部落,彙集於泰爾斯海靈島(terschelling),從這裡出發向西南方向250英里的英國海岸進擊。

    隨著新入侵者而來的還有新的語言:安格魯-薩克遜語(屬於西日耳曼語),它相比凱爾特語有了穩定的文字記錄和豐富的詞彙,覆蓋了日常生活、溝通詞彙,被語言學家認為是古代英語的初成。

    今天的English一詞的意思即是安格魯人的語言(tongue of the angles)。這些英國的新貴族在帶來了5-6萬日常詞彙如house、woman以外,也帶來了歐洲大陸的一些固有詞彙如ass、kiten、pear、dish(以上來自羅馬);也有來自希臘的詞如church。

    4.維京人帶來日耳曼語

    安格魯薩克遜們對凱爾特人的統治又維持了差不多三百年,到了8世紀末的時候,來自斯堪的亞維納的北歐維京人駕駛著他們乍長的海盜船隆重登場。驍勇善戰的維京人屬於北日耳曼語支,愛好是把自己的“戰功”做成押韻的詩歌傳唱,所以,維京人給英語貢獻的新詞中有相當部分是下面這種畫風:“anger!”憤怒! “scream”尖叫!“ kidnap!”綁架!“ ransack”洗劫!“ thump!”重擊!“ slaughter”屠殺!

    5.法語入侵的兩次高峰

    接著輪到英國的法國鄰居亮相了。法國是英國的近鄰,英法百年戰爭、聯姻、文化滲透等等糾葛,讓英國對法國的情感一直很複雜。有句關於全球變暖的英式笑話就是:“如果說海平面上升有什麼好處的話,那就是希望可以把法國推遠一點。”

    英語和法語屬於不同的語族(日耳曼語族和拉丁語族),但一般感覺無論是從拼寫還是讀音上,英語和法語之間的差異都比同屬日耳曼語族的英、德語小得多,原因就在於中古英語形成期間,法語詞彙引進的兩次高峰:

    第一次是諾曼征服:1066年英王哈羅德(Harold II)的盎格魯—撒克遜軍隊和諾曼底公爵威廉一世(William of Normandy)的軍隊在黑斯廷斯(英國東薩塞克斯郡一帶)決一死戰,以威廉的勝利宣告了法國對英國的統治。

    法語由此成為上等人的語言,充斥政府、法庭、學校等社會機構,威廉繼位後舉全國之力編制的“堅決拿走群眾一針一線”的《末日審判書》用的就是法語和拉丁語。從1066年到1399年亨利四世繼位前,一連三百多年英國國王說的都是法語。

    這期間引入的詞語覆蓋政府(government、state、country、region、parliament、council);法律(judge、jury、justice、evidence、arrest);宗教(pray、confess、grace、pity、sacrifice);服飾(fashion、lace、dress、coat、collar、gown);美食(beef、pork、dinner、feast、salad)等等。

    第二次高潮在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期間,英語又從法語借用了許多詞。如boulevard(林蔭大道),champage(香檳),routine(慣例)。

    大批的法語詞彙引入英語並逐漸和英語相融合,英語經過不斷的變化,原有的內部屈折變化也少了很多,標誌著名詞和形容詞的數、格、性的詞尾形式已經不明顯,古代英語從這時起演變為中古英語。

    所以說,歐洲大陸的那些國家們,從前都比英國那個小島上的野蠻民族強,從來都只有軍事侵略和文化輸出,所以不是他們為啥不說英語,而是英語一直在吸收他們的詞彙。

  • 2 # asprin1981

    說英語的國家多,是因為當年大英帝國的全世界到處是它的殖民地啊。你可以理解為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是從當年的大英帝國獨立出來的,自然說英語,歐洲沒有這樣的國家,還說什麼語言就說什麼語言。同理解釋比如南美很多國家說西班牙語或者葡萄牙語。

  • 3 # 暨興說歷史

    這個問題要說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歐洲國家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語言。幹嘛說英語?其實有這個理由就已經夠了,你想啊,如果讓華人都說日語可能麼?也太不可思議了!

    在歷史上,英國一直不被歐洲大陸看作是真正的歐洲國家。英國與歐洲的關係一直是分分合合,英華人也一直覺得自己與眾不同,宗教不歸教皇管,開車靠左行駛,歐洲大陸是兩孔圓頭插座,英國則是三孔方頭,英國至今也不加入歐元區。

    英華人一直覺得美國比歐洲親,有點看不起歐洲的意思。(而歐洲人也一直看不上英華人,歐洲人也有歐洲人的自傲,反正他們總是互相看不順眼。)歐洲遇到這樣的英國,英語傳播的再廣,學英語的話也要打些折扣,畢竟在歐洲,並不是只有英語才是外語,學什麼不是學,歐盟的國家也許學大陸上其他的國家語言用得更多些,因為還是接觸鄰國的機會多。

    另外歐洲 的國家比如像法國,其語言的影響還是有的,法國並不注意外語,連外交官都不太會外語,可見他們對本國語言的自豪以至於自傲。遇到這樣的國家,英語做外語就應經很不錯了。

  • 4 # 北歐夏日

    以親身經歷,個人觀點,簡單闡述一下。

    歐洲國家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真沒幾個,算上英國兩三個吧。然而將英語列為第二語言的國家比較多。第一,北歐。北歐五國都有自己的語言,人口稀少,教育和綜合素質高,富有,冬季漫長,自身音樂,影視等等資源少,所以需要常與外界溝通,而學英語對他們而言小菜一碟。更有些國家要求學生高中前掌握三門語言。下到小學生,上到退休老人,基本都會英語。第二,東歐。學英語的年輕人現在越來越多,雖然老一輩基本不會,但是為了去北歐,西歐打工脫貧,必須得會英語。第三,西歐,南歐。老一輩基本不會,他們有自己的傲氣,覺得自己國家足夠發達,沒必要去學別人的語言。而年輕人接觸的比較多,經常周遊各國,上網路。對歐洲人而言,學同是一個語言系的英語並不難。而且學鄰國語言更簡單,就好比我們學其他省的方言,區別只是我們有相同的文字。有時候一個妹子會五六門語言並不要覺得稀奇。

    所以一般我們去歐洲旅行,會英語幫助還是很大的。

  • 5 # 皇唐無文

    提這個問題的人是沒文化的吧?

    是不是一說到外國就是美國日本南韓英國啊?

    是不是一說到外語就是英語啊?

    是不是一說到月亮就是國外的圓啊?

    真的悲哀!

    告訴你吧!英語是國際性使用最廣泛的通用語之一,但是把它作為官方語言的基本都是英國及它當年的殖民地。歐洲只有英國使用英語,其中英格蘭是準確的英式英語,蘇格蘭有蘇格蘭語,威爾士有威爾士語,北愛有北愛語,算是方言吧!歐洲其他國家基本都有自己的語言,也有少數國家與鄰國是同宗同源而用共同語言,如瑞士就說德語,比利時靠近法國的說法語,靠近荷蘭的說荷語。

  • 6 # liucj2

    歐洲大陸國家都有自己的語言,各華人民在本華人民內部交流當然使用本國語言。但歐洲許多國家的教師都需要學習英語。10多年前,有一次去德國,在和幾個教師交流時,德語翻譯有點事情離開了。留下幾個不懂德語,但可以用英語交流的人。於是,有個人用英語試了一下,對方馬上開始講英語。等到德語翻譯回來,發現大家交流的熱火朝天,還呆了一下。後來到法國的斯特拉施堡,發現法國的許多教師也是能講英語的。再就是,我們住過的賓館,至少前臺服務員都可以講英語,其他服務員多少也能講一些,但水平如何就不知道了。機場的邊檢人員,你和他講英語毫無困難。賓館裡的注意事項也使用英語與本國語言標識。有一次在德國一個賓館衛生間的玻璃上看到貼了一張英語的類似傳單的東西,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個環保組織宣傳環保,提醒大家保護水資源,號召大家減少洗澡次數。說明,在歐洲,使用英語的地方還是很多的。但這些場所,你講漢語,沒有人聽得懂。不知道現在中國去歐洲旅遊的人多起來後,是否可以使用漢語交流。但現在如果去美國的夏威夷,過機場邊檢,你如果講漢語,邊檢也會用漢語和你交流。一國語言的國際使用狀況,從根本上講,還是由這個國家的經濟,科技,文化與國際的影響力決定的。雖然法華人文化上很驕傲,但在巴黎也看見過法華人排隊買票看美國電影的情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上有60萬閒錢,如何實現資產配置最最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