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的成長
-
2 # 健康養生週刊
當孩子之間產生了矛盾時,他們出於本能會尋求父母或老師的幫助。對此,廣州心海榕社工中心心理諮詢師梁健恆表示,父母應在日常生活中教會孩子自己處理這些矛盾,這樣做比直接介入對孩子的成長更有益處。
方法一:教孩子分析問題根源
四歲的冰冰正玩著幾輛玩具汽車,在旁看了半天的鄰居小朋友軍軍忍不住拿起其中一輛玩了起來。冰冰馬上想搶回來,“這是我的玩具,不給你玩。”軍軍也不示弱,堅持不給……
溫馨提示:孩子之間爭吵,家長關鍵是要讓孩子認識到問題究竟出在哪兒,然後自己想辦法解決。家長不妨讓孩子們坐在一起,讓他們各自說說為何要爭吵,這樣做的好處在於讓孩子能夠彼此傾聽對方的想法。同時,讓孩子自己想辦法,互相商量,取得想法的一致。這樣做的好處在於能夠讓孩子懂得,以後再碰到類似事件該如何解決。
方法二:啟發孩子想辦法解決
五歲的天天和小夥伴們在草地上一起踢球,媽媽在一旁和鄰居聊天。突然,天天叫喊著跑到媽媽面前,“青青剛剛踢了我一腳。”這時,青青也跑上前來,“是他先罵我的。”
溫馨提示:如果孩子間起了紛爭,家長首先要讓孩子說清發生爭執的原委,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們認識他們之間發生矛盾的原因及各自存在的問題。然後在孩子們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後,讓他們學會向對方認錯、道歉。
方法三:讓孩子自己面對矛盾
遊戲場裡,三歲的蘭蘭見梅梅小姐姐在鞦韆上玩得不亦樂乎,他也想玩,但梅梅就是不肯下來。沒辦法,蘭蘭只得到媽媽那兒求助,希望媽媽叫梅梅下來,讓自己也能玩一會兒。
溫馨提示:孩子之所以喜歡找成人解決問題,主要是他們害怕與其他小朋友打交道。其實,孩子在很多時候要比成人想象中更懂道理,只要父母告訴他們,“玩具要和大家分享。”或者讓受委屈的孩子直接對小朋友提出“我們應該怎麼做”的建議,這樣會讓他更自信,下一次,也就有勇氣自己去處理和小朋友之間的矛盾。
回覆列表
既然是小打小鬧,我認為就沒必要介入。
孩子之間鬧矛盾很正常,這也是他們學習與人相處交往的必然過程。
孩子們透過這些來意識到要調整自己的行為,改進自己處理事情的方式,進而增強自己的社交能力。
我們應該給孩子們足夠的空間讓他們有機會處理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