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淡風輕女子生活坊
-
2 # 楊柳話情
相約情感路,風雨永相伴。
這種做法肯定不對。父母對孩子都是寄於厚望,希望孩子能勝人一籌,力壓群雄。所以經常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較,往往是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好,聰明,懂事,自己的孩子就是個不爭氣的主。
卻不知,父母的做法已經嚴重傷害了孩子的心理,孩子認為自己在父母眼裡不重要,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和挫敗感,給孩子造成消極情緒。孩子認為,反正都是不如人家的孩子好,學不學好都一樣,因此,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大大降低,感覺很受傷,有失敗感。連自己爸爸媽媽都誇獎別人家的孩子,感覺自己好失敗,導致學習的信心也失去了。
所以,父母不要經常拿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比較,對孩子學習起不到任何作用,只會讓孩子對自己更加沒有信心,傷害孩子的自尊,打消孩子學習的興趣,給心理也造成一定的傷害。
作為父母在對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對孩子要加以引導和鼓勵,不是一味地去與別人比較或者是指責。鼓勵孩子,就是對孩子最有力的支援!
-
3 # 欣怡情感之說
我認為:不對
影響一:打擊孩子自信心,孩子很自卑。
原生態家庭生活環境,問題在孩子身上反應的淋離盡致。如果總是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孩子自卑,沒有主見,對父母過於依賴,獨立自主個性難養成。將來如何面臨求學、工作、生活中的問題?
影響二:讓孩子思想偏激。
所謂的比較,物件應該自己,今天做的比昨天有進步就好。父母思想愚昧,總是與別人比較。傷害孩子的心理,父母不經意的一句話容易讓孩子思想偏激,行為失控,後果不堪設想。
影響三:讓孩子覺得你不尊重他的成長。
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要讓你的孩子活在你的期盼中,尊重孩子的選擇。我們能做的,就是陪伴他看風景,引導他走上正途就好。
欣怡覺得,愛孩子,首先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成長,好的方面,繼續保持。不好的方面,及時改正,在面對問題時,思想不要偏激,不驕不躁,踏實學習本領,求真務實,艱苦奮鬥,"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4 # 果嘗原創
很多父母都有這種做法。
這種做法好與不好全在父母怎麼做。
父母最初這樣做也只是給孩子樹榜樣、促進孩子,當孩子以這個孩子為榜樣有進步時,就要表揚孩子。說明這個方法是好的。
如果父母這樣做沒有起到促進孩子的作用時,就要及時停止。如果繼續這樣做有可能會讓孩子失去信心,起到物極必反的作用,那將是每個父母都不願看到的。這時候這個方法就不好了。
-
5 # 泰山行者
好奇怪的父母!
都說是老婆是別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己家才是寶!為什麼那麼多的父母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呢?說是望子成龍吧,對孩子來講反而起了反作用,讓孩子很容易的產生自卑的情緒。對孩子的成長和以後在社會上的生活產生負面影響。
孩子是不一樣的。孩子的性格,孩子的家庭背景,孩子的家庭生活水平,家庭教育水平,都是不一樣的,還有就是智力水平和智力發育的早晚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特性。
別人家的孩子可能發育的早一點,或者在某一方便表現的突出優秀一點,自己的孩子可能這一方面表現不突出,或者說不太好,就認為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優秀,這是非常錯誤的理解和認知!難道那些家長們就看不到自己的孩子會在另一方面的優秀表現?
所有的孩子都是祖國的未來,都是國家需要你人才。孩子都是自己的寶貝!只要孩子的品質和人生觀不存在錯誤,不偏離,那麼我們的孩子就是最優秀的。
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快樂的成長,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有優秀的特長,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做出最優秀的成績!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
6 # 0度
這個問題已經延伸很長時間,不能說是對還是錯,但可以肯定的是,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壓力感。
相信很多人從小都有一個競爭對手,而且從一出生就與別人有了對比,比如,那誰誰誰家的孩子已經會爬了,我們的還坐不穩,人家長得多麼的好看,之類的話,慢慢的長大一些,又會遇到說誰家的孩子多麼優秀,你看看你自己,云云
雖然當時說的時候可能是無心的,但漸漸說得多了,難免會對孩子心理上造成不自信,內心脆弱一點的孩子,可能會覺得有壓迫感,到哪兒都覺得自己不夠優秀,不像別人家的孩子 因此,可能會影響他的思維和心理健康。
我們人人都喜歡聽鼓勵的話,小孩子也一樣,誰天生喜歡被貶低啊,所以遇到這樣的情況因該是鼓勵而不是譏笑挖苦,鼓勵他自信一點,自己不比別人差,建立積極向上的心態,才有助於他未來的發展 。
-
7 # 霏潼爸媽談家庭教育
家長關心孩子的生長髮育,與同齡孩子的家長交流經驗,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事。
但是有些家長總是拿自己的孩子同別的孩子比較,這就不好了。這是因為無論從哪個角度講,人是存在差異的,孩子的生長髮育也不可能完全一樣。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簡單、片面的比較是不科學的。
另一方面,當著孩子的面,直接抱怨孩子這樣那樣都不如別人,這會使孩子很傷心,自尊心受到傷害。久而久之,當孩子長大一些,懂事之後,就會對自己喪失信心,產生自卑感,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認為自己處處不如人。
-
8 # 學樂幫資訊頻道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同樣的差異未必就是差距。所謂,人比人,氣死人。龍生九子還各有不同。望子成龍可以理解……可畢竟,父母本身就是孩子的起點。別人家的孩子也未必如我們想象得那般輕鬆、自信、幸福。有時壓力未必全是動力,父母將社會的焦慮轉嫁給孩子其實是非常不利於兒童成長的。父母都認為自己永遠是正確的,沒有從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兒童的發展需要出發,把別人家的孩子作為評判自己家孩子的標尺,依據別人家孩子的表現判定自己家孩子的優劣,將孩子成長髮展的評定權利交給別人家的孩子,失去了對自己孩子成長髮言的主動權。其實,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物品”,孩子跟別人有差異,可能正是其個性形成的表現,父母應接受這種差異,及時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反之一味的比較打壓,除了引起孩子激烈的反抗之外真的意義不大。
說到底這種“別人家的孩子”是在脅迫兒童服從道德權威,使兒童貫之以既定的道德判斷,缺乏辯證、全面認識道德事實和道德情境的道德思考力,限制兒童自身道德水平的發展。在兒童服從道德權威時,考慮的是來自成人世界的道德權威,不能夠從自身、他者以及其他的外在因素進行思考和判斷,常常忽視自我的需求和他人的需要。
最後,我們可能永遠不會明白,漠視孩子是愛的對立面,並非是什麼愛的笨拙表達方式。
-
9 # 輕裘白馬書生劍客
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這應該是大多數家長的普遍習慣和意識。當孩子小的時候,特別是沒上學之前,在家長的眼中都是聰明伶俐,活潑可愛,而別人家的孩子都沒有自己家孩子聰明可愛。此時,家長看到的全是自己家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別人家孩子的缺點和短處,很多時候往往拿自己家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和別人家孩子的缺點和短處比較。於是就很容易的信心膨脹的得出自己家孩子遠勝別家孩子,自家的小公主、小少爺將來都是人中龍鳳,成名成家,前途不可限量,至於別家的熊孩子,將來幹什麼,只能呵呵......管他呢!
等到孩子上了幼兒園、小學、中學、高中的時候,當家長面對孩子的學業成績和名次排名的時候,很多原來信心爆棚的家長開始信心受挫,開始埋怨和責怪自己孩子,粗暴型的家長會說“我怎麼生了你這個笨蛋、你看看人家.....”之類的話,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和信心,這是很多孩子最不想聽到的;溫和型的家長會說“誰誰誰怎麼樣,她或他是你學習的目標和榜樣,要超過他”之類的話,無形給孩子巨大的負擔和壓力,這也是大多數孩子不願聽到的。
經常的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孩子比較的父母,忽略了孩子的個體差異,比來比去,只能是自己失望和失落,孩子叛逆或自卑。
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帝送出的天使,都是獨立的個體存在,都有屬於他自己的獨特的生命歷程。而我們作為父母,最幸運的則是能夠和孩子有這麼一段生命相遇的過程。
-
10 # 會東讀書
作為父母, 一定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較, 別人的孩子畢竟不會成為你的孩子。
比較以後, 孩子會有如下想法:
1. 你愛別人, 比愛我多
孩子不理解父母想透過比較, 激起孩子的鬥志, 你的比較, 會讓他覺得, 我不如他好, 你不愛我。這就為以後的溝通挖下坑, 反正我比不上別人。你愛說什麼就說什麼。我反正就這樣了。
2. 你拿孩子給誰做比較, 孩子恨誰, 而且會把對方當做敵人。而你的目的可能還想讓他們成為好朋友,共同學習進步呢,
3. 比較的次數越多, 孩子的心理陰影面積越大。缺乏信心,對你產生敵意,影響親子關係。
比較的目的是讓孩子向優秀的同學看齊。那麼如何讓孩子在自己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呢。這與家長的鼓勵分不開
1.學習中經常鼓勵孩子,以平和的心態對待每一次的成績。自己和自己作比較, 只要比上次有進步, 就可以。對孩子取得的成績及時做出肯定
2.生活中給孩子做出榜樣。做一位愛看書, 愛思考的父母,出現問題的時候, 以積極的心態去解決, 而不是抱怨。
3.和孩子做朋友,當孩子和同學發生矛盾時, 要正面引導。
與其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優秀, 不如把自己跑培養一位優秀的孩子。
-
11 # 育才家教1
人與人自己進行比較是人之常情,成人之間也經常進行比較,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例如,經常聽到妻子埋怨丈夫:“你看某某某(女),一天到晚做美容逛街啥事不幹,老公寵她像寵孩子似的,你看你賺的那點錢,買個包像要你命似的.......”你聽聽,這話就是埋怨老公掙錢少的,男人聽了確實傷自尊,有時候也回敬幾句:“人家老公好,你跟人家去過啊!”這不把矛盾高激化了嗎?所以,不恰當的比較是百害而無一利。
有些父母也會經常比較,不過是拿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比較。
“你看某某某,每次考試都第一,你呢......”
"就知道一天到晚看電視玩遊戲,你看某某某多聽話,從來不讓大人操心......"
......
聽到這些話,你是不是感到很熟悉?很多父母都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被比較的孩子一樣,聽話、懂事、愛學習等等。很顯然,作比較的父母總認為自己的孩子存在這樣那樣的毛病,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做法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
1 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父母拿來做比較的物件往往是那些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自己的孩子的成績往往不如人家,這時候的比較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尊,都好面子,你比較的同時實際上承認了自己孩子不如人家,貶低自己的孩子,孩子也覺得自己可能真的不如人家,無形中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孩子可能會想,無論我怎麼努力我都趕不上人家,都不會讓你滿意,乾脆我啥都不學了,這樣的後果可想而知。
2 破壞家長和孩子的關係。家長總說某某好,有些孩子會反擊:“老說某某好,你是不是喜歡某某,不喜歡我啊?你去給人家當媽去啊!”所以,孩子會認為你不喜歡他/她,他心裡會感到失落,甚至恐慌,有時候會故意疏遠家長,這都影響親子關係,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3 破壞孩子和被比較物件的關係。有時候,孩子的確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是他們很少會從自己身上找問題,包括我們大人也是這樣,出了問題總是說某某不對某某的問題,家長經常比較,孩子會認為是被比較的物件影響了自己在家長心目中的地位和看法,會把怨氣撒到被比較的物件身上,產生嫉妒的心理,進而影響兩人之間的關係,不利於團結同學。
適當比較有利於競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但是有些孩子用這辦法可能行不通,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他的生理特點、性格、品行、智力等等千差萬別,我們拿別人進行比較實際上拿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娃,顯然是行不通的。
我認為最可行的是激發孩子自身動機,讓孩子自己與自己比較,也就是縱向比較,拿自己的現在與過去比,將來與現在比。現在比過去進步了就值得表揚,將來比現在進步也值得表揚,這樣雖然沒有與別人比較,但是實際上自己是進步的。做父母的不僅要看到這種進步,還要把自己看到這種進步的高興心情和孩子一起分享,孩子就會增強自信心,就會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
並不是說父母絕對不能拿自己孩子與別的孩子比較,而是要注意比較的方法,特別注意的是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缺點不足和別的孩子的長處比較,不要讓孩子覺得父母羨慕別人的孩子而看不起自己的孩子,在說話的語氣語調遣詞方面尤其要注意。多分析自己孩子的長處和優點,有利於自信心的培養;指出孩子的缺點和不足,有利於孩子的提高,兩者要兼顧。
-
12 # 拓拓管家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較,無非就是比成績,比習慣。父母在孩子面前常說的話:
“你看人家***家的孩子,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你看看你”
“你看人家***,在傢什麼都做,你怎麼這麼懶”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對孩子的期望值很高,經過和別人家孩子的比較,才能看得出自己孩子的優點和缺點。透過比較當自己的孩子比別的孩子優秀的時候父母會感到欣慰,當自己孩子不如別人的時候,家長就會感到憂慮,就會加大對孩子教育投資和管教。其實人生是場馬拉松,希望父母親們大可不必擔心,笑到最後的往往是那些讓孩子順其自然發展的父母親。
無論從哪個角度講,人是存在差異的,孩子的生長髮育也不可能完全一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簡單、片面的比較是不科學的。 另一方面,當著孩子的面,直接抱怨孩子這樣那樣都不如別人,這會使孩子很傷心,自尊心受到傷害。久而久之,當孩子長大一些,懂事之後,就會對自己喪失信心,產生自卑感,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認為自己處處不如人。
有時候善心也會做壞事,愛孩子,就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與他人做比較。拿自己的孩子和大人物的童年做比較,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去比,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大人物童年時的或別人家的孩子那樣刻苦、那樣聰明。用心雖好,但往往由於對孩子要求過高,而教育的效果並不理想,有時還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我國有句老話:“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這話雖然說得直白,卻有很深的道理,可惜常常不被人們重視。試想,人的個性差異如此之大,有些事不是誰都做得了的。所以最好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那些出類拔萃的人物相比。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他們的長處和優點,也不是自己的孩子都能學得來的,所以最好別和他們去比。
-
13 # 琛琛媽咪
父母拿自己孩子跟別人孩子比較,這種教育手段肯定是不對的。沒有人喜歡被比較,沒有人喜歡不如人的挫敗感。
比較之後,大人會把自身的焦慮傳遞給孩子比較容易產生焦慮。
別人家上早教班了,學鋼琴了,報英語班了,出國夏令營了,三歲就去過七八個國家了......
現在的父母如此焦慮,恨不得把各種班給孩子報一遍,不都是因為比較的結果嗎?比較讓父母焦慮,讓父母害怕,害怕自己的孩子落後。
這一份焦慮傳遞給孩子,孩子覺得,我不夠優秀,讓孩子產生無形的壓力和自卑。
比較是破壞親子關係的利器父母把比較當作激勵孩子前進的一種手段。我們這一代人,大多小時候也都是被各種比較,最反感的就是被比較,那種內心牴觸感,受傷感,讓我們不願在親近父母。
我們都知道比較讓孩子不自信,但我覺得比較最大的影響是讓親子關係疏遠。說白了,父母如果瞭解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看到自己孩子的優點,就不會動不動拿孩子跟別人比較。
說到底,父母老是比較,還是親子關係不親密。
怎麼控制自己的比較1.不拿孩子跟別人比,拿今天的孩子跟昨天的孩子比,每一個進步都值得被鼓勵。
2.接受自己的孩子很普通,降低期望值。
3.出於禮貌誇讚別人的孩子,記得捎上自己的孩子。
優秀的孩子不是天生的,是父母教育和所在環境養出來的。當你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的時候,應該問問自己,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從孩子身上。
父母是因,孩子是果。
我很喜歡《我不是完美的小孩》中的一段話,當我變得和你期待的不一樣時,請愛我原來的樣子,疼我原來的樣子,讚美我原來的樣子。
回覆列表
當然不對,比別人強還好,比別人差只會讓孩子更沮喪更加消極被動。這個世界上每片樹葉都是不同的,何況是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身上都會有獨特的閃光點,發掘這個閃光點,讓這個光點點亮孩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