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月17日《新京報》報道,留學2年敗光200萬,22歲男生棄學成“巨嬰”,吃飯要喂。
8
回覆列表
  • 1 # 日本二三事

    關於這個“主人公”

    關於主人公,並未直接接觸過,並不知道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現在主流媒體的報道中,可以看到幾個對於“晨宇”有影響的關鍵人物--父母、奶奶。父母在年幼時離婚,開始了各自的新生活。而這個是2006年的事情,距2018年是12年,當時晨宇應該是10歲。而對於10歲的孩子,正是價值觀正在建立的時期,看到父母的離異總會有“自己的想法”或許這個才是他後續發生轉折的最初原因。

    第二個主人公是“奶奶”,老人疼愛孩子當然是理所當然,尤其是國內所講的“隔代親”。而奶奶本身就是疼愛孫子,加之父母離異更加不想讓孩子“受到半點兒委屈”。2007年,晨宇的父母各自又組建了家庭,原本父母離異造成孩子幼年“陰影”,作為父母的我想都是想“摘星星摘月亮”的去照顧孩子的心情,畢竟自己的孩子因為自己的原因受到了委屈。

    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晨宇,或許在以前有父母的陪伴是一個“幸福”的孩子,可是在10歲那年一切都已經改變。可以想象一下,在家裡找不到可以說話的物件,身邊的孩子都有父母陪伴,特別是學校不上學的時候,一個人在家,雖然身邊有奶奶,可是有些話也無法溝通。孤僻的性格與這些有著直接的關係,曾經體會過“留守兒童”痛苦的人,對於這種“心情”想必十分理解。

    是否適合留學,其實父母並不知道

    父母認為“好”的東西“一股腦”的奉獻給孩子,這是一種本能,也是本性,並沒有什麼可以指責的地方。2014年,晨宇高二,成績並非很理想。其實很多父母都是這樣認為,把孩子送去留學,或許就能夠改變現狀。但是這個也是和孩子本人有著很大關係,有人適合有人不適合。原本就孤僻性格的晨宇在一個語言不通的地方,更加加重了這樣的性格。並且從小就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讓他一個人到國外生活,簡直是難上加難。如果他有自己的追求,或許能夠在國外自己奮鬥,可是這個並非是自己所願,只是隨著父母的“好”去了國外而已,對於他本人而言,其實“無所謂”。但是這些,父母並不知情。

    最後再說兩年間花光200萬的事情,原本紐西蘭的物價水平就高於國內,加上來往的飛機票,這不是一般的家庭可以承受的。花光200萬,意味著“提供了200萬”。在國外留學的大部分中國留學生,都是會透過各種方式掙“學費”,不論是獎學金還是自己打工。這個已經成為了一個“共識”,至少在我認識的日本留學生之中,就是普遍的事情。

    為何會有這樣的現象?

    晨宇的事情並非一個特例,但是也可以叫做一個特例,認識一些所謂的“敗家子弟”,但是都沒有到“餵飯”的境地。在我看來,父母離婚只是一個導火索,最主要的原因是“過度寵愛”。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當你給一個孩子每天3個糖果,有一天給他5個糖果,他會十分高興,認為2個是獎勵。那麼每天給孩子5個糖果,有一天給他3個,那麼他就會有落差,會不高興。理所當然的寵愛,必然會帶來理所當然。這句話很好理解,寵愛只能有增無減,人性本是這樣,也怪不得孩子。

    獨立是一個人成長的基石,而這個基石的鋪墊來自父母。古語有言,子不教父之過。自古以來就強調在教育中父母的作用,很多父母喜歡“寵孩子”“慣孩子”,這才有那麼多熊孩子。但是殊不知,你的寵愛,可能對孩子的未來是“毒害”,你不教育,別人會加倍的“教訓”。有時候,這個並不是人,而是一個叫做“現實”的東西。

    《日本製造業“晚節末路”:真的只能淪為下游供應商?》

    《雷克薩斯豪車隨意換!豐田即將推行新業務,汽車界變革來臨》

    《年年虧錢,索尼為何還要堅持做手機?背後是老謀深算》

  • 2 # 採姑娘的小男孩兒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窮人家的孩子留學半工半讀有的還能把學費掙出來,最後留在當地,有錢人家的孩子送過去就是個揮霍,

  • 3 # 美國高娓娓

    高娓娓在美國生活二十年,這幾年也從事了很多和留學有關的工作,可以說近幾年來美國留學的中國留學生越來越多,年齡範圍也越來越廣,從小學到大學到博士,都有。而這些留學生大部分都來自條件比較好的家庭,不但不用出去打工賺生活費,父母還會給大把現金讓他們在美國沒有後顧之憂。但是由於很多孩子還小,沒有形成正確的消費觀,也滋生了很多“光享受不學習”的留學生。這些“富二代”們漂洋過海到國外留學,帶來國內的很多習慣,逐步改變著以往中國留學生的形象。

    僅僅2012年,中國到美國留學的人數就有12.8萬,這些浩浩蕩蕩的留學大軍,很多已經不是前些年勤勤懇懇,勤儉節約,成績優異,靠打工掙學費的中國留學生,他們生活學習在這裡,發生了很多事情。

    在美國,我們也常常能在華人媒體上看見中國富二代、官二代的“坑爹事蹟”,比如“中國富二代西雅圖肇事出人命,父母出200萬天價保釋金”,和中國留學生強姦美國房東,中國父母想私了也被起訴,全家保釋金100萬美元,

    高娓娓也見識過一些學生到了美國以後之後,花錢大方得很,對錢沒有概念,買東西一擲千金,都是買很貴的名牌,

    有位美國朋友,陪朋友的孩子去購物,孩子16歲,他們一起4位同學,買的都是頂級名牌,衣服不到幾千元根本就不看一眼,把美國人都看傻了眼。這位老美朋友回來跟我說,如果是他的孩子,就算自己是億萬富翁也他絕不會讓孩子這麼花錢。

    把一些中國留學生在海外的事情推到風口浪尖:讓我們不禁捫心自問,中國的教育究竟怎麼了?

    在這一切背後,體現著一個社會的價值觀。

    從某種意義上說,如何賺錢?如何花錢?很能反映一個時代的特點。

    事實上,在國人熱議富二代問題的背後,隱含著的,是價值觀的衝突,是社會關係的矛盾。

    而更重要的,我們的富豪們,該認真思考一下,財富到底意味著著什麼?

    所幸的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和富豪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著重家庭教育,比如高娓娓的一個閨蜜,她的“哈佛財富管理”就是從事財富傳承、國際化全面教育方面的服務,很多企業家們趨之若鶩,畢竟誰都不希望自己的財富“富不過二代”。

    另一方面,現在有坑爹的富二代,也有不少撐爹的富二代。

    高娓娓當過90後李尚壕同學的監護人,他很好學,我們時不時聊天並且沒有代溝,什麼主題我們談起來都很順暢,說到二代們的坑爹表現,他說“其實,我們中大多數還是很不錯,不要看那一小部分,他們不是主流”他說的話讓我想想覺得很不好意思,其實,我認識的富二代中,確實有很多很優秀。高娓娓採訪過的就有很多,比如慈銘體檢集團董事長鬍波先生的女兒胡依晗,從小生活獨立、孝順父母、成績優異,到了美國留學後,曾作為優秀留學生被中國訪美的領導人接見,同時還是奧巴馬政府的“十萬人留學中國”基金會專案參與人之一,還曾在華盛頓政府辦公室實習。

    對於這些優秀的富二代留學生來說,深厚的家庭背景,是他們更上層樓的紮實平臺,他們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向上跳。

    更多相關內容,可以搜尋高娓娓博文:

    中國“二代”們在國外的豪華消費讓人擔心

    中國富二代在美國的坑爹表現,

    美國富人如何調教"富二代"不坑爹?

  • 4 # 稻門YAO

    留學本來就是一個花費很大的專案。如果家庭條件不錯的話,兩百萬可能不算什麼。但對於家庭條件一般的人來說,200萬可能是全部的積蓄和一筆相當龐大的債務了。

    從我在日本留學的經驗來看,碰到的大部分留學生都是挺上進的。如果家裡有錢或者有獎學金的話,就會把大部分的時間放在學習和研究上;如果家裡沒錢的話,就回去打工或者找一些兼職,儘量減少家庭的負擔。

    當然肯定有一些人,是兩方面都沒做好的。要麼是花在打工上的時間太多,導致嚴重影響而功課和學習;要麼是對於留學生涯的規劃非常模糊,或者過於固執。打個比方,一些高中畢業去日本讀語言學校的人,希望藉此來上一個日本好的大學;或者一些人在國內的大學畢業之後,去日本上語言學校,並準備讀研究生。一些人比較順利,一次兩次就成功了;一些人不太順利,可能兩年三年都沒有成功。但時間已經花出去了,錢也花出去了,年齡也變大了。

    在這種情況下,對個人的心態影響會很大。一些心理承受能力不強的人可能就會採取極端的做法,或者採取逃避的做法。他們表面看起來沒什麼,但內心是非常愧疚和遺憾的。他們這些話沒有人可以說,而出國時間太長也導致和國內的朋友,工作機會大大脫節。

    我想這部分人不在少數,很多考了多年碩士和博士的人,也會有這樣的現象。我想,現在的社會太制度化和程式化了,如果到某個年齡還沒有做相應的事,會面臨周邊非常大的壓力。這是社會對個人性格的一種壓迫,但在現在的條件下我們也沒有辦法去逃避。

    推薦看一本日本的書叫《便利店人間》,它說的就是因為在社會的批判當中,不結婚,不戀愛,只在便利店打工十幾年的女人。我覺得,現在這個時代,很多途徑都可以賺錢和創業,不一定要規規矩矩的來。希望這個主人公能慢慢走出來。

  • 5 # 錦鍩鐺鐺

    我認識的一個朋友,兒子在美國留學十年沒畢業,一年要用一百萬,他以高利息為誘餌騙了眾多朋友兩千多萬,最後兩口子都跑到美國都不回來了

  • 6 # 登入法國

    不知道這孩子是怎麼花的 。上個月華為公司任正非的小公主在巴黎參加和過氣貴族子孫交友的名媛晚會,估計她的裙子就要上百萬了。

    這個孩子兩年造了兩百萬,是挺多的。但是如果他們家裡有錢,或者錢來得容易,花光了也是對社會財富的一種重新分配吧!如果有錢人都死攥著錢不花,對社會沒有什麼好處。

    在歐洲讀預科需要兩年,這個孩子學了兩年沒有畢業情有可原,因為歐洲本土的學生也不一定能兩年預科畢業。

    拿法國來說,預科的畢業率在50%左右,有些學生要三,四年預科畢業。還有些堅持不了,中途退出。法國的預科是為了考入公立私立知名大學的必經之路,學習期間的艱苦和困難估計和中國的高考差不多,很多預科學生為了節省交通時間來學習,在學校附近租房居住,這也是法國著名大學用來篩選學生的手段。

  • 7 # ningwang98

    我們可以從孩子的角度來看這問題嗎?

    我們夫婦是80年代來美國的自費留學生,當年帶了母親同學送的5000美元來讀書,幾年後靠自己打工掙下了所有的生活費和學費,還將母親那位香港老闆同學送的5000元,轉送給了接著來讀書的我哥。

    所以可想而知,我們對一個孩子出來留學兩年用光了父母30萬美元還沒有畢業這種事,自然會十分驚訝。

    但是,在我與一個同學和她的也是這樣花父母錢在美國讀書的孩子談過一次話後,我對這類事情的看法完全被顛覆了。

    我問這位在洛杉磯學音樂的男孩子,在美國學音樂能養活自己嗎?這位看來20多歲的男孩子很誠懇地對我說:叔叔,您有沒有想過,我媽這一代人生出來的命就是要來賺錢的,而我們這一代人生出來的命,就是要來用錢的。

    見我大驚失色,這位留長髮還是一臉稚氣的孩子進一步解釋說:您看,我爸媽在廣深共有三幢各值千萬的房產。就不說我將來結婚物件家中是否有房產,光這三幢房子,我這一輩子就趕不上我爸媽了。你要我在現在的形勢下再掙三幢房子嗎?不太可能了。我媽他們生來逢時,是來賺錢的。而我們呢,既然已經有了錢,生來就是用錢的。

    慌亂之下我想,的確也是了,這孩子沒有趕上他爸媽的好時光,你要他也掙三千萬買三幢房子似乎真的是不可能的。已經有了那麼多的錢不用白不用。

    不過我也想到,幸虧我們的下一代不都是象這樣的孩子,否則我們中國還有希望嗎?

    這幫不差錢的孩子,要把父母的錢都玩完了,他們的下一代才會又有動力來掙錢。

  • 8 # Hello溫哥華

    身邊這樣的孩子太多了,說幾個例項。

    這個孩子剛來加拿大上學不到一年,在寄宿家庭,目前在讀11年級,不過按照他的年齡應該讀12年級,由於英文水平不行只能降級。他就讀的這個學校就是我們俗稱的野雞私立高中,一年學費快2萬加幣,裡面的學生90%都是中國孩子,據他親口說,在學校裡很難練習到英文,因為大部分授課老師都是中國人,甚至有些白人老師都會講中文,只有唯一的一個口語老師要求英文。他平時上課也不認真,上個學期有5門功課不及格,按照這樣發展下去他很難拿到高中畢業證,沒有畢業證就沒辦法申請大學。他平時一身名牌,吃喝玩樂,好不奢侈。可見這樣的留學基本上就是害了孩子。

    第二個孩子,斷斷續續來加拿大有3年多了,之前不知道什麼原因回國了一年,目前12年級,按理說,這個時候12年級已經開始準備申請大學了,可是她12年級的課程科目不夠,沒有辦法申請大學。這種情況正常的反應應該是特別著急吧,但是她根本不在乎,覺得大不了明年再申請,該玩樂還是玩樂,學習早已忘到了腦後。

    還有好多這樣的,改日再說。

    家長把這種沒有自控能力的孩子送出來就是對他們不負責,錢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但是在加拿大上學這事,還要靠自己的真本事。

  • 9 # 大倬姐

    我和學校的老師去泰國的易三倉大學大學參觀的時候,就和他們的建築學院的老師座談過。有30%左右的中國學生是不能準時拿到畢業證,甚至是拿不到畢業證的。

    主要原因是,國內的學生從小接受的就是鞭策性教育,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背後總有個看著他學習的人。可到了國外,鞭策的人無影無蹤了,學生立刻如同撒韁的野馬,拉都拉不回來。

    國內的大學雖然多半也是有選修課程,學生可以在專業內自由選擇自己要學習的課程,但大多一個專業的學生是在一起選課,還會有專業老師指導,輔導員也會密切關注學生學習。而且,一旦考試不及格,還有補考跟著。所有學習的過程,就一個學費。補考是沒有費用的,付費重修也只是象徵性的一些錢。

    易三倉的課程是完全自由選擇的,學校會列出課程學習的前後順序,每學期有選課的上限和必須達標的最低學分。一天五大節課,這個和國內不一樣,他們中午是沒有午休的。如果一個學生選的課程很集中,就有可能一天都在上課,午餐只能靠課間解決。而且學校還很大,幾乎都是在馬不停蹄的換教室。同一個專業的學生也有可能因為選課的關係,一個學期也碰不到一面。選一門課就付一門課程的錢,唸到三分之一可以放棄,退全款。一半之前也可以選擇放棄,退一半費用。但如果參加了期中考試,這門課就必須學到完,不退款。如果不及格,呵呵,麻煩下次重新選課,重新付費。每個專業都有幾門是必修課,必修的意思就是必須學習必須過。

    這個專業負責人負責的就是必修課《世界建築史》,全英文授課,她的課每個學期都要開,每次同時開三個班,三個班能透過的只有20%。有的學生反覆學習了三四次才能透過。試卷很簡單,都是問答題,問題問的就老有才了,很多專業名詞,如果不是認真學習,連題都看不明白。

    有個中國學生,家裡還算小富,前後大概給這個孩子生活費三四百萬人民幣,這個在泰國基本就可以橫著走了,結果等他父母到泰國來看望他才知道,他因為連續兩個學期學分不夠最低學分,被開除了。他的生活費大部分用來買裝備,買奢侈品了。沒家長看著,他天天待在寢室打遊戲。

    所以,題目裡說的事情我一點都不奇怪。國內外對待孩子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國外認為孩子成年就是獨立的個體,所以從小灌輸的就是要自強,因此會讓孩子獨自和大型獵犬在一起,獨自外出,獨自完成工作,也不會要求他們必須門門功課第一,甚至是端盤子和科學家沒有身份上的區別。這樣寬鬆的環境下,那些有學習天賦的學生和沒有學習天賦的學生自然分級,能上大學的大部分都不是家長逼的,能上常春藤和上州立大學都沒什麼區別,家裡人都會很高興。當然我們知道是有區別的,但他們自己不這樣認為。

    反觀國內,最常說的就是孩子還小,他總有長大的一天,好吧,這個小和大就只差一個門檻,不是卡在高中和大學之間,就是卡在大學和社會之間。一天之隔你就期望一個思想上的嬰兒長大成人,咋聽咋都是天方夜譚。

    從某些方面來說,在給他們營造一個完美的環境的同時,也是扼殺了他們自由成長的機會。我們應該教給他們分辨善惡的能力,趨善避惡,而不是捂住他們的雙眼雙耳。我們應該教給他們懂得珍惜一切,而不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一切都要盡力,即便結果不盡如人意,起碼無悔。

    如果,你家孩子不能做到在沒人監管下自主學習,就不建議送到國外了,人財兩空。

  • 10 # 北京申友留學

    留學的話,其實還是要看個人的目的性,有些學生就是為了出國鍍金,說白了就是拿錢上個學而已;而有些學生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習,提升自己,那麼他們想上的學校也會比一般的同學,無論從學校排名還是交流圈子,都是向著最好的而出國,這些同學的目標往往都是哈佛,耶魯等世界排名非常靠前的學校;而像花光200萬,預科沒畢業的同學,出國的目的可能就是為了逃避家長的約束而選擇出國的,這種想法還不如在家省錢,何必出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論音樂成就,是臺灣四大天王高還是香港四大天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