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千千千里馬

    事實上,我們一開始學習書法,就沒有低水平的問題,例如,學習文學作品,我們要學古典文學作品,還是要學習民間傳說?民間傳說也是很優美的文學呢!但是,事實上,我們很少學習民間文學,因為,民間文學通俗易懂,認識字的都可以學習欣賞了。

    學習書法也是一個道理,你不可能拿個很一般的書法作品去學習吧?只有先學習了具有很高審美藝術的經典作品,才能學到藝術的博大精深。

    我們就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比如說,一個字帖裡有很多相同的字,無論是楷書還是行書草書,大書法家都會把這些字處理得不是一模一樣的,而是微微有一些不一樣,甚至差別很大。這就是藝術的手法。

    但是,就是這樣小小的一個事情,看起來不是什麼事,可是做起來非常難,一般書法家是做不到,把好幾個相同的字寫的不一樣的。

    而大書法家之所以要做得不一樣,是因為,他們有一種戰勝自我,挑戰自我的藝術創造精神,所以,寫出來的字就給人以浮想聯翩,甚至歎為觀止的藝術感染力。

    王羲之《蘭亭序》中的四個“一”字的寫法

    比如說,我們大家都知道的《蘭亭序》裡的21個“之”的寫法都是不一樣的。

    為什麼這麼小的一點事情,王羲之就能夠做到非常震撼人心?因為,這不是容易做得到的,這也是一個書法家超乎我們想象力的一種審美能力。

    如果說王羲之在《蘭亭序》中21個“之”是行書,筆畫相對容易一些,那麼,你知道歐陽詢的《九成宮》中有多少個“之”字?

    告訴你,歐陽詢的《九成宮》中有33個“之”字!

    而且,這是楷書,要把33個之字寫的不一樣,是不是比行書要更難?這是非常肯定的!但是,歐陽詢把這33個之字全部寫得都不一樣!他透過對一個字的大小變化,結構變化的調整,把這33個之字寫得各有各的特點。

    就是歐陽詢這麼一點功夫,趕不上的人是在太多太多了!這就是審美的高度決定藝術成就的高度問題。

    所以,我們學習書法會選擇歐陽詢,因為,他的書法作品,不是簡簡單單的寫字。而是有一種人生的價值,人生的精神在裡面,這是我們終其一生也學不完的。

    例如,我們當代也有以歐陽詢為師的書法家,我看了好幾個所謂的當代歐陽詢楷書“大家”的楷書,僅僅是把一個楷書作品中幾個相同字,寫得不一樣都很難做到,你可以想象一下,做到歐陽詢這樣的書法大師有多難?

    唐人寫經中有三個“三”寫法也沒有有模有樣

    就像把相同的字寫得不一樣這樣的書法要求,我們到底是以歐陽詢為師?還是以現代歐陽詢書法家為師?這是不是審美的高下自見?

    最後我們談談,學習書法的審美問題。前面我們已經說了一些看法了,學習書法一定要以大師的精神為標準,這是我們仰望書法藝術星空的起碼精神。

    當然,不是因為我們會仰望藝術星空,就要目空一切。學習書法的一個實實在在的事情,因為,藝術的實踐性是很強的,也就是說做得到就是做得到,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顏真卿《麻姑仙壇記》中的“之”字寫法

    例如,現代一些學習歐陽詢楷書的大師,他們學習書法幾十年,但是,遇到像處理幾個相同字的時候,他們還是無法做到“一字一法”的程度。

    為什麼做不到?因為創造第二個不一樣的寫法太難了,如果自己寫一個不一樣的字,很可能非常不協調,所以,與其創新不如不創新,這樣以來,他的書法創造力始終不會超越自我,也始終只能在歐陽詢的框架裡,沒有什麼新意。這就是一種遺憾。

    不過,對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說,要想攀登書法藝術的高峰,確實太難了,那麼降低我們的審美標準,也是可以的,例如,我就是寫不出兩個不一樣的人字,這又有什麼傷害呢?

    只是,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正確書法審美觀,不要把一般的審美當作最高的審美,我們學習書法,心中應該懂的書法的高標準是什麼,只有知道了高標準,這才是真正懂書法,走近了書法了。我們在書法的學習路上,也會不斷昇華自己的學習。

    如果審美標準很低,可能提升書法審美的空間也就被我們自己給斷送掉了。

  • 2 # 子衿書法

    什麼是較高的書法欣賞水平?

    王羲之、趙孟頫的書法作品好不好?反對的人不多。大多數人認為他們的書法水平很高,他們的作品也能欣賞。古代優秀的書法家,他們的作品,大眾都能夠欣賞。這是大家的欣賞水平高呢?還是大家的欣賞水平低?

    不可否認的一條事實,現在的書法家水平遠遠不及古代書法家。要欣賞現在書法家的作品,很多人看到他們的作品後並不能從中感受到美。這究竟是現代書法家的水平太高,高到只有少數的幾個人才能看懂,還是現代的書法家脫離了書法本身的意義?

    書法本身表現的物件,是漢字的書寫。漢字都有自己的形態。把字寫的大家都看不懂,讓大眾如何欣賞?有一種植物,學名叫做“紫莖澤蘭”,名字很美。這是一種繁殖能力超強的植物,在它的生長的地方,它能夠殺死其它的植物。俗名叫做敗馬草。能欣賞紫莖澤蘭的人,是不是比普遍的人更具有發現美的能力?恐怕不是吧!

    大眾能夠欣賞高水平的古代書法作品,卻不能欣賞現在某些人的書法作品。而這些人卻以“曲高和寡”來應對。陶醉在“高書不入俗人眼”的虛幻之中。要知道,不靠譜的調更加讓人難以唱和!

  • 3 # 藝明書畫

    首先否定大眾的審美水平是不對的!

    但說大眾的審美水平很高也不符合實事求是的原則!

    術業有專攻,人人非聖賢,多數人沒接觸過或著說沒全面接觸過書法(包括我在內),對書法的審美層次高低各不相同,停留在橫平豎直,方方正正實用階段的多,對遠古的文㝋不認識也就評論的少些,對正楷和行、草書接觸得多,就有了自我的標準,大多以古人的標準,鄰居的標準來要求書法!於是“醜書”就應運而生,就象四十年前我們看外華人很醜差不多,這叫少見多怪!這醜書有的是真正的沒經訓練,胡亂一抹,自吹大師,把人們的視線搞亂了!另一種是經過嚴格訓練,為圖個性,力圖突破自我和古人,賦有個性的書法,也許還不十分成熟,但是是必須要做的,中國書法經過了幾千年,數不盡的書法家,已到了頂峰,再發展舉步為艱,不發展只是抄襲古人沒自己面目相當於影印,沒太大意義!因此對這些人要愛護,要鼓勵,要全面看他們的作品!不能一概“醜書”定論!

    古代的書法家為什麼都那麼好,都被公認?那時候能寫的畢竟太少,老百姓也老實,當然就只能聽聽懂的人說,沒有幾個人敢爭論!其實各家之間也時常不服!只是我們大眾律少研究到那個層次!如果拿出張旭、鄭板橋、金農、徐渭的書法,除掉落款,有幾個人不說醜書?前段網傳的醜書:“山東情婦場”等其實多數寫得不錯,只是場館名用正楷,行書容易大眾識別的可能比較好,否則就鬧笑話!

    書法也是一個書寫、創新、認可的過程,需要歲月沉澱,我們需要耐心!

    自古就有距離產生美的規律,同一個事身邊人,當代人做可能就是差評,古代人,遠處的人做可能就好評!

    對於書法創新,要謹慎地鼓勵,初涉此道先用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輩子在有水平的老師指導下選貼下苦功臨習,有些人一生也不一定能達到需要創新的高度,就老實臨習,相當於在中國書法海洋中走過,也不遺憾!人,對自己終歸有個正確定位才不會希望越大,失望越多!

  • 4 # 狂喜淡墨a

    為什麼有的人不喜歡標準高的書法,欣賞低標準才符合藝術審美嗎?

    高標準的書法審美,一般眼界高一些,而按照低標準的審美觀也存在,皆是一般欣賞水平,對於書法藝術,無論是作品水平高低,客觀上有美的因素,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不同的欣賞層次,或不同的藝術鑑賞水準,都有差異的審美標準。高水準的鑑賞力,能夠更加評判書法優劣,而水平不高者,僅僅是從表面上觀賞。

    因此對於書法學習,應該懂點書法史,知其書法演變的歷史過程,同時瞭解各朝代的書家書法的特徵。有利於鑑賞能力的提高。或有欣賞標準得到提升。由此就會習慣對優秀作品的欣賞。更有收穫書法常識的點點滴滴。

    另外對書法理論以及術語也有了解,理解其意義,對於吃透書法精神有幫助。

    從而促進自己的創作,時間久了,積累的書法知識越來越多。所以對於藝術審美標準,則有按照高的標準欣賞,也有了習慣。

    故,書法藝術欣賞按照高標準的審美觀,是對的,不管你是水平高低。

  • 5 # 翰墨今香

    我認為書法的欣賞是沒有什麼標準的,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你不能說欣賞王羲之《蘭亭序》的人就比欣賞顏真卿《祭侄文稿》的人標準高。因此,欣賞的標準是沒有高低貴賤的,每個人都對美有自己的審美標準,有自己的價值標準,我們尊重每一個人對美的不同理解。

    我認為欣賞的標準是沒有高下之分的,但是對書法的鑑賞力是有高下之分的。

    怎麼去理解這個問題呢?我們說,一個人他遊歷過很多的地方、見過很多的人,經歷過很多的事情之後,這個人的閱歷是很高的。一個有閱歷的人和一個沒什麼閱歷的人,去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他們的看法有很多地方都是不一樣的。閱歷高的人可能觀察事物的角度會多樣化,而閱歷低的人看待事情的角度可能會比較狹窄。

    對於書法的欣賞也是這樣,鑑賞力高的人包容性會更大一些,欣賞的面比較寬,而鑑賞力低的人,可能就只欣賞某一類作品。

    用我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說吧,年輕的時候,我最不喜歡的一件作品就是顏真卿的行書《祭侄文稿》,其實包括顏真卿的其他行草書,我感覺都是寫的亂糟糟的,有啥好的啊,看不懂。

    那麼這幾年透過自己閱讀書法史,看了很多書法的一些理論著作,看了更多的名家經典作品,以及後人對這些作品的解讀之後,我對原來不是很喜歡的顏真卿的行書的看法,發生了改變。現在越看《祭侄文稿》覺得越好,顏真卿的其他行書作品也覺得很好了。雖然,好在哪裡,還具體說不出來那麼多道理,但是心裡至少已經接納了這樣的書法風格。

    類似的還有王鐸、傅山的作品也是,之前覺得寫的什麼啊,潦草的不行,跟王羲之、趙孟頫那種婉約、妍美的書風比起來太難看了。但是現在卻蠻欣賞王鐸的書法的,還有米芾的字現在也是越看覺得越好。

    透過自己對書法的瞭解的深入,學習的深入,感覺自己的欣賞範圍更加廣了,能夠接納的各種作品也比較多了,也能分辨出一些作品的優劣了。

    我們說術業有專攻,你在某一個方面下的功夫多,你在這一方面的能力就強。書法也是這個道理,同樣書法的欣賞也是一種能力。你對書法瞭解的越深入,欣賞過的作品越多,你的欣賞力就會越高,你能接納的東西也會越多。

    一個有欣賞力的人去看書展,你可能會從各個方面去欣賞一幅作品,例如他的傳承、創新、筆法、章法、神采等等。不會只是說:“我X,這字真好”,或者是“我X,這寫的什麼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抑鬱症能自己治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