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葉飄刀
-
2 # 河東來
讀書人地位的提升與中華民族主體民族命名為“漢族”是一脈相承的。
以文人立國的,是“漢族”的基本準則。
以文人的平民階層立國的,是“漢族”的社會基礎。
以文人的學習精神立國的,是“漢族”的基本信仰。
這一切理念,都是因為漢王朝的武帝時期得以確立的,所以人們有感而發,稱自己為“漢人”,自己文明的文人特性稱之為“漢化”,也就是“文明化”,自己的族群的顯著特徵則是“漢族”。
-
3 # 半分品史
讀書人的地位的高低跟火藥的出現根本沒有必然關係,說這個說法的人也很無知!
歷史上,讀書人地位一直不低,知識本身就是財富!從人類有文字記載來看,能夠讀書識字的人的地位一直很高,甚至是一種特權!
秦漢以前能夠讀書計程車人可以說能夠得到君王的禮遇,威君王出謀劃策,作為官吏,統帥的存在!秦漢到隋唐,讀書更是門閥世家把持政權的手段,士族壟斷了讀書權利,讀書人更是高人一等!
隋唐以後,隨著科舉的誕生,讀書人的規模增大了許多,除了五代亂世,讀書人的地位一直很高,他們被稱為士大夫!
甚至因為時代的變遷,讀書人數量的曾加,甚至火藥出現後,讀書人的地位其實一直在下降!要知道讀書人的最早是祭祀人員,就是王權都在他們以下!後來變成了君王禮遇的國士!再後來成為了貨於帝王家計程車大夫!
-
4 # 本昌談歷史
讀書人的地位是從發明火藥開始的,這種說法是毫無道理的。為什麼呢?
一, 先說地位
人的地位是在社會關係中所處的位置,比如古時候分的“三教九流”就是不同人地位的劃分。地位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人的身份,二是威望。
二,再說讀書人的地位
(1) 自從古代科舉制度以後,讀書進仕成了人們邁進上流社會,提高社會地位的唯一途經,因此那時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說法。書讀好了,可以當官,當官的社會地位當然比平民社會地位要高,因為這是身份不同決定的。
(2)讀書人通情達理,言行合乎禮儀,在為人處世中比較有威望,所以,人們對他就尊重。在人際關係中受到尊重,這也體現了社會地位高。
三,讀書人地位與火藥發明沒關係
火藥的發明不過只是生產和軍事產生了巨大影響,煙火為節日增添氣氛,這些與讀書人地位高低沒關係。
總之,古代讀書人的地位主要取決於能不能考取功名和自身的修養。
-
5 # 雜錦盒
火藥是誰發明的?
關於火藥的發明其實是一個巧合,有一個道士根據《練丹術》裡的配方,練制仙丹,在練制丹藥的過程中,配方里的東西放錯了或者某種材料放多了,練丹爐發生爆炸,火藥就這麼被髮明瞭。如果發明火藥就能提升地位的話,道士應該是居第一位。
道士的地位有沒有提高呢?
在一般時期,道士也只是接接活,某某家有邪靈需要做法的,道士就下山賺賺外快,平時也就在山裡種種菜,念念道文啥的!如果碰到特殊時期,像漢武帝、嘉靖皇帝這樣迷通道教,想靠仙丹來長生不老的,這時候的道士的地位就很高,道士的一句話甚至可以影響整個國家。但是這和讀書人並沒有什麼關係,而是道士地位高的時候,能常會受到讀書人的排擠。
那讀書人的地位是怎麼提高的呢?
在古代,科舉制度的實行,大大提高了讀書人的地位,考中了秀才可以不用下跪,還有機會出任地方官員,有公家房住,可以公款吃喝!家裡出了個進士或者舉人那也是光宗耀祖的事。
唐代就有說“讀書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來告訴大家讀書要多思考。
到了宋代讀書人的地位更高,“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就反映當時讀書人心中的想法,只有考中功名才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元代雖然沒有科舉制度,但是讀書人還是想著能有去朝庭當官的機會,“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雖然說的是戰國時期的故事,表達的卻是元朝人的思想。
明清兩代更不用多說,為了考取功名,范進已經瘋狂,洪秀全也因沒法考取功名走上了造反的路,最後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國,自己開科取仕。
說到這裡,讀書人的地位跟火藥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絡,可能是貴主聽錯了,如果說“學術人發明了火藥提高了地位”這樣還說得過去,畢竟書和術的讀音相對接近。
-
6 # 娛樂好事君
準確說應該是隋唐以後,彼時有科舉制度,讓讀書人能夠有機會進入官場。在此之前,政治權利基本上由貴族和世家把持。至於火藥,那只是附屬品……
-
7 # 微史春秋
這個說法有些牽強附會。
一、若是發明火藥指的是時間,讀書人的地位在火藥發明的那個時期後提高,勉強說得過去。最早記載火藥配方記錄,一般認為是隋唐之際。那時候我們開始了科舉制,用以選拔官員,大大推動了讀書的風氣,讀書人的地位漸受推崇。
你要從這個角度理解,是說得過去的。
到了兩宋火藥廣泛使用於軍事,而宋代對科舉制進行改革,大幅度提高了錄取比例,文人的地位空前提高,加之重文輕武政策,讀書人備受推崇。
所以,若是說讀書人從唐宋後地位急劇提高,是有幾分道理的。
二、單就讀書與火藥的關係,讀書人的地位和火藥沒有什麼干係有的時候,一種辯論可能是詭辯,一種關係也可能是偽關係。
我的讀書人地位和火藥沒有直接關係。
就一個朝代而言,政府的政策傾向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若是統治者重視文教,推崇文人,可能帶有一個社會風氣的轉變,使得整個國家或社會形成對讀書人的尊重。
歷史上就有不少皇帝在位時期,重視文教,掀起重視讀書的風氣的,這和火藥的發明與否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三、若把讀書或讀書人視為知識,那麼對知識的尊重或對知識分子的尊重在先秦時期就有了用先秦這個抽象的概念來相容是為了穩妥些,古代社會就是尊敬賢人的,而這些賢人多是讀書懂知識有學問的人,春秋戰國就有很多例子,那些學識淵博的人一向受到大家的尊敬。
如春秋戰國的諸子,“子”是對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分一種尊稱。
只不過那個時候,教育不普及,知識掌握在少部分手中,不是那麼明顯罷了。但是大家對知識分子的尊敬或者說知識分子的地方高於普通人那時確鑿無疑的。
綜上所述,說讀書人的地位在火藥發明之後變高並不客觀,有些牽強。
回覆列表
沒有道理
文武誰地位更高,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法。
文人地位明顯壓過武將的朝代,就是宋、明,而火藥是在唐朝發明的,宋明正好在唐代之後,這最多隻能算是一個巧合而已。
當藺相如地位超過廉頗的時候,火藥還不知道在哪裡?
而且發明了火藥的唐朝,更是節度使和武將專權壓制文官的典型代表。
而其後宋元明清,雖然說宋明算是文人壓制武將,但元和清卻又非是如此。
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從火藥發明到文人地位變高,兩者之間沒有任何的聯絡和邏輯關係。沒有什麼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