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夜紹非翁

    司馬家抓住了機遇,並且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深度發揚了司馬家的智慧。但是可能是陰謀家的心狠手辣,不擇手段觸怒了天神遭受了天譴,後代生了個傻兒子,加之司馬家內訌,自己玩自己人,最終也沒落了。

    諸葛家雖然沒把握好歷史的機遇,但是也部分旁支終得保全,除了諸葛瑾和諸葛亮這兩支,但最起碼捨生取義贏得了歷史好評。

    所以我覺得,名譽上,諸葛家贏得了歷史的尊重,也保全了後人。利益上,司馬家雖然揹負歷史罵名,但終歸贏得了短暫的帝王之樂,也儲存了部分旁支後人,兩家可謂五五開吧,棋逢對手,各有所贏。

  • 2 # 赫舍裡黃龍旗

    這個問題不能這麼簡單的回答!

    首先說,兩國交兵勝敗不是主將一個人決定的!要看很多因素!蜀漢在後期已成強弩之末、外強中乾,已經不能和魏國抗衡了!五丈原諸葛亮歸天后,蜀國更加無力迴天!加之劉禪此人胸無大志,不然也不會有“樂不思蜀”的成語了!

    另外,《三國演義》的書丹其實應該是曹操及魏國!蜀漢雖為漢室正統,但東漢氣數已盡,無力迴天!蜀漢雖在中期兵強馬壯,但在白帝城託孤之後,已經每況愈下!加之諸葛丞相為興扶漢室東征西討,蜀漢的家底也已經掏的差不多了!

    所以說,並不是司馬家碾壓諸葛家,而是曹魏碾壓蜀漢和東吳!之後,司馬家又碾壓了曹家!

  • 3 # 梁武帝abc

    就這麼說吧,既然是家而不是國,諸葛家在吳蜀魏都有人,且諸葛亮、諸葛瑾都是兩個重臣,剩下的魏國的諸葛小哥雖然混得不算出彩但還說得過去。再來看下司馬家穎川名仕家族但也就魏國有勢力況且司馬懿前半生都是夾著尾巴做人的。

    司馬家族的前途的確比諸葛家的好,但這並不是司馬家比諸葛家好,而是魏國比蜀國略勝一籌,不妨我們反過來想假若蜀國的國力有魏國一半說不定孔明的隆中計劃早就實現了,也就沒司馬傢什麼事了,上方谷上方谷。

  • 4 # 歷史小廚

    “碾壓”這個詞用的有點過了,但是司馬懿的後代確實是強過諸葛亮的後代,這一點也是兩家之主發力期不同導致。

    如果算上曹操時代,司馬懿可以說是魏的四朝元老,但是真正發力期是在曹丕跟曹睿時期。

    這個時期的司馬師跟司馬昭都已經成年,整日跟著司馬懿南征北戰的歷練,並且因為從小就待在父親身邊的緣故,一直被司馬懿悉心教導。

    再反過來看諸葛亮,發力期是劉備落魄時期,也是劉備曹操爭天下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劉備軍團可用之人遠遠不如曹操集團,也就造成了諸葛亮需要時刻關注著這個集團的走向,處理這個集團的雜事!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既然致力於劉備集團,那自然就沒法全心照顧家庭,甚至是生孩子都沒多少時間。

    諸葛亮去世的時候,諸葛瞻才八歲,小屁孩一個,雖然自幼聰慧,但沒有諸葛亮親自的教導,終歸是無法成為蜀國的頂樑柱!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在諸葛瞻身上體現的比較充分,這也只能怪他那位為了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親爹!

    司馬家跟諸葛家的後代差距由此開始,並且越走越遠!

    諸葛亮跟司馬懿真正對抗之時,其實也算是不公平的。一個有強大的魏國做後盾,只需專心跟諸葛亮打就是了。

    另一個則不然,在前線打仗的諸葛亮還要時刻牽掛著蜀國內政,最可氣的是蜀國還時不時的在背後捅你一刀。

    所以說司馬懿跟諸葛亮的對戰其實是不公平的,而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也是勞心勞力造成勞累過度。

    一個整日將自己孩子帶在身邊悉心教導,一個整日考慮國家大事而無心照顧妻兒,這兩家自始至終的對比就不公平。

    身教大於言傳,對於兩個重心跟時期都不同的人來說,他們的後代對比自然也就無法按照常理來進行。

    結局很明顯,就是我們看到的,司馬家越來越好,諸葛家則越來越下滑!

  • 5 # 老田聊教育

    用“司馬家”和“諸葛家”這個提法有問題,主帥帶病打仗不代表家族化的軍隊在戰鬥,尤其是司馬和諸葛。另外,碾壓一詞結合兩個家族更是用的不妥。

  • 6 # 拉麵三碗

    三國時期的大的世家四處押寶是很正常的事,這也是這些世家能夠長期存在的秘訣之一,潁川當時很多的出人才的大家族都是這樣,我記得好像當時的荀加也是四川押寶,那司馬家統一了,算不算打壓荀家?

  • 7 # 保安小郭

    司馬家族後期完全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很多事情便於操作,而諸葛家在處理事物上會受到截止,碾壓這個詞真的不符合,諸葛家還有很多沒有發揮出來都被朝廷節制了,但是論戰略眼光,司馬家後期確實強於諸葛家

  • 8 # 逍遙1906

    司馬家族與諸葛家族在漢朝時,都是世代為官的顯赫官宦世家。

    國難當頭時(黨錮之禍,外戚,宦官專權,黃巾起義),兩個家族都選擇了做縮頭烏龜,待機而動,試圖謀取天下。司馬氏隱居河北,曹操攻破鄴城時把他們挖了出來。諸葛氏出道比較早也無恥地選擇割據勢力,諸葛瑾主動助孫策在東吳立了腳。諸葛亮投靠了劉備集團。諸葛均諸葛誕等投靠曹魏(太祖武帝紀有段紀錄:南陽諸葛均來投,太祖不納,令其自去)。

    兩家族的成就和結局:司馬氏經過幾代人的隱忍和陰謀詭計,篡奪了曹魏天下,掃滅三國,歸於一統。結局,八王之亂引發禍亂,永嘉之亂大部分族滅,東渡後中興百餘年,至劉裕篡權時基本上族滅。東晉明帝司馬曜時,認識到司馬氏開創基業的無情無恥,司馬氏必將無遺類,而隱居一支後裔,司馬氏才有遺留。諸葛氏經過努力在三國中均掌重權。東吳諸葛瑾系,因諸葛恪專權被殺族滅,諸葛瑾有一子過繼給諸葛亮,但二十五歲暴亡,無有後紀錄因此諸葛瑾系認為絕祀。諸葛誕在魏發動淮南叛身死族滅,有一幼子在東吳為質而遺留下來。諸葛亮子諸葛瞻,孫諸葛尚蜀漢滅亡時戰死,諸葛瞻幼子諸葛京降晉後有任用,八王之亂時族滅。另一旁支諸葛緒在鍾會鄧艾伐蜀時,甘冒違軍令之險也要放縱姜維逃回劍閣,後被司馬昭所滅族。八王之亂時司馬越滅各謀士家族數十家,殺六萬多人(有的說殺二十多萬人),全國搜查諸葛氏一年多才在隴西找到一個七十歲的諸葛懷(諸葛懷自稱是諸葛亮在隴西的私生子),因諸葛懷無後被放過。諸葛誕之後諸葛靚因躲入琅琊王司馬睿幕府,並得司馬睿庇護才逃脫一劫。世鮮諸葛氏,才是諸葛氏家族的真實寫照。

    司馬氏與諸葛氏的爭鬥:一是諸葛亮與司馬懿鬥智輸而病死五丈原。二是諸葛誕淮南反叛被司馬師剿滅。三是諸葛緒違軍令被司馬昭滅族。四是諸葛瞻父子在司馬昭滅蜀漢時敗亡。五是諸葛氏在八王之亂時被司馬越基本上徹底滅族。司馬家族完全碾壓諸葛家族。

    造成被碾壓的原因:一是司馬家族依託的是強大的曹魏,而諸葛家族遍地開花,沒有形成合力。二是司馬家族隱忍數代,一舉成功。而諸葛家族出頭過早,鋒芒畢露,遭到忌諱。三是司馬家族手段毒辣,不擇手段。諸葛家族還要裝忠臣婊子,優柔寡斷。

  • 9 # M易2

    古有“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話,說明司馬昭善於變通權術,陰謀詭計較多,古人云:名師出高徒、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從小就跟著一位老謀深算、有著權謀之王的父親司馬懿出生入死,南征北戰,確實積累了不少學問及兵法,有道是“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司馬昭兩兄弟幾乎傳承了司馬懿的全部本領。

    而,反觀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他有一位對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對國事軍事都親力親為,又常年在外帶兵打仗,無暇顧及家庭的父親,他怎麼能學到諸葛亮的真本事呢?養子不教父之過啊,這可苦了諸葛亮的妻子黃月英,相夫教子不容易。再說,諸葛亮在去世的時候,諸葛瞻還是一個不滿九歲的孩子,他能學到什麼本事?有其父必有其子,所以,諸葛瞻的兒子也應該如此。

    從諸葛和司馬兩家爺孫三代人來說,司馬家要強於諸葛家,自古都是成王敗寇,所以說,建立晉朝的司馬家算得上是碾壓諸葛家,畢竟,天子一聲令下,可以讓弱者滿門抄斬,這就是為什麼要引起兄弟家族自相殘殺,甚至有些還要弒父篡位的原因。

    大家看一下,三國時期的曹操和袁紹的幾個兒子,還有唐朝時期李淵的幾個兒子,不都是在爭權奪利,自相殘殺嗎?都知道權力的厲害,都知道權力的重要性。

  • 10 # 趙襄子1024

    首先,司馬懿在五丈原也並未擊敗諸葛亮,只是諸葛亮身體不行了。當然,雖然司馬懿戰術上處於劣勢,但也達到了戰略目的,也可以說是戰略上取勝了。鄧艾擊敗諸葛瞻,可以說是險中求勝,諸葛瞻本來有機會取勝,但他行軍緩慢,失去了戰機。總體來說,諸葛瞻軍事上比鄧艾是差遠了。從根源來說,是魏蜀的國力相差甚遠,國家領導人的水平也相差甚遠,所以蜀國失敗亡國只是時間的問題。這個與司馬氏諸葛家無關。司馬炎用諸葛京這個很正常,一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深得人心,用其後人可得蜀地人心。二來諸葛京本人也是可用之才。所以說這談不上誰家碾壓誰家,只是歷史的發展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

  • 11 # 動漫新時代

    兩個人是沒法比的,一個是將來站在“山頂”的人物,一個是仰望“星辰”的人物。或者說兩人中一人是食君俸祿忠君之事,一個是食君俸祿廢君之事。

    諸葛亮自幼讀了很多聖賢之書,對為臣之道為君之道都非常瞭解,長期被古時候的忠臣良將事蹟薰陶,養成了獨有的“君子之道”。可惜的是他生逢亂世,對世界的醜惡已經看慣,想用避世的方式了卻餘生。劉備的出現讓他見識了什麼是“為君之道”,三顧茅廬的誠懇讓他感動,迫不得已只能出山。換句話說就是劉備是用禮賢下士的方式請諸葛亮出山的,出山後即刻將他奉為上賓,一步步的籠絡了諸葛亮的忠心。

    司馬懿自幼也是讀了很多聖賢之書,對兵家的奇謀和陣法深有了解,特別擅於忍耐和防守,這和他的性格和為人方式非常相似。可惜的是他生不逢時,本想投奔魏王曹操成就一番事業,可沒想到被曹操認為頭後有“反骨”,得不到重用,於是他憑藉自己年輕之軀熬到了曹操的病故,如此的心機和耐心也沒誰了。曹操之後魏國的的開國大家要麼戰死,要麼被迫害,已經失去了大勢,大將軍曹爽的無能直接加速了曹魏的滅亡。

    由此大家也可以看出兩人的特點了,一人是為己,一人是為公;一人是忍耐順勢而為,一人是高調逆勢而為,最後的勝利其實早已經註定了。其實兩人的才能我們可以從《三國演義》中直接看出,要知道在《三國演義》裡面諸葛亮是想盡辦法要和司馬懿決一死戰,而司馬懿總是堅壁城門,一讓再讓,根本不敢和諸葛亮正面交鋒。空城計的故事更是說明了司馬懿懼怕諸葛亮,他疑心太重,知道自己不如孔明,只能逼其鋒芒,避而不出,拼的是國力,而不是人力。一句話概括就是:我魏國身處中原,糧草錢糧眾多,人丁興旺,而你蜀國,身屬巴蜀之地,你能耗的起嗎?

    以上只是個人粗淺理解,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 12 # 山野村夫380

    諸葛亮受命於敗軍之際,建奇功以危難之時,可謂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使劉備這個一無所有的武夫,在曹操,孫權這兩個當世奇才的實業家眼前迅速崛起,這在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那麼有人問,諸葛即然那麼利害,為什麼沒有統一全國呢?這是因為劉備在關健時候,總是掉鏈子,違背諸葛亮的戰略佈局,自以為是造成的,也屬天時。

    而題中所問的司馬家碾壓諸葛家,我認為要看那方面的,要說司馬家日後克成帝業來講,司馬家是高於諸葛家族的。若拿諸葛家蓋世忠良,千古名相來講,諸葛家是高於司馬家族的。

  • 13 # 風停霧染在人間

    首先,說司馬懿在五丈原打敗諸葛亮並不準確。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在五丈原是病死的,不是被司馬懿打敗的。諸葛亮自知不久於世,於是安排長史楊儀掌管三軍,魏延斷後徐徐撤退,等到司馬懿得到諸葛亮死訊趕來追趕,大軍基本已撤回,並無損失,這不是兵敗。

    而諸葛亮去世時,諸葛瞻才八歲。諸葛亮的軍事才華沒有傳承給其子諸葛瞻。而司馬懿不同,其子司馬師、司馬昭已成年,且長期得到司馬懿的言傳身教,自不可與諸葛瞻同日而語

    再到諸葛亮與司馬懿的孫輩,蜀漢早已亡國,諸葛京得舉薦任眉縣縣令,且因治理有文得以升遷,上輩的恩怨早已煙消雲散了。

    從諸葛亮與司馬懿三代平行來看,諸葛亮與司馬懿可算是棋逢對手,但諸葛亮要比司馬懿要高出一籌,諸葛亮常以攻勢伐魏,而司馬懿多采取守勢拒敵。

    到他們的子輩,已經沒有可比性了,畢竟司馬昭與諸葛瞻從未正面交鋒,高下之分沒有判斷的標準。

    再到他們的孫輩已經是晉國了,諸葛京作為司馬炎手下的臣子,再論碾壓不碾壓的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 14 # 潯陽鹹魚

    這個題目中的三個例子極不恰當,我一個個來分析吧。

    司馬懿與諸葛亮

    首先,大家知道五丈原是在關中地區,這是在曹魏帝國的領地。

    大家試想一下,諸葛亮率領蜀軍,都攻入魏國的領地,還能與魏軍長期屯兵對峙,而司馬懿率優勢兵力,加上本土作戰,都只能選擇消極防守,怎麼看,也是諸葛亮的能耐更勝一籌吧?

    諸葛亮病逝後,蜀軍遵照諸葛亮的遺囑,安然撤軍。雖然此時的魏延和楊儀發生衝突,但是很快以魏延被殺而告終,蜀軍在楊儀等人的指揮下,絕大部分安全撤回漢中,儲存了實力。

    而司馬懿終究失算一招,沒有抓住這個關鍵時刻發動進攻,坐視蜀軍主力撤走。司馬懿發動追擊後,也有獲勝,這部分蜀軍是負責殿後的並非主力。

    司馬懿抵達蜀軍舊營地後,都忍不住讚歎:“天下奇才也!”

    最後,還有人告訴司馬懿,蜀軍撤退都是諸葛亮生前的安排,當地魏國百姓都笑話“死諸葛嚇走活仲達”(仲達是司馬懿的表字),司馬懿對此也只能自我解嘲,說自己是活人不能預料死人。

    問題是,司馬懿也沒在活諸葛身上佔到便宜啊。

    再回頭算算兩人在之前的戰績,張郃、王雙都成了諸葛亮的經驗包了。其中張郃的軍事地位在曹魏帝國屬於上流,其戰死沙場,可以說是曹魏帝國的一大損失。

    遙想當年在定軍山之戰時(219年),劉備對張郃都極為重視。

    兩相比較,顯然諸葛亮和司馬懿在軍事上對峙,諸葛亮的成績是高於司馬懿的。

    司馬昭與諸葛瞻

    眾所周知,司馬昭是繼承了父兄的政治遺產,成為曹魏帝國的權臣,反觀諸葛瞻,父親諸葛亮逝世時,他還是個小孩子。

    諸葛瞻成年後,受到皇帝劉禪的極力提拔,仕途亨通,還結為皇親,民間百姓對諸葛亮的推崇也轉加到諸葛瞻的身上,彷彿諸葛瞻一定會成為第二個武侯,繼承光復大漢的偉業。

    實際上,諸葛瞻“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本人並沒有多少建樹,但是在263年,鄧艾伐蜀時,諸葛瞻率軍至綿竹迎戰,在此戰中,壯烈殉國。

    此後,鄧艾進軍成都,劉禪宣佈投降。

    雖然他能力不足,被人詬病斷送了蜀漢帝國最後擊敗鄧艾的機會,但是,不能不說諸葛瞻是位忠臣,他以死報效了國家,無愧於劉禪,無愧於父親等先輩。

    反觀司馬昭,對不起,先問一下,“司馬昭之心”後面一句是什麼?“路人皆知”!

    對於中古傳統文化傳承來說,“忠孝”的意義是可以流芳千古的,哪怕是在現代社會,對國家的“忠”,對長輩的“孝”仍然是有著現實意義的,是值得提倡的社會正能量。

    如果有誰認為司馬昭勝過諸葛瞻,筆者只能認為此人的思想是立足於功利主義的。從功利上看,司馬昭守住父兄的政治遺產,為魏晉禪代奠定了基礎,他是個合格的政治家,遠勝諸葛瞻;而從名望上看,諸葛瞻能夠被後人景仰,而司馬昭卻不能。

    特別是“曹髦之死”給司馬昭帶來的負面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司馬炎與諸葛京

    司馬炎是司馬昭的嫡子,在司馬昭死後不久,便繼承父輩的政治遺產,然後逼魏帝曹奐退位,自己做了晉朝開國皇帝。

    而此時蜀漢帝國已經滅亡,司馬炎對蜀漢舊臣是非常喜歡的,其動機大概是出於“繼續討伐吳國,統一天下”的政治需要,所以才會對蜀漢舊臣推崇備至,寄希望以此為表率,證明自己寬宏大度,有容人之量。

    司馬炎還多次寫信給孫吳皇帝孫皓,展示自己的大度,這種手段也頗有成效。

    反觀孫皓在執政時,以殘暴聞名,性格還非常乖戾,很多人被無辜冤殺,怕死的人還乾脆投了晉去了。漸漸地,孫吳帝國的百姓和官員都歸心於晉,所以最後伐吳之時,晉軍勢如破竹,孫吳地方望風而降。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晉武帝司馬炎形象】

    司馬炎把蜀漢舊臣樊建引為侍中,經常找他談話,希望他舉薦蜀人中的能人為自己效力,有一次,司馬炎還請樊建給自己講諸葛亮的故事。

    司馬炎在聽完樊建的話後,還一度感慨:“如果我的臣子中有諸葛亮的話,我哪還會這麼勞心費力啊!”可以說,司馬炎就是當時最大的諸葛亮粉絲。

    司馬炎提拔了諸葛瞻的兒子,也就是諸葛亮的孫子諸葛京做官,雖然諸葛京最高也只是做到了江州刺史,但也算還是很不錯了。

    從帝國階級構成來看,司馬懿的後人做了皇帝,諸葛亮的後人繼續做官。

    ——其實這也沒什麼好比高低的,畢竟司馬懿和諸葛亮兩人的志向及家風本來就不同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個時候做上門消毒生意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