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鋒工作室
-
2 # 華夏問長安
首先是東吳的背叛,這是直接原因。盲目發動全面戰爭,導致吳國趁虛而入,造成關羽身死。
其次,蜀漢集團內部矛盾,導致國家機器反應遲緩,關羽一個人在那裡打,其他人在旁邊看,同時也造成了劉封孟達不肯發兵相救。
-
3 # 無未zx
關羽之死,原因有很多,這裡挑幾個重要的:
首先,關羽的自大,其實不難理解,自己舉世文明,威名遠揚,受人敬畏,難免有些高傲,再加上吳國的示弱,他的麻痺大意顯得理所當然。
其次,用人不當,關羽堅持任用好酒的潘浚作為荊州總督,且讓糜芳,傅士仁受重要的二隘口,結果眾所周知,這三人相當於把荊州送給了呂蒙,而這三人只要有一個換上靠譜的趙累,也許關羽就能倖免。
而後,蜀國內部的問題,劉封和孟達兩人對於關羽的間隙(其實還是不敢去),導致他倆未去救援關二爺,再加上當時劉備取益州不久,根基不深,需要調動大量人入川,導致荊州力量削弱,而魏吳聲勢浩大,短時間內幾乎就是神仙難救。
-
4 # 歷史coco
關羽之死,如果要論外因的話我認為有三個。
其一,關羽腹背受敵。正當關羽兵圍樊城之時,曹操派遣徐晃救援曹仁,徐晃見關羽兵多勢眾不可強攻,便聲東擊西,揚言要攻打圍頭卻偷偷派人偷襲四冢,關羽增援四冢之時被徐晃擊敗解了包圍,與此同時呂蒙又在關羽後方偷襲南郡,關羽被兩面夾擊無路可退,最後只得敗走麥城。
其二,糜芳、士仁投降。糜芳和士仁兩人是荊州重鎮的守將,這兩人因為之前和關羽不和,在關羽領兵出征的時候,兩人負責供應糧草,因為不願意全力救援關羽,被關羽知道後揚言要處罰他們,兩人害怕關羽,便向孫權投降了,導致關羽後方失守,被呂蒙趁虛而入。
其三,被呂蒙設計。先前關羽出兵征討曹仁的時候,留下了大量兵馬防備呂蒙,呂蒙為了讓關羽放鬆戒備便稱病回建業,呂蒙回到建業了之後,便派還沒有名氣的陸遜前去接替自己,果然關羽聽聞呂蒙回建業了接替他的人是個毛頭小子,就把留守防備呂蒙的兵馬帶到了前線,這就給了呂蒙趁虛而入的機會,呂蒙命令士兵穿上白衣扮作商人偷偷殺向關羽的後方,史稱“白衣渡江"。
其四,關羽這個人傲上而不凌下,性情內向少言,剛正不厄,重情義重承諾,不為名利所動;這樣的人今古不常有,可謂是真英雄,令人欽佩。但也因為一個“傲”字害其終生
-
5 # 峨眉武術於鐵成
鐵哥記得小時候聽侯寶林大師的相聲,有一個段子就是講《三國》為什麼叫《三國》,就是因為“帶三的章回多”,第一章就是“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劉關張就此深入腦海。
說起劉關張,讓人印象最深刻的當屬關羽。無論是“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還是“夜讀春秋”“刮骨療傷”“走麥城”,這些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故事,主人公都是關羽。
可惜自古英雄多薄命,正當蜀漢蒸蒸日上之際,身為蜀漢第一大將的關羽被呂蒙所詐,敗走麥城,身死小人之手,令後世人無不掩卷嘆息。那麼,關羽之死,除了他自身的一系列錯誤指揮之外,到底有哪些外因呢?鐵哥認為有兩條主要因素,與諸君探討。
1、年齡是硬傷,政治因素埋下禍根。
荊州對於孫劉兩家而言,都是勢在必得之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劉備將蜀漢第一大將放在這裡,也體現了一國之君的重視程度。但是,無論是劉備,還是關羽本人,都回避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關羽鎮守荊州時,已經年近花甲。
我們知道,劉備素以識人而聞名,當年選漢中太守,眾人皆以為必是張飛,而劉備選擇的卻是魏延。而魏延也沒有辜負這個選擇,終其鎮守漢中之上,曹魏不敢踏入半步。 反觀荊州,戰略地位不在漢中以下,劉備選擇關羽為鎮將,真的合適嗎?在古代,四十歲即可自稱“老夫”,關羽五十八歲,完全屬於退休年齡,就算他是聞名天下的萬人敵,“拳怕少壯”的規律也是客觀存在的。而蜀漢此時建國未久,名將如雲,並非沒有其他人選。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關羽在此“發揮餘熱”呢?我想,主要是因為劉關之間的關係過於微妙。他們名為君臣,實為兄弟,劉備在用關羽時,不僅要考慮能力因素,更要考慮政治因素。一旦輕易調動關羽,是否會在朝中造成其他的政治影響?是否有人解讀為關羽失去信任的訊號?正是由於政治因素摻雜其中,劉備在荊州是否換將的問題上不可能輕易決策。而且,關羽畢竟是一代名將,威名遠揚,無論是劉備,還是關羽自己,都充滿了強烈的自信,所以面對孫權的聯姻示好,關羽不屑一顧;面對魏吳大軍的腹背夾擊,關羽重視不足。終於,已經老齡化的關羽,顧此失彼、進退失據。
2、荊州無強兵,孤立無援迴天乏力。
關羽鎮守荊州,據《三國志》載,215年,呂蒙襲長沙、貴陽,劉備率軍五萬救援,令關羽率軍3萬支援。可以估算,荊州駐軍總數應在五萬左右。五萬多不多?對於鎮守荊州這樣一個大城來說,不多。關鍵是,關羽手中並沒有出色的軍事部屬。武將僅糜芳、廖化、關平、周倉,文官有馬良、伊籍、向朗、糜竺。平心而論,這些武將沒有一個能在大的戰役中獨當一面,而這些文官,大多都是政務官,沒有一個具有軍略謀士的才能。可以說,荊州沒有強兵,基本上靠關羽的威名撐著。
關鍵是,關羽遭遇敵軍攻打圍困時,也沒有得到援助。以“隆中對”的戰略部署,蜀漢與曹魏爭鋒的點位應該是漢中,選一大將(關羽)從荊州北上策應。結果呢,實際操作的時候不是這麼玩的,荊州城了蜀漢與曹魏交鋒的主戰場。要知道,作為偏師和作為主戰場,軍力、財力都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感覺荊州變成了碰石頭的雞蛋,敗,只是時間問題。而關羽最困難的時候,無論益州國內大軍,還是劉封和孟達,都沒有任何救援的行動,孤軍關羽,無力迴天。
-
6 # 聽覺有道周村驗配中心
關羽長久以來,對關羽之死的原因,人們議論紛紛,眾說不一。究其觀點主要有三類:一是關羽死於劉備的借刀殺人;二是關羽死於諸葛亮的過失;三是關羽死於性格“剛而自矜”(陳壽語)及被捧殺,首先,我們分析一下關羽是否死於劉備的借刀殺人。我們知道,劉備、關羽、張飛三人“自小結契”首先,我們分析一下關羽是否死於劉備的借刀殺人。我們知道,劉備、關羽、張飛三人“自小結契”,感情也好,仁義也罷,都不允許劉備在襄樊戰役“疏慢”到只作壁上觀,何況三國戰亂時期正是用人之時,關羽之死對劉備來說,顯然弊多利少,得不償失;更不要說關羽敗走麥城後,同時伴隨著損將失地的巨大風險。這與《三國演義》塑造的劉備仁民愛物、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人志士形象相差甚遠,很是南轅北轍。即便是與相關史料的記載,也頗有些不符
-
7 # 文都楊稼
關羽之死,眾說紛紜,外因居多。究其原因是關羽自家恃功自傲,心中蔑視他人,自認為他的武功天下無敵。關羽水淹曹魏七軍,擒于禁、斬了龐德,由此聲名華夏,小孩聞之動色。關羽也狂妄至極,曹仁領兵來襲,關羽領兵對陣時,不穿鎧甲,披一件掩心甲,如此羞辱曹仁乃鼠輩之流,不足懼也。曹仁那能受得如此恥辱,令弓駑手放箭,關羽右臂中箭,幸虧華佗及時精心醫治,臂膀才未廢。關公受傷後,理應檢查自己,可他仍我行我素,傲氣十足,對誰也瞧不上。
有人慾將關公之女許給孫權之子,以繼兩家之好,可關羽競言“虎女安肯嫁犬子”。
關羽孤傲,加上蜀國軍營內也互相傾軋,馬超被封為“五虎將”之一,關羽不服,馬超肯定心生介隙,以致後來關羽被困麥城,相距五十里外的馬超卻聞之不救。
劉封、孟達守上庯,廖化前去求救兵,之前,劉備欲立後嗣於劉封,關公言劉封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由此,劉封心中對關羽恨之。此時面對救兵如救火,劉封卻藉口推卻。
公安離麥城不遠,駐紮公安的是糜芳、傅士仁,因前期關羽對他兩苛徵糧草,致他兩暗投東吳,此時關羽還矇在鼓裡。
關張二人對孔明不恭,孔明心中視二人為異己,但看在劉備與其結拜的面子上,對其睜一眼閉一眼。關羽死後能封神,死前肯定有預兆,孔明能夜觀天象,難道不知曉嗎?孔明心知荊州乃東吳必奪之地,險患環生,孔明幾個月來對荊州之事卻充耳不聞,可能是孔明想借東吳、曹魏之手除去關羽。建安二十四年秋月,劉備自封漢中王,關羽心中不悅,劉備心中也對這結拜兄弟缺少關愛之情,關、張征戰沙場,他劉備心中想著享福是理應當然的?
荊州是戰略要地,原是劉表所轄。劉備走投無路之際,暫依劉表,劉表亡故,東吳表示對荊州擁有直轄權。劉備無奈,表示暫借棲身,言取得西蜀,定當歸還。就這模稜兩可的話,給後來的兩家“荊州”之爭埋下了伏筆。
東吳為討回荊州,用盡了上中下所有術數,引劉備招親,叫“賠了夫人又拆兵”;讓諸葛謹哭鼻子流眼水去求諸葛亮還荊州,諸葛亮反讓這做哥哥的出了醜。
諸葛亮與劉備在荊州之事上唱著雙簧,一人做好,一人做歹,劉備競玩起了老賴。
古話講:好借好還,憑問良心,劉備立足西蜀,若不是東吳的幫助,諸葛亮縱有經天緯地之才,劉備這點兵馬也可能早就被曹操給滅了。
東吳面對“荊州”成了棘手之州,文的不行,就來武力,這武力得按步就班的用機謀。
首先,呂蒙告病,臨時換帥,陸遜當了大都督,為迷惑關羽,陸遜低調的致書向關羽問好,關羽被高興的矇在鼓裡,將留守荊州的兩萬軍馬再調一萬前往襄樊前線,而這留守的一萬人馬大多都是老弱病殘,根本不具備什麼戰鬥力的。
與此同時,陸遜將東吳兵士扮成白衣人(商人)往荊州進發,以避風為由,賺取荊州烽火臺,再對其荊州守軍予以厚祿,荊州守軍願為東吳效力。
在襄樊前線的關羽,還不知戰場情況己有改變,此時他要面對的是魏國大將徐晃。關羽心存僥倖,認為徐晃與他有故交,肯定會引兵自退,那想徐晃以國為重,對關公曰“公是公,私是私,怎敢以私廢公”,此時關羽傷臂未愈,拚戰少力,終被徐晃擊敗。
此時,關羽的根據地荊州己失,關羽沒了歸路,帶著五六百傷兵只有退守麥城。在這節骨眼上,仍是勝敗難定,憑關羽的威風誰不懼怕三分,殺不了關羽,對東吳、對曹魏永遠都是戰爭隱患。為了擒獲關羽,必須從計謀到搏殺做到萬無一失。
東吳軍師呂範揲耆一卦,乃“地水師”卦,更有玄武臨“應”爻,從日甲子推算應為“甲x日”,見自繪圖:在周易上,地水師卦是坎宮八卦,歸魂卦,屬水屬北。歸魂卦,“歸”意為關羽定返回西川,方向往北,可在麥城之北臨沮路上伏兵截殺;意二為歸宿,關羽氣數己盡,可擒獲也;意三歸為擒獲到手也。
地水師卦其卦首讖語曰“地勢臨淵之象,以寡伏眾之意”,此言關羽己是窮途未路,消耗殆盡。
按“世”爻是午火,關羽往南才有生路,可往南是長江天塹,要麼投降東吳,這地利、人和都是關羽無法選擇的。往北屬水,水克火,關羽雖勇冠三軍,卻有勇少謀,於麥城當晚戍時往北臨沮小路突圍,犯了兵家大忌,那知東吳早己為他布好了羅網。
從卦上分析,首“爻”是子孫寅木,配“六神”是青龍,青龍是吉祥神,若是寅日、寅時用兵往東突圍能沾天時地利相助,就能有很大生機,留著青山在,雪仇定有時。
-
8 # 三點水滴
思考有方法,問題我來答。
所謂外因,即本人以外的因素,這裡即除了關羽本人性格之外,還有什麼原因造成他最終敗走麥城。筆者認為,主要有三點:江東偷襲,荊州易主,援軍未達。下面詳細分析一下。
1.江東偷襲
關羽出兵攻打由曹魏大將曹仁鎮守的樊城時,江東方面在荊州鎮守的是第三任大都督呂蒙。呂蒙有將才,關羽不敢放鬆,因此留有守軍防備江東。即使前線吃緊,也不曾有絲毫鬆懈。
然而,江東方面對此也是很清楚的。於是呂蒙稱病,孫權讓名不見經傳的陸遜接替呂蒙的位置。陸遜此前不過是一個書生,到任以後,他第一時間寫信給關羽,大肆稱讚關羽的功勳和威名,表達自己的敬佩。 “且戰捷之後,常苦輕敵,古人杖術,軍勝彌警,願將軍廣為方計,以全獨克。”陸遜甚至告誡關羽要謹慎,不要輕敵。
關羽收到信後,大喜過望,認為陸遜不過是一個腐儒,不堪大用。於是撤掉防備江東的軍隊,開赴前線,以加速攻打樊城。 呂蒙趁機把士兵偽裝成商旅,“白衣渡江”,堵了關羽的後路,此刻曹操第二波援軍來襲,由五子良將之一的徐晃率領。呂蒙抄後路,曹仁出城突襲,徐晃陣前挑戰,縱然是關羽也無法戰勝。
2.荊州易主
關羽出征前,糜芳、士仁操辦糧草不力,關羽放話,等自己得勝歸來定要處置他們。關羽前線大捷,斬龐德,擒于禁,二人心生恐懼,惶惶不可終日。 此時,呂蒙白衣渡江,沿江防守的崗哨罪責難逃,留守荊州的二人同樣罪加一等。二人索性投降了江東,糜芳作為劉備的小舅子都投降了,其他人更沒有任何心理負擔了,於是整個荊州望風而降,插上了江東的旗幟。
關羽前線兵敗,試圖反攻荊州。如果荊州能夠堅守一段時間,等到關羽回師,完全有機會反包圍呂蒙。可惜的是,呂蒙早已料到這一點。進駐荊州的江東軍隊秋毫無犯,荊州士民的生活如往昔無二。關羽手下士兵全無戰心,妻子兒女都在敵人手裡,雖然此刻沒有收到傷害,但是如果自己打回去,說不定就會被殺害。於是,大部分士兵都逃離軍隊,私自歸家。 荊州迅速易主,呂蒙的釜底抽薪之策,瓦解了關羽反攻荊州的可能性。
3.援軍未達
在麥城暫駐的關羽已經是一支孤軍,缺兵少糧,於是派廖化向劉備的養子劉封求援。劉封此時剛剛平定上庸不久,加上孟達的諫阻,讓劉封想起當初關羽是如何看不上自己的,劉封心一橫,藉口上庸人心未附,不去救援。 廖化無奈,只能往成都求援。奈何成都路途遙遠,等到廖化到達成都,關羽的死訊也已經在路上了。
綜上所述,江東與曹操聯手,擊敗了前線的關羽,呂蒙兵不血刃拿下荊州斷了關羽歸路,最後劉封拒絕救援,徹底斷了關羽的生機。雖然說是外部原因,但是根本還是關羽的性格所致。
-
9 # 江水趣談
提起關雲長想必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身長八尺,丹鳳眼,臥蟬眉,面如重棗,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的關將軍來,關雲長不但是武聖,還是武財神,更是正義的化身,不管是黑白兩道,都拜關帝,關羽之名,可謂是天下盡人皆知。
小說中的關公之死,慷慨悲壯,在漫天大雪中敗走麥城,但也盡顯大丈夫英雄本色。歷史中的關二爺,也應該就是這個樣子的。當然對於這樣一個英雄人物的落幕,大多都是心有不甘,無限的惋惜。所以對於關羽之死,荊州之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這場鉅變。
眾所周知,關羽武功蓋世,且智慧超群,然而這樣的人往往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便是自視甚高,為人狂傲,剛愎自用。赤壁之戰後,劉備回到巴蜀,臨
第一種說法,就是劉備集團的失誤導致關羽之死荊州之失。首先表現的一點就是當初留關羽鎮守荊州稍顯力薄,以總有的4萬兵力北拒曹操,南卻孫權。如果剛開始孫劉聯盟穩固,為了儘快拿下西川還能說過去的話,西川穩固後依然這樣操作就有危險了。況且還命令關羽進攻樊城,並且在戰役打響後的7個月中木有任何人力和物資方面的援助。當然有人說這是劉備集團高估了孫劉聯盟的穩固性!但是俗話說“車不處險地”,以劉備之英明,諸葛亮之智略,應該不會犯這樣的錯誤才對。
第二種說法,是說劉備和諸葛亮借刀殺人陰謀害死關公。首先說動機,據說當時的關二爺已經非常的狂妄自大,孫權想給兒子娶關羽的女兒,關羽說“虎女安能配犬子”,這句話見於典籍,幾乎就是罵孫權是狗,所說他的狂妄也是真的。雖然他對劉備忠心耿耿,但對劉備的使者這些就沒當個人!所以作為一個政治家,劉備覺得他活的時候都這樣,那他死後,關羽就是劉禪的麻煩。再說諸葛亮,也是有雄心壯志的主,要想完成抱負,就要大權在握。劉備死後,關羽的資歷威望是在他之上的,絕對不是他能駕馭的主。
事後,荊州剛失,劉備就策動大軍發起了夷陵之戰,說是為關羽報仇,但是政治家看待事情不會這麼簡單和意氣用事。他的目的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回荊州,而且他認為有實力做到這點。
一起絕塵走千里,五關六將震乾坤。關羽之所以能流傳千年,成為人們心目中的關公,與他英勇神武、義薄雲天、赤膽忠心的人格魅力是分不開的。
回覆列表
關羽之死有很多種外因,其中最大的外因也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應該是關羽的坐騎---赤兔馬了。下面就由我來給大夥分析分析:
假設赤兔馬一歲成為名駒
在公元190年
董卓贈呂布赤兔(赤兔2歲)
公元197年
呂布敗下邳(赤兔9歲)
公元200年
曹操贈赤兔給關羽(赤兔12歲)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二二一年
關公走麥城(赤兔33歲)
而馬二三歲時就是健馬了
馬的壽命通常只有二十多年
關公走麥城時赤兔早就是一匹老馬了
關公騎上這樣一匹走路都走不穩的老馬,不死就怪了
唉
算了半天,這回總算把關羽的死因弄清楚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