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麓風軒

    你的朋友有眼光,收藏的這兩幅草書作品,寫得都很不錯,可以稱得上是草書佳作。

    第一幅,《秋興八首追和杜工部》之三,這是書自作詩詞,寫得應該是:

    閒將靈府對丹暉,世事參來盡入微。過眼繁華秋後冷,賞心光景夢中飛。頗思行止依情適,豈可功名與志違。看慣巧丸氛坌客,安身莫羨蛀蟲肥。

    這首詩寫得不錯,對仗工整,用韻準確,全詩表明了自己的心志,非常人境界。

    書法取法經典,以晉唐為根基,宋元為法乳,頗有傳統。字勢穿插,縱橫交錯,墨色變化濃淡相宜,虛實交相輝映,中間一字眼的設定,猶如在密閉的空間之中開了一扇窗,增加了通透之感。

    第二幅,《清人和蘭亭秋禊詩》,這幅字很容易被誤判。實際上不是沒有來處,而是取法明清,崇尚意態,特別是汲取鄭板橋、徐渭等人的風格較多,值得玩味。

    當然,欣賞書法也與讀者個人的審美眼光、審美意趣有關,對於只能欣賞楷書的一些人來說,可能也會把它歸為醜書之列。

  • 2 # 穀風美術

    宋代書法大師黃庭堅說:“學書須胸中義,又廣之以聖哲之學,書乃可貴。書法學習有利於學生的多種能力的培養,透過對書法碑帖的臨習,可以鍛鍊學生細微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書畫不分家,書法中的狂草就好比是繪畫中的大寫意,力求以簡潔明瞭,大氣龐博的氣勢傳遞作者的豪放的精神世界。就像唐代的張旭,看別人舞劍也能運用於書法中去,一次酒醉,便以頭浸墨暢酣書寫,醒來一看驚訝不已,汪洋恣肆,一氣呵成,作品平時難得,所以欣喜若狂。

    那麼,什麼樣的狂草的為佳呢?

    我們先來看看草書是什麼!諸多書體當中,草書是一種特殊書體,除本身特徵外,它還兼含有其他書體的美學素質,因此是書法藝術中最具表現力的書體。草書作為藝術來說,除具書法普通共同特徵外,還具有音樂特徵,音樂是透過各種音符的順序作和諧的各種變化,產生旋律來完成的。

    而書法也是以簡單筆墨書寫出帶有生命力、節奏感的線條。依靠筆順,字勢,在時間的推移中作各種輕重、緩急、枯潤等多樣統一的和諧變化而完成的。

    有人把書法比做無聲的音樂,認為可以從作品中體會到音樂節奏的跳躍,這正是書法時間性的種種特徵造成的。而這種特徵在各種書體中以草書表現得最明顯。因為草書在連綿不斷的書寫過程中一次性的時間要求最強

    唐代張旭草書作品

    草書也具有繪畫的特徵。雖然它不表現具體的影象,也不具有繪畫中的繽紛色彩,但書法中的一個個抽象的圖形本來就是“具永珍於一象”的,它那線條和線條的各種組合關係,構成了各具形態,但又不代表任何實體的圖形。它純淨的黑白色彩又因墨色的濃淡、用筆的輕重緩急而變化無窮。在這種變化組合後構成的視覺效果和繪畫是異曲同工的。

    而在書法個體中能表現書法這種藝術效果的也是以草書最為明顯,草書的那種無拘無束的筆墨變化,結構圖形的高度抽象,字勢姿態的巧妙搭配,字字有法,最具有詩情畫意。

    因此,我認為好的狂草作品是有精神內涵,有作者的知識底蘊,對時代的理解,對書法的理解,作品應該拘無束,大氣奔放,汪洋肆意,一洩千里!用筆墨訴說故事,體現書者的精神世界,表達書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表達一種對世界的情感!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您呈現的兩幅作品構圖均衡,筆力蒼勁,用筆流暢貫通,能看出筆者具有紮實的書法功底,恭喜,兩幅作品都還是寫的不錯的。

  • 3 # 明是樓書畫

    兩張都是草書,不看名字,單純從作品本身的質量來講,第一張的水平明顯高於第二張。第一張的草書取法明清大草,線條幹淨挺拔,墨色變化自然豐富,是當代國展一路的風格,應該是中書協的水平。至於第二張落款為景嶽,難道是中書協理事張景嶽。我對此公並不熟悉,僅是耳聞。遂移步百度查了一下,上面的書法水平也不敢恭維。今人的收藏大多從名頭看起,而對於水平的高低卻無從判斷,這也是那些江湖書法大肆氾濫的原因之一,懂的人太少。收藏當然也看名頭,藉藉無名,說出來哪有人知道,不過個人認為收藏,第一步看水平,質量高不高,是不是真品,精品。其次才是名頭,名頭大固然更好。

  • 4 # 李行子

    兩幅草書,有草書的意味和韻味!不足之處和改進之處,把書法的法,特別是書法的筆法,要吃透其精神實質,更重要的是正常使用的書寫筆法,轉化為特定的草書筆法的內含和實質。總之,兩幅作品,不足之處重點在於書法的筆法上,除此之外,書法的法點法位的百分比率,還需要進一步的提升,特別是“黃金分割律"的應用,更要進把點位應用到位。努力,加油,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春"!

  • 5 # 濱江墨客

    您朋友收藏的兩幅行草書作品,總體來講書法水平較高,內容也很雅緻,應該說具有較好的收藏價值。

    第一幅作品應該是重慶市書協主席漆鋼先生的一首自作詩書,詩寫得好,書法更是精妙。試譯如下:

    閒將靈府對丹暉,世事參來盡入微;過眼繁華秋後冷,賞心光景夢中飛;頗思行止依情適,豈可功名與志違;看慣巧丸氛坌客,安身莫羨蛀蟲肥。

    他的書法方面的名氣和成績,這裡就不多說了,您可以自己去百度瞭解一下。現在的書法家,書法和學養俱佳的不多,自作詩且做到這個水平,在收藏上應該是要加分的。

    第二幅作品抄的清人的詩,相對好認就不贅言了。書法應是取法明清一路的行草書,但又有些當代流行書風的感覺和自己的東西,看落款應該是一個叫景嶽的人寫的,但不像是張景嶽的調子,內容不太清晰,不太好評判。個人更喜歡第一幅,第二幅肯定也不是俗手所為,但圖片的資訊量太少,不作過多評判。留待眾行家們補充。

  • 6 # 黃卿松

    這兩副作品,初看似乎挺有感覺,但經不起細品,細看你會發現有很多地方處理得有些草率。

    首先是章法問題明顯,整體去看這兩副作品,章法意識薄弱,虛實之間過度刻意不自然,實的地方塊面過大,然後徒然間轉入虛的細塊面,使得整體章法變得斷續不自然。

    然後是點畫的處理不得法,如圖一標示處所示,點畫的處理顯然草率牽強,缺少筆法的精妙變化。

    最後說說字與字之間的關聯問題,如圖二藍圈處,字與字之間的關聯處理有些亂,紅圈處的牽絲處理也很生硬,線條粗碩而又沒有張力,喧賓奪主。枯筆運用過多使整體畫體有亂雜感。

    總而言之,作者有一定書法功底,假以時日深耕古貼取法古人,將會有很大的進步!之於作品,也不算太差,比很多江湖書法寫得好!

    相互交流學習,以上純屬個人愚見,如有冒昧,還望海涵。

  • 7 # 篆刻與卜者老寬先生

    兩幅作品,都很好。第一幅稍有燥氣,用筆墨泥顯浮。雖從帖出,但少使轉。第二幅,碑帖結合,吸收明清法帖,墨法筆法交代清晰,作品氣息流暢,屬上乘之作。

  • 8 # 金墨堂

    書法要讓人看懂,看不出什麼字讓人難接受。當今書法朝流喜歡大書大草,雖是藝朮之字,還是普及不了大眾,為什麼學校從來沒教這樣看不出什麼字的字呢?

  • 9 # 吃著玩

    這兩幅作品是難得易見的好作品,從整個作品看象是一曲優美的交響樂,有時低層細雨,緊結著古松纏藤,古柏蒼松,突然萬馬奔騰,亂石穿雲,山崩海嘯,之後轉為平靜如水而結尾真真正正的好草書。

  • 10 # 秩和律師147753

    個人認為,這兩幅作品都很有收藏價值。

    從第一幅作品來看,草法準確,筆法嫻熟,線條以短線條為主,蒼勁有力,很有收藏價值。但是,從總體來說,第一幅作品筆法不夠老道,略顯浮躁。

    個人認為,第二幅作品,更有收藏價值。

    這幅行書作品,意氣盎然,雖看不清筆法,但也感覺出,作者心情流暢愜意,筆法精妙嫻熟。

  • 11 # 父母年代記憶

    總結題主的兩個問題:1是全篇用墨不均勻,有枯筆;2是字形像亂畫。

    想想,那是不是下面兩幅字“好看漂亮"點。

    田英章老師行書

    明清書法

    剛開始學習書法的時候,也和題主有同樣的困惑,很多人包括我都是唐楷入門,所以都會以唐楷的角度去片面理解所有風格(帖和碑)和所有字型(行草隸篆和其他朝代的楷書)。只在意橫平豎直,結構四平八穩,筆畫粗細均勻,筆畫起收筆形狀、棋盤般的章法等這些東西,但這些極大限制了審美的豐富性和技法的進步。去看一些作品總是覺得“不漂亮”,“字認不出來”,“亂塗亂畫”,就斷言是“醜書”。但後面深入學習,多看了些書論和點評,還有各個時期每個大家的作品,加上有老師引導,才慢慢開拓視野,原來書法也有這麼多面貌,門派和招式。學習書法鑑賞就是一個從建立審美,到質疑他否定它,再重建的過程,反反覆覆。

    圍繞“起始墨太多”聊起,有2個原因:1.避免後面沒墨了頻繁蘸墨;2.突出(輕重、墨色、塊面和線)對比。原因1後面再詳細說

    原因2,在書法尤其是行書,對比是體現作品的節奏、氣息、變化、視覺衝擊力和觀賞性的一種手段。不然就像書上印刷體一般,看起來是很整齊順眼,適合閱讀但誰會看書時慢慢欣賞印刷體上的一筆一劃。當然蘸墨多可以,但要保證線條質量,不軟塌有張力,筆路清晰。

    祭侄文稿區域性

    “寫著墨少了也不及時蘸蘸”,可以設身處地想想,倘若某位文人墨客或者自己在文思泉湧,揮毫潑墨盡興之時,頻繁“剎車”,寫1個字就俯身去蘸墨,是多麼破壞現場書寫的節奏,很可能再下筆時就接不上上個字的氣息了。好的作品是可以從字裡行間呈現作者當時書寫的情景和心態的,如顏魯公的《祭侄文稿》,悲怒交加的心態下奮筆疾書,顧不得蘸墨和構思內容,所以裡面枯筆和塗抹修改很多。看著這些線條自己是否更能感同身受喪侄之痛。

    簡單分析這件作品,可以推測作者大概全篇蘸了4次墨,分別看從“陽”到“來”,從“江”到“開”,從“明”到“處”,從“應”到“梅”這四個段落,是不是可以看出作者無意或有意給觀者營造出運筆一氣呵成,沒有停頓的酣暢感的想法。

    蘸墨次數

    看墨色,由重到輕,由溼潤到乾枯的逐漸變化,字形的變形(後面聊)、中軸線的擺動都是在營造氣息的流動走向(像水一樣,持續直線流動其實是可以當做靜態的,只有蜿蜒無規律的流動是有韻律節奏的)。

    氣息、墨色流動

    然後從下面可以看出實心圓代表整個作品重,實,塊面的部分,空心圓是輕、虛,線面的部分。彼此在空間上互相錯位,避免重複雷同,有強烈對比和節奏感,避免視覺疲勞。

    輕重、墨色、塊面對比

    聊完用墨,現在聊聊字形結構。

    可能受鋪天而來的印刷體影響,好像“楷書化”的行書更賞心悅目,想到了兩位大家,趙孟頫和啟功老先生,都是書畫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啟功老先生的作品

    趙孟頫的赤壁賦

    看多了兩位大家的作品,總感覺還不夠盡興,字裡行間好像少了點東西,同個字的字形結構在不同的地方變化並不大,甚至出現雷同。可能啟老受柳公權楷書影響很大,而趙孟頫在於其把字寫得"過熟",所以偏於程式化的處理,看久了視覺疲勞。

    作為看客,當某個字出現了想象不到的字形結構呈現眼前的時候,會有一種哇偶的驚喜感,這個字居然可以這樣處理方式,簡直是重新造字。比如最擅長造字的王羲之,廣為流傳的例子就是蘭亭序的那十幾個"之"字,還有他風格迥異的簽名

    總的來說,至少可以看出創作者是有一定想法的,至於水平如何,畢竟書法圈每個人對書法的認知不同,且"文人相輕"的氛圍和"戾氣"很重,就不妄下評判了,以免引戰。大家不免遇到一些書法圈的鍵盤俠,網路上也好書展上也好,見到作品的第一想法就是評判個高低優劣你死我活。

  • 12 # 永書101

    我多年堅持學習草書書法,也具有一些草書創作經驗,比較適合回答題主的這個問題。我試著從幾點來做一個比較公允的評價。

    第一幅作品是一幅水平較高的草書書法作品,作者能文能書,實屬不易。很抱歉作者落款名我沒有讀出來,“漱鋼”?

    這幅作品首先讓我驚豔的是書家的詩作,其造詣之高,足以令當今很多文學院的博導們汗顏!格調高古,韻律準確,有思想深度,有文人情懷,很難相信這首詩竟然是今人詩作,我覺得絲毫不輸古人!為了大家觀賞方便,我把正文抄錄,大家奇文共賞吧:

    閒將靈府對丹暉,世事參來盡入微。

    過眼繁華秋後冷,賞心光景夢中飛。

    頗思行止依情適,豈可功名與志違。

    看慣巧丸氛坌客,安身莫羨蛀蟲肥。

    說道這幅作品的書法,我算了一下,這幅作品不算落款正文就已經有56字之繁,但我看了幾遍,的確是草書佳作,率真行筆,大開大合,張弛有度,天地平齊,通篇恪守草書法度,絕無恣肆怪誕之筆。近年來寫草書的人很多,這位作家究竟是誰,我很感興趣,有知道的請留言。

    如果說對這幅作品有什麼不滿意的話,我覺得最後落款的名章過小,顯得有點草率,更像是一幅習作。

    第二幅作品,也是不錯的一幅作品,而且是中書協這些年比較容易在國展中選出來的書法作品形式,但我本人欣賞不來,也不大喜歡。在這裡就不多談了。

    總體上來看,題主收藏的這兩幅作品都還算是上乘之作,假以時日,興許會有不錯的升值空間。

  • 13 # 羽非凡

    其實書法大家的字我們一般都沒怎麼見過.只是在電視或者書法字帖裡見過.對於普通人的我.也不能評頭論足.我覺得好看.別人不一定覺得好看.還有一些書法好與不好我們壓根都看不出來

  • 14 # 機器人2008

    評判草書好與不好,通常要看其作品的總體風格是否一致,或奔騰恣肆或舒緩平和,看其作品疏密韻律是否得體和諧,有無前松後緊等弊端,看作品中相連相鄰的相同字、相同偏旁是否避免了雷同,點畫與點畫、字與字、行與行是否通氣連貫,有無字字支離、亂如散沙、毫無行氣等等問題。這個作品,總體上還行,但是個別細節方面還沒到位!

  • 15 # 百姓智囊

    草書第一要看整體的效果,第二也要單獨看個體字的細節。從整體上來看,這兩幅字寫的還是比較有水平的。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但是從單字細節上看,還是有一定不足的。畢竟人無完人。個人認為以此兩幅草書來看的話,如果滿分是100分,可以打80分。

  • 16 # 快樂書法

    這兩副草書作品,是重慶書法名家漆剛(一圖),四川書法名家張景嶽(二圖)兩位先生的作品。

    漆鋼,生於1967年,重慶江津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行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重慶市文聯副主席,重慶市書法家協會主席,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重慶師範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客座教授。

    張景嶽,1945年12月生於四川成都,祖籍河南。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四川省書協副主席兼秘書長,四川省文聯委員。

    二位都是全國知名書家;在地方上,都是具有很大影響力的重量級書家。

    從藝術的角度衡量,漆剛相對張景嶽,書法水平要低一些。漆剛書法偏於時人司空見慣的路數,風格特徵尚不明顯。這裡並不是否定人家,是相對而言。

    張景嶽以碑入草,把兩者得以通化,筆調字形詭譎多變,時出新致;章法似漫不經心而處處暗藏匠心,個性風格特徵突出,在當代書法界,這樣的書法高手也不多見。

    你的朋友,很有眼光。

  • 17 # Mryang142808816

    第一幅的草書乃是重慶書協主席漆鋼所作,字還算可以,畢竟是書協主席,也是流行書風。詩就是好詩了,實屬難得,立意高潔,文詞簡賅,與書法相得益彰,當下的書界也算水平較高的吧。

  • 18 #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

    第一幅寫的不錯,但是挺俗,沒啥收藏價值,第二幅,一般人看不懂,藝術性很高,有收藏價值。

    兩者明顯不是一個檔次。

  • 19 # 穿背心做設計2

    第一副作品乃“漆剛””早些年作品(也就是到處獲獎時期的作品),看上去還是有火氣,屬於展覽風格體,現在的漆老師作品有所改觀,收藏書家早期作品有價值,但風格還處於雛形階段,是減分。。。但是作品不錯的。

    第二幅為“張景嶽”老師的作品,也屬於早期了,現在張老師作品更加老辣。

    個人喜歡第一副。

  • 20 # 青林紫雜談

    草書欣賞很難,寫的亂就是草書,一定理解錯了。其中要有筆法和章法,筆法展現功力,章法展現氣度,勢。也就是書者的函養及對藝術的理解。兩幅草書只能在筆法上可以肯定,在章法上不敢苟同,泯然眾人矣!第一幅強於第二幅,氣勢連慣,陰陽頓挫,但筆力弱些,個性不夠明顯。總之,二幅作品屬於泛泛之筆,有欣賞價值而無收藏價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年了,為什麼還有人玩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