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無論是傳說還是史書,都是黃帝打敗了炎帝
17
回覆列表
  • 1 # 孺子牛衛士

    1.華,是“章服之美”的意思, 夏,是“禮儀之大”的意思。 華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黃河流域的黃帝和炎帝,後由於合併融合,蠻,夷,戎,狄等民族相繼融入華夏族,構成後來漢族的主體, 漢族由漢王朝而得名,此前稱華夏族,所以漢族本身就是由不同民族融合而成的,其主體是華夏族,這就是中國之所以稱為華夏的原由。 在外人眼裡,漢族是一個身著華彩衣服,講究禮儀的民族。中國人多為以上後代,故以華夏兒女自稱。

    2.帝神農氏和黃帝有熊氏,代表中華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黃帝的後代。指中華民族的後代。亦作“炎黃子孫”。 在有關大量的神話傳說故事中,本領最大、發明最多的人是黃帝。傳說他發明了車、船、鍋、鏡子,製造了弩。又傳說黃帝讓倉頡創造文字,伶倫製作樂律,大撓制定甲子,岐伯寫了醫書。   據說,黃帝族和炎帝族,最早居住在陝西。黃帝族最後定居在河北涿鹿附近。炎帝最後到達今山東地區。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領。九黎族活動的地區,主要在今山東、河南和安徽一帶。相傳炎帝族和九黎族為了爭奪黃河流域一塊肥沃的土地,發生了一次戰爭。炎帝族戰敗,向黃帝族求援。黃、炎兩族合併。   根據以上的神話傳說,可以看到,黃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三個部落,逐步以黃帝族為主,相互融合,黃帝就成了我國多民族國家的共同祖先。後來,各族都認為是黃帝的後代,稱為“炎黃子孫”。

    3.“炎黃”分別指中國原始社會中兩位不同部落的首領。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領。他們自西方遊牧進入中原,與以蚩尤為首領的九黎族發生長期的部落間衝突。最後被迫逃避到涿鹿(今河北省)。得到黃帝族援助,攻殺蚩尤。黃帝姓姬、號軒轅氏。後來炎黃兩族在阪泉(據說,阪泉在河北懷來縣)發生了三次大沖突。黃帝族打敗了炎帝族,由西北進入了中原地區。

    4.黃帝族與炎帝族,又與居住在東方的夷族、南方的黎族、苗族的一部分逐漸融合,形成了春秋時期的華族,漢以後稱為漢族。在當時中原地區的民族和部落中,黃帝族的力量較強,文化也較高,因而黃帝族就成為中原文化的代表。炎黃二帝就成為漢族的始祖。也被人們稱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因而,人們往往稱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或黃帝子孫。炎黃的子孫就成了中華民族的代名詞。

  • 2 # 蠔尾

    5000多年前,我國的黃河流域居住著許多 民族部落,他們之間為爭奪有限的資源經常發生 戰爭。 東部部落首領蚩尤與原來居住在黃河中游的 共工部落之間發生了激烈的戰爭。共工打不過蚩尤,一怒之下,他撞倒支撐天體的不周山,使得 天體崩坍,土地陷落,洪水氾濫,導致生靈塗炭。 蚩尤率領部落民眾躲開了大洪水,佔領了共工的 地盤,接著又去搶奪炎帝的領地。炎帝也敵不過 蚩尤,就去西北請來了與自己同族的黃帝部落進 入中原與蚩尤大戰。結果,黃帝打敗了蚩尤。黃帝想借著士氣正旺,趁機統一中原地區。 但是,炎帝是不肯放棄中原這塊寶地的。為了爭 當中原的主人,炎帝和黃帝兵戈相向,接連打了 81仗,黃帝終於戰勝了炎帝。後來,黃帝又征服 了許多小部落,統一了中原。 炎帝和黃帝是中國有史以來兩個最大部落的 首領,所以,後人就將炎帝和黃帝看作是中華民 族的祖先,中華民族也就被統稱為炎黃子孫。

  • 3 # 人文藝術謝丁戊

    炎帝部族為神農氏部落不善殺伐,多以採藥、農業耕種為主,因此在與黃帝部落的融合中是以母系著稱,也就是母族。而黃帝部落(有熊氏)可謂之父族。在母系氏族社會中,炎帝(神農氏)部落以弱武的氏族特性,能在氏族融合中佔有重要地位,其重要的屬性就是遠古醫療和婦產技術,這也就能解釋炎黃的字序成因。

  • 4 # 京兆君

    炎黃二帝為少典氏之子,先走炎帝神農氏後有有熊氏,炎帝部被蚩尤氏戰敗,帝和軒轅之丘的有熊氏部合,後軒轅黃帝為炎黃二部共同的首領,擊敗蚩尤氏蚩尤被殺,蚩尤部溶於炎黃二部後三部融合,炎帝嘗百草創立太陽市,故於陳倉,軒轅黃帝為共同之祖,統領各部,炎在前黃在後,後人稱為炎黃子孫,故於清明前一天九點五十分祭祀炎帝,清明九點五十分祭祀軒轅,旦訂立禮樂,九五至尊,所以九點五十以示對先祖尊敬,揚我華夏孝道現禮儀之邦。

  • 5 # 楓葉飄飄108341221

    華夏之地自古就以農耕,漁獵,採桑養蠶等多種生存方式相互容納並存。這些在各個神話傳說的發明創造中都能體現出來。神農氏是炎帝這個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炎帝不一定都是神農氏,也就是說炎帝可能會有很多人,炎帝就是當時人們對首領的稱呼。做為當時的生存環境來說能經常衣食無憂,農耕的生存方式無疑是最好的方法。神農氏時期應該是當時農耕文化最鼎盛時代,一個時代有鼎盛也就會有衰落。很快另一個部落壯大起來了,她就是黃帝部落。透過戰爭爭奪征服,黃帝部落逐漸強大到可以和炎帝部落抗衡了。透過和炎帝部落的戰爭甚至還有談判,黃帝部落逐漸和走下坡路的炎帝部落融合在了一起,並在繼承炎帝部落的生產和文化文明的同時又有了更大的發明和創造,形成了共同的炎黃文化。因為炎帝部落的生產和文化在前,黃帝部落的生產和文化在後,所以我們共奉兩種文明,為了共尊史實就把炎帝放在了第一位,黃帝在其後,我們華夏兒女也就自稱為炎黃子孫了。

  • 6 # 圍觀群眾1號

    很簡單。你去查黃帝的族譜就知道他是炎帝家族的庶出。華夏古語通華胥,由母系的女媧傳到男系的伏羲,從伏羲開始一直是炎帝一簇的人在掌管,炎帝不是一個人,而是每一代帝王都叫炎帝。所以炎帝比黃帝統治時期早了上百代了,嚴格說炎帝一族還是黃帝的祖宗,黃帝祖上是炎帝庶出後代分家出去的。

    這些你相不相信是一回事,但是古人包括黃帝本人都是信的,所以就算黃帝打敗了炎帝也不敢在輩份上沒規矩。那個時期中國是血緣貴族時期,宗族淵源很重要,名門望族就這麼幾家互相都知道,而且每家都有族譜為證,不可能有其他族假冒進來。

  • 7 # 天命至簡

    相傳炎帝黃帝是兄弟部落,炎帝部落強在農業技術,黃帝部落強在狩獵,黃帝攻擊炎帝部落,炎帝失敗,承認黃帝的領導地位,黃帝佔了炎帝的地方,但繼承了炎帝的文明,炎帝為兄,黃帝為帝,炎帝在先黃帝在後,人群以炎帝農業人口為主體融合,炎帝部落中不服黃帝的遷移各地,發展為各地少數民族,融合的發展為現漢族,故為稱炎黃如稱秦漢一樣的次序,有先後之序。

  • 8 # Max圖尼赫里尼克

    因為毛主席查證過,他那時說我們中國四萬萬五千萬華夏兒女,炎黃子孫,這是可信的。關於這事還有一個故事,在我們族裡有一個口口相傳的故事,在上一次人類大滅絕時一對族裡的兄妹活了下來,對於傳宗接代這個問題他們選擇在相鄰的兩個山頂上向下推圓石,如果圓石滾到一塊他們就配婚姻,如果沒滾到一塊就各自生活,結果石頭滾到一塊了他們就配了婚姻。所以後來的黃帝和炎帝都是一個姓,後來記載的就亂了,有炎帝立戰功被賜姓與黃帝同姓之說,也有其它的說法,這一個姓的狀態一直持續到周王朝,後又遷致山東大槐樹村後又分百家,反正挺亂的沒證據可以查證。可靠的還有史記上記載的祝氏將伐顓頊,還有現在我們有喜事都把祝字擺前面祝某某某什麼什麼的,現在作祝賀理解,孩子還小的時侯指著別人慶祝生日的彩門橫副突然問我,爸爸為啥別人先姓咱的姓再姓他們自己的姓,一下把老子問蒙逼了,乍一想沒準這祝字放前面最初的作用還真可能是記住宗祖的意思,那麼炎帝和黃帝也姓祝,放這裡好像也說得通。這裡還不好說,佛經裡又插了一扛子“後又伍佰世有持戒焚香祈福者”但凡學過像形文字的看到這個持戒焚香祈福指的就是一個祝字,一個人持戒跪在一個香案前,聽到這裡不知你蒙了沒有,不管你蒙了沒有反正我是蒙了。五千年前是一家,不管你信不信我信了。

  • 9 # 迷途中的玖伍貳柒

    這個問題等同於為什麼我們自稱炎黃子孫而不是炎黃孫子,如同先有子後有孫,於是根據各種古籍推斷先有炎帝后有皇帝。我們無法確知這兩個或神或人是否真的存在過,及其先後順序,因為只是傳說。但我們可以肯定,按五行相生理論火生土;我們還可以肯定人類先學會用火然後才學會用土燒製瓦器。

  • 10 # 墨石21

    古代人崇拜神,也崇拜人,誰給他們帶來較好生活就尊其為王,燧人氏,有巢氏,伏羲氏,神農氏,軒轅氏,都是為人類生產,生活作出過傑出貢獻的一群群人,黃帝之所以被稱為人文始祖,是因為他那個時期規範了文字,也就是“蒼頡造字”,規範文字的目的,是更大範圍的釋出政令,傳播規矩,也就是說開始有了國家的雛形,治下的人民也就被稱為炎黃子民,這就是我們自稱是炎黃子孫的由來,炎黃子民不光有後來的漢族,也包括當時受其影響的其它一些部族,如邊疆的一些當時還處在狩借和遊牧狀態的一些部族。

  • 11 # 我的職業是韭菜

    先後順序而已。炎帝是部落首領的稱呼,類似於可汗。黃帝也是一樣。

    炎黃並不是什麼兄弟部落,而是一個母系部落,一個父系部落。蚩尤,神農氏的支系的部落首領,屬於神農氏管理東夷的(九黎)的官員。共工水力官員(也可能是祭水)祝融管火(祭火)。

    當時的部落聯盟管理,是帝后制。帝,指主導地位的部落的首領,後,指輔佐主導部落管理其他部落的部落的首領。而夏朝,帝取消,獨稱後。商恢復帝稱,取消後。這些都是為了獨裁。

    黃帝部落代表西來的文化(西域中亞),而炎帝部落代表本土以及融合了東夷的文化。

    先有神農氏幾百年的統治,然後才有有熊氏幾百年的統治。炎黃即順口也符合史實。

    根據西方的基因說,我們現在中國人含有的黃帝基因遠遠多於炎帝基因(所以民族)。一個是炎帝本來就是女性,女性攜帶的家族男性基因本來就是片段。一個是炎帝部落本身相當於黃帝部落算是混血(和東夷),含有獨立的基因也少。基因呈現共有基因。

    炎黃時期國內主要種族:藏族,其實才是最純種的華夏人種。

    雲南諸民族,以華夏種群為主,混血了部分東夷(南島人種)和黑人人種。

    貴族以華夏種群為主。

    四川,基本上是純種的華夏種群。

    華南,華夏種群混血的東夷。華東華夏種群混血的東夷。

    因此,混血的部分有稱百越,比較原始的。有稱百苗(後又稱三苗)其實是代表農耕文化的。

    華北,東夷為主,北部有部分白人和白人東夷混血。

    華中,以華夏和東夷混血。

    西北,華夏種群和白人為主。

    就生產力來說,其實東夷(南島人)為代表的農耕文化是領先的。炎帝吸收了農耕文化的精髓,得以統治其他部落。

    而黃帝也同樣吸收了西域的戰車等文化,在軍事上和政治結構上,以及奴隸制上更先進一些。在當時,西域代表者更先進的文化,二河流域已經有完整的國家出現了。所以黃帝入主中原,也代表本土對於外來文化從來都是一種吸收的態度。這個和西方是截然不同的。

  • 12 # 彩雲東昇戴寶山

    炎帝是火神黃帝是土神,就是火神是太陽神,土神是地球神,這是扯淡。炎帝是農耕部落的首領,黃帝是遊牧民族領袖,黃帝戰勝了炎帝,統一了黃河流域的華夏,後世人認為炎帝比黃帝統治早,就稱為炎黃子孫了。

  • 13 # 手機使用者雲天野鶴

    炎帝部落早於黃帝,炎帝在中原,最早進入了農業社會。而黃帝社陝西,後進入中原,打敗了炎帝,就把政治中心搬到中原,並娶中原女子嫘祖為妻,把原部落和中原部落合併,繼承

    了炎帝部落先進的農業生產,為丁攏住人心,所以把部落稱為炎黃部落,並和炎帝共同治理。

  • 14 # 煮酒讀書會小趙

    史書記載:軒轅氏時,神農氏世衰。這就說明神農氏比軒轅氏早。神農氏就是炎帝,軒轅氏就是黃帝。

    炎帝為烈山國國主,建國地為今天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一帶。黃帝軒轅氏之前炎帝是神州的主人。

    炎帝不只一個,共歷經八代(所以現在國內好幾個炎帝陵),末代炎帝統治力衰弱,當時九黎族的蚩尤軍力最盛,而且掌握了冶煉金屬的技術(史書上說蚩尤頭和身體是金屬,吃的是沙石,就是說九黎族已經能採集礦石冶煉金屬。)九黎族的地盤包括現在的山東安徽江蘇一帶,實力當時超過中原的炎帝。

    黃帝是有熊國國主,當時是西來的入侵勢力。先後打敗了炎帝西邊的十八個大的部落,使炎帝失去西部屏障,黃帝聯合了被他打敗的部落,又與西部崑崙地區的西陵氏聯姻實力大增,與炎帝絕戰在阪泉,並且擊敗了炎帝。

    炎帝雖被擊敗,但當時東方還有更加強盛的九黎族蚩尤勢力。炎帝雖弱也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黃帝就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稱自己一方為“炎黃”。

    軒轅氏繼續向東入侵,東方的九黎族勢力當然不服,一場反侵略戰爭開始了。

    史書記載戰爭開始的時候九黎族九戰九捷(古人的九就是很多的意思,超過九就是很多,都記作九。)因為九黎族有金屬兵器所以打的軒轅氏沒脾氣。但是蚩尤帶領的黎民雖然善戰卻很講規矩,畢竟對方是名義上的炎帝軍隊,所以也不趕盡殺絕。

    軒轅的意思就是輪子。黃帝部落擁有當時先進的發明-輪子。所以史書上書黃帝依靠“指南車”(估計是一種改良戰車,類似一種靠磁石定攻擊方向,全封閉防金屬兵器攻擊的木質戰車)戰勝蚩尤。

    黃帝對付蚩尤就沒有那麼仁慈了,先秦出土的史書記載,蚩尤和他的八十一個兄弟(應該是九黎族的各個部落老大)全部被極刑處死,肉還被被分食手下。

    黃帝最後完成“釜山合符”。為了政治上的合法性稱“炎黃部落”。為了軍事上的合法性稱“黎民百姓”,並且以蚩尤旗震懾天下。

    所以後世之人都是“炎黃子孫”啦!(順便說一句炎黃蚩尤外別人的子孫也沒有多少活下來的。)

  • 15 # 佩榮

    很簡單,炎黃神農使得華夏進入了農耕時代。黃帝戰勝蚩尤後,整合黃河到長江的所有國家,進行管理約束。倉頡整理所有零散的文字,造出更具有表達力和國家管理的文字。華夏文明自此就已經產生。我們也常自稱為炎黃子孫。中華文明的起源其實就是漢文明,其他文明一般都是分支,或者不具備文明產生的條件,後來已經融入中華文明或者消失。不能還沒研究透徹一些古遺址,是中原文明一脈分支,還是另有外來文明,就急急忙忙來個文明起源五元甚至百元說。

  • 16 # 終南高揚

    標準答案:炎帝比黃帝早,炎帝在前,黃帝在後。

    我們所說的炎帝黃帝都是指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的第一個首領,炎帝部落第一個首領姓姜,神農氏,黃帝部落第一個首領姓公孫,叫軒轅。

    炎帝一共傳8代350年統治時期,到最後一代部落首領叫榆輞,也稱之為炎帝,部落內部矛盾衝突多了起來,他最後沒打過軒轅,就主動把江山轉讓給有熊國國君公孫軒轅管理了。

    軒轅就是第一個黃帝部落的首領,也叫軒轅黃帝,軒轅黃帝生了25個孩子,分佈各地。黃帝部落管理華夏曆18代共1520年左右。大概就是仰韶文化晚期,從星象推斷大概有這麼長時間。

    全國各地都有炎帝和黃帝的廟宇典籍,這個不奇怪也不矛盾,可能是後幾代的部落首領,只是寫了炎帝黃帝而沒有寫自己的完整名字。但都是炎帝,都是黃帝。不會有錯。

    炎帝黃帝時期的社會治理都非常好,所以,大家就把中華兒女稱為炎黃子孫。

  • 17 # 三羊人物誌

    這個回答本身其實很容易,可以說點更多有趣的。

    我們自稱為炎黃子孫而不是黃炎子孫是因為炎帝在前,黃帝在後。炎帝即為神農氏,黃帝即為軒轅氏。神農嘗百草都為大家所熟悉。可是神農其實做的最有貢獻的一件事就是使得古中國從採集狩獵的時代走向了農耕文明的時代。也就是不必到處遊牧打獵了,可以定居下來安生的發展。這是神農氏所作出的偉大貢獻。而黃帝不是發展出農耕文明的首創者,他是繼承者和更加先進的文明的開創者,他主要開創的是車,船等,而車和船可以開創出什麼了?可以說最早的商業文明的雛形就是黃帝所發展出來的,這是他的貢獻。

    另外我們除了自稱為“炎黃子孫”之外,還有一種普遍的自稱,就是“黎明百姓”。對的,這個“黎”就是跟九黎部落和蚩尤有關的。炎帝和黃帝那時候也只是兩個不同的部落而已。現在很多的文學作品將蚩尤“魔化”或者“黑化”都是不夠妥當的。因為你我皆是炎黃子孫,也都是黎明百姓,既是炎黃的後代,也都留著蚩尤的血脈。只不過在當時的那場部落戰爭中,蚩尤敗了下來。蚩尤主要的貢獻應該是金屬器具的發明。而且在那個年代,蚩尤利用金屬的器具,在戰場上可以說是所向披靡。

    這裡再說兩個故事,就是熟知的阪泉之戰和涿鹿之戰。這兩個故事有利於我們理清炎黃和蚩尤之間的歷史脈絡。現在很普遍的一種說法是,炎帝應該不是具體的一個人,而是一種“代名詞”,就像“皇帝”一樣,是一種通稱。在炎帝幾代之後,炎帝這一部落已經有所衰敗,黃帝這一部落發展了起來,於是他們之間爆發了阪泉之戰,黃帝最後勝出。在之後就是東夷的蚩尤發展了起來。蚩尤更不得了,有了金屬作戰工具,所向披靡,黃帝一開始九戰皆不勝,是在旱魃和應龍的幫助下才打贏了戰爭,這就是涿鹿之戰。

    上古的神話時代和英雄時代是很有意思的,更多有趣的故事可以去看看。

  • 18 # 中承明

    炎帝神農氏在先,黃帝軒轅氏在後,相差520年。炎帝族對中華民族影響、貢獻很大,不亞於黃帝族。在歷史上,炎黃二族聯合多,戰事少,姻親、兄弟相處,炎為兄,黃為弟,當然是炎黃,而不是黃炎,這是歷史的尊稱。

  • 19 # 夢香寒冰

    不請自答。

    這個原因很簡單,因為諸子百家的內容,世人只重視儒道墨法,農名雜等不太重視,我聽過很多人講諸子百家,幾乎沒人認真研究其他家學說。而這個問題是農家學說發展的歷史問題,外行人不知道就不足為奇了。

    首先說明一點,黃帝沒有打贏炎帝,黃帝打贏的是蚩尤氏,雖然蚩尤氏當時有炎帝名號。但是在當時,有一個爭正統的問題:誰是炎帝真正繼承者。

    炎帝是中國第一個大一統帝國,也開創了很多技術第一,因此傳承幾百年。問題炎帝體系下諸多技術進步,哪個是我們中國的文化特徵呢?

    炎帝貢獻有:由採集變耕種,農業貿易,制麻作衣,五音樂器,弓箭,陶器烹飪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相關產業都和炎帝有關,比如有農業貿易就可以有非農業貿易,比如貿易礦石之類的非農業貿易,再比如有弓箭,箭頭就可以是金屬質,因此有冶金。烹飪以後就是分為廚師和醫師兩種職業。而神農氏自己是中醫創始人。可是冶金是蚩尤氏的擅長,雖然他倆都是炎帝后人,但是他倆並不和。因為蚩尤氏掌控冶金,注重金屬器具冶煉,所以不種地,透過貿易來和神農氏交換,經濟上壓迫神農氏,引得神農氏不滿。除了這兩個氏族,當時還有很多氏族,因為炎帝傳人太多,很多不同技術特長的部落都存在,彼此特點很明顯。比如透過記載可知,明朝在雲夢澤那裡還有一支蠻族,他們種地,也打獵採集,但是生性殘忍。因為他們把四川人基本殺光了,最後明朝將他們滅族了。他們是典型的炎帝后人。而這一支也側面證明我的看法:炎帝的興旺地點不在黃河,而在雲貴高原。而神農氏是在黃河流域,可見炎帝管轄遼闊。

    這裡需要注意時代背景:那就是,華人真的是自古就是種地民族嗎?在採集時代,採集比種地合適,而且種地的人其實壽命不長。所以種地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那麼是什麼改變了一切?答案是天氣變化。天氣降溫,採集地區減少。相比較,神農氏的農業技術收成更穩定,於是來自雲貴的蚩尤氏帶領炎帝族人來和神農氏要糧食。原因很簡單:天下都吃不飽,只有你神農氏能吃飽,你好意思嗎?你有義務拿出你的糧食給大家吃。

    大家認為這個邏輯合適嗎?不懂這個邏輯,想想民國時期外國專家對中國的看法:中國有那麼多資源,應該拿出來給世界分享。而事實是,今天美國才是世界資源最多的國家,可是隻有美國打別人,列強打中國,從沒有哪個國家給中國無償主動分享利益。這就是強盜邏輯。

    這個時候神農氏面臨滅族風險,而好處是,來和神農氏要糧食的不僅僅有炎帝蚩尤氏,也有黃帝族人。

    需要注意的,我們華人自古就有敏銳的政治和外交意識。神農氏和黃帝部落商議後決定兩族合流,這就是著名的炎黃合流,形成華夏族,今天的中華民族始祖——炎黃子孫。

    黃帝是怎麼打動神農氏族人?答案是輪子。沒錯,黃帝是草原遊牧民族,歷史記載很清楚。雖然有說黃帝部落也種地,但是可以肯定黃帝見神農氏部落的時候,主要是騎兵。

    騎兵幹什麼?打仗嗎?實話說,胡服騎射在這之後很久,而且當時肯定沒有馬鐙,騎兵威力不大。那麼騎兵幹什麼?

    黃帝是木質機械始祖,他發明了輪子。黃帝又稱為軒轅黃帝,軒轅就是輪子。有了輪子,有了騎兵可以幹什麼?

    答案是車陣。有了車陣炎黃部落非常厲害,無論拉糧食跑還是正面對抗,車陣都比採集部落強。炎黃合流讓兩個脆弱的民族瞬間成為當時最強大的民族。車陣的使用透過史書可以知道延續到春秋時期,可見黃帝技術的使用時間。

    我們前面已知,炎帝有以蚩尤氏為首的一眾人,打算攻擊神農氏搶糧食。那麼黃帝族也有反對他的人嗎?答案歷史上真有。大家看了印第安瑪雅人故事會知道,瑪雅人是世界上唯一不用輪子而把輪子供奉起來的民族。結合物理常識可知,白令海峽一旦結冰亞洲人可以到達美洲。所以如果瑪雅人是那個時代因為質疑黃帝將太陽的化身輪子作為民用,而透過白令海峽到達美洲,就可以推測當時炎黃合流時代背景——因為氣溫驟降導致中原突然變冷。這種事實歷史史不絕書,比如五胡亂華和明末小冰期。

    炎黃合流後與蚩尤族決一死戰,就是逐鹿之戰。在這一戰時候敵對雙方有一次宣戰,蚩尤族等稱神農氏背棄祖宗,而神農氏則稱蚩尤氏已經放棄炎帝精神,神農氏才是炎帝正統,蚩尤氏對自己人開仗是叛亂。並且神農氏以炎帝名義禪讓給黃帝,承認黃帝是正統。逐鹿一戰,黃帝大破蚩尤,自此黃帝以繼承炎帝的名義平叛成功。自此炎黃合流,稱為華夏族。這個故事史不絕書,最著名的是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本來沒有繼承李唐王朝資格,這個事變後,李世民成為太子,李建成等是因為叛亂被平叛。真奇怪,太子叛變什麼?

    炎黃合流有什麼意義呢?首先就是以農治國。中國自古以農治國,源頭可以算到這裡。神農氏認為,炎帝發明了種植業,是以勞動為生。而蚩尤氏平白無故欺壓自己人,是不義。炎黃子孫後自此華人崇尚勞動,而鄙視不勞而獲。當然儒家是特殊,儒家透過對寫字勞動的控制,讓大多數人不認字,因而造成他們一家勞動價值特別高。其實歷朝歷代儒家佔主流,政治主要關注點就不是勞動,而不知道是什麼,這種內耗導致國家滅亡比比皆是。

    神農氏幹了什麼是勞動?不是勇嘗百草。這是一個農業知識,也是後世農家傳人都非常重視農業科技的根源。關鍵因素是粟,就是小米。我相信炎帝發明了粟,去來源於狗尾巴草,小米和狗尾草同源。早期的小米一定籽粒又小又輕,不夠吃。是神農氏族人不停的篩選,育種,經過幾百年選拔出優良品種,才能在天下突然變冷之後,還能有收成。這叫育種,今天的雜交水稻,海水稻之所以全球聞名,不是因為目前產量大,而是因為這個技術,他的前景好。以袁隆平為首的中國農業人的育種技術基因,不是一代兩代,一百年二百年,而是幾千年!這是中華民族血脈的力量,民族的驕傲!

    其次是禪讓制。堯舜禹禪讓,漢魏晉禪讓,北魏隋唐禪讓的制度源流都在於此。所以是炎黃子孫而不是黃炎子孫,炎帝禪讓黃帝。這是中國獨有制度,比如中國寺廟就是禪讓制,日本寺廟就是世襲制,一眼就能看出同為佛教,兩個佛教不是一回事。

    炎黃合流中國歷史大事,自此中國開始了重軍制度,黃帝也是中國歷史最早軍神。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個黃帝族人都認可勞動,炎黃合流不久,有一支黃帝后人遠上蒙古草原,幾百年後再次意圖騷擾中原,他們就是匈奴,善戰的民族。匈奴的發音和軒轅的發音很像。

    最後說一點,農家的農不是土裡刨食,這是儒家的曲解。農家主要以農業科技擅長,中國古代的輝煌史都是農業技術領先史,落後史也是農業技術落後史。比如近代中國被開啟國門的,就是鴉片。鴉片是一種產自瑞士的作物,漂洋過海開啟中國國門。在此之前,有玉米紅薯菸草橡膠辣椒等多種經濟作物在世界傳播,而這些都和中國無關。二次世界大戰,英國本土沒有食品,全憑海運,這就是英國海洋農業比中國發達的具體提現。中國海軍將領鄧世昌死前,他的狗去救他。有人就諷刺鄧世昌在軍艦上養狗,他們不知道海軍艦艇上面相當於國土,就是甲午時代日軍艦艇上面還有牛呢,為了維持戰士戰鬥力,生鮮動植物都是越多越好,問題怎麼養活好。這需要農業技術攻關,而不是冷嘲熱諷。先進的農業不僅大海需要,太空也需要。能在太空生產農業,才是未來科技進步的方向。說一點,美國的這個計劃叫做生物圈計劃,源頭是中國的漁桑耕蠶複合生產技術,在清朝中國出口美國的技術,是我能查到1840年後新中國之前,唯一出口世界主要國家的技術體系。

  • 20 # qwxshxgm

    為什麼是“炎黃子孫”而不是“黃炎子孫”?再來回答一遍。

    炎黃二帝是中華文明的人文始祖,各自為中華文明做出來極大貢獻,為什麼我們稱“炎黃子孫”,而不是“黃炎子孫”呢?作為戰敗者的炎帝似乎更受尊敬,原因我想有以下幾點。

    黃帝部落對中國的貢獻主要集中在輔助、完善國家機器,像發明文字,完善曆法、軍隊、武器、司法等,在那個年代,這些都與普羅大眾生存生活不直接相關。

    中國有句話“民以食為天”,中國一直是一個農業國家,農業飲食這正是神農氏也就是炎帝帶給華人的。上古神話傳說中與農業相關的雨神赤松子也是神農氏部落的。“生老病死”,醫藥這些是馬斯洛層次理論中最底層的生存的需要,與部落百姓存亡密切相關,這一巨大貢獻也是神農拿生命嘗百草創立的。

    可以看出,炎帝的貢獻與民生息息相關,而黃帝的貢獻多是上層建築。自然老百姓更具親和力,人氣更高,更能受到百姓的尊敬。作為一個傳統農業國家,歷代統治者也在不斷強化以農為本、民以食為天這一“國策”,隨之而來的是炎帝地位的不斷抬升,最終排到黃帝之前,稱之為“炎黃”而不是“黃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找一個好男人,開開心心地過一輩子,為什麼會這麼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