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腫瘤何大夫
-
2 # 章紅營養師
癌細胞每天都會產生,我們的身體每天都會產生1000億個新細胞,在這些細胞中會有極少數基因突變轉化癌細胞。每個人一生中癌症發病率都在三成以上,我國每天都有一萬人確診癌症,相當於1分鐘有7個人得癌。
我們的國家在發展,但是患癌卻越來越多,而且現在患癌的人越來越年輕化。其中大腸癌患病率排名非常靠前。
俗話說“病從口入”,確實是這樣,很多疾病和癌症都是我們吃出來的,大腸癌,最主要的是因為我們吃的過於精細,過於油膩,,蔬菜水果的量吃少了等等,,一張圖,告訴大家該怎麼吃。
-
3 # 康愛線上
結直腸癌, 一般也稱為大腸癌, 包括結腸癌、 直腸癌, 是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 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逐年上升, 在所有腫瘤發病率中排名第 5 位。 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結直腸癌發病例數和死亡例數已超美國, 其中, 年輕人發病比例增加, 總體發病平均年齡已趨向於發達國家, 而且, 大多數患者診斷時多為晚期。
圖/袁瑞佳
結直腸癌的發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 主要原因包括:(1) 飲食習慣。 如高蛋白質、 高脂肪、 低纖維素飲食者結直腸癌發病率高。(2) 癌前病變。 如腺瘤、 血吸蟲性結腸炎與潰瘍性結腸炎等的病人容易患結直腸癌。(3) 家族史。 家族成員中有人患過結直腸癌, 其直系親屬患結直腸癌的風險較高。 家族性腸息肉病是公認的癌前病變。 結腸腺瘤、 潰瘍性結腸炎、 結腸血吸蟲肉芽腫, 與結腸癌的發生密切相關; 家族性腸息肉病、 直腸腺瘤, 尤其是絨毛狀腺瘤可能引發直腸癌。雖然癌症發生的病因病理非常複雜, 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 但是大量的流行病學和病因學研究已證實, 透過改變我們的行為生活方式, 改變我們的不良生活習慣, 可以有效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病率。 如提倡飲食清淡, 多吃含纖維素豐富的新鮮蔬菜、水果, 對預防癌症大有益處; 不吃黴變食品, 戒菸、 限制酒精攝入等, 可以大大減少癌症的發生機率。 從癌症一級預防的角度,要減少和預防癌症的發生, 我們就要倡導和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
4 # 頭條健康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結直腸外科主任王錫山表示,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惡性腫瘤中均位居前 5 位,在中國平均每3分鐘就有2例新發病例。
結直腸癌可以說是“吃出來的癌症”。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與生活方式,特別是飲食習慣的改變有很大關係。西方生活方式進入國內後,打破了過去的飲食模式,比如快餐受到年輕人的喜歡,打破了營養平衡。
大腸癌雖然至今病因尚未明確,但是與以下這些有很大關係,比如高脂肪飲食,膳食纖維攝入不足,結直腸息肉,慢性炎症,還包括遺傳因素等。
所以,我們提醒要管住嘴,邁開腿。控制能量攝入,少吃脂肪類和紅肉,同時還需要補充膳食纖維、維生素、微量元素等。
-
5 # 癌症線上
據一項調查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腸癌的發病率顯著遞增,致死亡率高居癌症死因第二位。而且有明顯的低齡趨勢,這與我國早期腸癌確診率不高有很大關係,腸癌患者有超過80%的確診時已是中晚期!
腸癌症狀
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往往不被病人重視,後期主要表現為排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便血、腹痛腹脹、腸梗阻等消化道症狀和貧血、乏力、疲勞、發熱等全身表現。
便血是大腸癌常見症狀,但不是特異症狀,很多肛腸疾病都會出現便血,如痔瘡、肛裂、直結腸息肉、腸炎等,也可能是全身性疾病在消化道的表現,所以很多人把大腸癌的便血誤認為是痔瘡,以至於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便血了,痔瘡還是腸癌?
1. 直腸癌便血表現為持續性,慢性帶黏液血便,血色暗紅,通常與糞便混在一起,便意頻頻,有時只解出一些血或黏液而無糞便。如果癌腫瘤離肛門越遠,便血發生率越低,直腸癌患者約有80%有便血。
痔瘡便血最常見的是鮮紅的血,不與糞便相混而是附於糞便表面,或表現為大便前滴血,嚴重時呈噴射狀,多大便秘結時發生。
2. 痔瘡不會引起排便困難,尤其是大便變細,即使是痔核脫出,也表現為短期的因排便疼痛而不願用力大便,一旦水腫及炎症消退後,立即可恢復正常。
而部分直腸癌患者,早期出現排便困難、大便變細,伴有腹脹、腹痛。
腸癌篩查非常重要
長時間的夜生活,三餐飲食沒有規律,暴飲暴食,飲酒無度等也會直接或間接地誘發腸癌的發生,而這些生活方式一般都出現在年輕人身上,這就導致了此類疾病的年輕化趨勢。
不過,大腸癌是可防範的癌。
因為由正常黏膜變化為大腸癌的過程非常緩慢,早期病凸往往是在腸道黏膜上突起一小塊,這種凸起70%~80%會變成息肉,然後再慢慢惡變成癌。每一次變化都有足夠的時間和相應的方法進行治療,治好了就可切斷腸癌演變之路,因此,開展腸癌篩查非常重要。
針對性檢查是排除肛腸疾病的最佳途徑,若患者出現多次便血,就應及早去醫院做腸道的相關檢查。一般由於不明原因導致的便血、貧血,或排便習慣改變,以及腹部有腫塊的人群,一定要進行專業肛腸鏡檢查。
-
6 # 谷小抄不想--畢業
大腸癌高發、我分忻人經常吃肉食、不愛吃菜、飲食凋理不當總大便乾燥、一但碰破直腸、突易感染病菌、破地容易癌變、我洗痔摸直腸部位、總油呼呼、便於排便、人們一定要保護直腸、杜絕癌變發生。
-
7 # 華絡健康
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
那麼,大腸癌是如何發生的?
引起大腸癌的準確原因目前還不清楚,但是絕大多數大腸癌最早只是一個小小的息肉,一般不會引起任何症狀。息肉是一種瘤狀的組織增生,有很多種,有的不會發展為癌症(可以統稱為良性息肉),有的可以發展成癌症(可以統稱為癌前息肉)。
從癌前息肉開始,經歷一些基因突變,發展為不典型增生,再發展到癌症往往需要數年乃至十年的時間。有家族史的病人發展會快一些。從早期癌症發展到晚期又需要一段時間,其進展速度往往取決於癌症的惡性度。
在50歲以上的人群裡,大約15%的女性和25%的男性都有這種癌前息肉。篩查的目的就是發現這些癌前病變和比較小的早期癌症,及時干預。
我國大腸癌高發區
我國大腸癌高發區主要集中在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及港澳臺地區。蘇浙滬三地是最高發區,如上海市男性發病率為48/10萬,女性發病率為45/10萬。根據廣州市惡性腫瘤最新監測資料,大腸癌發病率已達34/10萬。廣州市大腸癌發病率呈現年輕化趨勢,35歲以下患者發病率已達15%。
高糖高脂飲食者受偏愛
為什麼大腸癌發生率在我國會呈現如此明顯的地域差異呢?以往並無明確且令人信服的答案。此前認為,大腸癌發病率升高的誘發因素包括高蛋白、高脂肪、少穀物、少蔬果等不合理膳食以及身體活動減少和超重肥胖增多等不良生活方式。不可否認,蘇浙滬粵港澳地區都屬於東南沿海發達地區,物質供應豐富,經濟條件好,這裡的人們偏愛高糖高脂飲食,而食用富含植物纖維和抗性澱粉的五穀雜糧比例偏低。
抗性澱粉有助減少大腸癌
由於不被消化酶類水解,植物纖維可在腸道微生物作用下產生具有抗炎作用的短鏈脂肪酸(如丁酸等),抗性澱粉也會像纖維一樣被腸道微生物轉化成抗炎脂肪酸。
不僅如此,據《癌症預防研究》發表的最新論文介紹,澳大利亞科學家發現,抗性澱粉與紅肉(牛羊肉)透過對一種小分子干擾RNA(miRNA)合成的不同影響產生完全相反的作用,前者抑制miR17-92合成及上調靶基因CDKN1A表達而阻斷大腸癌發生,而後者促進miR17-92合成並下調CDKN1A表達而誘發大腸癌。
抗性澱粉存在於半生不熟的香蕉、煮熟後涼拌的土豆(土豆沙拉)、粗糧和豆類中。人體試驗發現,每天吃300克瘦肉,結直腸組織中miR17-92含量提高30%,而每天吃300克瘦肉後再吃40克抗性澱粉,miR17-92含量也可維持在正常水平。不過,抗性澱粉與紅肉或許能解釋大腸癌發病率的城鄉差異,但卻不能解釋大腸癌發病率的城際差異。那麼,不同城市居民的飲食習慣是否是誘發大腸癌高發的原因呢?辣椒或能抗大腸癌!?
不少人認為,飲食口味偏重(麻辣、油膩)易誘發大腸癌,醫生也勸告人們儘量不吃或少吃辣椒,以遠離大腸癌。
頗有諷刺意味的是,湘川地區居民口味很重,好吃麻辣,但兩地卻不是大腸癌高發區。相反,蘇浙滬粵港澳地區居民飲食清淡,基本不吃辣,卻成為大腸癌頻發地。更讓人不解的是,吃辣的湘川地區在中國癌症分佈地圖上榜上無名,而不吃辣的蘇滬地區是胃癌高發區,同樣不吃辣的粵閩地區則是肝癌高發區。莫非辣椒與癌症發生存在某種相關性?
美國聖迭戈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臨床調查雜誌》發表研究論文稱,辣椒所含的辣椒素可降低小鼠患大腸癌的風險。
為什麼吃辣椒可以抗大腸癌呢?腸道上皮細胞膜離子通道TPRV1是一個鈣離子通道,它能感受熱、酸和辣等刺激訊號,由此引導細胞作出防禦性響應。它最早是在感覺神經元表面被發現的,曾被稱為疼痛受體。某些致癌因素(如慢性炎症)可啟用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導致TPRV1及蛋白質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相繼活化,後者反過來再抑制EGFR活性。辣椒素透過TPRV1啟動該訊號轉導通路後,便以一種負反饋調節方式阻斷EGFR的腸道腫瘤生長及發育促進作用。
TPRV1是一個腫瘤抑制基因,它的缺失或突變所引起的功能障礙會導致大腸癌的發生。當小鼠腸道的TPRV1基因被敲除後,其大腸癌發生率顯著提高。在人大腸癌標本中,可檢測到大量的TPRV1基因突變。用辣椒素治療小鼠大腸癌,可以使腫瘤大大縮小,並延長生存期達30%。
蘇浙滬粵港澳地區居民不吃辣椒的飲食習慣恰恰能很好地解釋為什麼這些地區大腸癌高發,而此前並沒有人意識到辣椒與大腸癌之間的可能關係。當然,上述來自小鼠的實驗結果還有待在人體試驗中加以驗證。
-
8 # 小荷健康科普
因為大腸癌的發病與生活方式、遺傳、大腸腺瘤等關係密切。大腸癌的發生還與高脂肪低纖維素飲食、大腸慢性炎症、大腸腺瘤、遺傳因素和其他因素如:血吸蟲病、盆腔放射、環境因素(如土壤中缺鉬)、吸菸等有關。發病年齡趨向老年化,男女發病比例為1.65:1。
大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大腸癌的發病率從高到低依次為直腸、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降結腸及橫結腸,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結腸)發展的趨勢。
現今由於人們生活條件的改變,生活習慣的變化,導致大腸癌高發。引起大腸癌的主要病因是飲食不當。突出特點是攝入的熱量、動物脂肪和膽固醇等過多,而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等明顯缺乏。有的人生活方式不正確,在攝入高熱量飲食的同時伴隨著不運動。
還有馬桶、手機導致人不自覺的將排便時間延長,便秘高發。而便秘是大腸癌的罪魁禍首。中國傳統醫學認為,腸道以通為佳。現代醫學也認為便秘會使人體重新吸收毒素。
大腸癌早期常無明顯症狀,或僅感不適。有的會出現消化不良、大便潛血等。隨著癌腫發展,症狀逐漸出現,表現為大便習慣改變、腹痛、便血、腹部包塊、腸梗阻等,伴或不伴貧血、發熱和消瘦等全身症狀。因腫瘤轉移、浸潤可引起受累器官的改變。
所以大家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高纖維低脂肪飲食,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及時關注自己的排便情況,定時鍛鍊,定時體檢,以達到遠離大腸癌的目的。
以上圖片均來自於網路!
-
9 # Health Talk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 飲食習慣的這樣的變化 近幾年來 在我們國家結直腸癌發病率 呈一個明顯的上升的趨勢 目前結直場癌已經成為我們國家 第五位致癌的病種 它也是比較常見的一個致死的癌症 所以我們要關注大腸癌是非常重要的
結腸癌全球每年新發病例 大概有800多萬 佔到所有惡性腫瘤的10%-15% 通常什麼人容易得 通常是在中老年人容易得 在我們國家我們剛才講過了 結腸癌發病率由於我們飲食結構的變化 三高飲食的增加 所以這幾年來結腸癌的發病率在逐年地增加
-
10 # 營養海賊團
近年來,大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不斷攀升。據權威資料統計,2015年中國大腸癌發病率數佔全球24.3%,死亡數佔全球22.9%,相較於2005年,新發病數和死亡數均在十年間翻了一番,分別達到了37.7萬、19.11萬。而且年輕化趨勢特別明顯,這主要跟人們的生活和飲食結構趨於西化有關。因為大腸癌在西方發達國家也屬於高發的惡性腫瘤。高蛋白、高脂肪、高油脂、低膳食纖維飲食。
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大腸癌早期發現九成可治癒,但是大腸癌早期症狀不是很明顯,非常容易被漏診或者誤診。大部分情況發現時已經是中晚期了。
造成大腸癌逐年高發的主要原因是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改變。
1、 高脂肪,高油脂食物攝入增加,無肉不歡者
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食品越來越豐富,吃肉也不是困難事,飯桌上沒有葷菜幾乎難以想象。種類也非常豐富,豬肉、牛肉、羊肉、雞肉、還有動物內臟等。研究表明,高脂肪攝入是腸癌發生的重要因素。同時飽和脂肪、動物油脂也可導致腸癌高發。
2、 膳食纖維攝入不足,蔬菜水果吃的少
現代年輕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長期吃快餐,飲食單一不說,而且熱量高,缺乏膳食纖維的攝入。增加了腸癌發病的風險。
3、 重口味的飲食
現在人比較偏愛麻、辣、酸、鹹、煎、炸、燻、烤等重口味,重口味刺激加重了胃腸道的負擔,同時有人習慣吃宵夜,如同讓胃腸道長期在休息時間“加班”,這些不良飲食習慣都會增加腸癌風險。
4、運動量不足
很多上班族,在辦公桌前一坐就是十多個小時,一動不動,缺乏鍛鍊,時間一久會導致腸胃蠕動減慢,而長時間停留在糞便中的有害物質可損害腸粘膜。這也是,近年來大腸癌逐漸年輕化趨勢的原因所在,城市的腸癌大於農村。
大腸癌的發生還有一個因素就是遺傳因素。每一個人的基因是不同的。人體有些基因是與大腸癌的發生密切相關,這些基因可以遺傳,因此有腸癌相關的基因會比普通人發病的機率高出幾倍。因此家裡直系親屬有腸癌的發病史的需要及早檢查。
-
11 # 腫瘤科王超大夫
近年來大腸癌發病率一直在上升,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並且很多人都說大腸癌是“富癌”,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確實大腸癌的發病率與經濟發達水平有一定的關係。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精細食品、動物脂肪和蛋白質的攝取量明顯較以往增多,並且不良的飲食習慣導致體內無法吸取足夠的纖維,導致便秘現象,而有毒物質長時間積聚腸內則可能潛移默化轉化為癌細胞。
並且人的生活習慣也是引起大腸癌高發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飲食因素,一般認為高動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纖維飲食是大腸癌高發的原因;另外,不良生活方式比如久坐、缺乏體力活動,吃得好,活動少,超重、肥胖問題也隨之而來了,像大腸癌、乳腺癌這些癌症的發病率也將隨之上升。
如何健康生活拒絕癌症,預防大腸癌呢?準確地說是如何降低患癌的風險。
合理安排膳食,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和粗纖維食物、適量攝取鈣鉬硒等,高纖維的蔬菜、水果、粗糧對於保證我們營養均衡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們能有效帶走人體毒性物質,而排毒暢通能預防癌變;
戒菸戒酒,清淡飲食。吸菸患肺癌的危險非常高,還會危害下一代,導致下一代癌症發病風險顯著增高。長期過量飲酒會導致酒精肝、肝硬化,肝癌也會找上門來。越愛吃鹹的地區,胃癌發病率越高,所以飲食上最好清淡。
積極運動,只要每天堅持30分鐘以上運動,就能降低患癌風險。運動時出汗,既能燃燒多餘脂肪,還可促進身體排出多種致癌物;運動利於腸道蠕動,減少糞便積存時間,降低大腸癌風險;最重要的是,運動能增強免疫力,幫助人們抵抗炎症和癌細胞侵襲。
預防大於治療,但是我們如果確診為癌症,一定要積極治療,你要知道,早期癌症是可以治癒的,晚期癌症也可以透過中醫治療來延長生命,緩解痛苦,比如三位一體療法,能讓患者帶瘤生存。
-
12 # 遼瀋名醫
瀋陽市第五人民醫院腫瘤外一科主任孫金利提醒您,大腸癌近年來在中國的發病率逐年升高,這和飲食習慣密切相關。
油炸食品、燻、醬、烤類食物,牛肉、羊肉、豬肉等紅肉攝入過多,都是誘發大腸癌的高危因素。曾經,該病是發達的歐美國家居民常見病,隨著華人飲食水平提高,該病在中國多發。
孫主任提醒,遠離大腸癌,可以多吃蔬菜、水果、40歲以上人群要經常做腸道、消化道體檢,做結腸鏡檢查等。
如果發現息肉、大腸腺瘤應及時摘除,可以有效預防大腸癌。
如果出現腹部不適、包塊、大便便血、尿液膿血便、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等症狀,要提起警惕,到大型醫院及時檢查。
此外,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體重下降,有時未必是營養不良的貧血,因為消化道腫瘤如胃癌、大腸癌,都往往合併貧血症狀,也不可不防!
回覆列表
大腸癌,包括結腸癌、直腸癌,近十年來發病率上升趨勢明顯,成為五大癌種之一。主要原因在於生活方式的改變,高能量、低纖維膳食結構代替了過去粗糧多、吃不飽肚子的情況,肥胖人群人多,白領缺乏身體鍛鍊,這些因素導致了大腸癌是現在高發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