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鳳凰論道
-
2 # 小薇天天記
為了孩子,願意放棄自己喜歡的工作;但是不能沒有工作,在把孩子照顧好的前提下,願意學習新的生活技能,有一份額外的收入
-
3 # 鏡說實話
或許這個問題在有些人眼裡根本不算問題,孩子當然是帶在身邊好,可是仔細想想有錢誰會想把孩子送走,老家能賺錢誰又會想到外面闖,當現實問題擺在人前,生活的無奈總得逼著你做出選擇,而這個選擇的依據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留守兒童和父母帶大的孩子,長大後有什麼區別?
1、留守兒童與父母的關係會疏遠
留守兒童最大的成長問題就是缺乏父母的陪伴,雖然爺爺奶奶可能更嬌慣他們,但是有些東西真的不是隔代人能給的。孩子因為與父母見面的機會少,當開始還會想念,時間久了就會習慣這樣的生活方式,,並且和父母的關係漸漸會變得疏遠。因為陌生而帶來的疏遠,讓父母很不好受,孩子更不痛快。
2、留守兒童會缺乏安全感
感覺自己被父母拋棄了,尤其是別的小朋友都有父母陪著的時候。這一種心理變化對於那些童年和父母分開過一段時間的孩子都不陌生,他們看到別的小孩就有父母,而自己沒有,他就會覺得可能是因為自己不夠聽話,才被父母留在這裡的,甚至會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父母。
3、父母帶大的孩子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不習慣孤獨
一般情況下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會容易被寵壞,但是留守兒童不太一樣,他們生活中遭受最多的還是孤獨,因為有些陪伴是年齡大的爺爺奶奶不能給的。而父母養大的孩子不一樣,他們有些父母雖然因為工作忙,照顧不到孩子,但是他們會想辦法,讓孩子用更簡單的辦法來解決一日三餐,或者用錢,或者請保姆,總之相比來說,他們沒有留守兒童習慣孤獨,也就會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
4、也可能父母疏於照顧,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磕磕絆絆
和年輕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有一點不太好的就是,父母雖然在養他卻很少有時間陪他。因為生活壓力大,工作辛苦又忙碌。他們可能讓孩子的生活不缺少金錢,但是孩子最想要的卻是陪伴,以至於長大後會和父母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尤其是青春叛逆期的時候。可見相較而言孩子還是留在自己身邊最放心。而在家庭中往往做出犧牲的都是女人。所以提前做好準備如果獨立帶孩子將面臨的困境。
二、這幾種工作,全職媽媽也能帶娃賺錢兩不誤
1.自媒體
全職媽媽做自媒體是最擅長的一種方式,哪怕沒有一技之長,但是有關孩子的一切總是親身經歷過的,寫起來也是得心應手。而且自媒體的門檻確實不高,只要有心,隨時可以註冊成立一個自媒體賬號,剩下的就是本身的勤奮,只要勤奮,自媒體的收入都不錯。
2.製作課程賣
大家可能一下子發現,突然一個朋友給你發張圖,是某某課程的,可能幾個人團購是一個金額,自己單獨購買是一個金額。這一點,寶媽們可以衡量一下自己之前是做什麼的,不要小瞧自己身上的本領,有個寶媽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但是就是會收拾房間,所以她開設了一個整理課程。這個做的最好的是日本的近藤麻理惠,《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術》成為暢銷全世界的書籍;還有一位寶媽,對於搜尋特別有心得,別人搜不到的東西她總是能搜到,所以她也開了一門課程是,蒐集術。很多人購買。還有會畫畫的,會手繪的,會手工的,都可以開相應的課程賣。
3、淘寶客
貌似現在的淘寶客比過去難做的,最初總會有人把我拉進一個淘寶群,我進去之後感覺蠻新奇的,群主會分享一些看上去物美價廉的東西,還有優惠券領,很多人還是很喜歡的,感覺省了不少,不過我個人後來覺得這種屬於浪費時間了,就全部都退出了。
4、實體的可以做繪本館或者託管班
有的媽咪利用接孩子順便把其他的娃也一併接回來,利用自己的才藝班,可以教孩子畫畫或者手工之類的,每個孩子收點費用,雙職工家庭也解決了問題,全職媽媽也解決了就業問題,兩廂相宜。一般有了娃的家裡的繪本都堆成山,開個繪本館,對於孩子來說也比較好,孩子可以一起看了,一般都是年卡形式,辦了年卡隨時可以拿回家更換。
三、國外老人如何帶孩子?學起來!
1、父母帶孩子的時候,他們不參與孩子的事情
這點很好,不像很多中國老人習慣了自己的教育方式,總是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去教育孫輩,在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喜歡排擠父母,而去維護孩子。美國老人的這個方法不僅避免了與子女之間的衝突,也可以讓父母在孩子心中留下一定的份量。他們說得很清楚,“她在她管”,也就是子女在的時候,他們的孩子他們自己管去,老人可不操這個心。
2、如果子女需要幫忙看孩子,就把孩子送到他們的家
美國人通常不喜歡和子女們同住在一起,他們很重視隱私,也不願子女來打擾他們。當子女有需要的時候,美國老人可以欣然地接受,把孫輩安置在自己的家中。子女若想晚上接走,他們也願意。他們覺得,自己的子女有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是願意幫忙的,但是當子女可以自己照顧的時候,就應該自己來承擔這個責任。
3、他們不會溺愛孫輩,會完全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教育
很多人認為美國人的教育方式是自由放鬆的。其實從家庭的教育方式上看,我倒覺得美國家長是鬆緊有度的。比如,孩子們在搗亂、不好好學習的時候,都可以聽到美國老人和我們一樣大聲地告訴孩子們要認真;當小孩打人的時候,美國老人也會二話不說就下去把他們拉出場外罰站,無論孩子怎麼哭,都會坐著一動不動,直到熊孩子們認錯才讓他回去上課。當老師懲罰孩子的時候,美國老人說的是謝謝。當孩子做對了動作的時候,美國老人大聲地叫孩子的名字,說做得好。
4、無論孫子孫女,均一視同仁
在美國老人的觀念裡,無論男女都是自己的孩子。並且,他們心中對孫子孫女都是很疼愛的,只是他們會堅守自己的教育方式。一個有“美國婆婆”的孩子媽媽說了這樣的話:“我的婆婆也是如此,當我們難得去看望她的時候,即便碰到孫子耍賴皮大哭大鬧,她也只是漠然地看一眼,轉身走開。但是當遇到別的大朋友欺負孩子的時候,她會是第一個衝上去的人。”
-
4 # 嫘女王
如果可以,我一定要把孩子帶在身邊,一邊打工,一邊照顧他。孩子從來不怕生活的辛苦,只怕心靈上的苦。父母是孩子的依靠,沒有依靠的孩子,他的內心世界太淒涼了。容易造成孩子自卑,膽小,沒有安全感!所以,不管生活多艱苦,孩子一定要在身邊。
-
5 # 小糖果lxt
生活艱苦,你會選擇帶孩子還是成為留守兒童讓老人帶?
我不會讓自己的孩子當留守兒童。
我是絕對不會讓我的女兒做留守兒童的。我想要陪她每一天,看到她所有的成長。所有的困難其實都是可以克服的,你以為你過不去的日子,只要一天天堅持了,也就過去了。孩子依賴你的時間不長,也就那麼兩三年。
兩三年對於我們的生命不算什麼,可是那兩三年對孩子來說,是不可逆的時光,是最需要父母陪伴呵護的時光。錯過了孩子的成長,必將終身遺憾。我見過的大多數讓孩子當留守兒童的父母,他們不是真的無能為力,只是不願意為了孩子犧牲自己的自由時光。
而我也見過最堅強的母親,為了不讓孩子當留守兒童做過很多努力,即便千難萬險,當回憶起來的時候,滿臉是作為父母的驕傲。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是你的選擇,那麼照顧她直到她能立足於這個世界是你天經地義的責任。
我曾經堅定的認為,即便辭職,也要將孩子帶到身邊。在她還依賴我的時候,我要每天都和她在一起。幸運的是,我沒有辭職,卻也能將孩子帶在身邊。很多事情,都只需要一個信念。孩子的成長,是作為一個母親最重要的事情,還有什麼能代替呢?
如果有條件,請把自己的孩子帶在身邊;帶在身邊不只是吃好喝好,還要關注孩子的內心。如果條件有限,也請定期瞭解自己孩子的近況,定期回家看望孩子,定期影片電話等等。請不要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
-
6 # 有愛的琻伊一家人
毫無疑問我會在家帶孩子。孩子比工作重要,讓孩子變成留守兒童,就算以後你賺再多的錢也不可能彌補孩子丟失的童年的親情。爸爸媽媽才是帶孩子的最好人選,孩子生活在爸爸媽媽身邊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最好的。如果真的需要工作你可以把老人接到身邊幫你帶孩子,這樣孩子就不會變成留守兒童了,你也可以放心工作。我們家一直都是我自己帶,雖然我們的經濟狀況也不好但我還是選擇在家帶孩子。
-
7 # 金威伴侶的日記
辭職回家帶孩子,雖然經濟條件不好,但是能一家人在一起,就很滿足了。把小孩教育好,小孩培養好了,以後就更好了。如果為了一時的金錢出去打工給孩子好的條件,錯過了她需要你的時候就再也回不去了。小孩也叛逆了,以後更惱火。
-
8 # 蔡家小妞
我會辭職回家帶孩子,因為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不想錯過孩子的成長,而且父母不在身邊陪伴,對孩子的心理會造成一定的影響,錢是什麼時候都可以掙的,孩子的成長就那幾年,等以後她上大學了,或者是參加工作了,你想再去陪伴都沒有這個機會了。
-
9 # 提米媽媽
我成長的環境中有很多留守兒童,我老家的一些兄弟姐妹當中也有很多留守兒童。而我從小從沒當過一天的留守兒童,我深感幸福,也能看到我和那些堂弟妹之間的差別。
如今我自己有孩子,我絕不會讓他成為留守兒童。在我認為,父母讓孩子留守,有被生活所迫的原因,我相信大部分也是這個原因。但我覺得也有些是逃避帶娃的。毋庸置疑的是,留守孩子很容易出現以下問題:
1、留守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
從小父母不在身邊,如果爺爺奶奶照顧得好還好。如果被寄養在自己親戚家,或者和爺爺奶奶也並不夠親密,就會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做事總是小心翼翼,生怕惹別人不高興。
2、難管教
上面第一點說的是那些懂事乖巧的孩子,如果孩子從小調皮,缺失了父母這份親密關係,會讓他在叛逆期時變得非常難管教。不知天高地厚,因為從來沒人教過他們……
3、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留守的孩子會很敏感,環境的限制,家庭成員的缺失,會容易讓他們感到自卑。在一些性格開朗的朋友面前,他們會顯得比較唯唯諾諾。對長大後的人際交往也存在一定影響。
基於不止以上這幾點的問題,我是不會讓孩子留守的。如果工作太遠,我就換一個近一點的工作,至少保證孩子每天都能見到我,每天睡覺前,我能講故事給他聽,陪他安然入睡。
我非常珍惜從孩子出生起我與他搭建的親密關係,這樣的關係能幫助他成長為一個更好的大人。而這個前提就是,別讓他留守。
-
10 # 大丘自省
很多寶媽都存在您這個問題的。您所說的兩個選擇也不是絕對的。
孩子到上幼兒園後,實際在家的時間是很少的。寶寶在小的時候,還是希望有父母能陪伴在身邊。畢竟父母和老人的教育還是有差別的。
外出打工能拿到很高的工資麼?除了寶媽自身外,寶爸也會承擔分享部分家庭重擔的。
建議寶媽好好核算並比較一下,外出打工能拿到的工資及開銷和在家附近上班的工資及開銷。
很多是不值得外出務工的。
-
11 # Wendy媽咪
我們目前的狀況是:孩子爺爺奶奶跟我們一起租房帶孩子。首先,辭職是不敢辭職的,房貸、房租、一家人生活花銷等等可不是小數目,兩個人一起承擔會輕鬆很多;其次,我帶孩子回家或者孩子留給爺爺奶奶也是不會選擇的,不想孩子成長過程中父親缺位或乾脆留守兒童,那我們奮鬥還有什麼意義呢?
-
12 # 小萱萱的生活vlog
其實我現在就是處在這個問題上,生活條件不好,孩子又不想給老人帶,自己正在辭職帶娃中,這種轉態持續一年了,直到我又生了二胎,所以又停工在家,但是,我已經歷過來講,我覺得還是要出去上班,不然小孩子也照顧不好,自己也不好,你是怎麼想的呢?
-
13 # 陶小白就是我
生活艱苦,再苦能苦到哪兒去呢?
苦到老一輩那樣吃了上頓沒下頓嗎?
可若是真苦成那樣,我們的爸爸媽媽不都一樣過來了嗎?不都過的特別好嗎?
所以,生活再艱苦,只要有心肯奮鬥,心中有信念有目標有鬥志,就一定會過去這個艱苦的階段。
可是話說回來,孩子的童年是不可復返的,孩子的童年是不能重新來過的… 你能陪她的一天就是印在她心裡的一天,而且也是沒有辦法彌補的… 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父母對孩子的陪伴更是精神上的陪伴~這一點誰都代替不了也彌補不了~
最後就是,這個是個人觀點,我認為每個人的觀點不同立足點不同,如果這個人堅定自己的觀點就堅持下去,畢竟條條大路通羅馬,不要一心二意~陪孩子就好好給他一個高效優質的陪伴,工作就好好認真心無旁系的工作掙錢,不要兩者兼得都顧不好~認真做好一樣比馬馬虎虎兩個都不好強的多
-
14 # 笙簫蘋
這個問題,真的會難道很多家庭,為了賺錢改善生活,孩子留給老人帶,很不妥,但是帶著孩子,上班也很難,我的建議,如果兩口子能商量著,邊上班,一起帶孩子,那還是儘量自己帶!
-
15 # 義烏小夏
我的觀點是,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自己帶,條件不允許,父母和自己一起帶,小孩在成長的過程中,不能缺乏父母的愛,沒有父母的陪伴,會導致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自信與安全感
-
16 # 南宮雨舞
爺爺奶奶幫忙一塊兒帶,就算生活再艱苦,就算離開家也不能離開的時間太長,畢竟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不能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創傷,這會影響她的一生,性格會變得比較孤僻自卑,就算掙再多的錢也換不來孩子的童年!現在有好多行業都是可以一邊帶娃一邊賺錢的,孩子的童年更需要爸爸媽媽的陪伴,讓孩子在自己身邊長大,還給孩子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吧
-
17 # 易成慧慧
如果你不像我這樣艱苦,我建議你可以自己帶,並不一定要辭職,可以在家裡附近工作,或者自己在家學習網際網路創業,這樣都可以照顧到孩子!如果跟我一樣離異的,孩子在對方家裡,對方常不在家,孩子給爺爺奶奶帶,我建議努力工作,常回去看孩子!等孩子大一些了,自己有能力一些了,可以把孩子接到身邊!因為孩子不能缺少父母的愛!
-
18 # 旺旺姐
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我的意見是生活再苦再累,孩子一定要自己帶,不能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因為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即使你掙再多的錢也是不能彌補的,所以為了讓孩子不成為留守兒童,我和老公從結婚時一無所有奮鬥到今天雖說不是大富大貴也是基本達到吃喝不愁,教育孩子親力親為,雖說也因為輔導作業氣的心口疼,但是一家四口在一起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是最大的福氣!所以有能力一定不要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沒有能力也要努力讓孩子不成為留守兒童!
-
19 # 懲惡先鋒
虛擬金融賺大錢,就是利用不勞而獲的心理,有很多販賣個人保險資訊,上門騙中老年人買坑人的理財或分紅型保險,虛假銷售,提成50%,年入百萬,切記主動找上門的沒有好東西
-
20 # 愛回家鳳妹
我是選擇在家帶孩子。現在的爺爺,奶奶都是隔輩親,捨不得管孩子,什麼都依著,教育孩子方法有著很大差異。有一次,因為有急事,是爺爺接的孩子。回家孩子就說,爺爺放路上很少說話,她問一句,爺爺就回答一句,然後沒下文了。我每次在孩子放學路上都會問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孩子會“聲情並茂”地跟我分享。雖然照顧孩子很累,但是我在孩子身上也看到很多。必如:堅強、堅持、自信、陽光。都說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其實孩子也是父母的一面“鏡子”,讓我們做父母看到自己的缺點,加以改正。很慶幸,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的點點滴滴,我都有參與。
回覆列表
我會奮鬥幾年,有了一定積蓄再要孩子,能不讓老人帶孩子最好,儘量能自己帶最好,實在不行就請阿姨一起帶…以免兩代人有太多摩擦,這年頭依賴誰都是需要付出代價滴…[捂臉][捂臉][捂臉][贊][贊][贊][贊][贊][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