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2分鐘看世界

    一,《易經》講“陰陽”

    世界上不可能全陽,也不可能全陰。

    因為“孤陰不生,獨陽不 長”。

    世界上只有男人,人類要毀滅的;

    世界上只有女人,人類也不見了。

    要生生不息,它必定要 陰陽互動。

    “太極”這二個字非常重要,

    就是“亦陰亦陽”。

    一陽一陰就叫“仁”,

    就叫“中”,

    就叫“太極”。

    二,《易經》講“規律”

    《易經》看起來神秘難懂,其實就是對宇宙間自然規律的探索與揭示。

    人類是自然之子,當然應 該順從大自然的規律,才能保證身體的健康。

    孔子在《十翼》也就是《易傳》中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太極就是宇宙的起源,而兩 儀,就是陰陽的變化。

    伏羲一畫開天,這一畫,也就是孔子所說的太極,

    而這一畫所生出來的陰爻 和陽爻,就是兩儀。

    伏羲創造出八個代表大自然規律的卦象之後,

    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畫出了伏羲先天八卦圖。

    這 個伏羲畫卦臺一直保留直今。

    其實八卦圖告訴我們一件事情,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定位。

    伏羲八卦圖 是後人根據伏羲的陰陽八卦畫出來的,

    它既被稱為陰陽圖,也被稱為太極圖。

    《易經》最後三畫為卦,也是因為三畫卦揭示出了,

    宇宙中陰陽共存,陰陽互動,陰陽互變的基 本規律。

    三,《易經》講“變化”

    陽是變易的,就是無常,哲學上叫現象。

    陰是不易的,我們把它叫做常,哲學上叫做本體。

    家是 不會變的,否則你不安定,

    世道是不會變的,否則人們還努力幹什麼?

    事物是亦好亦 壞,人也是亦善亦惡,

    有時候會變善,有時候又會變惡。

    我們找不到一個純善的人,因為這樣的人 活不了;

    我們也找不到一個純惡的人,因為別人根本容不下他。

    《道德經》開宗明義講了六個字:“道可道,非常道”。

    它告訴我們,宇宙有兩個道,

    一個叫常 道,一個叫非常道。

    常道是不可說的,凡是你說得出來的,

    就不是常道,只是非常道而已。

    孔子才說,“取法乎上,得乎其中”。

    人要有 理想,但理想永遠不可能實現,

    可是你不能放棄,你還是要盡人力,最後聽天命。

    老子當年已經說過了,

    “不知常,妄作,兇。”----《道德經》。

    一個人不知道常規,不知道常則,

    你就開始亂變,最後結果只有一個字,兇。

    以上,

    我們用最簡單和淺顯得語言來總結:

    1.事物都有兩面性,做判斷,不能鑽牛角尖!

    2.好事可以變壞事,壞事也可以變好事!

    3.要有理想,要有努力,再,放平心態,聽天命!

  • 2 # 張心國

    1、從2019年1月12日開始,到2019年12月31日,一共是353天。

    3、當你認真地去學習和研讀《易經》之後會發現,它不像傳說中的那麼神秘難懂,不是什麼天書,而是我們日用中的簡單平凡的道理,平正通達的大道。聖人之道,本來就是那麼簡單。一個人之所以不能成事和偉大,就是不甘平凡,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對內不把自己當成人,對外也不把別人當人。

    4、在2020年的第一天,總結一下,我從《易經》裡的讀到的9條思想精要。

    一、志人有了志向,才能自強不息,日日不斷

    5、志這個字,可能是易經裡面出現最多的一個字。

    6、什麼叫著志呢?就是一個人這輩子準備要幹一件什麼事?也只有確定了這件事之後,他才能夠找到方向,才能夠在前行的道路上,自強不息,日日不斷。否則,沒有志向的人,就像沒有根的浮萍一樣,四處漂流,就像現在的人一樣,到處找所謂的風口。

    7、他們從來就沒想過,屬於自己的風口,一直都只在自己身上。當你有志向的時候,你朝著你的志向一往無前的時候,自然會有人來和你通行,自然會起風來主推你。易經·同人卦裡面就說:找到志向先上路,路上自有同行者。

    8、立志,乃人生的第一要義也。

    二、順你要主動地順應環境,而不是讓環境來適應你

    9、你改變不了任何人,你只能改變自己。

    10、易經·坤卦的初六之爻裡說:履霜,堅冰至。當你腳下踩到微霜的時候,你就要有所察覺更加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來。就像風起於萍末,我們一定要從小的事物行為裡,來察覺到大的環境變化。如果你沒有觀察到環境的改變,不能改變自己的策略去主動適應環境的改變,等待你的自然就是失敗和艱難。

    11、順,不是告訴我們低頭哈腰的去奉承別人,而是告訴我們要時刻觀察這變化著的社會,要讓我們的主觀意識去順應客觀環境地改變,而不要妄想讓環境來適應你的主觀臆斷。

    12、懂得這個道理的人,自然無往而不利。

    三、等等待,是人生絕大多數情況下最好的戰略

    13、有很多人都接受不了等,尤其是年輕人。

    14、等待不是讓我們消極無為,而是說我們在人生大多數情況下,並不是處於一個有利的態勢之下。在不利於我們的態勢下,你貿然行動,那麼結果就可笑而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最好的戰略選擇,就是選擇等待,然後選擇一個能夠讓我們在戰略上能夠處於優勢態勢的目標。等待對手犯錯,我們抓住這個錯誤,一戰而定。

    15、等待的本身就是行動,行動的本身就是要一戰而定。

    四、中不偏不移,是一種人生的至高境界

    16、何為中?不偏不移謂之中。不偏就是沒有偏移出我們行動的軌跡,不移就是我們沒有偏移出事物的本質,始終抓住事物的本質。

    17、行為不出偏差,行為圍繞本質。前者只要人心一動,就會出現偏差,後者則有太多的因素在干擾著我們。我們要做到不偏不倚,真的太難了。

    五、正走坦途大道,不走捷徑

    18、大多數人都知道人生沒有捷徑,但是在實踐過程中,時常焦慮,就想走捷徑,進行彎道超車。彎道超車的結果就是路太擠,加上諸多難以控制的因素,要麼和別的車相撞,要麼衝出賽道,讓自己車翻人亡。

    19、找到自己的志向,知道自己的目的地,不論路上是天晴還是風雨交加,我們都在坦途大道上,按照自己的速度駛向前方。自然而然,平安順利地抵達終點站。

    六、和物忌全滿,人忌全勝

    20、我們看待任何事物都不能只看一個方面,只注重一個方面的發展。

    21、譬如我們說金錢,絕大多數人都只盯著如何賺錢上,覺得錢當然是越賺越多越好。所以我說有兩種人是賺不到錢的:一種是一心只想賺錢發財的,另一種是不想賺錢發財的。前者是隻看一方面,另一個是對這件事不感興趣。

    22、還是拿金錢來舉例,一個人如果賺的錢很多很多,只能說明三個問題:第一、他在這個領域是壟斷地位,壟斷自然會讓這個行業效率越來越低下;第二、他對未來的投資不足;第三、他給別人分的少了。這三種情況,不論哪一種最後都會有可能讓他走下坡路。

    23、我們不要去追求我們如何賺這輩子都用不完的錢,而應該去追求一種金錢的中和之境。什麼叫金錢的中和之境呢?就是追求我們金錢財富六個方面的中和(成本、負債、投資、現金、利潤和收入),成本要控制在不降低產品和生活質量的前提下,一個合理的範圍。負債永遠不能超過30%,並且不要只在危機中才使用這種工具。用錢是最重要的,因為賺錢是一種結果,而用錢才是我們的目的。現金,就是讓我們當下永遠有錢用,是我們抵禦未來風險的一種資源。利潤,最好的利潤就是0利潤,就是一種中和之美。收入,就是衡量你做事的最終結果的一項指標。

    24、我們唯有追求中和之境,才能夠最大程度的運用我們的資源,發揮出我們最大的價值。

    七、時人生有三大時機,你抓得住幾次?

    25、這裡的時機,要和機會區分開來。

    26、什麼叫著機會?機會就是危機和運氣。危機就是別人出現了麻煩,而其他人處理不了;運氣就是剛好被你碰上了,你把它給解決了。危機和運氣加上一起,就是機會。

    27、時機是什麼?就是馬雲老師說的:一個人青年、中年和老年的時間裡蘊藏的三次時間機會。

    28、第一層機會,就是你年輕的時候,覺得啥機會都沒有,其實這個時候都是機會,因為你滿手都是空的(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有大把的時間和精力,可以想做什麼就可以去做什麼。

    29、第二層機會,你剛剛有點成功的,你覺得到處都是機會,而這個時候是陷阱,有的企業家說,現在到處是機會,眼睛睜開都是機會。是的,你沒錢的時候,你騙人,你有錢的時候別人騙你。你自己覺得都是機會的。你是沒想清楚,你想清楚你有什麼,你要什麼,你放棄什麼的時候,真正屬於你的機會其實並不多。

    30、第三層機會,給別人機會才是真正的機會,所以我覺得人生30歲的時候,要跟著別人幹,40歲的時候為自己幹,50歲的時候,一定要給別人幹。給年輕人機會,給未來機會,才是給自己真正的機會。

    31、現在你是否懂了孔子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含義了。

    八、仁要把自己當人,更把別人當人

    32、郭德綱老師說:大多數人不能成事的根本原因,就是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33、郭老師的這句話太通透。我的總結,大多數人不能成事的根本原因,就是不把自己當人,以為自己無所不能,無所不知,把自己當成神了;只要他稍微有點成就,有點權力的時候,卻不把別人當人,當成他的下人。

    34、不論什麼時候,都要把自己當成普通人,做普通人能夠做成的事,更要把別人當人,心裡裝著別人的利益,並且要讓他切身地感受得到,得到實惠而不是吹噓。

    九、誠誠就是不自欺,欺人者必先自欺

    35、自欺欺人,欺人者,必先自欺。

    36、一個欺騙別人的人,一定會先欺騙自己。一個被別人欺騙的人,也是從欺騙自己開始的。

    37、我們如何做到不欺騙自己?要做到不自欺很難,因為我們要做到以下三點才行:1、不對任何人抱有幻想,對所有人都0期待;2、一個人對你好,你不要以為他對你好是天經地義的,是你應得的;相反,一個對你不好的人,就以為他後面會改變過來,對你好;3、在自己要做的那一件事上,永不停止,這就是至誠無息,息就是停止的意思。

    38、這三條,每一條都超級難。第一條是讓你不要去依靠他人,自強不息;第二條,是讓你認清自己和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不該浪費的人身上;第三條,要做到日日不斷,不能向後退一步。

    39、在你真正學習《易經》之前,你可能會認為這不過是一本算命先生的算命手冊,什麼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或者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但是當你有了真正的生活實踐而發出了某一句人生感嘆的時候,或許它只不過是易經裡的常識。

    40、懂得認真生活的人,無須讀易;不懂認真生活的人,讀易百篇亦是無用。生活就是易,易就是生活。

  • 3 # 山東醫藥零售行業協會

    相傳《易經》有三部,曰《連山》,曰《歸藏》,曰《周易》。《連山》《歸藏》具已失傳,而《周易》則分為“經”和“傳”兩部分。“經”除《易經》諸卦的基本符號外,還包括假託周文王和周公所撰的“卦”辭和“爻”辭;“傳”則是假託孔子所作的“十翼”,即《繫辭》上下、《彖》上下、《象》上下、《說卦》《文言》《序卦》《雜卦》,是10篇對“經”的註釋。

    《易經》(實則《周易》)屬於哲學範疇,雖然形式上是“占卜”之書,但實質上卻是華夏先民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自從被奉為“五經”之首,它對華夏民族產生了強大而又深刻的影響,無時無刻不在指導和影響著中國人的處事和行為方式。

    【卦】分“經卦”和“別卦”兩種:三畫的八卦之卦稱經卦;經卦兩兩相重所得六十四卦稱別卦,八經卦各有所象,象徵著事物的性質;六十四別卦講的是所處環境、面臨形勢等世情、事情、人情的情勢,是古代智者對所遇情勢的歸。

    占卜時你得到什麼卦,即代表你遭遇什麼樣的情勢。與之相應的是,無論採用什麼樣的占卜方法,蓍草也罷,擲錢也罷,因時因地因事觸發立卦也罷,占卜人總會讓所得卦象與求卜人遭遇的情勢相吻合。

    【爻】是陰或陽的基本符號,是構成經卦的根本元素。爻在卦中代表的,是該情勢的發展方向和結果。

    《易經》的精髓在於“變”,認為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中,只有把握變化、掌握其規律並適應變化,才會平安順和。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與時俱進”、“與時偕行”兩詞,即出自《周易-繫辭》。

  • 4 # 明澤國學

    《易經》的思想起源於伏羲、炎帝和黃帝,成熟於周文王、周公和孔子。正是《易經》集合了這麼多偉大思想家的智慧,所以,《易經》的理論顯得比較龐雜。總的來說,《易經》是闡述關於“變化”及其規律的書,長期被用作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

    一、《易經》的歷史地位

    眾所周知,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是華夏民族最為認可和推崇的文化。無論是在儒家文化中,還是在道家文化中,《易經》都具有崇高的地位。在儒家經典著作中,《易經》被尊為“六經之首”,具有無比崇高的歷史地位。類似的,在道家經典著作中,《易經》被奉為“三玄之冠”,其歷史地位可見一斑。

    二、《易經》的主要內容

    《易經》分為三部:《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合稱為“三易”。炎帝完成了《連山易》;黃帝完成了《歸藏易》;周文王完成了《周易》。

    《易經》的內容,主要包括《經》和《傳》兩大部分。其中,《經》又可以分為《上經》和《下經》兩部分,其中,《上經》包含三十卦,《下經》包含三十四卦,共計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是由八卦(乾卦、坎卦、艮卦、震卦、巽卦、離卦、坤卦、兌卦)重疊演化出來的。對於每一卦,都由卦畫、標題、卦辭、和爻辭組成。

    《傳》一共有七種,共十篇,分別是:《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繫辭》、上下篇、《說掛》、《雜掛》和《序掛》。《傳》也被稱為“十翼”,為孔子所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十翼”可以被看作是《易經》的領讀材料

    結語

    雖然單從內容上來看,《易經》主要講述的是六十四卦和卦的具體含義。但是,從更深層次來看,《易經》講述的是天、地、人之間的對應關係,一方面闡述了宇宙的發展規律,另一方面也講述了做人的道理

  • 5 # 李保正聊易室

    《易經》即《周易》,是一本書的兩個名稱。《易經》是西漢漢景帝時對《周易》的尊稱,《漢書.藝文志》並把它列為儒家“五經”之首。

    《易經》到底講的什麼 ?

    回答可簡可繁,以“大道至簡”原則說,《易經》就是講“變化”兩字,“易”就是變易、變化的意思,《周易》即“周代一本講述變化的書”,《易經》同此意思。即便《易經》的英譯本,《The Book of Changes》也是這個意思。

    稍詳細說,此變易、變化有三個特點,或稱三個原則,就是“簡易、變易、不易”,即用簡易的方法,去對待變易的事物,得到不易的規律,這也正是《易經》的精神實質。

    所謂“簡易”,就是用陰陽兩爻說明了無所不容的道,即“一陰一陽之謂道”,實在很簡單,但這個“道”卻支配宇宙萬物和人類社會的所有變化和行為。

    所謂“變易”,就是宇宙萬物無一不在變化。

    所謂“不易”,就是萬變不離其宗,所有變化都是有規律的,而這個規律是不變的。

    具體來說,《易經》披著占筮的外衣,用六十四卦的卦、爻象和卦、爻辭,這種獨特的象數和義理語言,解析由天道推及人道的“簡易、變易、不易”哲理。而這些哲理在《易經》成書之時,由於當時時代思想水平限制,是隱藏在占筮的形式中的。《易經》成書50O多年後,孔子及其後學,獨具慧眼,將《易經》的哲學內容挖掘出來,寫出《易傳》七種共十篇文章,世稱“十翼”,猶如給《易經》插上十個翅膀,讓其蘊含的哲學內容飛翔出來,提升了後世無數人們的事業和生話質量。

  • 6 # 梅里一了

    謝邀,《易經》是一本很特殊的書,其特殊性在於它既有一套符號系統(卦象),又有一套文字系統(爻辭),這是一般書沒有的。但符號系統是綱,文字系統是目。因此,要弄清楚《易經》是本怎樣的書首先要弄清楚符號系統。而流傳至今的符號系統排列順序有兩套,一套稱為先天八卦圖,一套稱為後天八卦圖。這個問題宋代的陳摶老祖有深入的研究。從先天圖看,這套符號系統其實就是古代天文學太陽視運動的一個週期,稱為一個太陽年,所謂卦就是記錄週期切分的符號,與圭表測日的天文儀器有關,乾坤兩卦分別代表夏至和冬至,作為全年的總綱。其餘各卦代表一年中的各個時段,64卦,除掉4個經卦,每卦六爻,就是360度一個周天。所以這套符號系統的本質,是最早的陽曆曆法。而文字系統是說明每個時段,人類社會活動的吉凶吝悔,可以說是現在還有人用的黃曆的前身。但且不可因此輕視這本書的價值,因為,這些文字是古人千百年生產生活的經驗總結。符號體現了規律,文字型現了法則。因此,《易經》是農耕社會之初,依據天文曆法規律,指導社會生產和社會管理的法典,是中華文明之源。至於後天圖,相傳是周文王坐牢時,在獄中把《易經》重新推演而排列的卦序,這個排列的原則至今爭議不斷,主要突出了方位和卦象間的對應關係,更多的是一種事物演變的哲學思考,這種思考注重了天體執行,地理方位和人類活動三者之間的關係。而孔子對周文王的這些推演變化,進行註釋講解,共有十篇,號稱十翼,合起來叫《易傳》,《易經》加《易傳》合稱《周易》。從易傳的解釋,《周易》體現了三大原則,簡易,不易,變易。簡易,說明事物本質特徵是簡單的,比如對立統一。不易,說明天體運動的基本規律是不變的。比如,太陽的視運動。變易,說明事物間相互作用是事物變化的根源。比如,天體運動和地球環境決定氣候季節變化,而氣候季節變化決定人類生活生產等。《易經》在春秋之前,由天文史官所掌握,春秋後由於成文曆法的出現,很多天文史官失業了,只好到民間講學,官學向私學轉變,為了提升其影響力,逐漸披上了卜筮的外衣而神秘化。所以《易經》在後世的研究中,形成了兩種趨勢,一種是作為思想史的著作研究,《易》為六經之首,這部分研究者,強調君子不佔。另一種是為了混飯吃的,滿足人們對未知的好奇,搞預測算命佔吉凶,到漢代形成專門的學問籤緯學。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途徑。談《易經》首先要弄清楚這一點。

  • 7 # 邏輯分析師

    作為歷代群經之首,《易經》包羅永珍,內容涉及哲學、歷史、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儒家、道家共同的經典,更是中華民族先民們解釋世界的“基因密碼”。

    其難讀之處在於上古、中古時期的文字、文化斷裂。

    由於18、19世紀遭受的列強圍堵,中國缺失了一段最佳的歷史考古時期,加上歷史上幾個大的興替交割,很多文獻資料在傳承中消失了,《易經》也不例外。現有的《易經》主要是周代的《周易》,而三易之中的另外兩部夏、商時期的《連山》《歸藏》早已遺失。

    《易經》是中古歷代王朝的歷史書

    文王拘而演周易,在殷商末期,周文王在現安陽湯陰羑里城關押的時候所演的周易,應當是依據當時夏商王朝宮廷所流傳的歷史資料進行的詮釋和驗證。楚靈王曾對自己的部下說“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意思就是,易經這本書是好書,好好看能讀通這些經典,而這些經典就是伏羲、神農、黃帝之書,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八卦之書和九州之志。

    從河圖、洛書這最原始的基礎理論演化而來的典籍,在歷代王朝的巫史官員的記載下是一直在擴大規模的,在記載解釋的過程中包含了各個君主以及各個歷史時期總結下來的經驗和教訓,這些經驗教訓就是以這宇宙萬物的規律為核心在不斷地分析。所以周易之中還有之前朝代君主占卜的故事,所以,在上古、中古時期的一些歷史事件是包含在《易經》之中的。而且可以推測,在商周交替的歷史時期,《連山》《歸藏》是文字的原型,是夏、周王族宮廷的史書,而文王之周易是站在千年歷史經典之上的演化。

    《易經》是先民認識世界的工具書

    中古時期的資料能看出來,其最初的河圖、洛書是非常簡潔卻又十分深刻的哲思和科學。很多人在不瞭解的時候都認為易經是古時候人們用來占卜的書,其原因大概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易學已呈現出卜筮和哲學兩種截然不同的趨勢,又被秦漢時期道教的過度繁榮和帝王掌握天地萬物的一廂情願所推波助瀾而致。

    網上有很多關於河圖、洛書的分析,有一種記載說,這兩本神書是在大禹治水的時候突然現世的,一開始是解釋當時江河水道的變化規律,而我們在細看的過程中,這種原始先民的數理邏輯卻是我們文明發展快於其他文明的基礎。

    在我看來,河圖的十進位制是人文快速發展的必要條件,而洛書所含的二進位制是科技發展的另一條腿。讀者可搜尋關鍵詞“河圖”“洛書”“九宮格”“二進位制”“數字”去試試看,能發現我們中華文化中的數理關係玄妙之極,暫時先不講。

    《易經》是學者研究學問的百科書

    剛才說到,讀易經能讀通《三墳》,這又是什麼東東,宋代考據學者曾介紹過,“然考《墳》之所以有三,蓋以山、氣、形為別:《山墳》言君、臣、民、物、陰、陽、兵、象,謂之《連山》;《氣墳》言歸、藏、生、動、長、育、止、殺,謂之《歸藏》;《形墳》言天、地、日、月、山、川、雲、氣,謂之《乾坤》。與先儒之說《三墳》特異。皆以義類相從,曲盡天地之理。”意思就是,《三墳》可能就是在周文王之前所留存於世人的連山、歸藏和乾坤,而分別記載著政治、人文、自然等方面的詳細資料。

    所以,在讀書之前不能有先入為主的觀念,那種把《易經》簡單的看做讖緯學工具書的人多半是在上學的時候受到錯誤觀念的誘導,本能的拒絕排斥本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典籍,而且可以想到,辯證法、陰陽觀、和合論既然早早的被先賢傳承下來,卻沒有助力中華民族在近代最早的實現科技躍升,無疑是其中的道理被“跑偏”了或者太執著於某一方面,而這一方面跨越了太多的科學知識,左右之間卻無法驗證,但我相信,隨著科學的進一步發展,《易經》之中的價值會更多的被發現和佐證。

    甚至或許,河圖、洛書、八卦是上一批消失的人類給我們留下的唯一“密碼”

    接下來,想講一講在當今最前沿的“複雜性科學”被發現的與“三生萬物”之間的聯絡,敬請關注!

  • 8 # 易經多視覺

    《易經》到底講什麼?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易經的本質。看下圖:

    這就是《易經》開始之初的本原,所有卦象,卦辭,爻辭,是古代卜巫師,經過長期大量實踐得出的經驗,而加上來的,目的是為後人能理解,能明白這卦與爻所表示的意義,以及各爻之間的關糸,所處位不同而產生不同的作用。

    不管是周文王在牢中推演出後天八卦圖,還是孔子註釋十翼,都是為了讓後人能明白六十四卦各卦,爻的含義,以及卦與方位之間的關糸。經過各朝代巫者不斷完善,形成了當今的巜易經》折學。

    《易經》的本質是陰陽之道。由陰陽互相作用,互相消長而產生出六十四卦,這是宇宙一切事與物的共性,沒有誰特殊,這就是宇宙自然法則!

    宇宙(太極),分陰陽,一個人是一個小宇宙(太極),一年有陰陽也是一個小宇宙,地球也是一個小宇宙,直至太陽糸,銀河糸。小到一隻股票有漲跌,所以有陰陽,也是一個太極(小宇宙),所以整個宇宙世界,是甴大大小小無數的小宇宙組成。共同點是受陰陽互相作用,互相消長而從生到死亡,人同樣由陰陽組成,陰與陽任何一方不存在,這個人卻將死亡。一隻股票只有漲沒跌,或只有趺,沒有漲,K線圖上全是陰線或全是陽線,你見過這樣的股票嗎?這就是純陰不生,純陽不長的定律。

    宇宙世界,每一個小宇宙都是由陰陽互相維糸而存在,在維糸過程中,所產生的六十四卦,就是這個事物從生到死的一幅幅畫面,一個人從出生那一刻起,由於陰陽作用,每時,每刻,毎秒都產生一個卦,人從生到死,就是由無數個卦組成,每個卦都能展示這一刻,這一秒的狀況,這一幅幅畫面(卦)顯示人生整個過程。如果你炒過股票就會知道K線圖,其實每個K線就是一個卦,甴無數個卦記錄這隻股票整個漲跌過程,直到消亡。不管是年K線圖(一個小宇宙)還是十分鐘K線圖(一個小宇宙),或者日K線圖(一個小宇宙),你想知道那天是漲是跌,一查日K線就知道,同樣如果你|懂得六十四卦,各卦,爻的含義,你也能知道是漲是跌。

  • 9 # 天觀易3階控制論創新

    易經講的是宇宙的發生發展過程與趨勢用卦符號系統表達,與西方人不詞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一開始就認定宇宙是從無到有l),一分為二,Z分為四,再分為八。而到八則停下來,用八卦疊加糾纏到六十四個二進位制宇宙符號,DNA蛋白質"生命的基本結構!這個叫停實在是神來之舉,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當現代混沌理論興起時西方人不理解為什麼易經分形在觀念上有無限分下去的概念,但在分形行為上卻恰如其分的停留在第三次翻番,好象古代華人就知道苐三週期後是混沌。中國古人沒有碰混沌這根界線而維持思維模式的理性範疇,因為混沌與秩序的基本區別是一切在秩序生態中的邏輯,一進入混沌則失效應,正如結構生物學的癌細胞產生癌變。這正是上下五千年的易經環境使華夏文明在良性迴圈中守恆。

    科學認知系統方法論強調頂層設計的宏觀到微觀是一個 從上至下(topdown)過程。生命結構系統證實了這個陰陽交配只是一個瞬間而完成了結構一個授精卵新生命完整上百年的發生,發展,到死亡的全部過程。這個過程是完整的對映到宇宙本身,如果造物主透過夭地合那冥冥中的宇宙授精卵誕生攜帶數百萬年:發展趨勢和過程。這個生命科學的遊戲邏輯,在我的二本博士論文中定義為,生命的分形發生器,是它攜帶了生命系統發生發展的全部資訊。

    這大概就是易經要講而又沒-說的

  • 10 # 術數天地

    易經到底講了什麼?

    講解易經課程的多如牛毛,但是大部分都是在灌輸心靈雞湯。

    而易經是作為我們中華民族祖先在與天鬥,與地鬥,與大自然的鬥爭中的總結出來,趨吉避凶的精華典籍。

    易經以陰陽辯證的哲學思維,告訴我們人生中,要知進退,明分寸。“易”變也,所以做什麼就符合什麼“道”,種地的要懂得種地的“道”,當學生的就要遵守學生之“道”,做生意要符合生意場上的“道”,為官的就要符合“官場之道”。

    如果不知變通,不明進退,不符合所處環境的“道”,吉凶可想而知!

  • 11 # 房小二623

    17年前,因為痴迷於占卜的原理掉進《易經》的深坑裡。今天覺得很值得。

    經過17年的生活學習,發現《易經》沒有一句話是在說占卜的,沒有一句話告訴你:你要問的結果。而是整本書都在告訴你結果,讓你在其中慢慢的尋覓吧。

    今天看,還是漢朝魏伯陽真人對《易經》的定義最為正確:“日月為易,剛柔相當”。講述我們人類居住的太陽系統的宇宙中,日月所執行的一個大法則。

    今天很多人求財算命,問這個問那個。“問的”是什麼?無非是他做事的結果是什麼?他都做了哪些事?做了這些事會有什麼樣的結果發生?用佛家說法叫:因果報應。

    譬如:現在你開著車以120Km/h前進,突然50米前方跑出一頭豬,結果會怎麼樣?大家閉著眼睛都知道,為什麼大家會知道結果呢?誰告訴你的?你怎麼知道的?經過計算得知;透過生活經驗得知:前幾日王某開車90Km/h速度撞死一頭牛,以現在這個速度,這頭豬的結局也差不多。實際結果是:豬被撞死了,人也受傷了。某些人洋洋得意地說:看看我說對了吧。他這是有根據,有依據的對嗎?

    同樣的道理。《易經》從洛書至今數千年曆史,現在考證,這本書完善時間大約是在漢朝。並非一人的著作,是一群人、一類人的智慧結晶。今天根據先人的智慧結晶品味今日人生百態,這算不算是科學呢?

    當然有追求小道,用“易經”騙人錢財者,自古這種偽科學騙子就不曾缺少。《易經》沒有任何一句話告訴你這麼做,一定會出現什麼什麼樣的結果,反而是你問的人,他在告訴你:這麼做會出現的什麼樣的結果。他的生活經驗很豐富嘛?他很懂“人情事故”?他能代表《易經》?

    今天有很多高智商的犯罪,同樣的道理,他們學的知識是科學的,而是這群人利用所學的科學知識在做壞事。我們不用因為他們做了有損人民、國家的事情而否認他們學的知識是偽科學。

  • 12 # 藍先生易學研究

    易經文化講的是天體運動規律!沒有其它表述!啟示各星晨放射波對生物,繁生物,孕生物,茲生物,成長,發展相關聯關係。老子,從中悟出天道,人道,撐握天道,保護人類的文化,朱子,悟出天體運動,用曆法,適應農事的發展。鬼谷子,悟出星體放射波與人體思維,智慧,事業,發展潛力的影響。黃帝悟出五天,五星與人體生長,疾病的相互關聯。墨子,鉤鉅論,孫子兵法。等,,,,,,唯孔子引用星命學論述六十四卦,失去天體運動規律的文化!

  • 13 # 中國知識考古or兆昌

    ⑤講圖示。

    ④講歌謠。

    ②講次序。

    ①講群龍無首,群經之首。

    〇講伏羲。

    ①講九六。

    ②講天地之數。

    ④講經的卦爻畫。

    ⑤講經文卦爻辭。

    ⑥其餘的列入自學內容。

  • 14 # 過眼凝眸

    大道至簡、要言不煩。通俗來講,《易經》包羅了天地間的陰陽永珍,小到金、木、水、火、土五行的陰陽構成,大到萬事萬物的陰陽結構及其變化。精通易理,可助我們辨識陰陽,趨利避害。

  • 15 # 周易自測牌

    想知道易經到底講的什麼?易經是關於什麼的書呢?請看下文

    據史料記載有《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有三易之說,流傳至今,就出土的文獻資料記載,《易經》只剩下了今天的《周易》一書。

    《易經》講變化,包括象、數、理、佔相關知識,辯證法思想也萌芽於《易經》。

    陳鼓應指出:“老子由萬事萬物的對反現象尋找出它們之間的發展規律,從而建立了中國哲學史上第一個系統性的辯證法——它發端於《易經》而體系的建立則完成於《老子》”。

    《周易》的性質學界長期以來存在分歧,原因在於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周易》隨著政治變遷、理論需求以及自身地位變化,性質也有所不同。

    《周易》是一部中國古哲學書籍,是建立在陰陽二元論基礎上對事物執行規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書籍,其對於天地萬物進行性狀歸類,甚至精確到可以對事物的未來發展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

    《易經》的占卜術只是其中一部分,但是其精髓是一種辯證法思想,體現的是一種普遍的規律性,最重要的不是透過《易經》預測未來,而是學習裡面蘊涵的哲理思想,並按照其去行事,這樣做起事就會比較順利。

    秦朝時被列為卜筮之書逃過一劫,更昇華它對占卜的影響。

    之後孔子及學生做十篇論文(十翼)註解易經,更提升了易經的哲學高度。

    《易經》由卜筮之術上升到哲學高度,也影響著一代又一代華人。其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通萬物之情;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探索宇宙人生,必變、所變、不變的大道理,闡明人生知變、應變、適變的大法則,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一切學術思想的根源,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最大特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畢業以後是創業風險高還是就業風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