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粵新農人

    香菇非生理性病害是由不同的病原微生物侵染菌絲體或子實體後引起的,在香菇生產上也把非生理性病害稱為侵染性病害。可侵染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真菌、細菌與病毒等,按侵染病原微生物的不同,又分別稱為真菌性病害、細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其中真菌性和細菌性病害較易發生。常見的真菌性病害有子實體枯萎病,細菌性病害有菌袋腐爛病和子實體腐爛病。

    香菇非生理性病害發生原因

    無論是菌絲體生長階段,還是子實體生長階段,高溫、高溼通風不良的菇房環境都易導致病害的發生。在不良的環境條件下,首先是菌絲體或子實體的生長受到抑制,出現生理性的病症,緊接著病原菌乘虛而入,並大量繁殖發生病害。如果病害在較大面積上發生,其發病通常要經過初侵染和再侵染的過程。病原菌第1次侵染菌種的個體稱為初侵染,經過初侵染引起菌體發病後,病原菌在菌體內大量繁殖,再侵染其他的菌體,因此發病的規律是一個由點到面、逐步發展的過程。但是,在生產上有時也會突然發生大面積的病害,這種情況除了與菌種本身攜帶雜菌有關外,往往伴隨著氣溫的突然升高。在高溫高溼的環境條件下,由於香菇菌種不耐高溫,致使菌體的抗病能力降低,而病原 菌則乘機大量繁殖,迅速侵染菌體,結果導致大面積病害的突然發生。

    病原菌侵染菌絲體的途徑一般有2種,一是培養材料本身帶菌,由於在滅菌過程中對雜菌滅殺不徹底,因而在菌絲生長的同時,病菌也隨之繁殖擴大並侵害菌絲體。二是外界雜菌的侵入,如接種時操作不嚴,接種工具和手上帶菌,或空氣中的病菌進入袋內侵染菌絲體。此外,如果菌種帶菌時,則菌種也成為傳染源,母種帶菌會傳染原種,原種帶菌會傳染栽培種,栽培種帶菌又會傳染出菇袋,因此制種一定要嚴格,杜絕使用帶菌的菌種,否則會使成批的菌袋報廢,造成無法挽救的損失,其危害性更大。

    病原菌侵染子實體的途徑主要是透過外界病菌的傳播,例如覆土材料、不潔淨水、害蟲以及空氣中的病菌。 香菇非生理性病害的病徵特徵 傳染性是非生理性病害的一個顯著特點,也是它與生理性病害在危害性上的不同之處。其傳染方式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在經過侵染引起發病後,病原物就會在菌體內外產生大量的繁殖體,這些繁殖體可以是帶菌的材料,也可以是孢子或芽孢等,繁殖體再透過各種途徑,如操作時手上帶菌、風力傳播等侵染更多的寄主,如果某種病菌能夠不斷地反覆侵染引起發病,那麼就會造成該病的流行。

    香菇非生理性病害的型別

    根據病原微生物的危害方式,香菇非生理性病害主要有寄生性病害、競爭性病害以及寄生兼競爭型病害3種。

    ☆寄生性病害的特徵:病原微生物可以直接從香菇的菌絲體或子實體裡吸取養分,使香菇的生長髮育受到影響,產量和品質降低,這類病原物主要是病毒。

    ☆競爭性病害的特徵:病原微生物著生在培養基質上,並與香菇菌絲體爭奪養分和生長空間,結果使產量和品質降低,這類病原物主要是真菌和細菌。

    ☆寄生兼競爭型病害的特徵:病原微生物在與香菇菌絲體爭奪養分和生長空間的同時,還可分泌出對菌絲體有害的毒素,使香菇菌絲體死亡,例如木黴菌引起的病害。

    香菇非生理性病害的鑑定

    香菇非生理性病害主要是根據發病症狀和分離出的病原微生物來鑑定,由於不同的病原菌有時會產生相似的症狀,所以最終的鑑定結果要以侵染的病原菌為準。

    當病原菌侵人後,菌絲體或子實體表現出來的不正常特徵稱為症狀,因此發病症狀是病原菌特性和菌體特性相結合的反映。在觀察發病症狀時,應首先對栽培場地、菇房及其周邊的環境有所瞭解,然後再對病害做仔細觀察並做好詳細的記載,記載時描述一定要規範準確,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還能拍成照片,以便進一步查對。

    在病害特徵非常明顯、具有典型症狀的情況下,一般就可初步判斷出病害的型別或病種,如果無法確定時,則需檢出病原菌做進一步的鑑定。

    香菇非生理性病害預防措施

    根據非生理性病害發生的特點,在預防上應首先明確菌種、病原菌、環境三者之間的關係,一般來講,非生理性病害是在病原菌的侵染下發生的,如果沒有病原菌的侵染不會產生病害,但是在病原菌侵染的情況下,並不是一定會發病,發病的條件取決於以下2個方面:

    ☆菌種的抗病性。菌種的抗病性是決定是否發病的內在因素,菌種的抗病性越強,發病的機率就越小;菌種的抗病性越弱,發病的機率就越大。不同的品種抗病性不同,就是同一品種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其抗病的能力也有差異。菌種抗病性的強弱主要是由其基因型即遺傳因素決定的,此外也與其生長的基質有很大的關係,基質的理化結構越好,越有利於其生長,就越有利於發揮它的遺傳抗病能力。從生長階段來看,幼嫩期和衰老期抗病能力弱,旺盛生長期和成熟期抗病能力強。

    ☆環境的適宜性。從菌種與環境的關係來講,環境越有利於菌絲體和子實體的生長,抗病性越強,發病的機率就低;而環境不利於菌絲體和子實體的生長時,抗病能力降低,發病的機率就高。 從病害與環境的關係來講,病害的發生與病原菌的侵染能力有關,而病原菌的侵染能力又與其在環境中的基數有很大的相關性。

    當環境不適宜病原菌的繁殖時,環境中存在的病原菌基數少,病原菌的侵染能力相對低,菌種發病的機率就低;相反,當環境適宜病原菌的繁殖時,環境中存在的病原菌基數大,病原菌侵染能力強,菌種發病的機率就高。總之,病害的發生取決於菌種與病原菌的相對強弱,從某種意義上來看,菌種本身都是具有一定抗病性的,只要不斷滿足它對環境的要求,為其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保持它的抗病能力,是可以抵禦病害發生的。

    從另一方面來講,菌種的抗病性也是相對的,在菌絲體和子實體的生長髮育過程中,每時每刻都有可能受到病原菌的侵染,因為病原菌是一大類,在環境中這種或那種病原菌始終是存在的。只要有病原菌的存在,病原菌就有可能隨時對菌種發起攻擊進行侵害,並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發生病害。因此,殺滅或抑制環境中病原菌的繁殖,隔絕病原菌或阻斷其傳播途徑,減少病原菌的侵染機率,對於預防病害的發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香菇非生理性病害防治措施

    ☆選用優良品種。要選用抗病性、抗逆性、適應性強的品種,並注意菌種不要退化或老化,各級菌種內不帶有雜菌。

    ☆材料滅菌要徹底。培養基所選材料要無黴變,並按照要求進行徹底的滅菌,可採用發酵加高溫滅菌,或者是高溫間歇(也稱二次滅菌)滅菌的方法,殺菌效果更好。

    ☆把握好接種環節。要嚴格按照接種程式對接種室、接種工具及雙手等進行徹底的消毒,把握好正確的接種方法。對破損的菌袋要及時套袋或貼上,口圈或紙蓋脫落時要及時重新蓋好。

    ☆搞好環境衛生。要始終保持室內外的環境衛生乾淨整潔,特別是易產生病菌的廢菌袋、廢材料等廢棄物要遠離培養室和菇房,並做覆蓋或深埋處理。

    ☆適時調控溫溼度。根據季節的變化,適時地調控室內的溫溼度,並根據溫溼度情況進行通風,保持溫度、溼度與通風的協調一致。

  • 2 # 土豆老師說三農

    主要有:(一)粗柄菇 發病原因:患有粗柄菇的香菇菌柄粗短,菌蓋肥厚而不易張開。大 葉品種或高溫型品種催菇蕾時,3天內日平均溫度低於15度。

    菇蕾得以形成。子實體生長過程,3天內日平均溫度低於 12°,菌柄可以繼續生長,而菌蓋生長緩慢,即形成粗柄菇。 防治方法:預防粗柄菇可按品種的溫型特點,調節好生產期,使香菇 在適宜的溫度下生長。在低溫條件下出菇,可加強光照,提高 菇棚溫度,使菌蓋正常生長

  • 3 # 初始農人

    香菇的病害,和其他食用菌病害一樣,有生理性病害和非生理性病害之分。生理性病害因生長環境不適宜造成,非生理性病害因外界雜菌侵入,損傷香菇的菌絲體和子實體而造成。非生理性病害的發生,有著明顯的症狀表現,也有著一定的致病原因。

    一,非生理性病害的症狀。

    在香菇的種植中,侵害香菇,給香菇帶來非生理性病害的雜菌有木黴、青黴、鏈孢黴、毛黴、麴黴、根黴、還有其他細菌和致病真菌等。它們有的發生在香菇養菌期,侵害菌絲體,有的發生在出菇期,給子實體帶來傷害。

    【一】侵害菌絲體病害。

    發生在養菌期,侵害香菇菌絲體的病害,主要由綠黴、青黴、毛黴、麴黴、鏈孢黴等引起。

    【1】綠黴。

    綠黴菌,是木黴中的一種。在香菇種植中,它是一種危害最大,也最常見的有害菌。

    綠黴主要是對香菇培養料的侵染,被綠黴侵染的培養料,開始出現白色斑塊,並逐漸變綠,最後轉變成深綠色,斑塊中間部分呈墨綠色。

    綠黴在適宜生長的條件,侵染香菇的培養料後,生長迅速,大量的消耗培養料的養分,同時釋放毒素,抑制並殺傷、纏繞切斷香菇菌絲體,使香菇菌絲體逐漸萎縮退化,直至消失死亡。

    【2】青黴。

    青黴侵染培養料初期呈白色,形成近圓形至不規則斑塊,外觀粉末狀。隨著生長斑塊漸顯綠色和藍色。

    隨著菌落的成熟,表面呈現出交織的一層膜狀物,這種膜狀物覆蓋在培養料表面,逐漸擴大,直至把培養料全部覆蓋,同時分泌毒素,抑制香菇菌絲體生長,最後致香菇菌絲體死亡。

    【3】毛黴。

    毛黴,也叫長毛黴,它也是香菇種植中很常見的一種有害菌,毛黴侵入培養料之初,培養料表面會出現稀疏的灰白色菌絲,這灰白色菌絲生長速度極快,很快就能覆蓋整個培養料面。並隨著菌絲生長,菌絲頂端產生許多圓形黑色顆粒。

    毛黴長毛黴不能抑制香菇菌絲的生長,但生長速度遠遠高於香菇菌絲,它能快速消耗培養料中的養分,使香菇菌絲因營養缺乏生長緩慢,最後導致香菇種植明顯的降低產量。

    【4】麴黴。

    麴黴,顏色多種,黑麴黴成黑色,黃麴黴呈黃綠色,棒麴黴呈藍綠色,雜色麴黴呈淡綠、淡黃或淡紅色等等。其對香菇的為害依然是對培養料的侵染,即能在袋內培養料中生長,也能在脫袋後的菌棒上生長。遭受麴黴侵染的培養料,因麴黴品種顏色不同,呈現出對應的顏色,並漸漸散發出刺鼻臭味。

    香菇菌袋或菌棒感染麴黴後,香菇菌絲會很快萎縮,並逐漸消退死亡。

    【5】鏈孢黴。

    鏈孢黴,在香菇種植中危害巨大,是一種讓種植者談之色變的雜菌,繁殖速度極為迅速。它常發生於菌袋袋口或菌袋破損處,初期呈乳白色、粉粒狀小斑點,之後迅速生長,呈絨毛狀,最後由白變淡黃,最成橘紅色。

    【二】侵害子實體病害。

    發生在出菇期,使香菇子實體受到侵害的主要是香菇褐腐病、褐斑病、黑斑病、褶腐病等。

    【1】褐腐病。

    褐腐病主要由熒光假單孢桿菌引起,香菇子實體發病後,菇蓋和菇柄出現褐色斑點,斑點逐漸軟化,使菇體變成褐色,並有粘液滲出,最後菇體腐爛,發出臭味。

    【2】褐斑病。

    香菇褐斑病,主要發生在菇蓋上,病原菌為託蘭氏假單孢桿菌引起。感染初期,菇蓋上形成大小不一不規則的褐色斑點,斑點中間呈灰白色,邊緣顏色較深色。後期斑點凹陷,凹陷處菇肉逐漸腐爛,有時出現菇蓋邊緣開裂。

    【3】黑斑病。

    香菇的黑斑病,染病初期,菇蓋上出現針尖大小的褐色或黑褐色斑點,隨著菇體的生長,斑點逐漸擴大,呈不規則狀,但邊緣整齊,最後斑點處出現裂紋,影響菇體的商品性。

    【4】褶腐病。

    香菇的褶腐病,是香菇受到了頭孢黴侵染,侵染部位主要在菌褶部分,初期菌褶部分出現白色菌絲,嚴重時,發病的菌褶大部分粘連在一起,有時造成菌褶部位發黴、腐爛,菌柄正常。

    香菇的非生理性病害的症狀表現,各不相同,但給香菇種植帶來了一定的的影響和損害,所以查明病因,並及時的防治很是重要。

    二,非生理性病害的成因。

    造成香菇非生理性病害的原因很多,途徑不一,但都有跡可循。

    【1】菌種質量較差,帶有病菌。

    香菇菌種在製作、儲存、運輸過程中,出現滅菌不嚴、包裝出現漏點或其他失誤,使菌種染菌,成為帶雜菌菌種。在種植過程中,使用了這樣的菌種,雜菌遇在養菌轉色或出菇期遇適宜條件萌發,使菌絲體或子實體受到侵染。

    【2】培養料或菌用物資(培養料袋)帶菌。

    香菇種植過程中,使用了變質、不新鮮的培養料原料,在滅菌過程中,沒有嚴格執行滅菌操作規程,出現滅菌不徹底,滅菌沒達到要求效果,致使原料所帶雜菌進入種植過程,造成汙染。

    【3】接種室(箱)、養菌出菇場所滅菌不徹底。

    接種室(箱、)、養菌出菇場所本來存在雜菌孢子,在滅菌過程中,使用藥劑不當、滅菌方法不當、執行滅菌操作規程不嚴格,造成雜菌殘留在這些空間內,遇適宜條件,雜菌萌發,出現汙染。

    【4】接種管理不當。

    香菇接種過程中,不嚴格執行接種操作規程,對菌種消毒滅菌不嚴,對操作人員管理不嚴,接種時間隨意出入、走動,衣物、接種工具帶菌,使菌袋受到汙染。

    【5】養菌出菇場所預防措施不嚴謹。

    雜菌廣泛存在於空氣、水、植物等空間一切物體之上,隨通風、加溼用水等媒介,進入場所,造成汙染。

    另外,一些有害昆蟲所帶雜菌,一旦侵入場所,也造成香菇菌棒汙染。

    有害的雜菌在自然界中,無處不在,任何一個小的疏漏都可能造成雜菌的汙染,必須採取一切可能的有效措施對其進行防治。

    三,非生理性病害的防治。

    【1】把握好菌種質量。

    菌種製作、儲存、運輸時,把握好制種各項操作,保證菌種不受汙染。購買時,做好預定,交接時嚴格檢查菌種質量,杜絕帶菌菌種進入香菇種植過程。同時,原種抗性強新品種,提高香菇自身抵抗能力,也能有效防止汙染。

    【2】選用優質培養料原料。

    香菇種植中,選用新鮮不帶菌原料,從源頭阻斷雜菌進入種植過程。

    【3】做好培養料和菌需物資滅菌。

    滅菌過程中,嚴格執行滅菌操作規程,達到滅菌溫度和時長,保證滅菌徹底,達到滅菌效果,把存在的雜菌滅殺在滅菌環節。

    【4】做好接種室(箱)和養菌出菇場所的消毒滅菌。

    在接種室(箱)、種植場所消毒滅菌過程中,嚴格執行消毒滅菌標準,採用多種滅菌方法相結合的方式,把存在的雜菌滅殺徹底。

    【5】嚴格執行接種操作規程。

    香菇接種過程中,做好接種工具、作業人員著裝的消毒滅菌。管理好人員,進出及操作按標準執行,杜絕一切可能帶菌媒介進入接種空間。

    【6】做好環境衛生。

    保持種植場所的潔淨,經常噴灑滅菌藥劑,進行場所消毒殺菌,降低場所內外雜菌菌落密度,做好通風通道、門窗和加溼用水的滅菌消毒處理。

    【7】勤觀察,勤檢查,做好養菌期出菇期環境管理。

    在養菌香菇的養菌期、出菇期勤於觀察和檢查,把種植場所溫度、溼度、通風、空間氧氣含量環境因素調節到最適宜狀態,強壯香菇菌絲體和子實體,增強抗病能力。避免高溫、高溼等利於雜菌滋生的環境出現,利用溫度、溼度等合理調節,抑制雜菌活力。

    【8】做好染菌菌棒(袋)管理。

    ⑴一經發現染菌菌袋,立即密封移出種植場所。

    ⑵對染菌輕微菌袋集中管理,用好多菌靈、百菌清、克黴淨等滅菌藥品,殺滅雜菌,保證雜菌不在蔓延。

    ⑶對感染嚴重菌棒(袋),果斷放棄,遠離場所深埋或焚燒。

    做到以上這些,基本能遏制住雜菌的侵染。

    香菇種植中,造成其非生理性病害的雜菌、細菌很多,表現也各種各樣,。做好觀察,及時發現,準確確診,及時處理是關鍵。對它們的防治應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從源頭做起,關閉所有可能進入雜菌的路徑,做好防範和治理。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香菇種植的安全,為香菇生長提供安全保障,最終才能實現較好的經濟效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發麵發不了兩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