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何認識拜占庭與古羅馬的關係
23
回覆列表
  • 1 # 大黃扯點歷史

    拜占庭文明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起了承上啟下、繼住開來的作用。一方面,它使古典文化適用於中世紀的社會生活,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文化形式;另一方面,它保護古典希臘羅馬文化遺產免遭滅亡,使古典文化能夠傳於後世。下面我將從拜占庭文明的發展、特徵和傳播三個方面來簡單介紹拜占庭文明。

    拜占庭文明的發展

    拜占庭文明是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以古希臘羅馬文化為基礎,以東正教思想為指導所構成的獨特的文化體系,其文明的發展階段大致可分為萌芽、發展、停滯、黃金、衰落五個時期。

    萌芽時期

    拜占庭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君士坦丁時代,公元3—4世紀,羅馬帝國由於西部蠻族的嚴重威脅,羅馬的君主開始尋找相對穩定的地區作為帝國新的中心。最終,君士坦丁大帝選定了地中海和黑海之交的港口城市—拜占庭,下令在此興建“新羅馬”,並改名為君士坦丁堡。建國初期,拜占庭政府即撥專款用於收集和整理古代圖書,在各城市建立國家圖書館,古希臘時代的許多作品在這一時期得到系統整理,拜占庭文明從此萌芽。

    發展時期

    查士丁尼時代,帝國的文化藝術興盛一時,查士丁尼下令重編了古羅馬的法規,制定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這是歐洲第一部完整的法律彙編,該法典成為此後百年拜占庭的法律,也為近代歐洲法律提供了基本的理論依據。為了討好已經成為國教的基督教,查士丁尼大帝下令封閉了雅典所有的學校包括柏拉圖學園,並摧毀了一些圖書館,這一舉動敲響了古典文化的喪鐘。與此同時,教會圖書館發展迅速,幾乎所有教堂和修道院均設立圖書館,這一時期,基督教會文化基本上取代了古典文化的地位。由於東正教在帝國中始終附屬於皇帝,沒有形成西方那種教權一度高於俗權,教會籠罩一切的局面,因此當時民間的藏書仍然十分豐富。

    停滯時期

    公元7世紀到9世紀,經歷了波斯人、斯拉夫人、阿拉伯人的多方面長期打擊後,教育事業和藝術創造受到極大影響,文明發展相對停滯。希拉剋略時期,

    經過領土的收縮和軍區制改革後的拜佔廷帝國,剩下的基本上是希臘的東西,希臘語被定為國家語言,標誌著拜占庭帝國從末期羅馬帝國向希臘化的拜占庭帝國的轉變。公元726年,皇帝宣佈反對聖像崇拜,掀起“破壞聖像運動”。從表面看,這是一個反對偶像崇拜的教會改革運動,實際上是以沒收教產來解決國家財政和軍費、安撫軍事貴族的措施。運動開始後,教會和修道院的聖像、聖蹟和聖物被搗毀,土地和財產被沒收,教士被迫還俗,這一運動前後延續了117年,造成了文化藝術的大量破壞。經過這場運動,九世紀的拜佔廷帝國成為了一個文化上既與東邊的伊斯蘭教,又與西歐的基督教世界截然不同的國家。

    黃金時期

    馬其頓時期是拜占庭文明發展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破壞聖像運動和解,社會穩定,商業外貿活動繁榮,國庫盈餘,拜占庭在軍事、商業和政治方面的實力都達到了頂峰。在文化藝術方面重新振興了基督教聖像和壁畫藝術,出現了世俗文化與宗教文化並進,傳統古典文化與現世文化並存,宮廷文化與民間文化競相發展的局面。依附於國家的東正教在這一時期也生機勃勃,保加利亞人、基輔公國的俄羅斯人和塞爾維亞人相繼皈依了東正教,拜占庭文明加速了斯拉夫各民族國家的發展,並形成了以東正教為核心的東歐世界。

    衰落時期

    公元1204年,十字軍攻佔君士坦丁堡,在這裡建立了拉丁帝國。拉丁帝國統治時期,拜占庭教育和學術發展處於停滯狀態,文化上相對落後的西歐騎上在爭奪封建領地的戰爭中,自覺或不自覺地破壞拜占庭學校和圖書館,他們焚燒古書以取暖,對古代文獻資料造成了極大的破壞。許多立志復興文化以救國的著名學者在此期間致力於古典文化的傳播,他們搶救古代圖書文物,收集和抄寫古代手抄本,建立私塾傳授古典知識,組織學術討論。公元1261年尼西亞皇帝重新奪回君士坦丁堡,但此時的拜佔廷帝國已是元氣大傷,苟延殘喘。其後拜占庭帝國在奧斯曼土耳其人進攻下逐漸走向滅亡,大批報國無望的知識分子不堪忍受異教的壓迫和動亂的形勢,紛紛逃亡到義大利。他們以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影響著義大利人文主義者,推動了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開展。

    拜占庭文明的特徵

    拜占庭文明在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之間起了不可替代的橋樑作用,一方面,它是古希臘、羅馬文明的延續;另一方面,它又影響了近代西方文明。

    寬容的民族政策

    拜佔廷帝國的民族構成極為複雜,包括希臘人、敘利亞人、科普特人、亞美尼亞人、喬治亞人及希臘化的小亞細亞人等。長時期以來,各族人民逐漸融合,拜占庭帝國形成了寬容的民族政策。在拜占庭帝國的公民概念裡包涵如下三個層面:一隻要承認並且效忠於帝國君主,皆為公民,民族屬性並不重要;二隻要信奉東正教,是基督徒,皆為公民,民族屬性並不重要;三隻要生活在帝國的領土上,向君主納稅以表示對君主的歸屬,皆為公民,民族屬性並不重要。總之,統一的交際語言、同一的宗教信仰以及歸一的納稅物件,這便是決定拜占庭帝國民族政策的三個基本原則。正是由於寬容的民族政策,在西羅馬被蠻族侵佔時,拜占庭帝國能夠倖免於難,並且在風雨飄搖中存在了一千年。

    以私有制為基礎的法律

    拜占庭的法律承襲了古代羅馬的傳統,同時也更多地融入了自己的特色。編纂於六世紀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法律的最完備形式,它最大限度地保護私有制,維護個人利益,鞏固了帝國統治。中世紀時,西方的農民完全隸屬於封建主,得不到國王的保護,只有當封建主因圖謀不軌、背叛國王而遭農民告發時,國王才會受理農民的檢舉。在拜占庭,任何一個農民隨時都可將自己的主人和當地的官員告上法庭以尋求君主的保護。農民所述一經查實,肆意妄為的封建主和濫用職權的官吏就會受到國王的制裁。《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不僅是《拿破崙法典》的範本,而且是西方現代資本主義社會法律的基礎。由於拜佔廷帝國和近代西方各國具有共同點—商品生產社會,所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還包括了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各國法律的主要原則,我們現在所使用的一些法律基本概念,如所有權,佔有權,法人等,都屬於民法,都出自於此。

    皇權下的東正教

    基督教是古羅馬帝國的文化遺產,被拜占庭人認為是立國之本。在基督教區中,君士坦丁堡教區的地位僅次於羅馬教區。伊斯蘭教興起後,受其“禁止偶像崇拜”的教義影響,在拜占庭帝國發生了破壞聖像運動,拜占庭人對基督教加以改造,使之在神學中擺脫了古代哲學和猶太宗教的雙重影響,形成了後來的東正教。東正教始終置於皇帝最高權力的控制之下,是拜占庭強化皇權統治和擴大帝

    國的影響的工具,由於周邊各民族對東正教的皈依,拜占庭文明促進了這些民族國家的文明化程序。教會在帝國中始終附屬於皇帝,沒有形成西方那種教權一度高於俗權,教會籠罩一切的局面,因此教會文化和世俗文化並存共榮,為希臘文化能夠流傳於後世創造了條件。

    拜占庭文明的傳播

    拜占庭文明的傳播為中世紀的西歐的發展提供了進步因素,促進了西方現代文明的建立,同時也與與東方文明的發展有著密切聯絡。

    拜占庭文明的西傳

    拜占庭文明西傳的第一次高潮出現在“破壞聖像運動”期間,為了躲避動盪的局勢,大批有教養的教士和修士逃亡到拜占庭帝國在南義大利的屬地,由於拜占庭文化保留了古典希臘羅馬文化的主要內容,這些流亡教士帶來的文化很容易獲得了當地人民的認同,他們對拜占庭文明在西歐的傳播起了重要作用。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前後,拜占庭文明再次出現西傳的高潮。雖然這次戰爭對拜占庭帝國造成極大破壞,但是,在客觀上也使西歐各階層民眾親身瞭解和接觸到拜占庭文明。親身參加過君士坦丁堡攻城戰的法國騎士記載道:積聚在城下的西歐騎士們“不能相信整個世界上竟然有如此富有的城市,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真是難以相信”。這個時期,從君士坦丁堡搶奪的大批珍寶文物、圖書和藝術品在西歐各國廣泛流傳,“拉丁人的住宅、宮廷和教堂都用搶奪來的珍寶裝飾起來”。諸如玻璃製造、地圖繪製等科學技術,也於同期從拜占庭帝國傳人西歐。

    拜占庭文明西傳的最後的高期出現在l4世紀以後,這次高潮出現的原因是土耳其人在巴爾幹半島的軍事擴張引起社會動盪,使大批拜占庭學者、工匠移居西歐,直接促進拜占庭文明在西歐地區的傳播和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拜占庭學者巴爾拉姆曾作為東西教會談判特使被派往西歐,爭取西歐君主的同情和支援。期間他在義大利各地講授希臘語,傳播古希臘知識,“文學三傑”之一彼得拉克稱之為“使我加深理解希臘文化的老師”。拜占庭學者皮拉杜斯曾在義大利教授希臘語言和文學,彼得拉克和薄伽丘都曾是他的學生,後者將他說成是“希臘傳說故事的取之不盡的檔案”。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拜占庭學者,對義大利文藝復興產生過巨大影響。

    拜占庭文明的東傳

    中世紀時期,東歐各國深受拜占庭文明的影響,其中,拜占庭文明對俄羅斯的影響則更為深遠廣泛。公元988年,俄羅斯公國皈依東正教,這不僅形成了以拜占庭為模式的教會統治集團,還給俄羅斯帶來了新的宗教和法律。其中包括《聖經》、拜占庭收集的早期基督教作家的作品、聖徒傳記和法律書籍的譯本。石頭建造的教堂、鑲嵌工藝、壁畫、油畫、尤其是肖像畫等拜占庭藝術這時也被引入俄羅斯。坐落在莫斯科紅場上的聖瓦西里大教堂,明顯地不同於西方的建築形式在於將巨大的圓形屋頂安放於並不很厚的四面牆壁上,這當屬典型的拜占庭建築風格。在君士坦丁堡(第二羅馬)陷落後,俄羅斯大公伊凡三世娶了拜占庭公主索菲婭為妻,採用拜占庭的宮廷禮儀,以拜占庭的雙頭鷹作為國徽,並宣稱莫斯科是第三羅馬,使得拜占庭文明在俄羅斯的土地上繼續生存並延續至今。

    拜占庭文明缺乏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的生氣和光輝,雖然它一直都在努力使自己適應時代和環境的變化,但它始終生活在過去榮譽的陰影之下,只是儲存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缺乏真正的創造力。因此,拜占庭帝國的滅亡也是在所難免的。

  • 2 # 心向青山

    拜占庭,是君士坦丁堡的希臘舊稱,後來在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時期重建。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遷都於此,稱“新羅馬”或“第二羅馬”,之後羅馬人以其名字將新羅馬命名為“君士坦丁堡”。

    公元395年,提奧多西一世去世後,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即西羅馬和東羅馬,東羅馬的首都便是君士坦丁堡。

    1,拜占庭與古羅馬的關係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東羅馬帝國又存在了一千年。

    中世紀之時,歐洲西部又出現了日耳曼人建立的日耳曼羅馬――神聖羅馬帝國,並被羅馬教皇所承認。

    從此,歐洲出現了兩個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西歐的史學家為了區分這兩個羅馬帝國,就以君士坦丁堡的舊稱“拜占庭”來命名東羅馬帝國,這便是我們今天所稱的“拜占庭帝國”。

    事實上,拜占庭帝國是“他稱”,東羅馬帝國的正式名稱與此前的羅馬帝國一樣都是“元老院與羅馬人民”,東羅馬也一直以羅馬帝國的正統自居。

    也就是說,拜占庭帝國也就是東羅馬帝國,其本身就是古羅馬的延續和不間斷的直接繼承者。如果做一個對比的話,東羅馬之於古羅馬,猶如我國的東晉之於西晉、南宋之於北宋。

    而神聖羅馬帝國之於古羅馬,則猶如北魏之於華夏。

    2,拜占庭與古羅馬的不同

    拜占庭這一概念的出現雖然是人為,但不可否認拜占庭(東羅馬)與古羅馬還是有所不同的。

    東羅馬帝國初期,依然自居奧古斯都的繼承人,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大帝一生以恢復羅馬帝國版圖為己任,同時此時的東羅馬帝國仍舊說拉丁語,與古羅馬沒有多少不同。

    可是,從610年希拉剋略大帝開始,東羅馬帝國開始變得不同,它變得更具東方特色,並開始說希臘語。從此,拜占庭的歷史發展與東方的波斯、阿拉伯等緊密聯絡在了一起,直至被奧斯曼帝國所滅。

    也就是說從公元610年前後開始,東羅馬帝國更像是一個希臘帝國,而不是一個羅馬帝國,雖然東羅馬本身並不認可這一點。但從此無法恢復帝國西半部分的東羅馬帝國,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在希臘地區的本土化,這也是歷史的事實。

    總之,拜占庭(東羅馬)原本是古羅馬的直接延續,但隨著羅馬故地的不能收復,東羅馬逐漸變成了以拜占庭(君士坦丁堡)為核心的希臘式帝國,與古羅馬有了顯著的不同。

  • 3 # 小莊讀書

    首先,“拜占庭”是一座希臘古城的名稱;而“古羅馬”帝國是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

    “拜占庭”與“古羅馬”之所以有關係,是因為在公元395年時,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一世臨終前,將帝國東西部分與兩個兒子繼承,即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的皇帝在“拜占庭”古城的基礎之上,修建了首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林)。後來的歷史學家,為了區分東羅馬帝國和另一個地跨西歐和中歐的神聖羅馬帝國,又把東羅馬帝國稱為“拜占庭帝國”。

  • 4 # 巴山夜雨涮鍋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要明確一個概念,就是一般說的“拜占庭帝國”,其實是一個“別號”。它的標準稱呼是“羅馬帝國”,或稱“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則是在他滅亡之後,西歐的歷史學家給送去的名稱。因為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在古希臘時代叫做“拜占庭”。

    古羅馬是公元前8世紀左右在義大利中部建立的,最初是共和國。公元前1世紀屋大維成為古羅馬統治者以後,將其改為帝國。此時的古羅馬帝國,早已不侷限在義大利區區一地。其領土橫跨歐亞非三大洲,包容了地中海。這數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大致可以分為五個大區,即西歐(包括義大利)、北非(包括埃及)、小亞細亞、西亞、東歐。從公元3世紀開始,羅馬帝國的統治重心逐漸由西歐的義大利,漸漸轉移到東歐的希臘地區。君士坦丁堡就是由著名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修建的首都。

    在公元4世紀末,古羅馬帝國正式分裂為東西兩大帝國,其中西羅馬帝國以義大利羅馬城為首都,佔據西歐及北非西部;東羅馬帝國以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為首都,佔據東歐、西亞、小亞細亞及北非東部。兩大帝國從實力而言,東羅馬帝國要強於西羅馬帝國。

    又過了約100年,在公元5世紀末,西羅馬帝國遭到日耳曼人的進攻而滅亡。東羅馬帝國雖然也被打得很慘,但還是挺了過來,成為羅馬帝國的唯一繼承者。

    此後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還一度中興,從日耳曼人手中收復了埃及、北非、義大利等大片領土。不過查士丁尼的中興也是曇花一現。後來,義大利重新被倫巴第人奪走,東羅馬帝國陷入與波斯第二帝國的持久戰爭中,打得精疲力盡。到公元7世紀,被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國坐收漁利。加上其他國家的侵蝕,東羅馬帝國在100年中喪失了埃及、北非、西亞的全部領土,小亞細亞和東歐的領土也損失慘重。

    即使到了此時,東羅馬帝國依然是西方世界的正統。包括西歐的日耳曼蠻人,往往也想要得到東羅馬帝國的敕封。但是在8世紀末9世紀初,法蘭克國王查理(即查理曼大帝)建立了一個強大的西歐帝國,並進軍羅馬,得到羅馬教宗的加冕,宣稱自己繼承了羅馬帝國(西羅馬)的法統。從此以後,西歐這邊就不怎麼聽東羅馬的話了。羅馬教會也在教宗(教皇)的領導下不斷向東羅馬教會叫板。到11世紀兩邊宗教正式決裂,基督教分裂成為西歐的天主教和東歐的東正教兩撥,東羅馬帝國也失去了對西歐的影響力。

    西邊的西歐不聽話,東邊的伊斯蘭教徒又一波接一波開啟。從11世紀開始東羅馬帝國逐漸式微。突厥人奪佔了小亞細亞的大部分領土,而打著“增援”旗號從西邊來的天主教十字軍,雖然從突厥人手中搶回了一些小亞細亞和西亞土地,卻建立了自己的十字軍國家。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甚至滅亡了東羅馬帝國。雖然東羅馬帝國在1261年得到恢復,但只是苟延殘喘。東邊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又揮戈殺來。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克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徹底滅亡。

    從公元4世紀末東西羅馬分裂,到15世紀中葉滅亡,東羅馬帝國延續千餘年。如果從古羅馬共和國時代算起,則是二千多年。

    雖然在最後幾百年中,西歐天主教國家已經完全不把東羅馬帝國當回事了,但東歐的各國尤其是斯拉夫人還是比較信奉東羅馬的。東羅馬滅亡後2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東羅馬末代皇帝的侄女,從此以後俄羅斯宣佈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法統,再次延續數百年,直到1917年俄國革命。

    由前面的簡單歷史可知,拜占庭即東羅馬帝國,本來就是古羅馬兩大分支中的一支(而且還是比較正統的一支),且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成為唯一的一支。雖然後來隨著西歐勾結天主教自己玩,東羅馬帝國影響力逐漸下降,並遭到滅亡,但羅馬正統的歷史是不能篡改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獼猴桃冬季要埋起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