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兵哥愛石
-
2 # 逗町小廈
感謝邀請,我們家地處龍巖連城,是閩西客家人聚居地之一,也是客家文化的代表縣,客家文化底蘊深厚,異彩紛呈,有“客家文化大觀園”的美稱。當然,我們家鄉過年傳統的民俗文化活動也豐富多彩,有“天下第一龍”的姑田大游龍,“鄉村狂歡節”之稱的羅坊走古事,還有遊大粽、燒炮、犁春牛等等,連城也因為各種各樣的民俗活動,成為春節龍巖地區熱門的旅遊景點,每年吸引著成千上萬名遊客前來觀光旅遊。下面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下比較有看點的民俗活動。
1、走古事。“走古事”流行於連城的羅坊、北團的溪尾、下江坊、城郊隔川等地,其他客家地區也有走古事活動,但尤以羅坊蔚為壯觀。它在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兩天舉行,這兩天中,全村的壯漢都得參加這個活動,村民抬著古事棚現在陸地競走,然後列隊下河逆水狂奔,場面壯觀。
2、遊大龍,姑田遊大龍起源於明朝萬曆年間,下堡村之鄧屋。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每年農曆正月十四至十六日,以村或片為單位,少則二三條龍多則四五條。2012年,姑田遊大龍成功打破最長遊行花車吉尼斯世界紀錄。
3、北團遊大粽,從初六起,村民們開始用上萬片粽葉縫製粽衣,1各粽用120斤糯米,製作成1.6米高的大粽。初七晨大粽下鍋,蒸煮4天4夜,十二日用金箔,吉祥紙花等妝粉大粽,供奉於宗祠。十三日出遊,村民們抬著1個個大粽,鳥銃、鳴鑼開道,彩旗花傘引路,一路吹打,浩浩蕩蕩,沿村道遊行。熱鬧完畢,大粽則分給村民,保佑各家五穀豐登、五業興旺。
4、四堡拔龍,“拔龍”是四堡客家人正月期間一項祭祖祈福的民俗活動,其活動場所不僅在街道、村落,而且還在山上晚間舉行。在四堡境內各村各姓均有,形式卻不盡相同。如霧閣鄒姓的拔龍程式是:晚飯後,由事先安排的執事人把龍頭、龍尾扛上候祭,一俟祭畢,即前後接攏為長龍,一等三聲銃響,便緩慢有序地沿山路曲折下行,遠遠望去,猶如一條火龍在夜空中騰空飛遊,煞是壯觀。入村後,燈龍又在大街小巷遊舞,最後到達預訂的廣場圈龍走燈,迎入祖祠,即告結束。
怎麼樣,有沒有學到不少民俗文化知識,如果你有來龍巖旅遊,一定要來連城走走,你能看到更多的民俗文化活動,悄悄告訴你,民俗文化期間,還有很多美食哦!
-
3 # 蜀南文兄
世界的神奇,在於不同的精彩。不同的過年習俗,體現出不同的文化風貌。文兄的家鄉——四川自貢,“鹽、龍、燈”三絕已成為響亮的城市名片,即全國井礦鹽基地、恐龍的故鄉和中國燈城。這裡重點介紹自貢人過年的習俗——燈會。
這裡舉辦燈會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曾經春節做燈已成為每家每戶過年的習俗。下面簡述其發展變化:
一、材料及製作的不同。傳統用瓷器、竹篾、紙等手工裱糊燈籠;現在已實現材料工藝的現代化,融入聲光電等現代技藝,從固定像活動、像互動轉變,一座大型燈組佔地可達數百平米,數十米高。
二、表達方式的不同。以前只是用於節日裝飾、小孩玩耍兒。現在不僅用於居家裝飾、店面裝潢,像趕廟會一樣,每年春節期間集中展示2個月時間辦燈會,僅去年就吸引內外賓客300餘萬人
-
4 # 遠山的呼喚
我們老家地處晉南邊隅,西鄰黃河,農耕富庶,民風純樸,為中華古文明發祥地。過春節除了貼對聯家家大門上都要掛柏樹枝,院子裡要點牛犢子火。牛犢子火就是點燃穀草和柏樹葉而生成的大火。大年初一天還不亮,就在院子裡先放爆竹,然後點牛犢子火,闢辟拍拍作響且照的滿院通紅。牛犢子火主要取烘烘火火喜慶之意。由於各家都點牛犢子火,所以空氣中瀰漫著柏樹的香味,再匯合各家的灶煙香味,於是就有了濃濃的年味。這是隻有過年才有的味道。然後開始了人們過年的一系列活動。過年的一個主要活動是敬神敬祖先。在院子裡先敬天神,然後在正房牌位處敬祖先,主要是燒香供奉磕頭。還要敬土地,敬灶王爺,院子裡有土地爺神龕,兩邊多寫對聯:土能生萬物,地可發千祥。灶王爺是一張年畫像,貼在灶臺邊牆上,下方有一板,可供燒香用,兩邊也貼小對聯,多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天亮後人們吃了餃子就開始互相走動,主要是以戶為單位自己屋裡(弟兄們)下輩人給上輩人磕頭,互相祝賀,然後到本戶祠堂供奉磕頭等。
第二個大的活動是打花鼓敲鑼鼓,敬完神,各戶開始了敲鑼鼓,慷鏘有力熱鬧非凡。而打花鼓是我們那兒的特色,鼓點花哨舞蹈歌唱結合活力四射。
第三個大的活動是唱家戲,一唱唱三天三夜,主要是蒲劇眉戶,以古裝戲為主,從傢伙樂器到演員有模有樣,許多劇團的正式演員都是家戲出身。
到了初二開始就是走親戚了。走親戚也是小輩磕頭,然後上暖坑坐,先吃麻花,柿餅,酒棗,花生小吃,互拉家常,然後吃席飯等。過年的習俗真是太多了,暫時和大家分享到此吧。
-
5 # 深圳秦青
家鄉的春節一般都比較傳統,所以也會感覺到年味比較濃,但是現在因為移風易俗,就連家鄉農村的春節也感覺淡淡的了。
-
6 # 我是小柒vlog
簡單地說有:
祭灶 掃塵 貼春聯、門神 年畫 倒貼“福”字 除夕夜 年夜飯(團年飯) 祭祖 守歲 回孃家 初六送窮 接財神 紅包(壓歲錢) 新年贈橘 新年放爆竹 拜年 迎春
-
7 # V哥聊房產
地處洛陽,我來說一下。應該說從臘月二十三小年這一天就算正式進去過年的模式了,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算過完年,在這期間,有很多的風俗和講究。我來逐一介紹一下。
臘月二十三
臘月二十三又稱為“小年”。洛陽人請來灶君像並不在當天貼,而要留到除夕。祭拜的時候還是對著被煙熏火燎了一整年的舊像叩拜。給灶君敬的供品包括紅棗、核桃、柿餅、花生、灶糖、自制灶餅等。
臘月二十四
俗話說,二十四,掃房子,臘月二十四這天稱為“掃塵日”,洛陽市民會全家大小齊上陣,把平時打掃衛生不會注意到的“死角”統統打掃一遍,迎接新年。之後就要開始進行一系列的過年準備了。
臘月二十五
舊俗認為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后,玉皇大帝於臘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洛陽家家移動圖片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人們在這一天裡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臘月二十六
這一天要殺豬割年肉,開始置辦年貨。這一天可謂是大集市日,洛陽人紛紛前往趕集買年貨,煙、酒、魚、肉、春聯和走親戚用的禮品一樣也不能少,年味已漸漸濃郁了起來。
臘月二十七
二十七,過年的前夕,民諺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這一天,洛陽家家戶戶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上店、集中採購。除此之外,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而臘月二十六洗浴則為“洗福祿“。
臘月二十八
臘月二十八的中國民謠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中國民間風俗傳統到了農曆的臘月二十八無論是發麵還是做饃,各家各戶都要開始準備主食來過年啦。在這天,有些洛陽人會將白粉蒸成圓饃,頂上放上紅棗,分外醒目。
臘月二十九
在整個年節中,二十九這天可以說是最忙碌的一天了。除了籌備年節中的各種衣食祭品,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活動“上墳請祖”。洛陽人一般是在二十九日清晨或者下午到黃昏時分進行上墳請祖,到祖墳去請過世的親人回家過年。上墳燒紙磕頭並且“喊”家族已故的親人“回家過年”。
大年三十
這一天洛陽人全家團聚貼春聯,包餃子,吃年夜飯,燒金紙、看春節文藝晚會。子時一到,電話響個不止,簡訊響個不停,親友之間互相祝福,呈現一派辭舊迎新的歡樂景象。
大年初一
這一天,餃子連續吃到撐 。大年初一,老洛陽叫“年下”,現在都說“春節”,洛陽人黎明即起,穿新衣。早上吃了餃子,一家人要先到“祖先堂”給祖先拜年。之後孫子孫女跟爺爺奶奶拜年,說祝福語,領取壓歲錢。接著一家人會走出家門給鄰里親友拜年。
大年初二
大年初二、初三、初四是串親戚的日子。而初二這一天,嫁出去的女兒要帶著丈夫、兒女回孃家拜年,與家人團團圓圓。
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晚上吃過元宵,孩子們便提上燈籠在大人的帶領下到街上看社火。洛陽的社火名目真不少,諸如老士官、旱船、蛤蚌、踩高蹺、舞龍燈、舞獅子等。
-
8 # 大權美食
福建閩南
1、掃巡
莆田人在年前都會給房子來個大掃除,莆仙話叫做“掃巡”,“掃巡四面光,洗淨見祖公”。掃巡通常選在臘月初十至二十之中的某一個晴天,預示把舊一年裡的灰塵穢氣打掃出門,以嶄新的氣象喜迎春節。
2、貼春聯
除了我們平常見到的春聯外,莆田還有一種特有的白頭春聯,在紅色的對聯上方留有10釐米長的白紙額頭。
這一習俗要追溯到300多年前的明朝倭寇之亂,據傳此舉是為了悼念當年在倭亂中遇難的人。
3、廿五日頭
農曆十二月廿五日,是莆仙習俗公定的大日子。相傳為“天官賜福”的日子,也是行善積德的日子,這一天必須做好事,也要注意不能跟人討債,被討債的人會覺得很晦氣,會跟你生氣。
這一天也不能與人發生衝突,必須和和氣氣過完這一天,不然來年會很衰。很多城隍廟也會在廟內給窮人發放食物。
4、置辦年貨
十二月二十六日起,戶戶做豆腐、做紅團、炸荔枝肉、買年貨等等。炸豆腐是莆田人過年必備的美食,香噴噴金燦燦的炸豆腐,寓意吉祥和富貴。
為了儲存時間更長一些,通常在出鍋後在上面撒鹽。而紅團則是莆田人逢年過節必做的拜拜貢品,紅通通的顏色喻示紅紅火火,圓圓的形狀喻示團團圓圓。
5、除夕(三十瞑)
莆田人稱除夕夜為“做歲”,也叫“三十暝”,全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叫“圍爐”,很形象很生動。年夜飯過後,長輩分發壓歲錢。莆田還有除夕關起門來吃團圓飯之說,有不讓倭寇進來之意。
另外每年除夕的前一天晚上,家家戶戶會在家裡擺上一桌貢品,殺一隻大公雞,準備十二點過後(即除夕到來)的“辭年”儀式。
6、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早,開門放鞭炮,然後人人都要吃一碗線面,線面上都會放滿配料,如煎雞蛋、油炸豆腐、炒花生、油炸紫菜等。
“食麵了添一歲”,吃了線面就長了一歲。每人一碗,代表又長了一歲,也寓祝全家長壽。吃過線面,換上新衣服出門遊春。莆田人稱新年出門遊玩叫“遊春”。
7、大年初二
因當年倭寇入侵緣故,莆田正月初二為"探亡日",這一天莆田人互不登門,害怕把黴頭帶給別人。現在這天成了朋友相約外面聚會的最佳日子。
8、大年初三
初三日,各戶進行“迎年”,所謂“迎年”,是上年年底有“送年”之例的迴應。
9、大年初四
明嘉靖年間,福建沿海倭亂頻繁,興化民眾因此逃亡至山區,直到抗倭英雄戚繼光趕跑倭寇。老百姓才紛紛於當年二月初二返回家裡。
大家一方面掩埋被倭寇殺害的親友屍體,另一方面收拾破碎家園。這時,年節已過,人們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後,於二月初四重新做歲。
10、大年初五
初五這天,人們又象大年初一一樣,各家各戶串門走訪,回憶過去的歷史,聯絡鄉鄰的感情,暢談未來的希望。
11、元宵
莆田的元宵算是最熱鬧的了,時間跨度長達一個月,規模堪稱全國之最。莆田元宵不是集中在正月十五這天,有些村子提前十來天,有些則是正月底。不同區域裡,習俗也存在差異。
莆田民間元宵,會有菩薩巡遊、遊燈、擺棕轎、爬刀梯、打鐵球、赤足蹈火等活動,有著濃厚的莆仙特色。如此隆重、特別的元宵,每年都會吸引國內外的媒體聚焦。
12、頭牙
農曆二月初二,是每年的第一個祭拜土地公公的日子,稱為“頭牙”。頭牙過完,也就意味著春節正式結束,一年的忙碌生活也正式開始。
-
9 # 米雪在路上
#美食# #家鄉美食# #地方習俗# #吃在四海八方# #吃在中國# 我家位於湖北東北部的小縣城,春節的習俗在慢慢簡化,但遵從爸媽一輩的傳統,還算是保留了一些習俗。
“二十七,擦錫器;二十八,漚邋遢;二十九,洗腳手;三十日,門神、對聯一齊貼”。
我家過年的準備活動一般是從臘月二十四開始,因為平時我和哥哥不在家,所以過年回家後,陪爸媽從小年開始陸續置辦年貨,小年夜晚上會小團聚,而且一定要上香祭祖。
同山東的習俗差不多,臘月27或者28,我媽會張羅全家大掃除,所有的角落都不放過,去除所有的邋遢,在新的一年裡乾淨、敞亮,迎來幸運的新一年。
臘月29從頭到腳都要洗得乾乾淨淨,要做好個人的衛生。寓意洗去舊的一年裡的汙穢,重新開始,積攢住新一年的貴氣、才氣和運氣,一直要過正月初一才可以再洗頭洗澡。
臘月30,是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這一天有很多重要的活動。
媽媽一大早就開始準備年夜飯,爸爸和我會開始貼春聯、貼門神和福字。春聯有講究,貼上去就不能再撕下來,福字在外面貼倒福字,引進門後,在室內貼正福字。
貼完之後全家一起準備年夜飯,我家和叔叔家輪流一起過年,中午一般在他家,晚上在我家。所以我們家集中火力在下午準備好所有的飯菜。這一天飯菜上桌前先祭祖,給祖先先獻上好吃的食物、倒上美酒,感謝祖宗神靈在舊的一年裡的庇護,祈求來年繼續恩澤後代。
年飯的食物也是有講究的,有幾樣食物必不可少,其他的菜式就按照自家人喜好來準備就行。
首先,一定要有魚,做法不限,做成紅燒魚、火鍋魚或炸魚等可以,但一定要有,寓意年年有餘。
其次,湯圓或者芋圓或其他餡的丸子,象徵團團圓圓。再次,雞爪也不可或缺,象徵拿錢手,把財富統統抓來。
我們家一般是準備兩個濃湯肉類火鍋,裡面可以加各種各樣的菜,我最喜歡的是菠菜和純雞蛋薄餅切成的雞蛋絲,時間容許的話,媽媽會賞臉包些餃子。一般情況下,爸媽知道我們喜好的,一般會提前準備好我們喜好的食物。
晚上年夜飯一般在春晚開始前吃完,一家人邊看春晚邊聊天,小孩子以前可以放放爆竹,現在最多隻能在長輩的陪同下到樓下玩玩煙花。另外一個小朋友非常喜好的節目就是發壓歲錢,吃完飯長輩們開始給壓歲錢啦,小朋友和長輩都會說出吉祥和祝福的話,開開心心收紅包。
我們那裡的習俗是開始工作了就沒有壓歲紅包了,相反給長輩紅包,金額一般在幾百以上,給爸媽的紅包更大。不像在廣州,只要未婚都可以收紅包,但就是紅包金額不大,最少的5塊不等,20、50或100都算大紅包了。
-
10 # 金虎3870
從守夜說起:春節守夜,吃守年飯,天亮之前(早上約四五點鐘)放鞭炮接神,大年初一早飯吃餃子,上祖先堂祭拜祖先,給年長者(老爺,老奶,爺爺,奶奶,父母,大爺〈伯伯),大娘,叔叔,嬸嬸等親戚)磕頭拜年,祝福他(她)春節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一切安好!並接受長輩賞賜的紅包!午時三刻放鞭炮慶祝新年,晚上孩子們放小鞭炮,滴滴金。䃼充:三十晚父母將壓歲錢秘密地放在孩子們的枕頭下,待早上給孩子們一大驚,也寓意保護孩子們歲歲平安!當然一早起來父母親手給孩子們穿上新衣,戴上新帽,孩子們個個高興的咧咀笑!說實話,大年初一是全家最幸福快樂的一天!終生難忘!
-
11 # 小華追影廳
有新春掃塵,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回去統統掃出門,這一系數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就是每逢春節來臨,我們這裡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扳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我們大年初一時不可以吃葷食,一天都是吃素食,在那天呢也不可以動刀殺雞殺鴨,也不可以說髒話。話說是為了在新的一年沒有劫難,過得順順利利。初一小輩見長輩口稱恭喜發財,長命百歲,長輩給後輩打發紅包。年三十初二和元宵節那天都會準備祭品祭一下天神和祖先。
三十團圓飯,所有飯菜都剩一點,以為年年有餘,初二開始串門拜年吃元宵節,除了回孃家拜年是不變的,其他日子隨意安排。然後啊,過了初三就每天不滿18歲的孩子都要去燒香祭天神和祖先一直到元宵結束,這意在天神祖先保佑,保佑孩子 學業進步 、順順利利、身體健康。
-
12 # 蕭炎紫舞
南北方過年的習俗各有不一樣吧,我是南方人,又在北方呆過。我個人覺得南方好像要敬畏鬼神一些,我只知道過年前後我媽都要祭拜一些神明的,而且我們有很多禁忌,而北方好像並不怎麼講究這個。其實我覺得,雖然我們信仰無神論,然而我們心中的神明其實就是自己的先輩,所以我覺得還是要有的。
-
13 # 珩晟家居
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俗稱“過年”,是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俗稱“過年”,是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喝了臘八粥,就把年來數”。臘八(農曆十二月初八)過後,家家開始忙年。戶戶擇吉日進行衛生大掃除,俗稱“掃屋”,以示辭舊迎新。做新衣,辦年貨,購置用器務必添新碗筷,寓意增添人口;羹餚必備雞、魚,意求“年年大吉”、“連年有餘”;必蒸年糕,做豆腐,以借“年高”、“都福”諧音,祈求“年年高”,全家幸福;家家蒸餑餑。西部地區做團圓餅,取意“閤家團圓”;東部地區製做“合菜”,紅、白、綠相間,鮮美可口,象徵吉祥如意,全家和睦。 除夕,家家戶戶貼對聯(服孝期內只貼紫對聯)、過門箋、糊窗戶、貼窗花、裱糊燈籠等。春聯用柿黃噴金紙,俗稱對子紙,聯語多表達春意並講究門第。打滿一缸水,備足三日柴。下午在堂屋懸掛家堂軸子或“財神爺”,設香案擺供品。一切停當之後,男子衣冠整齊,到墓地上墳,請祖先回家過年,奠後,放鞭炮慶賀。傍晚,提著燈籠香火供品到街頭接“財神”。接財神後,大門、二門放置攔門棍,亦有門旁插桃枝,均示以防邪魔反祟入宅之舉。院內撒穀草,意取備財神、祖先餵馬。入夜,秉燭焚香,燈火通明,人們通夜不眠,稱“守歲”。舊時窮人為躲債外出,俗稱“藏年”。窮人過年如過關,故春節亦有“年關”之稱。解放初期,仍沿舊俗。除夕之夜,家人團圓,歡歡樂樂。午夜子時,辭舊迎新,長輩帶領子孫“發紙馬”,祭天地,祀祖宗,保佑老少平安。西部地區,女主人同時在灶王像前祭奠。“紙馬”發過之後,全家老少,圍坐炕頭,喝團圓酒(有在上半夜者),吃年夜飯,多吃素餡水餃。餃子裡放入花生米、紅棗、栗子、銅錢等,誰吃到這種餃子,分別意味著誰的福氣大、來年發財、有錢花、能長壽、早立子、百事順心、有甜頭。煮餃子不拉風箱,保持年夜肅靜。年夜要說吉利話,餃子煮破了不說“破”,而說“掙子”;餑餑裂了不言“裂”,而說“笑了”,禁忌說不吉利語。飯後晚輩給長輩叩頭拜年,長輩向晚輩分叩頭錢,稱“壓歲錢”。拜年有儘早之俗,天亮前結束。現年初一城鄉拜年均以互相問候祝福代替叩頭之風。 正月初一,有婆婆做飯媳婦吃之俗,媳婦不用做飯。每頓飯必留豆腐、年糕、餑餑於鍋內,謂之“壓鍋”。傍晚,在濰城、坊子、寒亭一帶,有收拾家堂軸子再上祖墳之俗。有的則保留到初二、初三。初一夜來早,家家閂門早寢。初二,放鞭炮,謂“開市”,男女勞作不再禁忌,開始帶上禮品走親戚。舊時正月禮薄如紙,現時日趨禮厚。走親戚舊有“初二姥姥初三姑,初四初五看丈母”,也有“初三姥姥初四姑,初五六里看丈母”之俗。現多為“初二初三先丈母,初四初五再看姑”,走親戚之風漸盛。同時,各種民間雜耍,高蹺、旱船、龍燈、獅包、小戲等開始活動,節日氣氛到正月底。
-
14 # 使用者53576441181
每個地方春節風俗都不太一樣吧!我是陝西人,我們這裡靠近四川,所以習俗上和關中就有些不一樣,比如我們三十年夜飯不一定吃餃子,但初一早上一定要吃元宵。雖然有許多地方不一樣,但團圓祭祖各地應該都是必不可少的吧。我覺得過年最應該傳承的就是對逝去長輩的懷念和家族親情的傳承吧
-
15 # 昂伯莉
春節是中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像我們這裡就是打掃房間、貼春聯、放鞭炮、拜年、貼窗花和倒貼“福”字。至於山東濰坊的講究那我就不清楚了。
-
16 # 小黑黑84
祿米粉,大祿米粉是用粘米粉和糯米粉按一定比例配比做成,小手指一般大的粉條,口感糯糯的,比年糕軟,爽口。煮米粉的配料通常有魚、雞肉、豬雜、牛雜、蔥薑蒜、醃製的檸檬等,一鍋煮,味道特別鮮美。我們這每家每戶新年必吃,吃了才算是過年。這是我們廣西玉林的習俗。
-
17 # 朇忔No286
好多地方的習俗都不太一樣,但我感覺哈爾濱跟山東的真是差不多,都有著基本一樣講究。在山東那邊除夕前兩天大家都開始張羅年貨,買點雞,鴨,鵝,魚,然後買新衣服,新傢俱,碗,筷子等等,買年畫,買春聯。水果尤其要買柑橘,青橄欖等水果,象徵著吉祥,還可以送親友,舊傳統過年都要理髮,美容啥的,應該就是象徵著新的一年新的開始吧。小年那天都得大掃除,一年中用的東西都要洗乾淨,掃房子,打掃灰塵。除夕前兩天都得買各種糖果,應該是為了大家串門吃。過年當天家人都得回家吃團年飯,飯後給孩子還有比父母年長一輩的老人紅包,也叫“壓歲錢”,如果在農村家裡有缸的都得倒滿水,還有米缸也要滿,要開一晚上燈,據說是象徵著“歲歲有餘,年年不斷炊”得意思,是個好兆頭,然後就是家家放鞭炮了。正月初一就開始串門了,走親親了,每家桌子上都有糖果,花生,瓜子,還有橘子,象徵著大吉大利,來串門的客人跟主人還要相互拜年說吉祥話。正月初二,三就是嫁出去的女兒會孃家拜年,準備糖,乾果之類的,但是在孃家吃完飯,晚上前就要回婆婆家。
-
18 # 小歐家電清洗
我們的春節習俗是在三十晚上要去廟裡燒香,我們哪裡有座塔到了三十晚上,我們縣城年輕人有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的人都要去塔燒香,最好的就是在三十晚上十二點燒
還有個就是在初一那天要查涼皮或者涼麵,為什麼要吃這些就不太明白,在初一那天要出去玩一天才回家,而且回家不能空手回家要帶柴回去,就是帶一點樹枝就代表財在新的一年財源滾滾。
-
19 # 紅星胡楊1
春節期間河南的習俗是:
二十三炕小扁(火燒),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割塊肉,
二十七殺只雞,
二十八貼畫畫,
二十九灌瓶酒,
三十包扁食,
大年初一撅屁股作揖。
-
20 # 幸福在這裡出發
我們地方過年有敬神祭祖發紅包的傳統風俗。
每年臘月三十,父親會早早起床準備團圓飯。首先是母親燒一鍋開水,父親在殺雞、鴨、鵝的時候,母親會點燃香、燭、錢紙,口唸阿彌陀佛……祝願雞,鴨,鵝超生成仙成佛。
中午十一點開始舉行敬神儀式。在大門外擺上一張桌子,在木盆裡放上熱露露的豬頭、雄雞、四寸見方的豬肉,小碗裡裝滿米飯,三個酒杯裡倒滿酒,點燃香、焟、錢紙,父親開始磕頭作揖,敬天敬地。這個時候,貼上春聯,點燃鞭炮,向左鄰右舍正式宣告過年了,敬天敬地了,然後再敬灶神,火神,水神,山神,牛神,豬神等不勝列舉,在敬神的時候,父親都會說神靈保佑家人平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財源廣進……
整個敬神祭祖活動時間大約90分鐘,敬神祭祖儀式結束後,然後再請等候吃團圓飯的族人入座就餐。倒上美酒,你一言,我一語,談笑風生,廳堂內幾十人或上百人沉浸在歡樂祥和的氣氛中。
一般情況,就餐時間在兩個小時左右,吃了團圓飯後,長輩們會給晚輩發紅包,領到紅包的小孩,蹦蹦跳跳,喜笑顏開,雙膝跪地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回覆列表
我國過年曆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辦年貨、掃塵、貼年紅、團年飯、守歲、壓歲錢、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祈福攘災、燒炮竹、燒煙花、遊神、押舟、廟會、遊鑼鼓、遊標旗、上燈酒、賞花燈等習俗。傳統的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拜祭祖先不僅涵蓋了中國所有的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民俗節日永遠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