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
4
回覆列表
  • 1 # HMSVICTORY

    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穆麟德:Hiowan Yei,蒙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古朗汗 ,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康,安寧;熙,興盛--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蒙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他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康熙帝共有多少后妃,史學家沒有給出統一的說法。《康熙全傳》記載,康熙帝后妃中貴人以上者有49人,冊封在冊的后妃有67人,而那些身份低微的答應、常在等據說共有200餘人。在這些妃子中,要數康熙皇帝最喜歡的,還應該是仁孝皇后。仁孝皇后,(1654-1674),清聖祖康熙皇帝的原配妻子。皇后姓赫舍里氏,滿洲正黃旗人,噶布拉(索尼長子)之女,索尼之孫女。皇后於順治十年臘月降生(年長康熙三個月,康熙生於順治十一年三月),為了政治需要,12歲的赫舍里氏於康熙四年九月初八嫁給了同齡的小丈夫玄燁。按理說這是一門標準的不能再標準的政治婚姻,但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婚後二人相敬如賓、十分恩愛。在他們共同生活的歲月裡,赫舍裡把後宮治理得井井有條,使得康熙皇帝無後顧之憂,能夠集中精力料理國政,順利度過了他即位的早期階段,為日後建立康、雍、乾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在清史中享有賢名。康熙八年臘月十三,赫舍裡皇后生下皇次子承祜,承祜是清朝入關以來的第一個嫡長子,康熙、太后等對他的喜愛不言而喻,宮人更將他視為掌上明珠。此時的康熙皇帝,剛剛清除了鰲拜集團,如今又有嬌妻寵兒相伴,可謂家庭事業一帆風順。這也是康熙皇帝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他是多麼希望這種感覺能一直伴隨著他啊!然而,接下來的命運安排卻使康熙皇帝再也無法享受這樣的天倫之樂了,他和赫舍里氏皇后的愛情結晶承祜不到四歲就不幸夭折。根據正史記載康熙帝最喜歡的是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由以下幾點原因即可看出。第一:孝誠仁皇后去世,康熙帝必每日早朝結束,親穿孝服為孝誠仁皇后守靈。而待到孝誠仁皇后奉安景陵時。康熙帝必每日朝政結束,親穿孝服親往祭奠直至下葬結束。對於當時交通不便,天下大事繫於一人的康熙帝而言這並非易事。能享康熙帝如此“禮遇”的後宮眾多佳麗中也惟有孝誠仁皇后僅此一人。第二:根據記載,康熙帝在孝誠仁皇后去世後鬱鬱寡歡,一年之內沒有召見後宮嬪妃寵幸,而是獨處於養心殿,這對於一個正處盛年有很大生理需求的人來說很不容易,尤其是帝王而言。而然就在康熙另一個寵妃去世,此時康熙帝並沒有如此“禁慾”。僅幾天就開始繼續召見後宮嬪妃寵幸。第三:根據清朝祖制“帝盛年而不立”的規定,正處盛年的康熙帝並不能立與孝誠仁皇后生的兒子胤礽為太子。但康熙帝毅然違背祖制盛年即立胤礽為皇太子。可見康熙帝對孝誠仁皇后的愛屋及烏。第四:康熙帝對孝誠仁皇后的緬懷,全部疊加到皇太子胤礽身上,康熙帝對胤礽從小十分寵愛。早期父子兩成天在外狩獵遊玩。甚至有一次康熙帝的第十九子早逝,康熙帝接到奏報後卻仍能和一個“沒事人”一樣繼續與胤礽在外歡笑狩獵遊玩。康熙帝晚年,廢立太子。每值廢立之際康熙帝總是“泣不成聲”十分傷心,幾近暈倒。可見康熙帝對孝誠仁皇后的緬懷全數施加到對他們兒子的寵愛上了。康熙對原配妻子赫舍里氏的感情是最深厚的,直到一廢太子時,他怒斥皇太子的種種罪惡後,依然沒有忘記為他付出生命的赫舍里氏(此時皇后已去世34年)。

  • 2 # 以禮觀書

    向敬之

    很多人認為康熙最愛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那是他的原配妻子,四輔臣之首索尼的孫女。這是一樁政治婚姻,康熙對於赫舍裡之愛,也在兩度立廢太子胤礽的問題上,表現的很到位。但是,筆者卻以為康熙最愛的妃子,當時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

    鈕祜祿氏是遏必隆的長女,也是鰲拜的義女。康熙不但對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用情至深,對青梅竹馬的慧妃博爾濟吉特氏的早逝哀痛不已,而且對這位出自政敵家的二任皇后鈕祜祿氏,也付出了一腔真愛。

    《康熙王朝》中的遏必隆

    鈕祜祿氏與赫舍里氏同期進宮為妃,都是一種政治聯姻,但孝莊太后為康熙選定的皇后是索尼家的孫女。遏必隆附和擅權的鰲拜,自然影響到女兒進宮後,尚無被尊崇的名位。甚至說,遏必隆陷身在康熙與鰲拜的較量之中,騎牆不定,導致了他的女兒未得重視。

    鈕祜祿氏能成為皇后,成為康熙詔書中的“良配”“宮中良佐”,完全是因為她自己的努力!

    從赫舍裡皇后於康熙十三年五月難產而亡,到鈕祜祿氏於康熙十六年五月被立為皇后,正好是三年大喪。

    喪期剛過,鈕祜祿氏就被康熙立為皇后,足見其三年來甚至更久,有著特別出眾的表現,得到了孝莊和康熙的首肯,甚至得到了群臣的好評。

    鈕祜祿氏被立後,沒有史料證明她是遏必隆的女兒,而遭到群臣的反對。當然,在政治強人康熙的面前,不合時宜的反對,往往是無效的。

    《清史稿·志六十三》記載:“康熙十六年,冊立孝昭仁皇后,前期補行納采、大徵如大婚禮。親詣奉先殿告祭,天地、太廟後殿則遣官祭告。至日設節案太和殿中,東西肆;左右各設案一,南北肆。帝御殿閱冊寶,王公百官序立,正、副使立丹陛上,北鄉,宣制官立殿中門左。宣制曰:‘某年月日,冊立妃某氏為皇后,命卿等持節行禮。’於是正、副使持節前行,校尉舁冊寶亭出協和門,至景運門,以冊寶節授內監,奉至宮門,皇后迎受。”

    此正使,正是索尼的第三子、赫舍裡皇后的三叔索額圖。《清聖祖實錄》雲:康熙十六年八月丙寅,“上御太和殿。遣大學士索額圖為正使,大學士李霨為副使,持節授妃鈕祜祿氏冊寶,立為皇后”。

    鈕祜祿氏被立為皇后期間及以前為妃子的作為,史料沒有明確的記載。

    但她死後,康熙及後繼之君雍正,對她的評價甚高,如“覽史披圖”,“夜寐夙興,克佐旰宵之治”,“勞心中壺,每分宵旰之勤”和“椒塗正位,偕帝德以交輝。侍膳慈闈,克謹晨昏之奉”。(《清聖祖實錄》《清世宗實錄》)

    鈕祜祿氏榮登後位,是以素質和品德取勝。她有著很高的文化修養,甚至是政治見解。

    赫舍裡皇后病逝前後,正好是康熙平定“三藩之亂”的關鍵期。吳三桂等“三藩”勢大強悍,曾逼得康熙險些自主要退位。而此期給他主持後宮,應該是鈕祜祿氏,不然康熙也不可能給她那麼多賢內助甚至智囊性的評價。

    鈕祜祿氏死後,《康熙起居注》中記載,康熙傷悼不已,親自將其梓宮送至武英殿安置,且從這一日起直至三月二十五日,每天必去梓宮前舉哀。幾乎每次都是辰時往,申時還,在梓宮旁呆上七八個小時。三月二十五日,他將梓宮送至鞏華城,一直住到二十九日。這四五天內,他每日都長時間地在鈕祜祿氏梓宮前舉哀,而那時正值“三藩之亂”的決戰期。

    這可以說明,只有她與康熙,在非常時期能有更多的共同語言,他們的夫妻生活相濡以沫,才會影響到後來康熙在首任皇后喪期剛過就立其為皇后的舉措。

    青年康熙畫像

    不僅如此,她也深得孝莊太后的歡心!她去世當日,“太皇太后駕至乾清門,欲入宮哭臨,上故辭再三,太皇太后始回宮”。

    這位被尊為孝昭仁皇后的女人,雖然沒有子女,但康熙對她的敬重,絲毫不亞於對他的原配皇后。

    《清史稿·后妃傳》記載:康熙“二十年,與仁孝皇后同葬。上每謁孝陵,輒臨仁孝、孝昭兩後陵奠醊”。仁孝皇后,即赫舍里氏。

  • 3 # 滿樓書坊

    人的一生很漫長,不同階段可能會有不同的喜好,康熙皇帝恐怕也是如此。而所謂少年夫妻,康熙一生中最喜歡的妃子,恐怕是皇后赫舍里氏。

    赫舍里氏出身顯赫,其祖父索尼為“輔政四大臣”之首,而兩人的結合其實也是當時政治鬥爭下的產物。

    所幸的是,這場政治包辦婚姻最後卻以一場甜蜜的愛情作為結果。據史料記載,康熙和赫舍里氏兩人婚後頗為恩愛。

    究其原因,想必是兩人年紀相差無幾,又正好都是情竇初開的時期,小夫妻雖然是“先結婚、後戀愛”,但小日子倒也過得和和美美,甜甜蜜蜜。

    作為中宮之首,赫舍里氏竭盡所能,把宮中治理得井井有條,免除康熙的後顧之憂。在她的輔佐下,康熙得以從容面對各種政治危機,如掰倒鰲拜、對付三藩之亂等等。

    從這個意義上說,赫舍里氏稱得上是康熙彌足珍貴的伴侶和賢內助。

    但不幸的是,在康熙十三年,也就是平三藩最危急之時,赫舍里氏在生下二阿哥(即後來的太子胤礽)後因難產而去世。

    赫舍里氏逝後,康熙為她舉行了極其隆重的葬禮,備極哀榮。在當時軍務急如星火的情況下,康熙仍堅持為皇后“輟朝五日”。

    據《康熙起居注》記載,康熙十三年(1674年)的六月到十二月,康熙總共去暫時存陵的鞏華城三十四次,平均每個月要去五次左右。

    康熙十四年(1675年)五月赫舍里氏的週年祭時,康熙特意提前一天到鞏華城,並在那裡留宿一夜。

    康熙十四年,康熙去了鞏華城二十四次,康熙十五年去了十五次,康熙十六年去了七次。

    從康熙十三年到十六年,康熙在四年內總共去了鞏華城八十次。而這四年中,每逢除夕的前一天,康熙都要冒著嚴寒去鞏華城祭奠。

    在赫舍里氏去世的三年內,宮中再沒有冊立皇后,一直到赫舍里氏的三週年祭後,康熙才在孝莊太后的要求下冊立了新皇后。

    此外,十三阿哥胤祥的母親敏妃章佳氏似乎也頗得康熙寵愛,其不幸病故後,三阿哥胤祉因違制剃髮而受到由郡王降至貝勒的處罰。

    此外,在南巡以後,康熙從南方帶回數名江南妃子,其中有一位頗得寵愛,這就是密貴人王氏。王氏進宮後,連續生下十五阿哥胤禑、十六阿哥胤祿和十八阿哥胤衸。而後來太子胤礽的被廢,其導火線也是因為十八阿哥的死亡事件。

    不過,總地說來,康熙皇帝一生最喜歡的妃子應該是皇后赫舍里氏吧,畢竟,這是他的髮妻與初戀,這是緣分,也是無法替代的感情寄託。

  • 4 # 陌上花開mshkts

    都說皇室無愛,帝王無情,可康熙皇帝就真的不是這樣的,死了都要愛的康熙與赫舍裡,康熙真愛赫舍裡,這段政治婚姻卻充滿了愛,給你一人名分,給你一人獨一無二的愛,給你一人急切的關心,給你一人“仁孝”,哪怕只是十年,生死榮辱,我與你死生相依,哪怕生死別離,都割不斷他們之間的愛。如果這不是愛,都底什麼才是。這些可以從一下的反應便可看出

    皇后喪儀

      據《聖祖仁皇帝實錄》:    【康熙十三年五月】   丙寅。……申時。皇后崩於坤寧宮。上輟朝五日。諸王以下、文武官員。及公主、王妃以下、八旗二品命婦以上。俱齊集舉哀。持服二十七日。以軍興、免直隸各省文武官齊集舉哀制服。及遣官進香。    戊辰。奉移大行皇后梓宮、至西華門外享殿。上親臨送。諸王以下、文武官員。及公主、王妃以下、八旗二品命婦以上。俱齊集舉哀    丙子。常祭大行皇后。上親臨舉哀    甲申。初祭大行皇后。上親臨舉哀。是日、上除服    乙酉。繹祭大行皇后。上親臨舉哀    庚寅。奉移大行皇后梓宮、權厝于都城北鞏華城。上親臨送。諸王以下、文武官員。俱齊集西安門外、舉哀跪送。其隨送王大臣官員等、至鞏華城。奉安梓宮畢。舉哀行禮。   壬辰。上至鞏華城。大祭大行皇后。諸王以下、文武官員。俱齊集舉哀。除服    癸巳。繹祭大行皇后   【康熙十三年六月】   乙未。滿月。致祭大行皇后   【康熙十四年正月】   己卯。遣滿漢大學士各一員、恭點仁孝皇后神主。是日、恭奉神牌、升祔奉先殿   【康熙十四年五月】   辛酉。仁孝皇后忌辰。行期年致祭禮   康熙十五年二月,仁孝皇后地宮興工,開皇后於皇帝先行下葬的先河,此陵即使康熙帝景陵。  

     康熙十九年五月初三日,仁孝皇后六週年祭日,康熙帝特遣胤礽首祭母后仁孝皇后,以讓兒子為母盡孝。   康熙二十年二月十七日,以送仁孝、孝昭(崩於康熙十七年)二後梓宮自鞏華城至山陵安葬,康熙帝又遣皇太子胤礽率諸臣往祭。十九日正式啟行,三月初七日到達山陵,特命康親王傑書至仁孝皇后梓宮前、端親王博果鐸至孝昭皇后梓宮前,讀祝致祭;禮畢,安放兩皇后梓宮至地宮前享殿內,翌日安葬禮成。同時,康熙還特地安撫兩皇后家屬,賜食賜物,以示恩寵。   雍正元年,雍正皇帝奉孝誠、孝昭、孝懿、孝恭四後同祔聖祖廟。以孝誠仁皇后為聖祖元配,當合於古禮,故首奉孝誠仁皇后,次奉孝昭仁皇后,次奉孝懿仁皇后,次奉孝恭仁皇后。

    康熙追悼行動

      1、皇后上諡號為“仁孝皇后”,此為清代列後中獨一無二   2、皇后崩逝後停靈乾清宮   3、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五日,將皇后的梓宮安放在了紫禁城西   4、從五月初五日開始,康熙幾乎每一天都要去梓宮前舉哀   5、五月二十七日,康熙親自把皇后梓宮送到了鞏華城  6、康熙十三年六月至十二月,康熙去鞏華城34次;十四年去24次;十五年去15次   7、康熙十三年十二月,皇后之父噶布喇以“勳舊世裔。素著忠貞。翊衛攄夙夜之勞。謀猷重股肱之寄”的名義被授為一等公,世襲罔替   8、康熙十六年正月至七月,去鞏華城7次   9、康熙十六年除夕,仍去陪伴嫡妻(此時已立鈕祜祿氏為後)   10、康熙十六年九月,皇帝親往閱仁孝皇后山陵   11、朝鮮使臣面見康熙皇帝,康熙在皇后的靈柩前陪皇后,不願見朝鮮使臣。朝鮮使臣向其國王報告說:“清皇不恤國事……”   12、康熙親制仁孝皇后冊文,最為樸實無華;而其他二後的冊諡文僅去叫大臣制,辭藻滿篇的阿諛奉承無半點實在處,而康熙卻點頭稱好(可以用“敷衍搪塞”來形容了)

    名字、諡號

      關於赫舍裡皇后的名字,史書並無準確記載。自唐代之後婦女閨名多不上官方史書,清代入關後更是承襲漢族人這一傳統,上至后妃,下至民女,閨名一般不上正史。皇后是為赫舍里氏,故如今流傳頗廣的“芳兒”、“芳儀”之類純屬杜撰,不可靠。   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八日,康熙帝諭禮部曰:皇后赫舍里氏,作配朕躬,已經十載。上事太皇太后皇太后,克盡誠孝;佐朕內治,尤極敬勤;節儉居身,寬仁逮下;宮闈式化,淑德彰聞。茲於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崩逝。惓懷懿範,痛悼彌深。宜有稱諡,以垂永久。著內閣翰林院會同擬奏,應行典禮,爾部詳察以聞。   康熙十三年六月二十七日,“上素服御太和門。遣和碩康親王傑書、和碩莊親王博果鐸同齎冊寶。詣鞏華城。冊諡大行皇后。   冊文曰:朕惟王化肇於閨門。洵藉內庭之助。陰教成於宮壼。尤資後德之賢。故皇英嬪而帝道興。任姒歸而王圖永。緬稽淑行。載籍攸存。惟翬服之有光。斯彤管其紀盛。聿彰令聞。爰著徽稱。皇后何舍里氏。毓自名門。躬全懿範。作朕元配。正位中宮。慈惠本乎性成。柔嘉維則。溫恭篤於天賦。禮度攸嫻。主雅化於閨闈。表芳型於海宇。勤兩宮之孝養。婉以承顏。遇九御以寬和。恩能逮下。蘋蘩時飭。克佐精誠。浣濯常衣。允昭節儉。箴規之益。贊宵旰而彌勤。貞順之風。御家邦而式化。方期永綏福履。詎意頓隔音容。月掩椒塗。鑑亡蘭殿。朕心傷悼。率土悲哀。懷哲思賢。惓徽音於靡盡。揚休宣譽。垂鴻號於無疆。彝典式遵。崇褒用錫。特以冊寶。諡曰仁孝皇后。於戲。聖善弘宣。奕世頌禕褕之盛。母儀備美。千秋耀琬琰之輝。靈其有知。膺茲光寵。   六月二十八日,以冊諡仁孝皇后,頒詔天下。詔曰:   國家化理,肇起宮闈,陰教敷宣,實資壼德。自古賢后,鹹有徽稱,昭垂奕世,誠歷代之鉅典也。皇后何舍里氏,溫惠性成,柔嘉天亶,發祥世胄,正位中宮。佐朕奉事太皇太后、皇太后,克誠克孝;統理內治,維敬維勤;節儉居身,寬仁逮下;徽音茂著,懿範彰聞。茲於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崩逝,惓淑儀之備美,宜顯號以褒揚。爰敕所司,詳稽典禮,祗告太廟。本年六月二十七日,冊諡為仁孝皇后禮成。於戲。翟禕在御,難忘十載之芳型;琬琰增輝,永播千秋之令譽。頒示天下,鹹使聞知。

    如果不愛何苦花一生去懷念,你叫她等你,可這長長的一等就是48年 ,雖是政治婚姻,可或許這便是他們的緣分吧。

  • 5 # 在路上長大

    康熙最寵愛的妃子名叫宜妃,滿洲鑲黃旗人,康熙在位期間,她可是備受恩寵,多次微服出巡都帶著她。但是康熙去世後卻遭到了雍正斥責,她去世後,雍正還不準其下葬,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認識宜妃是從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開始的。劇中鄧婕扮演的宜妃總是跟著康熙皇帝微服出巡甚受寵愛。

    《清史稿-后妃》中記載宜妃時用了這個短句“聖祖甚愛之”。

    宜妃雖然是康熙最寵愛的妃子之一,但因為是雍正帝政敵胤禟生母,而且又不知道尊敬雍正帝,所以他們的關係越來越差,雍正帝及日後乾隆帝在尊封先朝妃嬪為太妃時,都將宜妃排除在外。

  • 6 # 老農民嘮三農

    在古代,皇帝就是權勢最大的人。有著三千佳麗,享受著軟玉溫香。可是享受完,卻沒有時間管理後宮。此時,就需要有個皇后,管理後宮。康熙在位時,特別喜歡德妃,也是後來的孝恭仁皇后。

    皇帝的妃子都是有身份的人,普通的女人想做妃子難於登天。德妃是鑲黃旗的包衣,身份很低,進宮時只是一個小小的宮女。不過長得漂亮,得到了康熙的寵幸後懷孕了。生下了四阿哥胤禛,也就是雍正。有了兒子,卻沒有被冊封,依然是小宮女。作為宮女,肯定沒有資格撫養四阿哥,被送給了佟貴妃。好在第二年被晉升,封為德嬪。

    據史料記載,德妃十年生了六個孩子,四阿哥和十四阿哥最有名氣。可見康熙真的很寵愛她,不然怎麼可能生了那麼多孩子。畢竟很多女人幾十年都見不到康熙,更別提雨露均霑了。為什麼德妃可以脫穎而出呢?就是因為她長得太漂亮了,到了五十歲,都經常被皇上翻牌子。

    康熙也是有見識的皇帝,一般的女人是入不了眼的。而且,德妃的情商很高,常年得到皇帝的恩寵,沒有點手段,可能嗎?只不過她是死後被追封為皇后,並不在康熙在位時得到這個封號。

    在兩個特別有能力的兒子中,德妃更喜歡十四阿哥,與四阿哥的關係特別惡劣。畢竟十四阿哥是德妃親自帶大的,有著很深的感情。四阿哥常年不在身邊,又沉默寡言,自然關係不好。當年爭奪太子的時候,哥倆競爭激烈。不過德妃只關心十四阿哥,也希望這個兒子做皇帝。對於老四,簡直太無情,不僅不幫,還說了一些傷人的話。

    可是最後還是四阿哥贏了,成為一代帝王。德妃也成為了皇太后,可是一點都不高興,甚至非常反感,根本不願意做皇太后。即使成為了後宮第一人,她也不開心。反而因為自己沒有幫上十四阿哥感到自責,天天都沒有好心情,做了太后第二年病逝。

    有人說,德妃並不是病逝,而是自殺身亡。這樣的猜測也不是不可能,畢竟德妃太偏心,看不上老四。如果是十四阿哥做了皇帝,估計德妃得樂死。根本不會生重病,更不可能自殺。可是換了老四做皇帝,心裡肯定氣不過。

  • 7 # 今人說古

    皇帝貴為九五之尊,一言定萬千人生死,一策決萬千人禍福,他的妃嬪自然也有著些許特權。自國家制度出現開始,最高首領的妻妾也-掌握分享著一些皇權,依附上面的全群體被稱為“外戚”。後宮妃嬪吹吹枕邊風,就能改變很多事情,尤其是受寵的妃子。皇帝駕崩後,活著的妃子地位將再次得到提高,新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及加深自身的合法性,對她們會是很不錯的。但千古帝王康熙駕崩後,留下的一寵妃,卻被雍正帝羞辱三次,最後竟直接將其趕出宮。

    相信大家對康熙帝是不陌生的,他常被人譽為清代最偉大最厲害的皇帝,后妃達到50之多,有過三任皇后。我們從很多的影視劇中可以看出康熙的後宮是一片和平祥和,沒有其他皇帝后宮那般明爭暗鬥、硝煙瀰漫。史書記載:無再立皇后,康熙後宮由四大后妃管理日常事務,其中以宜妃郭絡羅氏最出名。

    康熙生前對宜妃郭絡羅氏十分寵愛(眷顧最深),卻人羞辱的最厲害。這事得怪到宜妃兒子身上去,站錯了隊,九子奪嫡中站在登基稱帝的雍正帝的對立陣營。宜妃生下三位皇子,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皇十一子胤禌。宜妃掌後宮權勢時,欺負過幾次雍正生母德妃。

    史書記載,雍正帝曾公開羞辱宜妃三次。第一次:康熙下葬,康熙生前的後宮妃嬪都要前去祭拜,宜妃重病不能輕易下地行走了,所以她乘坐轎子。碰巧雍正帝沒走還在,當著康熙靈位及眾多妃嬪免指責宜妃不尊重先帝,毫無真心可言。雍正明確地告訴眾人自己對宜妃的態度,宜妃挺識趣的,選擇閉門不出。

    第二次:雍正繼位,德妃已是太后之尊,宜妃重病在身行動緩慢,德妃因此讓其先走,在自己前面。這事是很不合規矩的,不過無傷大雅。雍正帝一見,大聲訓斥起太監們不懂尊卑亂來。誰都知道這是在罵宜妃,使之十分難堪,只能停下讓德妃先行。

    第三次:雍正雖然已經登基,卻還是不放心自己曾經強力的競爭隊友:八阿哥。因而先將八阿哥陣營中的“大將”九阿哥調至西北軍中,美曰其名“歷練”。九阿哥知道這一去,很難再活著回來了,就想和母親宜妃好好告個別,但雍正帝不允許九阿哥入門,只能在門口。兒子即將遠行,歸來之日遙遙無期,作為母親的宜妃沒忍住,打開了大門說了些話。雍正下旨,說她抗旨不遵,罰俸祿且閉門思過。

    宜妃是康熙朝入主翊坤宮(翊坤即輔佐皇后管理六宮之意)時間最長的一位妃嬪,長達五十年之久,康熙帝每次出征都會書信想宜妃報平安,還會命人帶去當地特產,這可是十分少有的。奈何,康熙一死,就被雍正這樣欺負。

    雍正無故將她趕出宮,遷居兒子胤祺府邸。幾年後,九阿哥胤禟被削除宗籍,定罪狀,械鎖監禁,令其改名塞思黑(滿語中討厭的人的意思),折磨至死。宜妃承受不了這個打擊,接近崩潰要瘋了。可這又能如何呢?

    封建社會女子依附於男子,而駕崩皇帝的妃嬪和失寵的妃嬪最好欺負,恰巧宜妃是前者。

    參考文獻:《清史稿》

  • 8 # 邊讀邊看話歷史

    但寵不是愛

    他一生最愛誰?當然是十一歲就結婚,相愛十年,康熙的賢內助,於21歲去世的赫舍裡皇后。

    康熙,愛新覺羅 玄燁,八歲登基,在位61年,其後宮的人數可謂眾多(在冊者約40位)。如果非要說他最愛誰,那隻能是他的原配皇后——赫舍里氏。

    赫舍里氏是順治帝臨終指定的顧命四大臣之一的索尼的孫女,是孝莊太皇太后為康熙所選的皇后。

    皇太極一朝的“大博氏”,福臨一朝的“小博氏”,皇后必選蒙古博爾濟吉特氏已成慣例,而孝莊放棄了“孃家”的“福利”而選擇臣下家的女兒,需要很大的決心,當然,這也是出於當時的政治需要。

    當時皇帝年幼,顧命四大臣之間的關係卻在發生變化。索尼在四大臣中居於首位,但是年紀漸老,原來排位第四的鰲拜逐漸強大,拉攏排位第三的遏必隆,打擊排位第二的蘇克薩哈,索尼不喜歡蘇克薩哈,但也不贊成鰲拜,因此稱病不出。

    四大臣輔政將變為鰲拜一人獨大,是孝莊所不願見到的,恰逢康熙帝已經接近“大婚”的年齡(十一歲,當時滿洲崇尚早婚),孝莊權衡之下,決定放棄“蒙古皇后”的特權,選索尼長子嘎布喇之女為皇后。

    一躍而成為皇親國戚的索尼一族,自然感激涕零,變被動為主動,為太皇太后和皇上出力。索尼在赫舍裡皇后出嫁後不久去世,不過他的三兒子、皇后的叔父索額圖,卻是康熙前期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在除鰲拜、平三藩、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遠征準噶爾等大事中做出了貢獻。

    赫舍裡皇后和康熙同齡而大兩個月,她的婚姻是典型的政治婚姻,但是康熙對她卻是用情很深。

    赫舍裡皇后生育過兩次,第一個孩子夭折,第二孩子就是廢太子胤礽,赫舍裡皇后在生他時難產而死,年僅21歲。

    古代后妃的“行狀”,一般記錄都不多。度娘上舉出了一件事。康熙十一年十月,康熙帝侍奉太皇太后(孝莊)在赤城湯泉養病,京中突然傳來皇后患病的訊息。

    康熙擔心太皇太后聽到此訊息會著急加重病情,叮囑左右人不要讓老人家知道。後來,太皇太后還是知道了,就一再地命令康熙帝趕緊回京探病。

    在太皇太后的堅持下,康熙帝終於啟程回京。等到皇后痊癒,康熙帝又折返回來,自己輕裝簡行往赤城趕。快馬加鞭,一方面是為了早些見到祖母,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早些讓祖母知道皇后已經痊癒,不用擔心。

    這件事很家常,孫子正在侍奉生病的祖母,孫子媳婦又病了,身為晚輩,康熙帝一方面表現出了充分的“孝”,另一方面在祖母的催促下又欣然返京探望生病的妻子,這一家子的感情真的很是和諧。

    並非說兒媳婦或者孫媳婦是由婆婆或者祖婆婆選定的,就一定能和老人處好關係。比如光緒帝的隆裕皇后,既是慈禧太后的兒媳婦又是親侄女,可是婆媳倆的關係真的說不上好,慈禧太后或許十天半月的才會和隆裕說上一句話。

    說到底,還是個“做人”的問題。太皇太后一直催促康熙帝回京探望皇后的病,甚至說,你留下來陪我是孝順,你回去也是孝順,可見,老太太是真的心疼這個孫媳婦。

    電視劇《康熙大帝》裡,情節設定是康熙帝一開始因為政治婚姻等諸多原因,並不是特別喜歡這位皇后,直到她因生了胤礽難產而死,康熙才開始懷念她,失去的才是最珍貴的。

    這個故事,在史料中沒有任何跡象。本人倒是相信,就是有那麼一種女性,氣度高華光芒四射(不是單指容貌而是整體氣質),與之相處又如沐春風。須知,孝莊太后,康熙帝,都是頂尖人物中的頂尖,他們所能看中和欣賞的人,豈是凡品。

    赫舍裡皇后的早逝,可以說是在康熙帝的心上挖了一個不小的空洞。這表現在他對亡妻多年不變的眷戀上。

    在皇后剛剛去世的那兩年,他不僅多次前往皇后停靈的鞏華城悼念(對,就是地鐵昌平線上的“鞏華城站”,舊城有一部分還在),甚至他立了第二位皇后鈕祜祿氏的那年除夕,他也是在鞏華城度過的。

    再後來,當他的第三位皇后佟佳氏去世後,他就再也不立皇后了。雖然他自己說,是因為自己是“克妻”的命,不敢再立,但也未嘗不是因為,後宮中再無人配得上皇后的位子。

    之後的那些妃子們,有人出身高貴,有的風姿不凡,有的給他生了很多個孩子,不過整體來說,康熙帝對於她們,都是相對平均地“分配”著自己的感情,這種“冷靜”本身,就很能說明問題,只有不專情、不專寵,才能做到。

    康熙帝對髮妻的另一種懷念,體現在他對“沒孃的孩子”胤礽的眷顧上。

    胤礽在赫舍裡皇后去世一年後,在他早殤的哥哥承祜生日的那一天,被冊立為太子,當時胤礽只有一歲半。雖然時值特殊時期——三藩之亂,立太子有其必要性,不過康熙對赫舍裡皇后的感情,也在這件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康熙帝不是把胤礽交給他接下來先後所立的兩位皇后來撫養,而是親自教養。不過,對亡妻的感情,導致康熙對這個兒子過分縱容,以至於胤礽長大後雖然諸多硬體都好,卻性情乖戾,甚至有謀奪皇位的企圖。

    兩立兩廢太子,貫穿康熙帝的大半生,是康熙後期最大的政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完《摔跤吧,爸爸》後覺得印度電影很不錯,有沒有什麼其他印度電影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