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奇100
-
2 # 如雲若風
道可道。這是取自道德經中第一張的一句話,其中書面給的解釋是:第一個道,名詞,指宇宙本源。第二個道是動詞,說明,講清楚。我個人認為,道,是指自然規律,說不清,道不明,然而,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根源和規律。道無名,無形,但似乎任何事物都蘊含著道。
-
3 # 中國養生文化
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是可以言說的道理不是真實的道理。
第一種道是言說,說出來的意思。
第二種道是大道,也就是自然規律的意思。
-
4 # 俏花旦
【原文】
【註釋】
①道:構成宇宙的實體與動力。
②道:用語言表達出來。
④名:這裡指道的名稱,文化思想。
⑤名:用語言表達出來。
⑥徼(jiao:四聲):通“竅”,蹤跡的意思。
⑦玄:幽昧深遠。
【譯文】
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的道,就不是永恆不變的“道”;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的名,就不是永恆不變的“名”。無,是天地的開端,有,是萬物的根源。所以,常從“無”中觀察天地的奧妙;常從“有”中尋找萬物的蹤跡。有和無,只不過是同一來源的不同名稱罷了。有和無都是幽昧深遠的,它們是一切變化的總門。
-
5 # 曼曼聊
老子道德經中第一句“道可道”中的兩個道的意思是不同的,第一個道是名詞,意思是天地萬物所遵循的客觀規律,是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它是道家學說思想體系的核心。第二個道的意思是瞭解、認識的意思。
-
6 # 方吐為快
前一個“道”是道路的意思,引申意“自然法則”“規則”;後一個“道”是指“行動的準則”。
整句話的意思是說,大自然的法則是我們需要遵守的行為規則。
當然,任何白話文的翻譯,都不是對原文最精確的解釋,也就是說可意會領悟。
老子說的“道”,概括起來,就是人們要順從自然,從“順從自然”四個字,您可以想象理解“道”的含義。
祝您愉快!
-
7 # 江楠樾
“道可道”是《道德經》的第一句,單獨來看這兩個“道”字,其實是不完整的。
第一,“道”本身的意思。
完整的一句話的意思是:可以說出來的“道”,就不是常“道”。能命名的“名”,就不是常“名”。
實際上,前兩個道字,本身是“說”(動詞),以及“道”(名詞,泛指世間的道德、規律、虛無的道等等),這個是沒有大的爭議的。但是放在具體的《道德經》裡的時候,完整的話就產生了巨大的爭議。
第二,“道”的爭議
會產生爭議,是因為這句話是整本《道德經》提綱挈領的一句話,是理解書的基礎。對這句話的闡釋的不同,對這本書、乃至對老子的哲學思想的理解都會有所不同。
現在比較常見的理解有三種。
第一種的斷句是:道/可道?非/常道。這種斷句呢,就是把第一個道作為名詞,第二個道作為動詞。常道作為一個固定名詞。意思是“可以被說出來的道,不是恆常之道。”這樣也是最廣為接受的說法。
第二種的斷句是:道/可/道,非/常/道。這種斷句下,就是,道是可以被說(理解)出來的,但不是人間常俗之道。這裡是把“常道”理解為人間常俗之道。
第三種的斷句是: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道是可以被言說的,但道不是恆定不變的。這裡是把“常道”理解為恆常不變的道理。
第三,“道”的爭議的根本
上面梳理的“道”的三種爭議,而這三種爭議,就是對老子的哲學思想到底追求的是什麼的爭議。
如果認為,老子的哲學思想,追求的是“恆常不變之道”,是在追尋絕對真理,追尋宇宙的根本規律,就會認同第一種說法。就是說,宇宙的根本真理是存在的,但是是不能言說的。
而如果認同,老子追求的是“超越世俗”的道理,就更容易認同第二種理解:道是存在的,但是不是常俗所能理解的。(常就有平常、平凡之意)。
-
8 # 魯炳灼國學社
[蠟燭]“道可道”中的道為世界執行的規律或者說是自然法則,[暈]人力無法抗拒的法則,世界成型之時就已經劃定的法則,至於這個道法是誰制定的,眾說紛壇,所以產生了各種宗教,爭奪“世界和人是誰創造的”這個問題的解釋權。
-
9 # 哈灬哈66096005
前一個,道,跟,後一個,道,意思不同,前一個,道,字是替代字,是,代表,看不到,摸不到,講不清,而又確實存在於宇宙間的控制力量,控制萬物執行的力量,後一個,道,對於,老子,來講是可以講,那要在特定的小範圍內,也許能,講講,比方,人的命運,近代,上海灘,的,黑,道,白,道,人,道,天,道,自然,之,道,哈哈,道可道,非常道,這二句,本來只能意會,無從,討論!!!!!!!!
-
10 # 閫外男
這句話的出處大家都知道,是《道德經》的開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怎麼去理解“道”的意思,我們先從字的釋義入手。第一個“道”的釋義比較統一,基本都認為是個名詞,指的是生成宇宙的本原和實質,引申為原理、原則、真理、規律等。
※第二個“道”大都認為是個動詞,指解說、表述的意思,放在這裡就跟“說得出”一個意思。“道可道”就可以簡單成翻譯成:道這個東西(如果可以)描述(的話)。
※也有人認為第二個“道”是“求道”的意思。理由是在春秋時期,通常用“曰”來表示說,直到唐朝,“道”字才具有說的意思。因此,“道可道”中的第二個“道”字應該是從道路引申而來的,即求道的意思。“道可道”就可以翻譯成:道這個東西(如果可以)追求(的話)。
2.再來看看整句的意思。“道可道非常道”這句話怎麼理解就有很大異議,包括斷句(這就是我引用時沒斷句的原因)。比較主流的就有三種說法:
①道/可道,非/常道:道若可以言說,就不是永恆常在之道。這個是最常見的解釋。
②道可道,非/常道:道可以言說,但不是人間常俗之道。這一說法來自唐初著名道家學者李榮,他把“常道“解釋為“常俗之道”,認為老子之道不是常俗之道。
但都第二個“道”字都認為是言說、描述的意思。
3.我來談一談我的理解。△縱觀整本《道德經》(尤其是道經),都是以道開始,樹立哲學體系去研究世事,是從宇宙觀落實到人生觀和先考察宇宙的形成,然後發現其規律,用他的規律來說明應該怎樣為人,怎樣為國。可見第一個“道”就是《道德經》的核心。
△《道德經》洋洋灑灑五千餘字,大部分都是圍繞“道”展開的,如果開篇就說“道若可以言說,就不是永恆常在之道”的話,有點詭異。這後面的五千多字怎麼想?
△道法自然是《道德經》的主題思想,也提示人們“道”這個東西只能遵從自然發展,逐本溯源學思踐悟,機緣巧合才能觸控到,並不能生靠努力得來。同時也說了“道”這個東西“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是洞悉一切奧妙變化的門徑。這樣一想,自然“可悟不可求”要比“能想不能說(說出來就不是了)”要妥當一些。
所以我認為,第一個“道”意思是道家學說中生成宇宙的本原和實質,第二“道”字意思是追求(求道)。
-
11 # 聞道知行
‘道’可以理解為‘全’,‘絕對’,‘‘宇宙,‘上帝’。
不能說‘道’是什麼,因為‘道’不是有形世界中的萬物,處在特定時空中的萬物是不斷變化的,有變化就有生滅,而‘道’是永恆不變的。
所以不能從正面說‘道’是什麼,你說‘道’是天,是大海都不對,所以只能從反向去說,比如說‘道’不是太陽,不是大海,不是桌子,這樣說都沒問題。
就像我們不能從正面說上帝是大海,是山,是小草,這樣正面說都不對。只能從反向去說上帝不是大海,不是山,不是小草,雖然是廢話,但這樣表達沒有錯。
‘道’是不可道的,不可名的,如果你用語言來道它,那你就站在它的相對面,比如你稱呼一個人,那你就站在他的相對面稱呼他,但是我們和我們所說的語言都包含在‘道’中,包含在‘全’中,我們又怎能站在‘全’的相對面呢?
‘道’是不可以命名的,你命名它是大樹,那麼它就不是小麥了,肯定它是什麼的同時,你就否定了它不是什麼。語言是有侷限性的。我們整個人,我們的思維,我們的語言都包含在‘全’中,包含在‘道’中,所以只能拋除一切雜念,一切經驗去抽象理解‘道’。
-
12 # 綠葉楓葉
道,最簡單最直接的理解是“萬物之由來”。道是萬物之源,是萬物執行之大法,道也是事物的直觀表達或執行軌跡。人們經常把“道”和“理”連起來說,如果此時的“理”在告訴是什麼或怎麼樣,那麼“道”就是在回答為什麼是此而非彼。人們也經常把“道”和“德”聯絡在一起,此時的“道”是偏於講自然,而德偏於講內心,即道法自然,德舒心田。道可道非常道!
-
13 # 古城老街舊少年
中間的道是詮釋和表達的意思。“道”,是老子想表達宇宙本源的一箇中心思想,是指把世界外物從命名的束縛中釋放開來,從而看到其本質。所以老子認為道存在於各種形式的事物中。
而其下一句,名可名,非常名 中的第二個名,意為給什麼什麼取名字,即為給各種事物命名。而另外兩個名則表達的是一種在對各種事物下定義時所賦予該事物的認知,理解和歸屬。總結的說,就是根據該事物所擁有的“道”而給其定義“名”。但是這裡的“道”,有點像太極的感覺,有黑白的兩面性,而且黑中夾雜白,白中存在黑。
老子認為“道”是一種存在又無法詮釋的東西,因為我們所詮釋出來的其實是“道”在於我們心中所形成的認知---即“名”。而認知是會隨著世界觀價值觀改變的,是不永久的。你現在說出來了,可能下一秒你就錯了,你現在的一種認知不被世人所認同但可能下一秒就對了。是就是非非就是是,世界萬物和道理就是這麼變來變去的。如果依靠命名和自我的認知來認識萬物,在時間的推移下,就會有無窮無盡的是非。所以老子提出了“道”,不可詮釋的“道”,即事物的“本心”,有點透過現象單純的只是去感受本質的感覺。
還有這裡的非常不是不尋常的意思,其實原文是“非恆道”和“非恆名”,這個改變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是因為有個傻逼皇帝名字裡有恆,所以世人讀起來像是在批判他,就被改了。
但是你從這可以看出,“非恆名”,就是說對於同一個事物,你所看到的理解的感知的,可能就不是先人的認知了。而在這一刻被詮釋出來的“道”,在另一個時代,可能就不是他人感知的”道“了。
比喻得再誇張些,你的道到我這就不是道,我的道到你那可能也不是道,但它們都是指”道“,不管世人怎麼定義”道“,就是道不出來,此道非彼道,最怕人胡說八道。
所以說被詮釋出來的”道“和”名“是不永久的,是會改變的。與其這樣,還不如拋開各種框框架架,把它完全從人類認知的限制中解放出來。
”道“就是指一種萬物(也包括事物)的根源,本源和他們本身的性質。無法完整的去詮釋和表達,但又真實的存在與每一個件事物當中的東西。但一具體到個體,它又變成不可道了。
-
14 # 王某某影視
道”就是規律,是自然界的規律,人生的規律.
“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說,人生的規律是可以認識的,是可掌握的,但並不是我們平常所認識的那樣.
-
15 # 骨頭無畏牛刀
道就是自然規律,前面的道是原始本道,本道是不可以命名和說的道。後面的道是由本道派生顯現出來的道,是可以命名和說的道。
-
16 # 費惡潑嘞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tài)。
老子所說的這個大道是在一切之中運動著的活生生的靈魂 是無限的向前運動著的 自己規定自己的東西。
常人認知的特點乃在於把名字或謂詞加給被認知的物件,但理性的無限物件(大道)卻不是這些有限的謂詞所能規定。企圖用有限的名言去規定理性的物件只是對於物件的外在反思,因為用來稱謂物件的規定或謂詞,乃是我自己的現成的表象,只是外在地加給那物件罷了。反之,要想得到對於一個物件的真知,必須由這物件自己去規定自己,不可從外面採取一些謂詞來加給它。如果我們試用謂詞的方式以表達真理,則我們的心思便不禁感覺到這些名言無法窮盡物件的意義。從這種觀點出發,我們的遠古哲人每每稱神為多名的或無盡名的,是完全正確的。無疑地,對有限事物必須用有限的名言以稱謂之,這正是知性施展其功能的處所。知性本身是有限的,也只能認識有限事物的性質。譬如,當我稱某種的行為為偷竊時,則偷竊一名詞已足描述那行為的主要內容,對於一個審判官,這樣的知識已算充分。同樣,有限事物彼此有因與果,力與表現的關係,如果用這些規定去表述它們,則就其有限性而言,它們便算被認識了。
-
17 # 老崧
道可道,非常道。
從古文來看,恆字改為常字,意境變了。
恆字,從心,從月,從二,意指天地,可以引申為固定不變的週期性的變化。
常字,旗也,引申為目標指向。
第一個道字是道的本體,名詞。
第二個道字是道的顯化,動詞。
第三個道字是對道的描述,形容詞。
那麼可以解釋為,道這個存在,是可以觀察到的,但不是那種週期性變化的存在。
那麼老子的道,究竟是什麼?
從失道而後有德,道法自然來反推,先確定德字,是眼睛看見天體執行的軌跡,也就是自然規律。那麼道就是許多自然規律的統合系統,如同自然中的規律一樣。道生一,就表示道是一個整體。
按現代語言來說,道就是系統,德就是系統中的各種規律。
系統的大小可稱為道的大小,系統的適用性大小,可以用正、左來區分。這個,在中國仙俠小說中有充足的表現。
一孔之見,供君品玩。[捂臉]
-
18 # 泉州大惠良工
道是什麼?什麼是道?老子說:道本無名。非道無名,而是無可名!可見,“道”的真正意思是沒法說的很清楚的。能說清楚的道,那都不是常道……是非常道。因此,老子在他的《道德經》裡,開篇就寫下了“道,可道;非、常道!”
為了這個“道”,大家都說了幾千年、也研究了幾千年,更是寫了幾十萬、幾百萬上千萬的字……也沒誰能把“道”說清楚。都是各說各話,各修各道。因此在這裡,我說的也就是我自己所理解的“道”的意思,我認為可以從道的存在,道的形態和道的特質幾個方面來了解道的含義。如言有不深、不詳、不盡之處……勿噴,僅供參考[害羞]
一,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在“老子”看來,世間萬物之所以能共生共存。那麼,萬物之間必定有存在著共通點……而這個點,就是“道”。所以他在《道德經》裡說:“道生萬物,萬物皆有道。道不遠,在身中,物盡皆空性不空”。而這個“道”就是萬物的本性、本心或是本原,世間萬物都是秉承著這個“道”來繁衍生息,發展和變化的。
所以他認為:“道”是無所不在,無所不包,是真實而普遍存在的。但是因為他不知道要用怎樣的一個名稱來說明這個萬物的共通點,覺得用哪種名稱來命名這個共通點,都不能完全的把他說清楚。所以,就強自把它稱之為“道”。道本無名,非道無名,而是無可名!
二,大道無形。“道”,雖存在於天地萬物之中,但它又和天地萬物不同。天地萬物都可以透過一些方法或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來使它們具體化。 而“道”無形、無言也無為。你看不見、聽不到、拿不得也感覺不到它。我們不能、也無法靠感覺器官去認知它,也難以用大量的文字去表示它的存在,只能用比喻和描述來說明它的存在。
三,道如天,道如地,天地有性而無心。所以,天地雖身在紅塵、又不墮紅塵之苦。雖滋養萬物,但並不擁有萬物,不支配和指導萬物。它只是,讓萬物以各自的生長和發展規律來繁衍和生息,讓萬物為各自的生長和發展負責。
人有人道,良心就是道,而德,就是道在人身上的具體體現。修道即是修心,修一顆圓滿的、有著高尚品德的心。紅塵三千,人群熙熙攘攘……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道。每個人也都在求道和修道,並希望自己能夠得道。但,知易行難。所以幾千年以來,能夠得道的人卻也沒幾個。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道,只有字面意思,說文解字裡解釋得很清楚,沒別的意思。道之意境各人理解就有區別。
老子用“道”這個字,按他自己說,也是勉強用。道字所表達的意境,和老子本人悟出的概念,有重疊部分,所以,強用道字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