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80師說

    男孩子打媽媽說明了什麼問題呢?第1種可能就是這個媽媽平時對這個孩子非常的溺愛和嬌慣。第2種情況是在這個家庭裡面,這個爸爸沒有負起應有的責任,沒有這種家庭裡面的秩序的維護者和家庭和諧的主心骨。第3種情況是這個孩子天生逆反,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沒有形成比較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如果是我的孩子打了媽媽,那我一定會好好的教育他,而且必定是給他深深刻刻的一次教育,讓他永遠記得。敢打媽媽,打死你。

  • 2 # 恩爸222

    管孩子要趁早,晚了管不了

    李玫瑾教授說過這麼一件事,她一位教授朋友的兒子天天要這要那,今天手機、明天電腦、後天遊戲……沒完沒了,一不滿足就爬上窗臺要死要活。

    父親只能答應,你趕緊下來,我給你買。朋友問她怎麼辦,她說晚了,孩子已經17歲,不給不行,就給吧。朋友再問給不起怎麼辦?她說,那隻能熬。

    青春期以前是教育的關鍵期,之前不去管沒管好,毛病養成就沒法治了。

    如何正確管教孩子:2 歲以後,6 歲以前立規矩

    許多父母有個誤區,認為要給孩子愛與自由,就順應天性不去管束。忽略了愛與自由的重要前提是:在規則內。每個人都要有規則意識,這是生存法則。守住父母邊界,幫助孩子確立規則意識,這才是對孩子未來最大的負責。

    從小不給孩子立規矩,長大後,社會一定會教他什麼是規矩。

    2 歲以前,孩子還沒有規則意識,且缺乏理解能力和行為控制能力,通常是家長說什麼就是什麼,這個時候家長不用急著給孩子立規矩。2 歲以後,孩子開始進入規則敏感期。同時,他們也開始逐漸具備自主意識和初步判斷能力,進入第一個獨立期。

    這時候只要家長管教得當,孩子就會從「挑戰規則」到「被提醒後願意配合規則」,再到「不需要提醒也能遵守規則」的過程,逐漸成長為一個自律的人。

    如何立規矩

    首先,給孩子立規矩時,訊號要明確。比如,街上的黃燈亮了,那意味著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立規矩時,需要明確地告訴孩子,這樣做的後果,我想最好這個後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關的。

    第二,給孩子樹立規矩,一定要簡單易懂,讓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沒有那麼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強,樹立十分複雜艱難的規矩,非但不能夠讓她遵守,反而會讓她糊塗。實在複雜或者講不明白的道理,應該和藹地告訴孩子:“這是這裡的規定”或者“這是咱們家規矩”,“所有的人都要遵守的”。

    第三,懲罰一定要及時。孩子的長期記憶比較差。早上吃飯慢這件事到晚上,她很可能早就忘了。比如,孩子吃飯磨時間,媽媽一起床就要告訴她:30分鐘吃完,否則端走。吃飯中途,可以提醒她一次,告訴還有多長時間。

    第四,立下的規矩,無論時間地點場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許隨地吐痰,在外邊也不許。

    所有的規矩都不僅僅是立給孩子的,而是父母也要嚴格遵守,以身作則。比如,要讓孩子規律進食,父母自己就要在飯桌上舉止規範,不挑食,不浪費。要讓孩子懂禮貌,父母自己就要對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以及

  • 3 # 幻想的星際

    如果出現孩子打長輩的事情,當然,孩子要好好教育,但是,身為家長,更應該好好反省。

    先說說教育孩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有一個最關鍵的字“孝”,打長輩,必然是一個不孝的行為,如何教育他?記住,一定是講理在前,動棒子在後。原因很簡單,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或多或少對孩子產生影響,如果家長動不動就打孩子,你說,孩子將來會怎麼樣?有句話說“君子動口不動手”但這不代表不能體罰,體罰一定要用分寸,適當的體罰可以讓孩子長記性。

    再來講講家長,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就是家長,孩子出了問題,那麼家長也很有可能有同樣的問題,這一點,必須自己要好好反省。

  • 4 # 清茶3984

    謝邀,男孩子打媽媽怎麼辦?不知孩子多大了?如果十幾歲了,很難教育改正過來,因為這麼大了,意識形態基本形成。建議不要打回去。以事論事說清道理。接下來冷處理。不要一家幾口大人都圍他轉。不轉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活上不要給太好,一般就行。如果孩子小就好管一些。平時注意自己的行為別動不動就有打的動作。告訴他這種行為不對。

    沒有太好的方法。家長思考一個為什麼會這樣,有因才有果。

  • 5 # 七夕來客

    陪孩子共同學習《弟子規》。

    …………

    父母呼,應勿緩。

    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

    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凊。

    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

    …………

  • 6 # 青藤教育

    該好好反省過去的教育方法了,他是孩子,為什麼能到今天,養子不教父之過,訓道不嚴師之隋。富若不教子,錢穀必消亡,窮若不教子,衣棺受不長。意思是再富有,不教育好孩子,小心給你敗光。

  • 7 # 潤物無聲處

    首先要嚴厲制止孩子的打人行為,指出打人行為不可以幫助解決問題,讓孩子停下來,媽媽才能和他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孩子還是不能冷靜下來,可以報警,讓孩子知道打人是違法行為。

  • 8 # 謝老師高中英語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培養一個孩子有責任心是一個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長期過程。首先從家長做起。先回顧一下為人父母,給孩子做出了什麼樣的榜樣?你答應過他的事情是否都有了個結果?如果覺得孩子這方面不足,可以透過他有興趣的電影、動漫、文學作品(《讀者》裡面好像常有這樣的故事)讓他感悟期中的道理。也可以隨時在生活中分析沒有責任心、不負責任的事情,讓他有切身的、真實的感受。孩子還小,12歲還不能評價孩子沒有責任心!不要著急,對心智還不成熟的小朋友不能下這樣的結論,可能是他能力還不夠呢。要及時表揚他,鼓勵他,讚揚他表現出來的優秀素質,強化這些優點,這是很長期的工作呢。說人家沒有責任心太重了,12歲的孩子會逆反的。我就不說打孩子了,打孩子就是家長簡單粗暴、不負責任的一種行為,希望您不要隨便採用。

  • 9 # 悅天子安

    看到這個題目還是讓人有點為之一顫,的確在現實生活中發生了太多這樣的不可思議的事,網上也有這樣的影片,看到哪些無助的母親,真的替她們心寒,對孩子這種異常的現象感覺很氣氛。這樣的孩子將來長大了有可能會成為社會的負擔,後果不堪設想。

    今天就這個問題,談幾點個人看法:

    第一、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對待自己的媽媽,根源一定在媽媽身上,媽媽平時的教育是欠缺的,孩子打媽媽,看似是孩子欺負媽媽,任何事情都有原因,這個原因一定是媽媽先欺人了,自然會被人欺,有時候好心並不一定辦好事,天下為惡莫過於好心人,這個媽媽的掌控欲非常強,而且說話的方式多采用抱怨指責,孩子處於一種本能的反抗,出手打媽媽。所以要改變這種現象,媽媽首先要自我反省,做好自己,給孩子留夠一定成長屬於自己的空間。

    第二、男孩子打媽媽一定不是一次這樣,長期這種放縱,讓孩子感覺我就是皇上,我說了算,每次對孩子犯的錯誤沒有及時的糾正和正確的引導,導致今天這樣。孩子犯錯一定要讓孩子為此承擔一定的懲罰,不然孩子就不會引以為戒,成長永遠大於成功。

    第三、孩子打媽媽也可能在某一方面沒有滿足他的需求,非要不可,進而產生衝突,面對這種現象,媽媽要讓孩子明白他也是家中的一份子,必須考慮家長當下的感受,如果因買東西或者玩手機讓家長不開心,心不安的話,告訴孩子這樣的事就別做,一切和孩子商量著來,孩子什麼都懂,相信孩子不買的原因。這樣孩子就會形成利他思維,而不要以自我為中心。

    分享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10 # 霍貴高

    首先應該認識到:男孩子打媽媽是溺愛所致!

    既然是這樣,就應該立刻停止溺愛!古語說,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其實這句話是為了教育孩子們的,真實的情況是,天下沒有不是的孩子。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本來像一張白紙,任由父母描畫。孩子是什麼樣子,全是父母教育的結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停止溺愛以後,要加強教育。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兄弟姐妹,跟同學、鄰居等友好相處。善用強化機制,做的好了要獎勵,做的不好要批評,甚至懲戒。尤其是男孩子打媽媽以後,做父親的一定不能等閒視之,一定要嚴肅批評。從教育策略上來講,教育孩子要嚴慈相濟,不能一味溺愛,當然也不能一味嚴厲。

    按照中國傳統文化觀點,打媽媽的孩子完全沒有孝道,要讓他接觸這類的教育,比如相關書籍、影視作品,或者學習這類的課程。

  • 11 # 張郎2258

    由於平時的管教不嚴而造成的,用嚴厲的語氣告訴他這麼做是不對的,實在不行就罰他五分鐘靜坐 靜坐結束後讓他說對不起,讓他認識到錯誤

    這20條建議,送給家長們!

    01做好親子關係,平等溝通,話題不要只侷限於學習和作業,多鼓勵,少責罵。

    02儘量多讓孩子講話,你做傾聽者,不要武斷地代替孩子做決定,多教方法,不要直接給結果。

    03至少儲存三個老師的電話號碼,以便多角度瞭解孩子的在校情況。

    04至少儲存兩個同學和一個家長的電話號碼,孩子外出時間過久,能隨時聯絡到人。

    05定時關注孩子的書包,發現與學習無關的用品要引起警覺。

    06注意孩子的交友情況,關注他們使用手機和電腦的頻率。

    07朋友聚會,喝酒K歌,儘量不要讓孩子在場。

    08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抱怨工作,說人是非。

    09不要在孩子面前長時間地玩手機,玩電腦,打遊戲,打麻將。

    10每週和孩子來一次有儀式感的談話,凡事要總結規劃,不能處於無序狀態。

    11關注孩子的成績,但不能只看分數,而要看變化和提升。

    12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學校和老師,有問題及時和老師溝通。

    13若非特殊情況,最好不要越級給學校領導打電話,孩子的問題直接和老師溝通。

    14不要獨斷專行,按照大人的意願安排孩子的一切,善於做個安安靜靜的觀眾,觀摩鼓掌就好。

    15凡事不要包辦代替,孩子和同學之間發生矛盾,最好鼓勵他們自行解決。

    16鼓勵孩子閱讀、運動、去郊遊、做公益,而不要侷限於一間斗室,世界小視野就小,心胸也小。

    17如果不是特別忙碌,就把閒暇用來陪孩子,共進晚餐也是一種教育。

    18任何時候,都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與他們平等對話。

    19父母教育觀念要高度一致,幫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是非觀。切忌在孩子面前猜疑和爭吵,父母相處的方式就是最好的教科書。

    20永遠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短處,去比別人家孩子的長處,欣賞和鼓勵能讓他們充滿自信。

  • 12 # 小王老師的王老師

    不管孩子出於什麼原因打媽媽,都應該嚴厲對待,制止這種行為。究其原因,孩子的這種行為跟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一,媽媽對孩子的溺愛,你是他媽媽,他是你祖宗,溺愛孩子的壞處就不多說了,家長一定要糾正這種教育方式。

    二,如果孩子正處於青春期,有些過激行為也是正常的。做為家長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應當調整教育方式,用愛和包容理解孩子的異常行為。

    三,一般有暴力傾向的孩子,大多是在童年時父母不正當的教育方式所致。比如說體罰,冷漠,傷害都可能讓孩子內心形成暴力慾望來緩解內心的衝突。

    不管什麼原因導致孩子打媽媽,這種行為都是不對的,父母一定要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把這種行為扼殺在搖籃裡。

  • 13 # 新型智慧城市

    孩子打媽媽主要是因為家教不好。主要是在小的時候沒有正確的引導。一種情況是孩子看著父母這麼做了,所以他也就跟著學會了。一種情況是在網上看到別的孩子,然後也跟著學。最後一種也可能是家長沒有教育好,有負面情緒的時候,孩子也會爆發。

  • 14 # 設計慄Li

    男孩子打媽媽這種事錯誤首先在媽媽。往往這種媽媽太強勢,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我孩子的初中同學與他媽媽就很敵對。她把娘倆打架的影片發到朋友圈,家長群,引起了很多家長的不滿。孩子的行為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當他發展到不可收拾的狀態時,說明父母就很失敗了。往往很多媽媽特別願意發嘮叨,叨叨不停。這點很不好。建議這樣的媽媽首先自我反醒,然後向孩子道歉,好好溝通,讓孩子感受到愛和關心,慢慢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通道。家庭和諧了,媽媽幸福,孩子健康成長。

  • 15 # 靜心微世界

    多大的男孩呢?

    如果比較小,三歲之前,那就問問他為什麼打媽媽?哪裡不滿意。?然後,給他價值觀引領,明確告訴他,孩子不能打媽媽。嚴肅告訴他,並給他一個懲罰,讓他記住。

  • 16 # 斌哥CEO財商

    男孩子打媽媽怎麼辦?

    首先要分析原因。

    世上只有媽媽好,媽媽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無微不至的,現在出現了孩子竟然動手打媽媽,而且是個男孩子,毫無疑問,這一定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有可能是以下的兩種情況:

    一種,媽媽是不是平常對孩子過度的溺愛,養成了孩子小祖宗的性格,一切都是順他的意,以自我為中心,稍有點不順,就發洩自己的情緒,甚至拳打腳踢,不管這個物件是誰?或是另外一種情況,媽媽是不是做了什麼事情,觸及了孩子的底線,讓孩子反感,忍無可忍大打出手?

    不管哪種情況,孩子打媽媽這個行為就要值得反思!

    到底怎麼辦?

    第一,父親要及時的站出來。

    你的女人都被人欺負了,還不趕緊出來!

    站出來做什麼呢?

    先要表達對這個事情的態度,要堅決,強烈!打我女人是不行的,動手打你媽那是更不行的!老子疼都還來不及,你小子都上手了!

    讓孩子也換個角度想想,以後要是你也有了女人,允不允許別人打她欺負她?

    這個頭堅決不能開,要當做重要事情來對待!這個行為是什麼,嚴重點就是不孝順,大逆不道!

    父親要拿出一個男人的擔當和魄力,做好榜樣,這次處理不好,下一次孩子還會打媽媽!

    男孩子的教育,越到後面父親的角色,會越來越重要,因為你就是孩子的樣板,不管你有沒有認真去教他。

    第二,要了解背後的原因。

    要調整情緒,心平氣和的和孩子溝通你當時是怎麼想的,為什麼要這麼做?做一個傾聽者!

    畢竟他不是別人,是你的最親的骨肉!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和角度,當時是怎麼回事,讓你一下子喪失了理智,做出這種事。

    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公平述說的環境,你不知道他心裡的想法你就無法教育引導他。

    第三,全家反思。

    這次事後全家要開一次家庭會議。

    會議的內容就是每個成員,先自己找過錯和原因,子不教父之過。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都是有一個失職的家長。

    父母先示範,真誠的說一說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後引導孩子也自我反思,自我批評。然後大家真誠的提出對其他家庭成員的建議,最後大家再一起鼓勵對方,一起解決問題。

    每個人都先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主動承認過錯,也是一種擔當,和態度。

    這種形式的好處是讓孩子知道,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有了問題我們一起來解決!

    第四,言傳身教。

    教育無小事,教育無時無刻都在進行。

    父母要做好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平時遇到事情,不要用粗暴的方式進行,需要更多的教育智慧。

    工作再忙,也要多多關注孩子的身心發展,多一些愛,多一些關懷。一味的溺愛和一味的冷漠,都不是好的教育,如何把握這個度,是每一個家長畢生要研究的課題!
  • 17 # 青少年學習力提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當孩子有問題出毛病的時候,找出原因才能最有效地管教、引領孩子。1、如果是學齡前孩子,要分析哪位家長帶孩子比較多,平常和孩子的相處模式是怎麼樣的:是家長就有暴力行為還是孩子從電視、網路上學的?如果家長本身就有暴力傾向,就要先自己有覺察,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再去管教孩子,也就是身教大於言傳;如果是孩子從電視、網路上學來的,家長要管控好孩子聽、看、玩的內容,從根本上儘量杜絕孩子接觸到有此類傾向的影片、動畫片、遊戲等。2、如果是學齡期的孩子,有可能是孩子在外收到了同學、朋友等的影響,同樣也可能是從網路、電視上學來的。因此,要透過和孩子的溝通做出判斷,再進行針對性的管教和引導。3、不管孩子多大、從哪個途徑學來的暴力,最值得深思的是家長和孩子的親子關係和家長的權威,親子關係良好的情況下,和孩子的溝通應該很順暢,至少不會有如此激烈的衝突。“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因此,家長要反觀自己,親子關係出問題,責任主要在於家長,家長要首先做出改變、調整、提升,才能當孩子的導師,管教才有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備為何每次出征都不帶諸葛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