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總是會和家長說: 哼,寶寶生氣了 你不準說我 你們都壞壞 在被輕微訓斥時擠眼淚 摔門,反鎖 ……
18
回覆列表
  • 1 # jxky喵小姐

    打卡南昌,我是一個職業女性又是一個寶媽, 家有一兒一女。雖然不是獨生子女,勝似獨生子女。以上說的情況小時候經常會發生。所有大人都圍繞小孩子轉,讓孩子有這樣的優越感,他們經不住別人批評。只要大聲呵斥就會大哭,久而久之,就更加不可收拾。做作業拖拉拖拉,經常鬧脾氣。白天要上班,有工作壓力,回家累了還要檢查作業,她又要等你回來輔導,爺爺奶奶的話又不聽。有時候會被氣得打自己,說話的聲音比自己的聲音還大,可能血壓上來了,頭就發暈啊。經常跟她說:“你這樣不聽話,媽媽早晚會被你氣死的”自己也有這樣的意識,確實非常傷神傷身。

    我也知道自己是不是存在問題,如果繼續下去,確實對大家都不好。後來也翻閱了很多育兒類的書籍。從雙方去改變,我做了幾個方面的改變;

    1 、 我嘗試跟女兒做朋友,進入到她的世界裡面,用她的語言去和她相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再對她大聲呵斥。

    2、每天至少表揚她一次,不是為了哄她而哄她,因為她做的事情表揚。

    3、每週抽空帶她出去遊玩一次,跟其他小朋友在一起參加娛樂文體活動,讓她在團體中學會生活和交朋友。不至於她以自我為中心。我則不會參與其中。自己回家。

    經歷了半年後,學習成績和自主性提高了很多。我也在邊做邊摸索。

  • 2 # 海角天涯1988

    為什麼獨生子女在家總把自己當公主或少爺呢?我的回答是:因為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滋生了獨生子女這個倍受關愛關注特殊的群體;再加上家長們的嬌生慣養,舔犢溺愛才成就了家庭中的“公主”或“少爺”。下面我來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分析,闡述一下我的觀點。

    第一、物以稀為貴,娃因少而尊。

    為什麼說娃因少而“尊”呢?我想大家經常會在影視劇情中目睹到,無論是誰,只要是見到了“公主”和“少爺”,都會點頭哈腰,畢恭畢敬,叫聲應聲,有求必應的。就是當今在普通百姓家庭裡的“公主”或“少爺”,待遇也不比他(她)們差到哪裡去的。有人經常這樣說:“誰誰把孩子視若掌上明珠,真是捧在手中怕摔著,含在口中怕化了,要星星給星星,要月亮給月亮。”,從以上的分析顯而易見,“公主”和“少爺”們的家庭地位是多麼的“尊貴”和“高尚”。造成這種風氣的原因,就是因為孩子是獨生子女,你想一想,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這麼一大群監護人的眾目睽睽,眾星捧月之下,能不慣嗎?不管才怪呢!

    第二、嬌生慣養“公主”和“少爺”的危害性。

    小鳥總要高飛,船兒總要遠航,娃兒定會長大,家庭責任必定會變更。

    “公主”和“少爺”,也一定會長大的,家的港灣再溫馨,總是要離家,去學習,去創業,去遠行,父母長輩們的呵護,不會關愛完你的整個人生。父母老去,後代新增,責任必定也會在變更,當你也成了父母或祖父母,成家立業,維繫家庭,也需要施展自己的本領。你能做到嗎?

    第三、改變養育、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增強孩子們的自信心和獨立性。

    家長朋友們,可愛的寶貝們,現在到了必須改變育兒和成長的策略,開啟健康理想幸福的新生,請長輩們摒棄嬌生慣養的陋習,教育孩子們,要學會自強,要自立,要爭氣,要努力。請寶貝們,不要再做“公主”和“少爺”了,從今天起,無論學習和生活,請你自信,“自己事情自己做,你很棒,你能行,你就是你,是花朵總會有美麗的綻放的時刻!”。

  • 3 # 小青阿姨

    我認為你說的這個情況,主要是家庭環境所致吧!

    父母、祖父母,甚至曾祖父母,過於寵溺這個小寶貝

  • 4 # 易桐去上學

    現階段的中小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怎樣教育培養獨生子女,已成為一個重要話題。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相比,具有不同的特點。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在2010年6月對北京、上海、天津等12個城市3349名11~15歲的獨生子女進行問卷調查,內容集中在兒童的人格需要、自我接納程度、學習需要、道德自我評價及興趣等等方面。結果表明,我國城市獨生子女人格發展的五大優點是:重友誼、有恆心;自我接納程度高;社會道德表現良好;在學習需要中,報答父母、報效祖國和自我提高需要較強烈;興趣愛好廣泛。獨生子女人格發展的四大弱點是:成就需要較低,且有不同程度的攻擊性行為;自我接納方面存在障礙;創造性、獨立性、勤勞節儉方面有缺陷;學習中缺乏內在動力。

    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與家庭教育的關係很大,同時學校教育也負有很大責任。學校教育本身不僅應該起到糾正獨生子女的不良習慣和缺點的作用,還應該主動和家長溝通,對家庭教育施加正確有益的影響。作為教師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可以作為案例分析題第二問進行側重答題。所以,作為教師可以考慮重點透過下列四方面教育來影響獨生子女:

    第一,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家長已經幫獨生子女安排好了很多事情,因此他們通常缺乏負責任的態度。兩離兩難境地時經常會說“我爸爸說……我媽媽說……”把父母拿來做擋箭牌而讓自己縮在後面。對於獨生子女,應當強調他應該為自己做的每一件事、自己說的每一句話負責。而不應當敢做不敢當,或者信口雌黃。在學校裡,教師應該多給孩子們宣講“責任”和“誠信”,並在自己做好榜樣的同時要求家長也這麼做來影響孩子。

    第二,愛他人教育。獨生子女由於家裡的寵愛,很容易自我中心,甚至對父母缺少愛心。愛他人教育首先就是要讓獨生子女學會感受父母的愛,同時要求對父母的愛作出反饋。同樣, 愛他人包括對長輩、老師、同學乃至弱者的愛。學生管理者應引導教師、家長為學生組織“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主題班會。讓學生講講別人為自己做了些什麼,再講講自己又為別久 別人做了些什麼。這樣父母、孩子共同參與,教師加以引導,教會孩子真誠地愛他人,要從 一點一滴做起。教育他們,學會關愛他人也是一種美德。

    第三,愛勞動教育。獨生子女通常在家受嬌慣,很少在家從事勞動,可能會“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學校教育應當培養獨生子女的勞動興趣、勞動熱情、勞動耐力、勞動創造能力等。多讓孩子從事社群勞動,打掃班集體等,並要求孩子在家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間,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讓他們漸漸體會勞動的光榮和樂趣。改變獨生子女缺乏自理能力的壞毛病。

    第四,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獨生子女在家中被疼被寵,是幾代人關注的焦點,可是一旦 走出家門,獨生子女再也不會享受到這樣的寵愛,這就很容易造成心態上的失衡。因此,對 獨生子女進行正確的競爭觀教育很關鍵。包括勝不驕敗不餒,對待他人要寬容,對家人的愛 要有禮,對外面的世界也不要膽怯,勇敢去競爭等。學校應該給孩子們提供一些良性競爭機, 讓他們在競爭中體會合作,在競爭中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同時學習別人的優點,讓獨生子女在競爭中完善人格。

  • 5 # 蘑菇貓仔仔

    之所以一些獨生子女在家總把自己當公主少爺,就是因為家裡的父母,老人對孩子太過寵愛,什麼都依著他們,讓他們覺得自己是老大,所有人都得聽自己的。這對孩子是非常不利的,那麼平時我們應該怎麼教育孩子呢?

    首先,對孩子應該多加引導和教育,要讓他們懂得尊重他人。孩子就是孩子,家長們不應該把他們作為中心,整天圍著她們轉,做錯了就要教育,必須尊重長輩,不能目無尊長,這是每個孩子最起碼的禮貌!

    然後,要獎罰分明,做錯事就應該教育甚至懲罰。必須要讓他們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怎麼改正,不要孩子一哭一鬧就捨不得教育,這樣不是愛,而是害!

    最後,做家長的一定要改正自己,不要對孩子過分溺愛,捨不得讓做這捨不得讓做那。多讓孩子幫父母做做家務,多和孩子談談心,溝通交流,對小孩的心裡發育是非常有利的!

  • 6 # 黃sir的化學課

    這是因為家裡人把他當做公主或少爺,如果家裡人把他當成正常的身邊人,做到不特殊對待,我相信他不會變成公主或少爺的。

  • 7 # 晨妞生活日記

    “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相信 是對獨生子女的真實寫照吧。

    獨生子女在家總把自己當公主,少爺和他們的生活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家庭裡只有一個孩子,父母,雙方的老人無不拿孩子當成手心裡的寶。把最好的東西都留給孩子,沒有的,創造條件來滿足孩子,相信大多數父母都是這樣做的。孩子有什麼事家長都替他做了,孩子只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長此以往,孩子慣壞了,想改正可不是那麼容易,環境的影響太大了。

    我們同小區一個家長,一開始家裡一個男孩,就是慣的不行,有時候孩子學習不順心,他媽管他,還和他媽吵吵,他媽直言管不了。前年他大兒9歲了,要二胎和他商量,他兒死活不同意,又哭又鬧的,現在二胎有了,他那個兒也沒那些事事了。有時還幫他媽哄弟弟,不知道是不是大了懂事了。他媽說,大兒也不和她吵吵了……

    以上,說明環境的影響太大,作為家長,不能太過於寵愛孩子,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給孩子創造一個和諧健康的環境才是真理。

  • 8 # 望囑

    你好,看到這個問題我有一下回答:

    1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仗著爺爺

  • 9 # 蘿小卜愛學習

    為什麼一些獨生子女在家總以為自己是公主和王子,這主要還是和生活環境有關吧。

    說說我自己,一個標準的獨生子女,爸媽那個年代,公職人員只能生一個,而且那個年代提倡只生一個好。不用多說,只生一個的話全部的愛都給了我,但是由於那個年代爺爺奶奶輩的都生了好多,所以他們沒空管我,帶我的只有父母,父母輩小時候都是吃過苦的人,對我非常嚴格,所以我從小就很乖,並沒有什麼公主病。不過隨著父母年齡的增長,他們對我也越來越溫柔。

    現在我自己也只生了一個孩子,公婆那邊也就這一個孫子輩,我的爺爺奶奶年紀更大了,對曾孫這一輩更加疼愛,這叫做隔輩寵,我自己的父母覺得年輕時對我太苛刻,於是對我的孩子也是寵愛,等於我一個孩子三代人在寵,一大家子人圍著他轉。現在的人都太忙,很多家庭免不了要父母幫著帶,雖然都說好要有原則,做錯了要管教,可是那一輩的人,孩子一哭就慫了,完全忘了當年是怎麼教訓我們的,左哄右哄的,有的爺爺奶奶們更過分,為了孩子和自己更親,縱容孩子做很多想做卻不能做的事情,即使父母進行管教,爺爺奶奶們也會當保護罩,這些問題會使得孩子認為自己最大,優越感特別強。

    所以,為了不讓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和想法,第一,做父母的平時要多陪陪孩子,給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第二,平時多參加集體活動,不僅可以交到很多朋友,讓他知道他和別人是一樣的,還可以鍛鍊孩子自身的能力,不去依賴長輩的伺候。第三,在大家庭裡針對孩子制定原則,原則不應該只出現在大人的世界,孩子的世界也非常的重要。第四,讓孩子參與家裡的勞動,培養他的責任感。

  • 10 # 一念如初L

    因為這些孩子從新被父母寵愛中長大 總感覺父母對我好就是應該的 父母好的只能給我一個人 也只有給我一個人 所以家庭教育觀念很重要

  • 11 # 槐樹下7

    這不是獨生子女的事,是父母的事。由於孩子少,從小就被寵愛,父母,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哪個不是慣著他?最終可能是害了孩子。

  • 12 # 萌萌噠快樂美少女

    我是獨生子女,身邊的朋友很多也是,以前不覺得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有什麼區別,直到上了大學,才發現了問題。

    感覺獨生子女在很多事上比較敏感,比較會察言觀色,做人做事比較讓人舒服,用以前知乎上看見的一個形容就是“禮貌而疏離”;而我接觸到的很多非獨生子女往往不太照顧別人感受,雙標、冒犯他人這種事有人多。

    這種感覺不是針對哪一個人說的,而是接觸到了很多非獨生子女之後感受到的,可他們往往自己沒太多自覺。

    舉個例子。

    記得小學有個玩得特別要好的朋友也是獨生子女,可是到了初中之後她媽媽生了二胎,從此她就一直墮落下去,和過去溫柔、善良的樣子判若兩人。

    比如說:在班上評選“XX之星”的時候她讓我別競選其中一個稱號,讓給她。(可是我尋思著這本來就是公平競爭的事而且我不選也會有別人選。)

    比如說:成績一落千丈

    比如說:和小混混瞎混,找了好幾個男朋友都是不學無術的混混,其中有一個她交往之後完全花的都是男生的錢(我們過去聊過愛情觀,認同的東西不是這樣的)

    比如說:我們還沒鬧僵時,去她家吃飯,她的媽媽對我說:xx,你怎麼老來我家吃飯呀?(並不是想蹭飯,而是經常在朋友家玩得晚了之後家長都會預設叫吃飯,我私認為加個筷子也沒什麼,我們這麼熟的關係,她家也從來不會為了我特意加菜,並且我經常讓朋友來我家玩)讓我十分尷尬。

    比如說:後期她媽媽對我說:你成績這麼好為什麼不幫幫我們家孩子?(潛臺詞“算什麼朋友”)(實際上我爺爺是老語文教師,幫我找了一個特別靠譜的資深數學老師,我好說歹說勸她去和我一起補課了,這是稀有資源,老人家學生夠多了,有關係才能進)

    為什麼她媽突然對我這麼刻薄,還不是因為她說了什麼。

    ……

    如此大的變化,都是在她的弟弟出生之後發生的。

    我還有很多非獨生子女的朋友,她們有很多人都喜歡把“友情”“關係好”“朋友”掛在嘴邊,但實際上很自私,看中金錢,總是期待別人為他們付出更多。

    因為我不是非獨生子女所以我無法知道原因。

    但是我猜測,是不是因為家中隱形的競爭,使得她們認為“哭鬧的孩子有糖吃”,更希望別人再她們身上付出更多呢?

  • 13 # 四季的美

    為什麼獨生子女在家總把自己當公主或者少爺呢?

    子女在家養成公主病或者少爺病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

    由於只有一個子女,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圍繞一個人去轉,把所有的心血和精力放在一個人頭上,這讓小孩成為家裡的聚光燈一樣,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自然會讓他(她)有很大的優越感。從小百依百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就算要天上的星星⭐️父母也會摘下來,感覺父母沒他(她)日子過不了一樣。

    漸漸的寵愛變成了溺愛,愛的方式變質了。

    只要自己的訴求父母沒答應,便會哭鬧、撒嬌用他們自己的方式來向父母表達不滿,而父母看到孩子這樣很快心軟,畢竟只有一個孩子,那是心頭肉啊。

    不愛他(她)愛誰呢?父母就會突破自己的選擇和底線,無條件的滿足子女的請求。

    日積月累,子女在家就是小皇帝或者小公主一樣,父母說不得碰不得,養成天馬行空,我行我素的樣子。容易變成嬌生慣養,目空一切。

    他(她)認為父母都是應該的,不會體諒父母的辛苦和不易。

    只要父母不依他(她)就會大發脾氣,性格變得很扭曲和極端,心理沒有承受能力。

    在傢什麼也不做,就知道吃喝玩樂,自己的房間都不會整理,什麼事情都要父母親力親為。

    同時也和父母有很大關係。有些父母喜歡包辦子女的一切,什麼事也不讓子女做,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

    這樣子女會對父母產生巨大的依賴,也讓孩子變得懶惰無知。長期以往子女沒有心理承受能力,遭遇一點點挫折便會一蹶不振,經不起人生的風雨。

    上圖是上海市2019年4月17日晚10左右,一個17歲的少年與母親發生爭吵後,當著母親的面跳橋自殺,讓人痛心不已。事後得知男孩在學校和同學吵架,然後母親在車上說了他幾句,一念之差讓這個完整的家庭支離破碎。大好的青春年華瞬間凋零。事後這個母親也是號啕大哭,精神崩潰。也讓我們反思當下父母應該如何跟孩子去交流和溝通,該如何去正確引導孩子,教育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甜瓜麻葉子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