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上單

    按三國演義來說,如果劉備當年直接要了荊州,也就不會有後面吳國千方百計來要荊州了。關羽也就不會死,關羽不死,劉備也就不會攻打東吳以至七十萬大軍死傷無數,傷筋動骨的蜀國再想奪取天下無形中難了數倍。雖然不是說要了荊州就一定能得天下,至少要容易很多。

  • 2 # 大實話第一人

    沒有可能,首先天時不允許,漢室頹廢,百姓已經不相信漢王朝的政府,其次百姓需要安定,北方曹魏政權給予老百姓穩定的生活,民心所向,第三,劉備要用荊州和益州的實力對抗曹操的北方政權,光是人口已經差距太大,人口不足,各種生產力下降,國力也不允許,其他的不用說了。就像諸葛亮說的,所有隆中對的條件都滿足了,還要看天下有變,這四個字就是看曹魏有沒有內亂,如果沒有依然沒有機會,所以劉備集團統一天下恢復漢室的機率只有微乎其微

  • 3 # 曾銘瀾

    說實在,沒帥才,人才少。客觀分析,曹魏沒犯大錯,沒機會。這北伐,要二三路大軍,一二路牽制援軍,主力先取涼州為二回東征根據地,沒糧草供應問題。

  • 4 # 星下靜思

    劉備從白手起家,在赤壁之戰後,實力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取得益州和漢中後,實力達到了頂峰。劉備在實行武裝割據的過程中,文謀有諸葛亮龐統,武將有關羽張飛趙雲等五虎大將,憑藉這些實力可能統一天下嗎?個人分析認為,劉備不具備一統天下的能力。

    戰略雄心不足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呈上隆中對策,形成了明確的戰略目標,即取荊州奪益州,形成鼎立局面,到達這一步的實施步驟都很明確可行,操作性強,都按計劃實現。

    在如何一統天下的政治主張上,劉備缺乏政治雄心,諸葛亮的建議雖有一統天下的渴望卻非常籠統: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天下有變”,這一句話說明了很多問題,是被動的等待天下發生重大變化、出現時機,而不是主動的去創造機會、改變形勢。實現一統霸業的雄主,能靠被動等待成功嗎?

    曹操在追擊袁譚袁尚等待時機中,許攸曾對曹操說:“丞相坐守於此,豈欲待天雷擊殺二袁乎?”讓曹操頓悟,立刻讓曹洪出兵,終得冀州。可見,實現宏圖大業是靠主動作為才有希望。

    對劉備來說,肯定有一統天下的雄心,卻沒有足的膽略去實現;諸葛亮看到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對一統天下缺乏具體可行的策略。

    缺乏人才儲備

    劉備還是善於識人用人的,具備優良的領導才能,能容人容事容言,憑著良好的名聲匯聚了文臣武將的基本班底。但是,在發動班底作用,在招賢納士上仍然不廣泛,甚至還存在“小圈子”和內耗。

    諸葛亮在對魏延的態度上,沒有像劉備那樣愛才用才,而是對他抱有偏見,至死都沒有改變。在與原益州官員李嚴等人共事中,也存在不和諧的現象,致使後來在戰爭中糧草不能及時供應的問題。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時,軍隊內部出現糜芳、傅士仁叛變投降的事件;在兵敗後劉封、孟達坐視不救現象;張飛鞭笞士兵被殺事件,都透露出內部存在關係嚴重不和諧的問題。

    劉備的武將不多,五虎大將們沒有更好地培養好下一代新生勢力。在取兩川之地後,除關羽還在一線禦敵作戰外,其餘基本處於養老狀態,沒有從益州當地大力挖掘培養帶兵打仗的將軍上下功夫,沒有實現兵多將廣的戰備基礎。

    君臣不夠一心

    劉備在取益州後,根底基礎都比較薄弱,需要迅速發展經濟,壯大實力。而劉備此時卻頭腦發熱,以為關羽報仇為藉口,進行了親率大軍伐吳的軍事冒險。以劉備的軍事目的看,就是要先滅吳,而後伐魏,達到一統天下。而諸葛亮等一班文臣武將,均持反對態度,君臣不一心,因而難成大業。

    魏吳兩國,均根基深厚,經過多年的積累和發展,人口眾多,兵多將廣,積聚了豐厚的戰備資源。三鼎立的初期,魏吳兩國的君主在識人用人上比較厲害,沒有出現昏庸腐敗的勢頭,經過多年的發展,國力都比較強盛。

    三國之中,蜀國國力最弱,加上在建國後立即伐吳,君臣沒有形成合力,以弱攻強,致使戰爭失敗後失去了與其它兩國抗衡的實力,失去了一統天下的能力和機會。

    結語

    一統天下,不是等出來的,必須有雄主有雄心,君臣一致,上下一體,才能不斷攻堅克難,成就大業。就劉備登基後實力來說,只要精心運籌謀劃,戰役就有勝算。劉備發動戰爭,諸葛亮反對又不參與,連起碼的信心都沒有。要是有龐統在,劉備的夷陵之戰,或許有些勝算,但想滅吳而後一統天下,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

  • 5 # 祖佬爺

    如果孫權不搔他那二下,是可能的,前提是關羽沒異心,我讀史,是把所有人都不當好人,也不當壞人,他們是利益中人!

  • 6 # 錫城小事

    以劉備的實力,要是關羽沒有大意失荊州,沒有夷陵之敗,其實還是沒有太大機會。想要一統天下,唯一的可能性就是等待。

    等待什麼呢?等待北方政權出現大亂。為什麼呢?我們來看看三國鼎立的時候國家實力的對比根據公開資料:

    天下九州魏國獨得六州,中原文明都是魏國的統治,土壤肥沃,出產豐富。相當於今天河北、河南、山東、陝西、遼寧、山西、寧夏、甘肅,以及江蘇、安徽、湖北長江以北部分。

    吳國主要佔領江南地區,有長江天險為阻隔。範圍就是現在的江南和華南,包括江蘇南部、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而且當時的南方其實並不像現在這麼發達,尤其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後世官員囚犯流放經常會被流放到南方。

    蜀國大家都知道,佔領重慶、四川,貴州、雲南,天府之國,易守難攻,物產豐富,但是當地山裡蠻夷眾多。

    魏對抗蜀+吳的地盤,其實就是中國北方對抗南方的地盤,問題是中國歷史長河中從來都是北方征服南方,除了明朝朱元璋,從南往北打是成功的,其他無一例外都是失敗。

    再看人口,魏國滅亡的時候有百姓440多萬,兵力大概50萬左右,蜀漢建國的時候有94萬人口,兵力10萬左右,孫吳人口:230萬,兵力約20萬。可以說吳蜀相加都沒有魏國兵力強。這也是諸葛亮六出祁山而徒然無功的原因。出去了攻下來了,也沒有兵力守得住。糧草也運送不上,很容易就被魏國反攻了。

    所以,除非等待,等什麼呢?等魏國內亂,只有這種機會被把握住,蜀國才能以弱勝強,出現奇蹟。而且自身要活得夠長久,司馬懿為什麼會成功呢?自身智慧、能力不說,活得夠久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 7 # 帝國五千年

    荊州、東三郡不失,龐統、法正不死則漢室可再興。

    荊州和東三郡的重要性

    荊州對於蜀漢的重要性屬於有荊州則可制衡中原,並且以此牽制得到關中以西,而且荊州對於東吳來講也是一種威脅,如果荊州在劉備手中,如果統一北方後可以從北及西攻入江東徹底統一天下。荊州的重要性早就在劉備請諸葛亮出山之時就已經嚴明。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三國志》

    荊州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當時劉表佔據荊州當年孫堅和袁術都曾想佔領荊州但是沒有成功,劉表臨死前曾想把荊州交於劉備,但是劉備覺得劉表有兒子應該交於他們。後來劉表次子劉琮投降曹操,劉備才後悔但是已經晚了。赤壁之戰劉備聯合孫權戰敗曹操,隨後曹孫劉三方圍繞著荊州進行了多年的爭奪戰。先是劉備以劉琦之名收復荊南四郡,後又在南郡和周瑜一起打敗曹仁奪取江陵及公安,赤壁之戰後劉備得到荊州五個郡。而劉備也此為根據地招攬人才和兵馬錢糧。

    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三國志》

    戰後劉備讓諸葛亮負責三郡的賦稅,而且還收納了很多人才比如龐統,魏延,黃忠,馬良,蔣琬等,基本上蜀漢前期的人很多都出自荊州。而劉備在荊州收攏的軍隊也不少,劉備入川初期帶的軍隊應該在接近兩萬人,之後兵圍成都時又讓諸葛亮等人帶軍入川作戰,至少也有兩三萬左右。諸葛亮等人入川是兵分三路諸葛亮一路,張飛一路,趙雲一起。而且還要留下兵馬守衛荊州至少也得在三五萬人才能守住荊州,從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攻打襄樊來看關羽以三萬軍隊攻打襄樊,荊州各郡留守的軍隊總共應不下於兩萬人。而且此時劉備只有荊州三個郡,前期還多兩個,所以荊州軍隊在前期至少有八萬左右。

    羨病死,長沙復立其子懌,表遂攻並懌,南收零、桂,北據漢川,地方數千裡,帶甲十餘萬。《三國志》

    從劉表傳的記載中也可以看出,劉表佔領整個荊州之後帶甲十餘萬,而荊襄九郡,劉備佔領五個半(南郡大部,江夏大部加荊南四郡),劉琦死後江夏可能被東吳所得,很有可能是用於交換了南郡。

    所以荊州對於蜀漢來講很重要,這也是為什麼劉備在稱帝之後要極力攻打東吳的原因,出了為關羽報仇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要奪回荊州,這樣北伐才能有另一個出口。

    琬以為昔諸葛亮數窺秦川,道險運艱,競不能克,不若乘水東下。乃多作舟船,欲由漢、沔襲魏興、上庸。《三國志》

    東三郡指的是上庸、新城和魏興三郡,漢中之戰後劉備奪得此地。讓養子劉封和孟達駐守,但是由於後來劉封欺負孟達,孟達叛劉備投降曹魏。東三郡的地理位置也很重要,離襄樊很近,其實如果孟達和劉封二人當時支援關羽的話,襄樊可能早已經被拿下荊州就不會丟失。之後蔣琬主政時期曾建議從漢水和沔水水路進攻東三郡,則可以另闢一條北伐之路,要比諸葛亮當年出祁山要容易的多。可惜蜀漢國力有限經不起損失,所以這條建議被朝臣否決,蔣琬也因為沒有北伐成功而病逝。

    鳳雛殞命雒城

    龐統和法正都是劉備身邊最重要的謀士,注意此處講的是謀士。其實仔細讀歷史就可以得知諸葛亮屬於全才的範疇,前期諸葛亮是想荀彧一樣的人物,負責後勤及後方的治理。並不是說諸葛亮是後勤專家,他的主要範疇是後方的全程把控,負責前方軍需的供給和政事處理也就是宰相的位置。

    先主領荊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吳將魯肅遣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見與善譚,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親待亞於諸葛亮,遂與亮併為軍師中郎將。亮留鎮荊州。統隨從入蜀。《三國志》

    在劉備未拿下益州之前最重要的謀士就是龐統,拿下荊州之後龐統被封為軍事中郎將跟諸葛亮一樣的職位。劉備入川之時帶的就是龐統,而諸葛亮則被留下來和關羽等人鎮守荊州。劉備這樣安排一方面是不希望讓劉璋看出自己有吞併益州之心,另一方面劉備也明白此時龐統更適合待在自己身邊出謀劃策,諸葛亮要負責荊州的一切事務,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益州拿不下還能回師荊州。

    “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若沉吟不去,將致大困,不可久矣。”《三國志》

    而龐統的才能跟諸葛亮有的一拼,畢竟二人號臥龍鳳人都是人中龍鳳。劉備入川后龐統就獻計上中下三策取西川,而劉備選擇了中計,先是書信嚴明孫權求救讓劉璋給與兵馬錢糧救援孫權,但是劉璋沒有給足錢糧兵馬,此時張松不希望劉備走,後又被張肅告知劉璋後被殺。劉備隨南下攻打劉璋,可惜的是進軍至雒城龐統率眾攻城是被流矢擊中而亡。龐統死後劉備的心情就是:“先主痛惜,言則流涕。”之後劉備圍攻城一年才攻下,而且又把諸葛亮等人調入益州,假如龐統不死諸葛亮很可不會入川,更大可能是諸葛亮負責荊州政事,關羽負責荊州軍事,假如關羽攻打襄樊,荊州也不會丟失。

    先主痛失翼侯

    法正之於劉備就是雙臂,法正的死對於劉備是損失巨大的。法正曾是劉璋部下,但是劉璋沒有重用他,劉備入蜀時法正和孟達被派去涪城迎接劉備,法正到了劉備軍中之後便留下來為劉備暗中出謀劃策。劉備攻打劉璋之時,劉璋部下曾獻計劉備聽後很害怕劉璋採納,法正知道劉璋的性格不會採納也安了劉備的心,後來法正曾寫書信勸劉璋投降。

    以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三國志》

    劉備入主益州之後以法正為蜀郡太守為智謀之士,劉備非常倚重法正,還讓他與諸葛亮等人一起編撰《蜀科》。後來法正讓劉備迎接張魯已據漢中才能守住益州,劉備聽從法正建議派人去迎接張魯,但是此時張魯已據投降曹操。建安二十二年劉備和曹操交戰與漢中,法正為劉備出謀劃策。第二年劉備駐軍定軍山,法正獻計讓黃忠斬殺曹操大將夏侯淵。之後曹操又在漢水之戰被劉備軍隊打敗,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戰勝曹操進位漢中王,封法正尚書令、護軍將軍。

    先主既即尊號,將東征孫權以復關羽之恥,群臣多諫,一不從。章武二年,大軍敗績,還往白帝。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三國志》

    可惜法正在第二年就病逝了,劉備在法正病逝後三次哭暈可見法正對於劉備多重要,法正死後劉備上諡號翼侯,法正是劉備在位是唯一一個有諡號的大臣。而且諸葛亮在劉備夷陵之敗後曾說:“如果法正在劉備不會攻打東吳,就算攻打東吳也不會敗。”

    龐統和法正死的時候才四十多歲,如果能在活個五到十年三國又是另一番景象,荊州不會丟失,劉備不會兵敗夷陵。就算丟失荊州至少諸葛亮也不會那麼類,諸葛亮可能還是總理朝政,劉備出征在外龐統和法正獻策,至少可以拿下雍州和涼州。此時關羽再從荊州出發配合,攻入中原的可能性很大。因為近靠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曹操就差點遷都,更何況法正和龐統還在呢?

  • 8 # 文史學徒夢九霄

    個人觀點以劉備的實力做個偏安一隅的軍閥,類似唐朝節度使那樣割據一方沒有問題,統一天下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原因如下:

    一、地盤不佔優勢

    劉備稱帝的根據地是益州,佔了蜀道之險,又緊守漢中咽喉,看似局面不錯,但是自古以來統一中國,一定是佔據中原地帶的,中原的政權也被普通老百姓認為是正統政權。

    益州雖然是天府之國,放到今天也不過雲貴川渝罷了,自保尚且吃力更別說擴張了,俗話說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以治蜀難治,光治理好蜀漢劉備都不算完全合格。

    二、人才並不佔優

    劉備紙面上實力一聽,五虎上將,臥龍鳳雛,真是三國最牛的,但是就和上學一樣,100分的試卷你這個班就那麼十幾個人考了九十多分,其餘的都是剛剛及格,甚至不及格,碰到隔壁各個都是在85分以上的,綜合實力怎麼能幹過人家。

    況且蜀華人才凋零的速度比想象的還要快,曹魏都有幾代重臣,到司馬懿高平陵之亂的時候,起碼都有跟著曹操的三代重臣了,劉備這邊基本沒有,一面是江山代有人才出,一面是一蟹不如一蟹,你怎麼去佔領中原大地?

    三、底蘊也不佔優

    曹操是先發先至,起兵的早,家裡有人,亂世之中佔了先機,孫權是弟承兄業,守土有餘擴張不足,但是江東佔了三江之險,曹操,曹丕都沒打的過去,只有劉備屬於白手起家,成就霸業,勇氣可嘉,但是底蘊不足。

    荊州幫,益州幫,東洲幫的關係都不見得能處理好,俗話說攘外必先安內,內部都不是特別團結,更別說去開疆擴土了,真要盲目誇張成功了,管理起來人手都不夠。

    荊州怎麼丟的?兵力足夠,人才足夠,團結一心,有救必應,未必就能被東吳拿下,戰略要地都守不住,還能妄談天下?

    總結:劉備的實力在三國中也就能割據一方,成為軍閥這樣的角色,自身底蘊不足,人才不佔絕對優勢,地盤也是偏安一隅,很難完成統一中國的霸業。

  • 9 # 簡運書生

    如果荊州不失,先北取關中之地,以黃忠魏延鎮守,再遣馬超西伐雍涼二州,之後關張趙東進滅吳,對曹魏形成圍剿之勢,大事可成。

  • 10 # 伏桀

    -

    我是一個反對隆中對存在的人,因為有兩個無法迴避的原因。一是劉備諸葛亮密談,乃是密議,沒有第三人在場,何人記錄隆中對?第二便是隆中對最大的問題在於荊州,只要佔據荊州,劉孫兩家就不可能真的同盟對曹。以荊州為基礎的隆中對從一開始就犯了最致命的,在結盟當中的大忌,那就是核心利益糾葛。事實上也正是如此。任何人都知道孫權對荊州志在必得,諸葛亮還以此為核心制定一個自相矛盾的戰略?

    -

    基於這個邏輯,重讀史書,其實不難推斷出更符合事實,且與劉備一貫作風相吻合的推測。那就是劉備的目的是先滅東吳,形成與曹操南北分治的第一步,接下來,魏延出祁山,關羽出荊州,合肥也早就準備好了人選。劉備不管帶軍主打哪一線,曹操都無力抵擋。而劉備極大可能會主打合肥,因為那邊他的資源運作太深。一個關羽都打得曹操準備搬離許都,真別以為這是異想天開。即便劉備死了,諸葛亮在佔據半壁江山,不缺錢糧兵員的情況下,有足夠的空間北伐,絕不會屢次因為錢糧問題輸給司馬懿的拖字決。

    -

    但是時也命也,龐統,關羽,張飛突然之間接連猝死,荊州水軍全滅。直接打破了劉備所有的計劃。這些意外就應了最後後人的那句評價,曹魏佔天時,天最大,誰也避不過。

  • 11 # 晚自習

    我覺得可能性很小。

    不可否認,能臣良將很重要。劉備有能臣良將,曹操手下的能臣良將也不少。

    而且曹操和孫權有穩定的根據地都要比劉備早,董卓脅迫漢獻帝到長安的時候,曹操就開始準備在中原地區招撫流民,屯田練兵了。

    後期的曹操更是佔據了今天的河南、河北、山東、陝西,山西還有北部的大片土地。人口繁衍,糧食聚集,實力雄厚。而當時的南方尚未被開發,生產水平顯然不如中原和北方。

    而劉備佔據益州,內部還不是特別穩定,南方還有少數名族的騷擾。巴蜀雖然天府之國,但那裡人力物力的產出顯然不足以支撐起統一戰爭的消耗。諸葛亮後來多次北伐,也就是為了爭取地盤和人口,積蓄力量,但常常因為糧草問題而退兵或不能長期駐守。

  • 12 # 月亮35485780

    我覺得一點可能都沒得!諸葛亮都是劉備死了才真正是自己說的算!劉備後期根本不聽諸葛亮的話,才讓自己損失那麼多人,還死在外地,導致諸葛亮以後的北伐始終力量不夠!要說劉備打仗,簡直就是十打十輸!一點都不的行!

  • 13 # 樓頂的大叔

    劉備身邊有法正或者龐統的時候還是可以的,他自己帶兵能力和劉邦是一個水平。而事實是別說統一天下,連東吳都打不過。

  • 14 # 網言軍事

    就算劉皇叔握有荊州重地和巴蜀天府之國且有謀士、名將輔佐,夢想統一天下也照樣沒戲。為啥這麼講呢?因為當時的中國跟現在不一樣,無論人口、開發程度還是經濟發展水平,南方都遠不及北方,這也是吳蜀聯手抗擊曹魏多年仍無法逆轉不利戰局的關鍵因素。

    史載,西晉滅吳時北方編戶人口就達443萬,而江南只有52.3萬戶、230萬人,再加上蜀漢在籍人口約100萬,整個南方總人口才330萬,還是比北方政權差一大截子。更何況,劉備就算鼎盛時期也只掌握了巴蜀和荊襄大部,轄區人口加起來撐死也超不過200萬,與曹魏政權相比仍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

    須知,即便後來西晉末年北方大亂、兵災瘟疫連禍導致北方人口驟減,最後統一天下的仍然是北方政權。而南方歷代小朝廷別看獲得了“衣冠南渡”的人口(也是人才)紅利,又在相對和平狀態下休養生息了一個半世紀,卻依舊沒有北伐收復中原的實力。這難道還不足以說明問題嗎?

    而且,三國時期的情況是隻要劉備獨佔荊襄,無論曹魏還是孫吳都不會饒過他——這2家如果聯手夾攻(或一方坐山觀虎鬥)劉備的話,後者勝算幾何?

    至於說謀臣、武將,無論數量還是總體質量劉備陣營跟曹魏、孫吳也都沒法比。由於曹魏政權疆域最大、實力最強,加上曹操求賢若渴,天下有識之士大多投效前者,一時間出現了“文臣如雨、猛將如雲”的人才繁盛景象,史載曹操麾下僅謀士(並非所有文官都有資格出謀劃策)就超過100人。

    而孫吳政權透過征戰四方和地方選拔,也招徠、發掘出大批名臣猛將,僅史料中出現的孫吳政權文官、武將就多達255人,籍貫涵蓋東漢11個州,其中出身揚州(孫吳大本營)以外地區的人才就有94人,佔到總數三分之一強。

    反觀蜀漢政權最為可憐,史料中出現的文臣武將只有173人,其中荊州和益州人士就有118人,佔比高達68%,而當時人才聚集度最高的北方各州除了張飛、關羽、趙雲、糜氏兄弟等老班底外,後來跟隨、投效劉備的文臣武將僅有區區三四十人。可見,單是人才爭奪戰這一項,劉備就已經輸了。

    而具體到戰術因素上,缺乏騎兵的劉備在曹魏政權勉強同樣居於下風——眾所周知,騎兵戰鬥力源泉在於獲得持續的優良戰馬供應,史載孫吳政權為獲取軍馬不惜代價乘船渡海至遼東購買馬匹,儘管前者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到滅亡時居然只能保有一支2000人規模的騎兵部隊,這與當時北方政權動輒就拉起一支上萬人的鐵騎怎麼抗衡?

    劉備就更慘了,其馬匹主要來自大西南山地部族,雖吃苦耐勞卻不善賓士,而且數量也不多,諸葛亮就曾慨嘆自己要湊夠1000名精銳騎兵竟然要花費數十年時間“糾合四方精銳”才能勉強做到。

  • 15 # 高樵96013041

    劉備可能統一天下,蜀國國力弱人口少,自從項羽少去荊州,蜀國在無力和大魏相爭,最後魏國出人才,鄧艾,鍾會,最後蜀國就滅亡了。

  • 16 # 曹老師xixi

    歷史已經證明,劉備沒有可能統一天下。

    劉備在鼎盛時期,擁有漢中,荊州之地,蜀地又是沃野千里。武將也都是出類拔萃,謀士更是天下無雙。

    那為啥就是統一不了天下呢?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具備,加上個人作為君主能力也有限,做了不少錯誤的決策,錯過幾點點的機會,如何統一天下?

    天時上,在劉備鼎盛時期,依然有強敵曹操集團和孫權集團,根本不是簡簡單單有頂級武將和頂級謀士就能擊敗的對手,對手就算沒有頂級武將謀士,也不會比劉備集團差太多,和其他朝代的建立區別很大,所以說中國的朝代只能漢朝是強盛而亡,並且此時劉備年齡也大了,沒有時間再去恢復大漢了。

    地利上,劉備雖然鼎盛時期,佔有漢中、荊州之地,但是依然地盤很小,為啥每次劉備諸葛亮撤退都要帶走大量的人口,就是因為劉備集團的地區人少,古代打仗,打的就是人,沒有人,就沒有人才、沒有糧食、沒有金錢,再對比曹操集團,佔領中原地區,人才糧食金錢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就像你在遊戲你無論怎麼努力,也很難打過氪金大佬。

    人和上,算是劉備最後的砝碼,中山靖王之後,獻帝之叔,因為這個關係,劉備不算拉攏人才,從織履販席之徒最終成為了一方勢力,但是隨著一代一代的人變遷,誰還記得曾經的大漢王朝呢,一代人食漢之祿,下一代人卻不食漢之祿了,能者居上,堯舜禪讓,百姓的幸福生活不是靠一姓之國,劉備最後的砝碼也隨著時間而流失。

    後期諸葛亮六出祁山,鞠躬盡瘁,在歷史中實際上對曹魏集團沒有一絲的傷害,而蜀漢則是國力消耗殆盡。加上劉備及劉禪個人能力確實不足,在劉備時期錯誤的發動對夷陵之戰,使蜀漢集團大傷元氣,失地亡臣,再也恢復不了元氣了,劉禪更是昏君的代表。這也就是為什麼三國最終歸於統一的,必定是佔據中原的曹魏集團/司馬集團,就如司馬懿所說的,再過數十年,自然一統。現在看來就是躺贏。

  • 17 # 愛吃魚的胖醫生

    絕無可能!原因有三:1.相對於劉備孫權而言,曹操更得民心;東漢末年,因土地被大量兼併,失地農民被迫起義,中原百姓深受戰亂之苦,曹操詩云: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百姓所期待的官家--東漢政府已經無力管束,背離了人民,自然要被人民拋棄;曹操率先開始屯田,進一步限制豪強佔田,消滅地方割據勢力,另外開鑿多條運河,中原的人民得以溫飽,人心得以安定;試想,如果此時來了一波人使穩定下來的人民重新陷入戰亂,誰能答應?劉備所謂復興漢室的政治口號在人心思定的中原地區根本不會起太大作用,諸葛亮所謂天下百姓撣食壺漿迎接王師根本不可能。

    2.縱觀中國歷史,靠戰爭奪取天下的必須具備三個最基本條件:收拾人心,具備基地,建立軍隊。孫曹不多談,劉備靠個人魅力的確聚攏了一批死忠,但苦於一直沒有基地和軍隊,即使赤壁戰後借得部分荊州,也是民少地窮之地,無法長期供應軍隊,不像劉邦和李淵的關中,或者朱元璋的江南,縱觀劉備戰史,用於激勵部下的只有兩字--搶掠,好好的天府之國被他搞得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最終經歷一代後人心盡喪,軍敗國亡。

    3.從戰略上來看,劉備出身微末,如想取得成功只能靠以戰養戰;而以戰養戰必須有兩個先決條件,即大量吸收對方兵員以快速補充戰爭消耗,大量收集敵方資材以補充戰爭經費;這兩點曹操也看到了,一方面,曹操大量消滅擁漢派,連荀彧都不能倖免,劉備復興漢室的口號在曹操內部根本翻不起風浪;另一方面在漢中之戰時從容的將漢中的民眾全部牽走,城池物資全部破壞,這直接導致漢中戰後劉備根本無力支援關羽,眼睜睜看著關羽被夾擊而殺,荊州被奪。

    最後,借用戰略家魯肅的話,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連魯肅都這麼看進而勸孫權割地自保,恐怕劉備根本連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 18 # 小王飛刀1

    不能,因為劉備的統治集團有一個先天性的不足,那就是劉備與當時的統治集團門閥集團有著尖銳的矛盾,曹魏集團的九品中正制,東吳集團的本土門閥,私人武裝都是順應這一潮流的。呂蒙白衣渡江三萬人連最基本的武器都沒有卻能輕易的佔領江陵就是因為本地的地頭蛇反對劉備的統治,後來的譙周勸劉禪投降也是如此。

  • 19 # 靖遠0204

    我認為從劉備投靠劉表之後,統一天下的可能性就沒有了。

    其實劉備也深知這一點。我們回憶下,在曹操未能完全統一北方之前,不管再難劉備都堅持在北方發展勢力,抗擊曹操。為什麼?因為他深知北方才是爭奪天下的根本。

    即使後來按照隆中對的規劃基本實現了佔據荊州、益州的目標,也已經是強弩之末,再難前進半步。為什麼呢?人力、經濟的支撐難以為繼。事實上,在南方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完全超過北方之前,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南方政權能夠消滅北方政權進而統一中國。(劉邦出川面對的是完全各自為戰並且實力弱於自己的諸侯國,能夠最終戰勝項羽,還是因為佔據了關中和中原地區)

    部分觀點認為如果當時孫權沒有背信棄義,關羽拿下樊城,是不是有了統一天下的機會?我仍然覺得不可能。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即使拿下樊城、襄陽,關羽的荊州兵兵力不足,要是再留下守城兵力,估計就難以進攻了,而大本營益州方面剛經歷了漢中大戰,需要休養生息,難以支援荊州前線,如此,至多是實現佔領襄陽樊城的目標。其實,歷史確實印證給我們看了,大漢劉氏另一位後裔南朝宋的建立者劉裕,坐斷東南,雄才大略,佔據荊州益州和揚州等整個南方地區,北境疆域一度推進到黃河南岸,也收復了長安、洛陽,結果呢?兵力、糧草不濟,數次北伐仍無功而返,而後宋齊梁陳的疆域逐漸被北朝政權蠶食,最終被北方的隋消滅。

    雖然未能統一中國,但劉備的一生始終懷揣夢想,百折不撓,矢志不移,終不為人下,建立了三分基業,是值得我們大家尊敬的,他的精神也激勵著我們這些在底層奮鬥的年輕人要堅持夢想,永不放棄。

  • 20 # 飛揚廣告16896866

    有,用龐統上策在劉璋迎接劉備的酒宴上就斬殺劉璋,黃忠魏延大軍困住張任,在法正的奇謀下西川很快就能佔領,龐統不會中箭身亡,諸葛亮也不會倉促率張飛趙雲等入川相助,那麼荊州有諸葛坐陣很難丟失,關羽也不會敗走麥城,之後待曹操病死,曹丕登基未穩,集中兩股兵力從荊州進軍,一舉拿下曹魏,東吳只能束手稱臣!三國統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影手遊幸運折扣抽到七折還划算嗎?還是隻有五折六折買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