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蔓莓愛游泳

    貿易順差總額=出口總額-進口總額貿易順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國出口貿易總額大於進口貿易總額,又稱“出超”。表示該國當年對外貿易處於有利地位。  當前,中國持續性的貿易順差主要呈現以下三個特點:  1、區域集中在發達國家和地區  中國貿易順差集中在歐盟、美國等國家和中國香港地區。以2006年為例,對歐盟貿易順差為916.6億美元;對美國貿易順差為1442.6億美元;對香港地區貿易順差為1446.0億美元,同比增長分別為30.7%.26.2%和28.8%。而同一時期,與其他主要貿易伙伴貿易呈現逆差局面,如對日本逆差為240.8億美元,南韓為452.5億美元,對東盟為182.2億美元。  2、貿易順差集中在加工貿易領域  2005年,中國加工貿易領域實現順差,為1427億美元,比2004年增加了364億美元,是全國貿易順差的1.4倍;2006年實現順差接近1900億美元,比2005年增加了340多億美元,是全國貿易順差的1.1倍,可見,加工貿易是中國貿易順差主要來源。  3、貿易主體集中在民營和外資企業  2006年,中國出口總額達9690.7億美元,其中國有企業出口額為1913.4億美元,佔總額的19.71%;外資企業出口額為5638.3億美元,佔總額的58.2%;民營企業為2139億美元,佔總額的22.1%。由此可見,中國貿易主體主要集中在民營和外資企業。一國的國際收支是一國居民與所有外國居民在一定時期經濟交往的貨幣價值記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把國際收支定義為:國際收支是一定時期國家的統計報告表,說明了:1)一個國家的經濟與世界其他地方之間的商品、勞務和收入的交易;2)該國的貨幣、黃金、特別提款權,對世界其他地方的要求權和債務的變動;3)單方轉移的平衡專案。 國際收支平衡表是一種統計表,它以特定的形式記錄、分類、整理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裡(通常為一年)所有的國際經濟交易,用來表示這個國家對外經濟的全部情況。一般說來,國際收支平衡表包括的主要專案有:經常專案、資本專案、結算或平衡專案。 (1)經常專案。這是國際收支中最重要的專案,是本國與外國之間經常發生的國際收支專案。如果經常專案差額有盈餘,那就意味著這個國家的國外財富淨增加。表示一國對外有淨投資,包括商品和勞務。經常專案赤字表示當事國進口更多的商品、勞務,成為國際債務者,意味著外國對本國有淨投資。經常專案的差額又等於一國國民淨產值與國內總開支之差。若國民淨產值大於國內總開支,超過部分即相當於各種形式的對外投資部分,包括國際儲備資產的積累。若總開支大於國民淨產值,超過部分即相當於各種商品勞務或資本形式的外國資本輸入。經常專案又分為貿易收支、勞務收支和轉移等三項。 1.貿易收支。貿易收支又稱有形貿易收支,包含進口和出口貿易收支。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規定,進出口商品價格都應按離岸價格(FOB)計算,但事實上,各國的掌握並不一致。一般說來,大多數國家對出口商品價格都按離岸價格計算,而進口商品價格則按到岸價格(CIF)計算。 2.勞務收支。勞務收支又稱無形貿易收支,其內容有運輸、保險、通訊、旅遊等各種服務的收入和支出,以及由於資本輸出入、信貸和投資所引起的利息、股息和利潤的收入和支出。還包括其他勞務收支:如使館費用、廣告費、專利費等等。 3.轉移收支,又稱單方面轉移。包括官方和私人的贈款、匯款、賠款、援助。所謂單方面轉移,意味贈方不想索取經濟代價,收方不需要還本付息的轉移,是無交易的國際經濟活動。 (2)資本專案。這是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第二大類專案,表示官方和私人長期與短期的資本流入和流出。資本專案記載的是金融資本的交易,國際資本流動交易物件有民間的和政府的。從期限看可分為長期資本與短期資本。 1.長期資本。長期資本是指一年以上和未定期限的資本。主要用於融通商品與勞務信貸、直接投資、有價證券投資與貸款等。又分為政府長期資本流動和私人長期資本流動。 2.短期資本。短期資本指一年內迴流的資本,主要用於經濟交易差額的暫時融通,包括短期的借貸、存款和貿易信用。 (3)結算或平衡專案。包括錯誤與遺漏、分配特別提款權和官方儲備等項。 1.錯誤與遺漏。在編制國際收支平衡表時所列各個專案的數字,涉及的範圍十分廣泛而複雜,來源於各個方面。統計數字和資料的不及時、不完全、不準確,往往是經常存在的。特別是短期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流動頻繁,形式隱蔽,很難獲得準確數字。由於上述原因,往往造成國際收支不平衡,不得不設立“錯誤與遺漏”專案,對這些不平衡的專案人為地加以平衡。 2.分配的特別提款權。特別提款權是60年代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建立的一種新的國際儲備資產,是一種記賬單位。在某個基本期裡,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討論同意,可增加一國資金(資產),這就是特別提款權的分配。特別提款權可以用來調節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一國國際收支逆差時,可動用特別提款權償付逆差,並且可以直接用特別提款權償還基金組織的貸款。 3.官方儲備。官方儲備是指一個國家由官方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包括黃金、外匯和特別提款權。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的國際收支不可能完全平衡,總會發生差額。如果不平衡,就要透過動用官方儲備,來彌補或軋平這個時期國際收支的差額,實現該時期國際收支的平衡。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2 # 羊先生的團團

    貿易逆差國家,會透過一系列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調節社會總需求、從而影響貿易收支不平衡的情況;

    調整匯率,影響進出口商品價格,從而調節國際收支不平衡;

    動用國家的官方儲備調節國際收支不平衡;

    外匯管制和進出口商品管制調節等

  • 3 # 阿木看世界

    談到貿易逆差,首先要了解世界貿易規則,很大一部分是讓大多數國家能夠將自己的發展成果與其他國家分享,但還有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為了讓全世界的資源能夠不受國家限制,從而消除一個國家獲得分享其他國家資源的目的。一個國家無論資源如何豐富,卻是不能擁有全部資源,世界各國的經濟活動首先是提高本華人民的生活水平,其次分享其他國家的發展成果及資源,因此與其他國家分享資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項。

    當一個國家出現貿易逆差時,即表示該國外匯儲備減少,其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削弱,該國在該時期內的對外貿易處於不利地位。大量的貿易逆差將使國內資源外流加劇,外債增加,影響國民經濟正常有效執行。因此,政府應該設法避免出現長期的貿易逆差。

    如果一個國家經常出現貿易赤字現象,為了要支付進口的債務,必須要在市場上賣出本幣以購買他國的貨幣來支付出口國的債務,這樣,國民收入便會流出國外,使國家經濟表現轉弱。

    政府若要改善這種狀況,就必須要把國家的貨幣貶值,因為幣值下降,即變相把出口商品價格降低,可以提高出口產品的競爭能力。

    因此,當該國外貿赤字擴大時,就會利淡該國貨幣,令該國貨幣下跌;反之,當出現外貿盈餘時,則是利好該種貨幣的。因此,國際貿易狀況是影響外匯匯率十分重要的因素。

  • 4 # 小七古堂

    誤區一: 維持國際收支平衡需保持國際貿易平衡

    可以肯定,將國際收支平衡等同於國際貿易平衡是一種誤解。為何說是誤解?只要我們看看國際收支平衡表就清楚了。眾所周知,國際收支包括“經常專案、資本專案、外匯儲備”等三個專案,而經常專案(國際貿易)只是其中一項。從邏輯上講,一國對外貿易不平衡對國際收支會有影響,但不能因此就推定該國國際收支不平衡。

    要理解這個問題,需先弄清經常專案、資本專案、外匯儲備之間的關係。經常專案下的進口,是指將外國商品買入國內;出口則是指將本國商品賣出國境外。資本專案雖不同於貿易專案,但無實質區別。事實上,對外投資也是購買國外商品,只是未將外國商品買入國境內;引進外資也是出口商品,不過未將本國商品賣到國境外。

    若這樣理解,貿易專案與資本專案的關係便一目瞭然。簡單說,在國際收支表中,貿易專案與資本專案互為消長。比如,中國將100億商品出口到國外,商品離開了國境,在貿易專案的貸方記“100億”;同時出口換取外匯100億,於是在資本專案的借方也記“100億”。反過來,中國將50億外國商品進口到國內,在貿易專案的借方記“50億”;同時由於資本流出50億,在資本專案貸方也記“50億”。

    上面例子中,中國出口商品100億,進口商品50億,貿易專案有50億順差;再從資本專案看,資本流出100億,流進50億,於是資本專案便有50億逆差。由此可見,一個國家貿易專案有順差,資本專案就會有逆差;反之,一個國家貿易專案有逆差,則資本專案就會有順差。將兩個專案綜合起來,該國的國際收支是平衡的。

    問題在於,當一個國家貿易專案與資本專案同時出現順差或者逆差怎麼辦?這種情況雖不多見,但確實存在。如中國的經常專案與資本專案就曾出現過雙順差。在此情況下國際收支能否平衡呢?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再分析國際收支表。

    前面說過,國際收支包括“經常專案、資本專案、外匯儲備”三個專案,一個國家經常專案與資本專案同時出現順差,外匯儲備必然增加。要知道,外匯儲備通常用於國外存款,購買外國國債或者公司股票,而購買境外銀行存單、國債、股票皆可取得收益,這樣看,外匯儲備就相當於對外投資。將三個專案結合起來,國際收支也是平衡的。

    “雙逆差”的情形正相反。一個國家經常專案逆差,表明該國進口大於出口,購買了較多的外國商品;資本專案逆差,表明該國資本流出大於資本流入,購買了較多的外國資產。而經常專案與資本專案同時出現逆差,則外匯儲備減少。這樣將三個專案綜合起來看,該國國際收支也是平衡的。可見,無論一個國家出現雙順差還是雙逆差,皆不會影響該國的國際收支平衡。

    誤區二:維持國際貿易平衡要求雙邊貿易平衡

    將國際貿易平衡等同於雙邊貿易平衡,是人們的另一個認識誤區。長期以來有一種流行觀點,認為一個國家對另一國家有貿易逆差,逆差國就吃了虧,順差國佔了便宜。實則不然。經濟學證明:國家間開展自由貿易是雙贏,而且國際貿易平衡並不要求兩國之間的雙邊貿易平衡。

    關於國家間自由貿易可以雙贏,亞當·斯密曾作過嚴密論證。他在《國富論》中以制針為例,提出分工可提高效率;並指出分工要由絕對成本決定。斯密的觀點無疑是對的。比如,甲、乙兩個國家,甲種糧食的成本比乙低,織布成本卻比乙高;而乙種糧食的成本比甲高,織布成本卻比甲低。相比而言,甲的絕對優勢是種糧食,乙的絕對優勢是織布。斯密說,只要按各自絕對優勢分工,甲種糧食乙織布,然後彼此交換,雙方皆可節省成本,增加產出。

    後來李嘉圖對斯密的分析作了拓展,指出,決定分工的不只是絕對成本,還有比較成本。要說明的是,無論斯密還是李嘉圖,他們講分工皆有一個共同前提,那就是自由交換。若不能自由交換,即便存在絕對優勢或比較優勢,也不可能有分工。還是舉前面的例子,甲專種糧食而乙專織布,但若甲不能用糧食交換乙的布,而甲需要穿衣服,乙需要吃糧食,甲與乙不能互通有無,當然不可能形成分工。

    可為何說國際貿易並不要求雙邊貿易平衡呢?經濟學解釋是,隨著經濟發展和分工的深化,國際貿易不單是雙邊貿易,而是多個國家一起進行的多邊貿易。特別是人類進入21世紀後,產業分工已經全球化,如果兩個國家分別處於產業分工的上下游,兩國間的雙邊貿易就不可能平衡,而且也無需平衡。何以如此?讓我們看下面的例子:

    假定有甲、乙、丙三個國家,它們分別生產棉花、紗錠、布匹。甲將棉花賣給乙,而甲卻不購買乙的紗錠,那麼甲是貿易順差,乙是貿易逆差;乙將紗錠賣給丙,而乙卻不購買丙的布匹,則乙是貿易順差,丙是貿易逆差;丙將布匹賣給甲,而丙卻不購買甲的棉花,於是丙是貿易順差,甲是貿易逆差。若僅從兩個國家看,雙邊貿易皆不平衡,可從多邊貿易看,整體卻又是平衡的。

    懂得了上面道理,就不難明白美國為何對全球100多個國家會有貿易逆差。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美國處於國際分工的最高階,而廣大發展中國家處於相對低端;同時,也與美元作為國際中心貨幣有關。讀者想想,在當今國際貨幣體系下,美國只要印出美元就可在全球採購商品;而其他國家要進口美國商品,首先得出口商品換回美元,這樣美國當然容易出現貿易逆差了。

    再往深處想,雙邊貿易是否平衡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貿易是否自由。只要貿易自由,全球貿易最終一定會自動平衡。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出口的目的都是為了換取外匯用於進口,並透過進口分享國際分工的收益。若一個國家只出口而不從國外進口等額商品,就等於自己主動放棄了分享國際分工收益的機會,請問世上有哪個國家願意賠本賺吆喝呢?

    誤區三:徵收高關稅能實現雙邊貿易平衡

    關於國際收支平衡的第三個誤區,是高關稅能實現雙邊貿易平衡,從而維持國際收支平衡。我們已經分析過,國際收支平衡並不完全取決於貿易平衡,國際貿易平衡也無需雙邊平衡。退一步講,一個國家即便希望保持雙邊貿易平衡,也不可能透過徵收高關稅達到目的。

    從源頭追溯,主張高關稅的始作俑者是15世紀至18世紀初的重商主義。重商主義者認為,只有金銀才是財富,所以一國進出口必須保持順差。重商主義分兩個階段:早期重商主義主張少進口,以保持和增加國內金銀貨幣;晚期的重商主義則主張獎出限入,多出口、少進口。怎樣才能少進口呢?重商主義者提出的辦法,是對進口商品徵收高關稅。

    令人不解的是,在重商主義時代,流通的貨幣是金銀,而金銀本身是商品,那時將金銀作為財富尚可理解。可是今天紙幣已經普遍替代金銀貨幣流通,到上世紀70年代,隨著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解體,各國貨幣已不與黃金掛鉤,可為何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還要用高關稅限制進口呢?美國公開的理由,是高關稅可限制進口,保護本中國產業和就業。

    驟然聽此說法似乎在理,然而深入想卻似是而非。從經濟學角度看:限制進口無疑是限制國際分工。其推論很簡單:一個國家的進口,便是他國的出口,你用高關稅限制進口,無疑是限制別人出口。別人出口不自由,當然也會用高關稅限制你的出口自由。如此一來,國家間當然不可能存在分工。當年亞當·斯密強調“交換是分工的前提”,說的就是這道理。

    要進一步討論的是,用高關稅限制進口是否真能保護本中國產業和就業?我的觀點,短期可以,但長期不能,因為高關稅是一把雙刃劍,而且代價非常高。比如,中國企業生產的服裝出口到美國,每件價格100美元;而美國企業生產的服裝每件150美元。此時如果美國政府對中國的服裝每件徵收50美元關稅,美國服裝企業確實可以高枕無憂,服裝工人也不會失業,但同時美國也會因此付出代價。

    提高關稅後的代價是什麼呢?容易想到的,首先是美國消費者的生活成本會提高。是的,政府若不多徵50美元關稅,消費者花100美元可買一件服裝;而加徵關稅後卻需150美元才能買到,這樣會使美國消費者的購買力下降,生活水平降低。可見,提高關稅會損害國內消費者利益。說白了,是讓消費者出錢維持服裝企業生存。

    若從機會成本角度看,消費者出錢維持服裝企業工人就業,其機會成本是放棄購買其他企業商品可能創造的就業。設想一下,假如消費者不多花50美元買服裝,而用這50美元去買電腦軟體,軟體的銷售量會擴大,於是軟體產業的就業會增加。就擴大就業而言,兩者並無分別。由此分析,那種高關稅可保護就業的觀點,不過是人們重視看得見的就業而忽視看不見的就業而已。

    再從國家層面看,增加服裝企業就業與增加軟體企業就業是一回事。區別在於,提高進口服裝的關稅,在保護國內服裝企業的同時,其他企業發展會受到限制。問題在於,一定時期的資源是有限的,而那些需要關稅保護的企業,恰恰是生產率較低的企業,而低效率企業被保護,資源就會向這類企業流動,這不僅對生產率高的企業不公平,而且還會降低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效率。

    幾點重要結論

    綜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以下三點重要結論:

    第一,國際收支是否平衡要將經常專案、資本專案、外匯儲備等三個專案綜合起來看,國際貿易只是國際收支的專案之一,不能將國際貿易平衡等同於國際收支平衡,而維持國際收支平衡也不必要求對外貿易時時平衡。兩者統計口徑、含義皆不同,不可混為一談。

    第二,國際貿易有雙邊平衡與多邊平衡之分,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際貿易應立足於多邊平衡而非雙邊平衡。而一個國家要實現多邊貿易平衡,一方面要鼓勵出口,同時也要鼓勵進口,特別是對貿易順差國來說,應實施積極的進口政策。

    第三,國際分工與自由貿易可提升各參與國的生產效率,增進人類整體福利。而用高關稅限制進口,實質是對國際分工和自由貿易的反動。所以當前要特別警惕貿易保護主義思潮氾濫,防止其給全球經濟造成嚴重後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思而行”除本意外,深意是否包括居安思危、窮則思變、極寒思暖?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