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些評分低的卻覺得好看,是不是自己的審美出現了偏差?
15
回覆列表
  • 1 # 浪跡天涯的浪

    為什麼豆瓣上有些評分很高的片子自己卻覺得不好看?

    我記得有人曾說過“豆瓣評分高的不一定好看,但評分低的肯定是垃圾片”

    我感覺豆瓣上面文藝青年比較多,豆瓣上面的評分高的有很多都是文藝片,這就需要你有一定的文學功底了,如果沒有的話,你在看那些評分高的文藝片時,根本無法get到他說的那個底,甚至都有可能無法明白他要表達什麼意思,更有可能的是,你都不知道這個片子是演什麼的,例如《七宗罪》、《岡仁波齊》。

    現在大眾一般追求的是娛樂、血性、情感或者是懸疑,都想著從表面來獲取答案,而一般的文藝片都有著這個情懷那個情懷,懶得去兜兜轉轉了。所以,你看到的那些評分很高的不一定能讓你get到他的點,肯定會覺得他不好看了,其實看片不要關注他的評分,只能做為一個參考,你覺得哪種適合就看哪種。

  • 2 # 聖源娛樂君

    這個都是因人而異的。其他人也就說大眾審美,覺得這部片子比較好看,再比如說誒,這個片子裡的演員,他是現在非常火爆的流量明星。而這個明星不是你喜歡的,所以你你可能心裡我是說可能心裡就會有一點點牴觸的心理,覺得他不好看。其實這是多方面因素的。你不必在意。

  • 3 # 白晝電影

    每個人喜歡的東西都是不一樣的。例如火鍋,有人喜歡吃辣的,有的人不喜歡吃辣的。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這樣,不可能每個人的見解與喜好都是相同的。

    豆瓣上有些評分很高的電影你不喜歡說明這類電影並不是你所喜歡的型別,相信也會有一些低分的電影你可能會比較喜歡。同時會有疑問:這個好看的電影為什麼那麼多人給低分呢?當然不排除黑粉的刷分。

    我們先來看看豆瓣的評分機制:豆瓣是沒有專家評審的,都是一億多的使用者評審。假如一部電影有50萬人評分,一到五星都有,豆瓣會把這一到五星加起來的總分數除以50萬,就得到了豆瓣評分。每過幾分鐘豆瓣會重新自動計算評分。豆瓣電影評分的主旨和原則,是“盡力還原普通觀影大眾對一部電影的平均看法”。

    每個人的口味都是眾口難調的。往往自己的喜好感情如入的東西,都會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感,就如我不喜歡這部電影別人應該和我一樣的想法啊。看到相同的看法我們總會感覺舒服好受一點,看到和別人不同還是有點難以接受。

    看到高評分的電影你卻不喜歡,說明你還是有自己的主見的。

  • 4 # 洛水伊人love08

    1.豆瓣評分也是網友打分的,大部分打分的人可能都不是專業的,打分也僅代表自己的喜好。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2.應該還要看評分的人數,有的片子就是小眾片子,只有那小部分的人關注去打分,很少有人為了打分而去看自己不感興趣的片子吧。除了專業影評人。

    3.每個人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年齡段喜歡的型別也不一樣,比如我學生時代喜歡看燒腦的片子,工作後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下班後就喜歡看一些傻白甜的喜劇樂一樂。

  • 5 # 冬粥劇影

    誠邀。眾所周知,在中國的電影觀看者心中,豆瓣的評分是一個很強大的標準。但是你是不是也有同感,明明自己覺得不好看的電影或者電視劇不好看,質量也不高,但是豆瓣的評分很高,反而一些自己覺得質量高演技好的電影或者電視劇,在豆瓣裡的評分評分很低。

    其實真實的豆瓣評分或許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正規或者強大。在豆瓣,一些懷有文藝情懷的青年可以大肆談論國際新浪潮,批判一些超現實主義,而粉絲可以為自己心中所喜歡的偶像參演的電影點贊評分。其實可能根本對一些電影沒有太多的研究,甚至是憑自己的喜好去觀看或者聽取別人的意見或安利去看的。

    2015年豆瓣總經理阿北發表一篇長文中所說:

    很多評獎場合有"專家評審團"和"大眾評審團"。豆瓣沒有專家評審,但有一億多人的大眾評審團。豆瓣的註冊使用者看完一場電影,心情好的話打個一到五星的分(有時候心情不好也會打分)。比如說一部電影有42萬用戶打分。我們的程式把這42萬個一到五星換算成零到十分,加起來除以42萬,就得到了豆瓣評分。這個評分會自動出現在豆瓣各處,中間沒有稽核,平時也沒有編輯盯著看。沒過若干分鐘,程式會自動重跑一遍,把最新打分的人的意見包括進來。那42萬用戶裡可能包括資源電影評論家,也可能包括你,你的親戚,你的小學同學,早晨賣你油條的人,但每個人都是一票。這個是"大眾評審團"應該的含義:不是說團裡的人都是大眾,而是說和大眾一樣一人一票。

    可以說,這是一個"簡單粗暴"的評分機制。觀眾的評價將以非常直接的方式反映在電影的分數上,心情好時打的"五星"和心情不好的"一星"都將被加入到簡單的計算方式中,最終變成了其他人的參考標準。即使豆瓣裡有資深電影評論家,但那也是少數的,大多是大眾。

    而且每一個對一部電影的看法和解讀的角度、想法都是不一樣的,而不是說審美低或者高,只是審美不一樣,所以導致想法不一樣。豆瓣的評分標準只是相對的,不必刻意去影印別人的看法。有人說,如果一個人看50本偉大的作品,一定可以完整地改變他的一生。那麼是不是也可以認為,如果一個人看50部偉大的電影,也一定可以完整地改變他的一生。

    在這個倡導個性化的時代,就是需要不一樣的想法和個性且理智的人。餘華在《活著》中寫到: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而就像豆瓣的評分一樣,我們只需借鑑一下,重要的是自己的感受。

    最後,我想,這個社會,需要不一樣又志同道合的人,或許,你我就是其中一個。

  • 6 # 娛樂鏡頭觀察網

    所有的電影影評只是大眾粉絲對於該影片根據自己的喜愛去評判的,這樣的評判只能作為參考,不能作為整個影片的綜合水準好或者不好。

    也許有些人都沒有進行過電影影評,也許有些人特意在電影影評中去找自己偶像的影視進行一味地好評。

    豆瓣影評分數高的不好看,反而覺得分數低的更能打動自己,這不是個人的審美問題,純屬自己的個人喜愛和愛好。如果對於一個喜歡看愛情片的人來說,她專注的領域跟恐怖片完全不一樣,如果讓一個習慣愛情片的人去評價一個恐怖片,她評價的點和價值觀也不一樣,他可能會從有沒有恐怖的地方或者是誰演的來判定。如果讓他去判定一個自己喜歡的人愛情片,她可能會講整個故事都能給你講一遍,所以說,個人喜好不一樣,對於影視作品的評價也不一樣,這不是你自己的審美問題。

  • 7 # 影評說

    可能是評分高的片子,在觀看欣賞的時候需要一定的門檻吧。

    一般而言,評分高的片子大多是一些文藝片或者是根本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這就需要觀眾具備一定的知識素養,對影片取材的事件有一定的瞭解。不然看電影時真的是兩眼一抹黑。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評分高的電影觀眾看不懂的原因之一。

    所以這樣導致了一個現象,很多評分高的電影,上映時票房不一定好。

    此外,一般評分高的電影劇情都非常的優秀,都會深刻揭露社會上的一些現實問題,具有一點的社會意義。所以再影評人的心目中都會加分,再影評人帶節奏下,評分自然水漲船高。

    反觀那些爆米花式的商業大片,劇情簡單直接,只求觀眾看的爽,評分不是最重要,賺錢才是硬道理。

  • 8 # 拾書夜話

    豆瓣評分也是大家在綜合打分的,這中間會牽涉到一些列複雜的心理過程。

    1,投票人在給某部電影打分時,會結合自己從外部得到的對這個電影的最初印象,比如某部文藝片他雖然沒有看過,但是ta知道這個片子在IMDB上排名很高,某部片子文青們很喜歡等等,那麼自然就會有心理暗示,自然就拉高了初始的心理分數。

    2,每個人欣賞或者喜歡的片子型別是不一樣的,有可能大家喜歡的東西,並不一定適合你的口味。比如紅樓夢,上到專家,下到小學生打了大家都知道是不朽文學名著,但是實際在看的過程中,就是好多人讀不下去。這個不能這作品不好,也不能說你欣賞能力有限,純粹是口味問題。

  • 9 # 追夢少年小東

    這個問題,其實很多人都會有!就好比別人認為有果很好吃,大部分認為很好吃!但是,有一小部分人會覺得一點也不好吃!其實,這就是一個道理!蘿蔔酸菜各有所愛!

  • 10 # 杍沐Aaron

    這個問題很好,許多人都是和題主一樣的疑惑,包括曾經的我。

    現在許多電影都有豆瓣評分,豆瓣創世人阿北曾經說過:豆瓣電影評分的主旨和原則是盡力還原普通觀影大眾對一部電影的平均看法。因此它屬於大眾主觀評分系統,路人甲看完給了3分、路人乙給了7分、路人丙給了6分等,最後取一個平均值。

    再來說電影,前面說了N個人對這部電影進行打分,每個人的心裡標準就都不一樣,給低分的人不是審美低,給高分的人也不是審美高。電影對於個人來說好不好看,完全取決於自己當時的心態,我的觀點是:電影無好壞,自賞憑心態。《教父》經典吧,評分也高,我高中時候看這部電影就覺得很沒意思,電影畫面老,槍擊片段不精彩,人物角色跳來跳去搞不清誰是誰,覺得很垃圾這電影,但現在這部電影我已經看了6遍了,為什麼?心態變了,關注的不再是畫面感和槍戲效果,而是看主人公的為人處事和思想境界,看其中人物的轉變。想想當豆瓣沒出來時,誰來為它評分?就是觀影者自己。(說到教父,給大家來張老教父的桌布)

    再說個《戰狼2》,豆瓣評分7.4,不算高吧,但你認為好看嗎?要打分至少8.5,7.2的豆瓣評分,但人家上映10天后票房突破每日2億,為什麼是10天后這麼猛,就是大家相互傳才有那麼多人去看。

    有的人看電影看的是畫面感,有的人看的是內涵,有的人看的是劇情等等。星爺電影小時候看也很好看,因為搞笑,現在看也很好看,因為看的是內在。

    所以評分只是一個參考值,和審美觀沒關係的哦。

  • 11 # 大忽悠講電影

    1.片子型別:每個人都有自己感受,可能你喜歡鬼片,我喜歡懸疑片,平時也會多觀看這些型別的,可能有名的大片都看過了也有了自己對這類影片的見解,而其他的片子可能自己本也不是很喜歡,所以覺得不是很好

    @自己喜歡的才是最好的!

    2.個人審美:一千個人眼中還有1000個哈姆雷特呢,同一個片子所有人看過之後都有自己的見解,有喜歡的有不喜歡的,審美不同而已,可能一部電影裡有那麼一個點打動你就會覺得真好,可能有些人需要十個點。

    @沒有最好的,只有你眼中最好的!

    3.豆瓣評分:其實豆瓣是個挺不錯而且特別客觀的影評網站,大部分評分都很真實,但是不代表所有人看完一個片子都5分,也有4分3分的,不是片子不好,也不是人的審美不好,只是恰巧這個片子不是你最愛的那種型別

    @分數只是衡量一部片子平均分有多高,同樣也是有人高有人底。

    喜歡看電影也不需要一味的看評分,每個人有自己的想法,多去看你喜歡的,生活會更快樂!

  • 12 # 青年影視匯

    評分高只是代表有絕大部分人覺得這個片子好看,當然不代表符合每一個人的審美。一部電影張三覺得好看,換了李四就不覺得好看,很正常的現象啦,建議去找自己比較喜歡的種類的電影,不要盲目追求高分電影,自己喜歡才會覺得好看,這就是我的一些觀點,希望採納!謝謝!

  • 13 # 隔岸樵夫

    其實這很正常,大可不必多想。

    因為每個人的審美都不一樣,所以電影的觀感也不一樣。但是為什麼評分高的電影在有的人看來不咋地,而評分低的電影有的人卻很喜歡?

    這涉及到三個因素。

    第一,豆瓣平臺使用者文字青年居多,他們本身受教育程度偏高。所以,對電影的評價,會看得更深入一點,而不會只是注重表層的觀感。在這個前提下,評分高的電影不一定迎合大眾審美,肯定會有分歧在。就好像大眾喜歡的流行歌曲,往往被專業音樂人嗤之以鼻。但是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並無高低貴賤之分,更多的只是專業性的區別。

    第二,觀影量也是個重要因素。不得不說,豆瓣使用者整體觀影量偏高,所以基本上各種電影套路都見識過,看得多就麻木了,於是口味就越發刁鑽了。能讓普通人爽的爆米花電影,不見得會被他們接受。不止是豆瓣使用者,任何一個觀影量高的觀眾,都會對電影越來越挑剔。這是難以避免的。

    第三,有些電影想要看懂,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或者人生閱歷。當你看不懂或者不喜歡這部電影時,很有可能你本身閱歷還不夠,讀不懂電影背後的言外之意。當你的積累足夠豐富時,再去看可能就有不一樣的感覺了。比如說錢鍾書的《圍城》,結婚和沒結婚的人,看完之後絕對是兩種感受。

    總而言之,豆瓣電影評分只是反映了部分人的價值取向,並不能代表你自己。不過正是因為多樣化的審美,才使電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 14 # 熊熊影視推薦

    首先,拍電影如烹小鮮,重口難調。介於觀眾的經歷及閱歷不同,每個人對人和事的理解也有一定偏差,造就我們對影視的需求,如對飲食的要求一樣,有人喜歡甜的,有人喜歡辣的,有人喜歡重口,有人喜歡清淡。對於影視作品而言,亦是如此。正是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及主觀思維,所以,有人喜歡劇情片,有人喜歡科幻片,有人喜歡恐怖片。難得會有一部影片,能夠滿足大多人的需求,能夠讓大部分人給與好評。往往也是個體差異,才會出現有的人覺得好的,有的人覺得不怎麼好。這不是個人的審美好壞問題,而是審美領域或者說是審美範疇不契合。

    其次,豆瓣的評分也不一定就是非常客觀的,國內影評行業的發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有多半的影評人的評價會和利益掛鉤。一部電影的好壞只有做了深度解讀後,才會有一個客觀的評價,而國內很多發行方會在電影釋出前邀約影評人提前點映 ,然後給紅包,影評人拿了錢,當然也不會太客觀的給影評,畢竟拿人手短。而豆瓣之前評分對國內影片也存在很多偏見,近幾年也是因為國內影業的發展,水平的提高,國內影片的評分才慢慢得到近似客觀的評價。所以豆瓣是國內相對客觀的影評平臺,但也不是非常具權威的。

    最後,我個人認為,一部電影的好壞,對於個人而言是否值得觀看,還是要個人做出一個甄別,依據於自己的愛好領域,對故事的興趣,以及對演員的喜愛程度等等。而一部片子的評價,只要你認真觀看後,站在自己的角度給予的,才是最能體現它價值的。

    樓主不要質疑自己審美,要有自己獨斷的審美標準,堅持下去!

    感謝~

  • 15 # aiweiyi886

    評分高的影片是為了直擊人心,人性,社會的各種層面,,純粹的商業片是為了取悅你的眼睛,只是保持一時的興奮並沒有想讓你去思考什麼。俗話說幸福的家庭都千篇一律,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你不理解他為什麼那樣做,是因為你和他的生活截然不同。如果你也曾生活不易,就明白了透過奮鬥獲得成功後的那種喜悅,並不是笑容而是淚水了。

  • 16 # TT曉視界

    說通俗一點,蘿蔔鹹菜各有所愛。另外,高分電影需要從多角度剖析,比如劇情,角色塑造,社會反響等來綜合評價,當然也不乏只有一個閃光點的高分電影。你不喜歡,大概是碰巧該電影沒有能和你產生共鳴或者沒有能觸動到你的那個點。換一個角度看,或許你會喜歡的。

  • 17 # 逍遙詩影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首先,豆瓣評分本身有一套後臺運算機制,出來的分數也僅僅是平均分而已,並不代表每一個個體的想法,所以不能僅僅平均分去衡量個體的好惡;其次,每個人的審美水平不一樣,還是那句話,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觀眾其實也有一千部“電影”,個人的經歷、生活、知識水平都會影響到其對電影的評價,因此,不必強求與大眾一致,個人的喜好只要不違法,都是自由隨心且能自洽的,無須太過在意。

  • 18 # 精彩小屋

    我覺得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和每個人的審美不一樣。十個人十個想法。

    就拿我來說,《無間道》這部電影的評分夠好吧,可以說是經典影劇。但是我不喜歡看這樣題材的電影。感覺太黑暗,勾心鬥角容易出現信任危機,謀劃不夠會被吃的骨頭都不剩。我當時看的時候看了一半,感覺太壓抑了。所以不喜歡看。

    還有一種電影評分高卻不好看的原因,那就是看完後有的人故意打高分,不論好不好看。還戲說“能坑一個是一個”。

  • 19 # 牛奶小餅乾

    喜不喜歡本來就是非常主觀的事情,豆瓣評分是眾多使用者評分的平均值,不喜歡評分高的電影,可能只是因為你的想法比較獨特,也有可能是下面的原因:

    評分有問題,存在刷分現象。你的理解不到位。理解也是很主觀的,筆者認為對一部片的不同理解沒有誰對誰錯,但是深淺的區別還是有的。就比如李安的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我在上小學的時候就看過,那時只知道這是一部講一段奇幻漂流的有趣的電影,可是現在再看,卻能看出這是一部講了人性、宗教的深刻的電影。有的電影裡有對其他影片的致敬,有的電影裡有彩蛋,有的電影有層層鋪墊的細節,有的電影裡有我們不瞭解的習俗、名詞、俚語,所以看過電影之後,可以二刷三刷,看看大佬寫的影評,加深理解,有時你覺得不好看可能就是有些東西沒理解到吧。

  • 20 # 賤賤807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部電影是《摔跤吧爸爸》個人感覺很一般,同類型的還有《神秘巨星》,表達的思想都一樣,看的太多,感覺太乏味了,當然我還是挺喜歡阿米爾汗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就很不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學做吐司麵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