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精忠報國
4
回覆列表
  • 1 # 筱談天下

    鄂王個人武力記載

    【嶽王飛,字鵬舉,相州湯陰縣人。母家姚大翁甚喜其為人,宣和四年,令槍手陳廣以技擊教之,一縣無敵。】—《孫逌編鄂王事》

    岳飛在十九歲已經是一縣無敵了

    宋代一石合九十二(宋)斤半,而北宋晚期,一斤大約是現在的640克,1.28市斤。也就是說

    1石=92.5宋斤=118.4市斤=59.2千克。

    單看力量,岳飛的“挽弓三百斤(384市斤,192千克),弩八石(947.2市斤,473.6千克,近千斤、半噸)”,是什麼概念,是不是沒什麼了不起。

    英格蘭長弓兵的戰弓主流在140~150磅,現代英國箭術師曾經嘗試使用200磅的弓,但拉傷了左肩。岳飛演武可以拉開300宋斤的弓,約400磅,記住岳飛是未冠就是在18歲以前並不是岳飛巔峰時期,就能拉開300宋斤的弓,這力量可謂是恐怖,天生神力當之無愧

    【己酉,岳飛自江陰軍引兵之洪州,飛行至徽州,有訴其舅姚某騷擾者,飛責之。他日,舅因馳馬射飛,不中,飛擒而殺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夏六月,路分季團練知其勇,以百餘騎檄往壽陽、榆次縣覘賊,謂之“硬探”。猝遇虜聚,騎士畏卻,先臣單騎突虜陣,出入數四,殺其騎將數人。虜眾披靡,不敢逼。】—《金佗稡編鄂王行實編年》

    【與敵相持於滑南,領百騎習兵河上。敵猝至,飛麾其徒曰:“敵雖眾,未知吾虛實,當及其未定擊之。”乃獨馳迎敵。有梟將舞刀而前,飛斬之,敵大敗。】—《宋史》

    【居數日,復與虜遇,飛單騎持丈八鐵槍,刺殺虜帥,所謂黑風而王其號者,走其眾三萬,虜兵破膽。】—《宋朝南渡十將傳》、《南宋中興四將傳》

    當時的人,對於岳飛個人武力的讚譽,四個字勇冠三軍,岳飛出道就是以猛將出名,個人武力可以說是天下第一了

    三年,賊王善、曹成、孔彥舟等合眾五十萬,薄南薰門。飛所部僅八百,眾懼不敵,飛曰:“吾為諸君破之。”左挾弓,右運矛,橫衝其陣,賊亂,大敗之。】—《宋史》

    八百人殺退五十萬

    群盜馬皋、林聚精銳數千,飛遣辯士說之,盡降其聚。有號張威武不從,飛單騎入其營,手擒斬之,收其軍。—《宋朝南渡十將傳》、《南宋中興四將傳》

    【與敵相持於滑南,領百騎習兵河上。敵猝至,飛麾其徒曰:“敵雖眾,未知吾虛實,當及其未定擊之。”乃獨馳迎敵。有梟將舞刀而前,飛斬之,敵大敗。】—《宋史》

    岳飛八百破五十萬,可以說是神話

    而後多次擊敗金國的兩大王牌精銳,鐵浮屠和柺子馬

    完顏兀朮侵擾常州、鎮江,想渡江北歸,岳飛率兵堵截,屢戰屢勝。清水亭一戰,打得金兵棄屍十五里,並配合韓世忠取得黃天蕩阻擊戰大捷。兀朮逃離黃天蕩後,直奔建康。岳飛果斷地在牛頭山設下埋伏。夜裡,他派出一百多名士兵混入金營騷擾,金兵又驚又怕,自相殘殺。兀朮急忙逃往淮西,岳飛因而收復建康。

    文學宋詞

    滿江紅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滿江紅可以說是傳承了千古的經典

    登池州翠微亭詩

    經年塵土滿征衣,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

    這裡寫出了岳飛當年的志向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7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這首宋詞很少人知道,然而卻包含了岳飛壯志未酬

    據說岳飛曾出征到南陽時,路過諸葛武侯的武廟時,觀看前後出師表有感,邊落淚,邊摘抄了前後出師表(目前真假未定,可疑)

    前後《出師表》字型行草,一氣呵成,寫得酣暢淋漓,綜觀如電掣雷奔,龍飛鳳舞,細視則鐵畫銀勾,頓挫抑揚。字型筆畫,或大或小,或重或輕,或粗或細,或疾或遲,或駐或引,隨態運奇,無不適意,其揮灑縱橫,如快馬入陣,令人想見岳飛馳騁疆場之英氣雄姿。

    岳飛個人武力可以說是勇冠三軍,除卻寥寥幾位百人斬外,岳飛的個人武力可以說是橫行天下,除此外,岳飛的軍事也可以說是名列前茅,個人武力,軍事可以說是頂尖(主要岳飛的死因,導致岳飛是壯年身死,所以並未有時間留下軍事書籍)

    個人文學,書法雖不能開宗立派,然自成一家,可以說是二流以上(畢竟不是文臣,鄂王是武將,而且還是平民武將)

    歷史上如鄂王這般,文武雙全的,武的方面成就如此大,也是極為稀少的

  • 2 # 覃仕勇說史

    岳飛真實的文武造詣如何?

    掌故大師鄭逸梅先生說過一句頗堪玩味的話:“文人如范仲淹,始足以講武;武將如嶽鵬舉,始足以談文。”

    在鄭先生看來,范仲淹和嶽鵬舉,都是文武雙全的奇男子。

    這裡撇開范仲淹不提,單說岳鵬舉真實的文武造詣。

    既然要說真實的,就必須以史料記載為依據,其他小說戲曲演義之類的,譬如說岳飛神奇的師父周侗、岳飛神奇的兵器瀝泉槍等等,一律靠邊。

    《說岳全傳》中說,岳飛的師父周侗是一個世外高人,調教出梁山好漢林沖、盧俊義、史文恭、武松等等一等一的武林高手,岳飛是他的關門大弟子。

    岳飛的確是拜過一個叫周同(注意,不是周侗)的老者學習射箭技藝,但這個周同並不是什麼武學宗師,而是岳飛鄉里的一個普通老農。

    五代石晉獻燕雲十六州給了契丹,北宋版圖由後周基業發展而來,明視訊記憶體在先天不足。

    缺乏了燕雲山脈作為屏障,西面又有党項人崛起,宋王朝面臨遼國和西夏的兩面夾擊,不得不鼓勵民間結社自保。

    因此,各地百姓都設定有準軍事性的會社——“弓箭社”,習武強身,團結自保。

    周同是弓箭社裡的神箭手。

    岳飛天賦異稟,小小年紀,神力蓋世。史載其“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

    宋朝的一石為現在的一百一十斤,岳飛雙臂開弓之力達三百斤,腰部發力接近一千斤左右,可謂驚世駭俗。

    實際上,這也是史書可查開弓、開弩的最高紀錄。

    周同因此主動提出教岳飛射箭技藝。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岳飛盡得周同射擊神技之妙。

    在某次練習中,周同連發三箭,箭箭皆中靶。岳飛則以周同射在靶心的一枝箭桿為目標,從箭尾一直破到箭頭。

    除了練習射箭,岳飛還跟同縣使槍高手陳廣練習槍法,在縣裡每年開展的比武會上,連克對手,一縣無敵。

    奇怪的是,岳飛專門跟名師練習了槍法,但從相關史料記載來看,其以後臨陣對敵,卻很少使用長槍,反倒首選大刀,其次是丈八蛇矛,再次是鐵鐧。

    史書沒交待岳飛的刀法、鐧法是怎麼學的,但其運用起來卻得心應手,只能用一句“一藝通,百藝通”來解釋了。

    大刀、丈八蛇矛、鐵鐧,是關公、張飛、秦瓊使用的成名兵器,岳飛喜用這三樣兵器,應該是向前輩英烈效仿並致敬。

    《金佗續編》卷二八《江東邵緝獻書》中記載有岳飛自己說過的話:“使某得進退稟命於朝廷,何功不立?一死烏足道哉!要使後世書冊中知有嶽某之名,與關、張輩功烈相彷彿耳。”

    由此足知岳飛是把關公、張飛視為自己的人生偶像。

    岳飛使刀破敵的著名案例有兩個:

    一、岳飛與金兵相持於滑南,曾領百騎習兵黃河岸邊,與金兵不期而遇,岳飛激勵士眾,說:“敵雖眾,未知吾虛實,當及其未定擊之。”獨馳迎敵,舞刀而前,一刀將金將斬於馬下,敵大敗。

    二、王善、曹成、孔彥舟等合眾五十萬叛亂,岳飛奉東京留守杜充命令前去平亂,在南薰門持刀將敵梟從頭頂劈到腰間,一分為二。事後,岳飛心有餘悸自述:“賊魁出鬥,某馳騎獨往,奮大刀砍之,自頂至腰,一分為兩,數萬眾不戰而潰,真若有神助者,其平生戰類如此。”

    岳飛使丈八蛇矛破敵的著名案例也有兩個:

    一、岳飛率領百餘騎前往壽陽、榆次縣窺探敵情,被敵包圍。岳飛持矛單騎突陣,出入數四,殺其騎將數人。

    二、在太行山遊擊期間,岳飛單騎持丈八鐵槍,刺殺金軍中號稱黑風大王者,走其眾三萬。

    岳飛使鐵鐧破敵的著名案例有一個:

    岳飛據汜水關憑關守險,與金兵交戰,為了激勵將士的鬥志,故意摘下頭盔,披頭散髮,揮兩柄四刃鐵鐧闖陣,大破金兵,追奔數十里。

    從上述戰例來看,岳飛實在不愧“武聖”之名。

    至於文才方面,《宋史》對岳飛的評定非常有意思:西漢而下,如韓信,彭越,周勃,灌嬰等輩,代不乏其人,要尋求文武全器、仁智並施一如岳飛者,一代恐怕見不到半個。史稱關雲長通習《春秋左氏》,但並沒寫有文章傳世。岳飛北伐,所有答覆朝廷的章表,全是親力親為,忠義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諸葛孔明之風。

    岳飛之孫岳珂編《金佗稡編》、《金佗續編》,很多沒看過此二書的人極為不屑地說:“那是孫子寫書替爺爺貼金,有啥看頭?”其實,岳珂主要是編書,其親自提筆寫的文字,只有《鄂王行實編年》部分,如果認為這部分“是孫子寫書替爺爺貼金”,可以不看,單單看其他的大部分內容,包括宋高宗趙構發給岳飛的詔書、岳飛回覆朝廷的章表,還有岳飛的詩詞作品,以及時人(如前面提到的邵緝等人)對岳飛的評價等等,就可以得出客觀的結論了。而也是這部分內容,不但可以充分領略岳飛盡忠報國的人格魅力,也可以欣賞到岳飛才情之美。

    別的不說,單憑《滿江紅•怒髮衝冠》一詞,岳飛便妍盡風流,在宋代詞壇上穩踞一席之位。

    當然,有人懷疑這首詞是明朝人託岳飛名的偽作,但鄧廣銘等宋史專家已用大量無可置辯的證據證明此詞就是出自岳飛之手,在此不多贅言,只說一點:南宋人陳鬱在他的《藏一話腴》曾記:“(武穆)又作《滿江紅》,忠憤可見,其‘不欲等閒白了少年頭’,足以明其心事。”陳鬱是南宋人,他既然已經讀過這首詞,就說明不是什麼明朝人偽作了。

    最後,再說一句,岳飛出自農家、沒經過正規教育,精習一身武藝未為奇事。難得的是,其賦詩、填詞、寫策論,歷歷落落,竟然絲毫不讓飽學大儒,當真不世出的奇材。

  • 3 # 木山文

    上一位答題者已把岳飛的“武“說得很詳細了,下面我把岳飛”文”的造詣作一簡略介紹。

    文章,岳珂所編的”家集“中有一篇題記,叫《五嶽祠盟記》,這篇文章在《雲麓漫鈔》上也有,據說是題在張渚鎮一個大戶人家客廳內的屏風上。內容如下:

    自中原板蕩,夷狄交侵,餘發憤河朔,起自相臺。總髮從軍,歷二百餘戰。雖未能遠入夷荒,洗盪巢穴,亦且快國仇之萬一。今又提一旅孤師,振起宜興,建康之城,一鼓破虜,恨未能使匹馬不回耳。故且養兵休卒,蓄銳待敵。嗣當激勵士卒,功期再戰,北逾沙漠,蹀血虜廷,盡屠夷種,迎二聖歸京闕,取故地上版圖,朝廷無虞,主上奠枕,餘之願也。河朔岳飛題。

    郾城大捷,岳飛進軍朱仙鎮,宗弼不敢再戰,準備從開封北撤,岳飛向高宗報告好訊息,說這是”陛下中興之機“,”金賊必亡之日“,高宗勒令退兵,岳飛又上書說”金賊銳氣沮喪,內外震駭,欲棄其輜重,疾走渡河。況今豪傑向風,士卒用命,天時人事,強弱已見,功及垂成,時不再來,機難輕失。“高宗一天連下十二道金牌迫令岳飛退兵。岳飛概嘆”十年之功,廢於一旦!”

    岳飛的詩,南宋人趙與時編寫的《賓退錄》中記載了岳飛的一首詩:

    雄氣堂堂貫鬥牛,誓將直節報君仇。斬除頑惡還車駕,不問登壇萬戶候。

    岳飛的詞,他的《滿江紅》和《小重山》流傳甚廣,現錄他另一首《滿江紅》,這首《滿江紅》的岳飛手書墨跡見於近人徐用儀所編《五千年來中華民族愛國魂》卷端。本詞下面,並有謝升孫,宋克,文徵明等人的跋。

    滿江紅一一登黃鶴樓有感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裡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

    陽遊,騎黃鶴。

    高宗紹興七年(1137),偽齊劉豫被金國所廢后,岳飛曾向朝廷提出請求增兵,以便伺機收復中原,但他的奏請未被採納。次年春,岳飛奉命從江州(今江西九江市)率領部隊回鄂州(今湖北武漢市)駐屯。本詞大慨是在回鄂州之後所作。

  • 4 # 連山說歷史

    岳飛真實的文武造詣如何?

    岳飛,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 、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先來說岳飛的文采造詣:岳飛是書法家、詩人文采自然很高。

    岳飛的詩作:有律詩《題翠巖寺》《寄浮圖慧海》,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題記《五嶽祠盟記》《廣德軍金沙寺壁題記》《東松寺題記》《永州祁陽縣大營驛題記》。

    還有一首:

    《滿江紅·怒髮衝冠》

    岳飛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⑺,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⑾,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這首詞代表了岳飛“精忠報國”的英雄之志,詞裡句中無不透出雄壯之氣,顯示了作者憂國報國的壯志胸懷。它作為愛國將領的抒懷之作,情調激昂,慷慨壯烈,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不甘屈辱,奮發圖強,雪恥若渴的神威,從而成為反侵略戰爭的名篇。

    岳飛的書法:岳飛雖出身行伍,但自幼受到良好的中國傳統教育,勤奮好學,文武雙全。書法以行、草為主,暢快淋漓,龍騰虎躍,氣韻生動,章法嚴謹,意態精密,纖濃符中,剛勁不柔,自有一種淳正之氣,頗含文臣氣質。傳世書跡有《書謝朓詩》《前後出師表》《弔古戰場文》等。

    《前後出師表》

    《前後出師表》

    名人點評:

    文天祥:“嶽先生,我宋之呂尚也。建功樹績,載在史冊,千百世後,如見其生。至於筆法,若雲鶴遊天,群鴻戲海,尤足見干城之選,而兼文學之長,當吾世誰能及之。”

    岳飛的武功和兵法造詣:岳飛是軍事家、戰略家。

    《宋史 岳飛傳》

    岳飛從小就很有志氣,話不多,家中貧困,卻很愛學習,尤其愛讀《左氏春秋》、孫吳兵法。天生就力大無窮,尚未成年,就能拉開三百斤的弓,八石的硬弩,他向周同學習射箭,把他的本事都學到了,能左右開弓。周同死後,每月初一十五嶽飛都在他墳前祭祀,他父親認為他很重大義,

    岳飛天賦異稟,小小年紀,神力蓋世。史載其“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

    宋朝的一石為現在的110斤,岳飛雙臂開弓之力達300斤,腰部發力接近1000斤左右,可謂驚世駭俗。

    《金佗續編》卷二八《江東邵緝獻書》中記載有岳飛自己說過的話:“使某得進退稟命於朝廷,何功不立?一死烏足道哉!要使後世書冊中知有嶽某之名,與關、張輩功烈相彷彿耳。”

    由此足知岳飛是把關公、張飛視為自己的人生偶像。

    岳飛使刀破敵的著名案例:

    岳飛與金兵相持於滑南,曾領百騎習兵黃河岸邊,與金兵不期而遇,岳飛激勵士眾,說:“敵雖眾,未知吾虛實,當及其未定擊之。”獨馳迎敵,舞刀而前,一刀將金將斬於馬下,敵大敗。

    岳飛使丈八蛇矛破敵的著名案例:

    岳飛率領百餘騎前往壽陽、榆次縣窺探敵情,被敵包圍。岳飛持矛單騎突陣,出入數四,殺其騎將數人。

    岳飛在軍事方面的造詣就非常厲害了。

    岳飛是中國古代治軍的楷模,“岳家軍”成為一時的典範。前人在總結岳飛的治軍思想時指出有六個方面:貴精不貴多;謹訓習;賞罰公正;號令嚴明;嚴肅紀律;同甘苦。這六方面的核心便是以嚴治軍。

    由於岳飛嚴於治軍、善於治軍,故“岳家軍”戰鬥力強,“皆可以一當百”,金人也讚歎:“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家軍”為當時一些將帥所歎服,也為後世一些名將所效法。如明代名將戚繼光亦以岳飛為榜樣,練就了抗倭勁旅“戚家軍”。

    名人點評:

    宋孝宗:“卿家紀律、用兵之法,張(俊)、韓(世忠)遠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孫中山:“岳飛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鄧小平:“英雄永遠為後人所紀念,壞人永遠為後人所唾棄。

  • 5 # 沂藍書院趙月光

    中國古代有武聖廟,原來祭祀的是姜子牙,後來祭祀的是關羽和岳飛。

    在中國古人(至少明清兩朝),岳飛和關羽是相同級別的。

    1、岳飛的文采。

    現在流傳的岳飛《滿江紅·寫懷》: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並不是岳飛的真作,很有可能是明朝人在土木堡之變後託名的詞。這首詞也沒有被岳飛的孫子岳珂收集。

    (武昌黃鶴樓岳飛像)

    岳珂收集的岳飛真作《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裡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這首詞的境界遠遠超過偽作。

    偽作中“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茹毛飲血,太誇張了,憤怒的情感沒有任何節制,完全不是岳飛的風格。

    “踏破賀蘭山缺”,這是要攻打蒙古的架勢,金國也沒有佔據賀蘭山,南宋佔據賀蘭山的是西夏啊。

    2、岳飛的武功

    我們先看看敵人對岳飛的評價。

    金國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南宋開禧二年)金章宗在招降南宋大將吳曦的書信中寫到:

    且卿自視翼贊之功孰與岳飛?飛之威名戰功,暴於南北。

    金國皇帝金章宗都承認:岳飛的威名戰功,在南北兩方都非常響亮。

    這是一個最客觀的評價。

    紹興十年的郾城大捷和穎昌大捷,是岳飛軍事勝利的巔峰。

    鐵浮屠是金國最精銳的重灌騎兵,是金兀朮賴以取勝的最得力助手。

    岳飛其實主要是用穿戴步人甲的重灌步兵打敗鐵浮屠的。

    岳家軍的背嵬軍重甲騎兵,只是用來掩護重灌步兵的側翼。

    岳家軍的神臂弓、步人甲和背嵬軍重甲騎兵,完全擊敗了金兀朮的鐵浮圖。

    岳飛曾說,只要給他20萬軍隊,就可以收復中原。

  • 6 # 淙鳴1981

    “堂堂韓嶽兩驍將,駕馭可使復中原。”當時具備“直搗黃龍”能力的只有岳飛!岳飛是南宋出類拔萃的名將,其訓練的岳家軍堅不可摧!“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一句話道盡了其“乃文乃武”的雄才大略!

  • 7 # 業餘歷史興趣愛好者

    岳飛真實的文武造詣如何?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

    他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

    岳飛的文:

    詩文:

    岳珂《金佗稡編·鄂王家集》收錄的岳飛詩文有律詩《題翠巖寺》《寄浮圖慧海》,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題記《五嶽祠盟記》《廣德軍金沙寺壁題記》《東松寺題記》《永州祁陽縣大營驛題記》。宋·趙與時《賓退錄》還收有岳飛絕句《題青泥市寺壁》。《滿江紅·怒髮衝冠》一詞在南宋晚期的《藏一話腴》、《鶴林玉露》中都有記載,此詞從明代開始廣泛傳誦。此外流傳下來的岳飛詩詞還有《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池州翠微亭》《過張溪贈張完》《題雩都華嚴寺》《寶刀歌書贈吳將軍南行》《題驟馬岡》《題鄱陽龍居寺》等。

    書法:

    岳飛雖出身行伍,但自幼受到良好的中國傳統教育,勤奮好學,文武雙全。書法以行、草為主,暢快淋漓,龍騰虎躍,氣韻生動,章法嚴謹,意態精密,纖濃符中,剛勁不柔,自有一種淳正之氣,頗含文臣氣質。傳世書跡有《書謝朓詩》《前後出師表》《弔古戰場文》等。

    岳飛的武:

    武藝:

    岳飛生於河北省真定府路的相州今河南省安陽湯陰縣永和鄉孝悌裡。據《湯陰縣誌》記載岳飛“還未成年就能拉開三百斤約180公斤的硬弓能引發八石約合440公斤的腰弩。”

    岳飛武藝高強這和他幼年拜名師學藝分不開的。《湯陰縣誌》記載嶽“向周侗學射箭向陳廣學槍法。”他拜同鄉著名武師周侗學射。岳飛隨周侗習武學射之事《宋史》對其也有記載“岳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學射周侗盡其術能左右射”。岳飛不僅能弓射而且能弩射。“弓”與“弩”相似但弓為一發一矢而弩是一發數矢“左右射”即左右開弓射箭。

    在周侗去世後,岳飛20歲時拜當地一名著名槍手陳廣習武,這就是岳飛習武過程中的第二個武師。拜陳廣為師是岳飛在習武生涯中一個新的轉折,據考陳廣向岳飛傳授了具有博刺殺敵、實戰格鬥的“技擊”和“刀槍技藝”。由於陳廣悉心傳授,在岳飛的潛心研習下,他的刀槍技藝和技擊武藝十分高超,堪稱“一縣無敵”。

    據《宋史.岳飛傳》載岳飛“戰於太行山擒敵將拓跋耶烏。居數日復於敵戰飛單騎持丈八鐵槍刺殺黑風大王敵兵敗走。”這無疑是顯示了岳飛早年習槍的神威。

    軍事思想:

    岳飛是中國古代治軍的楷模,“岳家軍”成為一時的典範。他雖然沒有軍事論著傳世,但從其散見於史書篇牘中的論述和軍事實踐,可看出岳飛軍事思想的主要內容。前人在總結岳飛的治軍思想時指出有六個方面:貴精不貴多;謹訓習;賞罰公正;號令嚴明;嚴肅紀律;同甘苦。這六方面的核心便是以嚴治軍。

    由於岳飛嚴於治軍、善於治軍,故“岳家軍”戰鬥力強,“皆可以一當百”,金人也讚歎:“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家軍”為當時一些將帥所歎服,也為後世一些名將所效法。如明代名將戚繼光亦以岳飛為榜樣,練就了抗倭勁旅“戚家軍”。

    岳飛在作戰中不僅強調要有勇敢的精神,而且更為重視謀略的作用。早在岳飛為張所部下時,張所素聞岳飛“勇冠三軍”,便問他:“汝能敵幾何?”岳飛回答說:“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謀”。他列舉春秋時“欒枝曳柴以敗荊(楚),莫敖採樵以致絞”為例,認為此“皆謀定也”。所以,岳飛進一步肯定了謀略在作戰中的作用。他說:“謀者勝負之機也。故為將之道,不患其無勇,而患其無謀。”這就明確指出了謀略是決定作戰勝負的關鍵。

    岳飛注意靈活用兵。宋王朝實行“將從中御”,將帥作戰必須依事先準備的陣圖行事,不得擅自改變。岳飛認為,陣圖有一定的侷限,而作戰是千變萬化的,“古今異宜,夷險異地”,不能照搬陣圖。他說:“兵家之要,在於出奇,不可測識,始能取勝,若平原曠野,猝與敵遇,何暇整陣?”因此,他提出“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思想。另外,岳飛還提出“善觀敵者逆知其所始,善制敵者當先去其所恃”的思想。

    由此可見,岳飛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名將,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嶽將軍的民族氣節永遠值得我們去尊敬,去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追一個自己喜歡的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