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壓寨小哥

    代表著放假、看燈、吃元宵

    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過元宵節的風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 2 # 湘西怪談

    元宵一開始多被稱為“湯圓”,因為它開鍋之後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雲空,古代又叫它浮圓子,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人們在元宵節吃湯圓,實際上是思念親人、渴望團圓的意思。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

    吃元宵,是一個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習俗,一般有多種餡料,其中黑芝麻餡的最為多,還有酒釀小圓子等種類。元宵節習俗的形成說法不一,據史料記載漢武帝的時候,漢室要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明。據稱"太一"是當時相當顯赫的一位神明,地位在五帝之上,並有恩於漢帝,所以受到的奉祀比較隆盛,元宵一開始是用來祭祀的。儘管傳說頗多,在中華源遠流長的歷史中,漸漸成為了老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節日。

  • 3 # 快樂小武姐

    吃元宵象徵著,團員,美好,一家人坐在一起團團圓圓,是家人們一種美好的願望,希望每個家庭,幸福,和睦,圓滿

  • 4 # ZL001520

    元宵節吃湯圓是一種民俗,煮好的湯圓是漂在水上,煞是好看,一鍋圓圓的讓人聯想元宵節的月亮也是圓的。天上明月,碗裡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象徵著團圓和諧。同時也是祖華人民對傳統節日的傳承和熱愛,也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熱愛。

  • 5 # 醉飲一曲嘆往事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或“燈節”。據資料記載,元宵節大 約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到了明清時期便與春節、中秋節一起被稱為中國民間的三大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元宵作為一種傳統食品,在中國由來已久,在宋代就流行元宵節吃元宵的風俗,當時稱其為“浮元子”,後人成為“元宵”,又稱“湯圓”。以花生、芝麻、桂花、紅棗、果仁等各種豐富的餡料、用糯米粉包成,可葷亦可素,風味不同,可蒸煮、煎炸等食用方式,寓意團圓、美滿之意。

    元宵節吃湯圓來歷

    相傳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長年幽於宮中,思念父母,終日以淚洗面。東方朔決心幫助她,於是對漢武帝謊稱,火神奉玉帝之命於正月十五火燒長安,要逃過劫難,唯一的辦法是讓“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這天做很多火神愛吃的湯圓,並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漢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終於見到家人,此後,便形成了元宵節,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也在此時流傳開來。

    元宵節吃湯圓寓意

    元宵一開始多被稱為“湯圓”,因為它開鍋之後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雲空。天上明月,碗裡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象徵著團圓吉利。因此,吃元宵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

    另外,湯圓的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元宵節吃湯圓的食療好處

    元宵節吃湯圓,除了寓意喜慶閤家團團圓圓,還有禦寒、補脾胃、益肺氣之養生功效

  • 6 # 神馬追劇

    吃元宵象徵團圓、美好,元宵節吃元宵意味著一家在新一年裡會闔家幸福,團團圓圓,是人們的一種美好願望。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於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麼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元宵一開始多被稱為“湯圓”,因為它開鍋之後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雲空。天上明月,碗裡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象徵著團圓吉利。所以說,元宵節吃元宵或者湯圓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

    吃“湯圓”是元宵節的一項重要習俗。湯圓,又名“湯糰”、“元宵”。吃湯圓的風俗始於宋代,當時的湯圓稱“浮圓子”,亦稱“湯圓子”、“ 乳糖圓子”、“湯丸”、“湯糰”,生意人則美其名日:“元寶”。宋元元初時,湯圓已成為元宵節的應節食品,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稱湯圓。元宵依餡論,分有餡和無餡兩種,有餡元宵又有鹹、甜、葷、素之分;按製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機制和竹匾水滾等諸種;按粉制區別,則有糯米麵、高梁米面等。

  • 7 # 南汐先生

    元宵

    代表著團圓

    湯圓就是圓的,是一家人團團圓圓的意思“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 8 # 天天讀詩

    元宵又名湯圓,湯糰,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即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吃“湯圓”是元宵節的一項重要習俗,從宋元元初時,湯圓已成為元宵節的應節食品。那麼,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呢?

      元宵節吃湯圓的原因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專家介紹稱湯圓也稱“湯糰”或“圓子”“糰子”,南方人還稱為“水圓”“浮圓子”。每到正月十五,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元宵。

      民俗專家表示,煮湯圓時,因為它開鍋之後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雲空。天上明月,碗裡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象徵著團圓吉利。因此,吃湯圓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調查同時也顯示華人對傳統節日的傳承和熱愛,也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熱愛。吃元宵要吃出不一樣的味道。

      另外,湯圓的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元宵節吃湯圓的來歷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或“燈節”。據資料記載,元宵節大約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到了明清時期便與春節、中秋節一起被稱為中國民間的三大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傳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長年幽於宮中,思念父母,終日以淚洗面。東方朔決心幫助她,於是對漢武帝謊稱,火神奉玉帝之命於正月十五火燒長安,要逃過劫難,唯一的辦法是讓“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這天做很多火神愛吃的湯圓,並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漢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終於見到家人,此後,便形成了元宵節,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也在此時流傳開來。

      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大約形成於宋代。據記載,唐朝時,元宵節吃“面繭”“圓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現了“乳糖圓子”,這應該就是湯圓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寫的《元宵煮浮圓子》詩,裡面有“星燦烏雲裡,珠浮濁水中”的詩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稱呼就比較多了。

      元宵節吃湯圓的寓意

      “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古時“元宵”價格比較貴,有一首詩說:“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路行,不得金錢不得回。”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元宵比湯圓更難消化

      其實,嚴格來說,元宵和湯圓略有不同,元宵一般用乾粉滾制而成,餡較小,粉較多,煮出來很實在,又容易硬心。而湯圓則多用糯米燙揉後的溼粉包成,通常餡較大,煮出來柔軟細膩。本來糯米粉就黏膩難化,就澱粉消化角度來說,元宵比湯圓更難一些;但對於消化脂肪有困難的人來說,湯圓更麻煩一些。

      建議:如果吃湯圓,最好是熱著吃,冷後更難消化。湯圓柔軟,要吃得慢一點,避免燙傷,也要避免油脂過多難消化。吃元宵的時候要細細地嚼,以免胃裡不舒服。

  • 9 # 江水平好工匠

    吃元宵,是一個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習俗,意喻團團圓圓、平平安安。多在元宵節吃,也有當點心吃,一般有多種餡料,其中黑芝麻餡的最為多,元宵除了一般的,還有酒釀小圓子等種類。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當時明州(現為浙江省寧波市)興起吃一種新奇的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湯圓象徵團圓、美好,元宵節吃湯圓意味著一家在新一年裡會闔家幸福,團團圓圓,是人們的一種美好願望。

  • 10 # 1870798

    表示年過完了,好吃好玩該告一段落了?要去努力耕種希望,該上班的上班,務農的勤勞養植。該上學的上學,一年之季在於春!

  • 11 # 狗寶愛剪輯

    在中國,吃元宵是傳統習俗,人們會在元宵節當日把它當作點心吃。追溯歷史,在宋朝時期,浙江省寧波市流行一種奇葩的食品。它最早的名稱叫浮元子,後來才叫元宵的,老闆們最愛吃,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的用料很多,缺一樣,味道都會不完美,它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如果不是真正喜歡美食的人,還真做不出來。只有陝西的元宵不是包的,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或油炸。人們賦予了它美好的寓意,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當代中國無論南北,正月十五吃元宵成為時尚。天上明月,碗裡元宵,象徵著團圓吉利。吃元宵表達的是人們享受闔家團圓的美意。

  • 12 # 大劉開心影視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以由來以久,宋代,當時明州(現為浙江省寧波市)興起吃一種新奇的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 13 # 儒林居士7727355

    吃元宵,是一個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習俗,意喻團團圓圓、平平安安。多在元宵節吃,也有當點心吃,一般有多種餡料,其中黑芝麻餡的最為多,元宵除了一般的,還有酒釀小圓子等種類。

    中文名

    吃元宵

    外文名

    Eat yuan xiao 

    分類

    節日文化

    地區

    中國

    節日

    元宵節

    簡介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當時明州(現為浙江省寧波市)興起吃一種新奇的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歷史傳說

    傳說一

    關於元宵節習俗的形成,說法頗多,但一般變為在漢代就初具雛形。史載漢武帝的時候,漢室要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明。據稱“太一”是當時相當顯赫的一位神明,地位在五帝之上,並有恩於漢帝,所以受到的奉祀比較隆盛。相傳另一位漢室皇帝漢文帝也和元宵節有關。

    相傳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長年幽於宮中,思念父母,終日以淚洗面。大臣東方朔決心幫助她,於是對漢武帝謊稱,火神奉玉帝之命於正月十五火燒長安,要逃過劫難,唯一的辦法是讓“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這天做很多火神愛吃的湯圓,並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漢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終於見到家人。此後,便形成了元宵節。

    傳說二

    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來歷,民間還有種有趣的傳說。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因為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後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製此果,並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這便是現今元宵的雛形。從此,元宵節吃元宵便成了一種傳統。

    傳承與發展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裡賣元宵。”這首清朝的《上元竹枝詞》就反映了北京老早以前就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慣,並且當時已有以出售元宵著稱的字號。

    正月十五元宵節將至。元宵也稱燈節。在中國,從唐朝遺留下來燈節觀燈的習慣一直在民間流傳著。

    元宵佳節,北京的飲食、糕點鋪,甚至連馬路兩邊都設攤兜售元宵,家家戶戶在正月十五這天都吃碗熱氣騰騰的元宵,人們是多麼留戀我們祖先遺留下來的風俗呀!

    共15張

    吃元宵

    元宵又叫湯圓、湯糰、粉果,因為熟了浮在水上,古代又叫它浮圓子。人們在元宵節吃元宵,實際上是思念親人、渴望團圓的意思。宋代周必大寫《元宵煮浮圓子詩》是中國最早描繪元宵(湯圓)的詩:

    “今夕知何夕?團圓事事同。

    湯官尋舊味,灶婢詫新功。

    星燦烏雲裹,珠浮濁水中。

    歲時編雜詠,附此說家風。”

    周必大是南宋孝宗時大臣,平時整肅軍政,勵精圖治。這首短詩裡已經流露出他舉碗盼望全華人民團聚的思念,連灶下生火的丫頭都為大家煮食元宵時浸沉在思念故鄉那種深沉的情緒裡感到詫異呢!吃元宵,憶親人。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元宵節活動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送孩兒燈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

  • 14 # 放縱在紅燈綠酒間

    吃元宵,更想表達“團團圓圓”

    吃元宵及是傳統的文化習俗。也是對家的一種思念。

    讓很多身處異地的遊子想要和加人團聚。

    而製作元宵的餡料更講究。

    雖然用料很多,但缺一不可,更是象徵著家人的團圓。

    每家的用料多少的不同,導致味道不同。

    比如玫瑰、芝麻、花生、棗泥..........

    再用糯米粉包成圓形,風味各異。

    烹製方法也有三種:油炸、湯煮、蒸熟

    從而每一種家的味道也深深刻在了每個人的心裡。

    當代中國無論南北,正月十五吃元宵成為時尚。

    天上明月,碗裡元宵。

    象徵著團圓吉利。

    吃元宵表達的是人們享受闔家團圓的美意。

  • 15 # 買不起A6的Magotan車主

    吃湯圓的寓意:湯圓的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專家表示,元宵一開始多被稱為“湯圓”,因為它開鍋之後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雲空。天上明月,碗裡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象徵著團圓吉利。因此,吃元宵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

    元宵節吃湯圓,除了寓意喜慶閤家團團圓圓,還有禦寒、補脾胃、益肺氣之養生功效。元宵湯圓的材料主要是糯米,《本草綱目》中指出,糯米是補脾胃、益肺氣之谷。

    元宵時吃糯米湯圓,溫暖脾胃,人氣息就會變得相當順暢,以致周身發熱,起到禦寒的作用,尤其適用於脾胃虛寒者。此外,糯米還含有蛋白質、鈣、磷、鐵、煙酸等豐富營養,可以說糯米湯圓正是溫補強壯的食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狂妄的將軍,他們打仗就真的是會失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