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假如當時岳飛擊敗金國,並佔領金國土地,在北部建立宋朝穩固防線,那麼後來的宋朝面對強大的蒙古,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16
回覆列表
  • 1 # 侃侃談談聊天

    既然是假如,那我們就按照假如來說一下:

    首先,假如嶽元帥率兵擊敗了金國,那麼可以得到金國的所有,兵員,百姓,包括資源儲備和領土,那麼他將直接面對蒙古的衝擊,那時候就是南宋和蒙古的直接交鋒了,按照當時蒙古的實力,或許還沒有實力打敗已經滅了金國的南宋,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南宋政府不會保持太長的時間,只是延緩一個亡國時間。

    再者,擊敗金國後,肯定會迎回徽欽二宗,那麼對於當時的南宋當權者就是一種威脅,這種威脅會導致南宋政府內部出現兩種甚至多種不同的聲音,導致政府出現國本之爭,那時候更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針對蒙古的軍事行動了,這樣一來就讓蒙古有了很多發展的時間和空間了

    最後,在擊敗金國後,國內可能出現分裂的情況,宋高宗和徽欽二宗因為皇權的問題,搞不好會出現兩個朝廷,這樣就使得自身的實力反而下降了,這樣一來,就更不可能打敗蒙古了

    假設永遠是假設,只能說歷史就是一個必然,也是一個程序。

  • 2 # 且行且聽風

    其實當時的岳飛是有能力擊敗金國的,南宋初年,經過歷年戰亂,宋朝的軍事實力有了明顯增長,尤其是到岳飛北伐時,南宋的軍事實力大增,在與金朝作戰的時候,是有實力擊敗金國的,這當然和南宋初年放權給武將有關。

    按照假設,假如當時岳飛擊敗金國,並佔領金國領土,在北部建立宋朝穩固防線,那麼看以下形勢:

    首先,金國不會滅亡,南宋(如果發生,可能不會叫南宋,這裡仍然稱呼南宋,作為與北宋的區分)依舊會和金朝議和。這是因為宋高宗的皇位繼承問題,如果迎回二聖,就會面臨自己皇位的問題,因此,一朝之君都不願意徹底擊潰金國,那麼議和便是必然結果,只不過如果擊敗金國,可能議和會對南宋更有利,更有主動權一些。

    其次,宋金的分界線會在哪裡?歷史上南宋與金的分界線為大散關到淮河一線,這就導致南宋的北方防線並不堅固,如果岳飛擊敗金國,宋金的分界線可能會在幽雲十六州,即恢復到北宋與金戰爭前,這對於宋高宗趙構來說,已經收復了宋朝君主歷代希望的幽雲十六州,已經是功莫大焉。而北方相對貧瘠之地大可留給金朝,這樣軍事分界線就應在現大同-北京一帶,對於南宋來言,北方的防線會大大增強。

    最後看,這樣的形勢下,南宋面臨強大的蒙古,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如果南宋擊敗金國,將戰略防線推到幽雲十六州一線,按照南宋的國策來言,宋朝的武將仍然會被削去權力(參照南宋削兵權);國家政治體制會延續北宋,但是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這種政治制度已經開始腐化(參照南宋的政治),因此,在軍事上南宋也並不會有太大起色。而相反,蒙古已經開始崛起,其仍然會先攻取金國、西夏,這樣,仍然會威脅到南宋,雖然宋朝此時有幽雲十六州作為北方防線,但是其西部防線已經大大暴露(參考北宋與西夏的歷次作戰以及蒙古攻取金國),因此,北宋面臨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騎兵隊伍,仍然處於戰略劣勢,而且其滅亡也是歷史的大趨勢,仍然不會改變歷史程序。

    只不過此時宋朝的戰略縱深會增加,人口、土地會明顯增多,蒙古滅宋戰爭可能會難度加大。當然歷史沒有假設,真正的歷史程序可能會與君主、名將等多種因素有關,正是這些無數的個例才形成了歷史的大走向。

  • 3 # 葉飄刀

    也許強大的蒙古就不存在了

    蒙古最終反金,這個和金國對北方少數民族的政策有關。

    而眾所周知,宋代的對外政策是偏柔的,所以宋才用歲幣換來了和遼百年的和平。

    如果宋收復了夢寐以求的燕雲,而且建立起了防線,那麼面對蒙古會如何呢?

    我們看幾個對比:

    1. 此時的宋,遠遠強於歷史上的南宋,不但國土面積更大,而且在北方擁有了更完備的防線;

    2. 此時的蒙古,弱於歷史上的蒙古,歷史上蒙古和南宋交手的時候,已經吞併了金國,佔據了北部中國,此時的北中國還在宋手中,蒙古要比歷史上的蒙古弱,特別是沒有吞併金國,就少了很多工匠、鐵匠,武器製造等等,都收到了限制;

    3. 歷史上南宋和蒙古的戰爭,持續了三十多年,為此蒙古還在釣魚城賠上了蒙哥大漢的性命。而此時雙方力量此消彼長,誰勝誰敗先不說,打超過三十年是很可能的。而蒙古由盛轉衰也不過僅僅百餘年,一旦交戰拖得過長,無疑對蒙古不利。

    從以上幾點看,無疑宋比歷史的局面要好很多。

    但也不排除另外一種情況,在覆滅金國,沒有對手的情況下,宋軍的戰鬥力急劇下降。最終被蒙古一擊而潰,這就好比歷史上金國輕鬆突破北宋在河北的防線一樣,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宋遼承平百年無戰事。

    所以宋和蒙古之戰,蒙古如果無法在第一波閃電戰中,就徹底將宋打垮,一旦拖入消耗戰,蒙古是沒可能勝利的。更何況如果金不在了,無法吸收金的土地和人口的蒙古,也很難是歷史上那個強大的蒙古。

  • 4 # 籽竹灬

    一,岳飛滅不了金國。二,岳飛也打不過蒙古,野戰騎兵永遠是王道,宋沒幾個騎兵。三,宋朝政府永遠不會讓岳飛做大,或是說不會讓一個軍閥做大。

  • 5 # 薄光明

    假如岳飛擊敗金國並佔有了金國的土地,面對強大的蒙古,宋朝也不會有什麼便宜可佔。原因有三:第一,由宋太祖親自建立的“重文抑武”維護政權思想,決定了宋朝就是一個被動挨打的政權。由於宋太祖獲得國家政權的手段不是很光彩,為了吸取教訓,他不得不採取這種維護政權的思想。他的後代也牢記他的祖訓,堅決防止武將專權弄權。所以即便有岳飛抗金,收復失地,宋朝也不可能成為一個重視國防、重視武將的政權。這也是岳飛所處的時代的悲劇。第二,歷代名將都是應時而生應運而生的。在趙匡胤建構的政權維護統治思想指引下,即使岳飛滅掉了金國,獲得了土地,不可能長久保持下去。岳飛也不可能永遠為這個政權鎮守邊疆,在那種思想的統治下,岳飛之後還會有名將出世嗎?沒有了名將,又只有重文抑武思想,再大的疆土,能守得住嗎?第三,成吉思汗的民族政權統治思想傳承就是擴張。這種思想與宋朝的政權統治思想是矛盾對立的,一個堅持武力擴張,一個堅持被動防禦,且沒有了名將,只有滯後的政權統治思想,早晚還是被滅掉。

  • 6 # 凌煙閣論史

    題主設定的前提是“岳飛擊敗金國”,這一點我們首先就要進行分析:南宋想要打敗金國,應該做出哪些改變呢?

    做出改變,一定是針對史實中南宋存在的問題而言的。那我們先來看看南宋本來的情況存在哪些問題,然後再提出該怎麼改變。

    史實中南宋初年的軍事體制是:“準軍閥化”,因此戰力大增

    戰爭,其實最考驗人的主觀能動性。作為一個獨當一面的將軍,要做好情報收集工作,要彙總分析各個情報並及時做出決策。尤其當戰機出現的時候,大將的主動出擊、及時行動的能力非常重要。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是這個意思,尤其在古代交通通訊條件不及時的情況下,主將臨機決斷的權力更加重要。

    趙宋王朝原來搞的是“重文輕武”、“崇文抑武”、“將從中御”等手段,把大將的主觀能動性和主動權基本全部扼殺了,所以北宋時宋軍屢戰屢敗,戰績慘不忍睹,這都是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

    在北宋滅亡、南宋建立並逃亡的過程中,宋高宗實際已經非常倚重武將,畢竟文人在戰亂是不能幫他保命的。各路大軍也得到了很大發展,並形成了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朝廷放權,各部形成“準軍閥”,由此大幅提成了戰鬥力

    趙構在逃亡中沒有能力實現“將從中御”,因此,南宋建炎年間和紹興初年期間,各位武將的權力很大,自行招兵,早期錢糧也是自籌,基本沒有類似北宋時期那樣的制約。

    也正因為如此,各位大將才能發展出大軍,並逐漸形成了五大護軍:

    韓世忠的前護軍以楚州(今江蘇淮安市)作為大本營,兵力3萬人;

    劉光世的左護軍先後以池州和廬州(今安徽合肥市)作為大本營,紹興七年兵力為5萬2千3百12人。

    張俊的中護軍主要以建康府(今江蘇南京)等地作為大本營,兵力最高達8萬人。

    岳飛的後護軍以鄂州作為大本營,兵力達10萬。

    吳階的右護軍以興州(今陝西略陽)仙人關作為大本營。紹興六年時兵力約7萬人。

    其次,朝廷中央軍事管理機構形同虛設。

    雖然南宋也設定了都督府之類的軍事管理機構,試圖節制各支大軍,但是事實上已不能實行有效地統轄。經常出現如懼戰的劉光世、張俊等人拒不奉命的情況。

    第三,錢糧給養等管理權控制在朝廷手裡。

    宋高宗趙構一直把各路大軍的錢糧給養權控制在朝廷手裡。這個權力趙構在南宋朝廷穩定下來之後就收歸中央,之後始終沒有放給各位大將。

    這是正常的,如果這個也放了,那各路大軍就與朝廷逐漸脫離關係了。

    小結一下本段:

    各位大將除了錢糧,基本都是自主的,因此說他們是“準軍閥”;這讓各大將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宋軍戰力因此有了很大提高,並取得了很好的戰果。但宋廷的軍事管理機構對各大軍的管控能力有待提高。

    史實中,宋高宗的戰鬥意志薄弱

    面對戰爭,統治者的戰鬥意志是非常重要的。假如沒有戰鬥意志,那麼即使有百萬大軍,也是任人屠戮的羔羊。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對於南宋來講,北宋懼戰怯戰導致空有百萬大軍而滅亡就是近在眼前的教訓。

    而在史實中,宋高宗的戰鬥意志是非常薄弱的。

    宋高宗的一貫做法是:他自己危險了,就號召各路大軍開打;等他覺得安全了,就停止作戰,也不管實際戰場局勢是不是能擴大戰果;停戰之後就開始求和。

    這是宋高宗的一貫套路。

    比如1140年5月份,金國完顏宗弼發動大軍進攻南宋,金軍兵臨順昌(今安徽阜陽)城下,結果被劉錡打得打敗。岳飛則更加激進,一路打到了立開封不遠的朱仙鎮,岳飛部下的王貴所部接連攻下了鄭州和洛陽。與此同時,韓世忠部也收復了海州(今江蘇東海縣),張俊部收復了亳州。

    整個局勢對南宋非常有利,劉錡、岳飛都想乘勝追擊,反攻金軍;金軍也開始收拾燕京的財寶裝車運走,打算放棄中原了。但是,南宋最高統治者趙構卻嚴令各路大軍退回,不許追擊。對岳飛更是來了著名的十二道撤軍金牌詔令。

    因此,南宋如果想要擊敗金國的話,趙構對戰爭態度就需要來個一百八十度扭轉,趙構要從懼戰、被動應戰,變成雄心勃勃、主動出擊。

    這裡我們還能看出一點有利之處,那就是趙構還能節制諸位大將。

    還要補充一點:

    南宋幾位大將之間是互相有矛盾、互相不太服氣的(這都有史實憑據,限於篇幅就不展開說了);因此,如果統一指揮各路大軍反攻金國的話,最高統帥不可能從幾位大將中產生。如果委任以為文人當總指揮,則戰勝金國的可能性將大大降低。因此,只能由宋高宗來擔當統帥,再選張浚之類的老將作為副統帥,當宋高宗的參謀。

    至此,我們可以推匯出南宋反攻並擊敗金國所必須做的改變:

    宋高宗趙構變得雄心勃勃,擔任最高統帥主動出擊;

    各路大軍在宋高宗統一號令之下行動,充分自主;

    錢糧給養由朝廷統一安排調運提供;應急情況可以從當地自籌。

    (史實中,南宋的經濟實力本來就強於金國,只要有戰鬥意志、有主動經略中原的決心,南宋必能勝利。這些也是有史實資料支援的,限於篇幅不展開了)

    等到宋朝戰勝金國之後(宋奪回中原、華北,與蒙古諸部接壤,順道消滅西夏;金退回東北),我們發現,宋朝從上到下完全變了:

    宋朝的性格從原先的保守苟安,變成了開放進取;

    國家與國民性格與隋唐類似,積極奔放,昂揚向上;

    同時,宋朝沒有隋唐世家大族的掣肘;

    經濟重新進入大發展的軌道(經過與金的大戰,北方地廣人稀,可以一定程度實施均田制之類的制度,經濟將快速發展);

    中原百姓像唐初時那樣,生活富足,整個社會風氣帶動人們開始積極追求功名。

    戰勝金國的宋朝,與原來的宋朝完全不同了,基本是隋唐那樣;因此,在面對處於分裂狀態的蒙古時,完全可以採用主動經略的戰略。

    宋朝戰勝金國,時間應該就在1140-1150年間。

    題主問到,將來“宋朝面對強大的蒙古”會怎麼樣。

    如前分析,大宋能消滅金國,已經完全不是原來的宋了,因此,大宋不可能任由蒙古還像史實中那麼發展。

    此時的蒙古,處在大分裂狀態。

    其內部有汪古部、弘吉剌部、八剌忽部、吉利吉思部、斡亦剌部、不裡牙惕部,等等;加上金蒙邊境原來的大量契丹人(替金國守衛金蒙邊界)、退回東北的女真人,這諸多部落的力量,就是宋朝可以利用的因素。

    在這些力量面前,宋朝該對蒙古採取什麼戰略呢?

    宋朝對蒙古,可以採用兩步走的戰略:先分化瓦解,後武力消滅。

    其實這基本上就是隋朝和唐初對待突厥策略的合體。

    宋朝積蓄力量階段,可以對蒙古諸部採取分化瓦解戰略。

    這裡完全可以參考隋文帝對待突厥的策略。

    隋文帝楊堅代周建隋時,面對北方的突厥,在確定實行什麼樣的政策方面,舉棋不定。隨後,長孫晟為隋文帝提出了一整套對突厥的戰略。

    長孫晟曾作為和親使者三次出使突厥,送千金公主(北周的)、安義公主、義城公主入突厥,與突厥的可汗和貴族交遊甚廣,廣泛地遊走於突厥境內,熟悉突厥的政治態勢、社會情況和山川地理。長孫晟向隋文帝提出了“遠交近攻離強合弱”的戰略,以達到逐步分化突厥,逐一消滅的目的。最終隋文帝採用了這個政策。長孫晟也成了這一政策的具體實行人。

    實行效果怎樣呢?這裡舉一個例子。

    隋文帝在對都藍還是染干的許婚之間,長孫晟上書力主隋文帝許婚染干,這就是合弱策略的運用,隋朝開始對染干部進行扶植。

    後來長孫晟陪染干入隋,隋文帝封之為啟民可汗,之後隋朝對啟民可汗進行保護庇佑政策,啟民可汗逐漸成了突厥最強的一部。啟民可汗也知恩圖報,成了隋朝的臣屬組織,衷心仕隋。啟民可汗幾乎成了隋朝的地方政權,終其一生維護突厥與隋朝的關係,保隋朝北境的平安。隋朝“遠交近攻離強合弱”這一策略,為隋朝治理突厥發揮了巨大作用與成效。

    回到宋蒙關係上。我們從成吉思汗早期經歷可以推想出,蒙古諸部的矛盾很多,其互相之間的混戰烈度並不低。再加上契丹人、女真人的力量在旁,宋朝完全可以使用隋文帝的策略,逐步分化瓦解,使其各部保持力量平衡、並處於爭鬥的狀態,為下一步武力消滅奠定基礎。

    宋朝經過20年左右時間,可對蒙古諸部採取武力消滅戰略。

    既然實行武力消滅戰略,那就沒有更多的戰略可說了,重要的是宋朝做好準備,然後有大將帶兵出征。具體可以參考唐太宗、唐高宗時期消滅東突厥、西突厥的戰爭。

    大宋經過真正的中興,一定也會形成唐初那種人才濟濟的局面。因此,只怕沒有建功立業的機會,而不怕缺乏人才。

    因此,武力消滅階段,不再多說。

    最終,大宋消滅蒙古力量,應該在1170-1180年間。

    結束語

    經過大宋“遠交近攻離強合弱”戰略後,鐵木真這個人還會不會出生都不一定。即使出生了,在大宋對蒙古諸部實行武力消滅戰略時,鐵木真也應該被消滅或者被俘虜了。

    後續的歷史也就沒有蒙古什麼事了。

    (完)

  • 7 # 煙郭說歷史

    岳飛即使滅了金國,後面蒙古攻宋的時候,宋朝照樣會滅亡。

    首先即使岳飛滅金,宋朝佔領了北部及東北部地區,建立了新的防線,但是那意義沒有想象中的大,因為宋朝亡在制度和王朝更迭的歷史規律上,不是一條防線和更多國土能挽救的。

    宋朝是歷朝歷代極致化重文輕武的,文官的權力比武將的要大,文官可以指揮武將去打仗,這麼亂彈琴的玩法,打誰能打贏。

    記得以前在哪看到過一段總結,說的很有道理,宋朝除了重文輕武之外,還強中央,弱地方。簡單說,就是宋朝的軍隊中,除了京師的禁軍和邊防部隊是精銳部隊以外,其他地方部隊都是弱兵,這麼做是為了防止地方造反。

    但同時帶來了一個很大的危害,就是一旦邊關有戰事,邊防部隊一旦頂不住,只要邊關被突破,敵軍進入邊關以後直接是勢如破竹,不可阻擋,因為邊關防線的軍隊最強,地方都是弱兵,人家突破了你的邊關之後,再往你的腹地打,腹地的這些軍隊都是弱兵,完全抵擋不住的。

    最後就是王朝更迭規律,宋朝即使滅了金國,百年之後,它也會出現昏庸的皇帝,貪汙腐敗的朝政,加上重文輕武,軍事制度上強中央,弱地方,面對蒙古騎兵,沒有多少勝算。

  • 8 # 倉頡嘉措

    我來說一下,這個假如完全取決於岳飛本人!岳飛如果有機會擊敗金國那他也不用死了!歸根結底,岳飛太不識時務了!當他一再提出直搗黃龍的時候,他應該感覺的當今皇帝的心裡想什麼,還一味的提醒皇帝該立太子了!這是大忌,先不說他能不能打敗金國,從這一點,皇上就想弄死他了!你一個做臣子的總提醒讓皇帝立太子,你是何居心?做為臣子你如果想打敗金國就要想到打敗後是什麼局面,就應該跟皇帝商量,把金國打敗迎回二帝,讓二帝退居二線做太上皇,或直接退休,誓死保當今皇帝做天下,這個想法得到當今皇帝的信任和支援,這樣你才出師有名,無後顧之憂,傻屌一個!岳家軍聲望那麼高,你又不表決心,還經常逼皇帝立太子,把二帝接回來到時誰當家?你以為你是誰?你不死誰死啊!好像有點跑題了!回來回答這個問題,擊敗金國元朝來了宋朝恐怕也要被滅,就算岳飛能打他也活不過永世不死,元朝還是會打進來的,只是時間的問題!朝代更迭在冷兵器時代是必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藝術培訓機構的品牌拓展部實行什麼樣的激勵機制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