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1972美國最後一次登月以後,為什麼幾十年沒有再登月?

    月球是人類認識最徹底的一個天體,因為對月球的研究已經從天文學家轉而成為了地質學家的任務,這表示人類對月球的認識已經上升了一個臺階,到了和地球相提並論的層次!

    比人類想象要複雜得多的月球

    並不是說月球從天文學家轉到地質學家手中就萬事大吉了,因為月球絕不止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月球的直徑3470千米,距離地球38.4萬千米,它的個頭在太陽系行星的衛星中並不算大,但當它和地球放在一起時,兩者的比例是太陽系行星界裡唯一的,因為比地月系比例還要均勻的冥王星和它的衛星卡戎已經被踢出了行星行列!

    為什麼月球和地球的比例相差會那麼小,它又是從哪來的?

    地月系38.4萬千米,我們肉眼就可以看到哥白尼環形山,但我們關心的並不是那麼多山,而是環形山底部的特徵,各位只要仔細研究下就會發現,月球上的環形山深度都很有限,甚至大都都在一個水平面上,如果到了月海就更明顯了,就像有一層高強度殼阻止了小行星撞擊的進一步深入!

    美宇航局公佈月球第谷隕坑日出時照片(圖)

    為什麼環形山深度都那麼小,難道有一層硬殼?

    從1961年開始的阿波羅計劃,到1969年首次登月成功,但在972年12月的阿波羅17號實施後,阿波羅登月工程就戛然而止,除了13號因為服務艙爆炸而沒有登月成功以外成功登月六次,但坊間一直在傳聞最後的18號登月計劃實施了,而且是美蘇一起登月,更為神奇的是據說他們還從月球帶回了一具外星人身體,傳聞在生死邊緣,所以說是身體。

    為什麼美華人再不登陸月球?是因為受到了外星人警告嗎?

    本來大家其實對月球其實沒啥神秘感,畢竟月球那麼大,還那麼近,土豪們買個超級口徑的望遠鏡,連月球上大點的建築物都能看到,比如看到月球上的城市、大型體育館等或者他們的超級工程等,當然前提是假如有!但月球偏偏不,因為月球永遠都一面朝著地球,另一面永不示人!所以就有很多故事了!

    為什麼月球老盯著地球看?背面有外星人嗎?

    月球為什麼有那麼多為什麼!

    首先我們來聽聽天文學家是怎麼解釋月球是怎麼來的,天文學家認為月球是早期地球受到同軌道上的另一顆行星忒伊亞撞擊形成,2020年3月9日《自然地球科學》期刊發表了一論文,透過分析月岩的氧同位素發現,能找到忒伊亞的證據,而這個證據會隨著月球深度的增加而更明顯。

    《自然地球科學》期刊發表的論文

    撞擊理論能解釋不少問題,至少大小這個問題解決了,還有月球公轉方向的問題,當然也有月球成分的問題等等。

    撞擊坑為什麼那麼淺?

    其實撞擊坑深就麻煩了,為什麼呢?因為撞擊太深,月球熔岩外流,完全填補了留下的空洞,就像月海一樣,其實那個才是史無前例撞擊坑,月球形成初期的大轟炸時期所留,月幔湧出,所以在遠距離看來光潔如海面!

    美華人為什麼再不提登月?真受到外星人警告了?

    其實種花家要說一句,美華人實在是沒錢了,不知道有多少人相信這鬼話,但事實上真的資金流到其它工程上,比如空間建設和後來的太空梭工程,因為登陸月球似乎沒法變現,而且持續成本實在太高,即使財大氣粗的美華人也感到了強大的壓力!

    至於有沒有外星人,想必美華人一家是瞞不住的,因為在月球軌道上有大量的探測器曾經或者正在繞月飛行,甚至在月球背面還有中國的嫦娥四號和玉兔正在溜達,想想看,美華人如果瞞住全世界的話,至少要賄賂俄羅斯、中國、日本、印度和以色列等一大票國家,這種事情美華人會幹嗎?

    月球盯著地球看,所以登陸困難?

    還真有些道理,因為月球被地球潮汐鎖定,這是一種距離過近的天體,引力會讓天體拉成橢球狀,造成自轉障礙的一種引潮力作用模式,結果是年長日久後自轉和公轉週期變得一樣。這種模式在太陽系中很常見,比如火星、木星和土星的衛星等都有這樣的現象。

    而這公轉一圈和自轉同步的模式,確實給我們登月和探測器造成了不小的麻煩,因為這種條件下,月球的晝夜為27天左右,也就是差不多半個月白天,半個月黑夜,結果就是白天燙死,黑夜凍死!但也有好處,就是白天超級長,有活可以慢慢幹,不趕時間,太陽下山前回來就行!

    老特說要提前到2024年

    現在老特同志已經鐵了心要重返月球,如果不出意外的話2024年將會打破月球再無人登陸的記錄,這次上去的就不止兩個人了,而是一幫人,湊桌子麻將綽綽有餘,不知道他們帶不帶麻將!

  • 2 # 星辰6785917788575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20世紀70年代(實際上是1969年)美國登陸月球的背景是什麼?

    當時美蘇兩國處於冷戰期間,兩國之間的競爭不斷的從武器競爭上升到太空競爭。蘇聯在60年代已經將宇航員加加林發射到太空上,同時也實現了人造航天器登月的壯舉。美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時任美國總統肯尼迪在上任演講中提到要在10年內超過蘇聯,將美國的宇航員送上月球。

    這場前所未有的太空行動被提上日程。大量的科學家、裝置、資金、技術被優先使用到這個專案上。同時這項太空專案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阿波羅計劃”。

    在進行了無數次的的太空試驗以及製造了人類歷史上最大運載能力最強的運載火箭“土星5號”後,美國終於如願以償搶在蘇聯前面將宇航員傳送到月球上,這才有了“阿波羅11號”和“對一個人來說,這是小小的一步,但對人類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這句話。

    可以說阿波羅計劃是冷戰時期美蘇競賽的一個產物,其科研意義反不如政治意義大。

    阿波羅計劃可以說是當時舉全國之力,集所有的科學家智慧、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以及當時地球上最先進的幾十年科技於一體。因此,自從阿波羅計劃過後,美國幾十年再也沒有需要用到如此多的資源的太空活動,因此再沒有登上過月球

  • 3 # 垃圾206

    沐風設計者 23小時前 對於美國登月這件事,在上個世紀70年代,曾經是轟動世界的爆炸性新聞,在當時那個資訊並不大發達的時代,被鋪天蓋地的各種途徑迅速傳播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成功登月是人類歷史上的重要進步,標誌著人類邁開了探討宇宙星空、探索地外文明的腳步並取得了突破性成功。然而時隔幾十年至今,美國沒有再登過哪怕一次月球,甚至連再次登月的任何風吹草動的訊息或者報道在如今這個網際網路資訊高度發達的今天,都沒有再被提及,彷彿登月跟美國沒有任何關係一樣。在海、陸、空各領域一向喜歡大鼓大吹、標榜自由的美國政府,在這件事情上的態度讓很多人費解。 首先我們可以回顧一下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世界上的主要政治格局,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了方便敘述,也姑且稱之為登月的時代背景吧!當時世界格局是美、蘇兩個超級軍事大國正處於“冷戰”狀態,由於地理位置以及意識形態和政治體制等方面的諸多的因素,兩國都不願意往來,為了取得更多政治權益的國際籌碼,兩國開始了太空方面的爭奪。在美國政府對此事的高度密切關注之下,精心準備的美國通過了科研攻關,率先於蘇聯成功登月,在當時獲取了至少是他們想要的最大政治籌碼!說白了,登月只是政治博弈的產物!目地既然已經達到了,手段自然不用繼續耍了。 明白了背景,也至少是其中一個原因,我們再來看另一個方面的原因。 眾所周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振興經濟首先要振興科技,而科技,說到底是人才,國家但凡重大科研攻關,關鍵在於人才,只有專業尖端科技人才長期穩定輸入才會讓某個科學領域的水平長期處於世界之巔的狀態。我們不能片面說美國缺乏這方面的人才輸入,但是更為關鍵的是經費,政府在科研方面不斷有足夠的經費支援只是一方面,高科技應用到科技攻關,自然事半功倍,但是一項科技發明往往剛剛上市時候價格昂貴不說,你還得相應配套設施都要與之匹配、完善,這就需要的不是一星半點的錢!再者,人家科研人員長期從事機密科研任務,犧牲了自由,犧牲了家庭等等,不應該得到更多的報酬?我們不得不承認,美國首次登上月球,率先從月球地表獲取的材質檢測和計算出礦物質的含量,絕大多數是地球上稀缺但月球含量相對非常豐富的礦物利益資源。但是由於國際形勢上經濟下行壓力越來較大,美國之前所壟斷的許多國際市面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大,甚至作為聯合國的東道主,居然長期拖欠僅聯合國經費就高達幾十億美元多之多,其他的更不勝列舉。痴迷於侵略和戰爭的美國政府更是每年激增軍費,使得本國本來入不敷出的財政收入的更是捉襟見肘,更何談本來支付利益不算太大但花費卻高額巨大的登月計劃! 最後一個有可能的原因,也是本人最想出現的原因!那就是月球本身距地球太近,對於太陽系甚至銀河系而言,參考的意義不是太大,更何況已經成功登陸了月球,技術層面上來講已經沒有了障礙,登月只是一個過渡或者跳板,美國科學家們把目光放到了更遠的火星、木星、慢慢以至太陽系以外,代表人類真正開啟宇宙探索之路! 閱讀量101舉報 沐風設計者 70粉絲·26贊·9回答

  • 4 # 宇宙探索

    簡單回答:沒有必要登月了,美國也“折騰”不起了,畢竟登月是個巨大的工程,動輒需要很多部門共同協作才能完成,同時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

    美國登月的前提條件當然是當時已經具備了載人登月的能力,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冷戰也是促使美國走向載人登月的一個重要的推動力。冷戰,讓美蘇走向了軍備競賽,而載人登月是展現實力最直接的見證。尤其是在前蘇聯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太空行走,讓美國更加堅定登月的步伐。

    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共進行了6次載人登月,在這之後的幾十年裡就再也沒有登月,這並不是網路上有人認為的“美國登月是假的”,更多的是因為美國把重點轉移了,也是因為經濟方面的壓力,畢竟登月如此的燒錢短期內也幾乎不會有任何回報。

    放棄登月之後,美國有更多的預算,把重點放在了太空實驗室,比如說空間站,還有後來的太空梭,大量的無人探測器以及各種衛星上的研發。

    而幾十年之後的今天,美國也終於打算再次開啟載人登月,這次的目的與幾十年前有很大不同,載人登月是為之後的載人登陸火星做準備,從技術等相關細節方面做好充足的準備,並計劃在2040年前後實現載人登陸火星。

    網路上一度流行這種觀點:美國載人登月是假的,是一場騙局。但這種觀點並沒有證據來支撐,主流媒體也並沒有對美國登月有質疑,連與美國冷戰幾十年的蘇聯也很難提出質疑。

  • 5 # 優選是一種態度

    還是現實問題,最少要有經濟價值,或者說就是有要在下一步有能力讓它產出價值,不然誰會光投錢做沒收益的是,還是時機不到。

  • 6 # 科學黑洞

    1972年美國完成了阿波羅17號的發射和安全返回工作之後,到目前為止沒有其他國家再進行過載人登月,美國自己也不曾再次登月。現在美國航天局正在進行著全新的計劃,目的是在未來幾年再次進行載人登月,並且驗證載人登陸火星的關鍵技術。按照計劃美國會在2024年把一名男性宇航員和一名女性宇航員送上月球,並且爭取在2033年完成登陸火星的目的。

    人類的航天探測工程都是非常燒錢的,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那麼這也就意味著發射一枚火箭上天可不是像你在家放穿天猴一樣,每一次發射任務每一次探測任務,都必須要有充足的目的性以及期望獲得成果。

    但是上個世紀美國和前蘇聯在太空領域的競賽完全是一種畸形的競爭,因為在二戰結束後兩國進入冷戰時期,就想著贏過對方,這就是最直接的目的。前蘇聯率先完成了很多的壯舉,1957年10月4日成功發射了人類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一號;1961年4月12日把第一個把人類送入太空,加加林乘坐飛船繞地球一週歷時1小時48分鐘。

    這些成就深深的刺痛了美國,因此美國也想弄一個第一的名聲來超過前蘇聯。因此就在月球上下了功夫,從而開始了阿波羅計劃,最終的目的是實現載人登月。這個計劃開始於1961年5月,結束於1972年12月阿波羅17號順利完成任務。這個歷時11年的阿波羅計劃共耗資255億美元,有2萬家企業,並且有不同科研機構的30多萬人參與其中,可謂是聲勢浩大。

    最後在1969年至1972年間發生成功完成了6次載人登月,共把12名宇航員送上了月球表面,從這一點上來說的確是意義重大。人類望月幾萬年,終於實現了載人登月。在這一次的競賽中美國徹底的贏過了前蘇聯,獲得了名聲。前蘇聯也努力了很久,對於月球的探測也完成了很多的工作,探測器硬著陸、軟著陸、月球取樣並且返回地球,但唯獨沒有完成載人登月。就是因為缺少了關鍵的大推力運載火箭,在這一方面美國是佔盡優勢的。

    因為在二戰結束後美國從德國接收了很多的研究火箭的科研人員,正是他們設計研發出土星五號大推力運載火箭,即使到今天為止這也是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比較遺憾的是早早就退役了。

    美國的六次載人登月實際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測任務並不是很多,只不過從月球上帶回了數百公斤的月球樣本,但是這些樣本前蘇聯沒有載人登月透過無人探測器就實現了。所以可以說美國的載人登月完成了它最大的目的,那就是贏過了前蘇聯獲得了虛名。如果再繼續載人登月去燒錢,還沒有明確的目的任務,那麼這項工作有何意義哪?

    而美國新提出的重返月球計劃,實際上後邊還有一個口號那就是藉此登陸火星,可以說這一次的載人登月可以驗證一些登陸火星的關鍵技術,最終的目標是想要實現登陸火星,如果成功了又將是開啟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 7 # 科學船塢

    自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結束之後,近幾十年以來,美國就沒有再送宇航員上月球了,這是什麼原因呢?而且,還有部分人認為登月是美國的一場政治騙局,背後的故事到底是怎樣的呢,聽我娓娓道來。

    阿波羅登月計劃源自於美蘇爭霸,也就是登月競賽。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這一次發射任務直接挑動了美華人的神經,美華人坐不住了,他們也要搞,而且還要超過蘇聯。次年也就是1958年10月1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正式成立,10月7日,美國航空航天局就向外界公佈了他們的第一個太空計劃“水星計劃”。

    水星計劃開展了4年零8個月,共計花費了近4億美元(當時物價),透過第一個太空計劃,美華人已經意識到航天費用十分高昂,它幾乎是所有科研專案中最耗錢的那個了。在水星計劃進行的同時,更高的阿波羅計劃已經在醞釀了,美華人的目的只有一個,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太空戰爭”。

    阿波羅計劃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1961年5月25日,阿波羅登月計劃正式通過了美國國會的批准,至此,浩大的登月工程展開了。阿波羅登月計劃歷時11年之久,總耗資約255億美元(當時物價),要知道美國在1968年的國民收入是8600億美元,每年撥給科研的經費中,登月計劃要佔用五分之一。

    巨大的投入下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1969年7月,人類第一次登上了月球,美國在與蘇聯的這一場登月競賽中,他們取得了完全的勝利。在登月之後,美國又進行了幾次登月計劃,持續到1972年末才宣告結束。

    關於登月的陰謀論

    “人類從未登上月球”,對於美國登月,一直以來都廣泛存在著質疑的聲音。在美華人登月之後,同樣是美華人的比爾凱信出版了一本書,書名叫做《我們從未到過月球》,此書出版之後,在當時的美國社會上掀起了不小的風波,加上媒體的炒作,據統計,當時約有6%的美華人相信登月是騙局,這一數字到了1999年提高到了11%,而到二十一世紀初的那幾年中,數字竟飆升到了22%,也就是說,約有22%的美華人認為登月是一場由美華人自導自演的政治騙局,目的是在戰略上跑贏蘇聯一步。

    陰謀論者提出了多種質疑,比如旗子為何“迎風飄揚”,比如物體的影子的朝向為何方向不一,比如拍下的登月照片中的月球夜空為何沒有星星等等,這些所謂的“證據”不要說在科學家眼裡了,就是在稍微具有些科學常識的普通民眾眼裡,也都是不堪一擊的。

    美國為何不再登月

    其實,在美國搶在蘇聯前頭成功登月之後,蘇聯已經明白在登月這場競賽中已經輸了,因此他們把目光投向了近地空間,發射更多的軍用衛星以及帶有某種特殊性質與作用的航天器,隨即美國也把目光轉向了近地空間上的競爭。

    另外,之所以後續沒有再進行登月任務,這說明美國有難言之隱,當然這個難言之隱並不是說他們心虛,而是登月耗資巨大,據瞭解,在1965年這一年,美國航空航天局的花費就佔到了美國聯邦財政預算的5.3%,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因為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它有太多太多需要用錢的地方了。所以,美國的這個難言之隱,“隱”是什麼呢,“隱”就是財政投入了。

  • 8 # 80後創業者小翟

    你要看登月的背景是什麼,當時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打冷戰都在拼家底,火箭技術都是在那個時期增長的,研發火箭技術以及登月耗費的人力物力是個天文數字,蘇聯不發展本國經濟而是一味地跟美國競爭,國內百姓民不聊生最後解體了。美國把蘇聯搞解體以後就沒有競爭對手了,自然不需要去登月了!

  • 9 # 邪不壓正一一一致自己

    當時正值美蘇爭霸,美登月極有可能是虛構用來振懾蘇聯的,因為當時美國的科技水平遠未達到登月的條件。

    以這個邏輯來推就好解釋了:美國直到現在都還未有登月技術,怎麼可能進行第二、三…次登月,況且現在資訊發達,不可能還象當年那樣虛構瞞天過海了。換言之,如果當年美國成功登月,現在至少要繼登好幾次了。另外當年美國登月的簡單基本資訊幾十年過去了,現在還不能解密,其實根本沒有可解的密秘。結論是:美國從未有過登月技術。回答滿意嗎?認為滿意請給點贊!

  • 10 # 大餅果子茶雞蛋老豆腐

    登月的初衷只是為了在太空競賽中擊敗蘇聯。

    自從二戰結束後,在蘇聯以及美國的帶領下,東西方陣營進入了冷戰狀態。雖然美華人在回形針行動中搶走了很多的主要的納粹科學家以及各種研發裝置,以馮布勞恩為例,因為納粹身份的原因很多德國科學家並不是能夠立即投入工作,而是被美國政府或者軍方暫時束之高閣;

    而蘇聯雖然只是得到了些二流的科學家以及技術工人還有他們的家屬,但是卻早早在科洛廖夫這位火箭專家大拿的帶領下開始了研發工作,沒辦法,斯大林以及後面的赫魯曉夫都喜歡科洛廖夫,也都認為研發這種能夠飛躍大洋的戰略導彈是對抗美華人的最好的武器,而且向太空發射人造衛星也是科洛廖夫的夢想……這也是蘇聯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的主要原因;

    於是乎蘇美兩國的太空競賽在人類的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后就宣告開始了……那時候蘇聯的火箭推力大,發射上天的人造衛星一個比一個的重,豬啊狗啊也開始裝在衛星裡往天上發射,而這些科學成果無疑深深刺激了美國;

    終於在艾森豪威爾任職總統期間整合了國內包括軍方的所有太空專案,改變當時一盤散沙的狀況,全部交由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負責統領,並改名為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也就是NASA;在肯尼迪上臺後,針對蘇聯在太空中的領先,打小就喜歡飛機的肯尼迪強迫自己喜歡上了火箭,並在國會發表了演講,發誓要集中美國所有力量,在十年之內讓美華人登上月球,徹底的在太空競賽中擊敗蘇聯;這回美華人要玩兒真的了!

    自此美國宇航局的雙子星計劃出臺並穩步實現他們的目標,待雙子星計劃結束的時候,美華人在太空競賽中已經開始超過了蘇聯;當然在此期間,雙方還發射了很多別的地外行星的探測器,有去月球的,有去金星的,有去太陽系外的,各自都有失敗與成功……

  • 11 # 關於這宇宙

    因為不經濟。

    經濟最簡單的解釋就是,花最少的錢辦最有價值的事。

    美國的載人登月計劃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水星計劃”,需要解決人類在外層太空長期停留,以及從月球返回進入地球大氣層的問題,耗資約4億美元;第二階段是“雙子座計劃”,需要解決航天器對接、宇航員太空行走等問題,耗資約12.8億美元;第三階段“阿波羅計劃”,才是研究載人登月問題,耗資約240億美元。

    阿波羅計劃始於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結束,歷時約11年,耗資約256億美元。約佔當年美國GDP的0.57%,相當現在的1000多億美元。

    阿波羅登月和太空梭專案、國際空間站專案為人類歷史上排名前三耗錢的航天專案。而看成果呢,阿波羅先後有過17次任務,其中6次登月成功,送了共計12個人到月球表面。

    成果上的確意義斐然:極大增強了美國在冷戰中的領先優勢,實現壓制蘇聯;促進了美國微電子、積體電路、通訊行業的急速崛起;培養了大量的頂級科研人才、尤其是促成了NASA的成功,為在人類航天時代起步階段佔據領導地位奠定了優勢。這個錢在這個角度沒有白花。

    然而,這裡為啥不提探索月球的科學意義?

    答案是月球根本不值得花這麼大代價做科學探索,幾乎沒有發現任何有價值的東西,所謂最有用的氦三也處於完全無法開發的階段(難度極大還不如在地球上找)。

    技術這東西,積累下來就夠了,就要考慮要成熟要價效比了,同樣的東西反覆做,越往後越不值。

    月球基本上就是一片孤寂的荒漠,況且已經載人登陸6次也沒有發現多大價值。

    重返月球技術上是沒問題的,70年代都可以實現,現在更是可以。資金上也可以,雖然花費巨大,但如何想上去還是拿的出這個錢的。但是再登月不再經濟,人類得不到什麼價值。與其花費這麼多的資金去做前人已經做過的事,去探索太空獲得不確定的利益,不如用於改善民生髮展經濟。

    2009年,奧巴馬總統以費用太高和只是重複前人所為為由砍掉了重返月球的計劃。

    現在已經不是冷戰,缺少了政治上的巨大收益,再考慮成本,就很難再登月了。

    正如劉慈欣在《中國太陽》中寫的那樣:

    “上世紀中葉,當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印下第一個腳印時,幾乎所有的人都相信人類將在十到二十年之內登上火星。現在,八十六年過去了,別說火星了,月球也再沒人去過,理由很簡單:那是賠本買賣。”

    “上世紀冷戰結束後,經濟準則一天天地統治世界,人類在這個準則下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現在,我們消滅了戰爭和貧困、恢復了生態,地球正在變成一個樂園。這就使我們更加堅信經濟準則的正確性,它已變得至高無上,滲透到我們的每個細胞中,人類社會已變成了百分之百的經濟社會,投入大於產出的事是再也不會做了。對月球的開發沒有經濟意義,對行星的大規模載人探測是經濟犯罪,至於進行恆星際航行,那是地地道道的精神變態,現在,人類只知道投入、產出、並享受這些產出了!”

    但是人類不會停止探索太空,這是人類好奇、求知的本能。

  • 12 # Shcjxnzj

    1969年登月成功後再也沒有再嘗試登月是個錯誤的說法,1969年登月成功後,1971年又登月了,應該說阿波羅登月成功之後為何沒有再次登月。從1950至1960年代美蘇太空競賽看,登月是個結束,而不是一個開始。在這裡筆者並不想討論登月的費用、難度,因為是美蘇太空競賽的最後制高點,誰第一個拿下,誰就勝利。

    至於為什麼沒有嘗試再次登月,有以下三點

    第一點,耗資太大。美華人為了登月,可以說從1959年開始後的十年之中傾舉國之力去做這件事情,據說十年中的花費幾乎要耗掉美國當初一年的GDP,這樣的花費無疑太多了,即便是科學家想做,美國的納稅人也是不願意去做的。

    第二點,沒有經濟價值,阿波羅登月的目的無非是把宇航員送到月球上看看,著陸後拿一點月球岩石再返回,沒有什麼經濟收益。可以說是一件耗資巨大又沒有經濟收入的事情,完全是賠本賺吆喝,這樣的事情,任誰也不願意多幹。

    第三點,事情做得太超前。以當時的人類技術,還無法開發和利用月球資源,老美登月不過是為了到上面看看,以驗證自己具備登月的技術,而且這件事的起因不過只不過是為了和蘇聯進行太空競賽而已,撈取一個第一個登月的名聲,實在是沒有多大的實際價值。唯一的好處,可以說是促進了當時航天技術的飛速發展。

    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從1969年7月16日―24日阿波羅11號在月球著陸為標誌,開始了人類對月球的探索。隨後在短短的三年中,又成功的先後登陸月球五次,一次失敗,平均一年二次。到1972年12月阿波羅17號進行最後一次載人登月為止。這在當時對美國的國力來講,也是一個傾國之力的空前舉動--總耗資約為492.56億美元。而1961年全美國GDP也就520億美金,持續十一年的登月計劃差不多花了美國全國一整年 GDP,可想而知,這是一個多花錢的遊戲。。。

  • 13 # 馬奇馬戶上巔峰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20世紀70年代(實際上是1969年)美國登陸月球的背景是什麼?

    當時美蘇兩國處於冷戰期間,兩國之間的競爭不斷的從武器競爭上升到太空競爭。蘇聯在60年代已經將宇航員加加林發射到太空上,同時也實現了人造航天器登月的壯舉。美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時任美國總統肯尼迪在上任演講中提到要在10年內超過蘇聯,將美國的宇航員送上月球。

    這場前所未有的太空行動被提上日程。大量的科學家、裝置、資金、技術被優先使用到這個專案上。同時這項太空專案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阿波羅計劃”。

    在進行了無數次的的太空試驗以及製造了人類歷史上最大運載能力最強的運載火箭“土星5號”後,美國終於如願以償搶在蘇聯前面將宇航員傳送到月球上,這才有了“阿波羅11號”和“對一個人來說,這是小小的一步,但對人類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這句話。

    可以說阿波羅計劃是冷戰時期美蘇競賽的一個產物,其科研意義反不如政治意義大。

    阿波羅計劃可以說是當時舉全國之力,集所有的科學家智慧、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以及當時地球上最先進的幾十年科技於一體。因此,自從阿波羅計劃過後,美國幾十年再也沒有需要用到如此多的資源的太空活動,因此再沒有登上過月球。

  • 14 # 不要打架

    費效比太高了,只在冷戰時政治掛帥情勢下有用,以後覺得沒有必要就不搞了。隨著以後科技進步或者發現了新的應用場景又或者又想搞政治掛帥一套了,未來一定會再登月的。

  • 15 # hotoyo811224

    技術迭代適配工作等於重來,人才流失不可逆,產業轉移不可逆,工業能力丟失不可逆,別說登月,就是重啟一個F22生產線都已經是不可完成的任務

  • 16 # 太空精釀

    排名第一的原因:不值

    阿波羅登月前後總造價高達驚人的2000億美元(摺合如今的美元),要知道今天的一艘最新型美國航母才80多億美元造價。

    阿波羅登月和太空梭專案、國際空間站專案為人類歷史上排名前三耗錢的航天專案。而看成果呢,阿波羅先後有過17次任務,其中6次登月成功,送了共計12個人到月球表面。

    成果上的確意義斐然:極大增強了美國在冷戰中的領先優勢,實現壓制蘇聯;促進了美國微電子、積體電路、通訊行業的急速崛起;培養了大量的頂級科研人才、尤其是促成了NASA的成功,為在人類航天時代起步階段佔據領導地位奠定了優勢。這個錢在這個角度沒有白花。

    然而,這裡為啥不提探索月球的科學意義?

    答案是月球根本不值得花這麼大代價做科學探索,幾乎沒有發現任何有價值的東西,所謂最有用的氦三也處於完全無法開發的階段(難度極大還不如在地球上找)。送上去一次宇航員下去溜達溜達,再送上一次最多再開著月球車溜達溜達,然後就木有然後了啊。

    技術這東西,積累下來就夠了,就要考慮要成熟要價效比了,同樣的東西反覆做,越往後越不值。

    月球基本上就是一片孤寂的荒漠,既然已經載人登陸6次還沒有發現有任何價值,再不放棄難道傻麼?

    蘇聯人如果最後真的想登陸月球,N1火箭不見得真不能成功,而且蘇聯另一位頂級火箭大師切洛梅也有自己的登月火箭方案,只是沒把錢給他而是給了科羅廖夫。

    更何況80年代蘇聯的能源火箭(蘇聯太空梭專案)可是成功了,這個是世界上推力排名第一的火箭。

    能源火箭是為蘇聯的太空梭計劃設計的,但它的原理就是一個火箭把一個重達100噸的太空梭直接送入太空,與美國的思路大不相同,這也意味著它有很大潛力改裝變成登月火箭

    在阿波羅登月裡,土星五號的總共預算連100億美元都沒到,蘇聯當然有能力繼續弄N1、或者支援切洛梅、或者80年代再登月,只是蘇聯也覺得不值。

    阿波羅後期證明換回來的價值遠遠比不過花費,一次一次的發現連自己都說服不了,還怎麼找政府要錢?

    排名第二的原因:人類航天探索方向變化

    阿波羅11(首次登月)之後,蘇聯和美國就已經意識到了登月太不值。與此同時,近地間諜衛星的情報偵察效果大大超出了蘇聯和美國的預期,尤其是雙方掌握了衛星返回技術之後(美俄中是世界上前三個掌握這個技術的國家)。

    美國的Corona衛星首次返回的任務就被美國國防部彙報為:“這一顆衛星收集到的情報超過了以往對東歐、蘇聯和中國所有U-2偵察機獲得情報的總和”。

    而蘇聯下手更早,迅速開始將原先計劃的登月飛船聯盟號改造為近地空間站,大家意識到只有近地空間才是最寶貴的,直到今天這都是共識。

    阿波羅登月期間,蘇聯人的禮炮一號就升空了,而禮炮二到五則帶有明顯的軍事特點,還帶有武器,美華人當然慌了啊。

    於是阿波羅18號到20號被直接砍掉,剩下的幾個已經生產出的土星火箭直接用來改造成天空實驗室空間站,和蘇聯對抗。

    事實證明及時止損是一個極其明智的決定。

    另一方面,蘇聯也率先開始探測金星和火星,前者非常成功但探測金星專案的坑比登月還大,金星完全沒有價值。美國也被逼急了開始探測火星和整個太陽系的探測,取得巨大成功直到今天的壟斷地位。

    因此,目光無論是移到近地空間還是太陽系裡,都沒人在乎登月了。

    排名第三的原因:國際環境發生變化

    1972年,尼克松訪問中國和蘇聯,東西方陣營緩和下來。美國和蘇聯簽署了削減彈道武器和核武器的條約,也宣佈太空競賽“結束”並開始合作。雙方的航天專案投入陡然下降,阿波羅自然也不免被砍。雙方還在1975年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首次航天合作,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聯盟-阿波羅測試計劃。

    而在隨後的日子裡,第二次太空競賽的高潮則是勃列日涅夫統治下的蘇聯和里根統治下的美國再次交鋒了,但雙方的焦點依然是近地空間。可惜此時蘇聯已經是大廈將傾,搞出來的太空梭還沒來得及用就撤,而且估計技術上還不一定過關,從此人類就進入美國主導的航天時代。

    在這40多年裡,陸陸續續有國家往月球發射探測器,美國俄羅斯也偶爾發一些,但基本都是驗證和保有技術,並沒有大的動作了。中國自從嫦娥專案,也成為了其中一員,中國還是第三個完成月面登陸的國家。

    大家一直嚷嚷著重返月球,新興的航天大國也說要再次代表人類登月,但到底能不能實現,可不僅僅取決於技術,還得取決於是否有決心投入海量的錢啊。

    在能力範圍之內,肯定盡力登月,獲得的系統工程經驗是極其寶貴的。

    這就像下一步的載人登陸火星,技術的積累是一定要做的,人類也一定需要實現,因為這真的是未來萬一人類被逼著需要逃出太陽系時的重要技術積累。不過也可以想象,人類在積累了相關技術後,也不太可能在火星大規模無底洞投資。

    而且在這個和平與發展是世界主流的年代,我看世界各國都會無限期推遲重返月球/登月/登火星計劃的。

  • 17 # WLLWW

    登月只是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一個階段。美國在在連續幾次登月以後,就把目光投向更遙遠的地方,先後把探測器送到了火星、木星、土星等太陽系的行星和他們衛星。所以,美國探索宇宙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北漂的人生到底該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