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提及高血壓,現在沒有幾個人 不知道,作為最常見的慢性疾病,現如今高血壓正在威脅著越來越多人的健康。雖說高血壓本身不致命,但是因其所導致的併發症卻號稱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比如腦出血、腦梗、心梗、冠心病等等,都與高血壓相關。

    血壓值達到多高會對身體產生危害?

    臨床高血壓的定義為,在未使用降壓藥的情況下,非同日3 次測量血壓≥140/90mmHg。按照這個標準來看,只要是超過140/90mmHg的血壓值就算作是高血壓,而只要是確診為高血壓,就會對身體產生危害。而事實上,美國新版指南已經將高血壓定義為≥130/80 mmHg,取代了之前140/90mmHg的高血壓標準。也就是說,只要是>130/80的血壓,都可能對身體產生危害。這對中國的高血壓患者,也是一種警示。

    而且,無論是否為高血壓患者,140/90mmHg也只是一個合格線而已,換句話說這是一個危險的臨界值,而優秀的標準是120/80mmHg,血壓處於這個水平以下,才能算作絕對安全,一旦超過這個標準線,就預示存在著潛在的危險。

    而且,血壓水平只是衡量危害性的一個基本維度,到底最終危害有多大,關鍵還得看患者個人的態度。有時候,即便只是1級高血壓患者,即血壓在140-159/90-99mmHg時,若不及時採取治療措施,也會很快惡化,危及患者的生命;而即便是3級高血壓患者,即血壓≥180/110mmHg時,若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及時採取措施,把血壓降下來並穩定在正常範圍內,危害也會隨之減輕。

    高血壓到底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血壓是指動脈內血流產生的壓力,長期血壓升高,必然會導致血管遭受高強度的衝擊,損傷血管、心臟、腎臟等靶器官,誘發嚴重的併發症。

    1、腦血管疾病:腦中風病勢兇猛,致死率、致殘率極高,高血壓患者血壓越高,中風的發生率越高。高血壓患者本身就有血管病變存在,若因為激動、劇烈運動等,使血壓急驟升高,就會誘發腦中風。

    2、腎臟疾病:高血壓與腎臟有著密切而複雜的關係,高血壓合併腎衰竭約佔10%,兩者會相互影響,形成惡性迴圈,長期高血壓會致腎小動脈硬化,直至發展為尿毒症。

    3、高血壓性心臟病:血壓持續升高,會致心臟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形成代償性左心肥厚,長此以往就會發展為高血壓性心臟病,最終發展為心衰。

    4、冠心病:高血壓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元兇之一,長期血壓升高也會導致冠脈狹窄,誘發冠心病,甚至是心梗。

    5、視網膜病變:血壓持續升高會導致眼部動脈硬化狹窄,發生血管迂曲、血管白鞘,造成視網膜病變,表現為視網膜水腫、出血、硬性滲出、視乳頭水腫等,嚴重會致失明。

    正確對待,並不可怕。

    高血壓雖然很可怕,但是可防可控。研究表明有效的降壓治療可使得腦卒中發生風險降低35%~40%,心肌梗死發生風險減低20%~25%,心衰風險降低50%。

    這就要求患者必須充分認識到高血壓的危害性,及時開始用藥治療,注意遵醫囑選擇合適的藥物,建議選擇長效降壓藥如平欣纈沙坦分散片、瑞舒欣左旋氨氯地平片等,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除此之外,健康的生活習慣也是必須的,要求患者限制高鹽飲食、戒菸忌酒、加強鍛鍊、保持健康體重、保持平和心態等。

  • 2 # 高波濤

    血壓值達到多高會對身體產生危害?

    目前,中國和歐洲將血壓≥140/90mmHg定義為高血壓,而美國則將血壓≥130/80mmHg定義為高血壓,由此可見不同國家和地區對於高血壓的認知也並不完全相同。

    高血壓起病比較隱匿,易被人們忽略,原因在於血壓初始升高時患者並無任何不適,比如頭疼、頭暈等症狀,只有當血壓達到一定程度時患者才可能會出現不適。

    高血壓的危害在於其可以引起細小動脈痙攣、硬化,大、中動脈粥樣硬化,繼而導致靶器官如心、腦、腎、眼底、視網膜等損害,甚至致死致殘。

    高血壓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併發症,只要血壓控制的好,併發症就可以避免出現。

    高血壓病因不明,一旦出現通常不會自行緩解,往往會越來越嚴重,因此一旦出現高血壓應該積極干預,首先採取非藥物治療,若無效則應該同時採用藥物治療。

    綜上所述,目前認為血壓≥140/90mmHg則會對身體產生傷害。

  • 3 # 心血管黃醫生

    頂級國際心血管期刊《Circulation》的一篇文章認為,2017年AHA/ACC指南不考慮年齡,建議將所有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降低至<130/80 mmHg是荒謬的。作者建議了一個簡單的根據年齡的最佳血壓公式:最佳成人血壓水平應該是(100+年齡/2)。

    血壓多高會對人體產生傷害,主要取決於血壓具體水平、年齡、具體靶器官損害情況等綜合因素,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值就能確定得了的。

    血壓值達到多高會對身體產生危害?

    循證醫學表明,如果血壓長期超過140/90mmHg,就可能對人體產生危害,所以科學家們就人為的把140/90mmHg定為高血壓病的診斷標準(美國AHA定為130/80mmHg)。

    維持在150/95mmHg左右的血壓,對血管、靶器官的損害是緩慢進展的,一般不會短期內造成很大的影響,比如高血壓腎病的患者一般是在高血壓病10年左右發病。

    由於高血壓會危害人體多器官、組織,因此還需要檢查心電圖、尿常規、腎功能、眼底情況、肢體功能、心腦血管情況等。如果發現蛛絲馬跡,還需要進一步的檢查,例如超聲、CT、核磁等。

    高血壓的危險因素:

    年齡男>55 歲,女性>65 歲;吸菸;血脂異常;早發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缺少體力活動;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靶器官損害:左心室肥厚;頸動脈壁內中膜增厚、斑塊;腎功能受損。

    臨床疾病:

    腦血管病;心臟病;腎臟疾病;周圍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

    合併的高危因素越多,合併疾病越多,那麼越危險,對身體的危害越大。

    非同日三次血壓測量,血壓≥140/90mmHg,即可診斷為高血壓。目前全國現有高血壓患者2.7億。高血壓是心臟病、腦卒中、腎病發病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中國因心腦血管病導致的死亡佔國民總死亡的40%以上,約70%的腦卒中死亡和約50%心肌梗死與高血壓密切相關。

    降壓治療的血壓目標:一般高血壓患者,血壓降至140/90mmHg以下,合併糖尿病或慢性腎臟疾病的患者應降到<130/80mmHg; 80歲以上患者降至150/90mmHg以下。冠心病患者的舒張壓低至60mmHg者應謹慎降壓。

  • 4 # 多點健康

    血壓多高會對人體產生傷害,主要取決於血壓具體水平、年齡、具體靶器官損害情況等綜合因素。

    首先,血壓是指人們血管內的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是保證各個臟器能正常灌注的一種生理現象,只有保證一定的血壓數值,各個臟器才不會發生缺血缺氧。但這個血壓數值必須保持在一定範圍內才行,超過一定的數值就就可能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成人理想的血壓是收縮壓<120 mmHg、舒張壓<80mmHg,正常血壓是90mmHg<收縮壓<140mmHg、60mmHg<舒張壓<90mmHg。循證醫學表明,如果血壓長期超過140/90mmHg,就可能對人體產生危害,所以科學家們就人為的把140/90mmHg定為高血壓病的診斷標準(美國AHA定為130/80mmHg)。

    但即使超過140/90mmHg,比如維持在150/95mmHg左右的血壓,對血管、靶器官的損害是緩慢進展的,一般不會短期內造成很大的影響,比如高血壓腎病的患者一般是在高血壓病10年左右發病。所以沒有靶器官損害的初發1級高血壓病(血壓<160/100mmHg)患者,也可以暫時不用藥,透過3~6個月的生活方式改善觀察血壓是否會降到正常。再如高血壓病患者在調整降壓方案過程中,血壓如果2~4周內不達標(但 <160/100mmHg),不必急於加大藥物。所以一般160/100mmHg以下的血壓,雖然長期對人體有危害,短期內一般問題不大。如果血壓超過了160/100mmHg,是需要相對積極處理的,比如初發的高血壓病患者,也應立即啟動藥物降壓方案。如果血壓數值超過180/120mmHg,是一個高血壓急症或亞急症的情況,有可能短時間內造成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如腦出血、急性左心衰、急性腎功能衰竭等,是必須藥緊急處理的血壓。

    其次,血壓數值對人體的危害,還要結合年齡。通常情況下,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人們的血壓會隨著自身年齡的增長有所增加,對於老年人特別是高齡老年人的血壓也不應過於苛求,應充分考慮老年人的耐受程度。近期發表在頂級國際心血管期刊《Circulation》的一篇文章的作者認為,2017年AHA/ACC指南不考慮年齡,建議將所有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降低至<130/80 mmHg是荒謬的。作者建議了一個簡單的根據年齡的最佳血壓公式:最佳成人血壓水平應該是(100+年齡/2)。

    最後,血壓具體數值對人體的危害還取決於靶器官已經受損的情況,如果是高血壓合併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的患者,一般血壓數值多要求相對嚴格些;而對於沒有靶器官損害的高血壓患者,血壓數值可適當放寬。所以高血壓的控制目標,在不同人群是不一樣的。

  • 5 # 緣2020826

    住院治療期間,醫生給我講一大堆高血壓的大道理。按照專家學者的說法,正常人的血壓應該是100-120/60-80mmHg。

    也就是說如果你測量一個血壓,顯示收縮壓在100-120之間,而舒張壓在60-80mmHg之間,說明這個血壓是正常範圍的。如果超出這個範圍,說明血壓是異常的。

    醫生還要求我飲食要低鹽、高鉀。其次是食用優質蛋白類、低膽固醇、低熱量、低脂肪等食物。

    這幾天,對於高血壓,也是又愛又恨,又是忽高忽低的,醫生讓我每天定時量血壓,記錄下來,做個對比。

    還建議我用鹽每天不超過6克為宜,還讓我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一日三餐要均衡飲食,每一餐不要吃太多。

    希望高血壓朋友都要在醫生的建議下,規範用藥,合理飲食,加強鍛鍊。早日戰勝疾病,恢復健康。

  • 6 # 全科醫聊

    我們都知道,高血壓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高血壓引起的併發症。而我們常說的高血壓會對身體造成損害,也是說高血壓是帶來併發症的危險因素。

    但是到底高血壓多高就會對身體產生危害呢?其實並非一個簡單的數值說了算,它取決於患者血壓高低、年齡、有無合併症等等。而尤其需要避免的一個誤區就是,並非血壓越低越好,有時候血壓太低,會引起身體供血不足,也會造成身體損害,這個在老年人身上提現的最明顯。

    那麼在看高血壓達到多高會對身體損害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看一下,高血壓為什麼會對身體造成損害?

    血壓是血液流經血管時施加在血管壁上的側壓力,這個壓力長期很高,作用於血管壁,會造成動脈硬化,影響全身。

    而當血壓高於血管所能承受的壓力時,就會發生兩種結果:一種是高壓導致血管壁受損,表面脫落的碎屑阻塞血管,另一種是高壓導致血管破裂,造成溢血的現象。這就是高血壓損害血管及體內器官的主要原因。

    第一,如果高血壓造成阻塞血管時可以引起下列疾病:

    ①心臟:出現冠脈狹窄或閉塞,造成冠脈供血不足、心絞痛、心肌梗塞等。

    ②腦部:造成腦供血不足、腦梗塞等。

    ④眼睛:高血壓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產生眼部動脈栓塞現象﹑眼部靜脈阻塞或視網膜剝離等症狀。

    ⑤腎臟:出現高血壓腎病。

    第二,高血壓造成血管破裂造成以下疾病:

    ①主動脈:如果血壓非常高,且動脈瘤壁很脆弱的時候,動脈瘤就可能破裂。如果主動脈壁的外層破裂,數秒內或數分鐘內即會致命。

    ②腦部:造成腦出血。

    所以說,高血壓如果升高,會造成身體多個器官的損害。

    到底血壓控制在多少之內合適呢?

    前文說了,血壓並不是越低越好。而高壓的這個數值,我們更不能隨便說一個拉倒,那樣會是對患者的不負責任,有時甚至會給患者造成損害。

    針對血壓數值和高血壓年齡、合併疾病等血壓控制在多少?其實在2020年5月6日由國際高血壓學會(ISH)正式釋出《ISH2020國際高血壓實踐指南》,已經做了明確說明。

    ISH指南委員會凝練出了有循證支援的具體內容,給予臨床醫生、護理人員和社群健康工作者採用。所以說,目前我們血壓控制要在這個指導下進行。

    指南指出:降壓最佳標準是對於中青年,目標血壓應<130/80mmHg(不宜低於120/70mmHg)。

    對老年人在能耐受的條件下<140/90mmHg,這個不宜低於120/70mmHg)更適用於老年人。

    同時如果合併冠心病、腦卒中、心力衰竭、慢性腎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等疾病時,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而老年人控制在440/80mmHg以下。

    我們可以這麼理解,就是達到指南規定的血壓數值,我們就可以說對身體損害很小。

    控制血壓同時,為避免身體損害,我們還需要做什麼?

    第一,改善生活方式

    ①減少食鹽攝入。不僅炒菜少加鹽,對於醃製食品也要限制。

    ②多吃新鮮水果蔬菜、乳製品、豆製品。

    ④控制體重。

    ⑤規律運動,每週5-7天,每天30分鐘有氧運動。

    ⑥減輕壓力。

    第二,按時服用降壓藥物。

    不隨意更換藥物,不無緣無故停用藥物。

    第三,積極控制其他疾病,減少併發症發生。

    尤其合併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腎病等等,更需要注意高血壓的危害。

    綜上所述,高血壓多高可以對身體損害,需要結合高血壓防治指南,對不同年齡不同情況的人,有不同要求。日常做好高血壓防控,同時積極預防併發症發生是非常重要的。

    高血壓到底控制在多少合適?希望您也參與夜到這個討論中來,在評論留言,我們一起探討學習。

  • 7 # 青島雙雙子

    這個問題老生常談,生活中很多人會問血壓達到多少會對身體產生危害。其實這個問題真的沒有標準答案。大家都知道理論上人的高壓在100到120之間,低壓在60到80之間。可這只是個參考值,平均值。因為每個人體質不同,抗壓能力也不同。所以沒法界定多少才算對身體有危害。

    我家父母鄰居高壓180,她還正常幹活工作上班都不誤。而我一個親戚,血壓138整天頭暈,吃飯得喂著吃,還有一個血壓140的栓了左手,住院治療了3個月,也沒回復過來。你說這怎麼能界定。

    所以你要想健康,吃喝玩樂少操心,大事小事別計較,只想開開心心過人生,不用擔心長病,也不怕長病,始終笑對人生就好了。

  • 8 # 你的花大叔

    高血壓本身並不可怕,診斷治療都很容易,可怕的是高血壓的各種併發症:高血壓病患者由於動脈壓持續性升高,引發全身小動脈硬化,從而影響組織器官的血液供應,造成各種嚴重的後果,成為高血壓病的併發症。高血壓常見的併發症有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高血脂、腎病、周圍動脈疾病、中風、左心室肥厚等。在高血壓的各種併發症中,以心、腦、腎的損害最為顯著。高血壓最嚴重的併發症是腦中風,發生腦中風的機率是正常血壓人的7.76倍。

    心力衰竭:心臟(主要是左心室)因克服全身小動脈硬化所造成的外周阻力增大而加強工作,於是發生心肌代償性肥大。左心室肌壁逐漸肥厚,心腔也顯著擴張,心臟重量增加,當代償機能不足時,便成為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肌收縮力嚴重減弱而引起心力衰竭。由於高血壓病患者常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負擔加重的心臟處於缺血、缺氧狀態,更易發生心力衰竭。

    腦出血:腦內小動脈的肌層和外膜均不發達,管壁薄弱,發生硬化的腦內小動脈若再伴有痙攣,便易發生滲血或破裂性出血(即腦出血)。腦出血是晚期高血壓最嚴重的併發症。出血部位多在內囊和基底節附近,臨床上表現為偏癱、失語等。

    腎功能不全:由於腎入球小動脈的硬化,使大量腎單位(即腎小球和腎小管),因慢性缺血而發生萎縮,並繼以纖維組織增生(這種病變稱為高血壓性腎硬化)。殘存的腎單位則發生代償性肥大,擴張。在腎硬化時,患者尿中可出現較多的蛋白和較多的紅細胞。在疾病的晚期,由於大量腎單位遭到破壞,以致腎臟排洩功能障礙,體內代謝終末產物,如非蛋白氮等,不能全部排出而在體內瀦留,水鹽代謝和酸鹼平衡也發生紊亂,造成自體中毒,出現尿毒症。

    高血壓的預防與治療

    (1)注意勞逸結合。要想防治高血壓帶來的危害,最主要的環節還在於早期預防,預防是處理高血壓最有效的方法,否則等出現併發症就為時過晚。總的說來,血壓大於正常高限(收縮壓為130—139mmHg或舒張壓為85—89mmHg)的人中,約有41%將 在4年內發展為長期高血壓。所以血壓大於正常高限的人群也應接受降壓治療。由於大腦皮質過度緊張是發生高血壓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議在生活上高血壓病人要結合病情適當安排休息和活動,每天要保持8小時睡眠與適當的午休,並輕鬆愉快地與家人在林蔭道、小河邊、公園散步,這對絕大多數高血壓病人都是適宜的。當然適當地做廣播體操,打太極拳,對保持體力,促進血壓恢復也十分有好處。輕、中度高血壓病人騎腳踏車、游泳也未嘗不可。注意保持大小便通暢,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老年人及重度高血壓病人,最好在醫生指導下安排活動,切不可逞強鬥勝,貪一時快活而造成終身遺憾。對於一些能引導起高血壓的疾病,應該儘早到醫院治療。

    (2)注意合理飲食。高血壓患者的飲食上應遵守低鹽、低脂、低熱量的原則,並注意飲食結構的合理搭配;飲食不宜過飽、過快;最好忌不良嗜好,如煙、酒等。從預防高血壓的角度還應注意適當控制食鹽的攝入量,改變飲食“口重”的習慣。研究結果表明,在人群中約有20%的人就是由於食鹽過量而患有高血壓,這部分人醫學上稱為鹽敏感者。此外,還有一些食品是天然的“降壓藥”,平時注意適當進食有助於降壓。它們是:

    香菇 研究證實,香菇可降低血內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和血管變性,是防止心血管疾病的理想食物。

    牛奶 含有羥基、甲基戊二酸,能抑制人體內膽固醇合成酶的活性,從而抑制膽固醇的合成。此外,牛奶中含有較多的鈣,也可降低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

    生薑 生薑內含有一種類似水楊酸的有機化合物,該物質的稀溶液是血液的稀釋劑和防凝劑,對降血脂、降血壓、防止血栓形成有很好的作用。

    甲魚 具有滋陰、進補作用。實驗證明,甲魚能有效地降低高脂飲食後的膽固醇含量。

    海帶 海帶內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能清除附著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海帶中的食物纖維,能調順腸胃,促進膽固醇的排洩,控制膽固醇的吸收;海帶中鈣的含量極為豐富,能降低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降低血壓。海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纖維素、鈣的協同作用產生的降血脂效果極好,有很高的食療價值。

    蘋果 含極為豐富的果膠,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的濃度,還具有防止脂肪聚焦的作用。有報告指出,每天吃一兩個蘋果的人,其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可降低10%以上。

    燕麥 含極其豐富的亞油酸,佔全部不飽和脂肪酸的35%—52%。維生素E的含量也很豐富,而且還含有皂甙素,可以降低血漿膽固醇的濃度。北京20餘家三級大醫院經過多年的臨床研究證實,燕麥確有明顯的降低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脂及脂蛋白的作用,並能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

    (3)藥物治療。對於那些一般預防措施無效者,就需要積極藥物治療了。當然服藥也不是隨便了事,必須遵照有關原則來進行。建議高血壓病人平時服藥切勿間斷或斷斷續續,堅持服藥能有效減少心腦血管併發症的發生率。由於存在個體差異,需在服藥過程中不斷摸索,以求最小、最合適的劑量而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對於藥物的選用,目前主張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聯合服用,可以降低舒張期高血壓病人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和病死率。老年人不應單獨使用β受體阻滯劑,除非併發症需要用β受體阻滯劑。早期高血壓患者或老年患者開始可以先用利尿劑治療,單純收縮期高血壓還可選擇用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如卡託普利減少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的效果似乎與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一樣好。為了保證血壓在一天中相對平穩而不波動過大,建議首選如絡活喜一類的長效製劑藥品。由於降壓藥的品種較多,有的作用於β受體,有的為血管緊張素Ⅱ拮抗劑,如選擇不當容易發生副作用,建議患者還是在醫院明確診斷,遵醫囑用藥比較安全。

    經過治療,對於各期高血壓病人,應將收縮壓降至<150mmHg,舒張壓降至<90mmHg最為理想。

    高血壓病的注意事項

    高血壓病的注意事項包括以下幾點(一)合理膳食;(二)適量運動;(三)戒菸限酒;(四)心理平衡;(五)自我管理;(六)按時就醫。

    一、 合理膳食

    1. 飲食對於高血壓的重要性:民以食為天,合理的膳食可以使你不胖也不瘦,膽固醇不高也不低。

    2. 高血壓患者的飲食宜忌:

    ①碳水化合物食品:

    適宜的食品---米飯、粥、面、面類、葛粉、湯、芋類、軟豆類。

    應忌的食品---蕃薯(產生腹氣的食物)、幹豆類、味濃的餅乾類。

    ②蛋白質食品---牛肉、豬瘦肉、白肉魚、蛋、牛奶、奶製品(鮮奶油、酵母乳、冰淇淋、乳酪)、大豆製品(豆腐、納豆、黃豆粉、油豆腐)

    應忌的食物---脂肪多的食品(牛、豬的五花肉、排骨肉、鯨魚、鯡魚、金槍魚等、加工品(香腸)

    適宜的食品---植物油、少量奶油、沙拉醬

    應忌的食品---動物油、生豬油、燻肉、油浸沙丁魚

    ④維生素、礦物質食品

    海藻類、菌類宜煮熟才吃。

    應忌的食物---纖維硬的蔬菜(牛蒡、竹筍、豆類)

    刺激性強的蔬菜(香辛蔬菜、芒荽、芥菜、蔥、芥菜)

    ⑤其他食物

    適宜的食品---淡香茶、酵母乳飲料

    應忌的食物---香辛料(辣椒、咖哩粉)

    酒類飲料、鹽浸食物(成菜類、成魚子)

    醬菜類、咖啡

    3 高血壓病人應注意的飲食習慣

    ① 首先要控制能量的攝入,提倡吃複合糖類、如澱粉、玉米、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這類糖屬於單糖,易引起血脂升高。

    ② 限制脂肪的攝入。烹調時,選用植物油,可多吃海魚,海魚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能使膽固醇氧化,從而降低血漿膽固醇,還可延長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風,還含有較多的亞油酸,對增加微血管的彈性,防止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壓併發症有一定的作用。

    ④ 多吃含鉀、鈣豐富而含鈉低的食品,如土豆、茄子、海帶、萵筍。含鈣高的食品:牛奶、酸牛奶、蝦皮。少吃肉湯類,因為肉湯中含氮浸出物增加,能夠促進體內尿酸增加,加重心、肝、腎臟的負擔。

    ⑤ 限制鹽的攝入量:每日應逐漸減至6g以下,即普通啤酒蓋去掉膠墊後,一平蓋食鹽約為6g。這量指的是食鹽量包括烹呼叫鹽及其他食物中所含鈉摺合成食鹽的總量。適當的減少鈉鹽的攝入有助於降低血壓,減少體內的鈉水瀦留。

    ⑥ 多汔新鮮蔬菜,水果。每天吃新鮮蔬菜不少於8兩,水果2至4兩。

    ⑦ 適當增加海產品攝入:如海帶,紫菜,海產魚等。

    二 適量運動

    運動對高血壓的重要性:有句話說:“年輕時,用健康換取金錢,年老時,用運動換取健康。”運動除了可以促進血液迴圈,降低膽固醇的生成外,並能增強肌肉、骨骼與關節僵硬的發生。運動能增加食慾,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改善睡眠。有持續運動的習慣:最好是做到有氧運動,才會有幫助。有氧運動同減肥一樣可以降低血壓,如散步、慢跑、太極拳、騎腳踏車和游泳都是有氧運動。

    1、進行運動的注意事項:

    ① 勿過量或太強太累,要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增加活動量。

    ② 注意周圍環境氣候:夏天:避免中午豔陽高照的時間;冬天:要注意保暖,防中風。

    ④ 選擇安全場所:如公園、學校,勿在巷道、馬路邊。

    ⑤ 進行運動時,切勿空腹,以免發生低血糖,應在飯後2小時。

    2、運動的禁忌

    ① 生病或不舒服時應停止運動

    ② 飢餓時或飯後一小時不宜做運動

    ④ 運動中有任何不適現象,應即停止

    三 戒菸限酒

    吸菸會導致高血壓。研究證明,吸一支菸後心率每分鐘增加5

    -20次/分,收縮壓增加10-25mmhg。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菸葉內含有尼古丁(菸鹼)會興奮中樞神經和交感神經,使心率加快,同時也促使腎上腺釋放大量兒茶酚胺,使小動脈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尼古丁還會刺激血管內的化學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壓升高。長期大量吸菸還會促進大動脈粥樣硬化,小動脈內膜逐漸增厚,使整個血管逐漸硬化。同時由於吸菸者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紅蛋白含量增多,從而降低了血液的含氧量,使動脈內膜缺氧,動脈壁內脂的含氧量增加,加速了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因此,無高血壓的人戒菸可預防了高血壓的發生,有高血壓的人更應戒菸。

    與吸菸相比,飲酒對身體的利弊就存在爭議。不時出現各種報告,有的說飲少量酒有益,有的說有害,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大量飲酒肯定有害,高濃度的酒精會導致動脈硬化,加重高血壓。

    四 心理平衡

    高血壓患者的心理表現是緊張、易怒、情緒不穩,這些又都是使血壓升高的誘因。患者可透過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培養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的良好適應能力,避免情緒激動及過度緊張、焦慮,遇事要冷靜、沉著;當有較大的精神壓力時應設法釋放,向朋友、親人傾吐或鼓勵參加輕鬆愉快的業餘活動,將精神傾注於音樂或寄情於花卉之中,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從而維持穩定的血壓。

    五 自我管理

    1、定期測量血壓,1-2周應至少測量一次

    2、治療高血壓應堅持“三心”,即信心、決心、恆心,只有這樣做才能防止或推遲機體重要臟器受到損害

    3、定時服用降壓藥,自己不隨意減量或停藥,可在醫生指導下及現病情加予調整,防止血壓反跳

    4、條件允許,可自備血壓計及學會自測血壓

    5、隨服用適當的藥物外,還要注意勞逸結合、注意飲食、適當運動、保持情緒穩定、睡眠充足。

    6、老年人降壓不能操之過急,血壓宜控制在140-159mmhg為宜,減少心腦血管併發症的發生。

    7、老年人及服用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末梢阻斷藥的防止體位性低血壓

    六 按時就醫

  • 9 # 中醫集錦

    臨界高血壓也稱邊緣型高血壓,是指血壓在正常血壓至確診高血壓之間的血壓值。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標準是,成人的正常血壓為:收縮壓<120毫米汞柱(16.0千帕),舒張壓<80毫米汞柱(10.7千帕)。確診高血壓為:收縮壓>=140毫米汞柱(18.7千帕),舒張壓>=90毫米汞柱(12.0千帕)。在正常血壓與確診高血壓之間的血壓值為正常高值。

    此病特點是血壓稍偏高,各重要器官,如心、腦、腎無器質性損害,但易發展成高血壓病。臨床觀察表明,臨界高血壓者約有71.5%的人易發展成高血壓,臨界高血壓者最後發展為確診高血壓的可能性比正常高血壓者高出2-5倍,而正常人只有11.1%。而心血管併發症的患率及病死率比正常血壓者高二倍以上。其併發腦出血、腦血栓、冠心病等,以及死亡率與高血壓病人相近,且明顯高於正常人。由於它早期沒有器質性損害,又缺乏特異症狀和體徵,所以極易被忽視。此種高血壓的預防與一般高血壓相同。但關鍵應控制鈉鹽攝入,最好每日5g以下,同時應增加鉀的攝入,如多吃水果、蔬菜等。此外,應堅持體育運動,必要時可長期服用鈣拮抗劑。

    摺疊編輯本段疾病治療

    摺疊常見治療方式

    對於診斷明確的高血壓(收縮壓高於140mmHg,舒張壓高於90mmHg)患者,應採取包括使用藥物在內的持之以恆的治療措施,已無人再持異議,但是對血壓超過正常標準而症狀又不嚴重的患者是否需要治療,長期以來人們的認識還有不同。

    所謂"不太嚴重"的高血壓,是指舒張壓在90~104mmHg,沒有出現因高血壓導致的器官損害的情況。

    據統計,處於此階段的高血壓患者佔高血壓總人數的70%左右,研究顯示,治療前舒張壓高於115mmHg的高血壓患者,在有計劃、有系統的治療後,併發症和死亡率均遠低於未經治療的患者。

    舒張壓為90~114mmHg的患者,治療效果亦非常顯著,表現在腦溢血人數、死亡人數以及發展為急進型高血壓、左心功能衰竭和腎功能減退的人數均減少,而且血壓可多年保持穩定,亦不易發生左心室肥厚或心力衰竭。

    為此,目前凡舒張壓高於105mmHg的患者,必須接受降壓藥物治療,而舒張壓在90~104mmHg的患者,應按具體病情決定治療方案,患者一定不能在家亂吃藥。

    "臨界"高血壓患者在開始接受治療時應儘量採用非藥物治療,如減少鈉鹽的攝入、減輕體重和適當進行體育鍛煉,並做到持之以恆,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會使得血壓更難以得到有效控制。

    輕度高血壓病人接受科學的治療是有益處的。在過去5~6年中,由於一些國家和地區重視了輕度高血壓治療,腦卒中的死亡率下降了30%以上。許多科學家樂觀地預計,如有更多的輕度高血壓患者能得到正確的治療指導,可使他們的舒張壓控制在90mmHg以下。

    摺疊自我治療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凡收縮壓在160毫米汞柱以上,舒張壓在95毫米汞柱以上(包括160/95)者為高血壓;而血壓在 140/90~160/95毫米汞柱之間者稱邊緣性高血壓(或稱臨界高血壓)。

    臨界高血壓一般可不用或少用降壓藥,積極的措施是進行科學適量的鍛鍊,輔以合理的飲食,良好的休息及樂觀的心情。臨界高血壓患者的鍛鍊內容以放鬆性和耐力性練習為主,以太極拳、步行、慢跑、保健氣功(放鬆功)、醫療保健體操(如降壓靜心操)等比較合適。鍛鍊時間可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測30分鐘左右。早晨可先步行10分鐘或慢跑(視各人體力而定)、然後打一遍太極拳。再步行數分鐘,作一套降壓舒心操,最後作放鬆功結束。傍晚一般不宜慢跑,可先打太極拳,做醫療保健操、氣功,最後散步10分鐘。臨界高血壓患者運動時呼吸要順暢自然不要憋氣;動作要放鬆緩慢,不要負重用力;不做低頭彎腰動作;擺脫思考,要使精神放鬆。

    摺疊防治方法

    一是減輕體重。二是限制食鹽的攝入量。應少吃鹽、鹹菜、醃製品等。三是戒菸。四是限酒。可喝少量葡萄酒、啤酒,儘量少喝高度白酒。五是增加運動。運動以散步、快步走、慢跑、快跑、游泳、爬山為宜,運動量循序漸進。

  • 10 # 春光明媚桃花香

    收縮壓>140mmHg,而舒張壓>90mmHg為高血壓,高血壓是動脈血管內的壓力異常升高,若沒有及時給予有效的降壓和控制措施的話,心、腦、腎、血管等重要器官就會遭受打擊,從而產生嚴重的併發症。

    【對心臟的危害】心臟是將血液泵人動脈血管,以對各個器官進行灌注。但是高血壓患者的心臟長期處於超負荷狀態,久之易出現心律紊亂、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症。

    【對腦的危害】高血壓患者的腦血管較薄,血壓波動時易出現痙攣破裂,導致腦出血。患者出現暫時性失明、肢體運動等障礙,甚至偏癱等症狀。

    【對腎的危害】高血壓患者若不及時控制血壓,幾年內會出現輕、中度腎小球動脈硬化,導致腎實質缺血、腎小球纖維化、腎小管萎縮,出現夜尿多的現象,尿常規檢查有少量蛋白尿。病情嚴重時,體內代謝廢物排洩會受阻。腎臟病變加重時,會發生尿毒症或腎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 11 # 心血管頻道

    客觀來講,這個問題不能一句話給您一個明確的界值,有一點是肯定的,血壓高了對身體有害。我們用客觀資料來說明吧:

    l 我們知道高血壓與腦中風、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有關,因此應該重視。國內外部分調查資料顯示:

    1) 血壓水平120-139/80-89 mmHg的人群,10年後心血管風險比血壓水平110/75 mmHg的人群增加1倍以上。

    2) 血壓120-129/80-84 mmHg和130-139/85-89 mmHg 的中年人群,10年後分別有45%和64%成為高血壓患者。

    3) 血壓從115/75mmHg到185/115mmHg,SBP(收縮壓)每升高 20 mmHg 或 DBP(舒張壓)每升高 10mmHg,心、腦血管病發生的風險倍增。

    因此根據血壓水平與心腦血管時間之間的關係,劃定了一個界限,非同日 3 次測量診室血壓,SBP≥140 mmHg 和(或)DBP≥ 90 mmHg,就達到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了。

    l 血壓高了到底會對身體有哪些危害呢?

    1) 影響心臟,心臟會增大;損傷血管,出現動脈粥樣斑塊;損傷腎臟,出現微量白蛋白尿。

    2) 隨著疾病進展,引起腦中風(腦出血、腦梗死),心肌梗死、心絞痛、心臟亂跳(心房顫動)、腎功能繼續下降,損害眼睛,出現視網膜病變。

    l 高血壓到什麼程度了開始治療呢?

    1) 一般來說,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血壓仍超過140/90mmHg和(或)目標水平的患者應開始藥物治療。

    2) 如果您血壓持續≥140/90mmHg,建議您到醫院就診,醫生會根據您的血壓水平,您是否合併心血管危險因素或其他疾病,決定您是先進行生活方式干預還是藥物治療。

  • 12 # 微胖界心內科醫生閔穎

    人的身體是世界上最精密的儀器,這臺儀器的理論壽命是130-150年。也就是說人在理想條件下,可以生存130-150年。

    這個理想狀態中,就包括了,血壓水平在120/70mmHg。

    注意,這裡的的血壓水平指的是平均值,理想的血壓波動水平,應該在110-130/65-75mmHg之間。

    當平均血壓超過130/75mmHg的時候,在無聲無息中,危害已經產生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最新的指南里把高血壓的診斷下限調整到收縮壓大於130mmHg的原因。

    我們可以看到血壓的危險程度是隨著血壓水平的高低,同比升高的。

    這裡要提出的是,高血壓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導致大大小小的動脈血管血管壁硬化和內皮損傷。其次是對於心臟結構的危害。

    高於理想範圍的血壓,不一定會有什麼症狀,有些患者收縮壓到180mmHg,也沒症狀。有症狀和有沒有危害是兩回事兒,一定要分清楚。

  • 13 # 丫丫護苑

    高血壓的標準定義為收縮壓大於或等於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大於等於90毫米汞柱。根據血壓升高水平又進一步將血壓分為1-3級。一級:收縮壓140-159㎜Hg舒張壓90-99㎜Hg,二級:收縮壓160-179㎜Hg舒張壓100-109㎜Hg,三級:收縮壓大於等於180㎜Hg舒張壓大於等於110㎜Hg。

    準確來說,血壓值達到多高會對身體產生危害沒有準確依據的。不能單獨憑藉血壓數值的高低來判斷是否是高血壓,或者對身體有多大的危害。只要有確診為高血壓病,對身體產生的損害是肯定的。因為高血壓早期無明顯病理改變。長期的高血壓對心臟和血管的影響最為明顯。也就是說,高血壓主要會引起左心室的肥厚和擴張、動脈血管粥樣硬化、除此之外還可引起慢性腎衰竭等,尤其是在合併糖尿病時更為明顯。除此之外還有視網膜也隨著高血壓病程進展出現視網膜的滲出及出血。

    因為高血壓病程大多數起病緩慢,漸進,也缺乏特殊的臨床表現,很多人並無症狀。僅僅在體檢、或者測量血壓時、或者發生心、腦、腎等併發症時才發現。一般有頭暈,頭痛,疲勞,心悸等症狀。可自行緩解,緊張或者勞累時可加重。所以大家對此引起的身體危害並沒有直接的體會。但是血壓升高的水平與症狀的輕重還是有一定的關聯的。

    只有在患者血壓急劇升高或者持續舒張壓大於等於130毫米汞柱時,並有頭痛,煩躁,眩暈,噁心嘔吐,心悸,視力模糊等症狀時,患者才會有較明顯的症狀。才會引起重視立即就醫。

    也有患者是持續的高血壓三級,因為機體已經對長期高血壓耐受性,所以不適症狀輕微或無,但是不代表不會對身體產生損害。根據此類情況,一定要堅持服藥,隨訪監測血壓,保持血壓波動在一個穩定的狀態。以避免產生高血壓危象或者高血壓腦病或其他腦血管病等意外。

  • 14 # 醫療器械觀察

    歡迎與我交流,我查閱了《2017年美國ACC/AHA高血壓指南》、《正確評價美國新版高血壓指南》和Circulation雜誌線上刊出了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高潤霖院士和王增武教授等進行的中國“十二五”高血壓抽樣調查(CHS)最新結果,從危害、理想值、現狀三個角度回答你的問題;

    1、高血壓的危害,薈萃分析顯示,收縮壓在115-129mmHg範圍,隨著升高,心血管疾病風險開始增加。

    這個是透過大量的研究表明,高血壓的危害隨著血壓的升高,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開始逐步增加。

    2、血壓的理想值,美國新版高血壓指南的主要依據及將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和治療目標下移至130/80 mmHg(1 mmHg =0.133 kPa),著名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教授指出“中國的高血壓防治指南是基於大量關於高血壓的流行病學研究和臨床干預試驗,循序漸進、平穩而可操作地制定修改的;強調在中國臨床實踐中不能照搬照抄國外的指南,應堅持中國證據、中國指南、中國劑量. ”

    3、中國高血壓現狀,Circulation雜誌線上刊出了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高潤霖院士和王增武教授等進行的中國“十二五”高血壓抽樣調查(CHS)最新結果,研究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採用分層多階段隨機抽樣的方法,共抽取451 755例≥18歲人群進行專項調查,獲得了高血壓的最新流行特點。結果發現,中國≥18歲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23.2%,患病人數達2.45億;正常高值血壓患病率為41.3%,患病人數4.35億。高血壓患者的知曉率、治療率及控制率分別為46.9%、40.7%和15.3%,均有大幅提高。

    自2009年起,國家開展了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程序的持續推進工作,廣泛推廣高血壓規範化管理制度,促進了華人高血壓知曉率的提高,患者瞭解高血壓的危害後,進而提高了治療率及控制率,這是政府、學術團體、專業人員、公眾等共同努力的結果。如果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高血壓防治工作必將迎來更大的改善。

    王增武教授表示:

    即便如此,相較全球而言,中國高血壓防治現狀仍形勢嚴峻,未來還需做出更多努力。若應用2017美國ACC/AHA的高血壓標準,中國高血壓的患病率則升高了1倍,達到46.4%,控制率則降至3.0%。從高血壓預防角度而言,仍任重道遠。此外,與以往高血壓患病率城市高於農村不同,研究發現,中國城市與農村高血壓患病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為未來高血壓防治重點人群的選擇提供了方向。

  • 15 # 沒得比官網

    高血壓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腦、心、腎等重要器官的損害。

    1.左心室肥厚:由於血壓長期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上,加重心臟負荷及其他的體液因素的共同作用所致,早期發生代償性左心室肥厚,隨著病情發展心臟繼續擴張,最後可能發生心力衰竭及嚴重心律失常。

    2.動脈粥樣硬化:長期血壓升高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尤其是冠狀動脈硬化的發展。

    3.腦血管意外:長期的血壓升高,使小動脈硬化易於破裂出血或痙攣導致腦血栓的形成。

    4.腎臟損害:由於腎臟入球和出球小動脈痙攣、硬化、退變導致腎臟缺血、缺氧,腎實質纖維化,高血壓晚期多伴有進行性腎功能減退。

    5.視網膜功能減遲:血壓長期升高使得視網膜動脈發生玻璃樣變所致。 腦卒中和冠心病是高血壓最嚴重的併發症。

  • 16 # 天天聽健康

    【專業醫生為您做解答】

    血壓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時對血管產生的壓力,有句話說:“血管的年齡就是你的壽命”,所以血壓的高低對血管的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就像但凡長壽的老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一輩子心態平和有快樂的心情一樣,平和的血壓是維護血管健康的保證。

    國內外研究表明:最有利於血管健康的血壓是120/80mmHg,超過這個理想值,血壓即會對血管產生微損害,這種損害看似微不足道,但長期積累起來的損害卻不可小視。這些細微損害的存在,為血液中大分子的脂肪流動增加了阻力,減慢其流動速度的同時更容易使它們沉積在微損傷處。

    沉積下來的脂肪會引起血管的炎性反應,最終改變血管的正常結構,這就是動脈硬化發生的機制,如果這種狀況比較嚴重,則在動脈硬化的基礎上進一步發生“粥樣改變”,這就是病理性的動脈粥樣硬化和斑塊,其後果是引起心腦血管病的發生,而心腦血管病是目前人類的第一死因。

    對此專家們對血壓對血管的影響進行了更多的深入研究,發現當血壓大於120/80mmHg時微損害即會發生,超過125/80mmHg時血壓即會進入快速增高期,特別是當血壓大於130/80mmHg時不但對血管的損害加重,未來10年內發生高血壓的風險大大增加。

    也正因如此,美國在2017年將他們的高血壓診斷標準從140/90mmHg降到了130/80mmHg,使得高血壓患者的人數大幅增加,目的就是要引起更多人對血壓的關注,極早對血壓進行科學管理,將血壓對壽命的影響降到最低。

    雖然中國目前仍然執行140/90mmHg的高血壓診斷標準,但並不是說只有血壓超過了這個標準才會對身體造成損傷,特別是以下的這類人群對自己的血壓變化應引起特別的關注:

    以前血壓較低,比如有些人是90/60mmHg,但近些年血壓逐年升高,即使升高到了120/80mmHg的理想血壓水平,對其來說也意味著血壓在升高,如果升高的幅度比之還高,儘管達不到140/90mmHg的高血壓診斷標準,這些人就可能會表現出頭暈、頭痛、乏力等等高血壓的症狀,與明確診斷為高血壓的患者一樣甚至可能引發靶器官的病變。

    因此,當發現自己的血壓在逐年升高,特別是近幾年快速升高時,一定不可掉以輕心,首先應當檢點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存在問題,並積極進行調整和改變,要知道生活方式干預也是一種治療,儘可能減慢血壓繼續升高的速度非常重要,且必要時應當尋求醫生的幫助。

    有些人可能會說:年齡增長血壓也會不斷升高,很正常啊!事實上年齡並不是導致血壓升高的因素,生活方式和心態的變化以及其它疾病的發生才是主因,此時不斷升高的血壓就會成為加重身體損害的幫兇。一句話:關注健康是長壽的保證,關注血壓的變化是其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 17 # 平安好醫生官方號

    人體的正常血壓範圍是多少?

    當談到人體的正常血壓範圍時,不同年齡組的正常血壓範圍會有所不同,男女的血壓範圍也會波動,但一般來說,國際標準就是正常血壓範圍一般意味著低壓在60-90mmHg範圍內,高壓在90-140mmHg範圍內,屬於正常範圍。如果低壓低於60mmHg且高壓超過120mmHg,那就需要謹慎處理了。

    血壓偏高有哪些注意事項?

    1、做到“三低二高”飲食

    高血壓患者應注意低糖,低鹽和低脂飲食的原則。吃高蛋白,高纖維食物來控制血壓是非常有幫助的。

    2、積極控制體重

    目前來看肥胖是高血壓的最大敵人,尤其是體重增加後,會增加心臟負擔,從而導致高血壓的問題,所以一定要注意控制體重。

    3、心情必須保持穩定

    大量的臨床病例研究表明,血壓升高與不良情緒密切相關,特別是在一個喜歡喜憂參半,極度悲傷,甚至是極度氣憤的情況下,血壓會大幅波動,所以高血壓偏高的群體更應該注意控制好血壓。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有疑問請諮詢我們醫師,將免費為您解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朋友在食堂當著好多人面扇我耳光,雖然我惹她生氣了,不僅扇耳光還罵特別難聽的話,還有必要在一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