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慧聊育兒
-
2 # 繪本奇妙之旅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
這句老話我們太熟悉了,從表面意思上理解,就是種類遺傳決定下一代的狀態。但仔細分析,其實老一輩人要說明的另一層意思是階層性質的傳遞,這種傳遞依靠什麼?
依靠的是教育。
看看下面的圖,就會很容易明白(例子雖然有些極端,但確實具有普遍代表性)。
上圖來自紀錄片《56Up》畫面中間的小男孩安德魯和他的同學。他們都是七歲,中產階級家庭,共同寄宿在一所貴族學校。
這部紀錄片表明了擁有富裕的家庭環境,為他們提供了優越的教育資源,並給了他們寬闊的視野,使他們從小 就懂得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對他們來講,接受教育並不是為了生存。當然最終也順其自然地考入名牌大學,成為了社會精英。
中國很多鄉村都有大量的留守兒童,這些家庭為了生存,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留下的孩子除了家庭教育缺失外,也難以融入到正常的在校教育,大部分孩子會在初中、高中畢業後就開始進入社會,做著與父母同樣的工作,同樣地被大城市所擠壓,為了生存,不得不生活在社會的邊緣。
有少部分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透過高考這個公平的方式可以進入好的大學,但相比家庭富裕的孩子所擁有的教育資源、眼界等要少得多,競爭並不佔優勢。要想成為社會精英,是需要付出相比富裕家庭孩子成倍的努力,才能艱難的跳出上一代父母的生存軌跡。
對於普通家庭來說,給孩子的最大的財富就是好的教育,而不是房子、錢財等。
對於富裕家庭來說,是“天賦異稟”之才也不可以不努力而被浪費掉。
-
3 # 閒居齋主人
人無法選擇出生,但成長環境的富有與貧窮並不是人成才或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只是外在的制約因素而已。
通常人所說的窮人和富人,是按其擁有財富的多寡來區分,但我覺得財富可以區分,但在教育子女上,窮人可能富養,富人可能窮養,養育孩子,不是父母付出了多少財富,更大意義上是父母付出多少愛和陪伴。
教育孩子,物質的富有我不否認,物質是人生存的基礎。這幾年“對寒門難出貴子”議論頗多。我覺得富和貴首先是有聯絡但並不相同的概念,富重的是物質,貴重的是精神。富貴更深意義上說是物質與精神雙豐收才是真正的富人。所謂窮人,首先是物質匱乏的人,但我覺得精神匱乏的人更窮。
在教育孩子上,財產富有的人可以給孩子提供物質基礎,一是可以選擇優質的教育資源比如在某重點學校讀書;二是可以選擇藝術的薰陶比如名師指導彈琴畫畫;三是可以選擇眼界的開闊比如各國各地遊歷……所有如此等等,一個沒有財富的人給孩子是很難給予讓其享有的。
在教育孩子上,物質富有確實會讓孩子衣食無憂,在學校學習不用擔心食不果腹,而可以全身心地學習。物質缺乏無形中會讓孩子對生計產生擔憂,對孩子的學習產生某些影響,但它也可以鍛鍊一個人的意志,即我們常說的人窮志不短,在物質匱乏的家庭即窮人家也成長了許多成才或成功的人。
在教育孩子上,不是財富的多寡決定孩子的成才,而是父母的愛和陪伴,一個從小得到充足愛和高質量陪伴的孩子,不管他/她物質是否富有,精神永遠是富有的。精神富足的人,不管他是否擁有財富,他/她都是富人。比如曾國藩,他位居高官,從不貪戀財富,經常借債生活,還救濟他人,這是真正的富人,還有南懷瑾,物質匱乏,但他不停傳播中國傳統文化,他也是真正富有的人,他們對子女的教育,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在教育孩子上,我們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都要教育讓孩子變成物質和精神都富有的人。
-
4 # 育兒奶爸
隨著孩子的長大,他對於一切都會產生好奇心,他會問爸爸媽媽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有一些在大人聽來會覺得尷尬又敏感的問題,比如去朋友家做客,豪華的裝修,寬敞的房間,數不盡的玩具,很多孩子會形成比較,問“爸爸,他們家好有錢啊“、”爸爸,我們家有錢嗎?“
這個問題,真是讓大人覺得尷尬啊,如果說沒錢,可能會讓孩子產生自卑感,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沒有自信。說有錢,可是又不能像別人一樣給孩子買一堆名牌衣服鞋子和玩具,買不起像別人那樣的豪車去接送孩子,甚至可能會被孩子貼標籤。
現實中每個家庭情況都不同,但是我們有自己的方法讓我們過得更好!
“比我們家大嗎?”
“他們家大,我們家比較小”
“他們家有我們家熱鬧嗎?”
“沒有”
雖然大人們心裡可能覺得套房小,住著人多可能會覺得不舒服,但是孩子心裡會覺得人多比較熱鬧,有人陪他玩,他就很開心。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知道家裡可以依靠,是最好的財富。
對於這一類問題,一個美國爸爸的回答更是堪稱完美,“我有錢,你沒有。我的錢是我自己努力奮鬥得來的,將來你也可以透過你的勞動獲得金錢。教給孩子的不僅僅是物質財富,更是那讓孩子受益終身的精神財富。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不知道你會怎麼回答呢?
-
5 # 暨興說歷史
首先在能夠接受的教育資源方面,富人家的孩子從小享受的都是最好的教育,不管小學、初中還是高中,他們都是上最好的學校,在師資方面本身就比那些窮人家的孩子要優越很多,他們看過的書,見識過的世面都比我們這些來自農村窮苦人家的孩子寬闊。
其次,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大部分的窮人父母沒有長遠的考慮,如果自己的孩子厭學,不想繼續讀書了,那麼他們就會同意孩子的想法,認為早點出社會也好,早點為家庭減輕負擔,還能夠幫助父母幹活,對於男孩來說,要不就是讓家裡幫忙,承擔一定的家庭責任,早早地讓別人介紹物件,讓兒子成家,給自己傳宗接代;對於女兒呢,大部分都是傳統思想,總覺得女孩子沒有必要讀那麼多書,能認識幾個字就行,給女兒灌輸“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老思想,早早為女兒尋人家,嫁為他人婦。
而對於富人來說,他們就會讓自己的孩子要努力讀書,接受高等教育,因為他們深知,只有這個社會,要想過上有品質的生活,必須要有文化,只有你有文化有學歷了,才有可能找到輕鬆、賺錢又多、又容易、又快的工作;而你沒有文化,沒有高學歷,雖然工作也能找得到,可乾的工作,畢竟都是那種很辛苦、很累、很髒的活兒,從事的行業也是那種比較低端的行業,比如油漆工、修理工、瓦工、廚師等。
富人更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國外接受西方教育,留學海外,不僅僅是鍍金,也是改變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開闊自己的視野,考慮問題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在教育女孩方面,也會和窮人有很大差別,窮人一直覺得女孩子識的幾個字就行,沒必要那麼高的學歷,而富人卻教育女孩子,女人一定要自立,尤其在經濟上更要獨立,自己養活自己,為自己爭取更多的選擇資本,而不是那種只要嫁個有錢丈夫就一勞永逸了。
窮人這樣教育孩子,有些時候也是生活環境侷限所致,他們接觸不到更加開闊的社會圈子,自己的思維已經被老一輩父母和周圍的親戚朋友所影響,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與富人有所差別也是情有可原的。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有些有志氣的孩子也會更加努力,既然父母沒有給自己提供一個更好的平臺,那就只能自己爭取,成功的人也很多很多;富人有時候對孩子太嬌生慣養,反而讓孩子走上了歧途,不學無術,最終也一事無成,只能靠父母關係得到工作。
所以窮人和富人教育出來的孩子,不能一概而論的說,窮人家出來的孩子就比富人家的差,他們最終的發展前途不僅與他們自身的成長環境有關,也有後期的個人努力息息相關。
-
6 # 甜甜圈伐木累
紐西蘭插畫家和漫畫家Toby Morris,創作的一組小漫畫“On a Plate”《盤子上》,描述了兩個在不同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怎樣一步步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
這個小漫畫風靡了Facebook,看完它,很多人都會陷入深深的思考......
馬太效應說,富人更富,窮人更窮。
美國大學研究結果也發現,富人的孩子更可能成為富人,窮人的孩子更可能成為窮人,這個迴圈很難打破。
一個孩子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不僅受到財富影響,他們還會受到“富爸爸”和“窮爸爸”不同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的影響,尤其是如何對待金錢的方式。
雖然馬太效應並不容易打破,但確實也有很多貧窮家庭出身的孩子成功逆襲了,比如美國前總統奧巴馬。
所以貧窮、富裕雖然和出生有關,也受到個人特質影響。
美國暢銷書作家托馬斯·C·克里透過多年研究發現了富人思維和窮人思維差異的終極秘密,排名第一的差異就是——人生是否立志。
▲托馬斯·C·克里
克里採訪了數百位富豪發現,靠著後天努力而成為富豪的人,80%都有自己的志向和目標。
這些人中,有27%的人至少失敗過一次,但他們沒放棄,而是選擇從頭開始。
窮則恰恰相反——很多窮人也並非不勤奮,不忙碌,但他們卻是在"瞎忙"。在克里的研究中,只有3%的窮人有自己的人生目標。還有一些人,雖然有"夢想",但沒真的付出過實際行動,或者付出過行動,但遇到失敗就放棄了。
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人生目標和追求。
-
7 # 銳談教育
社會發展越來越趨向於“窮人越窮,富人越富”。你之所以窮,關鍵是窮在思想上,窮在教育上
有一天看書時,我突然問孩子:“你知道什麼是通貨膨脹”嗎?孩子一臉茫然,不知怎麼回答。老婆立刻插上一句:“孩子這麼小,要懂什麼通貨膨脹,我都不知,更別提孩子”。
想想也是,窮人的家庭關心什麼經濟學呀!
我祖輩都是窮人,到我這輩有沒有翻身當富人的可能?這對我們的家庭教育有什麼啟發?這是我們經常思考的問題。
大家都說“再窮不能窮教育”,可是有的窮人家庭明明培養出了大學生,甚至是研究生博士生,可仍然不能實現財富自由,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很想知道原因,你們想嗎?
窮人和富人在教育子女上到底有啥區別?
窮人教育子女要勤儉節約,富人教育子女把錢花在刀刃上窮人:一部分窮人花錢大手大腳,覺得反正積攢錢的數目不多,多一分少一分無所謂,是月光族,更是日光族,看不慣富人摳摳嗖嗖,窮人反而比富人花錢“大方”。也有一部分窮人懂得勤儉節約,能省下一分錢絕不多花一分錢,“富裕是靠一分錢一分錢積攢而來的”,這種思想在腦子裡根深蒂固,已融入了我們的血液。所以在教育子女上,他們要求子女勤儉節約。
富人:富人清楚的知道單純依靠積攢金錢實現階級跨越的機率低之又低,更多的富人教育子女要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積攢錢財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使用這些積攢來的錢投在能產生更多利潤的地方,用錢生錢的方法,快速實現財富夢想。
窮人和富人同樣懂得勤儉節約,只是窮人只懂得省錢,富人卻更懂得如何使用錢。
窮人培養子女要懂得反哺家庭,富人培養子女要懂得完善自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像是貧窮家庭祖輩的家訓。為什麼早當家?就是貧窮家庭的孩子不能任性,要撐起一個家庭的責任。關鍵就在這個“早”字,許許多多還未成年的孩子輟學,遠離家鄉,在外打工掙錢,扛起家庭責任,這裡面有多少優秀學生斷送了求學夢,為家庭生計犧牲了自我,終淪為普通人。窮人的孩子有時真的沒得選,能實現財富夢想的機會確實少得可憐!
富人培養子女沒有家庭經濟負擔,思想負擔,能夠竭盡全力給孩子營造良好家庭環境,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富人知道一個內心富有,身心健康的孩子才是未來財富的創造者。富人知道如何創造財富,他們會不遺餘力給孩子創造一切基礎條件。當然做不到這條件的富人會逐步衰落,直至退出富人圈,這也是“富不過三代”的理由。
窮人和富人的教育本就不在一條起跑線上。窮人更希望突破貧窮詛咒,讓家庭成員以己為榮,可現實是窮人從一開始就失去了好好培養下一代的基礎條件。反觀富人的孩子自小就沒有花錢的壓力,只要做事不出格,不亂來,按部就班,該讀書讀書,該交友交友,財富大門永遠離自己最近,有父輩在後面推一推,那就是順理成章的平常事!
窮人培養子女讀書是唯一出路,富人培養子女讀書只是生存條件之一而已“讀書是唯一出路”,這是多少窮人家庭教育子女的座右銘。沒有讀書的孩子,出路確實很窄,可現實又往往打臉,把書讀好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這是許多窮人家長想不通的困惑。明明家庭培養出了大學生,以為孩子讀大學就能實現財富夢想,可現實是有時還不如一個小學學歷的人賺錢多,讀書不等於多賺錢。
許多富人他們是從摸爬滾打,不斷挫折中總結出經驗的一類。讀書只是實現財富夢想的硬體之一。富人教育子女很少考慮讀書和捱餓之間的關係,讀書是讓孩子擁有更廣闊的眼界,看問題的角度更多元,更全面。他們更懂得創造財富所具備的基礎條件是什麼,除了應試讀書,他們更會花精力培養孩子在體育,音樂,金融,哲學,經濟,社交等其他方面的能力,實現自我價值超越。
如果讀好書就能實現財富自由,那全國最高學府的那些學霸們就全都是富豪了,那比爾蓋茨,馬雲肯定也就只是普通的上班族,或許還是一個窮人。
窮人教育子女工作穩為主,富人教育子女“大富大貴險中求”實現財富的巨大跨越,從來都是帶有風險的。只是窮人的教育以穩為主,富人的教育在風險中取最大值。
窮人一生最怕的就是風險,但凡家庭出現一點風波,“一人治病,全家返貧”,這是多現實的寫照,是多少窮人躲不開的命運。所以教育子女萬事以穩為主,就業也更願意選擇穩定的職業,一旦子女偏離穩定一點點,心中必搖擺不定,忐忑不安!
富人教育子女,社會風險無處不在,可以規避風險,但躲是永遠都躲不掉的。要學會不怕風險,分析風險,在風險中找到機遇,大富大貴險中求。
富人對社會財富走向的敏感度比窮人高,這是他們優於窮人的第一步;富人對風險的把控和判斷比窮人準確,這是他們優於窮人的第二步;富人有抗擊風險的財富基礎,窮人傷不起,這是他們優於窮人的第三步。
富人的關注點是錢能生錢,窮人的關注點是明天能不能吃飽飯。當我發現自己每天關注的焦點是生活中的柴米油鹽時,我覺得自己這輩子註定就是一個窮人了!你覺得呢?
-
8 # 秦商志
我覺得窮人和富人不過是階段性的產物,富人可以成為窮人,窮人也可以成為富人。
如果一定要說他們在教育孩子上的區別,那絕對繞不開兩個問題。
首先,一個是習慣養成,大家都知道:任何人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沒有一個良好的習慣是不可能持續的。相反,我們可以瞭解下社會上的成功人士,他們雖然從是不同的行業,但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好的習慣,不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工作。
其次,另一個思維邏輯,沒有條理清晰的思路,僅憑著自己的滿腔熱血,成功的機會都很小,不能說他的努力不夠,只是說他的方法不對。大家可以想一下,選擇和努力哪個更重要?所以明確的思維關係,才是每個人堅持不懈的源動力。即便在追夢的旅途上會有磕絆,但絕不會讓人長期迷茫不前。
最後,作為一名家長,我想表明一下自己的觀點:不要太過在意自己的孩子今後會有多大的成就,這真的不是重點,因為每個人的際遇不同,我們沒有辦法做預測,大家只能說讓孩子可以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有個良好的做人品質,可以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還有就是儘可能的厚重他的知識儲備,才是孩子最需要我們家長為其幫扶的根本。
為我們每個人的孩子,可以在今後的人生路上健康、平安的快樂生活而努力吧!
-
9 # 小蜜粉圈教育1
曾看到這樣一組對此畫面,同是十歲左右的孩子,一個是大富商的孩子,一個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富商家的孩子閒暇時,經常做的是拿起財經週刊,看看財經新聞,或者拿起新聞週刊,看看最近有哪些重大事件發生;而窮人家的孩子經常做的是一邊吃零食,一邊看動漫或者玩遊戲。
從這裡可以看出,窮人和富人教育孩子基點不同,方式不同,資源不同,金錢觀不同。
1
窮人、富人起點不同 。富人首先解決了最基本的物質需求,所以他們會有更多的精力思考更高的追求,比如愛好,興趣,精神追求等,或很容易結交優秀的的圈子等。 窮人連最基本的溫飽問題都要每天考慮,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是考慮現實生活,解決溫飽問題,愛好和興趣可能就被遺忘。
2
對孩子金錢觀教育不同。富人給孩子留下的不僅僅是物質財富,更多的是自己賺取財富的能力。而窮人則是無條件的把自己辛苦掙來的全部留給孩子,想讓孩子一勞永逸。
富人對孩子說:“我有錢,你沒有。我的錢是我自己努力奮鬥得來的,將來你也可以透過你的勞動獲得金錢。真正的富人都是做慈善事業的,把一部分資產捐給慈善機構。
而窮人則告訴孩子,“我的錢全都是就給你,我的就是你的。”他們把錢僅僅的拴在肋骨上,生怕丟失或者被盜。他們非但不想做慈善,反而想成為資助物件。
3
有錢人給孩子擇校會選擇最好的,除了教學質量高,教學資源豐富,對孩子能真的全面發展之外,還能獲得更多的優秀家長人脈和同學人脈。為孩子以後發展點定了人脈基礎。
而普通人,就不敢選最好的學校,因為上學後怕孩子攀比,然後自卑。既沒有好的教育,也不能有好的人脈資源,因為都是窮人嘛!
4
窮人一般比較懶,這裡得懶指的是懶得動腦,只願意重複機械的動作,靠出賣時間換取金錢。業餘時間窮人忙著玩遊戲,打麻將,吃喝玩樂。而富人都很勤奮,他們不但四肢發達,頭腦更發達,業餘時間他們可能讀書看報,可能調查研究市場,可能聚焦人脈圈子。
雖然窮人不可能一直窮,富人不可能一直富,到這個魔咒不好打破。要想打破,還是要從讀書開始。
-
10 # 一嘟嚕一嘟嚕的八月呦
窮人教育的理念核心就是“安穩”。富人教育的理念核心就是“是否有利可圖”。
窮人教育孩子就是別折騰,老老實實的,過安穩日子。窮人的孩子要投資,家長就會說,失敗了怎麼辦,那些賠進入的錢來之不易!
富人教育孩子就是從每一件事情裡看是否有賺錢的機會,然後就是投資勇氣!然後就是給他們一點小錢讓他們去實踐,練手。
-
11 # 少年已不再N少
我們總是說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對每個人都非常重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一個人人格的高尚與健全,知識的完善與系統。家庭教育對於一個人應該起到決定作用,我們現在看看在城市中富人的孩子和窮人的孩子家庭教育對比。
出生:零差別
對於任何人來說,孩子的事都是天大的事。孩子在剛出生時,窮人願意傾其所有給予孩子最好的東西,所以在出生的這個時間段,孩子幾乎是沒有差別的。
窮人的孩子:再窮不能窮孩子,窮人家孩子的誕生,不會比富人家的孩子差多少,父母願意花錢購買進口奶粉等價格高昂的幼兒產品,生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什麼傷害。
富人的孩子:產房喜訊,喜得貴子,全家人笑臉迎接新生命,有一個新生兒的降臨對於全家都是歡樂。
0-3歲:無知與科學
這個年齡段是孩子建立基本是非觀,基礎表達能力的年齡,而在這三年裡,富人與窮人的教育觀開始有了區別:
窮人的孩子:當父母過了產假,忙於生計孩子一般會交給爺爺奶奶或者請人幫忙照看,父母與子女缺乏交流,爺爺奶奶過於寵溺,父母也存在“他還是個孩子”這一錯誤的判斷標準,對於錯事不加以矯正為熊孩子的誕生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富人的孩子:富人家的孩子會注重與孩子的陪伴,父母與子女的交流非常多,願意聽孩子表達,孩子表達能力飛速提升。注重是非觀的培養,愛孩子也不會讓孩子養成自我為主寸土不讓的觀念。
4-6歲:盲從與參與
窮人的孩子:哦,我當然知道這個年齡是培養習慣的重要階段啊。感謝上帝這個世界上出了這麼多育兒成功書籍,《哈佛女孩劉佩婷》什麼的學起來,咱家也要出個哈佛學子光宗耀祖,再次也要讀個北大清華。對對對,網上推薦這幾本書看了好,雖然我沒看過,但是我的孩子一定要看啊。哎呀看不看隨便你,反正我買給你了。
富人的孩子:孩子的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為了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家長帶孩子去書店選擇書,家長有閱讀習慣孩子才會愛看書。家長明顯注意自己的行為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在孩子面前展現寬容、禮貌,並從孩子的閱讀書籍中發現他的興趣,發掘天賦,並注重培養。
6-12歲:攀比與鼓勵
這個年齡正是孩子上小學的年齡,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知識主要是基本的運算能力與表達理解能力,同時小學也會注重道德教育,可這時候應該和家庭教育分不開的。
窮人的孩子:分數第一啊!小學這麼重要你怎麼能落後在起跑線上?別人家的孩子什麼都會,不行我的孩子也要上各種興趣班!小提琴鋼琴啊,雖然我不會但是聽起來很高大上啊,孩子什麼感興趣就報什麼班,不想上了就不上。還有,不準交學習差的朋友!
富人的孩子:數學和語文很重要,但是孩子在小的時候就有良好的閱讀習慣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明顯比同齡人高了一籌,興趣班尊重孩子的選擇:但是對孩子的興趣有了解,在此之上對於興趣班的選擇有了一定的指導作用,杜絕惰性:在孩子貪玩犯懶的時候給予一定警示。把孩子教育的優秀才會有優秀的朋友。
13-15歲:脫節與陪伴
進入到初中孩子進入了叛逆期,初中教學任務相對小學要多得多,很多知識要開始啟蒙。
窮人的孩子:完全沒有辦法,進入叛逆期父母的權利受到了挑戰,孩子不再會乖乖聽從管教有了自己的主意。學習完全頭痛自己又教不來,帶他去補習班又想方設法的逃課,不知道從哪交了壞朋友感覺整個人都學壞了。初中這幾年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和孩子鬥法上,孩子也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和父母鬥法上。
富人的孩子:一般能進入不錯的初中,身邊好友普遍三觀正成績好。同時小學接受了良好的興趣教育並且因為父母堅持天賦得到了非常大的開發,看上去非常的聰明有靈氣,不會因為沒有事情做而去做一些無聊的事消遣。
16-18歲:放縱與指導
高中是求學生涯最為忙碌的時間,這反映在上不完的課和做不完的作業上。而孩子的觀念日趨成熟,這時候:
窮人的孩子:學習不好,家長兩種方案:第一種徹底不管徹底交給學校,第二種送網戒中心矯枉過正:反正都不是家長管。積極營造高考氣憤,高考可重要了,你可千萬別考砸了,考砸了這輩子就完了。高考結束後也有兩種態度:一種強勢給孩子指定專業:會計賺錢多你選會計;一種完全沒主見:孩子專業就自己選,我沒意見。讓孩子在短短半個月內決定自己的一生。
富人的孩子:學習算不上不錯但至少不差,可以考上不錯的大學,同時選擇也非常多,沒必要高考一條路走死。家長明確知道自己的孩子擅長幹什麼,鼓勵孩子在專業選擇上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
19-22歲:沉淪與綻放
這個年齡是上大學的年齡,大學課程少自主時間多。孩子走向社會前的最後一步。
窮人的孩子:百分之九十九的窮人的孩子在上大學之後發現:這什麼專業啊根本不適合我!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放鬆徹底沉淪。誘惑太多不務正業,大學畢業了完全不知道自己可以幹什麼,繼續走上父母的道路。
富人的孩子:專業選擇非常對口,受過開發的天賦讓孩子展現了非常天才的一面,學習輕鬆同時願意參與學生會等自主管理機構,能力得到非常大的提升,大學畢業目的清楚,繼續走上父母的道路。
當然以上例子較為極端,如果光從學習的角度來看,有大把的窮人家的孩子知道父母不易自己的學習成績非常好,所以非常努力的學習。這種情況就是那些勵志自媒體非常喜歡的例子,沒錯這些孩子可以考上不錯的大學,每年都拿著獎學金,光憑自己一腔熱血就幾乎磨平了天賦的差距。然而之後呢?勤能補拙是華人最該摒棄卻又根深蒂固的觀點:這就意味著你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完成別人輕鬆能做到的事情,在經濟學中就是花費遠遠高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個人時間,這不是你勤奮的證明,而是你個人生產率低下的證明。
再窮不能窮教育,窮人的教育並不是教育資源投入的少,投入的少的是情感、時間與指導。當勤奮的人花費了太多在磨平天賦上,它對孩子教育的參與與情感時間投入必然減少。富人的孩子接受貧窮的教育,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富二代無法無天的原因。相反,窮人的孩子接受了富人的教育,天賦得到了大幅度的開發,他有更多的精力參與家庭生活中,這樣的孩子,怎麼會貧窮呢?
回覆列表
1.有錢人交際主動,窮人交際被動
有錢人雖然也看中孩子學習,但是他們知道學習好並不是獲得財富的唯一方式。
我兒子的同學,家裡是做房地產的,別墅兩套,資產估計上億。小女孩的外公跟我爸玩的不錯,經常約我爸玩,喝茶之類的。我爸就不敢,覺得人家有錢人,吃了喝了別人的,以後禮尚往來還不起。
有錢人都會主動結交朋友,而沒錢的人只想過好自己。
2.有錢人知道先付出後收穫
我認識的有錢人,我發現他們有一個共性,喜歡送別人東西。
再說我的另一個朋友,每次帶孩子參加興趣班,都會給老師帶一瓶飲料,因為他們家是做飲料的。這樣高頻率向老師示好,老師肯定喜歡他們家小孩啦。
3.有錢人會為孩子爭取最好的學校
有錢人給孩子擇校會選擇最好的,第一,他們有錢選擇,第二,他們知道選擇的不是學校,選擇的是家長人脈,同學人脈。
而我這種普通人,就不敢選最好的學校,因為上學後怕孩子攀比,然後自卑。
4.有錢人更願意培養孩子獨立
有錢人沒時間,所以他們會有意無意培養孩子獨立意識。我認識一小孩,爸爸在上海做生意,媽媽也做生意,他上各種興趣班全是打的。久而久之,這孩子就會很獨立,覺得自己很有力量,比其他孩子更成熟。
沒錢的人相對時間多一點,陪伴孩子多。但可能該放手的不放手,反而孩子被教育的膽小。
5.金錢意識,老闆意識
有錢人會站在老闆角度考慮問題。譬如,我認識一個有錢人,這樣對他兒子說,這個一塊錢不能丟,我們以後可以做生意用。當時他們家孩子只有5歲。
大家有沒有發現,做生意的人,他們的孩子大多數都做生意。
他們的資金,人脈,做事方式全都在無形中被孩子繼承了。所以,有錢人教育孩子有時候並不是有意為之,而是孩子看看就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