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右眼看體育
-
2 # 小富貴93
常規賽只能看出基本的優勢,季後賽是鑑定巨星的唯一方法,只有打得起硬仗,打得贏關鍵賽,贏得了總決賽的球員,才會記入史冊
-
3 # 海風的籃球觀
如何判斷一個球員的能力,眾說紛紜,但本人認為季後賽才是檢驗一位球員的真正舞臺,季後賽更能考驗一個球員的決心,更加考驗一位球員的能力和心理素質,特別是一球定勝負階段。
要想檢驗一位球員的能力,只有在季後賽才讓我們看清楚。有些球員在常規賽經常打出漂亮資料,但一到季後賽就出現下滑,因為常規賽和季後賽不是一個級別的。季後賽中球員基本面對都是高強度的防守,更大的壓力,球員都被重點照顧,在這種狀態下打出資料才是真正的巨星,換句話說就是巨星才是季後賽的舞臺。縱觀NBA整個季後賽,基本都是一些擁有超強個人能力的球員的球隊走到最後。
很多巨星就是為季後賽而生。像現役球星倫納德,在常規賽表現中規中矩,但一到季後賽,效率大大提升,攻防兩端就都展現出巨大實力,擁有他的球隊在季後賽實力明顯提升。還有詹姆斯,最近幾個賽季都是常規賽都是划水,但一到季後賽明顯換一個人,每年季後賽都聽說誰誰防住了詹姆斯,但沒人能防住詹姆斯,他是總決賽史上第一個1-3落後逆轉贏取總冠軍的球員,他是現役第一個總決賽場均三雙的球員,可以說詹姆斯就是季後賽巨星。
因此,季後賽才是檢驗一位球員成績的舞臺,只有在季後賽折服我們的才是巨星。
-
4 # 朱三三記
一定是看季後賽的資料
俗話說的好,是騾子是馬拉出來該溜溜了!
NBA球隊補強簽約都是為了季後賽做準備的。
因為季後賽是硬碰硬,是巨星的舞臺,常規賽是排名賽,季後賽是生死賽!季後賽都是七場四勝制,知此知彼,真刀真槍的幹!如果一個球員有弱點,那麼對手會抓著這個弱點會無限放大,針對性太強,大多數比賽是殘酷的。有的球員在常規賽是球星,但是到季後賽就會失去球星的光環,不是因為你不行,是因為防守更嚴了,對比賽的緊張度更高了,你想要勝出,你必須得拿出你200%的能力去解決問題。
在季後賽裡脫穎而出才是真的偉大!
-
5 # 奧特曼愛籃球
我認為NBA判斷一個球員的成績應該同時看重常規賽資料和季後賽資料,為什麼?
一、常規賽資料體現了一個球員的基本水平。NBA常規賽82場每賽季,從常規賽的資料完全可以看出一個球員的競技狀態、身體素質、穩定性等等方方面面。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看,取數量更多場次更多的常規賽的資料,來判斷一個球員水平顯然更加科學。
二、季後賽資料反應了一個球員的最大潛力。喬丹曾說,季後賽和常規賽是完全不一樣的比賽,主要原因是:一是季後賽是系列淘汰制;二季後賽比賽強度十分高。這就促使球員必須再季後賽拿出百分百的實力,拼盡全力。所以季後賽體現了一個球員的應急和關鍵能力,通俗點講,就是打硬仗的能力。
三、這是個辯證的命題,常規賽成績好的季後賽不一定能發揮的好,季後賽很出色的球員可能常規賽一直在坐冷板凳。打個比方,常規賽就好比是學生平時單元考,季後賽是期末好,你說一名學生成績好不好,到底要看重哪個?
另外,我認為NBA作為全球最成熟的職聯賽之一,它的資料系統、分析系統肯定也是世界級的,特別是對一位球員的分析和評價也是多方面和多元化的,所以實際當中判斷一個球員的成績,不僅要看常規賽和季後賽的成績,還要結合其他方面比如效率值、助攻失誤比等等去綜合評價。
-
6 # One球
季後賽才是檢驗球星成色的舞臺,而總冠軍對於一個球員的成就佔據非同一般的參考價值。
NBA聯盟也算是階段賽,其中常規賽像是小組賽,季後賽是資格賽,只有在常規賽中排在分割槽前八的位置,才有進入季後賽的資格。而正常情況下,一個賽季的常規賽要打82場比賽,勝利超過5成就大機率能夠進入季後賽。
由於賽程的漫長,所以在常規賽中會出現各種球員的爆炸性資料,單場50分、60分,場均三雙等等,像在本賽季聯盟場均得分超過30分有兩人,場均超過29.5的球員有5人,這其中哈登的場均35.3分可謂是遙遙領先。
但是單靠一個場均得分來評價一個球員是不科學也是不合理的,甚至用球員單個生涯的資料評價也是不科學的。尤其是用常規賽的資料。
因為季後賽採取的淘汰賽制,單輪7場4勝制,所以季後賽的每一場比賽都是至關重要的,更為可怕的是由於賽制因素,對手是提前知道了,所以雙方几乎是光著身子在打比賽,都被琢磨透了。
所以,在季後賽對於球星的壓力也是更大的,因為有針對性的防守與照顧,這就完完全全的檢驗球星的硬實力了。而總冠軍是季後賽的最高獎勵,因此總冠軍才是檢驗球員的最重砝碼。
-
7 # 閩球說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我認為,判斷一個球員的成績,要對不同等級的球員,採用不同的標準。
如果是一隻球隊的替補球員,判斷成績時,一般不會說區分是常規賽的資料還是季後賽的資料,都是看他整個賽季的平均資料。球隊決定是否與這些球員簽約,也是主要看這些球員過去幾個賽季的平均資料,來決定是否和這些球員簽約。所以,對於這些球員來說,還是看他們總的平均資料。
如果是一隻球隊的主力球員,但不是當家球星。對於這類球員,常規賽的成績和季後賽的成績都會看,但是主要還是看常規賽的成績,季後賽的成績佔比不會那麼大。畢竟到了季後賽,防守的等級和常規賽是不一樣的,主要還是看球隊當家球星的發揮,一般的主力球員的發揮肯定會受到比較大的限制。所以,對於這些球員來說,主要還是看他們常規賽的成績,因為球隊需要他們在常規賽做出比較大的貢獻。
最後就是哪些球隊的當家球星,全明星級別的球員了。這種球員,人們對他們的要求可是很高的,不僅需要他們在常規賽打出好的成績,季後賽更是要帶隊取得好的成績。除此之外,這些球星為了追求更高的歷史地位,也需要常規賽和季後賽都打好。常規賽和常規賽MVP,最佳防守球員,得分王這些榮譽有關,季後賽和總冠軍,FMVP這些榮譽有關。
綜上所述,評價不同等級的球員,要採用不同的評價標準,這樣才能比較好的評判一名球員所取得的成績。
-
8 # LAKERS專場
常規賽中真正巨星都是儲存體力的,很多球員常規賽打的非常出色但是進入到季後賽就打不出成績,這就是因為他們可能還不適應季後賽的強度,因此要判斷一個球員的的成績還是要看季後賽的表現。
-
9 # 費德勒與三國
NBA作為一個籃球聯盟,對每個球隊,每位球員,每場比賽都有著詳細的官方資料記錄分析。然而判斷一個球員的成績是綜合考評,分析如下。
常規賽眾所周知,NBA常規賽季正常有82場(個別也存在縮水賽季)。時間跨度基本在10月份到來年4月份,如此漫長的賽季也註定球員的得分,助攻,籃板等等資料在職業球員的生涯中佔據比較大的比重。
常規賽結束後聯盟會評選出得分王,籃板王,助攻王等等,最具有份量的當屬常規賽最有價值球員!它是對球員賽季的肯定,不僅僅個人資料要精彩,更要考慮到帶領球隊取得的戰績。
季後賽說起季後賽,其實它也是對常規賽球隊和球員的一種肯定。只有表現最好的東西部八支球隊才有機會進入季後賽!
季後賽是殘酷的淘汰賽,最終的目標都是爭奪總冠軍!對於球員來說,季後賽沒有常規賽評選那麼多獎項,唯一也是最重要的是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這是隻有進入季後賽並透過殘酷的淘汰賽最終奪冠並且個人要有精彩資料才能擁有的無上榮耀!
名人堂評價NBA球員最直觀的是資料,最終的成就當屬名人堂!
翻開名人堂的賬簿我們可以看到,入選的不僅僅有超級球星,不僅僅是球員有華麗資料就一定入選,對NBA作出巨大貢獻的球員和個人也會入選,比如中國長城—姚明!姚明也是中國乃至亞洲籃球的驕傲,姚明的資料相比名人堂其他球星可能不算華麗,職業生涯季後賽也只突破首輪,季後賽總得分,籃板等資料也不華麗,但是這不影響姚明成為一名偉大的球員!
-
10 # 番茄不加雞蛋
季後賽才是檢驗球星成色的舞臺,所以一個球員的成績要看季後賽的資料,常規賽資料很亮眼,一到季後賽針對性防守資料不行,會被說成資料刷子,球星水平也會大大折扣。季後賽往往是檢驗巨星的舞臺,不僅要個人資料亮眼,帶隊成績同樣重要。
我們舉例一個典型代表你就明白了,樂福就屬於資料刷子的典型代表。
樂福的資料實在是有點恐怖,在森林狼時期,擁有無限開火權,同時良好的籃板嗅覺幫助他總能夠在爭搶籃板時佔得先機。森林狼生涯裡,樂福7次單場砍下30+20,在當時僅次於霍華德。2010-2011賽季,連53場拿到兩雙資料!但樂福始終不能帶領森林狼重返季後賽,因此他也背上了“資料刷子”的外號。最終他被交易到騎士隊,與詹姆斯和歐文組成三巨頭。樂福在三巨頭中存在感最弱,進攻資料直線下降為17+10資料,防守端漏洞也經常被針對,在場上效率值為負0.3,簡直是球隊黑洞。所以樂福被徹底貼上了“資料刷子”“偽球星”的標籤
-
11 # 阿凡001
如果常規賽是一次次的角逐的話,那麼季後賽就是鹿死誰手,常規賽的資料僅僅能爭奪MVP,而季後賽資料出色且優秀才能爭奪最後的榮耀。
常規賽太漫長,運動員們要在5個月的時間內完成,數不勝數的背靠背讓運動員們吃盡了苦頭,都說常規賽僅僅是明星球員的百花齊放,季後賽才是檢驗超級巨星的試金石。
常規賽的賽程緊密,能夠堅持打入季後賽隊伍並且保持狀態是非常難得可貴的。常規賽就好比東西部小組比賽,能夠進入前8名就能踏入季後賽大門,這個時候才是運動員們真正的開始較量了,這個時候的賽程都是規劃好的,每個球隊的球星都會得到大量的照顧,這個時候就是看球星的處理球能不能擺脫對手的糾纏。
資料雖說是一個球員的基礎表現,但是隻有成績只有總冠軍才能讓資料變得更加美好。這個賽季的常規賽資料每個球員都非常出色,場均得分在27分以上的就有8位,但是這個資料僅僅是存在於常規賽的資料,你常規賽資料再爆炸,如果進不了季後賽那麼常規賽的資料也是白費。
所以常規賽資料只能是球員的生涯積累,季後賽資料也不一定比常規賽重要,但是還要看球員本身的帶隊能力和是否能得到總冠軍取得優秀的成績為基礎標準的。
-
12 # 復雨C
常規賽與季後賽
前者防守強度較低,在擁有大量出手機會時,易刷出爆炸資料,好看的資料;而後者,隨著比賽強度升級,防守緊密,很難的對手的嚴防死守的情況下打出更加漂亮的資料,因此而言,在一個球員的成績更應看重季後賽的資料
-
13 # 籃球微訊
季後賽才是檢驗球員的水平,從球隊整體的發力,安排的戰術,輪休,場上人員安排來看就可以看出該該球隊對常規賽的重視程度。以詹姆斯為例,據統計,詹姆斯1177場常規賽中,場均能夠砍下27.2分7.4板7.2助。到了季後賽場均28.9分8.9板7.1助,相比常規賽,得分和籃板提升都很明顯,顯然,在面對實力更強的隊伍時,詹姆斯會激發出更強的自己。
-
14 # 沉默小石匠
這個跟上學平時測驗和期末考試道理類似。
常規賽成績是經過多場次檢驗,擁有大資料的支援,能證明球員的實力去到哪個層次。
而季後賽,不僅考驗硬實力,臨場調整能力,心理素質,也很重要。
所以只有在常規賽能夠穩定發揮能才能在季後中經受住淬鍊,判斷一個球員成績,需要檢視常規賽資料,更需要看在更殘酷的舞臺季後賽上的實際表現,兩者綜合才會有更全面的評判。
當然會有那麼一兩例外,常規賽階段划水,到了季後賽才方顯英雄本色,伊戈達拉,羅伯特霍利等實力老將當屬其中。
-
15 # 廣坤愛劉能
都很重要啊,常規賽MVP一直都是每個球員的最高個人榮譽,而總決賽冠軍則是每隻NBA球隊一年的追求,兩者都非常重要。常規賽的哈登猛如虎,季後賽卻頻頻隱形。倫納德帶領猛龍奪冠了,但是現在爭議最大的卻是他的常規賽輪休
-
16 # 王廣返程火車
都需要看,因為球員的賽場成就也是分個人榮譽和團隊榮譽的。個人榮譽不夠說明球星級別不夠,團隊榮譽不夠說明球星上限不高。
常規賽資料爆炸可以直接成為球星,MVP可以直接成為頂尖球星。要常規賽不行,資料差榮譽沒有那直接球星等級就下降了。
季後賽成就可以幫助球星成為更高級別的球星,如果本來球星級別就不夠的話。就算奪冠也地位也費勁。
總結來說,常規賽是球員成長為球星的根本,必須有資料,否則連球星身份都沒有。季後賽時球星提高球星等級的舞臺,第一核心奪冠可以幫助球星衝擊更高的歷史地位。
-
17 # 大鵬侃籃球
我認為如果來判斷一個球員的成績,看的不僅僅是他在常規賽或季後賽的資料,而是他所獲得的榮譽;如果來判斷一個球員的成色,是一個什麼性質水平的球員、球員自己的偏好和特色等,是需要用資料來判斷的。
我們拿喬丹來舉例喬丹的常規賽生涯場均30.1分、6.2籃板、5.25助攻、2.35搶斷、0.83蓋帽
季後賽表現為生涯場均33.4分、6.4籃板、5.71助攻、2.1搶斷、0.88蓋帽
從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喬丹的得分能力是非常具有爆炸性的,但僅僅從資料中,我們是看不出喬丹作為歷史第一人的統治力和榮譽,比如張伯倫生涯場均30.1分22.8籃板4.37助攻,看似不必喬丹差,但是倆人在歷史地位上的排名或者所達到的高度都有著不小的差距。
我們如果把喬丹獲得的榮譽列舉一下:
6次總冠軍 6次總決賽MVP
5次常規賽MVP
10次得分王 3次搶斷王 1次最佳防守球員
10次一陣 9次一防
14次全明星 3次全明星MVP 2次扣籃大賽冠軍等等
如上所述,喬丹所獲得的榮譽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在各個方面都達到了極致,這樣才使得他的資料有了意義,如果只看資料沒有榮譽,就有了僅僅是個資料刷子的可能性,並不能真正的反映出一個球員所達到的成績。
資料所代表的意義那麼資料是否是一無是處呢?當然不是。
資料是非常重要的,就拿喬丹舉例,場均得分30+,反應出了他是一個歷史最強得分手;6+籃板、5+助攻,反應出了他具有極強的全面性,不光是一名完美的得分手,也是一名相當出色的團隊球員;2+搶斷、0.8+蓋帽,更加反應出了他除了擁有逆天的進攻能力,同樣更是一名偉大的出色的防守者。
不僅如此,我們可以看出,喬丹在季後賽的資料中,除去搶斷略降,其他資料比起常規賽基本都有了不小的提升,那麼這就意味著:
1、擁有超強的抗壓能力和不可思議的潛力
眾所周知,季後賽的強度比起常規賽不知道要高出幾個層級,大家都是刺刀見紅拼個你死我活。在這樣的情況下,資料能保持不變已經是有著超強的抗壓能力了,而能有著更好的提升則意味著,有著更加不可思議的潛力,而且還是已經在常規賽打出了驚人資料的前提下。
2、有著極強的學習能力和洞察比賽的能力
不同於常規賽,季後賽是一輪一輪的打,那麼就可能面對同樣一隻隊伍打3-7場的比賽(以前有過5場3勝賽制),那麼在對面瘋狂針對並連續幾場交手的時候,學習能力和閱讀比賽的能力則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沒有這些能力,資料則一定會有著大幅下滑,甚至被鎖死。
3、對榮譽的極度渴望
俗話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季後賽衝擊更大的舞臺上,如果沒有超強的心臟和對榮譽的極度渴望,都不一定能維持住自己在常規賽打出的資料,更何談更進一步了,心中若沒有了那一份執念和渴望,就只能如浮萍般隨波逐流,但若是想成為弄潮兒,果敢進取的精神必不可少,對榮譽偏執的渴望更是要“嗜血成性”。
總結綜上所述,判斷一個球員的成績,榮譽為主,資料為輔;如果來判斷一個球員的成色、水平、偏好等,資料能給出不錯的反映。季後賽是更高的舞臺,也是離每個球員心中的終極目標——總冠軍更進了一步,如何在季後賽中完美或者超常的發揮出個人能力,比起常規賽的資料來說則是更為重要的事情。
回覆列表
個人感覺主要在季後賽
前提是球員再常規賽能否帶領球隊進入季後賽隊伍以及隊伍的排名
季後賽則考驗球員的防守 配合意識 以及在高強度的防守下能否帶動隊員或是個人進攻能力
例如倫納德就是典型的季後賽球員
他在季後賽往往有更加穩定的發揮 冷靜的大腦 團隊意識 防守本能 反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