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香草豆子

    我認為是小人。因為一部《三國演義》的流傳百年,跟著出名的諸葛亮和“他”的的蜀國,劉備也

    就變成了漢室唯一的希望我認為不然,劉備在早期只是一個賣草鞋的,受時代的限制,他是不是漢室宗親還是有待考證

    的,但是在官渡之戰中棄袁紹而逃卻是真的。又在彝陵之戰之戰中將蜀國的全部兵力損失殆

    盡,這間接導致了諸葛亮的伐魏失利,又在這一戰中損失了大將黃忠,所以我認為他應該是個

    小人,至少不能稱他為君子

    當然只是我一個人的看法

  • 2 # 卿說江湖

    劉備絕對是偽君子,算不上真英雄!

    《三國演義》有劉備摔阿斗的故事!東漢末年,當年長坂之戰是曹操、劉備兩軍的一次遭遇戰,驍將趙雲擔當保護劉備家小重任。由於曹軍來勢兇猛,劉備雖衝出包圍,家小卻陷入曹軍圍困之中,趙雲拼死刺殺,七進七出終於尋得劉備之子阿斗,趙雲衝破曹軍圍堵,追上劉備,交還其子。劉備接子,擲之於地,慍而罵之:“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趙雲抱起阿斗,連連泣拜:“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

    這則故事可看出劉備的本質,連自己的兒子都可以拿來當道具收買人心,更別說其他,劉備的評價是仁慈,對百姓,對將領,虎毒尚且不食子,更何況是人,劉備為了收買趙雲,讓趙雲對其死心塌地,竟然對自己的兒子下手,這份心思不是一般人能有的!說劉備是真英雄還真的讓人不敢苟同!

  • 3 # 臧風2

    劉備絕對不是偽君子,而是當之無愧的真英雄。我們看看劉備同時代的人對他的評價。

    三國第一梟雄曹操,全天下誰也看不上,但對劉備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

    智聖諸葛亮在隆中和劉備談過之後,立即出山,當初單騎定荊州號稱八駿的劉表徵召他卻不出山。見到劉備卻立即傾倒,為之奮鬥一生。

    魯肅對孫權說:“劉備,天下梟雄。”

    劉備兵敗投奔袁紹,袁紹四世三公,坐擁河北四州,卻親自出城五十里迎接。

    關羽,張飛,趙雲都是萬人敵的勇將,去哪裡沒有一個好前程,卻始終對劉備不離不棄。

    劉備做平原令與民秋毫無犯,做徐州牧,百姓上萬民書請求繼續讓劉備擔任徐州牧。在新野,百姓寧願背井離鄉,也要跟著劉備。

    上面的提到人物都是那個不是省部級甚至國家總理級別的人物,在亂世中打出來了一片天下,難得他們看不出來劉備是真小人?就現在某些自以為是的噴子看出來了?

    一個受百姓愛戴,受敵人尊敬,受部下擁護的人會是個真小人嗎?那天下恐怕沒有君子了。

  • 4 # 瀟然歷史觀

    劉備有很多看起來不像英雄的部分,但他是有著英雄之魂的人,這一點從曹操還有袁紹就能看出來。

    沒有強大的軍隊

    劉備起兵的時候是靠財團資助的,是中山國的兩個大商人叫張世平和蘇雙,資助了劉備一筆錢,劉備就招募了一些軍隊。但是估計這個軍隊規模很小,因為劉備帶著這個軍隊去討伐黃巾後,得到的賞賜是什麼呢?就任“安喜尉”,就是安喜縣的縣尉,用現在的的話說就是副縣級公安局長,可見這人馬不多。

    所以以後的劉備的也一直沒有太像樣的軍隊,於是我們在史書上也經常看到的是劉備借兵。 劉備那個時候向別人借兵還借將,比如借過趙雲,劉備借兵借將,說實話比現在借錢還方便。 他張口就借,相比現在咱這個錢還真不好意思開口借。 亂世英雄起四方,有槍就是草頭王。那劉備沒什麼槍,他就不是草頭王,他怎麼能是英雄呢?

    沒有穩固地盤

    第二個,劉備沒有穩固的地盤,他老在那漂著,好不容易得到一塊地方,很快就沒了,比方說徐州,陶謙讓給他的,其他的人也贊成他去代理徐州的這個政務,剛剛得手,呂布卻把它拿走了。

    所以他只好東奔西走的投靠他人,朝秦暮楚地寄人籬下。這劉備有一次喝醉了酒以後,他痛哭流涕說,我劉備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基本。基本這兩個字,什麼意思?就是根據地。我劉備要是有一塊根據地。現在那些人哪裡是我的對手。

    沒有像樣的軍功

    第三,劉備也沒有像樣的戰爭,像三英戰呂布,溫酒斬華雄,這些赫赫有名的戰績,那是羅貫中幫他打的。 而我們看《三國志》正史的記載,經常看到是四個字,先主敗績。

    當然劉備也打過一些勝仗,只不過都是沒有什麼有名的小仗。 前期軍閥割據,諸侯混戰的時候,蕩平天下的是曹操,那比方說呂布也好,袁術也好,袁紹也好,哪個是劉備幹掉的。 而且劉備不會打仗也是不行的,那劉備從曹操那兒逃走以後,得到了徐州。

    聽到得到訊息說曹操要打他,劉備還不相信,說曹操跟袁紹打仗。怎麼會來打我呢,等到他出門一看,看見曹操的旗子,他自己嚇得掉頭就跑。

    沒有名氣

    第四,劉備也沒有太大的名氣,袁術就曾經非常蔑視的說“術生年以來不知有劉備”。袁術說活了一輩子,沒聽說什麼劉備的。 還有一個故事,當劉備當平原相的時候,孔融當北海相,孔融被黃巾軍包圍了,沒有辦法,派太史慈突圍出來找劉備,請劉備去救援。太史慈找到劉備,劉備的反應是什麼呢?

    《後漢書》記載:驚曰,孔北海乃復知,天下有劉備耶。

    就是說孔融還知道天下有個叫劉備的。這個情節在三國志的描述是劉備一臉嚴肅,我們還原一下場景,當太史慈說,我們孔北海被黃巾軍包圍了。請劉將軍派兵救援。劉備馬上肅然起敬說:孔北海還知道有劉備啊,這是一種表情,驚曰,就是非常吃驚,他在想這還知道天下有劉備啊。可見沒有名啊,而且希望有人知道。

    但劉玄德弘雅有信義

    綜上所述,劉備早期沒有強大的隊伍,沒有穩固的地盤,沒有像樣的戰功,沒有太大的名氣,確實也有很多不像英雄的地方,但雖然如此,就可想而知劉備早期多麼的一波三折,用幾個字總結就是“四失妻子,五易其主”。

    但是史書的記載卻沒有見到劉備灰心喪氣過。而袁紹對劉備的評價卻是“劉玄德弘雅有信義”,所以袁紹看出來劉備是講究義氣的人,這就是英雄之魂,那劉備最著名的兩個兄弟,關羽和張飛,一跟就是一輩子,劉備對他們也是“寢則同床”。

    出則同與,坐則同席。

    就出去以後坐一輛車子。進來以後能做一個席位,待遇高吧。

    後來他去投奔袁紹,袁紹給他的待遇是什麼呢?出城200米相迎。

    那麼為什麼呢,答案只有一個就是。這些人都認為劉備是英雄。

  • 5 # 詫寂說史

    劉備字玄德,是三國蜀漢的建立者,從一位織蓆販履的落魄匹夫到三分天下的昭烈皇帝,只有英雄二字才可以稱得上這位布衣天子,豈不聞“亂世出英雄,英雄亦適時”。

    劉備這個人前40年的生涯可謂是一無出身、二無兵馬、三無名氣、四無地盤,以至於有一次跟劉表喝酒的時候突然哭泣的說“備往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散;分久不騎,髀裡肉生。日月磋跎,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劉備到底是不是英雄,我們從當時人物對劉備的評價可見一斑:

    諸葛亮對劉備的評價:劉公雄才蓋世,據有荊土,莫不歸德,天人去就。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曹操對劉備的評價: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陳登:“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劉玄德。”袁紹:“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程昱:“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劉曄:“劉備,人傑也,有度而遲。”

    孫勝、賈詡:“劉備雄才。

    透過這些三國時期頂尖人物對劉備的評價,而且多數都是敵對陣營的人,我們可以得到一個事實,就是劉備的確是一位英雄,而非浪得虛名之輩。

    劉備半生寄人籬下,所以言行舉止不如曹操那樣灑脫霸氣,顯得有些謙讓拘謹,既然是這樣的話,那麼劉備英雄的一面主要體現在哪幾方面呢?

    一、劉備有英雄之心

    正所謂酒後吐真言,劉備哭著跟劉表說現在的不如意,劉表又適時進行安慰,不巧劉備藉著酒勁隨口說了一句真心的話“備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輩,誠不足慮也。”

    劉備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自己也認為過於激動,但是也讓別人發現他的雄心壯志。而聽了這話的劉表則陷入了沉默,心想原來這位被曹操看重的劉皇叔果真是深藏不露,常人難入其法眼,不愧是與曹操其名的人物。

    有英雄之心,雖然劉備有時候會哭哭啼啼,但是隻是某些場合的逢場作戲罷了,一個不得志的人如果顯得過於豪邁在當時那個時代只會早早被人害死。

    二、劉備有英雄之志

    劉備四十多歲以前一直是寄人籬下,而且不停的更換領導,甚至短時期依附於呂布這樣的人。史書上的說法是八個字:“五易其主,四失妻子”。

    對於在三國時期平均壽命只有三十多歲的人來說,劉備在四十多歲的時候還是沒有基業,投靠在他人門下,最後還差點遭到暗殺。

    對於平常的人來說,40多歲都是已經認命的人了。一個從20多歲就開始進入社會奮鬥,20多年過去了,一直沒有取得成就,還不停的遭人誹謗和暗殺。如果換了別人,尤其是一個以英雄自居的人,或許早就不耐煩甚至頹廢了。

    但是我們看到劉備並沒有這樣做,而是屢敗屢戰,從不喪氣,一次次尋找機會,最後終於取得成功,由此看來劉備是一個有著英雄之志的人。

    三、劉備有英雄之術

    劉備落魄一人,卻能夠吸引到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等當世一等一的人才,這些人如果投奔其他人,定會拜為上賓。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想過離開劉備的想法,而是一直跟隨劉備,諸葛亮後來六出祁山也是想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

    之前已經說了,劉備沒有地盤沒有錢財,半生漂泊,卻能夠聚集這麼多人才而用之,就是證明了劉備有英雄之術,能夠團結人,讓大家願意跟隨他成就大業。毛主席說劉備善於用人,領導力強,這不就證明劉備擁有英雄之術嗎?

    從以上幾點,我們就很容易看出,劉備在當時的確是一位英雄。雖然半生謹慎,言行小心,但是仍然掩飾不住他的英雄之氣。設想一下,如果劉備有其餘人的出身和資本,取得的成就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很可能歷史就要改寫了。

  • 6 # 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

    有的人說越長大越瞧不起劉備! 我就笑了,真的有社會經歷的人,只會對劉備越來越崇拜!誰還會在四五十為了自己的夢想奮鬥,白手起家,三分天下!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劉備在遇到徐庶前的那段日子。一個五十多歲的男人,從最初的胸懷大業的年輕人到心力衰竭的老人,前半生的顛沛流離將他最後的那點傲氣將近磨滅,當劉琦告誡他蔡瑁已埋伏在外,他無奈的回答:公子,我能不能不跑了。這一下讓我深感不忍,無論歷史上評價劉備是如何假仁假義,此時看到的確實是個艱苦創業半生,心力交瘁的人,所幸他遇到了徐元直,臥龍,人生有了轉機,否則,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草也不是沒有的事。大多數人起點和劉備差不多,都只能碌碌無為,放棄了理想和夢想,放下了努力和抱負,所以活該平庸。

    亂世出英雄,東漢末年連年征戰,人口損失過半的情況下,留下來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劉備也絕對不是演義上說的那樣僅僅靠寬厚仁德就能稱帝。

    劉備諡號蜀漢昭烈皇帝,既不哭哭啼啼,也沒摔過劉禪收買人心,他性烈如火,好俠重義,待人謙和,禮賢下士,武勇過人,長於軍略;

    鞭打督郵的是劉備,火燒博望大敗夏侯惇的也是劉備;

    曹操手下的名將蔡陽,並非是在“過五關,斬六將”這個演義虛構的故事裡像個龍套一樣被關羽所殺,而是在奉命追擊劉備的時候,被劉備反殺;

    而劉備一生的巔峰,就是漢中戰,劉備親征,曹操也親征,劉備被曹操追殺半生,終於在此役殺敗曹操。

    其實整個三國就是一個男人的浪漫童話啊,為了理想,無懼生死,看淡成敗。無數英雄逐鹿沙場,往來廝殺。或揣人心,奇謀決勝。或揚奮勇,斬關奪旗。兄弟情深,君臣同力。或勝名垂千古,縱敗不墮虎威。為情拋卻江山,為義粉身相隨。無論是勝利者還是失敗者,無論是朝堂之上青史留名之人,還是市井之中默默無名之輩,都在歷史上留下來濃墨重彩的一筆。正如三國片尾曲《歷史的天空》中唱的那樣,歷史的天空閃爍幾顆星,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

    劉備,真心英雄!

  • 7 # 球友奶爸

    我們有資格評論劉備嗎,你生在那個時代嗎?我就佩服劉備,人孤力單,忍辱負重,百折不撓,屢敗屢戰,從不氣餒,三顧茅廬,禮賢下士,仁義天下,待時于飛,最終一飛而三分天下,成就帝王之志也,不是英雄是什麼,連曹操也舉酒敬曰:天下英雄唯操與使君爾,不證明了麼,當事人最有發言權!

  • 8 # 剛子聊歷史

    作為領導要有相當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手段,才能讓下屬死心塌地跟著自己,善用人者興,不善用人者亡,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用人一般分為兩個層面,一是物盡其用人盡其才,二是管理者要有一定的手腕,只有下屬對領導心服口服,才會服服帖帖的追隨著領導。

    說到三國時期的劉備,完全可以用草根逆襲來形容,雖然劉備一直號稱中山靖王之後,但可考證的實際性並不強,中山靖王有120多個兒子,傳到劉備已經有一二十代了,就算劉備真是他的後人,但也是實實在在的破落戶“織蓆販履”之輩。劉備最終成帝王霸業與他高超的馭人之術離不開,而並非他喜歡扛著的那槓大旗。

    三國演義中常山趙子龍於百萬軍中七進七出,最終救得劉阿斗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劉備因被曹操追得走投無路,只能摔孩子收買人心,我們不糾纏阿斗是不是真被摔過,而是要借“劉備摔孩子”這個典故來討論一個話題:劉備的用人之術。

    除了摔孩子還有一件事能體現劉備的人格魅力,就是劉備攜民渡江。

    曹操在收復荊州後,為了除掉自己的心腹大患,親率大軍來取劉備的人頭,為了保命劉備不得已率軍南下,因為劉備平時廣施仁德,深得民心,等跑路到當陽時,身邊已經聚集了十多萬拖家帶口的百姓,換任何一個人在逃命的時候,哪還管得了這些,估計早就自己策馬狂奔了,最終劉備為此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帶著百姓每天只能前進幾十裡,很快被曹操的騎兵追上,差點丟了小命,但此舉卻為自己收攏了人心。

    劉備的“厚黑學”學得好,善於炒作,有時候都不知道他是在演戲還是真情流露,有句老話說得好:做一次好事不難,難得的是做一輩子,即使劉備是在演戲給百姓看,但拿自己的腦袋演戲確實不容易,況且劉備演了一輩子,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公司小可以採取作坊經營模式,以人情管理,如同梁山好漢稱兄道弟一般管理,大家一個鍋裡撈肉吃,但公司大了必須用制度管理。

    劉備在入主西川之前,實實在在是一個“小作坊”,所以攻克成都之前,劉備承諾破城後允許中下層軍官私分府庫財物,進入成都後,劉備又大大賞賜了高層文武,透過這一番,兄弟們對劉備是死心塌地。

    關於人才方面,劉備不能和“財大氣粗”曹孟德相比,人才對於劉備來說,好比大白饃,一餐不吃就餓得心發慌,入主西川前,劉璋的部下黃權和劉巴是極力反對請劉備來“幫忙”的,這些劉備不可能不知道,在得了益州之後,二人閉門不出,靜等著劉備上門算後賬了,但劉備卻沒有這麼做,甚至下令嚴禁部下去“打擾”他們。

    這一招實在是高,不僅讓黃權劉巴感動的痛哭流涕,真心追隨劉備,而且給其他原劉璋的部下做了一個好榜樣,劉備心胸寬廣,是個不計較的“好老闆”。拉攏了一大批蜀地的人才。

    不得不說劉備以德報怨的戲演得不錯,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收益。

    但劉備“公司”壯大後立馬改變了管理方法,為了給關羽張飛報仇,劉備親提大軍要跟孫權拼命的時候可是軍紀嚴明,決不允許手下計程車兵“私分”府庫財物,到底是不是來報仇的明眼人一看便知,連孫權都說:大耳賊已經把吳的屬地當作蜀國的了,至於報仇只不過是出兵的藉口而已。

    對待下屬也不再是一貫的懦弱容忍了,比如彭羕和法正一樣是狂徒,但法正受寵,而彭羕則不受劉備喜歡,彭羕心理不舒服就激出事來了,竟然想聯絡馬超造反,結果東窗事發,雖然在獄中磕頭如搗蒜的懺悔,最終劉備還是處死了他,擱以前劉備為了維護自己的“仁德”形象,最多趕跑他,斷然不會殺了彭羕。

    劉備高超的手段最終成就了自己“集團公司”的老闆地位,從一個“織蓆販履”的破落戶到三國鼎立的霸主地位。

  • 9 # 浮世繁華

    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對劉備的評價,各路英雄包括古今中外的名人,在此問題上有過很深的探討,有人覺得他是好人,有人覺得他在做事上不夠仁慈,那麼我們今天先看看周瑜和郭嘉對周瑜的評價,揭開歷史真相。

    對三國懂得很深的人都知道,劉備與關羽,張飛都是草根出身,早期時在各方面勢力上薄弱,當時借荊州時,多次求來的,這中間歷經波折,孫權對劉備的人品不放心,左右為難,借了和不借都有利與不利,於是他就寫信給遠處的周瑜,周瑜只簡單地跟他說了一句話,大意是在說劉備不是真正的英雄,即時你把荊州借給他了,將來他的做法只會讓你失望,那時他的力量是不容小覷的,應該禁止以絕後患,要是你想成大事,必須不擇手段,綁了他。還不如把他請到東吳,享受美食和美女,到時候為你所用。

    而在投奔曹操後,郭嘉的忠言警告和周瑜一樣,希望曹操多多在劉備身上花費心思,但是千萬別放走他,聰明的郭嘉很早就看出劉備的不同,在此事上特意提醒了一番,告訴他要保魏國江山平安,必須對劉備採取別放走的策略,所以後來在一次小事故後,還是讓劉備趁機逃跑了,郭嘉知道後勸曹操要他把他追回來,因此後悔,所以在後來的博弈中得到了教訓。

    從上看出,二人對劉備是一樣的看法,非池中之物,想法很奇特,容易把你帶入一個局。算不上一個君子,這也正好是孫權的想法,三人達成共識,要防患於未然,對這頭猛虎要時刻注意著他的傷人程度,要是他後期發展起來,很恐怖的,況且他是個皇族後裔,對荊州的重要性瞭如指掌,救了他,等於是給自己挖洞。

  • 10 # 心恬澹

    劉備,字玄德,是中山靖王之後,自稱漢室宗親,表面仁義,實際上城府極深,絕對是一個偽君子。自古以來,大奸似忠,大偽似真,說的就是劉備這種人,劉備一直以振興漢室為藉口招攬人才,最後自己卻稱帝了。

    1、收買人心。

    建安十三年曹操大軍南下荊州,劉備勢力弱小,不足以抵抗,往江陵敗逃,慌亂中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丟了,趙雲為了救出幼主,在曹操百萬大軍中殺了個七進七出,成功的把阿斗救出來。當趙雲把阿斗交給劉備,劉備卻把阿斗狠狠甩在地上:“為了此子,幾損我一員大將。”這一個舉動,完美的征服了趙雲。從此就有了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這句歇後語了。

    2、殺人不見血

    劉備還是一個狠人,呂布被俘後,曹操問劉備,呂布該不該殺?劉備回答:“丞相想記得丁原和董卓嗎?”這話絕對是殺人不見血,這個時候劉備的仁慈呢?他以前的以德報怨也已經蕩然無存了,肯定是不想曹操再得到呂布這員猛將才會這樣說的。

    3、表裡不一,假仁義

    劉表要把荊州讓給劉備,劉備其實心裡巴不得想要,但礙於名聲,不得不推辭。奪取益州,是劉備集團早就定下的戰略目標。但劉備既想奪人家地盤,還想不讓自己背上罵名,事情做得一波三折的。赤壁之戰前夕,曹操揮師南下攻打劉備。劉備根本不是曹操正規軍的對手,在這危機時刻,劉備扔下妻兒不顧,竟然還要攜百姓渡江一起離開。

    4、偽君子

    還有劉備借荊州,一借不還!這句話大家想必都聽說過,雖然說歷史上不存在借的事實,卻是劉備趁孫曹打架的時候趁機奪取的,而且奪取荊州後,一直不肯歸還,有點兒趁火打劫的嫌疑。劉備這些行徑充分的把自己的假仁義表露無遺了。以前陶謙三讓徐州,他也是假惺惺的不接受,最後還是欣然接受了,所以劉備是個不折不扣的偽君子。

    5、臨死還給諸葛亮下套

    劉備在白帝城一病不起,召諸葛亮等人託孤,劉備對諸葛亮說:“如果你看阿斗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不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自行取度吧。”諸葛亮哭著說:“我一定盡我所能去中興大漢,為了大漢竭智盡忠,直到死那一刻。”

  • 11 # 胡侃解密三國

    按君子的定義,帝王,猛將,謀士都跟君子是無緣的,開國帝王更甚,那劉備也就更不可能是君子了,亂世之中君子更是隻能聽說,很難見到,但不是君子並不代表就不是賢人。

    何為君子?

    第一,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

    第二,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

    第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義

    第四,君子不虛行,行必有正

    像這些條件,恐怕只有聖人可以做到,有些人是一時的君子,畢竟一輩子都能嚴格自律的人真是少之又少的。忠貞勤勉如諸葛孔明,清秀通雅如荀文若怕也是做不到的,更何況劉備。

    劉備的非君子所為:

    其一,輕於去就

    這也是現在劉備被詬病的一個大問題,自劉備起兵,幾乎所有有點實力的諸侯都被劉備投靠過,而且幾乎是投誰誰亡,雖然劉備離開並沒有對上家兵戈相向,但離開也是一種背叛。公孫瓚對劉備有發掘之恩,幾千丹陽兵就讓劉備投靠了陶謙,被收留的呂布反噬,結果又反過來投靠呂布,被呂布打跑了就投靠了曹操,幫曹操截袁術,順便收了徐州,被曹操一打就跑去袁紹那邊了,眼看袁紹不行,不是鼎力相助,而是直接逃跑投了劉表,劉表死了暫時到孫權的庇護下。

    其二,同族相殘

    在荊州到處挖牆腳,劉表也不得不陰御之,對劉璋更是直接刀兵相向,誠然劉璋能力不行,但對劉備卻無虧欠,對劉璋之戰絕非義戰。

    讓一個帝王去按君子的標準做事,只能坐以待斃,像劉備這樣的梟雄,有大志,愛惜民力,有義氣已經是帝王中做的比較好的了,但君子只能向聖人求,即便義薄雲天如關羽也無緣君子,更遑論劉備了。

  • 12 # 路遙lgy

    君子,是指品德高尚的人;是對統治者貴族男子的尊稱;是指地位高的人;等等。

    劉備在《三國演義》裡,被描述成有點懦弱,喜歡哭,甚至有點虛偽的人。歷史上的劉備卻不是這樣的,真實的劉備一生充滿正能量,可以說是位真君子。

    現在,勵志方面的書籍文章氾濫,其實不如看看劉備一生經歷,在最困難的時候,看看劉備,就會充滿信心和力量了。

    劉備在三國時期,也應該是位奇才。他不像曹操,早期在朝廷做官,有可以憑藉的家庭背景,以及家族的力量包括社會關係。

    也不想孫權那樣,有父兄打下的基業,他直接接手守護就可以了。劉備真正的是布衣起家,中山靖王之後,事實上只是虛名,並無比較現實的意義。

    所以,在三國這三位君主中,劉備的創業過程,所經歷的艱難曲折最多,遇到的失敗最多,經歷的時間最長,曾經數次危機四伏。但他最終能夠在巴蜀成為一代帝王,與曹操,孫權形成鼎立,被後人所敬重。主要在於他的百折不回,矢志不渝的頑強奮鬥精神。

    劉備從匹夫做起,竟然很快做到了能與曹操抗衡。這與他的忍耐與鍥而不捨的精神是分不開的,無數次失敗,從來沒有一次徹底的放棄。他在東漢末年,諸侯並起又逐漸淘汰消失的過程中,劉備反而名聲鵲起不斷的壯大,最終鼎立蜀漢。這足以證明他的軍事能力和政治才能的,以及其奮鬥精神。

    陳壽說劉備“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說明了劉備的精神特質。

    有這些評語,劉備怎能不是真君子呢?

  • 13 # 老龔166916589

    劉備:

    為人心胸狹窄小肚雞腸,疑心病太重,君臣確少感情,沒有恩惠佈施。到大難臨頭不肯用命。以上這些弱點是敗國的關健性問題。特別對待諸葛亮早有今日,何必當初,他對打江山的觀點大誤,以赤壁為界,前者他看重文人,初出茅蘆三把火。後者他產生了錯覺打仗必須以靠武將,才能取得天下,把諸葛閣在半邊,對諸葛冷待,臨死才覺悟,對兒子己無人可託,還想著諸葛,不過對諸葛還有戒心,擔心他篡位。既然朋友們邀請就再說幾句,因對劉備的評價過去已說了不少,今天不再鋪開。

  • 14 # 趣談國史

    所謂君子、小人這些概念,只是基於道德層面對人做出的評價。而對於一個政治家甚至是政客來說,最不重要的就是道德——準確說,是真實的道德。

    他們當然需要道德護身,但他們需要的是展現出來的道德,也就是大家看到的道德,而不是他本身的道德。

    打個比方。比如美國總統競選時,你會看到每個候選人都把自己打扮得很光鮮,但他的對手,往往會揭出他的很多黑料。而他要做的,就是不讓自己的黑料爆出來。

    真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隻把有利於自己的真實暴露出來,而把不利於自己的真實掩蓋起來。

    至於劉備,也是這樣。

    大家對於劉備的印象,很大一部分是由《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塑造的。而這部小說塑造的劉備形象,太正面了,以至於顯得虛假。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欲顯劉備之長厚近似偽”。

    這就是羅貫中的不足之處,他畢竟只是個文人,所以寫劉備寫得太虛偽了,讓人一眼看透。

    而《三國志》中的劉備,雖然走的也是“忠厚長者”的路線,但他要比羅貫中高明許多,他做到了既顯示自己的長厚,又不讓人覺得虛偽。

    打個比方,《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對諸葛亮幾乎言聽計從,除了長厚外就像個小白。可《三國志》中的劉備,可是很有手段的。他對於諸葛亮,除了長厚之外,還有帝王對重臣的駕馭。

    劉備臨死前託孤,隨便說了句“汝可取而代之”,就把諸葛亮嚇得趕緊跪地磕頭。

    諸葛亮怎麼可能取而代之呢?就算劉禪答應,那一堆文臣武將怎麼可能答應呢?

    所以,劉備的這句話是很有殺傷力的。這種手段,果真是帝王之才。

    可見,劉備是帝王,不是善男信女。這樣一個人,用君子還是偽君子來定義他,太小了。

    劉備是一個從底層逆襲的大人物,整個過程坎坷而艱難。這是一件複雜的大事。

    記住了,能把一件複雜的大事做成的,就沒有一個人是簡單的。你覺得他簡單,那只是因為他想讓你覺得他簡單。

  • 15 # 阿呆夢話

    華人喜歡給人加個標籤,很簡單,不是好人就是壞人,不是君子就是偽君子。很簡單的二元論。就像我們小時候看電影,總是要先分清楚好人、壞人。

    正是這種延續幾千年的二元論,導致中國社會對人的評價只有兩種。好人,壞人。好人則褒揚,掩飾其缺點,塗抹掉不光彩的,甚至把汙點也千方百計去洗白。壞人,則貶低他,他的優點好事也會被編造成別有用心,使勁地踩踏,讓他永世不得翻身。

    其實,睜開眼看看,其實人都是立體的,多元的,漫長的一生,很難直接用好壞兩個字來評定。再偉大的人,也不敢保證一輩子都是光輝偉大的。再十惡不赦的人,他身上也可能有溫暖的一面。

    其實,大多人都是灰色的。不是熊貓那樣黑白分明的。畢竟,所有的人,他的第一目標就是生存。

    劉備到底是真君子還是偽君子?這個命題太簡單。

    第一,對於一個亂世中求生存和發展的人,不能用真君子偽君子來界定。亂世只論英雄,真英雄假英雄尚可。況且是以成敗論英雄的。劉備總體上是成功的,從一個編席子賣草鞋的底層青年,成為三分天下的一代霸主,蜀漢的國君,那是真英雄。

    第二,對於一個亂世來說,以君子的標準來創業,那無疑是找死。一邊要求生存,一邊求發展。只有不擇手段,千方百計,否則,估計早都沒命了。劉備出道26年,那是歷盡艱辛,用盡了手段的。

    用君子與否來評價劉備,太單薄了。

    單純從《三國志》上的幾件事來看,劉備似乎還算“仁義”。

    1、毆打朝廷命官。放在現在,也是妨礙公務,暴力抗法。“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系其頸著馬柳,棄官亡命。”

    2、背棄前主人,有奶便是娘。“既到,謙以丹楊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歸謙。謙表先主為豫州刺史,屯小沛。”

    3、騎驢找馬,吃著袁紹的飯,惦記著劉表鍋裡的肉。“先主還紹軍,陰欲離紹,乃說紹南連荊州牧劉表。”

    4、用欺騙的手段進入西川,找機會從心窩子你反叛,輕鬆從宗親劉璋手中獲得西川。“先主徑至關中,質諸將並士卒妻子,引兵與忠、膺等進到涪,據其城。”

    ……

    太多了。阿呆不是學者,也不是寫論文,就沒必要一一列舉了。

  • 16 # 段輝時

    總有人提出:劉備到底是真君子,還是偽君子?諸如此類的問題。

    我寫此文,不用說教,只用事實說話。看看有關於劉備的幾個小故事吧。

    一,受衣帶詔。

    黑夜裡,董承懷詔,徑往劉備家來,門吏報入,玄德出迎,請入小閣坐定,關、張立於面前。

    玄德曰:“國舅夤夜到此,必有事故?”承曰:“白日乘馬相訪,正當其禮,只恐曹操見疑,故黑夜相見。”玄德曰:“深蒙厚意。”命取酒食相待。……董承於是取出衣帶詔,令觀之,玄德不勝悲憤,又將義狀出示,上只有六位,一車騎將軍董承,二長水校尉種輯,三昭信將軍吳子蘭。四工部郎中王子服,五議郎吳碩,六西涼太守馬騰。玄德曰:“公既有匡扶社稷之心,備豈不效犬馬之力。”承頓首拜謝。

    玄德曰:“既奉明詔,萬死不辭。”承曰:“請書大名。”玄德亦書“左將軍劉備。”押了字,付承收了,共議到五更。

    此時的劉備知君主有難,有助君除逆,匡扶社禝之心。

    二,蜀中稱帝。

    曹丕自立為大魏皇帝,且傳言漢帝已遇害,漢中王終日痛哭。下令百官掛孝,遙望設祭,上尊諡曰“孝愍皇帝”。玄德因此憂慮,自染成疾,不能理事,政務皆託於孔明。

    孔明與許靖,引大小官僚上表,請漢中王即皇帝位。漢中王覽表,大驚曰:“卿等欲陷孤於不忠不義之人耶!”孔明奏曰:“非也,曹丕篡漢自立。王上乃漢室苗裔,理合繼統以延漢祀。”漢中王勃然變色曰:“孤豈欲效逆賊所為。”拂袖而起,入於後宮。

    三日後,孔明又引眾官入朝,許靖奏曰:“今漢天子已被曹丕所弒,王上不即帝位,興師討逆,不得為忠義也。今天下無不欲王上為君,為漢帝雪恨,若不從臣等所議,是失民望矣。”漢中王曰:“孤雖是景帝之孫,並未有德澤以佈於民,今一旦為帝,與篡竊何異!”孔明苦諫數次,漢中王堅執不從。

    孔明乃設一計,託病不出。漢中王聞孔明病篤,親到府中,孔明又再苦諫,曉以大義,陳述利害,漢中王曰:“吾非推阻,恐天下人議論耳。”孔明曰:“聖人云:名不正,則言不順。今大王名正言順,何議之有。豈不聞: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漢中王曰:“待軍師病可,行之未遲。”孔明聽罷,從榻上一躍而起,呼百官皆入,伏拜於地。

    以當時形式,劉備只有稱帝,漢民才有希望,漢室才能得以延續。

    三,白帝城託孤。

    先祖在永安宮,染病不起,漸漸沉重,遂遣使往成都,請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星夜來永安宮聽受遺命。

    孔明來到永安宮,見先祖病危,慌忙伏拜於龍榻下,先主曰:“朕本待與卿等同滅曹賊,共扶漢室,不幸中道而別,煩丞相將詔付於太子禪。令勿以為常言,凡事更望丞相教之。”孔明泣拜於地曰:“願陛下將息龍體,臣等盡施犬馬之勞,以報陛下知遇之恩。”先祖命內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淚,一手執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聖諭?”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成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孔明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與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言訖,叩頭流血。

    先主又請孔明坐於榻上,喚魯王劉永,梁王劉理近前,吩咐曰:“爾等皆記朕言,朕死之後,爾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言罷,遂命二王同拜孔明。

    從劉備託孤,可見其心地之磊落,胸襟之寬廣;劉備與諸葛亮互不猜忌,也成為後世君臣關係和諧之典範。

    看完以上三個小故事,你還會認為劉備是偽君子嗎?

  • 17 # 春秋硯

    劉備首先是個政治人物,在他崛起的路上,七分真誠、三分虛偽,但總給人真真假假的感覺,無非是帝王的手段而已。東漢末期崛起的各方勢力,各自背後都有實力基礎。不是官宦世家,就是地方豪族。曹操如此,孫權同樣如此,但劉備起身於草莽,是真正的草根。他口口聲聲的中山靖王之後、大漢皇叔,那是唯一的資本。其實,這一資本明眼人是不當回事的,皇帝都如喪家之犬,更何況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皇親。劉備的先祖的確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劉備經常掛在嘴邊,唯恐他人不知。可是,到了東漢末年,劉姓皇族子孫人數幾何增長,高達數十萬人,大多數淪為平民,劉備更是以織蓆販履為生,生活困苦。沒有硬實力的劉備,只能在軟實力上下功夫。在社會底層的生活,讓他對百姓生活的困苦感同身受,在愛國愛民上,他是真誠的,但在實現理想的手段上,實力不足,只得靠手段彌補。

    劉備任安喜縣尉,“與民秋毫無犯,民皆感化” 當督郵欲逼害其時,竟然有五六十老人為其請願;執政新野,使民豐衣足食;在荊州牧時,很少徵稅;入主益州後,首先安民,再賞三軍。當政的表現是實實在在的,天時地利人和,劉備占人和是有道理的。

    再看他被稱為虛偽的一些事例:劉備摔孩子,邀買人心

    趙雲在長坂坡與曹軍奮戰,七進七出,救出劉阿斗,奉給劉備,劉備接子,擲之於地,慍而罵之:“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趙雲抱起阿斗,連連泣拜:“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此時的劉備被曹操追得到處跑,自顧不暇,所依仗的也就是身邊這幾個骨幹將領,即便有演戲的成分,也可以理解。

    豪取益州

    劉璋請劉備入川幫忙,卻是引狼入室,被劉備顛覆了政權。兵至成都,面對出降的劉璋,他好言相慰,並未趕盡殺絕,而是以振威將軍的身份被遷往荊州居住。他握著劉璋的手,流涕日:‘非吾不行仁義,奈勢不得已也”。如果劉備不這樣做,不僅恢復漢室的理想無法實現,手下的能人志士也會離他而去。

    白帝託孤,君可自取劉備伐吳失敗,臨終向諸葛亮託孤,一邊流淚、一邊拉著孔明:“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孔明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劉備是知人的,以上的話與其說是檢驗諸葛亮是否忠誠,更不如說是一種激將,進一步激發諸葛亮的忠貞之心,這種虛偽也情有可原。綜上,劉備表現虛偽的地方,亦真亦假,更多的是領導之術,但對待百姓的行動上做不了假,總體而言,劉備仍不失為真君子。

  • 18 # 味未一笑

    首先英雄和君子並非一個維度的評價,所以二者並非對立面。

    從歷史角度來看,人們對劉備在歷史上的傳奇的命運更加津津樂道,在當時依靠門閥氣勢的曹袁等人的對比下,劉備的草根逆襲故事更讓人驚心動魄,關張二人自始自終的跟隨,諸葛孔明不世出的戰略家的輔助,更從側面印證了劉備具有驚人的人格魅力,綜上所述,劉備乃一代英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能讓自己不在乎完美而追求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