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國寧家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詩敘述詩人的茅屋被秋風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經歷,抒發了自己內心的感慨,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詩中的典範之作。“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表現闊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詞如“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歡顏”、“安如山”,聲音洪亮,從而構成了鏗鏘有力的節奏和奔騰前進的氣勢,恰切地表現了詩人從“床頭屋漏無干處”、“長夜沾溼何由徹”的痛苦生活體驗中迸發出來的奔放激情和火熱希望。抒發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感,表現了作者推己及人、捨己為人的高尚品格,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現得淋漓盡致。

    試想,你如果能寫出《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樣偉大的作品,你將是當代最偉大的詩人了!沒有之一!

  • 2 # 浠黃棲凰

    那架勢,

    那傢伙,

    那場景,

    那成就,

    學生為作業所疲累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聽聞夏不可語冰

    井蛙不可窺破世界

    凡夫不可相謂之道

    而我有幸看到提問

    又以成就自居

    當然是恭喜恭喜

    如若天山雪蓮有來世

    但願他能遇見你

    如若破歌只為秋風

    但願秋風不掃落葉

    那架勢,

    那傢伙,

    那場景,

    那成就,

    ……

    前無古人,古人作古,古道芳城

    後無來者,來者不來,來自未來

    念天地之悠悠,天地龜裂,田園荒蕪

    獨愴然而涕下,破涕為笑,笑傲江湖

  • 3 # 上官長風寫作教室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大詩人杜甫最為揪心的作品之一。所謂“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回望千年前的杜甫,寫這個作品時正是這樣的心情吧!

     

    國家戰亂,各行業動盪不安,有責任感卻無能為力;輾轉流落到蜀地,自己也落得朝不保夕。人生之路,如江海孤舟,處處都是狂風雨暴。

     

    一場肆虐的秋風讓詩人在一個風雨飄搖的日子喟然長嘆。成就了這一篇傑作。

     

    不過,即便身處如此窘境,生活跌入無盡低谷,詩人在此時所期盼的並非是自己的生活能改善,而是“天下寒士俱歡顏”。這是特別讓人悽愴唏噓的文人情懷,已經難以“獨善其身”了,心頭掛念的依然是“天下寒士”,這是何等的胸襟?

     

    不知道問題提出者怎麼突然會有這樣的假設。這個問題其實非常不好回答。不是不能,而是得欲說還休的拿捏分寸。

     

    有幾點值得思考:

     

    1.作者有相近的時代背景和生活感悟嗎?這次疫情,確乎讓人感到,生命受到不明病毒的威脅,全世界已經300萬人感染,死亡人數也突破了20萬。全球化即將在很長時間內按下暫停鍵。各國經濟下滑,失業率飆升,生活的挑戰無論是否承認,都不可逃避的來到了。這個是我們與杜甫完全不同的狀況,卻又有趨於相似的危機和悲憫。寫作者能深度理解和感悟嗎?

     

    2.是否有可以自由表達這些情懷的語言環境。一方面是有的,如果你完全就是自說自話,不轟動,不出名,不引爆,那就隨便怎麼寫吧。寫出作品藏在抽屜裡,沒有問題。要是真的轟動了,成名了——就像方方寫日記那樣,預估,類似杜甫的茅屋作品,成名之時,就是凋零之時,原因嘛,你懂的,就不多說了。

     

    3.時代背景不同了,人們的審美觀也不同了,表達方式也不同了。當下寫作圈,其實愛好古詩文的還真不少,畢竟,這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從幼兒園就開始背誦唐詩成長起來的人,多少還是有點素養的。只是,僅此而已。只要能夠做事了,就都投入到賺錢謀生,養家餬口的營生裡面去了,不再有更多的詩人情懷。以這樣的狀態,要到達唐詩的高度,現在寫作者中就真的寥寥無幾了。此一時也,彼一時也。這也不用悲催,這是時代的變遷帶來的必然。

     

    一句話,可以保持一份詩心,也可以將關懷天下寒士的情懷落實在生活中,施恩在種種細節上。也可以熱愛詩歌,敬仰杜甫,懷念大唐的菊花古劍和酒,但是,要寫出這樣的詩歌,不容易了。即便如此,還是期盼,願你有真實的胸懷,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篇章。

  • 4 # 林千風

    個人所見沒有成就,原因我會細細道來:

    任何經典文學作品,最重要的是發出時代的共鳴聲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最重要的詩句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看見自己的房子塌了,想到了別人也無所居住,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推己及人。那我們現在的房子呢基本都是水泥、磚頭做的了,我們現在處在奔小康的階段,國家都攻堅扶貧也有很大決心,對貧困老百姓也在用各種各樣的手段去幫助。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都與中唐時期那逐漸衰敗、窮困的景象不同。

    寫詩很重要的地方就要表現時代,如果你脫離了時代,寫的都是不能反映出普遍大眾的生活水平,那就很難被稱之為偉大。我們舉例最近的《方方日記》也是這個道理,不是為了一己的想法寫出來的東西就可以被認可的。

    每個時代都有時代的特色

    我們常說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以此劃分並不等於說元朝人就不寫詩詞了,也不等於說明清人就不寫戲曲了。只是不同的朝代有自己的特色,這是他突出的地方。《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作為古詩典範,現代人已經很少會用詩的方式去表達了。如果說體裁的話,那我更建議去拍電視劇電影記錄片,實在沒有能力也可以做自媒體記錄時代下的變化。

    清華大學有個團隊就把疫情期間在武漢生活的人們影片匯聚起來,從19年12月31日起,大家在安穩美好的生活中一步步到封城,用眾人之力匯聚的影片,引起眾多轉發。因為透過這個彙編的作品,大家更能直接瞭解武漢人民,把說話的視窗交給了個人。所以不同時代,一定要注意潮流趨向。

    既要有歷史選擇,也要尊重個人發展

    任何作品都不能脫離作者,杜甫一生的窮困潦倒、從求名逐利到仕途潦倒,從家庭小康到家道中落,從妻子團圓到孩子餓死,從盛唐到中唐,一個人一輩子能經歷的起起落落艱難,才構成了杜甫的特色。現代大家都越過越好了,思想也很豐富,有句老話講:“國家不幸詩家幸”,就是說處在災難中會給創作者帶來很多靈感,它是由遠離了平常生活帶來的特殊情境。

    所以如果你說想寫這麼偉大的作品,就需要先脫離掉安穩的生活,去中國扶貧一線,去做實地考擦,再寫自己的心靈體悟,才會真實。唯有自己的情感真實,才有可能得到別人的迴響。

  • 5 # 藍袍愛詩哥

    《茅屋被秋風所破歌》是唐朝詩人杜甫晚年作品。安史之亂,猶如秋風掃落葉,滅了大唐旺之火。政治的搏擊,席捲著整個中原,四處都是熊熊的火焰。杜甫是一個經歷大唐的盛衰,把百姓苦樂當作血肉的男人。自然地,被捲進這場漩渦之中,杜甫四下裡奔波,四下裡輾轉,四下裡哀痛。後來,也就是760年,他來到浣花溪。他求爹爹告奶奶,在親朋的資助之下,終於建了一座小茅屋,即“杜甫草堂”。一個遊子,終於有了棲身之地;猶如孤鳥,終於找到棲身之巢。那一刻,杜甫自是高興不已。

    可是,到了761年的八月,這注定是一個悲哀的日子。剛剛蓋好不久的草房被大風破屋,茅草亂飛,隨風飄搖。杜甫正要收拾凌亂的茅草,不料,茅草卻被鄰村的群童“公然”搶去。屋漏偏逢連夜雨,晚上,大雨傾盆,雨腳如麻,飛濺入室,只凍得小孩“嬌兒惡臥踏裡裂”。一個男人,自己吃不好,睡不好倒是可以忍耐,但是自己的孩子一邊啼哭,一邊縮著身子,這是何等的淒涼?

    按理來說,他會罵群童,罵風罵雨。然而,他想的卻是天下寒士,是國家。他哀痛地說:“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杜甫一家就這樣度過了一個難眠之夜。這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是在這樣以自己的破屋遭雨打風吹景象描寫,卻從暗示了唐朝自安史之亂後,兵荒馬亂、民不聊生、顛沛流離的社會縮影,展現了作者憂國優民的思想情感。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流露出作者多麼了不起的胸襟、氣魄和崇高的格調。

    這首詩,1,主題鮮朋,只要天下寒士有屋可住,我受凍可以去死。

    2,故事曲折,茅屋本破偏偏遇大風,吹跑了還要被孩童明搶去,這時卻又遇大雨傾盒,作者此者卻擔心天下寒士,就這樣將故事一層一層,曲曲折折的引入意境,寫一層,哭一層。

    3,細節描寫,生動真實。讓讀者感覺不出“假大空”,“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一句中,詩人運用擬人,一個“怒”字,一個“卷”字,描寫出了風之烈、風之猛。

    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詩,運用了以多種寫作方法,如果題主現在也能寫出這樣的詩句,那恭喜你,你的成就就是,你已經掌握了寫作技巧。

  • 6 # 古詩與美圖

    不過我要很遺憾的告訴樓主,如果在現代寫出《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樓主最好的成就也不過是一個紅極一時的網紅,當然最差的成就當然是默默無聞的,和現在一樣,不會因為寫了一首詩有所改變。

    首先,需要知道一點,是杜甫寫過的無數首詩,才成就了這一首很有名的詩,而不是這首詩成就了杜甫。只能說這首詩對杜甫來說只是錦上添花的作用。所以樓主,如果沒有一些早先的成就或者名氣做鋪墊,只單單想靠這一首詩聞名天下,載入史冊,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其次,現代的節奏那麼快,作者只輸出一首好詩,也許可以博得一時的關注,但是因為沒有持續的輸出,最後的結果還是會被人遺忘。這根本是無可避免的事。

  • 7 # 雲端韋一

    這是一個假設的偽命題,提出這個問題既顯得自負,又顯得愚蠢 。

    假如你寫岀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樣偉大的作品,恭喜你,成了和杜甫齊名的偉大詩人了,中國文學史將因你的成就而改寫。

    但,這是不可能的。

    這是因為:

    一、唐朝是古體詩的最高峰,而李白、杜甫是站在頂峰的兩大詩人。唐詩己把古體詩寫盡寫絕了,其後歷代詩人傾盡洪荒之力都未能超越,更不要說現代的詩人了,當然也包括你了,即使你是曠世奇才。

    二、時代造就不了你企望的成就。杜甫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正處安史之亂時期,兵燹肆虐,社會動盪,百姓流離失所。杜甫一家逃難到成都,好不容易搭了一座茅屋棲身,不料又為秋風所破。面對悽風苦雨,飢寒交迫,杜甫在詩中發出了世紀吶喊: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這首詩是杜詩代表作,詩中凸顯了杜甫憂國憂民的沉鬱情感和要求改變黑暗現實的崇高理想。而我們現在所處時代和“安史之亂“時代迥然不同,社會發展進步,物質極大豐富,百姓安居樂業,日子過得天天像過年一般。在如此美好時代,想要寫出《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沒有這種社會土壤。可以想,不可求。即便寫出,也與時代相違,毫無成就感之說。

    三、杜甫這首詩,描寫了他本身的遭遇和痛苦,但當讀完最後一句時,就知道他不是孤立地,單純地描寫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透過描寫他的痛苦,來表現“天下寒士”的苦難,表現社會的苦難,時代的苦難。因為他的苦難,深深地扎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中,他是社會、時代、人類的苦難的代表。而現在你要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那麼,你的苦難在哪?社會的苦難在哪?你又代表什麼人的苦難?這些問題如果回答不了,可以斷言,你是寫不出來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成就也無從談起。

    實話實說了,抱歉。

  • 8 # 葉榆十年

    第一、你會被人舉報在旅遊景區草堂寺亂搭亂建,成都市公安會依法抓你,然後會被罰款,茅屋被拆除。

    第二、你會成為都市新聞熱點,大批營銷號會炒作你借你惡名引流贏得粉絲,你的荒唐事蹟會被用來打卡而聞名遐邇。

    第三、你會被定性為反社會人格,破壞國家房地產事業,惡意煽動社會仇富,有圖謀不軌之嫌疑。

    第五、你可能會因為亂搭亂建茅屋而實現人生的逆襲,數個度假村木屋別墅專案會重金延請你拍廣告,你會喊“安得木屋千萬間,大庇天下情侶俱歡顏。”廣告詞。你會收入頗豐,會有華堂別墅,會金屋藏嬌,會步入人生頂峰。

    ......

    所以,你想蓋茅屋就蓋,一定要寫《新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 9 # 大俠文史評說

    很負責人的回答你的問題,你現在寫出杜甫那樣的詩句,充其量就是紅個一兩天,任何事情都要看時代,在唐代時期,為什麼詩人特別的受歡迎,是因為大量的老百姓根本就不識字,所以像詩歌這樣的文體被看作是非常高階,非常有逼格的,而且為什麼老百姓不識字,因為普通人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雖然唐朝相對於秦漢有相當大的進步了,但是老百姓真正能獲得受教育當官的權利的時候已經是宋朝的時期了,唐代的科舉是貴族科舉,且商人不能科舉也就是不能當官,所以能識字能當官會是非常的遭人羨慕的,現代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就算你有李白杜甫那樣的天賦,充其量也就跟導演的地位相當,商品經濟時代看中的不是你有沒有才華,而是你能不能把你的才華轉化為資產,就如美國那樣發達的國家,牛逼的也是比爾蓋茨、喬布斯、埃隆馬斯克那樣的有能力的資本家,像斯皮爾伯格、庫布里克、黑澤明那樣大師級別的藝術家,跟蓋茨這些人是比不了的,因為詩歌屬於藝術的一種,電影小說也同樣是,藝術的本質是表達,並不是解決問題,那些導演演員詩人們再牛逼也只是把社會的或者理想的事情問題透過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很少能有藝術家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法,而蓋茨這些人是真正的為社會的發展生產力做出過實實在在的貢獻的,你這麼一想孰輕孰重就心知肚明瞭,而且說句實在的,藝術家不感性就成為不了藝術家,真正治國平天下恰恰需要的是務實,這就是李白為什麼才華橫溢卻當不了大官的原因,當然要是在藝術上有很大的成就也是可以推動顯示的發展的,比如南韓的電影《素媛》就推動的南韓的立法,但這只是極少數的例子。

  • 10 # 蛋蛋的二蛋哥

    李敖講過:假設的問題,永遠沒有答案。

    我深表認同。

    不過,我還是試著回答一下您的提問。

    唐代大詩人李白同學,一通寫詩,一通聯姻;毛主席他老人家就給了一句評價:竟想當官!

    為什麼李白同學一通寫詩,到處投遞,就是因為唐代取仕,詩文是敲門磚之一,所以文人們大都皓首窮經、遣詞造句,想著組裝出一首詩來。

    其實,他們寫的不是詩,是前程。

    正是在這種風氣下,唐代以詩名,老百姓們也都尊重大詩人。

    到了現代,再寫什麼詩,都是白搭。因為人們已經有更多的文化消遣、娛樂的方式。

    你可以拍電影、電視劇、寫小說抱的大名,甚至編個小遊戲,也可以風靡一時。

    不過寫詩,就呵呵了,無論是古體詩、現代詩,各種詩。都不會引起多少波瀾。

    現在,是一個寫詩不如寫段子的時代。

  • 11 # 東籬賞梅

    說實在的,我真不希望你現在就能寫出《茅屋秋風所破歌》這樣的作品來!

    假如你寫出這樣的作品,固然表明你的寫作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但同時也可能意味著悲劇已經發生。

    假如現在你寫出了《茅屋秋風所破歌》,很大程度上表明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不會有如今的太平盛世和諧繁榮,也不會有如今的人人安居樂業靜享美好。否則,詩人那一份“自經喪亂少睡眠”的悲苦之情從何而出?詩人那一顆對“天下寒士”的悲憫之心從何而來?

    假如你現在寫出了《茅屋秋風所破歌》,很大程度上也表明你的生活正跌入低谷。

    杜甫是在歷經國破在即、家人離散、長途輾轉逃難、長期流離顛沛之後才得以到達川蜀;而在抵蜀那一天卻遭遇幼子死在妻子懷中的噩運!後來終於在朋友幫助下有了一處安身的草堂。孰知秋風肆虐無情,掀走了屋頂的茅草;偏偏又逢秋雨如麻!屋漏偏逢連陰雨,詩人的無奈和悽苦問誰傾訴?!如果沒有這番痛徹心骨的經歷和感受,怎會有詩人那一聲聲“長夜沾溼何由徹”的慨嘆?怎會有詩人那一聲聲“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祈願?

    可以這樣說:正是這樣一個悲苦動亂的時代以及詩人個體在那個時代裡逃不脫的悲苦命運,才最終造就了杜甫這樣一個悲苦的詩人!

    而我,真心希望你永遠不會像杜甫一樣!

  • 12 # 簡運書生

    能收穫幾個贊,僅此而已。

    時代不一樣了,你現在還住茅屋的話,別人只會覺得你無能。寫出我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別人會說你虛偽,裝清高。

  • 13 # 東方白542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詩人透過對自己及家人在風雨飄搖中居住在破漏不堪的茅屋裡的切身感受,表現了那個時代窮苦百姓居住環境生存狀況的疾苦,揭示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現實,同時也體現了杜甫作為詩人的憂國憂民之心和不同尋常的思想境界。

    杜甫是誰?唐代詩聖啊!“我”,能與之比較,去想象“如果”嗎?

    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

    說實在的,在“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知青”時代,我在一個為秋風冬風所破的茅屋裡生活了近七個年頭,可我為什麼就沒有寫出如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般的詩歌呢?因為當時連想都沒想過,就是想寫,恐怕也沒寫的水平,何況還沒有如杜甫那樣的智慧、學識和境界,更不用說在那個年代,真真還不敢寫。在現在就別說了,貧困山區的窮人已經“摘帽”了,茅屋為秋風冬風所破,看都很少看到。文學藝術源於生活,沒有切身感受和體驗,怎麼寫,那豈不是無病呻吟?!!!

    一個人要能充分認識自我、坦然面對現實,自己走過的路,做過或沒做過的事,都是過眼雲煙,不要太過糾結;前人或別人所取得的成就那是別人有智慧、有能力、有水平。總是把自身置於虛無空洞的、根本不存在的時空中去美妙的假想是毫無意義的。這也“如果”,那也“如果”,最終是沒有結果的“如果”。

    每個人生活的時代不同、社會環境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縱向的、橫向的將自己與他人的所作所為作比較去想象“如果”,想來是多麼的幼稚和可笑!花那麼多的時間和心思去虛妄的想象“如果”,何不多想想現在、想想將來“我”該怎麼做。“如果”帶給你的與其是“美妙幸福”的虛幻,倒不如說是失落哀惋的悲嘆!

    好了,朋友,多想想現在、多想想未來,有詩歌創作天賦,有現實題材就寫一寫反映社會現實、表現時代風貌的詩歌吧!記住,不要太多的去“如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時候農民豐收了,農產品價格下跌,而化肥、農藥等農資飛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