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陽哥是你職場顧問

    我談談第一次創業失敗的經歷,只有失敗才更能讓創業者學到東西。

    我的第一家公司是個小加工廠。是我挑頭帶著是兄弟們一起幹起來的。為了凝聚團隊,我給他們乾股,只有幾個願意承擔的人投了一部分資金。

    剛剛開始,所有人都抱著一種期待,我也是一樣的。帶頭做所有的事情。設計到業務再到加個幹活。一切都是按照想象的那樣發展。

    第一年過去了,我返還了所有人的投資,還發了第一次的獎金。我覺得這次大家應該沒有負擔了,會更好的投入工作。

    事情開始了變化。我發現了自己的弱點。師兄弟開始出現了分化,開始了不服氣,開始了抱怨。我自己甚至都怨氣沖天。每天都是我早來晚走,默默加班,而其他人寧可袖手旁觀也不會多幹。緊接著就是拉幫結派,而我卻孤家寡人,雖然我是總經理法人。

    就這樣又堅持了一年。這一年裡,業務還是可以,但人心散了。師兄弟們都相互感覺面和心不和。

    這個時候,非典來了。貸款買的原材料無法加個,客戶終止合同。所有的師兄弟們都退縮,沒有人會按照股份承擔責任。

    我是法人,不用推卸,我承擔了所有。但並沒有人會來安慰我,他們選擇沉默。於是我選擇公司解散。裝置我無常送給大家,因為大家除了這個工廠,在沒有出路。

    我帶著債務走了。

    我可以告訴創業者一些反思,這可是我血的教訓。

    第一,和朋友家人一起創業,不要讓別人入股,你必須全部控制,你就是老闆,只有自己一個人說了算,無論對錯都自己擔當。朋友親戚有一種心理,給他一碗米他會感激你一輩子,給他一袋米,他就是你的仇人。

    第二,權力、金錢和影響力決定你的執行力度。你必須堅定不移的釋出命令,必須會用錢調動員工,你必須能夠讓大多數人服氣。

    第三,必須要有危機感,所以創業初期,不要輕易貸款超過自己承受能力,否則你會很難想象。那是一種痛苦的還債時光。

    僅此先給創業者們。

  • 2 # 祥言道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的。要當老闆,要具備三個條件:

    一、眼光要準。哪個好賺錢,入哪行,不是讀書能定的了的

    二、站的要穩。入了行,要處理各種關係,包括股東,員工,社會大眾,供應商,政府,客戶等等,處理不了你就站不穩

    三、心要狠。你做老闆分分鐘要做決策,機會轉瞬即逝,狠不下心,優柔寡斷,早晚垮掉。

    這三點做不到,就不要當老闆,別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如果每個人都當老闆了,那誰來掃馬路?誰來看大門?誰來送外賣?還是要找準自己的定位。

  • 3 # 大臉宋

    我從2011年就開始自主創業,現在經營著一個公司和一個個體。

    公司呢主要做的商貿,也有自己的智慧財產權。個體主要做實體零售,是兩個經營方向。

    我來談談我這幾年走過來的一點經歷吧,從21歲愣頭青到30歲油膩大叔,剛開始什麼也不懂,冒冒失失的就進入這一行,開始並沒有目標,只知道自己要當老闆,要當那個火車頭,可現實狠狠的給了我一棒子,當時招了很多業務員,只是拿了一些很不知名的品牌代理,就開始跑市場,甚至連公司文化基礎都沒有,很喜歡跟著市場的風向走,這個風向隨時都發生著變化,淘金也只是暫時,並不會太長久。包括人員管理,只是一味著讓員工去付出,但是卻給不了員工安全感。最後也打拼成光桿司令,從那以後開始反思自己的路線,以及管理。也開始慢慢學習管理知識,和市場營銷,包括到現在有自己的智慧財產權,這一路走過來很是艱辛,市場也在慢慢拓展,各種客戶以及業務往來公司合作的都很愉快。

    其實做公司,不是每個人上來都會得,都要透過摸索,摔跤你才能有所建樹。做公司就是就好比種樹一樣,你想讓你的樹成長到什麼層次,你就得先學會紮根,這是一種積累,沒有實操的管理,空口暢想那都是隻是在畫餅而已。沒有實操的營銷,根本就不知道哪一個樹根會被蟲蛀,積累足夠時才能更好的發芽嘛,企業文化及智慧財產權就好比一個主幹,想要發展,主幹就必須要扛得住枝條的擴張。

    其實我著也還算創業者,也只是剛邁進半隻腳,也只能在這半隻腳的基礎上去建議了,我的建議:剛開始創業不要怕,你的創業目標將會是你啟動的鑰匙,一定要能吃得了苦,從基層一步步做起來,市場在不斷的變化,不要剛上來就把自己擺到老闆層次上,也要多和成功人士聊聊天,他們會給你帶來很多的頭腦風暴與最快的資訊。加油吧 咱們都是在開闢自己道路的人。

  • 4 # 林國峰組織與績效

    感悟就是老闆不是人乾的!各種酸甜苦辣,外人很難體會。

    2014年,我與朋友合夥,創辦了一家公司,不到年底,我就果斷關停了這家公司!原因有三:

    一、資金鍊不足:由於遲遲沒能融到資金,導致公司出現資金鍊斷裂危機。

    二、軟體開發商工作不力:我們的業務需要依賴網路平臺開展。根據我設計的商業模式,我找到一家行業知名的公司為我們開發平臺。結果,該公司遲遲無法交付,致使我們本該四月份上線的業務一直無法開展!

    三、決策失誤:我作為公司發起人和實際經營者,犯了幾個不該犯的錯誤:

    1.業務模式:我設計的業務模式在當時太超前,過於複雜,這也是軟體公司開發不出來的重要因素。總該先從簡單做起,再根據業務進展和市場需求,逐步提升。

    2.過早的招人:因為屬於行業爆發增長期,為了避免開業時找不到人,我過早的招聘了大量的人!結果因為軟體沒出來,這些人的工資支出就把我們投資的錢基本耗光了!所以,創業絕對不能有太高的固定成本支出,否則,很容易導致資金斷流,或佔用技術。研發,銷售等方面的投入,影響經營!

    3.租寫字樓:租寫字樓,也佔用不小的資金。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根本沒必要租寫字樓,籌備階段,租個好一點的民宅就可以了,或者租一個小一點的商住先籌備用。

    最後,我想對創業者說,一定要想好自己適不適合創業。家裡人不支援,性格拘謹,優柔寡斷,感情用事的人都不適合創業。領導力不行的更不要創業。因為決定創業成敗的不是風口,產品,技術,而是創業者的領導力。一個具有強大洞察能力,溝通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等的創業者,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反之,沒有領導力,對內帶不好團隊,對外,難以爭取投資人和利益相關者的支援,再好的產品和技術,也很難做起來!

  • 5 # 正大智慧

    “一個人要想創業當老闆,需要八大能力,而如果我們注重培養,創業就有可能取得成功。”

    1目標能力

    世界上,很多人都想創業,也想自己當老闆,可是在創業之前,需要知道為什麼要創業?創業之後要達成什麼樣的目標?想把企業做成什麼樣的狀態?

    這些問題需要很清楚地知道,否則連創業的這些基本問題都不能準確地說出來,只是為了做一件事而去做,那最後的結果可能並不能如人願。

    目標能力是創業者需要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這項能力也決定創業是否成功,未來是否將事業做大的關鍵。

    比如說,馬雲在當初創業的時候,很清楚地知道網際網路時代未來即將來臨,要服務於那些中小企業,未來要要在網際網路領域佔據一席之地。

    再比如說,俞敏洪老師建立新東方的時候,就有非常明確的目標,那就是希望自己能做成一個真正有意義的培訓機構。

    正是因為馬雲、俞敏洪他們有清晰的目標,所以企業的發展才如此的迅猛,在走經幾十年的艱苦創業期之後的今天,也迎來了豐厚的收穫。

    2專業能力

    專業能力,其實所說的就是創業專案的選擇,必須是自己的專長,如果選擇一個我們完全不懂的行業去創業,那一切都需要重頭再來,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無法衡量與計算。

    俞敏洪曾說,當你白手起家、身無分文或資金有限時,有一個重要前提,你必須是你創業的這個領域的專家,是一個能控制住專業局面的人。

    俞敏洪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他在大學期間就把英語詞典裡面的單詞背個底朝天,他的英語水平很高,在北大任教期間出外代課,也是做英語培訓。

    後來建立新東方,前期也是做英語方面的培訓,時至今日,新東方仍然主做英語方面的培訓。相信大家提到新東方三個字,首先想到的不是軟體,不是物理,而是英語。

    3營銷能力

    當你開辦了企業之後,一種是生產產品,另一種是提供服務,還有一種兩者兼備。而不論是上述哪一種,你都需要將產品或服務銷售出去,找到埋單的組織或個人。

    這就需要營銷能力,只有產品或服務,沒有營銷,就相當於只有車子,而沒有加油一樣,無法驅動車子行走,也無法讓企業產生利潤。

    另外,營銷能力還不僅僅限於將產品或服務銷售出去,更為重要的是品牌營銷,別人透過你的品牌的知名度,才能願意去嘗試你的產品或者服務。

    比如說有人想透過培訓機構學習英語,那他們首先透過品牌認知,就會想到如新東方、達內等培訓機構;如果想上網買電器,那就會想到京東、淘寶等網站。

    4轉化能力

    第一種轉化是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如果你擁有了技術,擁有了能力,但是沒法轉化為產品賣出去,這是行不通的。

    比如說,你喜歡做研究,那研究成果需要轉化為別人願意買單的產品或服務才好,否則研究成果得不到承認,那也無法體現其價值。

    第二種轉化是轉化個人能力。我們從大學裡出來,或者說我們從企業中出來,然後開始創業,那我們就需要將之前學到的知識或本事轉換為賺錢的社會能力、管理能力。

    5社交能力

    不論是創業,還是為別人打工,社交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事業發展、個人職業生涯發展。

    為人打工不易,創業更不容易,對於創業來說,所有的方方面面,前期都需要個人或者團隊親力親為,這其中社交能力尤其重要。

    社交能力強,能省去很多麻煩、時間和精力,而社交能力不強的人,則需要經過一番磨難和坎坷之後,才能懂得如何運用此項能力。

    6用人能力

    如果創業只有老哥一個人,那撐死只能說是個體戶。要想創業成功,需要一幫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來做。

    而作為領導人,用人能力非常重要,用人成功,則成大事,而用人失敗,有可能自毀其身。

    馬雲在最初的創業的時候,聚在他身邊的是“十八羅漢”,就是馬雲用自身的個人魅力還有高超的用人能力讓他們願意跟隨,心甘情願跟著馬雲一起創業。

    俞敏洪之所以把新東方能夠從一個不知名的培訓機構,做到教育領域的領頭羊,再到做成上市公司,也是因為身邊圍繞一幫北大的同學。

    7把控能力

    把控能力,主要表現為對企業的把控能力。作為企業的創始人,你需要知道企業什麼要擴大規模,什麼時候需要增加投入,什麼時候需要引入人才,什麼時候開發新產品等等。

    對企業的把控能力,主要是體現在企業戰略的制定。現在市場環境,日新月異,如果制定了十年戰略,發現過了三年就過時了,那就需要根據市場環境和競爭狀況,做適時調整,這是把控能力的體現。

    俞敏洪老師曾分享過,在新東方的發展過程中,曾經有一段風生水起,公司內部的某些高層就想著趁機上市,好圈錢讓大家都長長身價,但是俞敏洪看清楚當時形勢之後,並不是最佳時機,所以就很好地把控住了當時的局勢。

    8革新能力

    會發現,企業如果不隨著時代的變化而革新,那最終都沒有什麼好下場。郵政、諾基亞、柯達等等都是反面的教材和案例。

    革新能力,最為重要的表現,不是跟隨潮流,而是要引領潮流。就像當年中國還沒有什麼網際網路公司,馬雲就開始了網際網路創業;就像當年中國還沒有什麼大型的專業英語培訓機構,新東方就開始了英語培訓。

    革新能力,體現在產品、技術、服務等諸多方面,但是不管哪一方面的革新,其實企業就如同個人一樣,總是不願意改變,但是不改變不革新的下場,可想而知。儘管革新很痛,但是仍然不能不革。

  • 6 # 家林頻道

    創業者經營企業的經歷,大都會分為三個時期:創業期,發展期,成熟期,轉型期。

    在創業的不同階段,都會有不同的感悟:

    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做生意永遠問題疊著問題,用發展額眼光解決當前的問題,才是上策。

    01

    創業的第一個階段:創業期

    這一個階段可以用激情燃燒的歲月來形容。“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

    此階段,共同目標、共同投入、共同成長、共同分享,讓每個人早上來上班時都有“從一個家到另一個家”的感覺,如此,所有的事情才會順利。

    反正那時沒什麼財務管理,賺了錢,大家就是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沒什麼高低上下的級別,沒日沒夜地努力,這塊蛋糕做大了,許多區域都開了客戶。

    反過頭想想:你怎麼對客戶,客戶就怎麼對你。

    02

    創業的第二個階段:發展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請的人多了、開的客戶多了,協調難度、競爭力度、人力匱乏、智慧缺失等一系列問題都凸現出來了,導致自己要一個蘿蔔幾個坑地做事情,只感覺到公司每天都是問題疊問題。當然,如果沒有了問題,自己的錢包就會出現問題。

    內部,一個計劃執行,並不是每個人都盡心盡力地去做好。比如,一次促銷活動,有的員工收入豐厚,但有個別員工還吃基本工資。問其原因:和其他員工合不來、自己家有他事。……羅列了很多客觀原因,然後訴說自己的房租、水電沒錢了,糟糕的心態導致了“天才的計劃、蠢材的執行”。

    幹得不好的人也有肉吃,其他人還辛苦幹什麼?

    團隊管理成為最主要的問題。

    每次成敗得失,最大的收穫是員工和企業又有了一次榮辱共享、風雨相伴的經歷。每當有難題時,員工“沒問題”的回答都意味著大家會全力以赴。

    03

    創業的第三個階段:成熟期

    複雜的局面、企業精細的運營要求,會磨礪你提高綜合能力,甚至會逼得你反思當初為什麼要選擇成長這條不歸路。如果你是劉姥姥眼花繚亂進大觀園的話,未來的路也就堵死了;沒有王熙鳳那樣的兩把刷子,只能是“你跳樓、員工跳槽”。

    生意做得越久,圈子也越大。

    作為決策者,定下了三條規則:

    1.“跟我上”,而不是“給我上”。

    自己每時每刻都是公司“首席店小二”,作為天職,深信率先垂範的重要性,能感覺到:如果我蹲在地上去收拾乾淨施工現場的一瓶遺漏膠水時,身邊的人會臉紅;

    2.有“孫子”的智慧,必須有“吳子”的素養。

    之所以有“天才的計劃、蠢材的執行”,本源問題是執行者的心態是卑微的、被動的。如果員工的子女考上大學,你第一個去道賀;如果員工的家庭遇到困難,你第一個伸手,那麼,天下最奢侈也是最廉價的營銷工具一

    “信任”就會在勞資雙方友善互動,你的團隊會無往不勝。

    3.無知是原罪,必須做最好的算命先生。

    知道自己犯了錯和不知道自己犯了錯,後者的罪過顯然更大,以“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心態,拿行業最好的品牌作參照,拿世界上最好的企業比對,把自己的失利事件供在心中,才對得起身邊所有人。

    04

    創業的第四個階段:轉型期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企業進入轉型期,作為管理者,每每處理過一件事情後,都會發現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結果等著你再去解決,這是做生意永遠不變的規律,是“無限風光在險峰”和“高處不勝寒”的雙重體味。

    再告訴你個秘密:讀書不如讀人,讀人勝過讀書,讀人無數不如高人指路。數年心得:最高的高人,就是你身邊的人。

    中式管理,用對人才能做對事;頂級用人,要境界、不要手段。一次成長在老虎背上的路,盡情去享受這個過程即可。

    總結:

    做生意,永遠會問題疊著問題;用發展的眼光解決當前的問題,才是上策;僅僅“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會讓頭更痛、腳更軟。

    (完)

  • 7 # 有家裁縫小店

    這個要看大企業還是個體戶。

    我自己開廠做過,現在做個體。

    我之前開了一家服裝廠,主要做外貿。

    首先企業一定要證件齊全,要不然隨時可能面對查封罰款,另外,稅一定要準時繳稅,要不然罰款很麻煩,影響徵信貸款。

    做工廠要有訂單,穩定的客源,這個非常重要,關係工廠生死。

    說到經驗,感覺也不需要太多的經驗吧,實踐中學習,學習中實踐,把大的方向把握住就行。

    創業要的是膽識,果斷,抉擇,最大的忌諱就是猶豫不決,機會稍縱即逝。

    最後忠告:創業是孤獨的Quattroporte,不可以隨便聽從別人的意見,更不能讓親人朋友來干涉,要不然你會後悔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職場上為什麼有人一上升,態度就大變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