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跪射俑
-
2 # 滿月尋桂子
一句話宋哲宗趙煦的生母皇太妃朱氏出身卑微,她沒有皇太后向太后有權威,哲宗英年早逝,無子。駕崩後繼位人由皇太后向太后力主趙佶繼位。
先把北宋的九位皇帝排一下,方便介紹哲宗與幾位太后的關係:
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匡義,真宗趙恆,仁宗趙禎,英宗趙曙,神宗趙頊,哲宗趙煦,徽宗趙佶,欽宗趙桓。
宋哲宗趙煦,原名趙傭。父親是神宗趙瑣,祖母高太后是英宗皇后,嫡母也就是神宗的皇后為向太后,生母是皇太妃朱太妃。神宗皇后向皇后無子,向皇后向神宗推薦六安郡王趙傭(生母朱氏)為太子。神宗三十六歲病逝,長子趙傭只有九歲,神宗的兩個弟弟正值壯年都覬覦皇位(這兩個弟弟非高太后所生),神宗病危時,高太后禁止神宗兩個弟弟出入禁宮。神宗駕崩,擁立九年的趙傭繼位,改名趙煦,就是哲宗。
來說說這個高太后,高太后諡號宣仁太后,英宗皇后,神宗之母,神宗時尊為皇太后。九歲的哲宗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后,秉朝政,用司馬光為相,廢王安石新法。高太后出身名門,姨媽是宋仁宗的曹皇后。高太皇太后秉政期間,勤政廉明,勵精圖治,宋哲宗時期是北宋最後一個經濟繁榮,天下小康,政治清明,國勢較強時期。高太后也贏得女中堯舜美譽,高太后在哲宗元佑八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年。
哲宗二十四歲病逝無子,要從他的弟弟們中選一個繼位,哲宗父親神宗有十四個兒子,哲宗死後適合繼位的有三個:九子趙佖,十一子趙佶,十三子趙似。
這個十三子趙似與哲宗趙煦是同母兄弟,都是皇太妃朱太妃所生。
再來說說朱太妃,她是神宗的妃子。朱太妃本姓崔,母改嫁朱姓後,把她託付任姓親戚,所以朱太妃有三位父親。朱太妃入宮後,得神宗寵愛,一路晉升,才人、婕妤到德妃,為神宗生了兩位皇子,趙傭(哲宗趙煦),趙似,還有一位公主。哲宗即位後,太皇太后高太后與向太后也不斷地提升朱太妃的地位,後來上尊號為欽成皇太妃。
而神宗的皇后是向皇后,哲宗繼位後尊為欽聖皇太后,向太后也是出自名門,曾祖父向敏中是真宗朝的宰相。而向太后為人正派,做事比較公允,深得朝中大臣好評!
高太后死後,朱太妃享受的待遇與向太后沒什麼區別,但她的政治地位還是比不了向太后。
哲宗死後,朱太妃肯定想讓自己的另一個兒子趙似即位,而當時的宰相章惇也是朱太妃黨,他也力挺趙似。
向太后卻不想立趙似,原因很簡單,如果朱太妃有兩個兒子是皇帝,地位就會超過自己。向太后屬意於趙佶,趙佶平時就與向太后走的熱絡,哲宗有病後,趙佶也是有意活動了關係。向太后雖然在立新帝上有發言權,但還得朝議,經過大臣們同意!
向太后的政治手腕與政治經驗遠超朱太妃,在哲宗去世第二天,一早就進行朝議,建議立趙佶為帝。這樣朱太妃就沒有時間進行聯絡活動的機會,光有一個章惇挺趙似也沒用。
端王趙佶終於登上了帝位,就是宋徽宗。 -
3 # 四川達州人
這是特殊情況下的必然。
宋哲宗的背景宋哲宗,生母為朱氏。
宋哲宗是宋神宗庶長子(排行第六)而冊封太子,繼承皇位後,祖母高太皇太后攝政多年,由於當權的舊黨普遍都不怎麼尊重小皇帝,加上所謂孝道的要求,宋哲宗掌握政權後就迅速偏向新黨。
宋哲宗有同母弟十三。此外,還有九弟申王,十一弟宋徽宗(端王)等。其餘人等與本文無關就不再贅述。
為何宋哲宗的同母弟失去皇位?一、沒有提前冊封
宋哲宗很年輕,20多歲就死,沒兒子。但到死都沒有提前冊封親弟弟十三為皇儲。
第一個原因是,以嫡長繼承製的禮法說,十三是第一繼承人。
主要原因是:新黨已經全面執政,宰相章惇當權,都喜歡十三,所以宋哲宗不想咒自己死而提前冊封皇太弟出來。
宰相章惇:
二、向太后的反擊
北宋皇宮中,自宋仁宗皇后曹氏開始,到英宗皇后高氏,再到神宗皇后向氏,都是政治上嚴重偏向舊黨的。
宋哲宗正式掌權後,嫡母向太后只好暫時退居內宮,但這不代表認輸。
宋哲宗無子無遺詔死亡,向太后立即出面召集宰相人等商議後繼皇帝人選。就是想破除十三子的優先繼承人地位。而為何向太后要反對十三當繼承人呢?
1、向太后憋屈多年,不想再由朱氏的兒子來繼承皇位。
2、十三歷來親近新黨。
3、宋徽宗很得自己喜歡。而且平時不參與政治,對新黨沒什麼親近(但宋徽宗內心中是親新黨的,只是沒表現出來)
三、新黨自身的分裂
面對向太后的提問,宰相章惇答:以禮,大行皇帝同母弟,神宗十三子優先。
向太后立即放聲大哭,說,哀家無子,神宗先皇所出皆我之子。
這話確實很有道理。但現在是給宋哲宗選繼承人,不是給宋神宗選繼承人,當然是同母弟十三絕對優先。
面對向太后這樣偷換概念,章惇無奈看向自己的夥伴們,但是這些平時叫喚得厲害的新黨們全部都不說話。
章惇只能選擇退讓,說,兄終弟及,則該長弟九王優先。
向太后再說,申王目疾,不合為君。
申王應該是高度近視眼,當皇帝確實不大合適,到此,再也沒有什麼懸念,之下的宋哲宗弟弟就是神宗十一子端王了。
章惇做了最後反抗,明確發出了神仙一樣的預言:端王輕佻,不可為君。
向太后馬上說,神宗皇帝、太皇太后都稱讚端王福分云云。
章惇再次看向同伴,依舊無人願出面支援自己,無奈發出嘆息——以婦寺之言而廢執政建議,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副相曾布立即呵斥自己的同黨,章惇,退下聽太后吩咐。
就此,端王成為皇帝,是謂宋徽宗。
章惇隨後被免除宰相職務成為山陵使,首鼠兩端的新黨成員們,包括曾布,被向太后全部驅逐,付出了應有的代價。
-
4 # 元二使安西
正因趙似是哲宗親弟,所以他才當不了皇帝,向太后不會允許自己的“情敵”有兩個當皇帝的兒子。
一、哲宗之母並非太后,掌權太后無子
哲宗的老爸是神宗,神宗的皇后是向氏,也就是哲宗時期的向太后。
向太后出身高貴,是已故宰相向敏中的曾孫女,很早就嫁給當時還是皇子的神宗,神宗即位後,立向氏為皇后。
向太后此人,在朝野內外都頗有聲望,很得人心,但她也有一個遺憾:沒有兒子。
不過這並沒有動搖向皇后的地位,神宗對她向來敬重。
更重要的是,上一次立儲時,也是向太后協助宣仁太后,一起確定了儲君人選,即是說哲宗能夠當皇帝,是由向太后一力推動,向太后對哲宗是有大恩的。
趙煦的母親是朱氏,出身就比向太后低了很多,最初是作為宮女進宮,逐漸升為才人、婕妤,一連生了哲宗和蔡王趙似、徐國公主,這才當上德妃。
哲宗即位後,正宮皇后向氏成為皇太后,而朱氏則被尊為皇太妃,太后、太妃,只相差一個字,卻是天淵之別。
哲宗登基時只有九歲,太后垂簾聽政,太妃除了地位尊貴,卻沒有太多話語權,處處被向太后壓制。
不過,一個是嫡母,一個是親母,哲宗夾在兩位母親中間,日子並不好過。
這種情況,直到哲宗親政才有所緩解,向太后交權,後宮兩位最尊貴女人的爭鬥似乎告一段落,但沒過幾年,哲宗卻突然暴斃,年僅二十四歲,連兒子都沒留下一個。
如此一來,只能在哲宗的兄弟中重新迎立新君,誰才是合適的人選呢?
二、神仙打架,便宜端王
如果按照血緣遠近,肯定應該立哲宗的同父同母兄弟:簡王趙似。
而端王趙佶,既不是長子,也不是嫡子,母親只是位美人,而且早逝,不能成為他的依靠,這樣的身世背景下,趙佶為何能夠脫穎而出?
仔細說起來,主要還是因為向太后、朱太妃之爭。
哲宗身體抱恙,朱太妃最迫切的願望,自然是立自己的另一個兒子趙似,並在哲宗病榻前請他下旨,但哲宗出於各種考慮,並沒有照做。
皇帝無旨意,選誰當繼任,就只能召開朝議,由太后、太妃以及大臣們商量著辦。
朱太妃要推簡王趙似,向太后卻堅決不能讓老對頭多一個皇帝兒子,以免權勢過大,壓到她的頭上。
按古代宗法制度: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當時的宰相章惇便想拿血緣說事,提出應立與哲宗血緣關係最近的趙似。
向太后一句話懟回去:本宮無子,諸皇子俱是庶出。
這話說得沒錯,就算哲宗是皇帝,他媽卻不是太后,一個太妃的兒子也想妄稱嫡子?那將正宮太后置於何地?
章惇一看不行,便提出立申王趙佖。
神宗一共有14子,但如今還活著的只有5子,其中9子趙佖最為年長,其次是11子趙佶、12子趙俁、13子趙似、14子趙偲。
如果要立長,那就應該是申王趙佖。
不過,馬上又有人反對,趙佖身份沒問題,但身體有問題:他瞎了一隻眼。
雖然說當皇帝不要求長得玉樹臨風、身形魁梧,但好歹也不能是個殘疾人吧!
向太后又否決了這一人選。
接下來最適合的,就是11子,也就是端王趙佶。
三、矮子裡面拔高個,多才多藝的端王看上去像個好皇帝
這位端王趙佶,也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藝術家皇帝宋徽宗。
在後世之人看來,宋徽宗是個標準的昏君,在他統治之下,蔡京等貪官把持朝政,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對外戰爭又節節敗退,導致靖康之恥、華人蒙羞。
當然,他不可否認是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是歷代帝王中造詣最高的人,但藝術領域高分,更襯托出他當皇帝的無能。
不過,我們能看到這些,是因為上帝視角,在歷史的另一端回頭看,而在當時人的眼中,他這些技能都是能力的表現。
好比蘇東坡,也是詩詞文學大家,同時也是位優秀的政治家、地方官;王安石、司馬光文學修養很高,玩起政治來也是最拔尖那一類人。
趙佶當王爺時,能說會道,而且擅長交際,尤其會巴結向太后。
這未必是未雨綢繆、圖謀皇位,更大的可能性,是因為趙佶母親早逝,自己在宮中無依無靠,自然更願意依附於無子的向太后。
一來向太后地位最高,二來她無子,三來她世家出身,有自己的審美品位。
有這層關係在裡面,向太后當然更願意推舉趙佶當皇帝,起碼不會再多出一個與她在後宮分權的太妃。
為了捧趙佶,向太后甚至說,哲宗在病榻前留了遺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不同諸王。
言下之意,哲宗是要立端王的。
但有腦子的都知道,這可能嗎?所謂哲宗的意思,不過是向太后的意思。
至此,皇位繼承人問題就一錘定音了。
-
5 # 這個歷史很正
因為宋哲宗沒有兒子,所以皇位繼承人的人選就落到了向太后手裡。至於為什麼向太后會選擇趙佶當皇帝,我個人認為就是向太后不會連續兩位皇帝都選擇同一個女人所處的兒子。
向太后乃是宋神宗的正妻,因此高居皇太后的位子,但是由於向太后自己沒有兒子,所以不得不選擇一個庶出的兒子來作為帝國未來的繼承人。
選出來的第一任皇帝就是向太后昔日情敵的兒子,也就是趙哲宗,但是趙哲宗死的時候有沒有兒子,然後又必須再重新在宋神宗的兒子裡面選一個,那麼這第二個繼承人就是宋徽宗趙佶。
選趙佶不選宋哲宗的親弟弟,一來是這個文藝皇帝特別有才,討得向太后的歡心,還有一個就是要是連續選倆個皇帝都是同一個女人所處的話,這不利於平衡政治勢力,由於是這兩位皇帝都是向太后早年情敵所生。
所以,向太后最後拍板的時候,就選了這麼一個文藝皇帝。趙佶確實再藝術方面特別有成就,可是在治國理政方面那真的是帝國的災難。
-
6 # 狄飛驚
這個傳位決定不是宋哲宗自己做出的,而是神宗向太后一人拍板的。
(▲ 宋哲宗畫像)
正常情況下,一個皇帝死了,皇位肯定是傳給皇太子。
如果皇帝生前沒立皇太子,就按照“立嫡立長”的原則,嫡長子即位。
如果沒有兒子呢?有兩個選擇,傳給弟弟或者侄子,一般首選傳給弟弟。有親弟弟,則傳給親弟弟;沒有親弟弟,則傳給異母弟。這個規則其實是“立嫡立長”原則的變通——既然你沒有兒子,就把皇位“上交”給先帝,再傳給“先帝”的其他兒子。
以宋哲宗趙煦為例,他是宋英宗的兒子,正常情況下應該像老爹一樣,傳位給自己兒子。
但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宋哲宗趙煦病逝,年僅二十五歲,沒有兒子。
宋哲宗生前沒有兒子,沒有確定皇儲,臨終也沒留下遺囑。他死後,按照宋朝慣例,由神宗向太后主持大局,首要問題便是誰來繼承皇位。
(▲ 宋神宗向太后畫像)
這個女人老謀深算,心裡早就有了皇帝人選,卻不直說,裝模作樣找來宰執大臣們商量。
宰相章惇表示:無論依禮還是依律,都該立哲宗同母的弟弟簡王趙似。
向太后表示反對,理由是自己沒有兒子,諸王都是庶出,既然如此就不必拘泥庶出嫡出;再說簡王是神宗第十三子,不能越過前面年長的哥哥們繼位。
章惇一聽,要按年齡來,又說:“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那就立哲宗最年長的弟弟申王趙佖。
向太后又表示反對,理由是趙佖一隻眼瞎了,形象不好,並直接說出了自己的人選,神宗第十一子、端王趙佶。
向太后既反對立神宗的長子,又反對立哲宗的同母弟,既不符合情理,也不符合禮法。
這個時候,傻瓜都知道向太后早就內定了皇位人選,大家面面相覷,沉默不語,只有章惇大聲反對說:“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
(▲ 章惇畫像)
如果其他宰執大臣一起站出來反對,向太后一個女人家恐怕很難得逞,但知樞密院事曾布等人卻昧著良心站到向太后一邊,斥責章惇無禮,章惇孤立無援,只得聽從向太后決斷,最終以“輕佻”聞名的端王趙佶繼承皇位,便是大名鼎鼎的宋徽宗。
向太后一介女流,為何違反規則,堅持立趙佶為帝?
趙佶做端王時風流倜儻,喜歡琴棋書畫,又擅長甜言蜜語,溜鬚拍馬,深得向太后喜歡,所以向太后才偏向趙佶,不顧宰相章惇反對,違反規則,堅持立趙佶為帝,但趙佶這樣一個風流種子加文藝青年根本就不適合做皇帝,南唐後主李煜就是一個典型。
古語有云:女人當家,牆倒屋塌。宋朝雖然沒有出現呂后、武則天、慈禧這類女主臨朝的極端蛤蜊(真宗劉太后是個例外,但並未危機大宋江山),但神宗向太后向太后以一己私心,堅持立趙佶為帝,無疑是對江山社稷的不負責任,如果追究“靖康之恥”的責任,她難辭其咎。
(▲ 宋徽宗畫像)
-
7 # 孤寡老人講歷史
宋哲宗生前沒立繼承人,因為沒兒子,而且病死的時候很年輕,所以根本就沒想著立繼承人,突然病死後,誰做新皇帝是由太后和朝臣們集體選出來的。
當時的太后是宋哲宗的嫡母,即宋神宗的皇后向氏,因為選皇帝也是皇家事務,所以向太后的話語權很重。
向太后自己沒兒子,但她是宋神宗正妻,所以包括宋哲宗在內的幾個同輩兄弟都算是向太后的兒子,其中,端王趙佶也就是後來的宋徽宗和向太后關係最好,而宋哲宗的同母弟卻沒有經常拍太后馬P,所以向太后當然希望跟自己關係更好的端王繼位。
當時的宰相章淳曾公開表示“端王輕佻,不可為帝”,建議立宋哲宗的同母弟趙似,但向太后堅持立端王,本來是勢均力敵的形勢,這個時候,同為宰相的曾布站出來支援向太后的提議,一下子讓天平傾斜,所以最終是趙佶當了皇帝。趙佶能當上這個皇帝就是因為他和向太后關係更親密。
-
8 # 耶律阿寶機
首先宋哲宗是宋神宗的第六子,老大到老五夭折,七、八、十夭折,哲宗的親弟弟是十三子簡王趙似,宋徽宗趙佶是十一子。
至於為什麼皇位會落到趙佶身上是離不開向太后和宰相章惇的幫助的,兩個人本意不是幫他的,但是無意中促使了他繼承皇位的機緣,趙佶本人是對皇位不留戀的,他只是一心鑽研他的藝術創作,假設是十三子簡王即位也許宋朝不至於那麼快滅亡,當然歷史是不能假設的,也是天意如此。
宋哲宗駕崩,無子嗣,沒辦法執行父死子繼的皇位繼承製度,那麼只能以兄終弟及的制度傳承皇位。
宋神宗共有14個兒子,老大到老五夭折,七、八、十夭折,哲宗是老六,哲宗現在死了無子嗣那麼就得從剩下這些弟弟中挑選一位繼承皇位。
向太后就得出來主持大局了,向太后本人無子,底下這幾個皇子誰當對她來說無所謂,反正都不是自己親生的。所以召叢集臣商議看這幾個皇子誰來即位,章惇身為宰相必須先發言,然而他上來一句“母以子貴,當立先帝同母弟簡王。”他本無心,這樣說也符合要求,但是向太后肯定不高興,你怎麼說啥意思?同母弟,難道這幾個皇子不都是哀家的兒子嗎?本身哲宗和簡王就是朱太妃所生,你雖然位居中宮,人家二兒子都做皇帝,這樣以後還咋相處,所以這句話說出來向太后肯定是會否了簡王的,你這不是挑唆嗎?否了簡王,作為宰相還得繼續發言,簡王不行的話,那就該按照長幼有序的原則了,老大到老五夭折,哲宗老六,七、八、十夭折,那麼就該老九了,章惇提王群臣都笑了,為什麼?老九是盲人,那個朝代也不會選個盲人做皇帝吧。太后說那麼接下來就該端王(趙佶)了吧,這時候章惇有說了一句“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太后就怒了,你提的就行我提的就不行,最後太后拍板端王趙佶繼承皇位。
所以很多機緣巧合的情況下皇位才落到了趙佶的手上,章惇雖然是個奸相但他是有識君之才的,趙佶即位之初是表現不錯的,慢慢的個人的興趣愛好已經大過了自己的職業,加上用的那些個貪官汙吏可勁幫著他揮霍,就像他的知音蔡京。作為皇帝最好是沒有愛好,有愛好也得最小化,一但最大化自己愛好那離亡國就不遠了。
以上為自己整理的觀點,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
9 # sunjin6278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有時候有些看似順理成章的事,卻往往出人們的意料之外,但如果深追這出人意料的原因,也就感到不意外了。
北宋朝宋哲宗年僅24歲猝死,因其無子嗣,按道理他的同母弟弟簡王趙似順理成章該繼承皇位,但卻讓異母弟的端王趙佶接繼了,這是為什麼呢?其原因有以下幾點:其一,宋哲宗在位沒有立趙似為太子。宋哲宗死時很年輕,僅24歲,史料記載死因不一,有說是死於傷害病,有說是死於性生理疾病。據說宋哲宗趙煦宮中美女如雲,皆天下奇色。趙煦九歲登基,高太后垂簾聽政九年,在這九年中間,高太后對他管教很嚴,不讓他耽於女色,選配年長宮女照顧其起居,又常領其住在自己榻前閣樓中就寢,這樣很可能讓趙煦多蒙禁慾之苦,一旦高太后離世,自己親政,就不會受管束,徹底放縱了自己。因此趙煦死於性生理疾病的可能性更大。趙煦沒想到自己那麼快就死,沒生有兒子,也沒及早策立太子。等他猝死後,他就什麼權力也沒有了。其二,宋哲宗的生母朱氏地位卑微。朱氏出身寒微,入宮後初為宋神宗侍女,後來生了趙煦、趙似和一女,才被封為德妃。朱氏溫柔恭順,對高太后和神宗的向皇后一向都畢恭畢敬。神宗去世,朱氏護送神宗靈柩前往永裕陵,知河南府韓絳親自往永安迎接靈柩,拜迎走在後面的朱氏。高太后知道後大怒,斥責道:“韓絳乃先朝大臣,你怎能受他的大禮?”嚇得朱氏淌淚謝罪。常言道:母以子貴。趙煦當了皇帝后,因高太后垂簾聽政,向皇后被尊為皇太后,朱氏只被尊為太妃,沒有受到應有的待遇。直到宋哲宗元祐三年,高太后才允許朱氏擁有與蓋、儀衛、服冠等,與向皇太后相同。趙煦親政後,朱氏的待遇才與向太后完全相同。由此可見,朱氏是個懦弱溫厚無根基無絲毫政治野心和政治手腕的人,自然在後宮的鬥爭中難敵高太后和向太后,只能事事屈從她們了。其三,讓趙似繼位對向太后不利。向太后無子,趙煦的繼位已經讓自己的權位受到威脅,如果再讓趙似繼位,朱氏就有可能壓過自己,成為皇太后,到那時自己又怎能像高太后一樣安穩垂簾聽政呢?因此向太后壓根都沒有讓趙似繼位的意思,更何況端王趙佶很會獻媚討向太后歡心了。當宰相章惇建議讓趙似繼皇位時,向太后馬上給予否定了。其四,向太后是當時最高領導,立皇嗣屬皇傢俬事,向太后最有發言權。
正由於以上幾點原因,趙似沒有繼承皇位,讓異母弟的趙佶做了皇帝,是為宋徽宗。宋徽宗對趙似還不錯,又進封他為楚王,僥倖死於靖康之前,得以善終。只會描花畫畫賦詩的宋徽宗,重用奸邪,最終導致靖康之變,北宋滅亡,泉下有知的向太后不知可有愧疚?
-
10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是因為宋徽宗演技高超。
自從家天下開始以來,統治家族內部每次權力交替,都是一場大戲,或安穩度過,或同室操戈,或血流成河,在這一場場的大戲中,數之不盡的演員傾情演出,有許多人都在史書上留名,有幾個還是大大的有名。
宋徽宗趙佶,就是一名優秀的演員,只不過很多人不清楚他的演技,只知道他文采斐然,殊不知,他的演技也很高超。
趙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他是神宗庶子,生母出身卑微,地位低下,母子倆都不受神宗寵愛,在皇宮中的日子過得很艱難。
雪上加霜的是,趙佶的母親在他還小的時候就撒手人寰了,碰巧,不久後他的父親宋神宗也去世了,他的哥哥宋哲宗登位。一個沒媽的孩子,跟新皇帝關係也不近,別人自然不會給他什麼好臉色,趙佶的日子也就更加難過了。
趙佶的才思可是名揚千古的,他的智商絕對不低,自幼聰穎的他很快就找到了一條在皇宮中混下去的路,而且還是一條康莊大道。這條路很簡單,就是跑去太后宮中獻殷勤。
向太后是宋神宗的皇后,膝下無子,她見趙佶聰明伶俐、乖巧懂事,頓時大感歡喜,對趙佶很是關懷,趙佶的生活一下就好了起來。等到趙佶長大,他先後被封為遂寧王、端王,搬離了皇宮,但他隔三差五就會回來拜見向太后。
趙佶在宮外的趙佶驕奢淫逸、聲色犬馬,生活極其糜爛,完全就是一個紈絝子弟,但一到皇宮,他就使出自己精湛的演技,對向太后百依百順。在向太后的眼裡,他就是一個謙遜有禮的孝順孩子。
按理說,趙佶最多隻是一個受太后喜愛的藩王而已,他的哥哥宋哲宗在上面壓著,他的皇位根本就沒有關係。然而,機會總是有的,而且很快就來了。
公元1100年正月,年僅二十四歲的宋哲宗病逝,這個年輕的皇帝既沒有留下一個子嗣,也沒有指定接班人,皇位一時空懸。國不可一日無君,大臣們和向太后開始了皇帝的選舉。
初選條件自然是血緣關係,毫無疑問,入選的是宋哲宗的五個兄弟,他們分別是趙佖、趙似、趙佶、趙俁和趙偲。
這五個人當中,最具優勢的是趙佖和趙似。趙佖年齡最大,為人穩重,處事有條不紊,符合大臣們對長者的期待,但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患有眼疾。這個缺點最終導致他的失敗,向太后一句“有眼疾者不便為君”就把他給否決了。
趙似與宋哲宗同母,血緣關係更近一層,所以大臣們接下來推舉的就是他。但對於向太后來說,五人都不是她生的,血緣近不僅沒用,還有害,因為趙似的生母朱氏還在世,一連兩個兒子當了皇帝,向太后在後宮的地位還能保住嗎?
有了這個考慮,向太后直接否決趙似,那就還有三個候選人。這個時候,就顯示出趙佶演技的厲害,由於長期在太后面前演戲,他給太后留下了及其良好的印象。這個好印象,在這種時候,無疑是幫了趙佶大忙,所以向太后提議趙佶繼位。
大臣們看的可比太后清楚,宰相章淳當即表示反對,趙佶的真面目,指出趙佶"輕佻不可以君天下",但向太后鐵了心, 在曾布、蔡卞、許將等大臣的支援下,立趙佶為帝,是為宋徽宗。
趙佶即位後不久,向太后去世,看戲的人沒了,趙佶自然就不需再演下去了,他露出了自己的本來面目。趙佶也的確天才,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一不精,還創出“瘦金體”,但偏偏有一件事他做不好,那就是治國。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1126年,折騰了宋朝25年的宋徽宗見形勢不對,立刻傳位給宋欽宗,但實權還是掌握在他手裡,也就是說,他還在折騰宋朝。次年,金國大軍壓境,一舉攻破汴京城,趙佶父子被俘,北宋滅亡。
-
11 # 小姐姐講史
將皇位傳給讓北宋亡國的趙佶不是宋哲宗而是向太后。向太后不宋哲宗的生母卻是宋哲宗的嫡母,不讓趙似繼位讓趙佶繼位的根本原因就是向太后的自私。正是她的自私才導致了未來的靖康之恥!選趙佶,小姐姐認為原因有四。
第一、妒忌之心及排行!向太后乃北宋宰相向敏中的曾孫女,她是宋神宗的皇后。宋哲宗不是長子也不是嫡子,因為向太后不能生育,而宋神宗夭折五個兒子,才輪到趙傭繼位,趙傭就是趙煦,就是宋哲宗。宋哲宗的生母崔氏(朱氏是繼父姓)出身卑微,只是御女(相當於清朝的常在)。她卻生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這就讓向太后很妒忌。尤其是她長子還當了皇帝,就更妒忌了。因為出身卑微,孃家沒人,加上老實懦弱,婆婆不喜歡,正室不服氣,她並沒實現母憑子貴。怎麼還能讓她的二子趙似(排行十三)當皇帝?
趙似劇照24歲的宋哲宗病逝後,既然都不是嫡子,只有往下排了。按說該七子繼位,可七子、八子都夭折了。於是輪到了九子,可九子申王趙佖(bi)是個殘疾人,眼睛有殘疾,直接讓向太后否決了。老十跟老七、老八一樣沒這個命。於是天上的餡餅砸到了十一子趙佶!
第二、皇帝、太后政見不同!宋哲宗親政後,全面恢復王安石的變法。而太后則是向她婆婆高滔滔(太皇太后)一樣反對變法。向太后不願意找一個支援變法的皇帝,要知道老十三簡王趙似雖然很小,很好控制,但誰能保證他以後不能成為第二個趙煦。如果他再尊崇他母親外,自己去世後,那不是會打擊向氏家族嗎?趙佶完全聽命於向太后。
第三、太后想垂簾聽政!向太后不僅政見跟她婆婆太皇太后一樣,就是想臨朝稱制,垂簾聽政的志氣也一樣。立簡王趙似能臨朝稱制,但會不會導致簡王生母崔氏及其崔氏家族、朱氏家族、任氏家族的崛起呢?這樣勢必會影響自己臨朝聽政的理想。而趙佶處於弱勢,自己扶立他。他一定會讓自己垂簾聽政的。後來,真如向太后所想,趙佶讓她權同處分軍國事,實現了垂簾聽政的夢。
第四、趙佶德帥才,先先帝提名!其他原因就是趙佶長得帥,還很有才——能寫會畫的。而且趙佶性格開朗,善於偽裝,會討好太后。當向太后提立嗣時,宰相章惇當即表示:立簡王。太后說都是庶子(意思立長),章惇說:立申王居長,太后說:申王眼瞎。太后說:神宗皇帝說趙佶有福壽,仁慈又孝順,應該立。這話不僅小姐姐不信,就連章惇也不信,他說:端王輕佻,不能為君。曾鞏的弟弟曾布呵斥章惇:聽太后安排。於是,趙佶繼位。
-
12 # 益達Vlog
說起來,宋哲宗駕崩之後,皇位傳給誰並不是他能決定的——宋哲宗沒有在世的親生兒子(他平生只有一個兒子還夭折了)也沒有養子。在這種情況下,傳位給弟弟是符合中國傳統禮法的——父死子繼和兄終弟及都可以啊。但是如果要傳位給宋哲宗的弟弟的話,他的母親欽成皇后朱氏肯定是首選肯定是蔡王趙似才對——趙似是宋哲宗趙煦(原名為趙傭)的親生弟弟,朱太后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兩個兒子都成為皇帝啊。但歷史就是這麼的不巧——雖然趙煦當了皇帝,但是他的親生母親朱氏並沒有被尊為皇太后,按照古代的禮法來說,皇太后只能是前任皇帝所冊立的皇后才行,所以宋神宗的皇后是宋哲宗時期的正宮皇太后,即欽聖向太后。這還不算完,在向太后上邊還有一個宣仁高太皇太后呢,她是宋英宗的皇后,也就是宋哲宗的奶奶,哲宗即位之時年僅九歲,真正垂簾聽政的不是皇太后,而是五十四歲的高太皇太后,也正是她准許了冊封宋哲宗的母親為皇太妃。
高太皇太后去世之後,垂簾聽政的就成了向太后了,所以,宋哲宗駕崩之時,雖然他的生母欽成朱皇后仍然在世,但決定皇位繼承人的卻是向太后。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正月,年僅二十五歲的宋哲宗駕崩之後,太后召見群臣,說:“家不幸,大行皇帝無子,天下事須早定”,章惇站出來說按禮律,應該立先帝的同母弟簡王趙似,向太后卻說:“按長幼來說,宋神宗的兒子中申王最年長,但是他有目疾,所以應該立神宗次子端王。”耿直的章惇生氣了:“你要按長幼之序的話,還管什麼目疾不目疾的,就應該立申王。要是按禮法的話,就應該立簡王,端王哪有什麼資格並且端王輕佻,不可以君臨天下!”
然而,正當章惇義憤填膺地與向太后爭辯的時候,大臣們卻都佔到了太后一邊,紛紛說章惇剛才那些話完全沒有與其他大臣商量過。向太后隨即說:“先帝嘗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不同諸王”,於是章惇也不說話了,這也就決定了端王趙佶成為宋朝的第八位皇帝,即宋徽宗。
而宋哲宗的同母弟趙似在徽宗一朝也算是沒有被冷落,他並且有幸在“靖康之變”前壽終了。
回覆列表
公元1100年,年僅23歲的宋哲宗病死,因為無子而終,再加上沒有留下遺詔,皇位到底由誰繼承成了當時朝廷的一件大事,當時的宰相章惇主張依照律法和禮法立宋哲宗的同母弟弟簡王趙似為皇位繼承人,因為相比於其他皇弟,簡王趙似與宋哲宗的血緣關係更近,一母同胞;或者退一步立宋神宗現存兒子中年級最長的申王趙佖為皇位繼承人,年級最大也說的過去。
不過當宰相章惇將這兩條建議奏請後宮向太后(宋神宗嫡妻)時,向太后卻提出了反對意見,她以自己無子,宋神宗剩下的所有兒子在她眼裡都是庶子為由,否定了宰相章惇的提議,並且向太后又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她想立端王趙佶為皇位繼承人,章惇以趙佶“輕佻不可以君天下”反對,向太后把宋神宗搬了出來,她以宋神宗曾說過的“端王有福壽,且仁孝,當立” 來駁斥章惇,章惇還是據理力爭不同意,最後向太后在曾布、蔡卞、許將等執政的支援下,立趙佶為帝。
可以說宋徽宗能登基為帝全靠向太后的拼死力保,作為回報,宋徽宗登基為帝后數次加封向太后的兄弟向宗良、向宗回,皆位開府儀同三司,封郡王,另外對於向太后的曾祖父前任宰相向敏中以上三世,也追列王爵,這樣的殊榮,少之又少。
可惜向太后生前看重的宋徽宗趙佶讓她失望了,宋徽宗剛繼位之初還有一些明君作為,不過在他重用蔡京、童貫之後,北宋朝堂開始進入黑暗時代。蔡京等人打著紹述新法的旗號,無惡不作,公然賣官鬻爵,巧立名目,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忍受,民不聊生之下各地官逼民反,起義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