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中小學校中,總是存在一些落後學生,他們學習差,紀律差,不聽教導,老師和家長對這些落後學生深感無耐。那麼,對於這些學生,家長和老師應該怎樣去轉化他們呢?
8
回覆列表
  • 1 # 棲客中國

    學習差、紀律差、不聽教導等這些是落後學生“落後”的表現。

    針對這類學生,堅持一條重要策略“望聞問切、對症施治”。

    “望聞問切”,就是要了解落後學生的情況、找清楚“癥結”所在。

    以下三類情況比較常見:

    1、“不自律”、“不自覺”、“不自信”。“沒有人願意自甘落後”,落後學生本內心深處,不想成為班級的“拖後腿”、“醬油瓶”,他們也想和優秀的同學一樣受到老師的關注、家長的認可,即便不能夠優秀、他們至少也會期待象普通學生一樣、不會貼上“後進生”、“差生”的標籤。

    2、“方法不得當”、“學力有限”。面對學業,他們自知“欠賬”太多,新知識新內容接受起來有困難,學習能力稍差,面對不斷出現的學習“困難”,更加急於給自己烙上“學力有限”的烙印,不敢突破,即便自己在某個知識點上比其他同學理解的透、也不願意表現。這部分學生學習方法失策、學習手段狹隘。

    3、“油鹽不進”、“死豬不怕開水燙”。不僅是學業,包括其他方面,這部分孩子有的是過早的關閉“溝通渠道”,不願意跟老師、家長有任何溝通,不願意和大多數同學一起努力奮鬥,有的則是看似“與同學打成一片”、實則內心非常自卑,妄圖透過自大的表現在同學面前呈現出“天不怕地不怕”偽英雄豪氣。

    挽救這部分落後學生,修剪“歪脖樹”,是我們當前教師和家長們需要通力合作解決的重點問題。

    “對症施治”,根據落後學生各自的“癥結”,選擇合適的策略精準突破。

    對症施治,要有的放矢,治本治標,從學生內在、從老師家長外在兩個方面,提供兩條策略,僅供參考吧。

    1、喚醒這部分學生自律、自覺、自信的狀態,至關重要。由於落後學生長期“他律”、不知道怎麼“自律”、“律己”,定位不清晰,久而久之,懈怠、自卑。關於如何喚醒他們自律、自覺、自信,這是個大課題,我也正在思考,如果需要,後續會把自己整理的建議分享給您。

    2、適時必要的點撥指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學校里老師多指導、多鼓勵,家庭裡家長多關心、少打罵。小到一個知識點的學習,大到一個學科的學習,方法、策略有的普適,有的“小眾”,需要老師們指導學生用合適的方法去完成學習。

  • 2 # 穆瓣草籽

    教育轉化落後學生,需要社會,學校和家長三方合力。而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影響最大。

    家長首先要給孩子信心和鼓勵,相信落後是一時的,是會改變的。一時的落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

    其次要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知道學習是為自己學而不是替別人學。要讓孩子自力更生,不要替孩子做所有的決定和事情。充分發揮孩子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最後放下身段聽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支援和鼓勵孩子,給孩子充分的信任,做孩子的堅強後盾。相信孩子一定能轉變好的。給孩子信心和勇氣。很多考上大學,學業有成的孩子,小時侯也是落後生,一時的落後沒有關係,趕上就好。

    老師方面。首先不要給孩子“貼標籤”,一時落後並不可怕。不要區別對待或用有色眼光看待,相信孩子一定能趕上來的。

    其次對落後的孩子要更加耐心,給予積極的指導和幫助,讓孩子認識到錯誤,轉變回來;

  • 3 # 語文驛站

    #守望開學季# 我是一位老師,我現在站在老師的角度來看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留心這些後進生特點.只有透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才能找到這些孩子後進的原因。對症下藥,有的放矢,方才有效果。

    其次。關心這些後進生的心裡,找他們談話。避開心理脆弱點,讓他接受你你轉化。

    第三、制定轉化計劃,為這些孩子準備一個成長記錄本,及時記錄,及時鼓勵,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愉悅感,刺激他們的成長興奮點,提高轉化的效率。

    第四、與家長溝通,注意說話分寸,爭取家長配合,也會促進轉化的速度。

    第五、教師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轉化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反彈的現象。

    第六、堅定的信心,足夠的愛心,非常的細心,擁有一定的耐心和恆心, 你一定會享受到成功地轉化一名後進生,給你帶來的喜悅感和成就感

    #不一樣的開學季# 悉心傾聽回答 你滿意嗎

  • 4 # 老胡看教育

    落後學生就是通常所說的後進生。在各類學校中,後進生都是客觀存在的。對這些後進生的教育和轉化,確實是一個老大難問題,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今天,老胡就來談談我的一些看法吧!

    說實話,有時候我自己都不太明白,同樣是到學校學習,聽同樣的課,接受同樣的老師的教育,為什麼總會有一些後進生呢?究其原因,我認為是多方面的,有家庭原因,有學校原因,有班級原因,有老師原因,也有學生個人的原因。這些後進生的存在,在一個班級中雖然只佔了一小部分,但對班級的影響,乃至對學校的影響都是不容忽視的,他們會直接影響到班級的學風、班風,甚至會影響到學校和班級的穩定。因此,後進生的教育和轉化工作就成為學校教育的重點工作之一,得到了高度重視。如何有效的教育和轉化後進生,也就成為了班主任和任課老師不得不去面對和研究的課題,同樣也是眾多家長千思萬想無法破解的難題。

    教育和轉化後進生,什麼樣的方法是最有效的,恐怕沒有固定的答案。我覺得應該採取以下措施,對後進生施加教育和影響:

    一、要重塑後進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有勇氣面對挫折和困難正確面對孩子的問題。長期以來,後進生被同學們看不起,得不到老師的重視,甚至家長也對其冷嘲熱諷,不斷打擊,他們早就沒有了自信,總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如別人,聽課不懂,作業不會,考試不及格,認為是自己笨,不可能再有提高,內心深處那一點點自尊和上進意識也被湮沒起來,變得不想學習,整天無所事事,過一天少兩晌的混日子。其實,後進生並非沒有進取心,他們大多是意志力較差,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做事學習往往不能持久,甚至半途而廢,尤其是遇到困難時,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缺少前進的動力支援,時間長了,就形成了一種惰性,更不願意去學習了,因而成績會越來越差。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工作,就是要幫助後進生重新樹立起自信心,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找到自身的優點和長處,讓學生明白自己並不是一無是處的壞孩子,從心理上改變自己否定自己的錯誤想法,給學生以希望,給學生以動力,鼓勵學生髮揚自己的長處,慢慢克服身上的缺點和不足。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老師和家長都要有意識的多與後進生交流,經常關注他們,孩子只要有一點一滴的進步,都要及時的給予表現和肯定,在不斷鼓勵之下,學生感覺得到了老師和家長的認可,就會慢慢的樹立起自信心。二、家長和老師需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穩紮穩打家長不能依賴學校。學校教育只是在家庭教育基礎上的再教育。特別是在後進生的教育上,家校配合、協同合作才能有效實施對孩子的教育。事實上,一些後進生之所以落後,與家庭沒有盡到責任有直接關係。比如有些家長整天忙於工作或經商,或者長時間在外務工,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更沒有盡到教育義務,孩子長時期處於缺乏監管的狀態之下,一點一點的逐漸養成了一些壞習氣,不按時上課,不認真完成作業,不好好聽講,不能與同學友好相處,貪玩,不聽管教。這種情況下的學校教育完全脫離了家庭的支援,因而變得無力,還有更多的是無耐。家校配合形成合力。要想有好的教育效果,家長和老師必須加強溝通聯絡,步調一致的採取教育措施,對落後孩子進行感化教育。這個工作是長期的,而且必須是堅持不懈的,短時間內是無法取得明顯效果的。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不要想當然的認為把孩子放到學校就萬事大吉了,平時要主動的多與老師聯絡,和老師互通孩子在家在校表現,例如孩子在家有好的表現,老師在學校可以給予表揚,孩子在學校做了什麼好事,也可以得到家長的肯定,一方面給學生一種感覺,家庭和學校都在密切的關注他,重視他的點滴進步;另一方面,也能使孩子感覺到老師和家長對他的認可。這對於孩子樹立信心、增加幹勁無疑是大有好處的。老師要積極主動。作為老師,要主動透過與家長的聯絡,全面瞭解後進生的家庭狀況,準確掌握後進生的情況,和家長一起找準後進生的落後根源,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工作。老師可以抽時間到學生家庭作家訪,或者邀請家長到校,或者是召開家長會,給家長分享孩子在校好的表現,與家長共享孩子進步的喜悅,讓家長更有信心管教孩子,特別是當孩子有了進步時,一定要及時的分享給家長,並且與家長協調好下階段教育的目標,和對孩子的要求,讓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能夠長期堅持下去。也要給家長介紹一些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讓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從點點滴滴的細微之處入手,不斷的給孩子施加影響,嚴格要求,強化監督,做到寬嚴相濟,教子有方,這樣才能收穫好的教育效果。三、要因人而異,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教育學生。這一點對老師尤為重要,要有針對性的教育計劃。因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家庭背景,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所以對後進生進行教育,不能一刀切,採取簡單粗暴或者是千篇一律的辦法,而是要針對後進生形成的不同原因及學生的個性特點,對症下藥,因材施教,有計劃的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只有這樣,後進生的教育工作才能取得成效,才有可能將後進生轉化為合格生、優秀生,達到教育和轉化的目的。要做到因材施教。要想教育學生,首先是要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特點,選用學生易於接受、樂於接受的方式來進行教育。要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千萬不能急於求成,好高騖遠,要堅持低起點、小步走的教育策略,引導學生逐漸提高。例如對後進生進行功課輔導時,我們就要根據後進生基礎薄弱、接受能力差的情況,把那些暫時超出學生接受能力之外的知識內容,不妨先放在一邊,從基礎知識補起,讓後進生在稍加努力的基礎上,就能完成學習任務,較好的掌握知識,這樣,學生可以品嚐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信心,有利於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四、對待後進生要有愛心,給孩子一個寬容、溫暖的環境

    愛是教育的良方。我們要用心去愛學生,感化後進生。只有愛學生,才能走進學生心靈,才能更好的與學生交流。要有包容一切的胸懷,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特別是對於那些後進生來說,愛就是化解焦慮、融化自卑的良藥,是對學生的鞭策,更是對學生的激勵,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我們要正確面對孩子的缺點和不足,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時時不忘引導,處處留心教育,不縱容,不苛刻,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他們,用信任去鼓勵他們,在愛的感召下,這些孩子終將會成長起來的。

  • 5 # 超敏教育

    後進生每年都有,但是每個學生的情況有所不同。到底該怎麼轉化後進生才有效果呢?這應該是讓老師、家長都比較頭痛的事。

    一點兒說明,這裡說的後進生,是指學習不好的學生,其他方面並不差。

    對於所有的老師來說,“培優補差”這個詞一定都很熟悉,而且關於培優補差的工作,從計劃到記錄,最後總結,每年都樣樣齊全,但到底是怎樣做的、效果如何,恐怕有很多老師會笑而不語。

    不差應該怎樣補才有效果,那就是要“量身定製”。說起來就四個字那麼簡單,其實是需要很多功夫的。

    首先,老師要對後進生進行摸底。摸底,一是要摸清楚後進生的知識到底差多少;二是要摸清楚後進生後進的原因;三是進行家訪,家訪既是瞭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和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也是為了弄清家長的態度,爭得家長的支援。

    第二步是制定學習計劃。學習計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校的學習計劃,二是在家的學習計劃。制定計劃,必須讓學生參與其中,這樣學生才能接受計劃,也因為有學生自己參與制定了,當他在後來的學習中想退卻時,老師和家長,可以以此進行鞭策。

    第三步是實施計劃。這一步開始對學習動真格的了。在實施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做適時的調整,以保證每次的學習,都能夠有收穫。

    開始的時候,一定不要貪多。要讓學生嚐到甜頭,消除他對學習的畏難情緒,逐步建立起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貴在堅持。老師不能因為後進生一時的接受能力差,學習進度慢而著急。一定要耐心堅持下去。學生也是如此,開始的一段時間很可能不適應,老師一定要及時給予鼓勵。即使一點點小小的成功,老師、家長都要對孩子報以肯定——用眼神、用微笑、用掌聲……

    不要怕開始補的時候起點低,只要老師、家長和學生,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大家擰成一股繩,孩子會越來進步越快的!

  • 6 # 學習態度訓練管理

    落後學生和上進學生是在同樣的環境和同樣的學校裡,同樣的老師教,同樣的學習進度安排,老師講的也是同樣的學習方法,有同樣的紀律約束,但,卻是不同的家庭環境孕育,不同的家庭教育影響,出現不同的學習態度和人生方向;要想讓這一些落後和離目標有距離的孩子走向學業成功,唯一的方法就是喚醒他們,讓他們的學習態度變得積極向上,勤奮努力堅持。想解決這個問題實在是太大太難啦!老師費時間費精力還被家長懷疑,又不討好;家長如果懷疑老師能改變孩子,那麼孩子想進步就很難,學業成功更不容易,因為家長的懷疑也會影響孩子,讓孩子產生懷疑;這些懷疑的家長往往會和孩子商討老師的可信度,在懷疑中的孩子是很難被改變,況且家長不斷地提醒要懷疑和要提防別人。

    你想改變孩子,你一定要相信老師,家長相信了,孩子就容易跟著相信,那樣改變就相對容易些,一個被相信了的老師,改變孩子一定是比較順手的。

  • 7 # 牧野夢語

    所謂落後學生,表象上是學習成績不良,實質上是由於深層次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人格品質存在問題所導致的。

    家長常常只看到表面上成績不好。便急於找培訓機構,或1對1的輔導,或報這個班那個班,參加課外培訓。以圖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這樣做不能說沒有效果,但是效果有限且難以穩定。轉化落後學生,不能只做這一步。

    所以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需要,分析一下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處於落後狀態的深層次的原因。

    首先要解決科學的學習方法問題。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包括預習、聽課、筆記、作業、改錯題等各個環節加以改進。

    有了適合自己的科學的學習方法,還要分析孩子的學習能力,包括專注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能力。這些能力都是學生能否把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消化吸收的必要條件。針對能力問題短板加以輔導提高。

    還要分析更深層次的原因。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是不是積極主動的?孩子對學習過程的情感體驗是不是開心和愉悅的?孩子的學習中有沒有興趣作為引導?孩子的學習習慣,尤其是自學的習慣有沒有?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爭勝心、責任心是否強烈?經過分析找出問題加以轉變。

    如果孩子這三個分層次的原因找到,轉化的工作跟進,出現變化提高。學生有積極的心態。愉悅的情緒,濃厚的興趣,科學的方法,主動的學習。那麼後進生也會變成學霸。

    因為,不僅在“術”的方面解決了落後生的問題,而且在“道”的方面也解決了落後生的問題。只要這兩個方面的問題轉變了,落後生不管是在精神狀態上還是在學習能力及習方法上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習成績的提高自然不在話下。

  • 8 # 葉小小濤

    最有效和成功的辦法是,班上每個後進學生分派一名成績優秀的學生當他小老師。成績和紀律有進步,給兩人一定獎勵。

  • 9 # 後學先生

    教育轉化落後學生,是比較困難的一件事,無論老師還是家長,要有這種心理準。在此提幾點做法供參考:

    第一, 在戰略上,要有“人生漫長,不必慌張”的理念和心態。有了這種心態,你的心才會放緩,處理問題才會那麼不急躁,才不會幫倒忙,才能夠多發現落後學生的優點,才能多用欣賞的眼光來去看孩子。在潛移默化當中,孩子就可能發生了改變,這個改變也可能是十年後的。對教育不能急功近利,比如我的不少學生十年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來的學霸發展未必是最好的,原來的落後學生未必沒有好的發展。

    第二, 在戰術上,要就事論事,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管教孩子。對品行方面的要嚴,比如偷東西,欺負同學,公然頂撞老師等等。這些孩子都是學困生,對偶爾遲到早退或沒有完成作業,甚至早戀,就要冷處理,不要上綱上線,嘮叨起來沒完沒了。總之,抓重點,抓關鍵;看主流,看性質。

    第三, 無論怎麼管教,心中一定要有愛。缺少愛的嚴厲,會令人反感,缺少愛的管教會使親子關係緊張,甚至造成悲劇。無論是小學生、中學生還是大學生,因這方面的原因而自殺的屢見報端。作為大人,要拿捏準分寸,嚴慈相濟,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考慮。 謝謝,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百五的來歷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