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深刻電影

    1、《殺人回憶》電影講述的是在南韓的一個小鎮上,出現了一系列的連環殺人案,被害人都是年輕女子。小鎮警察和從漢城調來的蘇警察共同辦案。小鎮警察作風粗暴,刑訊逼供,幾次將犯罪嫌疑人屈打成招。

    漢城來的警察冷靜觀察和分析,幾次排除了嫌疑。但是,被害人還是在一個個雨夜神秘而殘忍的被殺害。小鎮警察和漢城警察的神經都到了崩潰的邊緣。當他們抓到一個所有特徵都極其符合的嫌疑人時,從美國傳真來的鑑定報告卻否定了他們的判斷。

    2、《大象》美國校園高牆之外,時常受人欺負的“患難兄弟"正在家裡午睡,他們對納粹形象和暴力遊戲非常迷戀,曾在網際網路上訂購了槍支。午睡過後,兩人進行一番簡單的策劃,身穿美軍野戰裝、手持衝鋒槍走進校園,開始大開殺戒。

    真實事件還原:1999年4月20日,哥侖拜恩中學的兩名學生,Eric和Dylan對同學大開殺界,槍殺1名老師和12名學生,傷24人,最後二人飲彈自盡。以前不知道這部電影為什麼叫大象,後來才知道原來大象最危險的就是青春期和發情時。

    招數就是跟那些找工作的外地農民套近乎,把他們帶到煤礦做工,趁其在井下工作時製造“意外”。頂著“親人”的名義,找礦主要賠償私了。當時出演《盲井》的王寶強,才16歲,導演李楊從一千多個北漂中,挑中他來出演“元鳳鳴”一角。這是他的處女作,同時也是成名作。影片中,宋金明和元鳳鳴朝夕相處,日漸產生惻隱之心,讓元鳳鳴逃過一劫。而在真實的事件中,惻隱之心早被利慾薰心所埋葬。

    4、《熔爐》這部電影取材於2005年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的真實事件,改編自自南韓作家孔枝泳的同名小說。它以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中性暴力事件為藍本,講述著一個悲哀的現實故事。網友表示,這個世界的絕望在於,眼睜睜地看著那麼多的不公不平每天都在身邊發生,自己再怎麼努力卻依舊無可奈何;而這個世界的希望也在於,明知是蚍蜉撼大樹,卻還是有那麼一群人執著地選擇了這一條艱難而幾近不可能的路。

    5、《海霧》1998年,金融危機持續肆虐亞洲,南韓麗水,船長哲洙此時正為保住漁船而憂心忡忡,終於出於經濟的考量,他接受了一項風險極高的任務:運送一批中國北韓族的偷渡客至南韓。哲洙與五名船員再度登上“前進號”,駛往海上的交接地點。

    大雨中,船員們將數十名偷渡者接到船上,其中的兩名女子引發了寂寞船員們的興趣,新手船員東植更是對較年輕的一位女子紅梅一見傾心,不惜跳海將紅梅救起。東植將紅梅藏在溫暖的輪機室中,而其他偷渡客因為冷凍機故障全部死去,為了保護紅梅的東植不惜與其他船員以命相搏。

    6、《那個傢伙的聲音》本片改編自“李炯浩被誘拐事件”。

    1991年,9歲小孩李炯浩在首爾被綁架,綁匪要求1億韓元的贖金。無奈之下,父母只能求救警方,警方投入大量警力和資源,但綁匪用周密的計劃擺脫了警察的搜捕。在44天后,有人在漢江邊上發現小男孩的屍體。經法醫鑑定李炯浩於被綁架第二天就已經死於綁匪毒手,而綁匪卻折磨其父母長達一個月之久,並索得2億韓元。

    2006年,此案件的上訴期終結,警方仍然調查無果。

    7、《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新聞摘取:十五日晚十時十分許,本市牯嶺街七巷底,發生不良少年情殺案,現年十六歲的茅武,因醋海興波竟持利刃將芳齡十五的少女劉敏連殺五刀致死,疑兇於殺人後並未逃逸,且偽稱是被害者的哥哥,但為七分局刑警陳漢英看出破綻,旋即將其捕獲偵辦。

    影片很長,讓人昏昏欲睡,無需強求,等下一次再點開,也許你有不一樣的體會。真實細膩的描寫,宿命般的性格,從好奇這個世界到逐漸幻滅對其的好感,50年代,也許在時代的巨輪下,每個人都是犧牲品。

    8、《鬼肢解》

    是改編自震驚泰國社會的真實命案,恐怖程度絲毫不亞於當年清大研究生以王水融屍的駭人程度。

    主人翁是名婦產科醫生韋莎龐克山沙帝,他同時在泰國最高學府曼谷大學開課教授藥理學,他在2001年被泰國法院判處死刑,原因是他將同樣是婦科醫生的太太寶莎朋分屍肢解,然後將屍塊從廁所馬桶一塊塊沖走,此事件震驚了當時泰國舉國上下。

    9、《親愛的》

    這部片子講訴的是個例,但這只是個縮影,背後是無數失去小孩破碎的家庭,其中心酸,無力,絕望,竭嘶底裡,至今拐賣兒童的問題,依然存在,希望每個寶貝都能回家。

    10、《青蛙少年失蹤事件》

    青蛙少年是指1991年南韓5名小學生去抓青蛙時失蹤,過了11年6個月的2002年9月才發現他們的遺體的事件。

    1991年3月26日,因為地方議會的議員選舉30年來第一次舉行,全市放假一天。最後一個目擊證人說在臥龍山附近見過孩子們, 但到處都找不

  • 2 # 魔力剪輯

    19年上映的何以為家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而來,這部電影真是觸目驚心,虐心。

    該電影講述了敘利亞難民的故事,影片中的小男孩(扎因)是導演在黎巴嫩難民窟選出來的難民,本色出演,不是專業演員,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戰爭有多麼可怕,那裡很多人都跟扎因一樣,沒有人能夠救他們,只能活著一天算一天。

    扎因是家裡的長子,12歲時候因為持刀傷人被判入獄,扎因起訴了自己的父母,因為父母不能給他提供安全和保護,扎因家裡很窮,父母也負擔不起孩子的費用,扎因為了養活自己和兄弟姐妹,被迫工作,給當地雜貨店送貨。

    為了金錢,與扎恩最親近的妹妹在剛來月經一個月時就被迫嫁給了一個變態的雜貨商人,他為了保護妹妹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命運卻捉弄了他,於是他選擇離開了這個地方,在走投無路之際遇見了善良的(哈瑞)哈瑞條件比扎恩好一些,他有一個孩子,但是沒有戶口只能偷偷撫養,扎恩幫他照顧小孩。後來哈瑞不幸入獄,扎恩不知所措,但是他沒有放棄哈瑞的孩子,繼續帶著他生活,倆人無家可歸四處流浪,本來扎恩可以把孩子交給走私商,但是他不想像父母拋棄一樣,拋棄孩子。

    扎恩說生活就像狗屎,比我的鞋還髒,

    觀全影感觸最深的就是,年紀這麼小的孩子活生生的給演成一個硬漢,一直與命運抗爭,

    最終輸給了殘酷的現實,被逼走向犯罪。

    可以為家,不是生下來孩子就不管了,是一個家,愛,溫暖,責任!

    希望世界上勇敢的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回答完畢

  • 3 # 姐全是八卦

    給大家推薦幾部南韓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

    《熔爐》

    豆瓣評分:9.1

    本片改編自2005年南韓光州一所聾啞學校的性暴力事件。

    這所聾啞學校位於遠離首都的光州,曾被評為“最優秀的聽障學校”,經營完全自主,不受外界監督。學校高層皆有私交,幾乎發展為家族式企業。

    新來的美術老師剛入學就發現了校園氛圍的異樣:班上的男同學臉上總有淤青抓痕,女廁所常傳出女學生的哭喊聲,連續發生了好幾起學生自殺事件,想要探尋真相的他卻受到學校所有教職工的阻攔。

    一段時間後,學生終於向老師說出真相:這所學校的教職工,從校長到老師10多人,2000年起持續對住宿的聽障生施暴或性侵,受害學生年齡範圍7—20歲。

    當地人權組織開展調查行動,並於2005年上訴法庭,但由於證據不足,加上犯事人員強大的後臺,罪犯最終被輕判。

    隨後6年,正義之士不斷收集證據上訴抗議,卻屢戰屢敗。期間該學校正常開放。

    電影源於小說《熔爐》,它是原案件曝光後,作家孔枝泳深入採訪後創作的結果。而真正促成小說電影化的是片中男主演孔侑。孔侑在服兵役期間讀到小說《熔爐》,深感觸動,託人詢問作者能否將小說翻拍成電影。

    退伍後,孔侑極力奔走, 與經紀公司傾力籌集資金,把小說搬上銀幕。孔侑本人也飾演了男主角。

    “熔爐”效應

    2011年,電影《熔爐》上映,引起巨大的社會輿論,百萬人簽名要求案件重審。

    壓力迫使案件調查重新啟動,原審判結果被推翻,罪犯重新被判刑。光州私立聽障學校也被勒令關閉。 同時,南韓國會重新修訂性侵罪行量刑標準,透過《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又名“熔爐法”。 新法於2012年7月實施。

    2. 《素媛》

    豆瓣評分:9.0

    本片改編自“2008年南韓趙鬥淳性侵案件”。

    一個下雨天,獨自走在上學路上的8歲小女孩素媛,遇到醉酒大叔趙鬥淳,遭其殘忍性侵,造成其終身殘疾,身心受到重創。

    影片講述素媛受害後,整個家庭所遭受的,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壓力和冷漠。

    影片效應:

    趙鬥淳事件後,輿論壓力迫使南韓法院重新修訂兒童性侵罪判刑標準,加大懲罰力度。公眾開始反思整個社會對“受害兒童及其家庭”的態度。

    導演說:“這種案件世界各地都有,剛開始這樣的大案件爆發,媒體和老百姓都會關注。但隨時間的推移,大家會慢慢淡忘,所以影片的焦點不是案件本身,而是他們之後如何度過創傷。”

    3.《殺人回憶》

    豆瓣評分:8.6

    本片根據南韓“華城連環殺人案”改編。

    從1986年9月15日到1991年4月3日在京畿華城市泰安一帶連續發生十起婦女強姦殺人案,作案手法極其殘忍。這起案件動用了史上最多的警察介入調查,但最終未能查出真兇。

    影片效應:

    2003年,《殺人回憶》一上映,觀影人數就高達500萬。南韓人仍然很關心華城連環殺人案。隨著該事件的上訴時效終結日期的臨近,南韓人再次發起“延長重大犯罪上訴時效”的抗議。輿論迫使國會討論《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能否把殺人罪的上訴時效從15年延長至20年。

    面對如此大的反響,影片導演奉俊昊透露了他的創作初衷。

    “我出生於1969年,我的少年時代充斥著80年代的軍事獨裁和政治暴力。這部片子裡有我的少年記憶,暴力不僅僅限於政治,壓抑的環境孵化暴力,它就在我身邊。”

    “我不知道真正的兇手是誰,但這部影片有540萬人次觀看,我相信,兇手就是其中一個。”

    4.《那個傢伙的聲音》

    豆瓣評分:7.4

    本片改編自“李炯浩被誘拐事件”。

    1991年,9歲小孩李炯浩在首爾被綁架,綁匪要求1億韓元的贖金。無奈之下,父母只能求救警方,警方投入大量警力和資源,但綁匪用周密的計劃擺脫了警察的搜捕。在44天后,有人在漢江邊上發現小男孩的屍體。經法醫鑑定李炯浩於被綁架第二天就已經死於綁匪毒手,而綁匪卻折磨其父母長達一個月之久,並索得2億韓元。

    2006年,此案件的上訴期終結,警方仍然調查無果。

    導演樸鎮彪在一檔記錄節目中瞭解到“李炯浩被誘拐事件”,感到非常震驚和憤怒,決心將此片拍成電影,希望華人不要輕易忘記這個案件。

    影片效應:

    2007年,影片上映,南韓民眾紛紛開始關注“被綁兒童”,並再次對“上訴時效法”提出異議。

    為什麼南韓有這麼多“真實改編電影”?

    一部分人認為,南韓“真實事件改編電影”的出現與南韓的電影史和電影制度有莫大的關係。

    民族電影的觀念:

    20世紀初期,南韓知識分子成立“北韓無產階級藝術同盟(KAPF)”,提出“把藝術作為鬥爭的武器”。KAPF秉承左派文化,宣揚北韓民族意識。羅雲奎還最早提出了民族電影的概念,要求影片內容必須反映民族現實狀況。

    後來,雖然歷史多次劇變,這種現實感,依然存在於很多南韓電影人的意識中。比如著名的“作家導演”李滄東,1995年完成的劇本《美麗的青年全臺》,就是講述為爭取勞動者權益而自焚的全泰一的人生傳記。他其後導演的電影雖是虛構,卻都有真實的社會底色,比如第二部作品《薄荷糖》,就帶領觀眾重溫了光州事件、學生運動、金融風暴等折磨過南韓人的事件。他說,“我覺得人生中經歷過的痛苦是有意義的。我想透過我的電影給觀眾一個答案,就是對人生經歷的痛苦的一個答案。”

    電影分級制度的產生:

    1998年,南韓廢除舊的電影法,建立《電影分級制度》。分級制度的產生為“真實事件改編電影”的創作提供更大空間,使得涉及暴力、犯罪、政治等敏感題材的“真實事件改編電影”得以上映。

    正如《殺人回憶》的導演奉俊昊所說:“沒有獨裁,沒有審查,我們這一代電影人是幸運的。”

    曲折歷史中的民主鬥志:

    作為一個在歷史上飽受侵略和獨裁壓迫的國家,南韓的現代民主程序來之不易。有人說,正是這樣一段黑暗的歷史,使得南韓人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格外小心翼翼,不斷反思不斷修正。從這種意義上說,大批南韓電影直擊“現實題材”,揭露“社會傷疤”,也許是在以藝術的名義審視真相,吶喊民主和正義吧。

  • 4 # 餘有趣

    《解救吾先生》是根據著名演員吳若甫曾經親自遭遇過的真實綁架經歷改編創作的一部電影。故事很簡單,影片講述了一個明星被冒充警察的綁匪綁架,以此敲詐勒索錢財,警方成功將人質救出的故事。

    在現實生活中,當年的綁架案情節簡直和電影裡一模一樣。那是在2004年2月3日凌晨,著名演員吳若甫和朋友在北京的某個酒吧裡談完合作,幾個人剛從酒吧出來,旁邊突然衝出來幾個自稱是“警察”的人,在他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就被帶上手銬,塞進汽車裡揚長而去,後來綁匪將他帶到了偏僻的郊外,將他囚禁了起來,用性命威脅他交贖金。內地娛樂圈綁架第一案,此事立刻震驚全國,影響極為惡劣。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及時成立專案組,迅速出動,經歷縝密分析和多重調查,很快鎖定了犯罪嫌疑人。當時與吳若甫一同被綁架的,還有一名男子。在被綁的幾天裡,吳若甫臨危不亂,他沒有歇斯底里的哭鬧喊叫,也沒有心灰意冷、自暴自棄,而是積極想辦法尋找逃生的突破口。他穩住心神,配合綁匪的要求,一一照做,表態自己願意舍財保平安,並給自己的好友打電話籌錢,讓綁匪放鬆了戒備和警惕。與他一起被綁的另一名受害人,情緒一度十分激動,陷入崩潰的邊緣,他認為自己徹底沒救了。

    吳若甫一邊和綁匪周旋談心,一邊耐心安慰另一位受害人,終於感動了其中的一名綁匪,沒有按照計劃殺掉他們。當時,這幾個綁匪本來是打算拿了錢將兩人滅口的。正是因為吳若甫的機智和沉著,為自己贏得了解救的時間,終於等來了警方,二人成功被救。

    風雨過後,生活依舊,但這段驚險的人生經歷改變了吳若甫,也改變了他的人生態度。被解救以後,曾經有過很長一段時間,他還是心有餘悸,始終被綁架的噩夢陰影,籠罩,這也嚴重影響了他的工作狀態。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也減少了自己的工作量,不久,他和相戀多年的女友舉辦了一場特別低調樸素的婚禮,樸素到來參加婚禮的人還以為走錯了地方。從媒體曝光的現場照片看,新郎新娘身穿白色T恤,黑色褲子,一身休閒打扮,沒有華麗的禮服,沒有唯美的婚紗,也沒有鑽戒和豪華車隊,兩個人牽手微笑著向盛裝前來的來賓分享自己的結婚喜訊。繁華落盡夢一場,平平淡淡才是真,只有經歷過重大人生磨難的人才會真正懂得這句話的含義。

    後來,吳若甫的這段經歷被導演丁晟拍成了電影《解救吾先生》,他自己在裡面扮演警察,劉德華則扮演被綁的吳若甫,王千源扮演綁匪。該影片最大程度的還原了現實中的真實情節,真實度高達70%,演員親身經歷的離奇驚險事件,很多場景都是感同身受,再加上演員本身精湛的演技和幕後精良的製作,讓這部電影未播先火,看點十足。它沒有沿用以往大螢幕上慣用的警匪片路數,槍殺打鬥,猛烈交火等激烈場面全都沒有,電影的拍攝主基調就是一個字“真”。劇情也很簡單,就是明星被綁了,警察去解救。人物設定也不復雜,幾個綁匪,兩個人質,演員的出色表演將各個人物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張力十足,讓影片看起來非常真實,讓觀眾感同身受。

    還有一部電影是2019年上映的《只有芸知道》。該片是導演馮小剛根據自己的朋友張述和羅洋夫婦的真實愛情經歷改編的,影片中有80%的情節都是在現實生活中真實發生過的,沒有離奇的虛構故事情節,也沒有刻意營造的煽情戲劇衝突,就像一個老朋友一樣淡淡地講述了一對中年夫妻在海外打拼,攜手相愛半生,妻子不幸病逝,相濡以沫的丈夫決定替她完成遺願的感人故事。這是一部適合安靜觀看的電影,透過點點滴滴的小事,觸動觀眾的內心,讓人感受到愛情最美好的狀態。

    據馮小剛導演自己說,他在尋找飾演男主角的演員黃軒時,先用20分鐘的時間大致給他講了整個的故事,黃軒聽完後被感動了,當即答應出演。 這是一部情懷電影,也是一部向美好愛情致敬的唯美電影。去掉虛無,找尋生命最初的感動,一生一世一個人,今生牽手,相伴一生。任光陰流逝,任愛人被病魔奪走生命,但心中的愛卻是永恆,愛的記憶始終溫暖著孤獨的心。此生愛過,雖死無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步行者球員小薩博尼斯,他究竟是下一個波什還是小奧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