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鐵書苑
-
2 # 言西早談
如果要取得戰爭的勝利,一定不能到開戰時還在琢磨敵人的進攻方向,也不能著眼於怎麼不被聲東擊西。因為關注這兩點,就表示你已經在等著被動挨打。掌握主動,才是戰爭中更重要的,無論實力是否比敵人強,一定要爭取主動。
如何獲取主動?
1.充分的情報工作。兩軍對壘盡情廝殺只是戰爭的最後一步,戰爭,在很早很早之前就開始了。
最後的生死決戰之前,除了儘可能提升我方的實力,做好各方面的準備,武器彈藥,糧食物資,行軍路線,作戰計劃,好好休養等等。還有同樣重要的一方面是儘可能蒐集到敵方情報:敵方將帥何人,兵士數量幾何,糧草儲備多少,準備進攻何方等等。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戰爭之前就是要得到更多的情報。毛爺爺在打仗的時候,能透過各種渠道得到情報,比如各種報紙,群眾的談話等,最直接的,是打入敵人內部的同志提供的資訊。這是致勝的關鍵因素。
2.拋棄不利條件下的固守陣地如果陣地不利於防守,應該果斷放棄。死守陣地不是一個聰明的選擇,因為在戰場上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不能暴露自己的弱點。死守的某個陣地,就會是弱勢一方的弱點。
而拋棄不利條件下的陣地,利用戰略縱深,拖著敵人進入到對自己有利的位置進行交戰。我方就能獲得主動權。
3.主動地聲東擊西做到了前面兩點,就不會害怕被敵人聲東擊西,反而可以對敵人聲東擊西,出其不意,各個擊破。
上面說的,不是亂講,這是毛爺爺在多次反圍剿戰爭中屢試不爽的。
最後還是重申一遍,戰爭,在很早很早以前就開始了,在開戰之前早就開始了,在很早就要做準備工作,這是最重要的。
-
3 # 度度狼gg
1941年8月13日,重慶軍委會急電第九戰區司令部:“據報,岳陽方向近增敵4000餘,炮20餘門,木船500餘隻和艦艇100餘艘,情報是否屬實?希從速查報為要”。其實這也是一個變相的警告,即軍令部綜合各方面情報判斷,日寇第11軍似有第二次南犯長沙的企圖,不過薛嶽並未太放在心上,因為日軍這麼點兵力增加,對新牆河前哨陣地基本不構成什麼威脅。
實際上,第11軍司令官阿南惟畿已經悄悄集結了第3、第4、第6、第40師團和三個支隊的11萬兵力,準備以中央突破的方式直取長沙,中方的情報只是偵知了日軍的部分調動而並非全面。這種不夠詳盡的情報,也確實影響了薛嶽的判斷,低估了敵情的嚴重程度,遂輕描淡寫回電重慶:“查敵前似有擾亂秋收之企圖,因我防備嚴密,岳陽方面敵至今尚未敢輕動”,第二次長沙會戰,薛嶽在戰前就有所輕敵。
薛嶽的自信也源於新牆河南岸的兵力配備,自第一次長沙會戰結束後,中日兩軍已經隔著這條河對峙了整整兩年,駐守前線的楊森第27集團軍在此期間修築了大量的野戰工事,並且兵力也很充足:下轄川軍第20軍和粵軍第4軍,這都是挺能打的部隊,同時還臨時指揮著第1集團軍的滇軍第58軍,三個軍的兵力依託堅固的南岸工事,就算日本人發動進攻,怎麼也能頂一陣子。
日酋阿南惟畿對此也看得清楚,為了調虎離山,所以他給薛嶽來了個“聲東擊西”,即以最精銳的第6師團佯攻新牆河下游、防線最東端的大雲山,從而調動中間地段、西段的守軍增援,再一舉完成所謂的“中央突破”。應該說,鬼子這一招確實很狡猾,但其實也有破綻可尋,不過由於薛嶽的過於自信,忽略了一些細節的分析,終於上了圈套。
神田正種第6師團首先猛烈攻擊大雲山各陣地,楊森本能地派出第4軍主力西援,日軍第6師團的戰鬥力眾所周知,因此第4軍的到達也未能徹底改變戰場態勢,於是楊森請示薛嶽後再調孫渡第58軍馳援,結果在新牆河防線的核心地段,整個第27集團軍只剩下一個孤零零第4軍第102師,以及置於二線的機動部隊第20軍,遂使中國軍在第二次長沙會戰一開始,就完全陷於被動。
及至阿南惟畿確認楊森的兩個主力軍大部西調後,立即命令戰力較弱的第40師團替換第6師團,繼續糾纏住大雲山區的中國軍隊,而第6師團則秘密趕回新牆河正面待命攻擊。第40師團是個二流的警備師團,在第4軍、第58軍的反攻下被打得雞飛狗跳,從第九戰區司令部到集團軍司令部,對戰局的發展都表示滿意。
問題來了,第27集團軍情報部門突然驚訝地發現,新牆河北已經集結完畢的第3師團、第13師團早淵支隊,對西邊大雲山激烈的交火充耳不聞,沒有任何試圖增援的意思,而是“靜靜地伏在新牆河北岸”。最先明白過來的是楊森,恍然大悟:“龜兒子要打長沙了”,於是一邊緊急上報薛嶽,一邊命令第4軍主力火速回援,可惜有點晚了。
第九戰區之所以未能準確判明日軍進攻方向,而中了聲東擊西之計,除了前述情報工作不夠準確和全面之外,細節判斷也出現了問題:1、日軍沒有動用王牌第6師團攻山頭的必要;2、第6師團和第40師團換防期間,前線將領戰場嗅覺不夠靈敏;3、日軍第3、第4師團和第13師團一部已經完成集結,這麼大的軍事調動不能夠察覺,戰區情報部門就是一群廢物。
1941年9月18日清晨,當第6師團趕回新牆河中段之後,日軍在320門大小口徑火炮和飛機的火力掩護下,開始強渡新牆河,而前沿的第4軍四個師中,只剩下一個完整的柏輝章第102師(黔軍),於是黔軍兄弟們跟數倍於已的鬼子展開了殊死搏殺,激戰兩天後全師5000餘人只存600餘,慘烈的損失甚至驚動了何應欽,但是終究敵眾我寡,新牆河防線遂告失守。
既然中了敵人的圈套,既然日軍兵鋒正盛,薛嶽就應該選擇合適的靠後位置進行決戰,然而薛伯陵有點惱羞成怒了:老子居然被阿南惟畿的聲東擊西給騙了,於是調集戰區精銳預備隊第74軍、第10軍等部,堅持在汨羅江南岸組織反擊,並且這些部隊還是逐次北上到達戰場,這就是薛嶽一錯再錯了。因為最好的決戰區域其實是長沙以北或者長沙附近(第三次長沙會戰才這麼幹的),結果是王耀武和李玉堂迎頭撞上日軍精銳,紛紛敗下陣來。
兩個主力軍被擊破後,第九戰區已經無力阻擋日軍深入長沙,至9月28日長沙宣告失守,日寇第4師團和早淵支隊第一次進入了長沙城,薛嶽是悔愧交加。如果當初鬼子兩個師團換防時能夠察明番號,或者不是那麼自信而注意細節,第九戰區斷不至於如此手忙腳亂,因為阿南的詭計並不那麼高明。若非日軍糧彈將盡以及必須回援宜昌,第二次長沙會戰的結局會更加糟糕。
1941年10月1日,日寇開始反轉,薛嶽開始了虛張聲勢的追擊作戰,其實已經敗了。
-
4 # 安平144796971
這需要智慧,有的將領能成為名將,就是因為能判斷出敵軍的真實意圖,才成為貨真價實的名將。
舉個例子,在日軍發動豫湘桂會戰中,對日軍作戰的目標的判斷,就可以看出中國各位主要將領的智慧。
一、豫湘桂會戰中的豫戰,又叫豫中戰役。日軍動用約12萬的兵力,對第一戰區(司令蔣鼎文,副司令湯恩伯、胡宗南、李家鈺(川系))的四十餘萬國軍,發起攻擊。由於第一戰區的將領判斷失誤,以為日軍以進攻陝西入川為作戰目的,迅速退守,結果是潰不成軍,損兵拆將26萬餘人,僅湯恩伯部就37天失38城。日軍一個乙級師團,兵鋒直逼瞳關,手握14萬雄兵的胡宗南手忙腳亂,沒了注意。
而五戰區的正副司令長官李宗仁、李品仙(以下簡稱兩李),豫中之戰,是日軍為發動西南(即湘桂)進攻的牽制性作戰,日軍的戰略重心在西南。於是令桂84軍之173、174兩師,會攻日軍的重要戰略支點河南信陽。84軍攻勢甚烈,很快肅清信陽外圍之敵,對信陽形成了包圍。盤距信陽的日偽,慌忙向周邊的日軍呼救。日軍來救時,李品仙又今七軍之171、172師各派一部、皖4、10縱加入戰鬥,日軍只好丟下對湯恩伯、胡宗南部的追擊,全力救援信陽。兩李見調動日軍的戰略目的已達到,自己的兵力又不足以與日軍在信陽決戰,於是也撒兵回大別山。
兩李為什麼敢圍攻信陽?是基於正確戰略判斷。一、是判斷日軍作戰的重心,已移至西南。二、日軍僅以12萬兵力,尚不足以對付桂軍,根本無能力經陝西入關中攻四川,只是牽制性作戰。於是,敢於不顧大別山防守兵力之不足,大膽向信陽用兵。此役,李品仙大打出手,令138師強攻大別山南大門太湖,全殲守太湖的日偽,光復太湖。令171師兩個團夜襲合肥、176師突襲安慶,把中原的日偽,搞得團團轉。
所以,李宗仁、李品仙不愧為名將,而蔣鼎文、湯恩伯、胡宗南,只能是凡將。1945年,李品仙出任第十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去軍職,湯恩伯出任第三方面軍司令,胡宗南留任副司令。
-
5 # 電影中的歷史
先說結論,答案是無解,防不勝防。
在戰爭中,作為防守方,想要準確判斷出敵人主攻方向並守住,是非常難的。因為此時戰略主動權掌握在進攻方手中,對於進攻方來說,可選擇的突破點自然不會只有一處。而作為守勢的一方,在實力上處於劣勢,想要抵擋住敵人的攻勢,只能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一處或有限的少數位置。但戰爭是個動態的過程,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防守方在防禦勢態上的變化,擁有情報優勢的進攻方自然也能知曉,並可以及時靈活得轉變進攻重點地段或是進攻時間,讓防守方防不勝防。下面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仁川登陸的豪賭
仁川登陸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算不上聲東擊西,美軍可選擇的登陸地點有仁川、群山和元山三處,在美軍碾壓式的海空軍和多達8萬的登陸部隊面前,人民軍那點守備部隊根本不值一提,不管在哪登陸都是必勝。人民軍只能把有限的後備兵力平攤三處,而主要兵力仍送往前線——與其等待美軍登陸,不如儘快將聯軍趕下大海,當然這注定是一場失敗的豪賭。
地中海的選擇
盟軍攻克突尼西亞後,如何判斷漫長的地中海戰線的下一個戰場就成了德意考慮的頭等大事,可選擇的地點包括西西里島、撒丁島或是希臘,雖然盟軍使用了詐屍計傳遞假情報,但毫無疑問西西里島仍然是最危險的地方,但問題是,其他地點又不能大門敞開,正常守備兵力還是得要有的。但結果,擁有40萬大軍的西西里島守軍還是一觸即潰,畢竟義大利人已經失去鬥志,判斷出進攻方向又有何用?
大西洋壁壘
防守大西洋壁壘的德軍其實情況好得多,不僅總兵力上比較強大,而且需要防禦的地段無非法國北部沿海,挪威、丹麥或德國顯然都不適合登陸,再加上沿海四通八達的鐵路網…當然盟軍費盡心思的建立一個虛擬集團軍將德軍主力誘騙集中到加來地區還是有用的,德軍統帥部犯了一個大錯,以為可以依靠集中兵力和判斷登陸點來阻止盟軍,但事實上,擁有碾壓式空軍的盟軍可以讓德軍任何增援部隊癱瘓在路上,這樣平攤式的防禦事實上反而更有用的。
漏洞百出的東線
蘇德戰爭後期,蘇軍在十次打擊中經常突破德軍防線,蘇軍戰史號稱經常在突破點秘密集結幾倍十幾倍於當面之敵的兵力和技術裝備,所以屢戰屢勝。是因為德軍猜不出蘇軍的主攻方向嗎?當然不全是,整個東線蘇軍600萬,對德軍300萬,如此懸殊的兵力差距,加上數千公里長的無險可守的戰線,對於德軍來說只能是漏洞百出,打哪哪崩。所以後期德軍已經基本放棄了守住防線的計劃,取而代之寄希望於將蘇軍阻擋在戰線後方幾百裡的第二三道防線上,這裡主要依靠將精銳部隊組成救急集團,在戰線後方進行機動防禦作戰。
-
6 # 薩沙
這其實非常困難,尤其對付一支成熟的軍隊。
就比如諾曼底登陸,雖然德國有了很多情報,仍然無法確定盟軍是從諾曼底登陸,還是加萊。
盟軍為此搞了很多欺騙手段,包括堅忍行動、齊柏林行動、銅頭蛇行動等多個子計劃。
包括幾個欺騙計劃,比如堅忍行動、齊柏林行動、銅頭蛇行動。
比如堅忍行動,組織了1個不存在美國第1集團軍群,也虛設了6、9、18、21、135空降師。為此,美華人設定了假的空降師師徽,讓德軍畏懼的喬治·巴頓為指揮官,故意迷惑德軍。該集團軍還裝模作樣下轄英國第4軍團,裝的很像真的。
通常戰役開始時,敵軍會全力誤導敵人的判斷。
以抗戰豫中會戰為例,日軍的目的其實是一個大包抄,在嵩山以東殲滅湯恩伯兵團14萬人,尤其是中央軍精銳13軍。
然而,日軍開始巧妙地隱藏自己的目的,裝作好像是打通平漢鐵路,按部就班的向南進軍。
隨後,日軍突然以裝甲部隊為先導,集中數百輛坦克裝甲車,沿著公路來了從北往南再向西大包抄,試圖將湯恩伯主力包圍殲滅在平原地區。
湯恩伯開始被迷惑,一度沒有發現敵人的主要方向,後發現以後急忙全軍突圍。
雖然危險萬分,仍然趕在日軍包圍圈完成之前,將主力全部突圍成功。
此次湯恩伯主力損失不大,但豫中地區淪陷。
然而,抗戰是持久作戰,留下本錢才能持續作戰。
-
7 # 蕭武
1948年11月,杜聿明到達徐州,如坐針氈的劉峙終於等來了救星。這時候黃百韜兵團已經被包圍,同時各個方向上的國軍都報告稱,自己遇到了共軍主力,請求增援。杜聿明剛到徐州,這麼快就接收到這麼多各方面的求援資訊,一時之間感覺思想上非常混亂,有些搞不清楚解放軍的意圖究竟是什麼。
但這時候杜聿明有一個模糊的想法,他認為,根據解放軍以往的作戰習慣,每次戰役都是有主要目的的,不可能所有方向上都是解放軍的主力,一定是有主次之別的。黃百韜兵團已經被包圍了,這是唯一確定的,那麼孫元良兵團、李彌兵團和邱清泉兵團所說的遭到共軍主力的攻擊,究竟哪個方向才是真正的共軍主力,他也判斷不出來。
戰爭是很複雜的事情,對敵情、我情的分析判斷都十分關鍵。只有認真分析和研究敵我雙方的態勢和情況,才能做出符合實際的部署。杜聿明他彙總各方面的情況,尤其是邱清泉到達徐州之後和他談的情況,他認為二野且戰且走,並不戀戰,說明二野部隊的主要攻擊目標不是邱清泉兵團,而是意在南下阻擊黃維兵團。
於是杜聿明提出一個非常大膽的計劃,既然解放軍已經包圍了黃百韜兵團,而二野正在南下的路上,如果他不把邱清泉兵團和李彌兵團拿去增援黃百韜兵團,而是跟蹤追擊二野部隊,與黃維兵團合擊二野,就有可能起到圍魏救趙的作用。這也就是電影《淮海戰役》中邱清泉在會議上說劉總司令膽小如鼠,如按杜副總司令的計劃,早已改變戰局的理由。
二野當時只有十二萬人左右,與黃維兵團相當,武器裝備還不如黃維兵團,阻擊黃維兵團已經非常困難,如果杜聿明真的堅持這個方案,以邱清泉兵團南下追擊二野,與黃維兵團合計二野,加上正在南邊蚌埠一帶向北進攻的李延年、劉汝明部隊,二野就會被三面包圍,處境會十分危險,那麼華野當時也是必須要分兵去增援的。
但這個方案的關鍵在於,對二野的行動方向和主要意圖必須要判斷清楚。杜聿明只是根據當時的戰場態勢猜測二野會南下阻擊黃維兵團,但並沒有其它可靠的資訊和情報來支援他的判斷。如果他堅持這個方案,讓邱清泉兵團南下追擊二野,而不去黃百韜兵團,最後沒有能夠圍住二野,又導致黃百韜兵團整個覆滅,他也負不起責任。
所以,杜聿明雖然根據基本邏輯推匯出了一個可能的局面,並且也提出了可行的方案,但最終還是放棄了,他自己也不敢堅持,而是提出了包括這個方案在內的三個方案,讓劉峙做決定,最後劉峙選擇了最為穩妥的方案,安排孫元良兵團守徐州,而讓李彌兵團和邱清泉兵團沿隴海鐵路線兩側,並肩向東攻擊,去增援黃百韜兵團。
最後的結果眾所周知,黃百韜兵團並沒有解救出來,在堅守十六天之後,打出了整個淮海戰役期間與解放軍最高的戰損比,但邱清泉兵團與李彌卻始終穩紮穩打,沒能突破解放軍的阻擊線,一直到黃百韜兵團全軍覆沒,邱清泉兵團才與李彌兵團撤退到徐州外圍,與解放軍繼續保持接觸,最終決定整個放棄徐州南逃。
這也是國軍的痼疾,始終無法解決。所有部隊都會謊報軍情,只要遇到敵人攻擊,就會聲稱自己遇到敵人大部隊攻擊,請求支援。比如孫元良兵團一開始被安排守宿縣,因為張克俠、何基灃突然戰場起義,劉峙不得不緊急抽調孫元良兵團北上守徐州,在離開宿縣的時候,只是遇到了解放軍地方部隊一千多人的攻擊,孫元良也謊報軍情,聲稱自己遭到了解放軍主力的攻擊。
回覆列表
四個字,換位思考。
如果你感覺自己摸不清對方的套路,那麼就把自己當做對方的將領,思考如果自己是他下一步會怎麼做,怎麼做對自己有利。如果選擇特別多,就分出利弊,哪種可能性比較大。
如果你特別認定一種,就要排除一切干擾,不管對方怎麼變,你都不要放棄這個主線,防止被調虎離山聲東擊西。
上述的方法是建立在你瞭解對方的前提下,如果對方是個不按套路出牌的人,還是要多方面考慮,必要的時候不進攻,選擇防守,以不變應萬變。當年明朝的薩爾滸之戰就是因為貿然進兵,優勢兵力被諸葛雞婆,導致戰爭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