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子彈電影
-
2 # 風雷渡擺渡人
F1和普通車輛有很大的差別,首先駕駐倉是近似於桶狀,腿部腳部成直接身體部分微折;其次方向盤更像是車把,轉向敏感度非常高沒有間隙;第三擺檔杆設計成短球勺狀(普通車裡只有C63Performance 版有接近的設計);第四車身很低感覺自己是帖著路面輪胎極寬而且光滑……這是我自己的體驗,我們公司的賽車,其他車隊的我不清楚
-
3 # 一杯苦咖啡no1
f1一般人是很難體驗了,但是卡丁車是f1駕駛員的搖籃。你找個好的場地,可以駕駛卡丁車的。卡丁車就是初級培養f1駕駛員的。你完全可以去體驗駕駛。價格雖說不低,但是一般人體驗還是能接受的。開過卡丁車,把他能開到極限,你也就體驗到初級f1駕駛員的感受了。實際上跑車開起來都不舒服。底盤是很硬,方向沉,油耗高。
-
4 # 汽車問答收藏家
F1賽車到底有多難開,有很多人都不清楚,一輛F1賽車究竟有什麼難開的,當然,這裡說的難開是指F1比賽開出好成績的意思,如果你慢慢開,那會開車的人基本上都可以開。
在賽道上把一臺F1賽車高速駕駛一整場比賽(一個多小時),時速超過330公里,高速彎最高可以保持300公里時速過彎,世界上沒有多少人能做到,不要說300公里時速過彎,就算是以300公里時速在高速公路上跑都沒有多少人有機會嘗試過,因為很多車極速都不能達到300公里每小時。
就算你的車極速能開到300公里時速,在高速公路上你也不一定敢開那麼快,首先,大多數能跑出300公里極速的車提速到300公里時速的過程太慢了,可能需要半分鐘以上才能完成,也就是說,你要在高速公路上不停的踩油門到底保持半分鐘以上,時速才可能達到300公里,你自己想想,你敢嗎?
F1賽車不一樣,它加速非常快,0~100公里每小時加速只需2秒左右,0~200公里每小時加速不到6秒,0~300公里每小時加速是12秒左右,所以,擁有這樣的加速能力,能使這樣一臺猛獸在短短一公里以內的直道尾端時速就能飆到超過300公里。
F1賽車到底有多難開,這不但要求你有超乎常人的視力和反應速度和精準的預判能力,極及苛刻的身體承受能力,還要讓這些能力可以穩定發揮。每個F1賽車手都是億裡挑一,1億個人裡也許都選不出一個合格的。
F1賽車手們每一場比賽要面對的突發事件是不可預判的,比如起步階段的撞車事故,多達20臺賽車同時起步,非常擁擠,就算不是你撞到別人,也不能完全保證你就能順利起步,也許別人可能會撞倒你,還有就是比賽過程中的激進駕駛刷圈速,強烈超車都很有可能會和對手碰撞,所以要求F1車手要能保持心態平衡和賽車管理來維持到比賽結束,要不然,中途賽車出故障和事故的機率會大增,無法完成比賽。
F1賽車到底有多難開,在極速駕駛中精準超車,在極速中突然精準減速,這些對於每一位F1老司機們都是一種駕駛技術的考驗,如果在準備超車對手的時候,位置判斷得不夠精準,很容易和對手碰撞,輕則受處罰和賽車受損,影響剩下的比賽成績,重則車毀直接退賽。
3
F1賽車是駕駛技術要求最高的賽車運動,不是隨隨便便一個普通賽車手就能勝任得了的,一個頂尖的F1賽車手,是賽車界的英雄人物,比如,以前的7界世界冠軍邁克.舒馬赫,現在的7界世界冠軍劉易斯.漢密爾頓,他們都是賽車世界裡的偉大代表,都享有很多榮譽和金錢回報,他們擁有超乎常人的身體天賦和賽車精神,每位F1賽車手都是佼佼者。
-
5 # 天和Auto
假設F1賽車有兩個座位·僅僅乘坐都會難以承受
F1·方程式賽車有多難開?解析這個問題需要從三個方面進行。
變速箱控制車速控制身體負載很多人認為F1賽車應當是不難駕駛的,畢竟是“手動變速箱”(序列式);只要起步時控制不熄火,換擋時還不用控制離合器,車速快油門就給小一些,最起碼是能開走的不是?而且藝人林志穎似乎都開過這種賽車,傳聞還有這種賽車的駕駛資質;一個看似弱不禁風的不老男神都能開,其他人又有什麼不可以。
然而這些都是錯覺!首先林志穎有F1賽車但是沒有駕駛資質,當然自己的車想怎樣倒是都可以怎樣;至於駕駛起步的瞬間,也許99.9999%的普通汽車司機都會昏厥。
變速箱·概念F1賽車裝備的不是傳統的H型手動變速箱,而是「序列式·無縫換擋變速箱」;曾經說過此類賽車的單變速箱總成就能換來一串的MT代步汽車,這是絕對不誇張的描述。
在量產汽車中換擋速度最快的變速箱是哪臺?答案應當是保時捷的PDK雙離合,毫秒級是剎那間完成;但這種無縫換擋變速箱還能快幾十倍,這就是價值所在了。因為換擋速度越快,換擋前後的發動機轉速差值就會越小,加速會更加順暢(不浪費動力)。不過這種變速箱最難操控的還是起步,因其起步時為拉昇轉速不得不用離合器,但卻是透過方向盤的導杆操作,能適應嗎?
F1賽車的換擋操作是在方向盤上完成的,這種與普通車輛的操作完全不同的模式,不經過長期的訓練是無法適應的,尤其是離合器的導杆。不過倒是不用擔心熄火,因為現代F1賽車都有防止熄火的設定;需要注意的只是換擋過程中不能錯誤操作,否則變速箱會報廢。
序列式變速箱的升檔和降檔特別注意,其換擋的過程是先掛入預計結合的前進擋,結合後在透過運轉產生的作用力分離;這種直齒式的變速箱本就要承受很大的衝擊,使用壽命僅僅有400個小時左右,而操作不當則會造成斷齒,賽事過程中就需要進行更換了,所以不論有沒有機遇去駕駛這種車,一般還是不建議去嘗試。
車速標準·起步駕駛賽車正常起步行不行?
如果是序列式變速箱拉力賽車的話倒是還可以,但是方程式賽車是真的不可以!因其發動機的怠速轉速就要達到6000/7000rpm的標準,即使不拉昇轉速也已經非常難以控制;雖然現在的F1賽車裝備的只是「1.6T-V6」發動機,但是在三套系統的共同作用下,扭矩仍舊是相當大的。
48V電機-60kw電渦輪廢氣渦輪增壓三套系統同步作用仍舊可以讓這種小排量發動機有350N·m左右的最大扭矩;那麼怠速標準就能輸出350PS左右的公制馬力,這是什麼概念呢?
(扭矩×轉速÷9549=功率)×1.36=馬力,也就是起步標準的等於接近260kw的最大功率;一般3.0T-V6發動機會有這種標準,但是最大功率還是得在5500rpm左右才能發力。
所以F1賽車的怠速起步瞬間,基本等於駕駛一臺3.0T的跑車達到最強動力的狀態;然而這些普通效能在加速過程中會有個適應的過程,但是賽車起步就是一瞬間的“彈射起步”。一般沒有高效能汽車駕駛經驗的話,直接觸碰這種賽車怕是連正常起步都難以穩定的控制車身;這就是問題所在了,不過這些還只是機械控制方面的難點,沒有經過體能訓練的話,身體會承受不了這種汽車。
前進四!-會碎如果讀過劉慈欣的《三體》,對於艦長駕駛飛船逃逸過程中的「前進四」會印象深刻;在章北海啟動加速後,沒有即進入深海狀態(保護)的人員,在超級大的G力作用下全部被擠碎。什麼是G力?
【G力】指“1個-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該術語在航空航天領域使用比較廣泛,但是在生活中也無處不在的存在重力加速度。這種力量在會出現在加速和減速過程中,在靜態的平衡狀態時不會有什麼感覺,但如果加速或減速太快的話,那麼人體就會因為G力承受兩種不同的變化。
概念:正G力過大時,血液會腿部快速流動到腦部,此時大腦會過度充血造成血管破裂,結果是可想而知的;而負G力過大時血液又會從腦部快速的往腿部流動,結果則會大腦缺氧,直觀的狀態則是感覺到昏。
重點是G力的作用力一旦達到物體結構的強度極限的話,那麼物體就會被撕裂;前進四標準有120G,這是遠超“人體結構強度”的標準,所以才會出現劇情描述中的被壓碎。那麼人體究竟能夠承受多大的G力呢?
核心知識點:
1、正常狀態下的人體承受極限為「負3-正9」。至此也許還有些汽車愛好者對G力沒有準確理解的概念,那麼就來白話的描述一下吧。
正-設定加速方向正常加速負-與設定方向相反的減速正負沒有標準的概念,因為加速方向是人工設定的;比如咱們以向左為加速,向右為減速,此時正負方向就會明瞭了,但是反之也是可以的。所以承受的作用力沒有本質的不同,至於9G的概念——等於人體要承受【自身重量·9倍作用力】!
可想而知這是什麼感受了,不過﹣3~9只是個決定極限的概念;也就是不考慮是否會造成不可逆損傷,並且還得在正確乘坐姿態的前提下。
2、在沒有經過訓練之前,正常人能承受2G左右就算不錯了,要知道火箭升空時的加速G力也不過是6個G,訓練時達到極限只能維持幾十秒,否則必然是要出問題的。這種描述也許還是會有很多人存在質疑,但如果做過過山車的話就不會質疑了。
過山車的加速標準一般會控制在「≤3個G」以內,然而在滑行下坡後還能回想到過程中的細節嗎?其實這不是因為過程中害怕而忘記,而是因為大腦充血造成的昏厥——如果發現眼睛中有小紅點的話,或者眼睛變成紅色,這就是因為加速G力過大造成的【紅視症】了,說白了也是充血造成。而負G力過大則會出現【黑視症】,也就是短暫或永久性的失去視覺。
F1賽車的標準:
加速瞬間2.5個G左右轉彎過程4.0個G左右看似小排量的1.6T-V6的賽車,破百隻需要2秒內,這種G力不是誰都能夠承受的,正常代步汽車能感受到接近1個G就算不錯了。
所以駕駛F1賽車等於“自己開過山車”,而轉彎過程已經接近火箭升空的標準了;那麼F1賽車手首先要有個堅強的脖子,否則在轉彎時是有可能折斷的。同時還要有對過大G力造成的腦部充血或缺氧的狀態進行適應,要不在駕駛過程中就會昏迷了。
——這就是駕駛F1賽車的難度標準,還想試一試嗎?
天和MCN授權釋出
-
6 # Andylaoshen
這問題怎麼回答呢?告訴你怎麼難開的有幾個真的開過F1?全憑想象力回答唄……下回你再問F16難不難開估計還能有幾十人出來耐心忽悠你。
-
7 # 老司機侃侃車兒
F1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是賽車運動的金字塔尖,每年全世界能有資格駕駛世界F1賽車的車手不超過100名。F1賽車有多難開?很多人覺得F1賽車不就是開車嗎?跟開一般的效能車沒什麼區別,只不過我沒有這個條件開F1而已。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我們舉兩個例子。
過山車不少人都坐過,坐下來,很多人都會感覺頭重腳輕,站都站不穩,但是過山車的過載一般都只有1.5G,而F1賽車是多少,F1賽車300km/h-0的減速時間僅為4秒,而從100公里/小時到靜止,耗時僅為1.4秒,剎車距離僅為17米,橫向加速度達到 6.5G左右,剎車時候的減速也有超過5個G的過載,你確定一般人受得了嗎?
再舉個例子,《Top Gear》三位主持人之一,被稱為“鼴鼠”的理查德哈蒙德,擁有賽車駕照,玩車無數,比普通人駕駛技術強多了吧,在試駕F1賽車雷諾R25的時候,連起步都做不到,最後開了幾圈F3才把F1開走了,在駕駛的過程中到處打滑,技術人員說,鼴鼠在開F1的時候,油門和剎車的切換延遲太長,一問才知道,間隔0.5秒......
從以上兩個例子,你可能大概會知道,F1賽車不是那麼好開的。真不是什麼我上我也行的事情。普通人別說去比賽,能把它開跑起來就不錯了。
和一般的家用車各種電子助力不一樣,F1賽車是沒有電子助力的,簡單來說,沒有轉向助力,沒有ESP,沒有牽引力控制,除了電子輔助式的手動檔,沒有任何的其他電子輔助措施。這意味著什麼,如果你的車轉向助力壞了,你可以試試行駛中轉動方向盤有多費勁,因此F1賽車雖然科技含量非常高,但是駕駛者是一種非常原始的方式來駕駛的,這也正是F1賽車的魅力所在。
駕駛F1賽車至少需要以下三種異於常人的技能:
第一點,極強的身體素質包括一雙強壯的手臂,一個粗壯有力的頸部,一顆強大的心臟,和強大的耐力。
很多人覺得開F1不就是坐在那裡打方向盤嗎,又不是體力勞動,主要考驗反應能力,那你就大錯特錯了。F1賽車對於駕駛者的身體素質要求特別高。由於方向盤沒有助力,因此轉動方向盤需要比較大的力量,賽車手打方向盤的用力大約要30公斤,300公里的比賽中必須擁有一雙強壯的手臂。
除此之外,駕駛F1頭部是裸露在外的,在時速350km的情況下,戴著頭盔的頭部受到了非常強的風阻作用,頭部加上頭盔在離心力的作用下的重量超過了25KG,再配合過彎和起步減速時候超大的過載,沒有一個強壯的頸部是不可能支撐得住的。
一般環境下,正常人的心率會維持在70-90之間,而F1賽車起跑時,車手的心跳高達每分鐘190下,比賽過程中的心跳都在每分鐘160下,因此賽車手的心肺功能必須異於常人,沒有一顆強大的心臟不可能開好F1賽車。
最後,F1賽車裡面是沒有空調的,裡面的溫度經常超過60度,最高能超過80度,車手們穿著用防火的諾梅克斯材料縫製,可以讓車手在700℃的火焰中有12秒的時間不受傷害,但是異常悶熱,一場賽車下來車手經常汗如雨下,身體脂肪的消耗及脫水總和將超過4公斤,沒有經過訓練的普通人很可能就休克了。
第二點,極其精湛的駕駛技術普通人去開F1賽車,可能連起步都沒辦法做到,雖然現在的F1賽車已經設定了防熄火裝置,沒有以前的F1賽車那麼容易熄火了,但是的離合器的釋放還有轉速控制也不是那麼簡單的,起步就是6000轉的轉速。
此外,F1賽車在正式比賽前,有一個熱身賽,就是為了讓輪胎和剎車到達工作溫度,碳纖維的剎車至少要達到400度制動力才能完美釋放,輪胎溫度不夠抓地力也會不足,導致過彎的時候直接撞向護欄。所以在駕駛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持好剎車和輪胎的溫度。
開過F1賽車的《Top Gear》的主持人“鼴鼠”曾經說過,開F1賽車只能開的超級快,才是安全的。因為太慢,輪胎溫度不夠沒有抓地力,空氣動力元件也得不到下壓力,唯有開得超級快,得到足夠的胎溫和空氣動力套件下壓力,賽車才能得到足夠的抓地力轉彎。
第三點,人類極限的反應速度除了身體速度和駕駛技術以外,你的反應速度也得非常快,因為F1賽車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動輒就是300km/h,而車輛之間的距離又很小,一不留神就會錯過剎車點,導致出彎比別人慢,根據統計,F1賽車在一場比賽期間要換擋2600次,這是什麼概念?
所以在開F1賽車的時候,你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不僅要準確判斷剎車點,還要隨時應對突發情況。
說了這麼多隻想說明,永遠不要低估任何專業運動員,包括F1運動員,他們是從小就接受訓練,才能躋身全世界僅有的100人之中,如果你想體會一下開F1的難度,去STEAM下一個F1遊戲,關掉所有輔助,你會發現你可能連起步都做不到,或者去玩玩專業的卡丁車,就能明白差距。從1950年F1賽事誕生至今,這項賽事已經奪去了51位車手的生命,對這項運動保持敬畏之心,是我們作為一個F1車迷來說最起碼的素養。
-
8 # 售後服務技術總監
F1有多難開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分析完以後你就知道F1車手都是什麼樣的人了。首先F1的賽車車速很快,車速高的時候300左右,轉彎比較慢的情況下也有100公里左右,加速,剎車,轉彎的時候車手要承受幾個G的力,如果你的體重是70公斤,那麼你在靜止狀態就是1個G的力,幾個G就相當於幾個你體重的力,這個對車手體能考驗是相當高。車手帶的頭盔都很重,所以你會發現F1車手的脖子都很粗,不然一個急剎車可能脖子就斷了。同時車手的心臟也要相當好,因為高速行駛過程中由於腎上腺素的分泌,心跳每分鐘都在100多下,就相當我們始終處於奔跑狀態,一場比賽下來車手會脫水3-4公斤,汗水會溼透賽車服。其次車手還要有強大的體力,F1賽車可是沒有什麼轉向助力和剎車助力的,全靠車手自己控制。你沒事可以自己體會一下車輛在熄火狀態下轉動方向盤,是不是很費力呢?我們的方向盤是1:3左右的轉向比,也就是我們方向盤轉3圈,車輪才能從左轉到右,F1是1:1的轉向比,再加上F1的特大號輪胎,轉動方向盤需要80公斤的力量,你可以腦補一下這個車有多難開,剎車也是一樣的道理。F1車手還要有相當高的反應能力,對於時速200-300的F1來說,反應稍微遲鈍一點都是車毀人亡的慘劇。F1可以說是賽車界的翹楚,F1的車手比宇航員還要少,這足以說明問題了,F1對普通人來說只能看看,真不是誰都能開的。
-
9 # 智選車
F1賽車我沒開過,並且此生估計也沒機會親自去體驗,因為F1賽車不僅極度難開,並且造價不菲。
目前我知道的F1賽車造價資訊僅有一個,那就是它前鼻錐的造價約¥100萬≈奧迪RS5(86.98萬)、AMG C63(92.88萬)、寶馬M4敞篷(99.38萬)。
一腳剎車要用152公斤的力;最高時速可超過350km/h;全程比賽車手可脫水4公斤;轉彎和制動時車手要承受約5g的離心力;方向盤上佈置有DRS、TR(車隊電臺)、功率輸出模式選擇、前後制動平衡選擇、飲水等功能按鍵及旋鈕,需熟記於心且熟練操作。
克服瞭如上心理恐懼後,如有機會駕駛這臺車上路,那麼你才會有真正的“恐懼感”,因為這不是一般人能掌控的住的。
進入混動時代的F1賽車使用的是1.6T V6發動機+電機(MGU-K動能電機和MGU-H熱能電機)組成的混動系統,系統總功率超1000馬力,升功率625馬力,而這臺賽車加上車手的總重卻只有650kg左右,換算下來≈兩馬力驅動一公斤重量。
做為對照,我找來了層進的Hyper Car_科尼賽克One:1,One:1名字是取自其一馬力驅動一公斤的“神”級動力,0-400km/h加速時間20秒左右。
最後,F1賽車剎車系統是沒有ABS防抱死系統,意味著彎道如果制動失誤,車輪會抱死,車輛失去轉向能力,只能眼睜睜看著賽車劃出賽道。
回覆列表
有多難呢
FIA規定全世界擁有超級駕照的只有100人
賽車駕照共分六個等級分別為E級、D級、C級、B級、A級和s uper 級(F1車手專用)。你要擁有一張由FIA發給的特別駕照:「FIA super licence」,這張車手執照只發給在F3000、F3或CART系列賽事表現傑出的車手
通常一位車手要花8年的時間從小型賽車(karting)逐步晉級到F1,但事實上僅有極少數人能夠有此能力與機會登上這賽車金字塔的頂端
除了要求車手必須年滿18歲之外,還必須擁有兩年初級方程式賽車的駕駛經驗,同時在三年週期內拿到40個准入積分,這意味著車手未來想要入圍F1的難度變得更加巨大了
一句話,你想要開F1,除了你個人的極高水平(想想吧,從全世界六十多億人中脫穎而出100人),還要足夠有錢
F1作為世界上最燒錢的運動不是吹的,曾有希望成為中國第一個F1賽車手的程叢夫曾透露,他在賽車上的花費近億元,而且是從小燒起,比如車王舒馬赫3歲就上車了,漢密爾頓8歲就握上方向盤了,幾乎所有的F1賽車手都是從卡丁車開始的
——公號:梳茗敘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