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香草之樹

    小孩從小是要教的,包括方方面面!很多家長都給小孩最好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家的要好,能力要強,潛意識的去攀比,對孩子好,希望孩子各方面都高人一等,從幼兒園就開始各種的興趣班,學習班。小孩不知道什麼是喜歡和不喜歡,很多小孩只能透過發脾氣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久而久之這種就形成了孩子的全部,你可以看看,慢慢長大的小孩,她少了多少笑容,多少和外界相處的歡樂,當一群小孩在玩的時候你自己觀察一下自己的小孩,他和群嗎?玩得到一起嗎?我只想說的是別把太多大人的願望強加到孩子身上,他們不是你們的小時候,你們沒有得到了,他們未必喜歡!其實這種情況很多都是社會造成的!多給她們一點自己的想法,尊重!

  • 2 # 欣寶貝兒智慧屋

    華人傳統的觀點是,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當代很多“虎媽”、“狼爸”式的父母,都採取非常嚴格,甚至近於苛刻的教育。但是,嚴厲的教育,未必會帶來想象的教育效果。

    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主持的“全國未成年犯抽樣調查”發現,父母對孩子過於嚴管,是很多孩子步入歧途的最重要原因。

    這與我們的刻板印象不一樣,我們往往會認為,少年犯中間,父母對他們放縱不管的,肯定要遠遠多於過於嚴管的。

    事實上,與放縱不管相比,嚴厲是更危險的教育,嚴管反而出逆子。

    說到嚴厲教育,最令人難忘的是十幾年前震驚全國的“好學生”徐力殺母事件。17歲的徐力是浙江省金華市第四中學高二學生。在同學和老師眼中他是個“品學兼優的學生”。

    徐力出生在普通工人家庭,父親長期在外地工作,母親對他悉心照料讓他過著“吃穿全包,一心讀書”的生活,同時對他要求非常嚴格。母親要求兒子每次期中、期末考試都排在班級前10名,有一次排在第18名,便狠狠地打了他一頓。徐力喜歡踢足球,母親說“以後你再去踢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斷”。母親對徐力的關懷可謂無微不至,徐力說“媽媽在生活上很疼我。”然而,母親卻不瞭解孩子的精神需求。徐力開啟電視機,母親指責他“還看電視,還不用功點!”徐力覺得沒有一點自己的空間。

    徐力母親所做的一切完全是為了孩子好,可是她的高期望值、不良教育方式,以及由此不斷爆發的親子衝突,卻讓徐力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深感委屈和壓抑。母親過度嚴管和限制造成孩子過多的不良心理積澱,進而導致心理和行為扭曲。

    徐力殺母的導火線是他認為自己不能達到母親提出的要求,對母親喋喋不休地嘮叨學習、成績“覺得很煩”……絕望中,徐力拿起一把木柄榔頭朝正在繡花的母親後腦砸去,將母親活活砸死。

    在看守所,監管人員說,徐力進來後沒有流過一滴眼淚,他的理由是:“我媽媽活得太累,我把她打死了是解脫了”。他想告訴天下的父母:“給孩子留點空間吧!讓孩子有點秘密,多跟孩子溝通。”

    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作為父母,應該採取什麼教育方法。

    透過打罵來制止,還是說服教育,或者是什麼其他方式?

    大資料告訴你,不恰當的教育方法,可能會將孩子進一步引入歧途。

    對2010年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主持的“全國未成年犯抽樣調查”1224個樣本的分析表明:絕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並非放任不管,他們以說服教育、打罵等不同的方式去管教孩子,卻沒有能力改變孩子。最終,孩子還是違背父母的良好願望,走向了反面,受到法律的制裁。

    其中打罵孩子的比例不低。調查中,我們選擇了幾種典型的不良行為或普遍存在的情況,詢問少年犯:你有通宵上網、夜不歸宿、欺負同學、搶別人錢物、偷拿別人東西、結交有違法行為的夥伴這6種行為時,父母通常採用的教育方式是什麼?

    上述6種行為發生在孩子違法犯罪之前,從表面上看,父親和母親“不管不問”即採取放任的教育方式的平均在1成左右;“打罵”孩子即採取粗暴、嚴厲教育方式的,“搶別人錢物”、“偷拿別人東西”等被父母打罵的比例較高,父親6成左右,母親4成左右,其餘平均2成左右;平均近6成的父母是採取“說服教育”的方式。如果打罵和說服教育可以奏效,或許有相當多的孩子的不良行為能夠得以糾正而不至於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然而結果並非如父母所願。

    為什麼棍棒之下出不了孝子,為什麼嚴厲教育反而會帶來反作用?

    有個孩子回憶說:讀初中的時候,我在學校表現不好,老師一找家長,父母就罵我,有時還打我。每天早晨父母離開家的時候,我還沒起床,父母走的時候都要囑咐一句“別出去瞎玩”。而且,母親經常嘮叨我,有時在氣頭上,什麼難聽的話都說,什麼“不學好”,“早晚得進監獄”,說得多,我也聽得煩了,於是產生了逆反心理,她說東,我偏說西。沒想到,這個孩子就這樣真的“不學好”“進了監獄”。事實上這根本不是母親的本意。母親這種詛咒式的“嚴管”對孩子是莫大的傷害,在普通家庭中也並不鮮見。久而久之,孩子所受的劣性刺激太多了而得不到良性的激勵,身上的問題便得以強化,加劇了孩子的不良心理和行為的產生,甚至“破罐破摔”、背離家庭,直到觸犯法律。

    “全國未成年犯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42.3%的孩子表示“恨過自己的父母”,當問及原因是什麼?按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不理解我”(50.7%),“不關心我的心理感受”(46.6%);“不讓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45.6%),“經常打罵我”(34%),“強迫我做不願意做的事情”(29.4%),“生活上不管不問我”(28.7%),“父母總鬧矛盾影響我”(25.9%),“我有困難不幫我”(13.4%),“溺愛我”(5.8%),另有“其他”原因(9.1%);對照組普通中學生(925人)恨父母的比例為(24.7%),排在前三位的原因與未成年犯相同。

    從孩子恨父母的原因中我們不難看到,處在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很強,有自己的心理感受,他們渴望理解和尊重。而父母習慣於凌駕於孩子之上,對他們“不理解”、“不關心”、“不讓做”……折射出父母對孩子的權利和獨立人格的漠視。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對孩子的“愛”及其表現在教育行為上的“嚴管”,難以使孩子產生情感共鳴,難免成為“恨”的根源。這也是親子衝突的最主要原因。

    許多父母認為對孩子嚴管才是教育,總是試圖讓孩子聽大人的、按照父母的意願行事,而不能“由著孩子自己的性子來”。所以眼睛整天盯著孩子身上的問題,指責孩子的不是,而看不到孩子身上的優點和積極因素,限制了孩子自我發展的空間。

    事實上,透過上述資料可以發現,過於嚴厲的教育,並不能帶來父母想要的效果。孩子成長需要寬鬆和諧的家庭氛圍,而一旦父母過於“嚴管”,家成了對孩子的“枷”,離家出走便成為孩子擺脫父母的束縛和管教、尋求自主權利和更大的生存空間的重要手段。一旦孩子脫離家庭閒散在社會上,猶如脫了韁的Mustang,將落入非常危險的境地。

    孩子走上犯罪道路是家庭教育的最大失敗,少年犯父母對孩子過於“嚴管”的惡果給更多的父母以警示:每一個孩子犯罪的深層原因,都可以找到成人社會對他們權益的侵害。這些侵害有物質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有顯性的更有隱性的,有父母是故意所為,更大量的是無主觀故意,也有更多的是父母抱著“為了孩子好”的願望反而害了孩子。

    魯迅先生曾經在《我們怎樣做父親》一文中指出:教育孩子,首先要理解。他認為“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大礙於孩子的發達”。其次要指導,絕不能用前人的“同一模型,無理嵌定,長者必須是指導者、協商者,卻不該是命令者”。再次是解放,交給他們自主的能力,使他們“成為一個獨立的人”。魯迅先生提出的理解、指導、解放正是我們為孩子創造寬鬆而溫馨的家庭環境、助力孩子健康成長所必需的。

  • 3 # 梨小仙

    關於孩子的教育方式還真是得對症下藥,不能照書搬,也不能太武斷的嚴加管教,所謂千人千面,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有的孩子實在太調皮,管得鬆了由著他性子玩,他能鬧翻天,最後導致到處惹事生非,那可不是家長想要的結果。有的孩子性格敏感,脆弱,太嚴厲了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導致孩子長大後不自信,做事畏縮猶豫的性格,這些是我根據身邊真人真事的現象總結的經驗,不專業,僅供參考

  • 4 # 不酷很愛笑的妞

    許多家長一直很擔心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對孩子的教育是嚴格還是寬容一點好?

    當問到“對孩子,嚴格一點好,還是寬容一點好?”時,我想我們大多數人從小都會遭遇的就是嚴或寬的對待,這是一個普遍現象,與我們當時生活的社會環境有關。在這我想說的是,我們自身在成長中會有許多需要沒有被看見被滿足,甚至為有需求受到指責,使得我們羞於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緒,這讓我們也很難去教會孩子表達。所以在養育孩子之前,父母對自己要有更多的認識、理解和關愛,如此才能對孩子有認識、理解和關愛。養育孩子可以讓父母看到自己成長中的缺乏和創傷,藉此機會修復它們,與孩子一起健康快樂地成長。

    嚴格和寬鬆是帶走極其主觀的個人色彩判定的,這本身就不是一個標準。對不同的人來說,嚴格和寬鬆的差異很大。

    比如說我看到過熊孩子把塑膠袋扯爛了往公園湖裡扔,而他媽媽完全不制止。但是他要吃雪糕,他媽媽反而說天涼了制止他。

    這就是每個人判斷標準的差異。

    我覺得天涼了要吃雪糕也沒什麼,直接告訴他吃完你不舒服就要打針吃藥。吃不吃自己決定,打針吃藥的時候別哭就行。這一次吃的難受了也沒什麼,下次他自然就記得了。

    可現實是很多人尤其是長輩對於孩子一些細節上的小事多加干涉,反而對一些原則性的問題不理不會

    更加讓人無法理解的是這回不可以的事下次可能他們心情好,他們覺得小孩子今天很可愛,於是又可以了。別說小孩子會糊塗,如果有人標準不統一的對你你也會迷茫吧?

    所以對待孩子嚴格還是寬鬆不是問題,問題是你要有一個底線畫在那裡,告訴他哪些公序良俗不能違背,哪些規則準則必須遵守。超過這個框框一點都不可以,有這個意圖就要遭受嚴懲。但是線上內的,如果我告訴你結果,你執意去做,只要你自己樂意承擔結果,那我也可以睜隻眼閉隻眼就不理會。

    我們對待孩子的態度要根據孩子的性格,洛克說每個新出生的孩子都是一張白紙,能畫出什麼樣的色彩和圖案需要孩子家長和社會環境等各方面的努力,過於寵愛孩子會使他們性格暴烈,而過於嚴苛又會導致孩子們不自信,這就需要家長多多把握好一個度了,而且對待孩子千萬不要過於急躁,一定要好好說話相互尊重。

  • 5 # 小象會飛

    其實無論是嚴格還是寬容其實就是一個控制機制的尺度把握

    對於孩子的控制機制來講,是分為兩方面的。一面是思維,一面是行為。

    結論先上----對於孩子行為上的控制應該先嚴後寬。

    人生就像玩RPG,隨著年齡的增長能力逐步提高,可以掌握的技能逐漸純熟,可以適應的環境逐漸增多,可以活動的範圍逐步擴大。所以在孩子非常小的時候,有一個相對偏嚴的約束其實是一種非常好的保護,而不是壓制。打個簡單的比方,有些行為在兩三歲時站在窗戶邊上玩就是非常危險的。如果十多歲,可能就沒這麼一回事了。

    也就是說,年齡越小一些行為造成不可逆轉傷害的可能性非常大。

    PS:我所在的杭州,幾乎每年都會有老人帶孩子,然後孩子從窗戶跌落的新聞。這裡並不是要說什麼父母失職,老人帶孩子有多麼不好,而是老年人由於身體機能的退化,對於自身的行為控制都已經很困難了,什麼感覺呢,就是腦子可能跟得上,但是身體卻跟不上。

    (就好像30幾歲的人繼續去玩電子競技的遊戲,無論戰術意識多麼到位,操作就是跟不上)

    在這個前提下還要去控制另一個人。難度可想而知,可能家長忙於事業無法自己帶孩子。所以我們不應該去怪老人帶孩子習慣怎麼怎麼不好。因為帶不好是正常的,帶的好那才是中頭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別是在孩子5歲以內的時候,家長監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特別是有關於活動範圍的規劃。雖然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多摸多看多聽多嘗試,但是這也是需要一個大前提--那就是這個活動和嘗試的範圍是家長首先確定過安全的。同時要根據場景來設定行為的準則,比如:餐館裡不能跑來跑去,動車上不能大喊大叫,幼兒園裡老師上課要坐坐好。提前說好要參與的集體活動不要中途跑路之類的。違反的約定哭鬧是無效的。

    其實可以更簡單粗暴一點,就是影響他人利益的事就應該制止。上面舉例的行為也有這個特性。

    在8歲後,之前的行為規範的比較好,同時又有了日程和錢的概念。

    當孩子大了之後,自由度就應該更大一點了,比如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做作業的順序,玩耍的時間安排。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討零花錢的獲取與分配。家長就不用一直盯著,完成了檢查一番再改正就好。興趣班也可以由家長帶著多去嘗試幾種,孩子喜歡那個就學那個,但是可以要求孩子一個學習週期不結束,不能半途跑路之類的。

    你需要灌輸給孩子的理念就是“任何選擇都會附帶一些小的約束和代價”。

    再大一些比如十幾二十歲....控制力度就可以進一步放鬆....我就不懂了.....畢竟我還年輕。

    如果家長的控制力度依然不變的話,就很容易壓制個性的發展了,會讓人更加害怕嘗試,更容易變成“媽寶兒”。孩子大了之後我的建議是放手儘可能放手,但是原理上的問題是不會變的。

    當然會有一些家長反駁我的觀點,覺得應該“讓孩子自由發展” “什麼尊重孩子的意願”

    但是其實我認為這樣的家長根本就沒有能力讓孩子自我規範,他們只能松而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嚴。他們既不能控制孩子的行為,更不能引導孩子的思維和天性。

    或者乾脆就是懶,美其名曰“噢,我不想幹涉孩子的天性”。

    所以最後請不要極端的理解我的話,把小時候嚴理解為“這也不許碰,那也不許碰”或者“經常和孩子SAY NO”。而是對於行為要有明確的劃分同時要在不同場景中變化,並且嚴格執行。特別是容易影響和侵犯他人利益的行為更應該即刻制止。因為這是對孩子自身的保護。

  • 6 # 那抹火焰藍

    不能一概而論!

    孩子有天真無邪的一面,他們需要父母陪伴和呵護,我們作為父母,可以儘可能的多給他們一些愛和關愛!在平日裡寬容一點,在寬容一點,讓孩子的童年輕鬆一點在輕鬆一點!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做一個認真的園丁,在發現孩子茁壯成長的路上,給他們指引和幫助!在孩子犯錯時,我們要嚴格一點糾正錯誤,在孩子迷途不知返的時候嚴格一點,在孩子不知上進時嚴格一點!

    讓這棵小樹苗在寬容和嚴格中茁壯成長!

  • 7 # 藍天花朵146178159

    父母對孩子貴在引導,採取的應該是嚴格與寬容並重。

    首先有些絕對不能讓孩子乾的事情一定要嚴格管教,在此基礎上還要給他講道理。 其次,每個孩子生下來都只是一張白紙,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會為這張紙塗上色彩,前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請父母寬容對待孩子的每一次荊棘,每一次刺痛都是一次成長,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自己體驗與經歷生活。

    一、家長與孩子的關係要相處成既是母子或父子又是知心朋友。多和孩子們交流他們的經歷,用感性的方式教育會達到不錯的效果。

    二、靈活多樣、堅持原則。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教育不一定要鄭重其事,寬容孩子們在他們所處年齡段的無心之失。當然,做人的道理和原則,必須讓他們知道。孩子們從小就應該知道自己所能做到的和所應該做到的。強調一下道德教育必須擺在首位。

    三、相互尊重、彼此平等。 家長嚴厲無可厚非,但要記住家長和孩子是平等的,在處事過程中必須要三思而後行,先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機會,尊重孩子,不到萬不得已不要選擇武力手段,免得造成孩子的恐懼和童年陰影。同時家長必須以身作則、要言傳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播下一種心態,收穫一種思想;播下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希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嚴厲與寬容皆貫徹到位,幫助孩子確立正確的三觀。

  • 8 # 練攤兒學苑

    該嚴格時嚴格,該寬容時寬容。

    具體來說,

    做人上嚴格,作業上寬容;

    做事上嚴格,做夢上寬容;

    做前嚴格,做後寬容。

  • 9 # 斯笛

    我個人見解是應該嚴厲與寬容並行的方法,才有助於孩子的成長!嚴厲和寬容都不乏成功的例子!但如果只是嚴厲,就會讓孩子自卑!反之如果過度的寬容,孩子會很自傲,自私!所以很多時候教育孩子要有個度,這個度掌握好啦,恰到好處,孩子受益匪淺!有的家庭教育孩子太嚴格,對孩子要求太高,甚至認為棍棒下面出孝子,覺得孩子是打出來的,長此以往,孩子變得膽小,退縮,冷漠或以敵意對待他人,反而會給孩子造成逆反心理!反思一下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能健康成長嗎!反之對孩子過度的寬容就是溺愛!現在的家庭獨生子女居多,有的家庭千方百計的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是孩子養成好逸惡勞,貪圖享樂的習慣,認為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對孩子的愛,不知道這樣會讓孩子變得以自己為中心,變得自私到頭來可能害了孩子

  • 10 # 書唸的婦人

    我認為,嚴厲和寬容只是對孩子教育的一種外在形式,最重要的是教育的本質。

    這本質就是:愛與公義。

    我們要愛孩子,唯有愛,才能夠真正地感化一個人的心。孩子才會真正地從心裡接受我們對他的教育。

    我們要對孩子公義,唯有公義,才能教導他們明白何為正道,才能夠遠遠地驅除孩子們肉體帶來的人類與生俱來的罪性。

    《紅樓夢》裡有一個橋段,在賈府全家出行,在一個道觀裡看戲的時候,賈珍因不滿於兒子賈蓉的躲清閒,當著下人的面給了賈蓉兩個耳光,並讓下人吐唾沫在他臉上,以示羞辱。

    看到這個情節的時候,相信大部分的讀者都會對賈珍這個父親感到很反感。因為賈珍雖然對賈蓉有著嚴厲的外在表象,可是,絲毫沒有愛。

    沒有愛的嚴格容易變成虐待,沒有公義的寬容容易變成溺愛。不要追求表象,要透過表現,抵達教育的本質。

  • 11 # 二閒舍

    其實對於好多做父母的來講,這真是個頭疼的問題!

    無論是對孩子嚴厲或者寬容!在心裡這桿秤都很難持平!

    而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防效仿古人!因為上千年來,古人流傳下來的智慧是很偉大的,我們只要明白其中的道理,教育孩子也會得心應手!

    首先,做父母的要從自身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孩子!而不是讓孩子不要這樣,不要那樣,自己反而那樣做!這就是所說的言傳身教!

    其次,樹立起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衡量一個事物儘量從多的角度出發。而不是隻有一種見解!所謂的嚴厲與寬容,只是相對的,父母要給予孩子的愛,而不是溺愛!父母也要明確規定孩子的行為規範!不應該放任自流!

    其實一個人的教育是很難的,做父母的要用心的做好父母,在這裡我也不提倡打罵孩子,孩子有錯父母最好明確指出,讓他明白其中的道理!

    只要培養了孩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一個明確人生觀,對於孩子的教育不用談嚴厲或寬容!父母的目的很明確,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希望各位父母能在教育子女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 12 # 秋楓135203293

    對於教育孩子是嚴歷好還是寬容好,我認為應該是嚴、寬有序,在學習學業上要嚴格管理,不能有鬆動,馬虎,在對生活起居上,以鼓勵,開導,表揚為主,適當放鬆,以免損傷孩了的天真,童趣。

    總之,教育方法很重要,過份嚴厲,會傷害:孩子小心靈,將來膽小怕事,進入社會放不開,影響孩子末來。過份寬容,又怕孩子將來進入社會,無法無天,走錯路徑,不利發展。孩孑是家庭未來,良好的教育是家庭的責任,也是社會的需要,這是個大問題,必須引起全社會重視。

    圖片選自網路,與夲文無關。

  • 13 # 感受幸福23853107

    說實話,我這人脾氣大,典型的會養不會育,不過在這個問題上,我覺得剛柔並濟比較好,更利於孩子的成長。

    孩子的成長,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是一個不斷犯錯、改錯的過程,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給予適當的嚴厲也是正確的,但也不要一味的嚴厲批評,中間也要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柔化政策,否則就可能會造成父母怒不可遏卻又無可奈何,嚴重的還會傷害孩子的心靈,更有可能激化家庭矛盾。

    六歲的亮亮剛上一年級,爸爸下班去接他的時候發現車子上貼有一張罰單,心裡很窩火,到學校接亮亮時老師又把他留下來談話,說:亮亮在班裡亂扔小紙團,影響了班級紀律,爸爸拉著亮亮嚴厲地說“給老師道歉”!結果亮亮就是不開口,爸爸使勁打了他兩巴掌,回到家以後爸爸自己不給亮亮吃飯,也不準媽媽給他吃飯。從那件事以後亮亮見了爸爸就躲,不想上學,攻擊同學,下手非常狠。亮亮爸爸就納悶兒了:我對他已經很嚴厲了,為什麼就不管用呢?我家大妞也是一樣,我平時對她管理很嚴格,作業人家寫一遍我得讓她寫三遍,不寫完就不讓進行下下一項,她寫個作業能把人急死,念個英語課文能讓你急的抓自己的頭髮,那一次我實在忍不住了,就給了她一巴掌,本想著該老老實實坐下來再念一遍的,結果她卻像瘋了一樣瞪著血紅的眼睛朝我撲過來……嘴裡還唸叨著“讓你管我,讓你管我”,還好他爸爸在家,沒有讓場面失控。我也很納悶:連英國首相卡梅倫都呼籲學習“虎媽”精神:肯定了兒童若在嚴格要求環境下成長,才會發展更美好這樣的觀點,為什麼在我這就不湊效了呢?

    老公後來跟我分析說她現在越來越大了,已經進入叛逆期,以前的嚴厲要求來說對她是一種高壓,小的時候不懂得反抗,大了可就不一樣了,我們不光要嚴厲,還要學會寬鬆。所謂寬鬆也就是不再強施壓,控制自己的脾氣,採取溝通的辦法讓她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我想了想也只能這麼做了。

    後來的進展確實讓我吃了一驚,晚上作業完成的時間提前到了9點半,以前可都是11點啊!作業質量也比以前進步了不少,塗改的痕跡不常見了,書寫也比以前工整多了。更讓我吃驚的是吃飯的時候居然自己去主動盛飯,之後又主動要求刷碗,天哪!這還是我認識的那個大妞嗎?

    教育的真正含義是嚴厲與寬容並行,與孩子一起進步,一起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真的存在UFO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