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人說是為了石油和橡膠,為了石油和橡膠等資源值得得罪美國人嗎? 我們先看看當時東南亞的形式:美國當時只佔領了菲律賓沒有其他殖民地;法國佔領了越南、柬埔寨和寮國,當時法國已經投降了,所以日軍進入該地區沒有受到抵抗;印度尼西亞是荷屬殖民地,當時荷蘭已經投降,當時東南亞最大的油田就在爪哇,日軍進入也沒有抵抗;泰國是當時東南亞唯一的獨立國家,日軍進入後,泰國人象徵性的抵抗一下就成了日本的盟友。 日本如果只是要石油和橡膠這些資源,佔領印度支那、印尼和泰國就夠了,要知道那時印尼的石油產量就超過了德國的主要石油供應國德國,因此按日本那時的工業水平,一個印尼就可以提供足夠的石油,橡膠的話東南亞遍地都有,支援日本的這點工業水平更沒問題。 東南亞其他地方像馬來西亞、新加坡、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當時在歐洲和北非正和德國打的不可開交,在這些地方只有一些新兵和殖民地軍隊,戰鬥力很差。實在野心大點,打英屬殖民地也不難,當時美國孤立情緒嚴重,德國把歐洲打成那樣都不管,日本佔領一些殖民地美國會管你才怪。 所以日本惹美國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
39
回覆列表
  • 1 # 我就是王1

    石油,日本的石油從美國進口,而且是一多半,美國為了逼日本就範,停了日本的石油進口,日本直接就蒙圈了,沒有油戰爭怎麼打?只能搶,搶誰肯定是離得最近的,就只有印度尼西亞了,可是菲律賓是美國的殖民地,日本的運油船必須走巴士海峽,還被美華人卡著,沒辦法,抄刀子幹吧。

  • 2 # 瘋瘋瘋瘋瘋瘋醬

    因為惹不起毛子。戰爭進行到1941年,日軍深陷中國戰場難有突破。此刻希特勒橫掃歐洲並對蘇聯下手,希望日本從東部入侵夾擊蘇聯,以達到奪取高加索油田的目標。諾門坎事件爆發,日本關東軍損失慘重不敢再和蘇聯叫板。北上無望,日軍只有南下奪取印度尼西亞油田。日軍入侵中國遭到美國抗議,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並限定軍工原料出口,這無疑掐住了日軍的脖子。再者日軍在太平洋的行動時刻受美軍限制,處處看其臉色。日軍深知美國強大的國力和驚人的工業能力,所以寄希望於突襲珍珠港以換取美軍的忍讓和談判,太平洋戰爭就此爆發!

  • 3 # 青山綠水169754809

    謝邀!二戰日本為什麼要惹美國,有很多說法,有的說日本野心勃勃衝昏了頭!我看到很多紀錄片還有很多關於這樣那樣的珍珠港事件記錄的說法!但是我覺的日本打美國是必然的,他不是沒有考量的,當時的戰爭情況是歐洲戰場處在焦灼的狀態蘇聯被牽在其中抽不出身。而當時的美國的加入肯定會扭轉局面 事實也是如此,並且日本的間諜也得到情報法國英國也找到美國要其加入,為了先發制人的目的日本必須冒險來次癱瘓美國的遠海作戰能力來為自己亞洲戰場爭取時間!所以有了這次偷襲珍珠港的事件,可惜日本這次的任務並沒有百分百完成,最主要的美軍艦隊不在家其一 , 其二最主要的珍珠港的油庫軍火庫沒被搗毀,所以只能說任務完成一半才使美國迅速完成了恢復反擊!

  • 4 # 醉臥聽雨軒

    二戰前,美日關係非常好,日本地域狹小,資源貧乏,大量物資例如橡膠、石油,鋼鐵等,都需要從美國進口。

    在攻擊美國前,日本已經與中國軍隊打了很多年戰鬥,戰略物資短缺。再加上日本國內經濟低迷,遭遇經濟危機。迫使日本重新考慮國家走向,當時兩種選擇,一種是停止與中國的戰爭,進行經濟自我調整,緩過氣之後再發動戰爭。第二種就是擴張,佔領更多資源豐富的地區。日本選擇了第二種,把目光投向了東南亞。而這些區域都是美、英、法的殖民地,英法與德在歐洲的戰鬥處於膠著狀態,無暇顧及殖民地,增強了日本的侵略信心。再者,美日經濟合同到期後,美國逐漸向反法西斯陣線靠攏,開始了對日本進行戰略物資禁運,用以敲打日本的擴張計劃,使日本舉步維艱。與此同時,日本發現美國的太平洋艦隊發展迅速,已經對自己產生了威脅。多種因素促使日本想戰敗美國,獲取更大利益,於是就有了攻擊美國,偷襲珍珠港的計劃。結果,人算不如天算,偷襲珍珠港,沒有重創美國,卻迫使美國參戰,向日本本土投擲了兩顆原子彈,應該說,日本是罪有應得。

  • 5 # 流言終結者3

    日本之所以要偷襲珍珠港對美髮動戰爭最真實的原因就是山本五十六的賭博精神所至,當時的日本天皇對山本五十六言聽計從,況且山本本人就是一個超級賭徒,在之前的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是明令禁止山本在賭桌上出現的,可見山本賭術之高,當年的山本曾對天皇說你放我一年假我能給你贏回一艘巡洋艦,二戰期間美國對日本施行經濟封鎖使日本很難獲得原油等戰略物資,於是山本建議天皇對美做戰,理由是美終究會參戰只是時機早晚而已,與其被動不如主動出擊,山本當時也知實力不如美國但還是要賭一下以小搏大,於是天皇採納了山本建議並讓山本策劃了偷襲珍珠港事件,並且在偷襲前一小時讓住美大使對美遞交了戰書,其實山本也確是一軍事家,除去民族情節不說的話還真有諸葛亮六出祁山之勢,但隨著中途島海戰的失敗和山本殉職使得日本不得不由主動出擊變成被動退縮防禦,最終走上了投降之路。

  • 6 # 李姓先生

    我們知道能源一直以來都是日本的軟肋,日本國內缺乏能源供應,而石油和橡膠等能源供應可以直接影響戰爭的程序。二戰中的日本隨著在中國戰場的越陷越深,其對於石油等戰略能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只有獲得充足的能源供應,戰爭才能持續下去。而就在這時,美國切斷了對日本的能源供應,對日本實施石油禁運,日本為了維持國內的能源供應,最終選擇南下看向了東南亞。

    而當時最有可能威脅日本南下政策的國家不是遠征的英法軍隊,也不是澳洲軍隊,而是強大的美國太平洋艦隊。由於美國在東南亞存在很多的利益,美國不願失去對東南亞和中國的影響力,日本要想完全控制整個太平洋就難免和美中國產生衝突,戰爭似乎難以避免。

    美國國內民眾在二戰前期一直存在很強的反戰心理,都希望美國能夠避免捲入二戰,美華人也認為日本不敢輕易冒犯強大的美國。而美華人這種毫無防備的心理也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日本的野心。

    在1940年5月,為遏制日本的進一步擴張,美軍太平洋艦隊從美國西海岸移泊珍珠港,以此為基地在太平洋活動。美國當時已將自己的海軍主力派駐珍珠港,珍珠港也因此成為美軍太平洋艦隊的核心。日本認為如果能夠趁美國不注意一舉消滅美軍太平洋艦隊的主力,這將使得美國喪失在太平洋上和日本海軍抗衡的實力,從而徹底消除美國對日本控制太平洋的威脅。

    當然,在太平洋戰爭前期,日本海軍實力並不比美國弱,而且日本海軍比美國海軍擁有更多的航母和大型戰列艦。所以日本敢放手和美國一搏,只是碰巧的是在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時候美國航母都不在珍珠港內,美國航母因此逃過一劫。更讓日本絕望的是美國國內強大的戰爭動員能力和經濟實力。

    所以說日本之所以敢去打美國,不僅僅是因為日本國內軍國主義的膨脹,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隨著戰爭深入,日本的無奈選擇,日本的野心導致其和美國必然存在利益的衝突,這時解決矛盾的最好選擇就是解決對手,最後山本五十六帶上了他的艦隊去偷襲珍珠港。

  • 7 # 麥田軍事觀察

    918事變後,日本佔據了中國東北,那裡擁有無以計數的各種資源,無論是農產品,還是礦產品都是日本所急需的,……日本也投入巨大的精力去開發中國東北。但是沒有收手的意思,馬上又繼續蠶食中國,一步步西進,攻熱河,過長城,入華北。

    這一過程中,日本人越來越自信,也越來越大膽,卻依然沒有確實戰略方,到1937年7月,已經管不住自己的日本陸軍又在華北製造了新的事件,按以前的套路,中國必將再次退讓。可惜這回發生了意外,一次又一次退讓,令中國已退無可退,於是日軍遇上了頑強的抵抗,

    淞滬會戰對於日軍而言不失為一次重大的勝利,但是讓日本逐步蠶食中國的計劃破產了,中日進行全面戰爭狀態,這才是意義最大的地方!直到二戰結束,日本也沒有制定一個以征服中國為目的計劃,只有有限目的的計劃。整個抗戰期間所呈現的常態:日軍往往能屢戰屢勝。又陷入屢勝屢戰的局面。

    可以說,中國在這場戰爭中取勝的唯一希望就是利用自身的戰略優勢:堅持,讓戰爭長期化,利用時間去消耗日本!只要中國一天不屈服,那麼戰爭就必須繼續一天,這對於日本而言是非常不利的,畢竟戰爭是一個無底洞,它無情的吞沒著日本那有限的資源,最終令日本先行崩潰!

    無論如何都無法令中國屈服,無法結束與中國的戰爭狀態,那麼也就無法避免戰爭的巨大消耗!可以說,日本從此深陷入中國戰爭泥潭之中,為繼續打下去花費了多少人力,物力,財力,待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發現已無法在戰場上實現這一目的。

    日本人自然想在戰場之外,尋求解決之法,開始希望藉助於國際壓力,可惜戰場上得為到戰場之外也得不到。最終擺在其面前的道路只剩下二條,一是認輸,按英美的要求行事以換取解除制裁,這與自殺沒什麼區別,經濟崩潰,政治動盪等等都是日本必將面對的麻煩,二是開戰,拼死一搏,以換取一線生機。這回日本人非常明智的選擇了後者,這也是唯一可選的方案了!

    無論怎麼說,做出與英美開戰的決定是痛苦的,這是戰略之痛,一場打了必輸的戰爭,卻又不得不打。

  • 8 # 會痛的石頭143974100

    二戰中美國保持中立,德國日本稱霸世界陷入舉步維艱狀態傷亡慘重,而美國不斷向交戰國出售武器,利用軸心國法西斯主義牽制消耗個國家實力,日本敢於偷襲珍珠港認為美國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利用中立國儲存實力,坐收漁翁之力,日本自以為能夠迅速吞併中國利用中國地大物博以戰養戰,拖美國陷入大戰進行消耗他的實力,然後德國會與日本相互匯合稱霸世界。

  • 9 # 逍遙客43057014

    偷襲珍珠港是日本軍國主義的膨脹,山本五十六的睹徒心態所導致的,但是也不排除天皇的縱容,最終邁出了危險的一步。原子彈從天而降使天皇和日本國民瞬間崩潰。再者蘇軍出擊和中國軍隊百般堅苦努力,使自已為是的日本倭寇最終以投降告終。

  • 10 # 橋本看日本

    日本問題還是交給橋本來回答。

    問題要從一戰開始說,從一戰中獲利最大的兩個國家是美國與日本。美國借歐洲戰場僵持不下的時候出兵歐洲,在關鍵時刻站隊,使得德國遭受失敗,也使得戰前世界最強大的帝國走下神龕,給了美國在世界上更多,更大的發言權。同時,美國也借一戰為歐洲戰場提供軍需的機會大發戰爭財,到了1918年前後,世界上最強的國家已經是美國。日本在與俄羅斯的戰爭以後,曾經耗費國力,一度蟄伏。但一戰中,日本果斷與德國宣戰,堅決地站在英國的一邊,在英國的授意下,日本佔領了德國在中國的租界,並且在戰後,日本實際上獲得了德國在海外的殖民地以及相關的權利。

    一戰結束後,日本的咄咄逼人就引起了英國,美國的注意,英國與美國協商以防止軍備的競爭的名義簽訂海軍條約,限定各國製造海軍軍艦的數量,如果超出還要裁減。這就使日本與英美關係埋下破裂的伏筆。

    日中戰爭開始以後,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使得美國不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中,對中國與日本之間的戰爭也是不表明態度,甚至美國還繼續向日本出口石油,以及重要的軍屬產品。某種意義上美國在支撐日本的戰爭。但是在日本與德國,義大利結成同盟威脅到盟國英國的利益以後,美國開始關注日本,並且不斷警告日本,甚至暗中支援中國的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法國投降,英國退守孤島,美國透過租界法案積極支援英國,但不斷遭到德軍的潛艇的攻擊。而日本在亞洲的攻勢又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幫助德國,甚至會讓抵抗德國進攻的蘇聯失敗,最讓美國警惕的是,日本趁法國投降德國,趁機派兵進駐安南,動了英美的乳酪,於是美國要求日本撤出佔領的安南北部,甚至還要日本撤出佔領中國的土地,包括滿洲。如果不同意,美國將斷絕供給日本石油,美國曾經計算過日本的石油儲存,認為日本最多隻有2年的儲存,如果沒有石油供應,不可能進行戰爭。並且美國還給日本規定了最後通牒的時間,如果在12月7日不答應美國條件,美國將斷絕石油。其實,這個最後通牒也是美國的虛張聲勢,美國國務院認為,就算日本人拒絕,這個談判還可以繼續進行。但日本軍方錯誤判斷形勢,認為美國這樣做就等於在扼殺日本,如果日本利用海軍優勢集中一擊,打得美國服帖,或許美國會坐到談判桌前,與日本談判按照日本的意願簽訂條約。這就有了賭一把的想法,日本想用對付清國,俄羅斯的手法,也讓美國屈服,卻沒有想到,美國惹不起,最終日本遭到慘敗。

  • 11 # FN香薰工作室

    美國切斷了日本在東南亞的能源通道,使得日本將無法繼續進行戰爭,於是決定與美國開戰,佔領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的廣闊水土並打通東南亞的能源通道,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殲滅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奪取太平洋的制海權,保障部隊能夠不受美國海軍威脅。而珍珠港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基地,但如果依靠戰列艦巡洋艦等傳統力量與美軍決戰恐怕將兩敗俱傷,而日本擁有遠超美國的10艘航母,用航母搭載的空中力量進行突襲是最好的選擇

    日軍偷襲珍珠港是被逼無奈,當時美國通過了《租借法案》,卻沒有廢除《中立法》。當時英國,法國荷蘭,甚至美國自己都在東南亞有殖民地。等於美國可以向法國,英國,荷蘭等在東南亞有殖民地的國家支援軍火,日軍卻沒有辦法攻擊美國船隊和人員。在日軍偷襲珍珠港前,美國切斷了日本的石油,橡膠等戰爭原材,迫使日本必須要進攻資源豐富的東南亞。這就必須要先消滅美國的太平洋艦隊,這才有了進攻珍珠港的計劃。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日本的海軍和陸軍不和。陸軍在中國戰場屢屢得手,使得其在大本營參謀部佔據上風,海軍為了證明自己制定了南下的策略。連山本五十六自己都說了偷襲珍珠港只是喚醒了美國這隻沉睡的猛虎,他也知道日本不可能戰勝強大的美國。和美國開戰算是權益之計,不得已而為之罷了。根本不是什麼日本自己感覺良好,妄圖打敗美國,稱霸太平洋之類的。事實上,珍珠港戰役日本只炸沉了“亞利桑那”號一艘戰列艦,如此長距離的奔襲不可能完全消滅一個大艦隊。

  • 12 # 水煮老牛慢火燉

    二戰時,日本為何非要招惹美國。中國有句俗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雖然當時的美國號稱中立,日本和其簽有不戰協議。但日本傾盡國力侵略亞洲和中國的同時,他始終覺的背後站著個巨人。

    由於日本在亞洲的不斷入侵,和對中國的加重侵略。實際上已經觸動了美國的利益。美國也逐漸開始在資源上封鎖日本,日本的石油在海上遭遇了美國的封鎖,等於斷了生命線。也使日本感到了擔憂。最終使日本豪賭,下定決心擊垮美國的海上力量。

    偷襲珍珠港,雖然使美國太平洋艦隊遭遇了重創,但美國的航母卻一艘末損。結果日本賭輸了,美國向日宣戰。使得日本加速了失敗……

  • 13 # 尖鋒QAQ

    二戰爆發的時候,日軍在亞太地區所向披靡,勢如破竹,所入侵的地區幾乎沒有還手之力,日本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征服了東南亞各國,太平洋眾多島嶼,以及北韓半島,對華入侵正在逐步展開,而且進展非常順利,所到之處,民不聊生,橫屍遍野,日軍是二戰時期最令人恐怖的軍隊,他們的戰鬥力是用可怕來形容,在亞太地區幾乎找不到對手。那時日本擁有全球最強的海軍力量,日本海軍擁有的航母數量也是最多的,航母所搭載的零式戰鬥機也是當時全世界最先進的戰鬥機,日本海軍像一隻海上猛獸迅速吞噬著亞洲各國的制海權!當時唯一可以對日本海軍以及它在亞太的利益構成威脅的就是美軍駐守在夏威夷的太平洋艦隊,日本考慮到如果有一天美軍參戰,會對日本在亞太的控制權構成嚴重威脅,並且可能會切斷日本賴以生存的能源運輸。為了消滅這個潛在的威脅,日本選擇不宣而戰,先發制人!因此,日本海軍趁著美國沒有防備之心,在大霧天氣的掩護下悄悄靠近夏威夷附近海域,對美國在夏威夷的太平洋艦隊,諷刺的是,當時美國夏威夷的雷達探測到了日本的戰鬥機飛進夏威夷,監察員卻以為是自己的空軍演練而沒有發出警報,知道炸彈落在美國軍艦上他們才恍然大悟,這次珍珠港事件,讓美國幾乎失去了當時停靠港口的所有軍艦,以及近三千人無辜喪生。

    偷襲珍珠港對美國來說是不幸的,同樣也是幸運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當時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時候,美國三個航母編隊正好出去執行海上任務,沒有停靠在海軍港口,讓美國海軍保留了最強的海軍力量,為日後打敗日本海軍艦隊埋下了決定性的伏筆,其中的企業號航空母艦更是在對戰日本海軍中成就了傳奇!而偷襲珍珠港,對日本來說卻是有史以來範得最嚴重,最愚蠢的錯誤。因為二戰爆發的時候,美國是中立國,不會干涉二戰一切事務。然而珍珠港事件,驚醒了美國這頭沉睡的獅子,導致美國直接向日本宣戰,強大的工業力量讓美國軍事力量迅速成長,成為了二戰時期日本最強對手,事實也證明,如果美國不參戰,日本是不可能被戰勝的,世界格局可能就因此改變,美國的原子彈,就是日本讓投降最直接的原因!日本做了偷襲珍珠港這個錯誤的決定,更大的錯誤是選錯了偷襲的時機,讓美國海軍保留了有生力量,絕地反擊!毋庸置疑,美國的參戰加快了二戰的結束,美國軍事力量的介入,在當時來說真的是拯救世界的存在。在對付日本以及德國,美國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為二戰的勝利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拋開美國現在的政治立場和格局,當時的美國值得每個人去敬佩!(以上內容均是原創)

  • 14 # 璟潤法律線上

    很多人都在思考:二戰時日本為何要主動招惹美國?

    聽到日本偷襲珍珠港時,希特勒大罵日本蠢蛋,將美國拖入到戰爭中來。其實,日本不希望與美國為敵,美國羅斯福、英國丘吉爾也不想與日本開戰,美國還有一群親日派,但是最後他們都成為對日強硬派。

    日本發動東南亞戰爭後,演變為一輛高速賓士的戰爭列車,任何人都阻擋不了它奔向珍珠港。

    1940年,日本佔領了東南亞諸島,宣佈控制了南洋天然氣。這時,美國第一次對日本實施石油禁運。但為了避免過度刺激日本,美國並未禁止日本戰鬥機的原油。日本也意識到危機,大量採購、開採和囤積戰爭石油。

    1941年7月,日本控制荷屬東印度群島和印度大陸,美英對日實施全面石油禁運。這一舉措引發日本國內恐慌,這時日本只有兩種選擇:要麼主動放棄這場戰爭,可能面臨亡國危險;要麼向美國開戰,賭一把國運。

    這時,所有美華人、日本人都沒得選。僅4個月後,一直反對與美國開戰的日本政客也不得不支援日本戰機飛向珍珠港。美國原來的親日派變為最強硬的強硬派。美日兩國的故事演變為你死我活的戰爭。

  • 15 # 買就跌賣就漲

    不是日本要去惹美國,是美國斷支援。宋美齡訪美去演講後和美國交涉。日本本來就是一個島國加小國。國內資源無法滿足軍事行動。要麼買要麼搶,橡膠這一重要資源只有從東南亞獲得。他入侵東南亞肯定會侵犯美國利益。美日戰爭是肯定的只是遲早問題。打遊戲一樣都有先手的才會贏,可是美國經濟實力太強大了。珍珠港被幹掉那麼多的軍艦還是打得日本不要不要的。

  • 16 # 種花剪影

    看到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感謝蒼天,蒼天庇佑邪不勝正!日本千辛萬苦奪得東北卻沒有找到石油(大慶油田就在那啊)日本尋找多年得出的結論是中國是一個貧油國。

    迴歸正題日本為什麼去惹美國,要明白戰爭拼的是什麼,是國力,是人口,是資源。沒有了資源也就沒有的發動戰爭的本錢。當時日本就是面臨沒有石油可用的情況不得不鋌而走險。

    日本在開始入侵中國的時候自大的以為可以像德國入侵法國一樣摧枯拉朽三個月滅亡中國。卻沒想到中國軍民的頑強使日本進入了持久戰中。到1940年的時候日本剩餘石油儲量已經所剩無幾,沒有石油日本戰敗是必然的。由於當時美國聯合歐洲國家開始的對日石油禁運,而取消禁運的條件是日本撤出中國,這讓日本無路可退只能奪取東南亞的油田。東南亞新加坡屬美國,馬來西亞緬甸印度屬英國,東印度群島屬荷蘭。日本想要石油必須奪得東南亞地區,必然跟美國開戰。而美國新加坡軍事基地的作戰補給來自於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所以才有了日本偷襲珍珠港,日本成了太平洋上的霸主讓美國徹底喪失了對東南亞的控制權。日本也確實達到了自己的戰略目的奪得了東南亞地區獲得了石油。但他終究低估了美國的戰爭潛力。

  • 17 # 歷史區總柴

    第一,美國從1940年禁運戰略物資給日本,而日本的石油七成以上來自美國,如果沒有石油,不光國民生活成問題,軍艦都開不起來,豈不是不戰而降?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

    第二,日本當時賭國運賭習慣了,甲午戰爭賭贏了,日俄戰爭又賭贏了,一戰站對了隊,九一八又賭贏了,所以已經賭上癮了。

    第三,日本攻擊珍珠港,其實並非想要不死不休的戰爭,只是想透過一系列勝利讓美國承認日本在亞太的權力和地位,但是美國國土受到襲擊又怎麼會妥協?而且日本人根本不瞭解,羅斯福找不到來戰的理由,美國財閥分為戰和兩派,日本人非要自己點火藥桶。

    第四,日本當時實際上是沒有政治家掌權的,是軍人掌權,海陸軍爭權奪利慣了,中國戰場上陸軍打成了持久戰,海軍養尊處優,還說什麼對美七成論,說要南下,海軍反對就下臺吧。

    第五,軍事思想落後,日本本就不和的路陸海軍,想憑藉絕對國防圈和艦隊對決贏得戰爭,結果戰線拉的過長,海軍思想陳舊,面對美國的空母核心作戰,自然沒有還手之力,耗光優勢。

    說白了,日本進攻美國,當然是認為自己能打贏!這是軍事和政治思想不夠,戰略觀缺失。

    而且日本從未在國力上小看美國,幾乎所有將領都知道美國造艦能力是日本的七倍,資源是日本的十倍,人口是三倍,但是他們還是打了,這是為什麼呢?

    日本當時已經沒有大腦了,他們的政府全是軍人,民眾都是被洗腦,軍國主義呢戰車一旦發動,就停不下來了,直到撞死。

    好多人總問為什麼日本打美國,德國打蘇聯,安心發育不好嗎?

    真心停不下來啊。

  • 18 # 光明啟

    二戰期間,美國正在響應呼求聲在歐洲全力投入打擊希特勒。官兵嘴裡雖然有說“牢騷”話不遠萬里關我什麼事啊,打擊德寇卻一點不含糊。

    此時亞洲也對他發出呼求聲。要同時開闢兩個戰爭,打擊兩大惡魔(日本法西斯),臥槽,當我老美神啊。他沒有去招惹日本,只是加緊給亞洲戰場特別是中國戰場槍炮坦克軍火和美元,都是無償的。還國家出幾千架飛機卻說是私人志願飛虎隊給中國運輸物資。日本人不傻,發現美國支援,交手的對方美國武器越來越多。就有意見,甚至抗議警告。老美也不吭聲,又直接把日本最致命的戰略物資~石油給掐斷了,不供應了!這可要日本的命~飛機坦克汽車軍艦就開不了了!日本還怎麼侵略?於是痛恨到極點,說美國良心大大的壞了壞了,擺明了是做對啊。美國就是絆腳石,就是作梗的壞蛋,這樣子早晚與美有一戰,不如早幹!反正美國在歐洲戰場,不能全力戰爭。說不定贏了美國,一切都改變了。於是就策劃了珍珠港偷襲戰,向美軍發動進攻。

    臥槽。這下美國立即宣戰,就像等待它來惹這麼一下一樣。這可捅了王蜂窩,結果徹底被美軍打敗,還被賞了兩顆原子彈,還國都被美軍佔領了。珍珠港策劃者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臨死的遺言竟然是不該招惹美國!他說那一刻就似乎知道是死局了,也只好硬著頭皮。

    現在兩國卻由仇家冤家變成同盟,也真是有了。

  • 19 # 一點點歷史

    這也是曾經困擾我的問題,戰爭是綜合國力的體現,二戰時期日本的綜合國力和美國明顯不是一個級別,但是日本在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四年後,在已經陷入中國戰場的情況下還是不顧巨大的實力懸殊對美國開戰,究竟是出於什麼考慮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要從多個方面考慮。

    日本的戰爭策略

    長期以來日本在戰略方面都面臨兩個選擇,北進或是南下。

    我們都知道諾門坎戰役是日本北進的一次試探,雖然最終以蘇聯的勝利而結束,但是戰爭結果並非很多人認為的那樣,日本被打怕了,打服了,面對日本的進攻蘇聯方面也付出了極大的傷亡代價。

    日本之所以放棄北進的念頭更關鍵的原因是即便擊敗蘇聯日本能得到的不過是寒冷的西伯利亞,這對於急需戰爭資源的日本來說無法解渴。1941年蘇日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日本解除了來自北方的威脅,可以放心的南下。

    美國對日本的石油禁運

    隨著日本在東南亞的擴張,美日矛盾變得尖銳起來,日本所面臨的能源問題比身處歐洲的德國更嚴重,1941年日本佔領法屬印度支那後美國開始對日本進行全面的經濟制裁,不但凍結了日本在美國的資產,更主要的是對日本進行石油禁運。

    對於日本來說,隨著英美等國切斷了石油的供給,日本的石油儲備只夠維持一年左右,面對戰爭資源的枯竭,日本只有入侵荷屬東印度群島,自己獲取能源,這就勢必要和美國在東南亞的勢力發生正面衝突,美日之戰已經不可避免。

    日本的賭徒心理

    對於向美國開戰,日本人心裡並非沒有打算,他們深知和美國的綜合國力差距不是一次偷襲就能夠扯平的,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明確指出,即使偷襲成功也只能給日本帶來一年左右的戰略優勢,因為以美國的國力重建強大的海軍只是時間問題。

    偷襲珍珠港一方面能給自己的能源危機帶來緩解,另一方面希望美國在能源方面能夠做出一些讓步,威懾力量遠大於實際意義。

    後來也有一些軍事專家透過一些機密檔案的解讀,認為偷襲珍珠港是一個巨大的陰謀,美國在為自己的參戰尋找理由。

    目前看來美日之間的戰爭起因就是能源的爭奪,偷襲珍珠港成功將美國這個戰爭機器拉下水。

  • 20 #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因為日本已經沒外匯進口美國資源了,美國也對日本進行了禁運。對於日本來說老老實實服軟是不可能的,經濟轉型更不可能,只有對外搶一把。

    日本的工業發展對外界資源的依存度極高,1936年日本僅僅從英國的殖民地進口了相當於自身總需求量58%的鐵礦石、34%的生鐵、72%的鋁、43%的鉛、66%的鋅、32%的生膠、94%的羊毛以及37%的棉花。也正是1936年以後日本的出口工業遭到了重創,走上了大規模軍事冒險的道路,就像日本用佔領東北緩解1929年到1933年的經濟危機一樣。紡織工業一度是資本主義的代名詞,也是日本大力發展的產業,在1936年以前生絲和紡織品是日本出口量最大的工業品,相當於汽車和半導體產業在今天日本工業中的地位,日本的生絲出口佔據了日本出口額的三分之一。1935年美國杜邦公司合成了尼龍,這種新型化學產品拉制的纖維在結構和性質上接近於天然絲,在外觀和光澤上也可以和天然絲抗衡。生絲產業出口大減,讓日本從貿易順差國變成了逆差國。在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後,英法等殖民帝國加強了對殖民地的搜刮力度,對日本的出口也大加限制。而日本對中國的擴張卻讓自己對石油、生鐵、銅(子彈和炮彈必需)、鋁(飛機專用)、機床(工業母機,大規模生產的必需品)等資源有了極大的需求。“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被打破後,日本不得不進入了戰時經濟體制,妄想用壓縮居民消費、擴大軍工產業生產的方式征服中國,僅在1937年當年日本就把相當於國民收入28.2%的財富投入到了戰爭中去。在1937年日本發生了3000起以上的工人、農民因為生活困苦發動的群體事件,這些事件都被日本的憲兵、警察血腥的鎮壓了。戰爭成了日本當權者解決國內外一系列問題唯一的手段,任何質疑戰爭的人都受到了鎮壓,輕則被當成是“非國民”遭到周邊人的敵視排擠,重則會在監獄中不明不白的死去。

    日本的輕工業是當時出口創匯的主力,日本重工業則成了維護戰爭機器運轉的關鍵,日本重工業的發展是日本國家意志的產物,用重工業打造的戰爭機器為日本解決原材料和市場的瓶頸是日本長期以來的戰略。戰爭對明治維新日後的日本來說是一場非常有利的豪賭,不但可以盈利,更可以解決國內的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所有的國內反對勢力都可以在戰爭時期用愛國的口號輕易的解決掉。1926年裕仁天皇即位之初,日本的鋼產量剛剛超過100萬噸,1929年鋼產量也只有130萬噸。到了20世紀40年代日本的鋼鐵產量超過了700萬噸(生鐵200萬噸,鋼500萬噸)。但這還不能滿足日本戰爭機器的需要,為了滿足侵華戰爭的鋼鐵需求從美國進口廢舊鋼鐵甚至成了日本當時最大的進口生意之一。這些鋼鐵並沒有用在改進民生和發展生產上,日本社會當時民間汽車保有量只有20多萬輛,就連對工業生產至關重要的機床日本也只有23萬多臺,在日美斷絕經濟往來以前進口車床也是日本外匯支出的大頭。日本發展重工業最大的用處就是擴軍備戰,日本的海軍和陸軍每年都要用掉200萬噸鋼材,幾乎佔到了鋼產量的百分之四十,僅聯合艦隊的旗艦“大和”號就用掉了日本鋼鐵年產量的百分之一。今天的中國鋼鐵產量是日本當年的足足100倍,但海軍總噸位卻和當年的日本差不多,日本軍國主義的窮兵黷武可見一斑。

    簡單來說日本當時的產業結構就是用絲和棉紡工業換區自己所需要的大部分外匯資源,用政府投資支撐起為戰爭服務的重工業和軍火工業。這種產業結構維持下來的唯一理由就是戰爭,只有戰爭勝利日本輕工業才可以得到更多的資源和市場,才能為日本重工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資源。這條發展道路在1940年前後走到了終點,日本因為對外出口大減、進口增加已經讓自己的外匯儲備和黃金儲備基本見底。在這個前提下,日本在中國大陸戰火正酣之際就又發動了規模更大的太平洋戰爭,這是一場豪賭自己可以建立起更大的封閉經濟圈的豪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朋友知道怎麼種植毛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