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都說要傾聽孩子,怎麼就是有效的傾聽呢?
8
回覆列表
  • 1 # 豪諾媽媽育兒記

    1.父母是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最值得信任的人

    讓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無論如何,父母都是無條件愛著自己的。這一點應該讓孩子深信不疑。父母給的愛,不會因為做錯了什麼而隨時收回。當孩子對父母的愛確信了,他的內在才會建立起牢固的安全感,從而願意與父母分享快樂和悲傷。

    2.當和孩子講話時候,給他一個完整的你

    要和孩子有平行的眼神交流,不要從上而下地俯看孩子,讓孩子有壓迫感。更好的辦法是蹲下去,平行地看著孩子的眼睛。要專注於孩子所講的內容,有迴應,讓孩子覺出你很重視他所說的內容,從而鼓勵孩子更多地把自己的想法感受說下去。

    3.尊重孩子的想法,瞭解孩子的世界

    孩子的想法千奇百怪。與孩子溝通時,儘量避免對孩子想法的不以為然。永遠記住, 孩子的世界和你的世界是不同的。避免用“這有什麼大不了的?”“ 你這樣想太可笑了!”或者“太奇怪了”,這樣的話語只會讓你的孩子關閉與你分享心靈感受的大門。尊重孩子的想法,瞭解他們的世界。多增加親子時光,比如睡前故事時間,一起手工時間,一起登山,遠足時間等等。

    4.當孩子哭泣的時候,不要急於讓孩子停止哭泣

    當孩子哭泣不停的時候,父母的反映很容易走兩種極端,一種是過分心疼,一種是不耐煩。過分心疼表現在為了讓孩子不再哭泣,很容易過於滿足孩子。這樣孩子很容易拿哭泣當作武器。另一種不耐煩表現在忍受不了孩子哭泣,簡單粗暴地讓孩子停止哭泣。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孩子的內在情感得不到宣洩,孩子的情緒受到壓抑。父母不應該阻止孩子哭泣,要讓他們的負面情緒得到宣洩。並且在孩子哭泣的時候,要給予共情。當孩子被共情後,才會覺得他們的感受得到理解,從而願意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父母。

    5.多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

    當孩子能夠對父母表達自己看法與感受時候,要給予讚揚。這樣長此以往,孩子會願意與父母分享自己的感受

  • 2 # 笑容悠然

    正好我昨天參加了一個課程,其中有一個環節是教大家如何去傾聽,這次對傾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分享給大家:

    今天上課感覺到傾聽的重要性,以前覺得傾聽只是手段,目的是為了瞭解孩子的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案,。但當我抱著功利的目的去傾聽時,其實我並沒有真正在傾聽,我感覺傾聽也是目的,單純的傾聽也許就能解決問題。對我自己而言,單純的傾聽其實很難做到,這需要把成見放下,把身段放下,我們在遇到孩子的事情時,太習慣插嘴和著急提供意見了,好像我們有一肚子的想法等著傾訴,而不太耐煩去傾聽。

    傾聽,是一門修行。傾聽孩子是一門功課,我要更努力去修習這門課。

  • 3 # 幸福媽媽家葉菁

    有效地傾聽情緒中的孩子掌握以下要點,傾聽不再難:

    1,專注,全心全意地跟隨孩子,而不是一邊看手機一邊聽。

    2,同理心:感受孩子的感受。把腳放進孩子的鞋子裡。孩子掉了一顆石頭傷心,不是講道理,分析,給建議,指責,命令等等,說重新撿一個,或者石頭不值錢,而是去同理孩子的感受,此刻孩子掉了一顆石頭就像你的鑽戒掉了是一樣的難過。大人覺得不值錢的石頭,在孩子心裡確是他挑選後的寶貝。也許他正被石頭上的花紋吸引,也許他覺得石頭的形狀很特別。

    3,真誠:此刻真心實意地想要去幫助孩子,協助他釋放情緒,相信孩子本我的智慧在情緒下降後能找到自己的解決辦法。

    4,接納:接納孩子是和我們完全不一樣的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可以有和我們不同的感受。

    5,在孩子說的過程中,積極迴應孩子,“嗯”“啊”“哦“”然後呢?“”嗯,我在聽。“等等。讓孩子感受你人在心在。

    5,迴應孩子所說的事實和感受讓孩子感覺到連結。也就是PET中所提到的積極傾聽。

    如果能做到以上幾點,孩子的情緒會得到釋放,也會很快梳理好他的問題,看到困擾背後的原因和需求,找到自己的解決辦法。

  • 4 # 付小平

    任何年齡段的孩子,無論兩歲還是五歲,十歲還是二十歲,其實都有這樣一個非常強烈的需求——當他有話要說,有問題想問,有自己的想法需要分享的時候,總是希望父母能用雙眼,一直注視著自己,給予充分的尊重,並認真傾聽自己的想法或問題。

    然而,現實卻是,家長們往往說的比聽的多,即使是對一個蹣跚學步的嬰兒也是這樣,尤其是媽媽們。久而久之,孩子們就不再聽媽媽們說的話了,甚至不再和媽媽們促膝交談了。

    1、專心致志,目光交流

    當孩子跟媽媽說話時,媽媽一定要排除各種干擾,專心致志地認真傾聽,並經常保持目光交流,還可以根據情況使用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媽媽們不要心不在焉地一邊玩著手機,一邊聽孩子跟你說話。

    媽媽認真傾聽,實際上也是在向孩子傳達這樣一個訊號:你對我真的很重要,值得我花時間用心傾聽。這樣意味著孩子在你心中永遠是第一位的,他對你說的話遠比你打電話、看微信或玩遊戲重要得多。當然,這並不是說媽媽一定要對孩子言聽計從,有求必應,而是要多花時間傾聽孩子的想法,並跟孩子互動交流。

    假如孩子想找媽媽說話,而媽媽確實正在忙,放不下手中正在乾的活,這時媽媽就要實事求是地及時告訴孩子:“孩子,等一下,等媽媽忙完手上的事情。再過五分鐘,好嗎?”等自己忙完之後,就尋找合適的機會跟孩子交流,傾聽孩子的想法或問題。

    2、有問必答,開放式對話

    當孩子向媽媽提問時,媽媽一定要做到及時迴應,有問必答。如果自己知道怎麼回答孩子,就及時告訴孩子;如果暫時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就如實地跟孩子講;如果需要進一步查詢或求助別人,就趕緊上網或找書查詢,儘快請教別人。

    在跟孩子進行對話時,儘可能避免只需要回答是否之類的封閉式對話方式,而是儘量採用開放式的對話,比如,不要問“你今天在幼兒園過得好嗎”,而是問“今天你跟哪個小朋友一起玩了”、“你們都玩了什麼呢”、“今天幼兒園裡最好玩的事情時什麼”等。

  • 5 # 鑫媽向前衝

    傾聽時應該全神貫注

    當我們在聽孩子說話時,我們就要做到全身貫注、集中精力的去聽,讓孩子體會到極大的關注。父母的關注帶給孩子的是安全感,讓他明白爸爸媽媽很重視,他也值得爸媽的重視。這樣,孩子就能慢慢建立與家長之間的信任渠道。

    傾聽時不要嘮叨說教

    有時候,在聽孩子說話時,我們急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急於把自己的經驗體會傳達給孩子。但用力過猛的結果是,表達成了說教,孩子反而什麼都聽不進去。

    因此,在傾聽孩子的感受和情緒時,家長不要急於說什麼,而是應該與孩子多一些身體上的接觸,給孩子一種肯定的暗示,使孩子有充分的安全感,能夠更加沒有顧慮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傾聽時充分接納孩子

    成人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否定孩子的感受。比如當孩子跌倒哭泣時,媽媽會對孩子說“別哭了,不疼。”其實這時候孩子會產生疑惑和錯覺,明明我感到是疼痛,可媽媽為什麼說不疼呢?是媽媽說的對,還是我的感覺對呢。時間長了,孩子就不願意與父母交流了,因為我的感受和你的感受是截然相反的。

  • 6 # 星晴閱讀

    當孩子在課堂上頻繁做小動作,煩躁易怒,無法安安靜靜聽老師講課,你會不會懷疑孩子得了“多動症”?其實大部分孩子之所以存在這類問題,根源是作為父母的我們沒能做到有效地傾聽孩子。

    首先,傾聽要從嬰兒期開始,要想讓剛出生的嬰兒擁有一個好的被傾聽環境,產婦自身要得到呵護和照顧,如果產婦獨自承受照顧孩子的壓力,睡眠不足,自我懷疑和自卑感的形成可能引發產後抑鬱,嬰兒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就可能引發嬰兒的心理問題。

    科學研究表明,嬰兒時期的大腦發育最快速,如果我們能在嬰兒期去傾聽孩子,就有機會進行早期干預,在幼兒的發展偏離正軌時,越儘早處理問題,花費的時間就會越少。

    其次,要實現有效的傾聽,要求必須創造溫馨的傾聽環境。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提供治療時會充分保障傾聽時間,使用安全舒適的房間,同時為患者提供全心全意的陪伴。

    這是因為當父母帶著孩子尋求治療時,本身可能因為懷疑孩子是不是出了問題產生了心理壓力,如果不給他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傾聽環境,他們很難輕鬆地說出自己的家庭故事,孩子和父母也就不能很快重新建立情感連結,傾聽就不能發揮最大的療愈效果。

    最後,傾聽時要做到共情並充滿耐心。要求我們在傾聽時做到不帶評判的尊重,要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切身體會對方的感受,而不是空洞地說一句“我瞭解你的感受”。

    在傾聽孩子時必須保持身心平靜,這樣才會有足夠的耐心聽孩子講完,如果心情煩躁不安,可以嘗試透過瑜伽、體操、游泳和步行等運動方式讓自己的不良情緒得到平復後再傾聽,書中告訴我們還可以透過音樂、編織、戲劇和講故事等創造性療愈方法傾聽孩子的身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活中的好習慣你會一直堅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