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流浪貓傳奇
-
2 # 墨雪問心
劉備投靠劉表後,被安排駐紮在新野,不久就被“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但二弟關羽,三弟張飛卻不服這個手無縛雞之力,只會誇誇其談的書生!那麼,關羽張飛早期為何不服諸葛亮呢?
一、關羽張飛不喜劉備過於看重諸葛亮早在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關羽、張飛就有些不太喜歡諸葛亮。記得當時劉備親自冒著大雪前去拜訪諸葛亮,結果張飛卻說:“天氣如此寒冷,為何前去拜見一位山村野人。”當時的野人不是指現在的原始野人,而是指閒散在家的無業之人。
後來等到劉備好不容易請出了諸葛亮,“玄德待孔明如師,食則同桌,寢則同榻”,可見劉備以師禮對待諸葛亮,這在無形中抬高了諸葛亮在軍中的地位,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當然引起關羽和張飛的不滿。
二、諸葛亮過於年輕據史料記載,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的時候是公元208年,當時諸葛亮才28歲,這樣的年輕人在關羽、張飛眼裡就是個小夥子,關羽、張飛已經年過40了。關張二人又都是武藝超群的人,在沒有親眼看到諸葛亮展示才華之前,兩人自然不會對其心服口服。加上劉備老是把年輕的諸葛亮當成老師一般尊敬,這樣就加劇了關、張二人對其的反感。
三、諸葛亮行事,風格強硬諸葛亮做事,一板一眼,排兵佈陣更是風格強硬,而且喜歡以權和法來強壓於人。“但恐關、張二人不肯聽吾號令;主公若欲亮行兵,乞假劍印。”諸葛亮知道關張二人不服自己,所以先要走指揮權,畢竟軍令如山,關羽張飛不敢不聽,“劍印在此,違令者斬!”諸葛亮早就算計好了!甚至連劉備都被他分派了任務,“主公自引一軍為後援”。關羽的驕傲世人皆知,張飛則事事以大哥和二哥為主,諸葛亮沒來前除了劉備無人對他們發號施令,諸葛亮一來相當於多一個可以管轄他們的人,兩人心中有所不滿和不服是人之常情。
四、諸葛亮被誇得厲害,無形之中讓關羽張飛內心有些不爽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之前,諸葛亮被傳得神乎其神,司馬徽說“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徐庶說自己遠不如諸葛亮;而且諸葛亮還自比管仲、樂毅,但在關羽和張飛這兩員悍將眼裡,諸葛亮再厲害也只是大家的說法,沒有漂亮真實的戰績,都是紙上談兵,究竟是驢子是馬,那得牽出來溜溜才知道!綜上所述,就是關羽張飛一直不服諸葛亮的四個原因。不過諸葛亮一把大火燒了新野大敗夏侯惇後,關羽張飛這才由不服到心悅誠服,“孔明真英傑也!”,“關、張下馬拜伏於車前”,從此敬服,再也沒有刁難過諸葛亮!
-
3 # 大英子vlog
說起三國桃園三結義的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估計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演義中,他們三人一見如故,立即結拜為兄弟,誓曰同生共生,一起匡扶漢室,實現心中的抱負。三人中,劉備居長,關張二人事事以他為尊。不過在劉備面前從無怨言的他們,骨子裡面卻存有一股傲氣,不肯輕易為他人折服。例如諸葛亮剛剛加入這個陣營的時候,他們就對其非常排斥。
-
4 # 淡泊人生57645234
諸葛亮在軍事上不如法正和龐統,其實是羅貫中寫書時張冠李帶把一些奇謀的戰役都成了他的功勞,如赤壁之戰就是周瑜親自指揮的,即然孔明有天經緯地之才每次劉備攻城奪地為何只帶法正和龐統,從未帶孔明去,在劉備統治時允許法正以權謀私,孔明只能按章辦事,可見當時法正地位和信譽度比孔明高多了。關羽張飛及劉備三人是從庶民結拜的兄弟,幫助劉打江山出生入死,從地位上講遠在孔明之上,況且打江山時正需要武將且關羽張飛在軍事上略懂一點,綜上所述,關羽張飛不服從孔明是有依據的。
-
5 # 山下出泉
關羽、張飛和劉備三人結為兄弟,成為一段歷史佳話。劉備用結親兄弟的方式把他們三個人的生命聯絡在一起,同時同生,死時同死,不管劉備投奔哪裡,關羽、張飛總是侍立在劉備左右。關羽、張飛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在初期是諸葛亮所不能比的,雖然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得到諸葛亮就可安天下,關羽、張飛覺得徐庶和司馬徽把諸葛亮說的太神,不可信。我們從劉備帶著關羽、張飛去請諸葛亮時的態度就可以看的出來,他們倆覺得請諸葛亮太多此一舉。
劉備和 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南陽臥龍崗去請諸葛亮,恰好諸葛亮出去了,劉備只失望而歸,不久他們又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外出閒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好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間,劉備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請諸葛亮。當他們到諸葛亮家前,已經是中午,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這就是有名的三顧草廬。諸葛亮為什麼要劉備請三次?有的說是為了抬高自已的地位,讓自已在劉備的地方里有個說話的份量。諸葛亮的苦心,關羽、張飛又如何能懂,這就是文臣和武將的區別,文臣做事細緻,武將做事粗糙。
諸葛亮出山的第一戰就是火燒新野,讓關羽、張飛從不信任到信任,從不佩服到佩服。這個火燒新野讓關羽、張飛見識了諸葛亮的軍事才能。
事情是這樣的,劉備聽從徐庶的建議拜諸葛亮為軍師,可關羽、張飛兩人不服劉備這個決定,認為劉備太高看諸葛亮了,像諸葛亮這樣年輕人,有何能力戰勝曹操。而劉備還把諸葛亮奉為上賓,此舉讓關羽、張飛特有意見,但又不能提。而劉備呢,又想借助曹操派夏侯惇攻取新野之際,為諸葛亮樹威。因此,劉備將手中的劍印交給了諸葛亮,關羽、張飛二人無奈只得聽從排程。諸葛亮命關、張二人埋伏於博望坡峽谷內,又命趙雲前去引敵,他料定這夏侯惇一定會中計。果不其然,夏侯惇輕敵冒進隨趙雲進入了峽谷,還未反應過來就見到背後燃起了大火,不多時四周也燃燒了起來,一時之間軍中大亂,人仰馬翻,夏侯惇本人也不得不倉皇逃竄,狼狽不已。關、張二人大敗曹軍,率軍回營,一見到孔明便下馬跪拜,贊孔明神機妙算,不費吹灰之力就敗了那夏侯惇10萬精兵,佩服的五體投地。
-
6 # 墨雪問心
劉備投靠劉表後,被安排駐紮在新野,不久就被“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但二弟關羽,三弟張飛卻不服這個手無縛雞之力,只會誇誇其談的書生!那麼,關羽張飛早期為何不服諸葛亮呢?
一、關羽張飛不喜劉備過於看重諸葛亮早在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關羽、張飛就有些不太喜歡諸葛亮。記得當時劉備親自冒著大雪前去拜訪諸葛亮,結果張飛卻說:“天氣如此寒冷,為何前去拜見一位山村野人。”當時的野人不是指現在的原始野人,而是指閒散在家的無業之人。
後來等到劉備好不容易請出了諸葛亮,“玄德待孔明如師,食則同桌,寢則同榻”,可見劉備以師禮對待諸葛亮,這在無形中抬高了諸葛亮在軍中的地位,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當然引起關羽和張飛的不滿。
二、諸葛亮過於年輕據史料記載,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的時候是公元208年,當時諸葛亮才28歲,這樣的年輕人在關羽、張飛眼裡就是個小夥子,關羽、張飛已經年過40了。關張二人又都是武藝超群的人,在沒有親眼看到諸葛亮展示才華之前,兩人自然不會對其心服口服。加上劉備老是把年輕的諸葛亮當成老師一般尊敬,這樣就加劇了關、張二人對其的反感。
三、諸葛亮行事,風格強硬諸葛亮做事,一板一眼,排兵佈陣更是風格強硬,而且喜歡以權和法來強壓於人。“但恐關、張二人不肯聽吾號令;主公若欲亮行兵,乞假劍印。”諸葛亮知道關張二人不服自己,所以先要走指揮權,畢竟軍令如山,關羽張飛不敢不聽,“劍印在此,違令者斬!”諸葛亮早就算計好了!甚至連劉備都被他分派了任務,“主公自引一軍為後援”。關羽的驕傲世人皆知,張飛則事事以大哥和二哥為主,諸葛亮沒來前除了劉備無人對他們發號施令,諸葛亮一來相當於多一個可以管轄他們的人,兩人心中有所不滿和不服是人之常情。
四、諸葛亮被誇得厲害,無形之中讓關羽張飛內心有些不爽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之前,諸葛亮被傳得神乎其神,司馬徽說“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徐庶說自己遠不如諸葛亮;而且諸葛亮還自比管仲、樂毅,但在關羽和張飛這兩員悍將眼裡,諸葛亮再厲害也只是大家的說法,沒有漂亮真實的戰績,都是紙上談兵,究竟是驢子是馬,那得牽出來溜溜才知道!綜上所述,就是關羽張飛一直不服諸葛亮的四個原因。不過諸葛亮一把大火燒了新野大敗夏侯惇後,關羽張飛這才由不服到心悅誠服,“孔明真英傑也!”,“關、張下馬拜伏於車前”,從此敬服,再也沒有刁難過諸葛亮!
-
7 # 大英子vlog
說起三國桃園三結義的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估計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演義中,他們三人一見如故,立即結拜為兄弟,誓曰同生共生,一起匡扶漢室,實現心中的抱負。三人中,劉備居長,關張二人事事以他為尊。不過在劉備面前從無怨言的他們,骨子裡面卻存有一股傲氣,不肯輕易為他人折服。例如諸葛亮剛剛加入這個陣營的時候,他們就對其非常排斥。
-
8 # 上善若水任其方圓
關羽和張飛自持與劉備有桃園三結義兄弟之情,再加上蜀漢初期元老級人物,所以才開始不太服從諸葛亮一個新人,來了就當蜀漢二號人物軍隊總參謀長,但最後見識了諸葛亮打仗的若干勝利的計謀後,自然心服口服。
關羽和張飛屬於武將型人才,可戰而不可謀。
諸葛亮屬於謀士型文才,屬於可謀不可武的文人。
回覆列表
關羽、張飛和劉備三人結為兄弟,成為一段歷史佳話。劉備用結親兄弟的方式把他們三個人的生命聯絡在一起,同時同生,死時同死,不管劉備投奔哪裡,關羽、張飛總是侍立在劉備左右。關羽、張飛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在初期是諸葛亮所不能比的,雖然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得到諸葛亮就可安天下,關羽、張飛覺得徐庶和司馬徽把諸葛亮說的太神,不可信。我們從劉備帶著關羽、張飛去請諸葛亮時的態度就可以看的出來,他們倆覺得請諸葛亮太多此一舉。
劉備和 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南陽臥龍崗去請諸葛亮,恰好諸葛亮出去了,劉備只失望而歸,不久他們又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外出閒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好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間,劉備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請諸葛亮。當他們到諸葛亮家前,已經是中午,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這就是有名的三顧草廬。諸葛亮為什麼要劉備請三次?有的說是為了抬高自已的地位,讓自已在劉備的地方里有個說話的份量。諸葛亮的苦心,關羽、張飛又如何能懂,這就是文臣和武將的區別,文臣做事細緻,武將做事粗糙。
諸葛亮出山的第一戰就是火燒新野,讓關羽、張飛從不信任到信任,從不佩服到佩服。這個火燒新野讓關羽、張飛見識了諸葛亮的軍事才能。
事情是這樣的,劉備聽從徐庶的建議拜諸葛亮為軍師,可關羽、張飛兩人不服劉備這個決定,認為劉備太高看諸葛亮了,像諸葛亮這樣年輕人,有何能力戰勝曹操。而劉備還把諸葛亮奉為上賓,此舉讓關羽、張飛特有意見,但又不能提。而劉備呢,又想借助曹操派夏侯惇攻取新野之際,為諸葛亮樹威。因此,劉備將手中的劍印交給了諸葛亮,關羽、張飛二人無奈只得聽從排程。諸葛亮命關、張二人埋伏於博望坡峽谷內,又命趙雲前去引敵,他料定這夏侯惇一定會中計。果不其然,夏侯惇輕敵冒進隨趙雲進入了峽谷,還未反應過來就見到背後燃起了大火,不多時四周也燃燒了起來,一時之間軍中大亂,人仰馬翻,夏侯惇本人也不得不倉皇逃竄,狼狽不已。關、張二人大敗曹軍,率軍回營,一見到孔明便下馬跪拜,贊孔明神機妙算,不費吹灰之力就敗了那夏侯惇10萬精兵,佩服的五體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