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泥人161

    洞玄國師究竟是何大神,一時半刻還不好回答,只能說洞玄國師肯定是位法力很深的高人,這一百零捌個天罡地煞星是興風作浪的妖魔,不鎮住他們,他們會讓人間無安寧之日,所以洞玄國師受了當朝旨意,使法念咒,將這些妖魔鎮壓,讓他們永無出頭之日,誰曾想到,宋朝有這一劫,妖魔出現,來了個水滸一百單八將,我是識淺荒唐之測,請諒解,謝謝!

  • 2 # 小魔推書

    洞玄肯定是高人,我們且不深究,水滸等本就是虛構也帶一些神秘色彩,那我們就從其他小說論證一下,為什麼要鎮壓這天罡地煞星

    1.從封神演義看,武王伐紂,姜子牙立封神臺,掌封神榜上榜者多數為截教之人,截教講究有教無類,弟子妖魔較多,所以封神星辰星君多為妖魔之屬,從他們的名字也能看出;

    2.再說為什麼天上的星君下凡,多做做亂為孽。西遊記中也有星君下凡為妖,如奎木星君奎木狼

  • 3 # 唐風宋月

    昨天情人節,回答一半被女票拉著逛街了,今天繼續。

    話說宋仁宗派洪太尉上龍虎山請張天師下山降妖除魔,洪太尉三次錯過張天師,結果到了伏魔殿,太尉指著門道:“此殿是甚麼去處?”主持真人答道:“此乃是前代老祖天師鎖鎮魔王之殿。”太尉又問道:“如何上面重重疊疊貼著許多封皮?”真人答道:“此是老祖大唐洞玄國師封鎖魔王在此。但是經傳一代天師,親手便添一道封皮,使其子子孫孫不得妄開。走了魔君,非常利害。今經八九代祖師,誓不敢開。”

    先說一下張天師。張天師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職稱。第一任張天師名叫張道陵,乃漢相張良後人,他創立了一個道派,名叫正一道,因為入派之人都得交五斗米入派費,因此又叫五斗米道。他自稱被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所以教眾尊稱他為張天師。張天師用大法力降服了蜀中六大魔王,將他們幽禁在荒蠻之地,為了防止這些魔王出來興風作浪,他將天師之位和降魔之法傳給了後人,因此張天師這個職稱是世襲罔替的,至今據說傳到了六十四代。

    因此洪太尉在龍虎山上遇到的道童,就是一代天師。封印一百零八個魔王的大唐洞玄國師,也是一代天師。我們只要把歷代天師之名列出來,就能知道這兩位天師都是誰。

    第一代張道陵,第二代張衡,第三代張魯,第四代張盛,第五代張昭成,第六代張樹,第七代 張回,第八代張迥,第九代張符,第十代張子祥 ,十一代張通,十二代張恆,十三代張光,十四代張慈正,十五代張高,十六代張應韶 ,十七代張頤,十八代張士元,十九代張修,二十代張諶。二十一代張秉,二十二代張善,二十三代張季文,二十四代張正隨,二十五代張乾曜,二十六代張嗣宗,二十七代張象中 。

    張諶,字子堅,通儒,精於草隸,博學當時,且好道,能辟穀。唐會昌辛酉年,唐武宗召見,賜傳籙壇字額曰:“真仙觀”,將命官,辭歸不受。鹹通中,唐懿宗命建金籙大醮,賜金帛還山。一日,大醉而化,年一百餘歲。元至正十三年贈“衝玄洞真孚德真君”。

    洞玄國師兩個關鍵詞,一是洞玄,二是國師。張諶被後人封為“衝玄洞真孚德真君”,正與洞玄二字暗合。國師是皇帝對得道之人的尊稱,唐武宗崇奉道家,大力滅佛,史上三武滅佛,數他最狠,傳言他就是吃了道士煉製的仙丹暴斃的。張諶身為第二十代天師,首當其衝是唐武宗第一召見物件。唐武宗還賜了他一塊匾額,稱他為真仙。因此這位大唐洞玄國師毫無疑問就是龍虎山第二十代天師張諶無疑。

    張象中,字拱宸,生三月能行,五月能言,七歲召赴闕,賜紫衣,命嗣教,賜坐問道,大稱旨,上(宋仁宗)賜宸翰,後歸徵君山悟竹塘結廬以居,得道衝舉。(一雲:年十三,穎慧非常,博通經史,尤有道術,宋仁宗召見,賜坐諮問,道法甚妙,特賜紫衣,親灑宸翰,以鎮福庭。後賜束帛金器,自後朝廷寵薦至師,承襲真人之教,終身不怠。)

    洪太尉遇到的道童“雖然年幼,其實道行非常。他是額外之人,四方顯化,極是靈驗。世人皆稱為道通祖師。”張象中七歲受到宋仁宗接見,正與書中的道童形象吻合。“道法甚妙”,正與道通祖師吻合,因此這位道童正是第二十七代天師張象中。主持真人說,從洞玄國師到如今天師,大概過了八九代,說的應該是虛數。因為第二十八代天師張敦復活躍在宋神宗時期,並非宋仁宗。

  • 4 # 毛劍傑

    另外,水滸作者們很可能對道教有一定的涉獵,但瞭解不深,所以許多道教的設定都犯了常識性的錯誤。比如全真教興起於南宋年間,宣和到靖康年間,連王重陽都還處於童年時期。但水滸中已經開始以“全真”來稱呼道士了。究其原因,自元代以後,全真教在民間的影響日益擴大,因此“全真”也就成了道士的代名詞。

    類似的bug,很可能是水滸的作者在創作時採用了當時比較流行的說法,並沒有對道教歷史進行考證造成的。這在古典小說中算是一個普遍現象,可以發掘出來作為資料,或者作為腦洞的素材,但沒必要以此為依據來苛責作品本身。

    至於大唐洞玄國師,顯然沒有確切的答案。這位國師屬於背景人物的背景人物。一說洞玄子為唐代道士張鼎之,字臺業,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昭宗乾寧中前後在世,著有詩集一卷《唐才子傳》傳世。

    《夷堅丁志》卷十《洞元先生》載:沈若濟,臨安人,結庵茅山,以施藥為務。宣和間蒙召對,賜封“洞元先生”。嘗指華陽洞之東隙地曰:“死必葬我於是。”其徒以地勢汙下為言,不聽。紹興十五年卒。其徒用治命,掘地六尺許得石板,大書六字曰:“沈公瘞劍於此。”觀者異焉。豈非先有神物告之者乎?佳城漆燈之說,信有之矣。

    “洞元”字樣,為嚴元照影宋手寫本的寫法,宋人因避宋帝始祖趙玄朗諱,遇“玄”輒改“元”字, 此處“洞元”應即“洞玄”無疑。據《雲笈七籤》卷六說:“洞玄之教以教主靈寶君為跡,以赤混太無元無上玉虛之氣為本。”靈寶君即靈寶天尊,全稱為“上清靈寶天尊”,是道教“三清”尊神之一,與元始天尊、道德天尊併為三洞教主,居天界“上清”仙境。龍虎山上清宮,正是他的香火院。

    兩相對照,《水滸》第一回相關情節,很可能是受《洞元先生》啟發。一來,二者名號相同,都稱“洞玄”;二來,兩人都有預知後事的異能:或在數百年前於殿碑預鑿“遇洪而開”字樣,或在生前於地下預留“沈公瘞劍於此”的石板。

    此外,《水滸》中眾人掘地三四尺,“見一片大青石板,可方丈圍”等描寫,也與“掘地六尺許得石板”相似。唯小說將洞玄先生說成唐代“祖老”,與《夷堅志》中這位宋代洞元先生年輩不符。不過這又是小說家活用材料的慣技。

  • 5 # 自說文史

    水滸中,梁山108將的出現,並非沒有緣由,這一點,作者在第一回就已經說過了。

    仁宗時期,天下爆發瘟疫,在范仲淹的建議下,仁宗皇帝派洪太尉到江西龍虎山請天師來禳災。洪太尉先是被老虎蟒蛇所嚇,又覺得被道通祖師所騙,所以氣不打一處來。他想找人發洩,正好看到了伏魔大殿,遂不顧真人的阻止,強行讓人開啟大殿,挖掘石碑,放出了鎮壓多年的天罡地煞星。

    這些天罡地煞星,被稱為妖魔,其實就是後來的108將。鎮壓他們的人,是大唐洞玄國師。

    然而,洞玄國師究竟是誰?他為什麼要鎮壓天罡地煞星呢?書中沒有說明,下面就來說說這兩個問題。

    其一,洞玄國師是誰

    按著書中來說,洞玄國師是唐代人,且封號中有“洞玄”二字。所謂國師,也就是道教天師,天師不是一個人,而是歷代道教掌教都是叫張天師,第一任是張道陵。翻閱天師譜可以發現,二十代天師張諶的封號中,就有洞玄二字。

    張諶,字子堅,通儒,精於草隸,博學當時,且好道,能辟穀。唐會昌辛酉年,唐武宗召見,賜傳籙壇字額曰:“真仙觀”……元至正十三年贈“衝玄洞真孚德真君”。

    不過,張諶的封號是“玄洞”,而且是元代才有的這個封號,最關鍵的是,他並沒有做官。所以,說張諶就是水滸裡的洞玄國師,是很牽強的。

    倒是《夷堅丁志》中提到過一位洞元先生,與水滸裡的洞玄國師很像。

    這位洞元先生叫沈若濟,宋徽宗宣和年間被賜封“洞元先生”。他曾經指著華陽洞東北的一塊地方,告訴別人,自己死後埋在這裡。大家覺得那裡很髒,就勸阻他,但是沈若濟。後來埋葬他時,人們挖地,挖出來一塊石板,上面寫著“沈公瘞劍於此”。瘞,讀音為義,意思是埋葬。

    洞元先生事蹟與水滸洞玄國師事蹟很像,都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最關鍵的是,“元”字在宋代是避諱“玄”改寫(趙匡胤祖上是趙玄朗,也有人說趙玄朗就是趙匡胤),他本來就是“洞玄”。

    當然,小說不必嚴格符合歷史,水滸中的大唐“洞玄國師”,或許是作者參考了沈若濟埋劍之事,也許只是隨手寫就,畢竟道教典籍中常有“洞玄”二字。

    其二,洞玄國師為何鎮壓天罡地煞星

    按照九天玄女所言,天罡地煞星本來都是天上的正神,不過,後來因為星主(也就是天魁星)魔心未斷,所以被玉帝罰下天界,到人間繼續歷練,魔心消除後才能重新回到天上。當然,下界人們的罪業也很重,所以天帝派他們去殺戮。

    這108位魔君剛被貶到凡間時,洞玄國師可能不希望黎民受苦,或者說是故意如此,所以才先是鎮壓他們,而後又寫下“遇洪而開”,讓後人放出他們,畢竟他也不能違背天意。

    總之,天罡地煞星是帶著使命而來,所以終究會出世。洞玄國師作為高人,不可能不知道這些,所以他先是鎮壓,後來又放出罡煞。還有一點,洞玄國師應該算出了,在徽宗年間讓天罡地煞鬧一鬧更合適,所以先把他們鎮壓一段時間。

    說白了,一切都是天帝安排好的,或者說作者就是要這麼設計,不然就沒有後來之事了。

    就好像《紅樓夢》裡的神瑛侍者(轉世為賈寶玉)與絳珠仙草(轉世為林黛玉),《說岳全傳》裡的大鵬鳥(轉世為岳飛)和赤須龍(轉世為金兀朮)一樣,都是先有一段緣由,才有後來之事。這種神魔靈怪之事,在明清小說中非常常見,不能用今天的眼光來看。

  • 6 # 綠野萍蹤01

    可以肯定的是,《水滸傳》中提到的大唐洞玄國師隱寫的是第二十代張天師張諶。這樣講有何依據呢?施耐庵為何又要讓大唐的國師來鎮鎖一百單八天罡地煞呢?

    梁山天罡地煞的“過去、現在、未來”

    要解答題主的問題,就得先搞清楚梁山一百單八將是什麼來歷,他們的“前世”是什麼身份,為何被一個“凡人”制服。被洪太尉誤走之後,梁山好漢又將何去何從。

    卻說洪太尉在上清宮住持真人的引誘下,來到了伏魔之殿。這座殿宇顯得很特別,尤其是大門上重重疊疊貼著的封皮引起了洪太尉的好奇,便問住持真人,這座殿是幹什麼用的,為何貼著這麼多封皮。住持真人告訴洪太尉:此是老祖大唐洞玄國師封鎖魔王在此

    住持真人這句話便解答了題主在題目說明中的一個疑問,原來,大唐洞玄國師鎮鎖的並不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而是“魔王”。也就是說,梁山好漢的“前世”是魔王。

    其實,住持真人說的,還不是這些魔王的真正來歷,大唐洞玄國師只是“鎮鎖”妖魔,而不是降服。這就好比人不是洞玄國師抓的,他只是負責把他們關押了起來。

    那麼,伏魔大殿地窖中的妖魔又是誰降服的呢?這個問題留待下文再講。此處,先簡要交代一下這些妖魔被放出來之後,他們將何去何從,也就是梁山好漢的“現在”與“未來”又是什麼身份。

    梁山好漢在《水滸傳》中是有“過去、現在、未來”的,這個細節隱藏在宋江殺閻婆惜之後,“朱仝義釋宋公明”這節故事中。宋江所藏的地窨子,實際上對應的是伏魔大殿地窖。在地窨子上面,是一張供床,供床上供奉的是“三世佛”。

    所以,梁山好漢的“過去”是妖魔,“現在”是造反的好漢,“未來”才是上應天罡地煞的星君。

    我們讀《水滸傳》不可以一種眼光去看待所有的梁山好漢,諸如林沖、魯智深、武松等被歷來看作俠義英雄的人物,都是需要“還道”修煉才能成為英雄豪傑的,他們都曾經做過妖魔的事情。

    所以,洞玄國師鎮鎖的不是天罡地煞,而是一百零八個妖魔。而且,這些妖魔不是洞玄國師降服的。

    既然梁山好漢不是被洞玄國師降服的,那麼,誰又是《水滸傳》中的降妖鎮魔之人呢?

    洞玄國師就是個看大門的

    接著上文繼續講。宋江家的地窨子對應的是龍虎山伏魔之殿的地窖,但是,這兩處鎮鎖妖魔的地方卻又大不相同。宋江家的地窨子上面是三世佛的供床,而龍虎山地窖上面,卻是一隻烏龜馱著的石碣。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中國古代神話中,龜與龍、鳳、麟是天之四靈,龜蛇組合就是“玄武”——“玄”字出現了。

    書中交代,洪太尉誤走妖魔,是因為嘉佑三年三月初三這次早朝引發的。三月初三,正是玄武大帝的誕辰——這是書中最關鍵的一個“玄”字。

    宋江在九天玄女殿吃了三杯仙酒、三枚仙棗,受了三卷天書,天書“可長五寸,厚三寸,闊三寸”。這一組數字,正對應了嘉佑三年誤走妖魔的時間——“玄”字被一再強調。

    重要的事,施耐庵不止說三遍。

    如此之多的“玄”字是什麼意思呢?原來,施耐庵說,龍虎山地窖中鎮鎖的妖魔,是玄武大帝降服的。

    玄武大帝是紫薇大帝麾下戰將,曾經奉命降妖除魔。《水滸傳》以這個道家神話,把玄武大帝降服的妖魔“接”了過來,交給大唐洞玄國師鎮鎖。因而,龍虎山就是玄武大帝關押妖魔的“看守所”。

    書中以“三月初三”隱藏了玄武大帝才是真正的放走妖魔之人,這些妖魔經歷了“還道”,便將成為玄武大帝的戰將,完成《水滸傳》的主題“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然後,便將“重登紫府”,上應天星。

    施耐庵為何這樣寫,是有深刻寓意的。這個寓意隱藏著北宋王朝的滅亡,以及大明王朝的秘史。這一點,下文還將就涉及到北宋的歷史,稍作解讀。

    上清宮住持真人在佛魔之殿的大門邊,還對洪太尉說道:經傳一代天師,親手便添一道封皮,使其子子孫孫,不得妄開。……今經八九代祖師,誓不敢開

    果然,洞玄國師不是降妖伏魔之人,說白了,就是個看大門的。真正鎮壓妖魔的是“玄武”,張天師連大門都進不去。

    洞玄國師為何是大唐的“洞玄國師”

    玄武大帝曾經被朱元璋封為“真武蕩魔天尊”,傳說,此神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變化之身,曾經發誓要蕩盡天下妖魔。所以,《水滸傳》中也以這樣的傳說,把梁山好漢的“過去”寫成了玄武大帝降服的妖魔。

    施耐庵以大唐洞玄國師鎮守妖魔,並非是說梁山好漢的“過去”是在唐朝犯了事,然後才被降服鎮鎖的。玄武大帝什麼時候都可以降魔,但施耐庵為何要讓大唐時期的張天師負責鎮鎖呢?

    檢視《嗣漢張天師世家》世家可知,元至正年十三年,曾經奉第二十代張天師張諶為“衝玄洞真孚德真君”。有答題者沒有仔細看,就說張諶的封號是“洞玄國師”。其實,只是張諶張天師的封號中有“玄洞”二字,這兩個字之間是要斷句的。

    因而,僅憑“玄洞”二字是無法確認《水滸傳》中的“大唐洞玄國師”就是張諶。但是,我為何可以確認這代張天師就是第二十代張天師呢?

    這就需要細讀《水滸傳》,並且深刻領會其主題思想了。

    施耐庵在“花和尚大鬧五臺山”故事中,隱藏了宋徽宗下“革佛詔”革佛的歷史。讀懂這個故事,就可以認定大唐洞玄國師就是張諶張天師。為何?

    第二十代張天師是唐武宗所封,唐武宗便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三武一宗”滅佛皇帝。因而,張天師奉命放出妖魔,擾亂的是宋徽宗這朝皇帝,施耐庵以唐武宗的典故來譴責宋徽宗的“革佛”。

    在伏魔之殿前,上清宮住持真人還對洪太尉說伏魔大殿:今經八九代祖師,誓不敢開。按照這句話往上倒,也能確認大唐洞玄國師就是唐武宗時期的張天師。

    書中的虛靖先生是第三十代張天師張繼先,因為這代張天師是宋徽宗時期的張天師,所以,張繼先沒有在上面貼上封皮,封皮應當只貼到了第二十九代張天師這兒。從這裡往上數,正好就是第二十代張天師。

    施耐庵取了“衝玄洞真孚德真君”中的“玄”字,與《水滸傳》所要講述的玄武大帝故事相契合,又以“革佛”的歷史找到了帶“玄”字的第二十代張天師。於是,就是大唐洞玄國師鎮鎖了妖魔。

    洞玄國師給玄武大帝看大門,他的徒子徒孫們則負責看管、監督梁山好漢。然後,按照玄武大帝的指令,引導天罡地煞完成了使命,迴歸紫府,這才成為天上的星宿。

    即便張天師是一個半仙之體,他是無法降服這群妖魔的,更不可能把天上的星宿壓在伏魔大殿之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覺得狗肉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