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禹爸爸

    可以說絕大多數的影響都是來自爸爸媽媽的!

    中國自古就有“子不教父之過”“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一方面反映的是遺傳所在,另一方面就是爸媽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作用。我們也經常會聽說或者看到1.“那誰誰家的父母都是高層知識分子,孩子成績特別優秀”2.“那誰誰家不是特別好,但是孩子特別懂事,有禮貌”3.“那誰誰家孩子,父母工作太忙,沒時間教育孩子,孩子脾氣太大,經常和同學打架,抽菸”這些鮮活的例子就說明了,父母的教育對孩子是起關鍵作用的。

    一方面,父母是孩子在小時候接觸時間最多的人,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父母的言談舉止他都能看到,並且會去模仿好的方面。另一方面,隨著他的慢慢長大,自己會思考。看見外父母不好的習慣,隨地吐痰,見人不禮貌打招呼,他也會學習。同時也會學習自己所見所聞到的一些壞習性,這時候父母發現以後不能及時去指正改正的話,孩子就會有很多壞習慣,這樣日積月累,孩子就會變成壞孩子。所以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導師,也是孩子的最重要的朋友。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

  • 2 # 愛如禪

    影響之大毋庸置疑!我小時候,我父親那邊給我灌輸的是“唯我獨尊”式的思想。我母親那邊給我灌輸的是“謙虛謹慎”為做人準則!所以我的青少年時期一直是個很矛盾的人,外表自信自強,內心謹小慎微!做了一件事之後就會強迫症犯了似的反覆來回憶事情的始末,然後後悔剛剛的衝動!~後來自己慢慢調整統一了!感覺現在的自己”膽大心細,有勇有謀”!

  • 3 # 嘻哈百年

    1982年,我五歲時父母離異。我被判給了母親,當時我並不懂離婚是怎麼回事,只是覺得突然家裡少了一個人,讓我非常不適應,這是我小時候感受到的最莫名其妙、最難以理解的事情。

    在我九歲時母親患上了癌症。由於我問家裡的長輩們我媽媽為什麼得這種病?於是年幼無知的我又懂得了一個新概念“第三者插足”。原來在那個思想保守的年代,在我們生活的那個小城市裡,離婚是讓人難以想象的。於是我家的事情成了家家戶戶熱衷的話題。我的母親是醫生,而且是一位非常熱愛學習的醫生。正是在我母親去外地進修學習期間,我父親背叛了她。這件事對母親的打擊非常嚴重,長期的壓抑使母親患上了癌症。從此母親就踏上了與病魔抗爭的漫漫長路。

    由於母親要去北京看病。我被安排到了親戚家裡。我有很多的舅舅和姨媽,他們在我眼裡一直都是慈眉善目的。可是這次我感受到了非常大的不同。可能是因為我要在人家生活一段時間吧。幹活是必須的,而且還經常捱揍。每天吃一頓飯,有時候會有兩頓,舅媽不讓我跟他們一起吃飯,所以每天我都是自己吃飯。舅舅家吃飯都是關著門吃。我在門外透過門縫看到我表弟正在吃蘋果,可給我饞壞了。

    這就是我的童年。很遺憾,我並沒有體會到父母的教育方式。不能完整的回答這個問題。

    我有一個灰色的童年。在我的童年裡沒有團聚,只有分離,沒有快樂,只有悲傷。所以我在小的時候就發過誓,以後我要讓自己的孩子擁有最幸福的童年。絕不讓孩子重蹈我的覆轍。於是我在結婚後就開始讀育兒的書籍,學習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並在教育過程中不斷的積累總結。

    最後,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有責任、有擔當,給孩子一個完整美好的童年!

  • 4 # 兩位媽媽

    (圖片源於網路)

    1、爸爸媽媽教會了我尊重老人、孝敬長輩的美德

    記得從我懂事開始,我們家的飯桌上肯定是先等爺爺奶奶坐好並且下第一筷後,我們小輩才能動筷子吃飯。因為老人牙口不好,所以媽媽做飯總是儘量做爛的軟的,爺爺奶奶喜愛的。而且家中有好吃的,爸爸媽媽肯定先端給爺爺奶奶吃,所以我小時也跟著爸爸媽媽學——有好東西一定第一個孝敬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而且後來外出上大學,每次給家中打電話也是先問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身體狀況。這個尊重老人和孝敬長輩好習慣甚至也一直影響著我的工作和組建的新家庭。

    (圖片源於網路)

    2、爸爸媽媽培養了我言而有信、海納百川的性格

    在我的印象裡爸爸媽媽朋友很多,他們也經常幫朋友忙,他們用自己的言傳身教教會了我做人一定要言而有信,言出必行——如果答應了別人就一定要做,如果自己做不到就不要答應別人,因為信用是一個人最大的資本。他們還告訴我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所以儘量多看別人的有點,包容別人的缺點,這樣才能廣交朋友,獲得更多人的喜愛和信任。

    爸爸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自己的言傳身教,即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榜樣作用,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 5 # 未說育兒

    有非常大的影響,小時候父親的脾氣暴躁,這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大,以至於現在孩子不聽話我也壓制不追自己的脾氣,似乎我就成了他。

    以前小時候父親喜歡跟母親吵架,一旦他氣急敗壞,甚至還會打母親。他們吵架,如果我不幫他說話,他還會打我,以至於我們姊妹幾個跟他都沒有太大的感情。

    而母親是一位勤儉節約,精打細算的人,這些習慣我們也更好的繼承了,我跟姐姐也是屬於勤儉持家的女子,從不會鋪張浪費。

    在生活上我們到繼承母親的處事風格,但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我們卻繼承父親的暴脾氣,一旦孩子不聽話,我們心底的暴脾氣,說上來就上來了,完全控制不住,有時候自己都非常的慚愧,可過去之後,似乎又回到了原點。

    很多時候自己在反省,可還是控制不住,我也很討厭自己這樣,可是沒有辦法改變自己這樣的習慣,我也成了父親當年的樣子,被孩子討厭著,一個家庭的教育方式,真的會成為孩子長大後影子,自己從不認為學過那些不好的,但是生氣的時候就不由自主的爆發出來了。

  • 6 # 上善若水利不爭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有著長遠而深刻的影響。所謂的原生家庭正是父母對孩子成長的影響體現。以前自己沒有意識到,自從自己有了孩子以後,才發現原來自己的言行舉止、處事方式等都是來自於父母。所以如果想孩子以後能有好的習慣和文明的言行,就得自己學習怎樣做一個好父母了。

  • 7 # 孩教圈

    一般來說,父母的教育方式可以貫穿孩子的一生。

    我們經常都會聽到一句話: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身上,都會有其父母的影子。同理,每一個問題學生的背後,都有其家庭教育的缺失。

    但很多家長並不這麼認為。很多家長覺得只要把孩子送到學校,那麼教育孩子就是學校的責任,父母也就不用做什麼了。同樣,發現有些孩子表現出色時,就會認為“那個學校真棒”“遇到了一個好老師”。現在“擇校風”、“學區房”的出現不就是這種現象的真實寫照嘛?我們並不能否認,孩子的成長與學校教育、教師素質等有著很大的關係;但從孩子一生的長遠發展來說,家庭教育影響更為重要。

    首先,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場所。人生是從家庭開始的。父母親對孩子的成長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他帶給孩子什麼,往往就決定孩子會成為什麼。

    其次,童年是人生最神奇的階段。兒童對我們而言還是一個黑匣子。兒童的很多神奇之處、偉大之處我們沒有認識到。兒童是怎麼認識這個世界的,兒童的個性又是怎麼形成的?我們必須很謙卑地承認對這些問題的認識還很不充分,還需要更多探索。

    第三,父母是孩子最長久的老師。父母本身就是兒童最初的世界,他們不僅是第一任老師,實際上也是兒童終身的老師、最長久的老師。第四,家庭是人真正誕生的搖籃。人的行為習慣、個性特點、認知風格等,都是在家庭中初步形成的。

    因此,人的所有問題,幾乎都可以追溯到兒童時代,追溯到家庭生活。

    這段話看起來正確得讓人無法反駁,因為他說出了大部分人一直不敢說出口的話。這種原生家庭給孩子從小樹立的三觀,是孩子最早可以解除到社會的模樣,而且也是孩子成人以後,會對事物做出的本能反應。

    好的家庭教育對於一個孩子的人格、性格、三觀會有極其重要的影響。為什麼要說從小被父母吼叫、打罵的孩子長大以後,會變得和父母一樣脾氣暴躁是有原因的,古人有云:“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我想並不是在嘲諷一個家庭的富裕程度,而是指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而且我們中的大部分父母,其實都把自己最好的一切給了孩子,教育他們知書達理、不卑不亢,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 8 # 全職媽媽育兒筆記

    對於這個問題,相信你一定聽過一個詞:原生家庭。還有一句話,孩子是父母的影印品。

    每個人的成長環境,從家庭開始,父母是第一個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愛看書的父母,大多數孩子喜歡看書;喜歡暴力的父母,大多數孩子處理情緒都很暴力……不說絕對,因為還有部分孩子能從泥潭出來自救,但是父母的影響總會存在,也許這一方面,也許是那一方面。

    就拿我剛看的書《終身成長》來說,很研究表明:對於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孩子的思維模式。大多數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著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父母。

    父母對孩子說的話,將它轉換成你傳達的資訊。這個資訊是你“你的能力是永恆不變的,我會評價你的能力”還是“你是可以發展的,我對你的發展很有興趣。”當然,優秀孩子的父母大多數是後者。

    例如稱讚,父母稱讚孩子的智力,這傳遞的就還是固定型思維模式,這會容易讓他們的自信心和積極性非常脆弱;相反,如果注意他們做事的方法——他們採用的策略、他們的努力和選擇,則是以及成長型思維模式。例如父母給孩子設立目標。父母會告訴孩子,擁有先天的才能並不是一個目標,拓展技能和知識儲備才是。

  • 9 # 雞蛋殼裡的蝸牛

    影響很大,乃至於將來的生活社交都會受到影響,就舉個例子來說:我母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一直跟我說做人一定要誠實,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不可以欺騙不可以沒信用。

    帶著這個觀念,等我長大出去工作的時候,還一直牢記這個“碎碎念”,其實是不得不記住,因為都已經融進腦子裡跟我一起長大了,剛來到社會上的時候,有相當長的一陣子我都是秉承老媽這個觀念,待人接物實實在在,從不兩面三刀,因為我根本也不會,但是大概有三五年的時間我屢屢吃虧上當,自己以誠相待卻得不到對方的真心實意,於是突然間就“推翻了”老媽的這個說法,甚至回到家裡還因此跟她吵架,質問老媽:你看到了吧,這就是你教我的,讓我實實在在,可是怎麼樣呢,你女兒處處被人算計,沒人拿誠實當回事的!……

    當時老媽沒說別的,就問我最起碼你是不是心安了,是不是無愧於心?只要自己無愧終究生活也會無愧於你,什麼都是自己栽下的,將來你會收穫到你應得到的。就是因為這句話,加上本身的秉性也已經受家庭影響根深蒂固了,就算想著不誠實,也做不到,後期越來越成熟,也慢慢發現唯有做人做事誠懇踏實,才是立足之道,從後期逐漸開始順暢的人生之路上,自己也開始重新體悟母親的話,這個時候才明白她老人家這句話的分量,和帶給我的受益。

    由此可見,家庭影響確實可以跟隨一生,所以,當下剛開始做家長,或者正行走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的家長們,希望你們重視到自己言行以及眼光心胸三觀的重要性,這可是關係到孩子以後的人生道路是否順坦的一個關鍵。

  • 10 # 安靜待花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終生老師,小時候從父母和家庭中受到的教育和影響,將伴隨我們一生的時間。父母的很多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都在有形和無形中影響著我們。我媽媽一直教導我們對長輩要有禮貌,嘴要甜,不管你有沒有成績,嘴巴甜,愛叫人會說話,長輩們都會喜歡,不會覺得你這個孩子不懂事又呆板,所以從小到大,我們家長輩對我們家的幾個孩子印象都特別好。長大後參加工作融入社會,也讓我們和他人交往有了更多的可能,我覺得這一點是父母給我們帶來的最大的影響和作用!

  • 11 # 暗香小影

    2009年,世界著名的高爾夫球星泰格·伍茲,被曝光多次婚外情以及和幾十名女性的不正當關係。泰格·伍茲的形象向來完美無瑕,這一爆炸性醜聞讓所有人感到震驚。但是,只要瞭解他的出身以及成長過程,你就不會再驚訝他這樣一個自律的球星為何在私生活方面會如此放縱。

    泰格·伍茲的父親是一個無情、易怒而世俗的實用主義者,母親是個孤兒,童年的不幸讓她和丈夫一樣,把孩子的成功看的無比重要。從泰格幾個月的時候,就開始被訓練打球,並且一直以來都是使用非常人嚴苛的方式,就是他父親所說,“這種訓練很殘忍,運用了戰犯審問技巧以及心理恐嚇脅迫——而且永不停息”。可想而知,泰格在創造職業輝煌的同時卻在私生活方面及其放縱, 與其父母的養育方式是密切相關的。

    父母的養育方式到底對子女的影響有多大呢?奧利弗·詹姆斯在他的 《天生非此》這本書中給出了答案。

    他在《天生非此》這本書中,強調了養育方式才是影響下一代心理特徵的真正原因。著重為我們解答了三個問題:父母和子女為何驚人的相似?叛逆的小惡魔是如何養成的?怎樣讓下一代擺脫自己的“壞影子”?

    父母和子女為何驚人的相似?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斯德哥爾摩綜合症”,這個概念最早來源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一場銀行搶劫案,受劫持的人質對綁匪產生了同情,並且還認同了綁匪的一些觀點,斯德哥爾摩綜合徵由此得名。

    在《天生非此》中,奧利弗·詹姆斯提出了一個新概念——“後代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意思是,孩子努力獲取父母關注,並對自己的這種行為無限維護。子女在幼年時期處於父母的完全掌控之下,他們竭盡所能迎合父母的想法,如同那些人質一樣,孩子也會採納“綁匪”的意見。對於子女來說,想要獲得父母的贊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複製父母的行為。這就是三種行為機制——言傳、身教、身份認同。

    言傳 在養育孩子過程中,父母把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灌輸給孩子,指導孩子的言行。因此,孩子們性格的養成,都會受到父母教育的直接影響,包括生活習慣、思維方式以及心態,不論好壞。

    身教 父母是孩子接觸最多的人,孩子從小就會學習父母的舉動,有的孩子甚至會完全複製父母的某些行為。我女兒在不到一歲的時候就會一板一眼地學爸爸咳嗽。

    身份認同 如果說身教是一種模仿,那麼身份認同就是孩子透過代入父母的角色來體驗他們的某些方面。孩子將父母的言行代入自身,並將其當做自己本身的一面。

    虐待 除了以上三種學習機制,奧利弗認為,虐待是子女同父母相似的最大成因,也就是“我很好,而你不是”的養育模式。如果我們曾遭受虐待,就會產生嚴重的悲觀情緒,而這會決定我們感受視界的方式。它們會頑固地留在我們身體內部,變成我們的一部分。我們對抗這種情緒的方式就是在與其他人的相處中進行重演。童年時期遭受過父母虐待的孩子,在長大後往往會變得酷似自己的施虐者。

    叛逆的小惡魔是如何養成的?

    出生前經歷的影響 產前母親的精神狀態對孩子的心理發育有一定的影響。根據調查,如果母親在產前3個月焦慮不安,那孩子在7-10歲換上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行為問題以及焦慮症的機率會大幅增加。

    幼年時期的照料 對嬰幼兒發出的訊號進行敏銳地覺察,並隨即作出迴應,這一點已被認為是兒童精神健康的根基。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曾說,對嬰幼兒的成長來說,愛如同維生素一樣必不可少。如果嬰幼兒時期缺乏親密的照料甚至遭受虐待,在長大後患心理疾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

    社會環境的影響 社會和文化對我們的心理狀態有巨大的影響,在集體主義盛行的亞洲國家,抑鬱症患者的社會力量比較強大,親屬血緣關係也更強,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它的精神疾病患病率卻最高。

    怎樣讓下一代擺脫父母的“壞影子”?

    關愛教育 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曾說,對嬰幼兒的成長來說,愛如同維生素一樣必不可少。對嬰幼兒發出的訊號進行敏銳地覺察,並隨即作出迴應,這一點已被認為是兒童精神健康的根基。

    愛的炸彈 這是奧利弗研發的一種方法來重設孩子3歲到青春期的情緒調節器。就是設定某個時間段父母和孩子獨處,並給與孩子無盡的愛和掌控感。可以讓孩子為它取個名字,比如“特殊時間”或者“媽咪時間”(“老爸啥都干時間”)。這種辦法對於很多常規的心理問題都適用。

    成年人模式 著名心理學家艾瑞克·伯恩提出,任何時候我們都處於三種不同的基本模式:父母、成年人、孩子。其中,“成年人模式”是指相對來說你能將自己與情緒分割開,用客觀角度看待自己所處的情況。再與孩子的相處出現問題時,我們如果能處於“成年模式”,就能對孩子的情緒進行評估,從而保持冷靜,中斷了上一輩對自己的“虐待”方式的延續。

    在《天生非此》中,奧利弗還深入剖析了兩個例子,波爾加夫婦用關愛培養三個女兒成為國際象棋大師,三姐妹一直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厄爾用殘酷培養兒子泰格伍茲成為世界高爾夫球星,在光輝的職業成績背後卻是放縱病態的私生活。這本書讓我們更深刻的認識到父母的養育對孩子的影響之深遠,不同的方式能早就完全不同的人生。讓我們用更多的關愛去對待自己的下一代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穿衣才能穿出“高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