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唄唄糖育兒
-
2 # 教育探微
有人說:“現在許多孩子難管難教,心理脆弱,抗挫力差, 早熟、敏感、封閉、自私、霸道,控制慾強,唯我獨尊,人際關係差,情緒不穩定、玩酷稱大,攻擊性強” 等等。
那麼,為什麼現在有些孩子會變成這樣?根源在哪裡?是社會的責任?學校的責任?還是家庭的責任?事實上,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首先取決於父母,取決於家庭。
但遺憾的是,孩子出一旦問題,我們很多家長經常是指責學校、社會,而不是反思自己。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教育是學校的事情,與自己教育不教育關係不大;認為自己忙,心力不足,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認為樹大自然直,對孩子放任之流,順其自然;認為家庭教育就是學習教育,學習教育就是做作業,上補習班;認為家庭教育就是提要求,至於怎麼學習,不知道。
記得一次家長會後,有幾位家長來我辦公室聊孩子,由於彼此之間是爛熟了的朋友,說話也就無所顧忌,我說:“你們幾個今天能來這算是給了我面子,孩子在這裡都快三年了,也沒見過你們的人影,每次家長會不是派他七姑就是派他八姨來應付一下。平日裡,自己坐在麻將桌上,卻大聲吆喝孩子快去寫作業。自己抽菸喝酒打麻將,名牌服飾駕豪車,卻想讓孩子踏踏實實的學習,老老實實的做人,這可能嗎?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
其實,這些家長還不是最“牛”的家長。還有些土豪級別的家長,手裡有幾個錢,眼中便沒人。挺著個大肚子,說話高喉嚨大嗓子,肚子走在人前面,脖子掛著金鍊子,手腕帶著珠串子,露著一口黃煙牙,開口閉口他媽的。在他們的心目中,孩子的教育就是不斷地往出撒錢,什麼問題都拿錢去解決,以為錢到了責任就到了。
還有些家長,孩子在學校出一點小問題,先不問事情的原由,也不談孩子的過錯,就當著孩子的面開口大罵學校、指責老師。
還有一些家長經常車輪亂轉,迎來送往,飯局不斷,麻將擺攤,三天五天不著家門,連孩子的面都見不上,還想讓孩子出人頭地,出類拔萃。如此種種,多不勝舉。
但有一個現象值得我們去思考,我們常說張三某人兩口子斗大十字不識幾個,可人家的孩子為什麼那麼的優秀?
要我說,這裡面沒有什麼深奧的東西。在這樣的家庭,不一定有知識的薰陶,不一定有讀書學習的氛圍,也不一定有思想觀念、價值追求等方面的交流,但一定有質樸的家風,做人的本分,厚重的禮德,勤儉的家訓,為人處世的原則,相互關愛、支援、鼓勵的力量等等,而這些才是孩子成人成才最為重要的東西。
有人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畫成一棵樹,其中,家庭教育就是樹的根部。試想一下,如果一棵樹根都壞了,枝葉還能好嗎?最終還能長成參天大樹嗎?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樣理解“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觀點。
什麼是起跑線?是從幼兒園開始就教孩子如何去爭,如何去衝嗎?是透過各種補習補課,千方百計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排名嗎?其實,都不是。真正的起跑線就是父母自身。換句話說,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我非常欣賞網友的幾句話:“家庭氛圍,是孩子人生道德的第一堂課。”“博士的孩子不一定是博士,殺人犯的孩子不一定是殺人犯,但是有教養的家庭一定會出有教養的孩子!知識不一定會傳遞,但是環境一定會改變人!”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是分數?是排名?是名校?是學歷?其實,都不是。教育的本質就是用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用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這個搖動、推動和喚醒不僅僅是老師要做的,更重要的是家長要做的。
最好的家庭教育,莫過於父母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思想方式、對待世界的態度去感染自己的孩子,父母的三觀正確,人生之路踏得堅實,孩子也一定會好。
當一個人有足夠的經歷和底氣的時候,才能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當父母對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期待,更多的嘗試,對知識與努力有更忠誠的信仰,就有足夠的底氣去教育引導自己的孩子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
3 # 霍體清
一個家庭的成長環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影響有多大?
一個合格的人,就是身心健康,有良好的適應環境的能力的人。而這個主要是從小的家庭環境形成的。
一個好的家庭環境,給孩子安全感,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抗挫折、抗打擊能力就強。內心強大,不容易形成心理疾病。
有一定的約束力,讓孩子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自控力,管住自己,養成好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學習習慣,做什麼都有節制。有節制的孩子,不貪吃、不貪玩、經得住誘惑,可以有效的預防肥胖、糖尿病、痛風、心腦血管疾病等。
一切社會關係都是親子關係的延續,從小親子關係好,孩子大了知道怎麼和人相處。
家庭環境好,孩子就會身心健康。
回覆列表
一個良好的家庭裡,爸爸總是自覺地幫助媽媽做家務,對媽媽溫柔以待,這樣一定會贏得孩子的尊敬。
在家庭氣氛方面一般和睦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業和生活上互相支援的家庭氣氛,對孩子的性格有積極的影響。
父母比較民主,則孩子獨立大膽機靈,善於和別人交往協助,有分析思考能力:父母過於嚴厲,經常打罵孩子,則頑固冷酷無情倔強,或缺乏自信心及自尊心。父母過於溺愛,孩子就任性,缺乏獨立性,情緒不穩定。父母過於保護孩子,則孩子被動依賴沉默,缺乏社交能力,父母教養意見有分歧,孩子就警惕性高,兩面討好,以說謊投機取巧,父母支配型教養,孩子就順從依賴,缺乏獨立性。所以,家庭環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家庭環境主要包括家庭的經濟條件和父母的文化程度,思想道德水平,行為方式,生活習慣,家庭氣氛,教養方式等等,
其中經濟條件如果不是入不敷出,生活難以為繼的話,對孩子教育的影響關係不大,
而父母的文化程度,思想道德水平,行為方式,生活習慣,家庭氣氛及教養方式等則對孩子的影響非常重要。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夫妻相敬相愛夫妻應該相敬相愛,而且要公開的讓孩子看到這種深厚的感情,如果一個孩子瞭解他的父母是相親相愛的話,父母就無需更多的向他解釋什麼是愛?
2.教養孩子是父母共同的責任
在大多數情況下,在家務和養育孩子方面,妻子要比丈夫付出的多,這樣做是不好的,幫助妻子就是對孩子的愛,而且會使夫妻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撫養教育孩子。
3.身教重於言傳
父母需要主動的將基本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釋放給孩子,以便於孩子在社會上成長,如果我們待人接物彬彬有禮,助人為樂,處事豁達,我們的孩子也就有可能成為這樣的人。
孩子在潛移默化的模仿成人,因此我們需要使自己成為好的榜樣。
家庭就是孩子的整個世界,孩子往往缺少辨別是非的能力,他們總是在無意識的模仿父母的行為,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因此為人父母者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如果你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那麼請父母們要注意言傳,重於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