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燈問史
-
2 # 雍親王府
雍正登基之後,隆科多逐漸從扶保雍正登基的功臣,變成了雍正朝堂之上的“禍根”。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在並不被人所看好的情況下,實現了“彎道超車”,登上了大清王朝的皇位寶座。而在整個過程中,對雍正順利登基功勞最大的不是十三爺胤祥,不是年羹堯,而是隆科多。
當時擔任九門提督的隆科多,在康熙去世後,隨即下令關閉九門,並且在北京實施戒嚴,前後持續了七天時間,雍正就是再這樣的情況下登上了皇位,而在後世對於雍正繼位的猜想,包括“遵詔繼位”、“矯詔篡位”以及“無招奪位”,隆科多都是無法避免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扶保雍正順利登基的最大功臣,隆科多是當之無愧的。
雍正在登基之處,對於隆科多的封賞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並且將隆科多稱為“真正當代第一超群拔類之稀有大臣”,同時在公開場合直接稱其為“隆科多舅舅”,足可見雍正對於隆科多的尊崇與敬意。
但是,面對雍正的尊崇,隆科多逐漸迷失了自我,就此開始走上了“作死”的道路。
一方面結黨營私,把持朝政。
隆科多利用雍正皇帝的信任與器重,控制官員的任免和升遷,進而有了朝中六部官員的“佟選”,並以此廣結黨羽,弄得朝堂之上是烏煙瘴氣。
另一方面貪汙腐敗,網羅財富。
隆科多已經獲得了雍正豐厚的封賞,但是仍不滿足,不僅貪汙腐敗,收受賄賂,並且生活奢靡,鋪張浪費。
更為關鍵的是,隆科多居功自高,目無君主。
隆科多不止一次的炫耀自己在雍正登基之時發揮的作用,甚至直接強調正是因為自己帶兵進行武裝擁立,雍正才得以繼承皇位。甚至更是將自己比作是諸葛亮,含沙射影的指出雍正就是“扶不起的劉阿斗”。
如此行事的隆科多,嚴重動搖了雍正統治的根基,已然引得了雍正皇帝對其的極大不滿,因而隆科多被雍正除掉,也就成為了必然。
雍正除掉隆科多,使用的是同除掉年羹堯時一樣的套路。雍正三年(1725年)年初開始,雍正開始有針對性的對年羹堯進行打擊。
首先,他先是藉助赦免死囚蔡鋌並任用其為左副都御史,開始坦露自己對於年羹堯的不滿;其次,藉著年羹堯“夕惕朝乾”的錯誤,將年羹堯從西北調離,讓其前往杭州;再次,不斷暗示讓官員們對年羹堯進行彈劾,並且對年羹堯進行持續性的貶職與打擊;最後,以“九十二”治罪年羹堯,進而將年羹堯賜以自盡。
而縱觀雍正除掉隆科多的整個過程,與除掉年羹堯的時的步驟和策略,是如初一折的。
第一步,還是營造輿論。
雍正先是拿隆科多周圍的人開刀,包括隆科多的兒子,以及隆科多的黨羽及心腹,或被雍正問罪處罰,或被雍正嚴苛訓斥,這些都表明雍正已經要準備動隆科多了,籍此營造朝堂之上的輿論基礎。
第二步,就是將隆科多進行調離。
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皇帝藉助與俄國人進行談判的機會,將隆科多調離了北京,實際上,這就是徹查隆科多的開始,同時,也是為了將隆科多置於隔離與管控之中。
第三步,開始對隆科多進行調查審判。
地方上,河南巡撫田文鏡首先上疏談和隆科多,而實際上,幫助田文鏡出謀劃策並且撰寫奏摺的便是歷史上真正的鄔思道;而在朝堂之上,宗人府也舉報隆科多私藏玉牒;與此同時,在雍正皇帝的授意下,對於隆科多彈劾的奏章也紛紛遞交了上來。於是,雍正籍此給隆科多定下了“四十一條大罪”。
第四步,就是逮捕隆科多。
遠在中俄邊境與沙俄代表談判的隆科多,在談判去了成功的時候,被雍正派人直接在現場將其拿下,並且押回了北京,幽禁於暢春園之中,一年之後的雍正六年(1728年),隆科多死於禁所。
由此可見,雍正安排隆科多與沙俄談判邊境問題,實際上就是要將隆科多調離北京,以開始對其的打擊與清算,進而將其除掉,只是隆科多還矇在鼓裡,談判結束之時,也就成為了隆科多被問罪囚禁之日了。
-
3 # 江東汪郎
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中國古代是沒有外交部的,所有處理一切對外事務,涉及外國和中華之間的外交關係,下達外交條令,都是由理藩院進行處理的。
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的隆科多,步軍統領、太子太保銜、一等公爵,吏部尚書等官職和榮譽雖然都被雍正帝胤禛收回,但他並沒有被雍正一擼到底,還保留著理藩院大臣的職位,所以隆科多是有資格處理外交事務的。所以很多人都覺得奇怪,為什麼在隆科多和沙皇俄國在談判快要成功時,雍正的耐心被消耗殆盡,直接從談判桌上將隆科多控制起來了呢?這是因為雍正在清算隆科多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件令他大怒的事,即隆科多插手玉牒制度!
玉牒就是皇室的宗譜,是由宗人府管理的,而宗人府宗令一般都是由皇室內部指定人員,外人是無法插手的,無論你官職多高都不行!因為這關係著皇家血脈的純淨和傳承。
要知道,在民間,一族的族譜,一家的家譜,那可都是最神聖的東西,一旦到了修譜的時間都是要焚香禱告,祭拜天地後才能動筆的。
民間尚且如此,何況皇家!
不錯,隆科多確實在胤禛的登基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但他觸犯了皇家的底線,這一點他就必須接受來自胤禛的怒火!實際上,胤禛對隆科多還是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在裡面,給予隆科多的權力是超過任何一個人的。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胤禛為了投桃報李,加封隆科多為太子太保,襲一等公,授吏部尚書。
在當時六部制的中央部門格局下,吏部尚書可以說是炙手可熱,該部主官的可操作性是遠遠高於其他五部的。
加上隆科多又是清朝唯一一個被皇帝人前人後稱為舅舅的人,所以雍正初,清廷銓選官吏時隆科多可以不經奏請,任意挑選人員,被稱為“佟選”(清代三大選,另兩個是吳三桂的西選,年羹堯的年選)。
只可惜,隆科多不知道收斂,以至於一場在專制皇權下的“君臣佳話”成為泡影!
汪郎認為,雍正三年,胤禛雖然剝奪了隆科多步軍統領和吏部尚書的職務,剝奪了一等公爵和太子太保的榮譽,只留一個理藩院大臣這麼個官位,並讓隆科多全權負責和沙皇談判,其本意還是希望隆科多能解決大清國和沙皇俄國之間的邊境問題,穩定帝國的北疆局勢,然後有藉口或理由給予隆科多官復原職,恢復隆科多的榮譽。為什麼呢?畢竟雍正的養母是隆科多的堂妹,康熙帝的第三任皇后佟佳氏(孝懿仁皇后)扶養長大,而且隆科多在他登基的過程中確實出了很大的力!
所以在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胤禛清算年羹堯,並奪去隆科多的步軍統領之職時,說了這麼一番話:
“朕御極之初,隆科多、年羹堯皆寄以心腹,毫無猜防。孰知朕視為一德,彼竟有二心,招權納賄,擅作威福,欺罔悖負,朕豈能姑息養奸耶?向日明珠、索額圖結黨行私,聖祖解其要職,置之閒散,何嘗更加信用?隆科多、年羹堯若不知恐懼,痛改前非,欲如明珠等,萬不能也!殊典不可再邀,覆轍不可屢蹈,各宜警懼,毋自幹誅滅。”可見胤禛對隆科多的警告是多麼及時!
然而隆科多沒有把自己皇帝外甥的話放在心裡,他忽視了自己奴才的身份,被胤禛人前人後的幾聲“舅舅”而找不到北了。他忘了,皇權時代,大清國真正的主子只有一個,那就是雍正帝胤禛,而不是他自己!
所以,隆科多想越權管理皇家玉牒,想在玉牒上做手腳,真的是老壽星嫌命長了。
而這也是雍正對隆科多徹底失望的根本原因,即使外交事務處理不好,也要懲治隆科多,對世人的一個警告!
-
4 # 炒米視角
雍正3年,雍正剝奪了隆科多的步軍統領等實權之職,保留了理藩院的職務,讓其與沙俄談判。這本身就是一步可進可退的妙著。
佟佳氏的擁立之功的本質,沒那麼簡單,甚至某種程度上,胤禛也只是康熙晚年棋局上的一顆棋子。我們知道佟佳氏在隆科多之前已經經歷了三世榮華了,到了隆科多這一代,更是達到了巔峰。隆科多因為對雍正有擁立之功,所以恩寵、榮耀顯赫一時。
佟佳氏本身就是康熙的母族,康熙在從一個虛位之君到實權之君,先後依靠了赫舍裡家族、納蘭家族、鈕祜祿家族,等等。但是最終在搬到了這些家族之後,晚年實際上最信任的就是自己的母族佟佳家族。
所以隆科多在康熙晚年手握實權,他對康熙的繼承人實際上有著部分決定權。然而佟佳家族最大的遺憾,但同時也是其能夠倖免的最主要因素,那就是佟佳家族在康熙的子代裡沒有子嗣。但是佟佳氏有個養子,也就是德妃烏雅氏的兒子胤禛。
所以不管從哪個角度講,胤禛的繼位事實上也就是一種必然,佟佳氏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也絕對不會允許其他子嗣染指儲位。必然盡力撫保胤禛。
所以《雍正王朝》裡佟國維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表面自己支援胤禩,暗地下注胤禛。絕對不是沒有歷史根據的。
那麼接下來,作為大權在握的隆科多在雍正初年,因為擁立之功,變得權侵一時,囂張跋扈,也是情理之中的。
而實際情況也是如此,雍正沒有資歷和威望,還有胤禩這樣的“強敵”窺伺。實際朝廷的權力就是由隆科多和年羹堯把持的。
隆科多各種囂張跋扈,實際上都不是雍正無法容忍的關鍵,畢竟雍正繼位的時候已經40多了,不是年輕人了。
隆科多犯忌的關鍵在於他和年羹堯沆瀣一氣了;年羹堯的罪過也同理。如果隆科多和年羹堯的關係處理得像索額圖和明珠的話,他們的禍事至少可以推遲若干年。他們之間如果關係緊張,雍正正好讓他們之間形成互相制約之勢,自己就像當初的康熙那樣穩坐釣魚臺。
但是雍正二年,雍正做了件讓所有人莫名其妙的事情,那就是將年羹堯的小兒子年熙過繼給隆科多,還給他取了名字,佟佳隆得柱。表面上看是因為年熙久病不愈,雍正在給年熙認乾爹沖喜。但實際上,這是雍正在警告他們別走得太近的意思。你們之間的關係只能是我雍正說了算。
但是正在風頭上的兩人根本沒有意識到,這裡的含義。畢竟雍正不像康熙,他太多直來直去的表達,和情緒激烈的變化,不會讓這兩位人精認為雍正是有城府的人。
雍正3年正月,形勢實際上已經發生了大逆轉。但是年羹堯和隆科多卻都未意識到。造成這個形勢大逆轉的,本質上就是年羹堯在西北打贏的那場仗。雍正已經從一個介乎於傀儡式的角色,得到了帝國子民的認可。因為古代評價皇帝的兩個標準,文治武功,他至少此刻已經做到了“武功”。
實際上雍正用了短短2年的時間,完成了一個虛位之君到實權之君的轉變。而年羹堯和隆科多卻沒有清醒的認識,依然我行我素。
而此刻年羹堯首當其衝,成為雍正最先要解決的問題。
雍正在決定集中精力解決年羹堯問題的時候,此刻並沒有將隆科多同時一棍子打死。和打仗一樣,理論上雍正不能同時兩面參戰,但是可以在避免過分激化另一方的同時,一方主攻,一方佯攻,同時解決兩方問題。
雍正在剝奪了隆科多的步軍統領這類實權之職後,並且打壓了隆科多的次子玉柱。後來又逐步繼續打壓,並且剝奪了他一系列的榮譽職銜。但是將理藩院的職務保留了。
理藩院負責外交事務,和沙俄談判這類事情,談好有功,談敗有責。談好有功的情況之下,可以逐步恢復隆科多的名譽職銜,讓佟佳氏繼續享受恩寵榮華,但是可以要挾雍正的實權之職是必然不會再還給隆科多的;
談敗有責的情況之下,正好藉機向隆科多發難,繼續打壓並剝奪佟佳氏的。甚至形勢好的情況下,可以一併解決佟佳氏問題。
這就是雍正的可進可退之妙著。本質上說白了,並不在於你真的談得好與不好,而完全看你在我收拾年羹堯時的具體表現。
而當年隆科多的父親佟國維也遇到類似境遇,因為康熙第一次親征準噶爾失敗,結果佟國維被背鍋,降了4級留任;而後康熙第三次親征準噶爾勝利,佟國維順利恢復職爵,並且接替了索額圖,成為穩定朝局的中流砥柱。
但是當康熙的所有麻煩解決後,佟國維便立馬主動退休,因此安全降落。但是很顯然隆科多並沒有學到佟國維的精髓。
當年羹堯問題解決之後,隆科多實際上就要為當年的狂得忘乎所以買單了。實際上此刻即便隆科多真的收斂了,也沒用了,得罪的人太多了。痛打落水狗,誰都會上來踩一腳的。
更何況隆科多仍然繼續不知收斂。一旦他家的傭人索賄成了習慣,不管隆科多是否知情,這個罪名也會落到自己頭上的。
而“私藏玉碟”這個事情,直接刺痛了雍正的內心。這件事情也徹底讓雍正失去了對隆科多的信任。不是隆科多私藏玉碟真的有謀反之意,而在於隆科多這個行為會被影射他曾經“決定皇儲”的權力。
所以可見的一點是隆科多的政敵有多恨隆科多,對隆科多下的那都是死手。但是雍正並沒有直接處死他,而是圈禁了他。最終他在圈禁期間,悔恨帶驚嚇,病死了。
而這一切實際上在隆科多當年決定把胤禛叫進暢春園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的。
-
5 # 旺晟雄
這一事件本身並無問題。理藩院尚書仍然是重臣。關於隆科多這個人,事實上隆氏家族的驕橫跋扈和年羮堯的暗通款曲是其倒臺的根本原因。一個大有為之君不可能容忍身邊有權相。
回覆列表
個人認為這是雍正做得最愚蠢的一件事,可以說是喪權辱國。在這件事上,隆科多據理力爭,做得很好,但是雍正卻因為政治鬥爭的需要,竟然拱手送給沙俄近8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實在是悲哀。我們一起來看看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情況。
1.雍正發起的政治鬥爭“火燒”隆科多。雍正繼位之後,著力打擊他的政敵和曾經的寵臣,到雍正四年,年羹堯被雍正賜死,老八胤禩及八爺黨隨即也開始被雍正清洗。當時的隆科多表現極為低調,但是,雍正似乎並不滿意,將打擊之“火”正式燒向了隆科多。
早在雍正二年十一月,雍正免去隆科多步軍統領一職,由與隆科多有嫌隙的鑲白旗蒙古副都統阿其圖接任,這無疑是一個很明顯的預備打擊隆科多的訊號。隨後,雍正以各種理由指責隆科多,雍正三年,雍正責成隆科多審理與年羹堯有瓜葛的胡期恆一案,變相警告隆科多。雍正還透過隆科多的親隨兩江總督查弼那,要求他揭發隆科多的問題,但是遭到查弼那的拒絕。但是雍正整治隆科多已成定局,他變相剝奪隆科多的權力,將他派往阿蘭善山修理城池,實則已經對隆科多下罪。雍正三年七月,雍正收回對隆科多過去的賞賜如黃帶、雙眼花翎等,隆科多權勢地位被雍正剝奪殆盡。
到了雍正四年,鑑於清洗胤禩一黨迫在眉睫,雍正決定先將隆科多掛起來,聲稱給隆科多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將隆科多派往中俄邊境,與沙俄談判邊界問題。這就蹊蹺了,隆科多已經成為戴罪之臣,為什麼雍正還要派他去處理這樣的國際問題?
2.沙俄的“離間計”。隆科多在與沙俄談判中的強硬態度讓俄國人開始有些吃不消,但是俄國人很狡猾,他們對大清朝內部的狀況瞭解得一清二楚,他們知道雍正帝正在對隆科多進行清算,於是,沙俄人決定利用朝內的政治鬥爭來取得談判桌上的勝利。
沙俄談判大臣直接給雍正皇帝寫信,說隆科多在與他們的談判中態度惡劣,毫無誠意,談判隨時處於破裂的境地。同時,他們買通傳教士去做馬齊的工作,馬齊不知為何,竟然向雍正報告隆科多惡意阻擾談判。
朝中當時還是有很多大臣不贊成召回隆科多,認為談判在即,臨時撤換不合時宜。但是雍正堅持召回隆科多,並說這談判並非隆科多一人可以,於是再派大臣前往談判。因為有隆科多的前車之鑑,被派往邊境談判的大臣不敢堅持,只好作出巨大讓步,拱手將國土幾十萬平方公里讓給沙俄,這就是《恰克圖條約》。
3.雍正此舉的意圖何在?雍正在這樣關鍵的問題上讓罪臣隆科多前去處理,並非是真要給隆科多戴罪立功的機會,而是保持他登基之後,掃除一切有礙皇權的人和事,政治至上的原則,更好的打擊隆科多。其目的主要在於:
一是將隆科多調離京城這個政治中心地帶,無所顧忌的整治年羹堯餘黨以及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同時,山高地遠,斬斷隆科多與京城的聯絡。如果隆科多還在京城,很有可能狗急跳牆,聯絡京城各方勢力共同反抗雍正,這是一起“調虎離山”之計。
二是放手讓大臣們揭發隆科多的罪證,以備將來進一步打擊隆科多。要知道,隆科多歷任禮部尚書,朝中人事比之於其父佟國維的“佟半朝”有過之而無不及,一旦將隆科多調離,朝中隆科多的黨羽或者其他大臣,就可以放手揭發隆科多,無所顧忌。
在這裡,還要特別強調,隆科多談判去之後,怡親王允祥就彈劾隆科多貪贓枉法之罪,這明顯是雍正的主意。這說明,在當時的情況下,朝野大臣均在隆科多的影響之下不敢妄動,而允祥起頭帶動,勢必使隆科多牆倒眾人推,這也就是調開隆科多的好處。
綜上所述,雍正不顧國家利益(雖然後世史學家認為《恰克圖條約》算是平等,但是國土喪失卻是真事),將政治鬥爭放在國家利益之上,可謂雍正做得很愚蠢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