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菡菡快長大

    0-6個月的嬰兒完全可以從母乳中或者奶粉中活動正常的鈣,我們重要的不是補鈣是提高鈣的吸收率。其實現在的營養狀況下,大多數的小孩想要缺鈣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遵從醫生的規定在合適的月齡開始給小朋友補充維生素D就可以,同樣說明一下沒有必要購買國外各種高大上的維生素d,國外保健品生產質量是由廠家來把關的,只有接到舉報質檢部門才會借入調查。國內的伊可新就可以了,經濟實惠物美價廉。

  • 2 #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

    一:如果純母乳餵養的嬰兒,六個月以內,一般不需要補鈣。母乳中以鈣為代表的各種微量元素含量比較多,比例合適,母親只要飲食均衡的話,完全滿足寶寶鈣的需要。

    0-5個月的嬰兒,鈣需求量約300mg/天,吃該階段的配方奶,一天的餵奶量達到700ml左右,可滿足身體對鈣等微量元素的需要。

    5-11個月的寶寶,要開始新增輔食,每天的喝奶量逐漸減少。對鈣的攝取量每天增至400毫克,從這時起應開始補充鈣劑。主要是將奶水中鈣的含量減去,看看還有多大的缺口。

    1-3歲時,對鈣的攝取量每天增至約600毫克。可他們的飲食是從以奶類為主,逐漸過度到以穀類為主的。每天應為寶貝補鈣150-300毫克,每天最好飲奶400毫升左右,同時注意安排奶製品、骨頭湯、小蝦皮、魚類等富鈣食物。

    4歲以後,寶寶每天需要800毫克的鈣,一般情況無需特殊補鈣,可以隔兩三天補充一次,這就有點象飲食,再好的東西總吃也不好,要換著花樣,均衡搭配。冬天的時候可以適當增加補充次數。

    二、另外需要提醒各位媽媽的是, 0-3歲的嬰幼兒味蕾非常嬌嫩,對味覺更為敏感。過重的味覺刺激會導致味蕾反應遲鈍,影響到寶寶的味蕾發育,導致嬰幼兒出現挑食偏食的問題,不利於孩子的健康發育和成長。對於寶寶來說,淡奶味才是最適合他們的味道。

    三不同年齡階段缺鈣表現側重點不一樣,通常出現謝列症狀提示缺鈣可能性較大:

    常表現為1多汗,尤其是入睡後頭部出汗,並伴有夜間啼哭、驚叫,哭後出汗更明顯。部分小兒頭顱不斷磨擦枕頭,久之顱後可見枕禿圈。機體缺鈣時可以引起系列神經,精神症狀,如夜間多汗都與植物神經調節能力失調有關。首先應該考慮是體內缺鈣引起的精神狀況、要及早補鈣。2厭食偏食。如果人體鈣元素攝入不足,容易導致食慾不振、智力低下、免疫功能下降等。

    3易發溼疹。2歲前的嬰兒比較多見,表現為異位性皮炎。嬰兒溼疹多發於頭頂、額面、耳後,嚴重的可遍及全身。嬰兒患病時,哭鬧不安,患病部位出現紅斑、丘疹,然後變成水疤、糜爛、結痂,同時在哭鬧時枕後及背部多流汗。4、出牙晚或出牙不齊,有的小兒1歲半時仍未出牙,前囪門閉合延遲,常在1歲半後仍不閉合。並且兒童在牙齒髮育過程缺鈣,牙齒排列參差不齊或上下牙不對縫,咬後不正、牙齒鬆動,容易崩折,過早脫落。牙齒受損就不能再修復丁。5、前額高突,形成方顱。6、缺鈣到一定程度及時間伴缺乏維生素D時常有串珠肋。

  • 3 # 路加健康科普兒童成長

    為什麼總是有很多家長關心孩子缺鈣呢?

    幾十年前,在很多家庭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的確有不少孩子因為營養跟不上而缺鈣,其實那時不只是缺鈣,很多營養元素都缺乏。如今,社會已經進步那麼多了,絕大多數家庭早就不是缺吃少穿的環境了,普遍性缺鈣應該是一個陳舊的觀念了,應該扔到歷史垃圾堆了。可還是有不少家長放不下,甚至還是有很多的醫生也放不下,動不動就告訴家長孩子缺鈣,得補。我不得不說,這些醫生不但需要補補知識,也該該補補心,良心的心。

    回到問題本身,總共3個問題。

    問題一、不同階段如何補鈣:

    1、0--12個月正常母乳餵養的,如果母親飲食正常,完全不需要補鈣,補充維生素D就行了。如果母親飲食很不正常,估計這樣的母親是不大會有足夠母乳來餵養寶寶的,此時就得新增奶粉,所以參見下一條。(有沒有母親飲食不正常,母乳足夠的?基本不可能,因為母親營養不良就不可能產生足夠的母乳)

    2、0--12個月正常混合餵養(母乳加奶粉)或者單純奶粉餵養的,無須補鈣,補充維生素D就行。

    3、0-12個月不正常餵養的,這往往因為是寶寶存在某種疾病了,這種缺的顯然不僅僅是鈣了,也不是單挑選一個鈣製劑就行了,這種情況得去醫院處理了,媽媽是搞不定的。

    4、1歲以後,繼續喝奶粉,或者每天一杯牛奶,再加上其他飲食,基本不存在鈣缺乏問題。

    5、1歲以後,不喝奶粉,不喝牛奶,其他飲食也吃的很少。可憐的孩子,肯定是生病了,趕緊帶去醫院吧,此時可不是考慮是否缺鈣的問題。

    問題二、如何選擇鈣藥?

    既然正常飲食的孩子基本不會缺鈣。那就無須費心選擇什麼鈣藥。要補充,維生素D就行了。如果是比較挑食的孩子,怕營養不夠,張醫生建議的不是單純選擇鈣,而是選擇合適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僅針對1歲以上的孩子),這種製劑的選擇,不用考慮維生素是否過量,沒有可能的事情。但需要考慮礦物質的量,國家建議1歲以上兒童每日部分礦物質的攝取量是:鐵10mg,鋅10mg,磷450mg,碘50ug,銅0.8mg。那麼補充劑的含量不要超過建議量的一半。這種補劑鈣含量都不高,就不特別標明瞭。

    其實,即使挑食的孩子,一般牛奶或者乳酪是不大會拒絕的,這樣就不用擔心鈣的問題。除非孩子對牛奶過敏,那就不得不考慮使用鈣製劑,因為其他大部分的富鈣食物,吸收率的確是低了一些。對於兒童鈣製劑,最普通的是碳酸鈣,但容易引起便秘等情況,可以考慮有機酸螯合鈣,比如檸檬酸鈣,氨基酸螯合鈣等,不過,更好的是根據鈣的不同吸收率進行多種鈣形式的組合製劑,但這樣的兒童產品市場上極少。至於液體鈣,那純粹是噱頭,只是加快了消化,卻無法改變吸收率,意義不大。

    問題三、怎麼判斷寶寶缺鈣?

    說實話,這是幾乎無法完成的任務,因為單從症狀體徵,是很難真正明確寶寶是否缺鈣的。像通常聽到的枕禿、佝僂病、肋緣輕度外翻、出牙晚、囟門晚閉、 孩子走路不穩、鬧夜、易醒、出汗多、乳牙長得慢、個子矮小等,這些沒有一個確定與缺鈣有關,大部分倒是和缺維生素D有關,還有其他各種原因都可能出現上述情況。至於查血鈣,那根本就是騙人的,查骨密度,也一樣不是確診的指標。對於有經驗的醫生,會根據孩子整體的情況去判斷,但也只能是可能的診斷。

    總之,不要老是盯著缺鈣,絕大多數孩子是不會真正缺鈣的,只要飲食正常,哪怕稍微有一點點缺鈣,那也不是啥問題,反而是隨意的補鈣,可能會給孩子帶來更多問題。

  • 4 # 心連心好月嫂

    鈣是兒童發育程序中一種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由於寶寶骨骼發育迅速,需要較多的鈣,如果稍不注意,小兒就易出現缺鈣現象。那麼,如何正確判斷寶寶是否缺鈣?各階段寶寶怎樣才能攝入充足的鈣呢?

    鈣對於人體的重要性

    鈣是構成人體的重要組分,僅次於水、碳、氧、氫、氮,位居第六位。是人體含量最多的礦物元素。

      

    1、鈣構成骨骼和牙齒:99%的鈣集中在骨骼和牙齒,它們是人體中含鈣最多的組織。

      

    2、鈣維持神經與肌肉活動:神經肌肉的興奮、神經衝動的傳導、心臟的正常搏動等都需要鈣離子的參與。紅細胞、心肌、肝、神經等細胞膜上,都有鈣的結合部位。

      

    3、鈣促進體內酶的活性:鈣對許多參與細胞代謝的大分子酶以及一些蛋白質分解酶等,都有調節作用。

    4、鈣還參與血凝、激素分泌、維持體液酸鹼平衡以及細胞內膠質穩定性等。

    總之,鈣是人體內含量最豐富的礦物元素,基本上所有的生命過程都需要鈣的參與。人體不能自身合成鈣,必須從外界攝取。若鈣含量長期攝入不足,會影響到嬰幼兒的正常生長髮育。

    孩子這些情況不一定就是缺鈣1、不易入睡、夜驚、夜啼,不是寶寶缺鈣的表現

    不易入睡的寶寶有很多原因,幾乎都跟缺鈣無關。年齡在三個月之前,也許是生理或心理引起的腸絞痛;七八個月大的寶寶,通常是分離焦慮的開始,和媽媽同床共眠也許就可解決問題;更大的孩子夜驚,則像是夢遊一樣,不需要擔心,只要白天少看一些太刺激的電視/電玩,就可以改善。

     

    2.夜間盜汗,也不是缺鈣的表現:

    嬰兒的自主神經還未成熟,因此常常晚上熟睡時,會盜汗&手腳冰冷,這都是正常的反應。有些寶寶甚至盜汗至枕頭全溼,可是摸摸手腳,卻又是冰冷的,害得爸爸媽媽不知道該脫衣物,還是新增衣服。

    解決的方法是,不論室溫高或低,爸爸媽媽穿幾件覺得舒服,寶寶就穿幾件。孩子的床可以鋪上毛巾或保潔墊,盜汗全溼,就抽掉換一條新的,不需要叫醒寶寶。

    3.煩躁、愛哭鬧、坐立不安,趕快看醫生:

    寶寶沒由來的哭鬧,除了心理因素造成的腸絞痛之外,通常是真的生病了,比如說牛奶蛋白過敏,胃食道逆流,中耳炎,泌尿道感染…等等。總之快去看小兒科醫師就對了,在家亂補鈣片是沒有用的。

    4.出牙晚、牙齒排列參差不齊,只是體質而已:

    每個寶寶長牙的時間各有不同,有人四個月就冒牙,也有晚至一歲後才長,這都是正常的,跟體質比較有關係,和缺不缺鈣無關。

    5.枕禿圈明明就是正常的:

    嬰兒的頭髮出生之後,因為新陳代謝較快,會有一陣掉髮期,常常發生在後腦勺處,形成一圈"枕禿區"。有些寶寶睡覺時會左右甩頭,家長還誤以為是因此而把頭髮都磨禿了,其實這都是庸人自擾的誤會。更別提這枕禿圈跟缺鈣,根本是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的事兒。

     

    6.有些拘僂病是維生素D缺乏造成:

    佝僂病有些來自先天遺傳疾病,有些則歸咎於後天的陽光曝曬不足,或營養不良等等原因。這三種因素都會讓孩子體內的維生素D過低,而維生素D的工作,就是把鈣質吸收到骨頭中,少了它,各種「骨頭長不好」的症狀當然就會出現了。

    因為疾病問題是發生在維生素D,所以就算吃了鈣片,少了維生素D,骨頭還是得不到任何幫助。因此最根本的解決方法,應該是多曬太陽,多吃魚,以及在醫師的監督下,適當的補充維生素D。

    7.精神不好,算是勉強符合缺鈣的症狀:

    精神狀態不好、食慾不振、抽搐等等症狀,的確要懷疑低血鈣的可能。不過,嬰兒發生的低血鈣,大部分都發生在醫院裡,比如說早產兒啦,糖尿病產婦啦,先天性副甲狀腺素缺乏等等。這些疾病並不太會在家裡莫名其妙的發生,因此一般家長整天擔憂孩子是否有缺鈣,實在是太過杞人憂天了。

    3個問題判斷寶寶是否缺鈣

    當你懷疑寶寶是否缺鈣時,可先自我反省這三個問題:

    1、寶寶每天喝多少母乳或配方奶?

    2、寶寶出生半個月後有開始補充維生素D嗎?

    3、寶寶新增輔食後有保證膳食均衡,並常給寶寶提供含鈣量豐富的食物嗎?

    其實寶寶沒那麼容易缺鈣,只要餵養方式正確,寶寶就可以攝取到足夠的鈣。

    不同月齡寶寶鈣的每日攝入量標準

    根據最新2013版《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推薦鈣攝入量,寶寶鈣的每日適宜攝入量為:

    ◆0到6個月齡每日攝入量200mg;

    ◆7到12個月齡每日攝入量250mg;

    ◆12個月到3歲每日攝入量600mg;

    不同乳類含鈣有區別嗎?

    ◆一般來說,母乳含鈣約為35mg/100mL,但鈣的吸收率相對較高;

    ◆配方奶中含鈣約為50mg/100mL,鈣吸收率不如母乳中的高;

    ◆普通純奶中鈣的含量更高,可達為100mg/100mL以上,高鈣奶中的鈣可超過125mg/100mL。

    雖然配方奶和普通牛奶高鈣牛奶中的鈣含量比母乳高,但是母乳中的鈣吸收利用率卻是最高的。配方奶鈣含量高於母乳含量,就是為了彌補吸收率不足。

    寶寶需鈣量分階段指南

    ◆6月齡以內寶寶怎麼獲得充足的鈣?

    對於6個月以內的寶寶,每天要攝入200mg左右的鈣,相當於母乳600mL或配方奶400mL,所以只要母乳或配方奶攝入充足,孩子就不會缺鈣,也沒有必要亂補鈣。

    但是記得寶寶滿2周開始就需補充維生素D,以促進鈣吸收,特別是母乳餵養的寶寶,配方奶餵養的寶寶補充維生素D時要把配方奶中所含的維生素D計算進每日攝入量。

    ◆7~12月齡的寶寶怎麼獲得充足的鈣?

    7~12月齡的寶寶,每天需要鈣250mg左右,就更容易達到了,只需要700毫升左右的母乳或500mL配方奶。

    但是建議7~12月齡的寶寶要保證每天攝入奶量最好達到800-1000mL,不僅是攝入足夠的鈣,同時還要攝入足夠的其他營養素。因此,可以看出,只要奶量充足達到滿足鈣的量,就不用補鈣。

    ◆1~3歲幼兒怎麼獲得充足的鈣?

    1歲以後幼兒的飲食開始逐步向成人過度,要想接近或達到600mg的鈣,則需要合理安排飲食。

    能母乳則繼續母乳,母乳量最好能在600-800mL以上,無法估計母乳量也沒有關係,就是喂孩子幾次奶的事。而配方奶則最好400-500mL以上。這樣就可以攝入接近200-250mg鈣。另外的鈣,可以從其他食物中來,其他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純酸奶、純牛奶、豆腐、綠葉蔬菜、芝麻醬等。

    ◆4~6歲孩子怎麼獲得充足的鈣?

    鈣攝入過量好嗎?

    根據推薦攝入量,對於6月齡以內的健康寶寶,可耐受的鈣的最高攝入量為1000mg,7~12月齡則為1500mg,1~3歲也為1500mg,就算超過了,只要不是很大劑量,也不一定就會危害到健康。

    從飲食中獲取的鈣,一般不會過量,多了人體不吸收了,排洩掉了。如果不缺鈣又去補充鈣劑則可能會導致鈣過量,輕則加重腎臟的排洩負擔,重則對健康造成危害,同時也會影響其他礦物質的吸收。

    因此,儘量從食物中獲取足夠的鈣。確實不足,可以補鈣,但不能亂補,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含鈣量高的食物

    如圖所示,每100克蝦皮含鈣991MG(毫克),雖然這裡沒有標註,其實含鈣量最高的是芝麻醬,每100克芝麻醬含鈣1141毫克左右。

    另雖然蝦皮含鈣量高,但是比較鹹,且吸收率並不高,所以並不是最適合寶寶的補鈣食品。

    另,骨頭湯含鈣量和白水相當哦

    小結

    總之,只要做到以下幾點,寶寶沒那麼容易缺鈣:

    1、保證足夠母乳或配方奶的奶量;1歲以前至少保證每天600ml奶量,1歲以後每天至少保證400ml奶量;2歲以後可以嘗試更多種形式的奶製品例如酸奶、乳酪、鮮奶等,奶製品是相對於其他含鈣食物來說是鈣質最易吸收的食物。

    2、寶寶出生滿2周後及時補充維生素D,特別是母乳餵養的寶寶,一定要足量。而配方奶餵養的寶寶,補充維生素D時一定要考慮奶粉中所含的維生素D含量。

    3、新增輔食後,記得給寶寶新增富含鈣的食物。

  • 5 # 桂紅辣媽健康有方

    由於飲食習慣問題,我國兒童缺鈣率高達百分之80以上,國標規定一歲以內寶寶鈣的攝入量是300-600mg/天,即使是母乳餵養的寶寶,維生素D的含量也是很少的,缺少維生素D鈣也不能被吸收,純母乳餵養的嬰兒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是陽光照射,根據大多數寶寶的戶外活動量也是不夠的,所以媽媽們在選鈣的時候,不單單是買鈣片,還要看看有沒有維生素D,甚至還需要鎂的參與才能促進鈣的很好吸收。

    那怎麼才能知道寶寶缺鈣了呢?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孩子缺鈣的一些症狀,除了去醫院檢查微量元素外,還可以觀察一下孩子。看看孩子有沒有一下症狀:多動症,磨牙,不易入睡,盜汗,腹瀉,抽筋,“O”型和“X”型腿,雞胸,指甲灰白或者有白痕,偏食,厭食,說話遲,13個月才開始學步,出牙晚10個月後才出牙等等,還有平時的飲食習慣,兩三歲後鈣的需求量就在500-800mg/天了。

    平時飲食也多給寶寶吃一些含鈣豐富的食物,比如蝦,蟹,蝦皮,純奶,豆漿等等,大家可以多看一些飲食的書籍也是很有幫助的,希望所有的寶寶們都可以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下健康快樂的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天到了,蚊子特別多,如何用無毒的方式給自家的寶寶防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