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孤品414

    為何蕭條?一是當前書畫家和欣賞者的雙重的文化的缺失,二是商家包括拍賣行的無上限的吹捧和不良經營,三是還有象葉永青(名家)這樣缺德的做假,中國書畫市場能不蕭條?

  • 2 # 潘孟楊

    我也是書畫古玩的欣賞愛好著,我經常逛這些店面市場,我認為這些市場非常非常的冷清,逛的有幾個人還都是光看不買。我想了下這些人沒收入還浪費時間怎麼也願意這樣在堅持?一個人給我解釋一年有一個生意三年吃不完是真的嗎?我首先認為他們守著這些很內涵很深沉的東西也有很貴重的是多麼的有分量有檔次呀,雖然我也在家儲備了很多這樣的東西,就是不想去開鋪面堅守,這個時間和耐心足能激怒我的忍耐而爆炸。真是真是的慢而冷我都看著急出一身冷汗。於是我在家摸著看。

    我猜這一人群,有拿工資乾的有沒收入無所謂,這些人已經有很多錢在這消磨時間。還有各種底蘊各有出處。他們的一個個鋪子一個個人一件一件古董奇石畫張都有一個美麗的故事,我的故事也很有意境,他她們更有意義,願他們的這個行業更寶貝一直堅持開出寶藏貴重的花!

  • 3 # 賞瓷天下

    為什麼現在古玩、字畫市場這么蕭條呢

    說老實話入行這麼多年眼見著字畫、古玩收藏市場從2003年左右的逐漸升溫到2013年左右的一路價格狂飈.近十多年的迅猛發展、導致但凡是件舊物人們就往古玩上套、而一些不明就裡的初入者口糙的很,見貨就吃、嚷嚷著、買到就是賺到.生怕落人半步.

    全民收藏.

    一方面跟整個中國的住房升級有關、新房軟裝的剛需、間接帶動市場需求、另一方面一些條件好的個人藏家開始進入市場吃貨.而席捲中國的舊城改造、又導致大量的舊物推向二手市場、其中還不乏文物精品、一時間市場如打了雞血一樣亢奮.每天都有一夜爆富的故事在坊間盛傳.帶動一大批投資者和熱錢湧入.書畫、文玩、瓷雜、傢私的價格輪翻上漲.狂熱程度讓一些資深的業內人士目瞪口呆.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盛極而衰造成目前字畫和古玩市場蕭條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因素

    一、由於受市場追捧,一些專家、大師吃相難看為了賺快錢聘用槍手、釆用流水線作畫等,種種行業潛規則、大行其道。各種傳聞讓一些有實力的藏家望而卻歩.

    二、國寶幫,全真教、和一些製假售假者,沆瀣一氣在市場上呼風喚雨、一時間整個字畫、古玩圈妖氣沖天、讓一些真正有遠見和眼光的行家和專家面對市場亂象默不作聲以免惹禍上身、

    三、市場過度開發、一些收藏品價格透支嚴重.導致有些盲目跟風的投資者想套現離場,帶動原本是藏家的這一類人也跟著清貨、誰都不想成為擊鼓傳花的受害者.

    四、經過多年的買、買、買、本身市場就日趨飽和.而整個大環境經濟下行、對字畫和古玩的熱度自然就會降低。

    沒有永遠的牛市、

    熱潮退去,新一輪洗牌在所難免、

    市場規律已露出殘酷的猙獰面目。

    而讓我們感到不寒而慄的是一-

    這一切似乎才剛剛開始…

  • 4 # 一切的一切一切都是

    都是西貝貨惹的禍。人世間最誠實守信善良的人就是古董商了。稻草說成金條的本事連門都入不了。營銷推廣的套路只有更高更強。

  • 5 # 使用者589225696753

    收藏本就是少數人之能事,具備收藏之條件者,不只是有錢、有眼,而是不把收藏當生意、當投資,完全以玩、賞之心態出發,不因市場浮動而恆久藏於己,做收藏,耐心很重要,持不改初衷,超越自我必成就自已

  • 6 # 真李逵

    一,古玩書畫不是生活的必須品,可有可無。二。一般大眾難分真偽,容易上當受騙。三,流通困難,除非真正的大家精品,難以成交。故絕大多數人無利可圖,且虧本。

  • 7 # LQs1968

    收藏品市場,本來就是小眾市場,老東西,專業性很強,資源不可再生,有千分之一的人參與,貨源就會供不應求,一般而言,幾年一波上升行情下來,就會簫條几年,

  • 8 # 憨老頭賞石

    1.假貨氾濫

    2.偽大師太多

    3.真正意義上的名家行畫行字太多,銅臭味十足

    4.老百姓理性大於感性消費

    5.物價與工資

    6.市場混亂

  • 9 # 財神217

    經濟蕭條,是最主要原因。老百姓可以支配的錢越來越少了,那還有錢投資書畫。盛世書畫亂世金,現在是低迷期,坐等經濟復甦吧,幾年內是沒戲的

  • 10 # 青山伯

    我認為人的意識也是有彈性的,古玩市場的興衰就表明了這一點,當人們被炒昏頭人人搞收藏的時候,價格就翻上了天,它已超出應有價的幾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一旦市場崩盤,人人拋手不及,古玩瞬間就成了咬手的蛇蟲,絕大多數人又變成了躲著它走的人,即是再便宜也怕沾上手了!

  • 11 # 王政5657

    整個市場沒有幾件能夠確定開啟門的!都是專家胡說八道的鬼故事的東西,都是真與假混合一起上拍賣的東西!完蛋是必然!

  • 12 # 石道雜談

    蕭條的原因是大環境所致,經濟萎靡不振,老百姓手裡無餘錢,都緊緊巴巴過日子,誰還有閒情逸趣去玩書畫,古董呢?這種狀況估計會維持很長的一段時間,所以古玩的苦日子才剛剛開始。

    古玩造假的技術逐漸成熟,已經到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地步,很多東西不止剛入門的看不懂,就連老手都經常打眼,這種歪門邪道不止讓人對古玩噤若寒蟬,連殘餘的一點信心都給磨盡了,上當受騙的人已經太多了,現在應該是到了清醒時期,屋漏偏逢連夜雨,經濟不好再加上受騙太多,古玩豈有好的一天。

    不是看不好古玩這行業,是因為水太深了,該上當的都已經上當,殘餘的也清醒了。古玩繁榮時期已過了,賺錢的虧錢的都已是過往雲煙。將來能生存必是那些玩真貨的,圈子也會慢慢變窄,古玩的未來堪憂也,失去了百份九十假貨人群,剩下的百份十能撐起古玩大業嗎?

  • 13 # 傾心閣

    主要是沒有國家支援,把鑑定正規化和確權!如果國家想做大國內拍賣行,就走鑑定公正確權!好多東西歸屬還在糾結是不是出土,是不是祖傳的,其實最應該解決的就是八國聯軍搶走的,登記造冊這都解決不了的,還糾結那!?古玩市場行情能好到哪裡去???

  • 14 # 真相很簡單

    今天,我們來普及一個概念:泡沫。

    什麼叫泡沫?

    真實成交的不是泡沫,沒有成交,但類比價格的,就是泡沫。

    比方說,一件東西,公開拍賣100萬元,交易真實發生了,那麼,大家就承認,這種東西值100萬了,因為100萬有人搶著買嘛!

    這件東西拍賣以後,市場上還有很多類似的東西,大家就會和拍賣的東西類比,覺得也值100萬了,實際上這只是類比價格,並沒有交易,這就是泡沫價格。

    過了一段,類似的東西又拍賣了,價格是1000萬元,大家又做類比,覺得東西值1000萬元了,還是那件東西,沒有任何變化,但是有新的成交參考價,估價就上升了。

    可是,有一天市場變了,我們不說什麼原因,只說市場變了,還是那種東西,市場能成交的價格是1萬元。所有類似的東西,也就能值1萬元了。1000萬元的泡沫價格不存在了,這就是泡沫破裂。

    但是,實際上1萬元只是市場成交價,並不一定代表其實際價值,那些沒有成交的東西,1萬元價格仍是泡沫價格,因為並沒有真實交易嘛!

    用這個視角我們去看文物藝術品市場,我們就會看到,所謂市場繁榮,就是錢不斷進來,製造更高成交價格,引發泡沫價格飆升。錢為什麼進來?因為還有價格空間,能夠賺錢,所以進來。但是,當價格上升到一定位置,就賣不出去,賺不了錢了。不能賺錢,錢就不進來了,不創造更高成交價格,也就帶不起泡沫價格。市場泡沫價格不能浮動,人們的情緒就浮動不起來,就會感覺到冷清。跟股市一樣,沒錢沒收益,市場不活躍,帶不起泡沫價格,關注的人就少了,關注的人少了,氛圍就要用蕭條來形容,大體是這個道理。

  • 15 # 隴右行思見聞錄

    文玩書畫收藏逐步迴歸理性,真正的藏家開始逐角,拚的眼力和財力。大浪淘沙開始了。古玩市場分化為文玩類可愛收藏家,和藝術品收藏家。收藏走上專業化,精品化。

    文玩類是民俗老物件和工藝品,仿品。仍然活躍,但泡沫價格忽起忽落,同收藏藝術品是兩碼事。

    二三十年的全民收藏,在拍賣公司,媒體,專家炒作的泡沫會逐步破裂,似懂非懂,靠專家鑑定的收藏愛好者遂浙醒悟,抱個假古董做發財夢的會醒過。

    書畫收藏走向專業化,由看名氣,到看作品,筆法,技法轉化。逐步走向務實。

  • 16 # 軍師虎和六奶奶

    既然是書畫,古玩是市場,那麼就不可避免的碰上一個難題,而且是無解的難題,收容易,變現難。

    要知道,在這個市場上,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並不是真正的收藏家,而是衝著一夜暴富的夢想來的。

    擊鼓傳花式的銷售模式,大家充當著二傳手,三傳手,四傳手……。一件藏品,層層加價,到加無可加,最後折價也賣不掉,最後砸在了最後一棒的手裡。

    一波韭菜割完,想再割,就需要等下一波韭菜長出來才行,同樣的當,下一波韭菜都會踩上去嗎?也未必了。

    普通百姓沒有多深的知識去鑑定一件物品的新老真假,或者說,幾個所謂的專家一串連,真的假的老的新的,都在他們的嘴裡。百姓無所適從,只好把牌一扔,不玩了。

    其實對於我們啥也不懂的百姓來說,收藏大多數情況是一個雷區,真要保障貨幣不貶值,我個人覺得,還是以黃金這樣的貴金屬為好,收藏簡單,變現方便,還不傷腦筋。

    一夜暴富的事,夢裡想想是可以的,真要做,還是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走,這樣比較好。

    畢竟天上掉餡餅的事不多,掉陷阱的事可不少,窮人的錢都是一分一分賺來的,可不敢亂糟蹋!

  • 17 # 上海畫廊老大

    主要從書畫市場說起。蕭條是客觀存在的現象,尤其跟2011年高峰時候比,並不是說現在的價格不如2011年,而是價格大大超過了2011年,甚至翻了好幾倍,但是成交率、購買率遠遠低於2011年,而且交易意向也遠遠低於那時候。

    主要原因以下幾個:

    第一,確實因為經濟不景氣。尤其是2015年股市暴跌以後,直接帶來了藝術品市場的萎靡不振和大蕭條。很簡單,我一直強調,中國國人骨子裡都是有“書畫情節”的,假如不要錢,都是送,幾乎所有人都會拿一兩幅書畫回家掛掛,一是改善家居環境,二是顯出文化。如果要錢,就要看多少錢,如果花的實在不多,那麼很多有穩定收入並且基本財富自由的人也會適當買幾幅作品回家。但是如果價格顯著貴了,那麼就只有很少的人願意在賺錢的時候買一點書畫回家。這就取決於他是不是在工資收入以外還有投資收入。比如證券股票。我是畫廊從業人員,我明顯感覺我的客戶有這些狀態,股市好了,他賺錢了,我請他來看展覽,跑得很快。股票跌了,我都不好意思請他,因為請了他他也基本不來。這是客觀事實。從2018年下半年中美貿易戰開始,至今,藝術品市場直線下降,中間略有回溫,但是很快又下去。

    第二,所謂的精品也虛高了,動輒上億和幾千萬,連我這個圈內人都覺得過了。這不僅會影響文化藝術行業,也會直接影響藝術品市場。因為所謂“水漲船高”,那麼藝術品持有人和藝術家就會攀比,都不好意思適當降低自己的身段,生怕被別人恥笑價格低,作品差。其實,當代還確實有一些很不錯的藝術家和藝術品,但是因為大環境而導致他們作品也沒法出,沒人收。

    第三,被所謂的“網路書畫進萬家”搞壞了。網路本身是個好東西,但是,對於書畫和很多比較難以辨別真偽的商品來說又是不好的東西。書畫尤其如此。書畫需要鑑定真偽的,但是絕大多數買家沒有鑑別真偽的能力和資源,而很多賣家和所謂的書法家、畫家正是利用了這點,在網路上大肆宣傳他的作品如何好,如何保真,如何便宜,20元一幅書法,50元一幅山水。我開個玩笑計算一下,一個能夠賣的出書法和畫的作者,少說也得練習書法畫畫有個10年8年吧(一般書法成熟是以10年為一個階段,不到十年提也別提,除非他是天才,事實上,這個世界哪來那麼多天才?)這個十年八年,不要說花費的時間就說學費(書畫一定要請名家做老師的,學費也不便宜,你不要相信書畫自學無師的傳說!)和筆墨紙硯的費用(筆墨紙硯就算最差的,一年也得上千元吧?一支筆最差3元,3元的筆估計用3天?一支30元的筆用一個月?100米的毛邊紙60元?一張手工宣紙8元?一瓶好點的墨汁15元?一塊好點的墨塊30元?)你算算,這十年八年,是不是要好幾萬?那麼加上你創作書法和國畫的時間成本,就算你15分鐘一幅書法,一天寫8小時不間斷,請問,你一幅書法該價值幾何?(還得都賣出去啊,否則多創作一個,就多一個成本)。更何況山水?有句話,“餓死山水”畫山水是需要功夫和時間的。不是成本?50夠了?我看沒有800也要500吧?好點的不都要2~3000?

    第四,被審美耽誤了!很多買家沒有審美經驗,把行畫當做藝術品,把朝鮮畫當做藝術品,把裝飾畫當做藝術品。這是極端錯誤的。

    第五,被有一些藝術品商店坑了,藉著自己做藝術品的機會“雨夾雪”(真畫假畫參和),推薦一些不像樣的劣質行畫,毀壞了整個市場。

    我所在的畫廊今年也沒法做,因為第一疫情,沒有辦法做展覽,第二今年我生病住院。第三,今年經濟大環境太差。所以暫時停滯。但是我要說的是,我們是正經畫廊“上海畫廊”,是以城市命名的畫廊。我們只做正品真跡,而且是做“買得起的書畫—面向大眾的書畫”

  • 18 # 日月星辰文化文明

    因為有錢的大藏家,早期不懂藝術史美術史:思想與方法論,被人欺騙和愚弄,收了太多了沒有思想內涵創新複製山寨作品,要出手,就聯合畫廊,機構,拍賣行大炒作高價,為了出貨。

    學院派門閥畫家成名背後: 幾個,十幾個門閥聯合承包中外美術館,中外大畫廊,設立學術獎項,專門炒作大展,高價拍賣自家股東的繪畫作品,,展覽,炒作成高價偽大師!!專門打壓真正的美術史首創原作。欺騙愚弄收藏家!!

  • 19 # 詩情畫意ll

    蕭條是必然的,隨著九零,零零後成長,他們四歲,五歲就有些小朋友練習中國書畫,到現在斷斷續續也有十年,二十年了,加上現在網際網路時代,他們看到了世界各地的書畫精品,歷代書畫作品和資料,他們對名著的吸收量超越我們,他們見識到古墨研製的墨汁,光亮度和對宣紙渲染力,見識到礦物質染料對宣紙的衝擊力,見識到墨分五色的宣紙體現的精彩國畫,當現作者經歷比較特殊,對用墨不懂,認為用品牌墨汁就很好了,礦物質染料更沒有幾個使用的,宣紙更是無法形容,試想怎麼能達到精彩的作品,只有講故事,講線條,講講講,作品是你的精神生活,不是講解給別人聽的,是讓別人看到感到震撼,感到融入畫境之中,還有的是書畫作品都是臨景或寫歷代作品內容,沒有自己創作思想和感人生活篇章,只有一句話留在嘴上:我寫的啥字不是普通人能看的懂的,哈哈,月球上的唄,您老先生怎麼不去月球,還跟我們普通老百姓在一起幹嘛!

  • 20 # 森林村人

    題主問為什麼現在書畫、古玩市場如此蕭條呢?作為半個書畫行內人,我來試著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關注過中國書畫、古玩市場的人都知道近百餘年來,真正掀起古玩、書畫收藏熱僅僅是近三十年的事。也就是說,從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初才出現收藏古玩書畫的熱潮。它得益於改革開放造就了一部分先富起來的暴發戶,他們的財富是在轉瞬之間聚集起來的。金錢上他們是富人,但在精神上卻是極度的貧窮。為了擺脫社會為他們定位的“暴發戶”形象,附庸風雅成為這一群體的無意識追求。於是,國外的文化資本蜂湧而入。高階畫廊、一線拍賣行業迅速搶佔行業的制高點。他們趁國內的文化產業尚未回過神之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城略地,包裝畫家、春拍、秋拍,很快便聚集了大批由暴發戶組成的收藏群體,同時壟斷了大部分古董、古書畫及經過包裝後的前衛畫家資源,加上國內媒體的推波助瀾。一時間收藏市場風起雲湧,大量的資本在古玩、書畫市場上呼風喚雨。很快便帶動了全民收藏熱,無數亳無古玩、書畫知識也沒有收藏經驗的“白丁”也投身其中,指望能如早人一步進入這個行業的先輩一般創造一夜暴富的神話。

    有需求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造假,古玩行業也不例外。二十世紀未的中國各大小城市古玩書畫市場如雨後春筍遍地開花,買的、賣的空前繁榮。但令人粹不及防的是,這時的市場上已是假貨充斥。有誰能僥倖撿漏淘到一件珍品,即刻便會在行業內傳為佳話。

    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古玩、古書畫已形成造假產業鏈,參與造假的人其專業知識甚至勝過考古、博物方面的頂尖專家,造出來的假貨即使你集攏一群頂尖專家考證都無法辨認真偽。於是,國外資本逐漸退出;有錢的收藏家也紛紛退居幕後;而真正擁有頂尖藏品的收藏家早已洗腳上岸,坐在高處品茶論道看笑話!

    恰如現在較為流行的一句話:當潮水退去才知誰在裸泳!隨著收藏黃金時代的遠去,資本大鱷逐步撤離仍在古玩書畫這灘渾水中樸騰的僅剩造假、售假人員和少量“我喜歡、我樂意”的“棒槌”。似這般亳無市場前景可言的書畫古玩市場,又焉能不呈蕭條的態勢?

    有人可能會問,剔除古玩、古書畫,為何現在畫家的作品也沒有市場呢?這不難解釋,連號稱當代大師的畫作都能呈流水線生產,而許多行貨市場上更是充滿了當代一流畫家、書畫家的贗品,其價格賤的普通百姓喜歡都能買上一批。試問,此種市場氛圍中又有幾人會傻到花上不屝的價格去購買三流、四流書畫家的作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丈母孃過渡疼愛女兒,做女婿的該不該去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