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悠悠9022
-
2 # 胡諞傳
三國裡,劉備說自己情商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你看他,從一個賣草鞋的變成坐江山的,靠的是啥?靠的就是他那無敵的情商。
在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為什麼他手底下能籠絡這麼多的文臣武將?還不是他情商高會做人!
他對兄弟講義氣、對能人講禮數……最主要的是還能信任手下。有人向他說趙雲投敵,他立馬操起手戟,扔向告狀的那人,說:“子龍不棄我走也”。這話讓手下人聽了,不奮勇殺敵怎能對得起主公的這份信任!想起了曹操的寧肯我負天下人……這差的不是一丁點。
還有就是劉備的哭,劉備的摔孩子、劉備的借荊州、劉備的喜怒不形於色……可以說,劉備能三分天下,情商有項領之功。
學著點吧!如果你個人能力不高,家庭背景不強,還想著要出人頭地做一番事業,那就好好向三國情商第一人的劉備學習!
-
3 # 小程看歷史
情商二字在我看來是指一個人的人品,然後他為人處世的一種態度,一個會為人處世的人他的人品自然也不會差,那麼這個人就是一個高情商的人。日常生活中往往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一言一行都是情商的一種體現。
四大名著中我比較喜歡看《三國演義》,所以在《三國演義》裡面我覺得孫權的情商是比較高的。細看歷史我們知道,三國時期是一個群雄割據的時代也是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在那種環境下一個人沒有一定的情商和智商是很難生存下去的,有時候一個人的情商比智商還要重要。經常說到“智商不夠情商來湊”,如果一個人不會為人處世就很難融入社會,在三國那個年代一個人如果不會為人處世可能會死的很慘,關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因為關羽這人心高氣傲,他除了劉備以外都識天下英雄為草芥,東吳孫權等人在他眼裡都是鼠輩,東吳方面為了與荊州和好,孫權想和劉備連姻,打算讓自己的兒子取關羽的女兒,結果關羽說“虎女焉能嫁權子?”這句話充滿了敵意,這也為日後東吳偷襲荊州最後斬殺關羽留下了禍根。就是關羽不能很好喝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從大局觀出發想辦法和東吳搞好關係,這才導致最後悲劇的發生。為什麼我要說孫權情商高了?在他哥哥孫策去世的時候,孫權才剛滿十八歲,當他聽到哥哥孫策遇襲的時候他沒有驚慌失措而是表現的臨危不亂,非常淡定的問了句“嚴重嗎?”經下人回覆,他才感覺事情不妙,但卻能有條不紊的指揮下人不許聲張。
可以說孫策遇刺身亡對孫權來說是猝不及防的,孫權也算是臨危受命從他大哥手裡接管了整個江東,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江東這麼一幅重擔突然落到孫權身上,從心理上來講孫權還是有點難以接受的,對一個剛剛成年的小夥子來說確實會很艱難,首先他要做的就是如何處理與這些文臣武將之間的關係,此時東吳的文臣武將都是跟著他的父親和大哥一起打江山下來的一幫老班底了,他們對孫策和孫堅的忠心是不用說的,然而到了孫權這裡很多事情就說不定了,孫權這麼一個剛入世的小子能否的得到眾臣的認可和信任,這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都能看出,往往一個朝代老一屆皇帝去世新皇帝上位,如果新皇帝年齡稍大一點,那麼他就可以獨自為政,如果年齡還小還不能獨自當政,那麼前面的皇帝就會安排幾個輔助大臣來輔佐新皇帝處理好一切事物,就是因為如此,往往有些輔佐大臣都會以輔助皇帝為理由獨霸超綱甚至權傾朝野。
孫權剛上臺同樣也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如何處理自己與各方面的一個關係,對內他和大都督周瑜的關係,和魯肅的關係;對外如何與曹操與劉備之間的一個渦旋等等這不僅僅體現了他的情商,還考驗了他的智商。
孫權在我看來是一個包容心極強的人,正是因為他的心胸寬廣才使得周瑜呂蒙等人死心塌地的為他付出。記得是赤壁大戰以後,當週瑜等人在營帳中慶賀的時候,呂蒙說了一句犯大忌的話,剛好被從外走來的孫權聽見,但孫權卻裝作沒聽見一樣,事情也就這樣過去了。如果說換做別人聽到那句犯大忌的話會怎樣了?肯定會將其嚴厲的訓斥一番,然後再打幾十軍棍,這樣一來會在人家心裡留下一個很深的陰影,就不會再有幫孫權奪取荊州這一壯舉了。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這也是一種為人處世的體現,然而這一點孫權做的非常好。所以就是因為孫權在為人處世上懂得進也懂得退才使得他們幾代人的江東基業儲存完好,也正是這樣東吳才是魏蜀吳三國裡時間最長的一個。
-
4 # 槑烎夶
恐怕連智商都沒有吧!
但是我查了一下“情商”的字面意思
情商是指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
人與人之間的情商並無明顯的先天差別,更多與後天的培養息息相關。
西遊一書,仙神人,妖魔怪太多!情商高的也不少,可他們都不是主角,
沒有更多的筆墨去顯示他們的情商,更沒有提高的機會。
這也就是說我選情商最高的這個人必須要從他身上看到處理情緒,磨鍊意志,飽受挫折後的樣子。
我之所以選猴子正是因為猴子從開篇出生到結尾成佛,經歷了太多太多事情
正是這些足夠多的機會才鍛煉出了猴子的情商!
後來雖然學藝有成但是不識好歹,沒有明白自己與玉帝與老君的實力差距被壓五百年。
本以為猴哥會有長進,結果一出手又打死六個強盜,被騙帶上緊箍咒,
顯擺袈裟被賊惦記等等,情商依然不線上。
看不到未來的人身上才有未來!主角就是主角,
好在猴子天生聰明,進步空間又大,終於在三打白骨精後逐漸認識到了情商的重要性!
隨後智商情商更是一路飆升,學會了慈悲為懷,與人為善。
不在一股蠻力的猛打猛衝了,學會了考慮大局,棒下留情。
學會了見人說人話,不在張口老倌閉嘴老頭了,
打架找幫手,降妖找主人,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人脈和資源
這不正是猴子情商隨著一路西行,不斷磨礪,不斷增長的表現嗎?
誰還會質疑猴子沒情商嗎?
-
5 # 宛如清揚
四大名著人物眾多,哪一位是你心中情商最高的人選呢?
四大名著人物那麼多,鼎鼎大名的不知凡幾,隨便拿一本出來羅列羅列,手指根本不夠用了。個人覺得吧,情商這東西,其實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如果說一位,我說說《紅樓夢》中的平兒,賈璉屋裡的,王熙鳳的陪嫁丫頭,後升級為通房丫頭的一個,人稱平姑娘,她算是《紅樓夢》裡面,論情商排名相當靠前的。
平兒是王熙鳳從王家帶來的陪嫁丫頭,父母兄弟姊妹全沒在身邊,真正靠著自己一人的本事,在賈璉和王熙鳳之間過活,在賈府成了丫頭裡面最有權勢最有人緣的一位。寶玉曾感嘆,她夾在俗賈璉和威鳳姐之間,周全妥貼,是她生存的最好寫照。她把陪嫁丫頭的尷尬,都化解得乾乾淨淨,情商之高,難得一見。
她怎麼應對賈璉呢?簡單舉個例子。
賈璉與多姑娘的事情被她發現,她抓著把柄沒報告鳳姐,賈璉高興地亂喊亂叫,平兒說:“這是我一生的把柄了。好就好,不好就抖露出這事來。”賈璉抽冷子搶了回去,平兒只咬牙說他過河拆橋,以後不會再替他撒謊了。賈璉摟著他求歡,平兒奪手跑了,急得賈璉恨恨得罵她浪裡個浪,平兒窗外笑笑:“我浪我的,誰叫你動火了?難道圖你受用一回,叫他知道了,又不待見我。”賈璉說起鳳姐的壞話巴拉巴拉,平兒道:“他醋你使得,你醋他使不得。他原行的正走的正,你行動便有個壞心,連我也不放心,別說他了。”
賈璉於色字一道上,是很有想法的,但是他人不算很壞,偶有善心爆發,所以不搶石呆子的扇,他看上了女人,他也不用強,平兒看準了這點,以自保為上。事實證明,賈璉也就是嘴上說說要讓她們怎樣怎麼樣,平兒還是安然得很。
面對鳳姐,平兒怎麼應對的呢?
大多數時候,平兒與鳳姐是一條心的,畢竟陪嫁丫頭和小姐,是捆綁在一起的,何況平兒已經做了賈璉的通房丫頭,她身上的標籤就是鳳姐的人,不和鳳姐一條心,她活不下去。所以,她幫鳳姐處理許多許多的機密。比如說整理賈璉拿回來的東西,鳳姐讓她好好看,她就說自己也是這麼想的,保不齊就多了東西出來。比如說收了賬回來,不能被賈璉知道,她就說是香菱來傳話了,比如尤二的事情,平兒就第一時間告訴了鳳姐,這些都是平兒看得清自己的處境。
鳳姐生日,發現了賈璉偷吃,物件還是相當不堪的下人的老婆,鳳姐聽得他們贊平兒,打了平兒一頓,鬧了好一場。後來,經過勸說,平兒給鳳姐磕頭賠禮,說自己惹了奶奶生氣,是自己該死。鳳姐聽了這話,更是慚愧,想起兩人平時的情景,心酸得很,落著淚,忙拉了她起來。平兒雖認錯在先,但是在鳳姐心裡,平兒的懂事無人能及,這樣的行事,鳳姐自然是把她完全當作自己人,心腹第一等。
平兒當然也有她厲害的一面,她也曾說過狠話,她性子發了,也會哭鬧,說自己原本不依,如今這樣,還不都是鳳姐給害的,鳳姐理虧,央告她。
鳳姐夫妻鬥嘴,平兒無辜受牽連,她也會說“別叫我說出好話來了。”鳳姐和賈璉感嘆這丫頭厲害,得寫個大大的服字。
平心而論,鳳姐有她狠毒的一面,但是對自己人,對她真心好的,鳳姐也是以真心相待的。所以,平兒勸她,她是肯聽的,比如大觀園裡出了賊,有了事,平兒理完後彙報,說到寶玉替人背鍋,鳳姐還想深究,平兒就勸她,不要操太多的心,得放手時須放手,沒什麼大事,樂得施恩,再說了,她們終究是大房的人,在二房其實沒必要結小人怨。鳳姐也果然沒再多問,王夫人屋裡的賊,王夫人都不計較,她們計較,可不是自討沒趣呢嘛。小廚房的事情,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家和才能萬事興。
平兒為人是很厚道的,這一點,全府上下皆知。咱們雖然清楚,她和鳳姐唱黑臉紅臉,但是平兒的本心還是很不錯的,處事也很有分寸。比如說尤二姐的事情,是她告訴鳳姐的,尤二進了園以後,明裡優待,暗裡虐待,尤其是秋桐毫無顧忌,平兒除了平時的照應外,還勸她好好養著,尤二心灰地說自己只怕要死時,平兒也不禁流著淚說:“想來都是我坑了你。我原是一片痴心,從沒瞞他的話。既聽見你在外頭,豈有不告訴他的。誰知生出這些個事來。”無論當初是有多少私心,這一番話,卻是實實在在的。
尤二的事情,她一個丫頭,又做得了什麼主呢?不是她告訴鳳姐,也會是別人告訴鳳姐,鳳姐有心要整尤二,她除了暗地裡幫一幫,又能起多大的作用呢?
終究,只能是儘儘自己的心意罷了。正如賈璉的心腹小校興兒所說,平姑娘為人很好,雖然和奶奶一氣,她倒揹著奶奶常作些個好事。小的們凡有了不是,奶奶是容不過的,只求求她去就完了。
-
6 # 讀行記
四大名著是非常經典的讀物,每本書都塑造了非常多的人物,《紅樓夢》寫了700多人,《三國演義》寫了1000多人,《水滸傳》寫了108條好漢,《西遊記》寫了師徒五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走了十萬八千里打倒和收復了無數妖魔鬼怪,每本書裡都有高情商、高智商的人,不過這次就想說一說《三國演義》中的劉備,他憑藉自己的高情商聚攏了四方豪傑,讓自己從賣草鞋的小販成為一方霸主。
第一、桃園三結義,組建打拼事業的原班人馬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人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只憑借自己的能力是很難完成的,那麼在打拼之前就需要組建個自己的團隊,就像唐僧西天取經需要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白龍馬齊心協力,晁蓋火併梁山就是用的智取生辰綱的原班人馬,所以想要有一番作為少不了組建自己的隊伍。
劉備自然知曉這個道理,於是在認識了張飛和關羽之後,因為三人志趣相投、一見如故,便結義為兄弟。三人指天盟誓,從此張飛和關羽便是劉備的鐵桿粉絲,不管別人何種誘惑、劉備身處何種境遇,都不離不棄、攜手並進。
第二、煮酒論英雄,逃過曹操設計的鴻門宴
劉備居然能夠從曹操的手裡全身而退,他的情商也極高。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掌握著大魏政權,劉備又一直打著興復漢室的旗號,那麼他必然成了曹操的眼中釘。因為劉備在外的好名聲曹操不能夠立即殺了他,便開始軟禁劉備。劉備能夠從“寧可吾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曹操手中全身而退,也足可見他的高情商。
操曰:“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誰能當之?”操以手指玄德,後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於地下。
劉備為了化解危局做出了煮酒論英雄的膽怯和胸無大志的種菜行徑讓曹操放鬆了警惕,然後劉備再乘機建議對付袁術,這明著是為了曹操著想,其實不過是劉備的一個乘機逃跑的計策。等到曹操想明白了調頭去追的時候,對於有兵又有關張的劉備又不便徹底撕破臉,也就只好放劉備一去不回了。
第三、三讓徐州,選定革命根據地
劉備這個人的情商之高在於他想要的東西不主動索取而等著別人主動給,劉備想要成事不能夠沒有根據地,可是當時大家都在混戰沒有人會願意主動給誰土地,那麼劉備也只好依附在別人手下。
劉備在陶謙手下當值,劉備做得很好竟然讓陶謙主動將徐州讓給他當家作主,劉備一連三次拒絕,直到最後一次徐州百姓親自出城相迎他才勉為其難的接受。劉備“三讓徐州”就是高情商的“收心之役”。如果他第一次就接受陶謙相讓,未免讓人覺得他到此地就是為了奪權,第二次相讓的拒絕讓人知道了劉備能力,第三次相讓樹立了劉備不乘人之危和照顧兄弟後裔的好名聲,三番功夫一下,徐州百姓主動臣服,這樣的政通人和,實在高明。從此徐州軍民一心成了劉備的革命根據地,在這裡他也開疆擴土,開闢一番天地。
第四、禮賢下士,讓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和“三顧茅廬”讓諸葛亮出山相助
劉備最高情商的表現往往都出現在用人上,有了自己穩定的班底,那麼劉備需要找到就是可以指揮行動的軍師,劉備的好名聲讓許多能人異士都心嚮往之。
其中劉備的第一位軍師徐庶就是主動報效的,他給劉備出了很多好的計策,擊敗曹將呂曠、呂翔等,鬥陣勝了曹仁,幫劉備設計取了樊城,不料曹操手下謀士程昱識破其身份,建議曹操假冒徐母筆跡致書徐庶,為了母親他不得不歸家但是因為劉備的好又不忍背棄,於是他臨走時給劉備推薦了諸葛亮,並且還允諾劉備即便他到了曹營也絕對不會為他出任何一個謀略,徐庶果然說道做到,這也印證了他“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承諾。
劉備待人以誠因此也換來了徐庶如此忠心的報效。劉備三顧茅廬也讓人明白了他禮賢下士的決心,這樣做法不僅讓諸葛亮出山相助,而且還讓天下有識之士歸心。劉備請諸葛亮下山相助是他做的最正確的一個決定,諸葛亮的足智多謀讓劉備可以成為與曹操、孫權三足鼎立的一方霸主,如果不是劉備後期執意要為關羽報仇,那麼也不至於早早就去世,蜀國的大好山河也會是另一番局面。
第五、劉備摔阿斗,籠絡大將趙雲誓死效忠
劉備的高情商有時候讓人不得不佩服,大戰有勝自然就有敗。長坂之戰是曹操、劉備兩軍的一次遭遇戰,劉備節節敗退,他雖衝出重圍,可是家小卻陷入曹軍的圍困之中。多虧了趙雲拼死刺殺,七進七出終於尋得劉備之子阿斗。
趙雲衝破曹軍圍堵,追上劉備,交還其子。劉備接過阿斗,擲之於地,慍而罵之:“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趙雲趕緊抱起阿斗,連連泣拜:“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
劉備摔阿斗也是非常高明的舉動,趙雲救了自己的兒子他不可能不論功行賞,可是劉備又不能給與趙雲太高的賞賜,於是他便反守為攻,先摔孩子減弱孩子的重要性,削減了趙雲拼死救主的功勞,而且也給自己建立了愛兵勝子的名聲。
劉備這樣做就是一舉多得,趙雲不可能不出手護住阿斗,而且劉備這樣體恤趙雲,他不可能邀功還不得不誓死效忠。劉備的高情商就是讓人吃了虧還覺得佔了便宜,這樣的心機和智謀也是難得。
第六、白帝城託孤,穩定蜀中百年江山
劉備做過最聰明的一件事,恐怕就是白帝城託孤。他被陸遜火燒連營大敗後退到白帝城,在永安宮一病不起。劉備知道自己的病難以治好,便派人日夜兼程趕到成都,請諸葛亮回來囑託後事。
諸葛亮到劉備的病榻前,劉備對諸葛亮說“我兒可輔則輔,若不可輔君當自立為王。”
劉備當著眾人這樣說表明是大公無私,可是如果諸葛亮真的取而代之那麼諸葛亮依然是謀逆大罪,別的人也可以由此攻擊他。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也只能夠對劉備表忠心,承諾永遠輔佐絕無上位之心。
而且劉備說了這話即便以後諸葛亮真的謀反他也會善待自己的兒子和家人。劉備其實早就算好了一切,不管諸葛亮如何做蜀中的百年江山都不會動搖。
如果說曹操是亂世造英雄,那麼劉備就是英雄造時勢。劉備並沒有很深厚的背景或是財富,甚至什麼過高的才能,可是他憑藉高情商讓身邊的人都為他所用、效忠於他,這就是最難的“人和”,有了民心再加上眾人相助,如何不能夠成就劉備的一番事業!劉備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讓自己獲得了最重要的成功。
回覆列表
四大名著原版書籍就看過《紅樓夢》,感覺算王熙鳳吧,確實精明能幹,八面玲瓏,放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應該是也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