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絕密卷宗

     壽光縣有個劉郎中,醫術高明,尤其精通針灸之術,方圓百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有一年,青州知府的愛妾突發重病,青州城無醫能治,便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派人大老遠來壽光請劉郎中。

      

      劉郎中的本事不是吹的,在“青州府”住了半月不到,知府愛妾的頑疾徹底根除了。為了表達感激之情,知府特意為劉郎中揮筆寫下了“天下第一針”的招牌。

      

      常言道,樹大招風,人能招妒。招牌掛出不久,劉郎中就迎來了不順心的事——壽光的同行們聯合起來,找上家門要跟他“打擂臺”,比誰的針法高超。因為,自打“天下第一針”的招牌掛出後,劉郎中門前天天排長龍,其他醫館卻門可羅雀,同行們再不撕破臉皮,八成得歇業了。這下,“天下第一針”更熱鬧了,一邊是身體不適急需診治的病人,一邊是心裡不服等待答覆的同行。哪容得猶豫,所以,劉郎中即使不樂意,也只能把二月二打擂臺的事應了下來。

      

      二月二,龍抬頭,是趕集逛廟會的日子,城裡人山人海遊人如織。郎中們打擂臺這事,起初沒幾個人注意,喜慶的日子裡也很少有人願意挨扎、當“道具”。

      

      尷尬地捱到了午飯後,幾個年長的郎中撐不住了,正嚷嚷著要散場之際,突然遠處傳來“讓一讓”的喊聲。

      

      循聲望去,幾個大漢抬來了一個醉鬼。那醉鬼也不知喝了多少酒,四仰八叉躺在門板上,氣都喘不勻了。

      

      有好戲可瞧,圍觀者猛然增多,人們期盼著郎中們亮出解酒高招。

      

      人命關天,大意不得。“病去堂”的徐郎中連忙拔出銀針,扎向了醉漢的“天柱、風池”兩穴,此二穴主中風治頭疼,對醉酒和麻痺特別管用。

      

      “回春堂”的李郎中也不簡單,他深知醉酒除了神經的原因外,還有臟腑積蓄烈酒的緣故,因而,他把銀針用在了醉鬼腹部的“天樞穴”和“中脘穴”,以便疏通腸胃,輔助消化……

      

      誰料,幾個郎中忙碌了好大一會兒,醉鬼不僅不見好轉,反而因為被針刺了穴位,吐了起來,臉上、脖子上,到處都是嘔吐物。

      

      這時,臺下突然有人喊了一句“請劉郎中取針”。至此,人們才發現,身材瘦小的劉郎中一直沒有插手的機會,急得幹跺腳呢。

      

      聽到臺下的呼喊聲,劉郎中趕緊趁機擠過去,先把不省人事的醉鬼擺成側臥姿勢,然後,取出一根銀針,刺向了“百會穴”。

      

      “百會穴”位於頭部正中,所謂天之門戶,被冠之“諸陽之會,陽脈之海”。針刺此穴,可以昇陽益氣,醒腦提神,一穴通全身。不過,因其部位特殊,用針必須慎之又慎,下針輕了,不起作用;下針重了,會導致經脈受損。此外,醉鬼又因嘔吐而身子抽動,更是難上加難,動作快了,穴位識別不清;動作慢了,銀針不折便彎。

      

      但見劉郎中手捏銀針,時急時徐,輕重有度,行內人一看便知他深曉子午搗臼之法、盡得龍虎交戰之妙。

      

      劉郎中一番捻、轉、提、插後,醉鬼終於睜開了眼睛,搖搖晃晃站起身來……

      

      目送醉鬼離開,劉郎中剛擦了一把汗,臺下又傳來一個聲音:“還請各位為小老兒診治!”

      

      人們定睛細看,說話的是一個蓬頭垢面的拄杖老人。

      

      徐郎中急忙跑下臺去,攙著老人上了臺。老人坐定後,大家方看出老人的病症——眼疾,內障。

      

      郎中們又是一擁而上,徐郎中把針用在老人眼眶下邊的“承泣穴”,李郎中將針捻入內眼角里側的“睛明穴”,梁郎中捏針插入外眼角外側的“瞳子髎”……

      

      幾個郎中折騰了一陣,老人被扎得齜牙咧嘴,不停地喊疼,褲子都差點兒被抓爛了,可眼前還是模糊不清。臺下的人們看不下去了,又有人喊道:“請劉郎中取針。”

      

      在一片叫好聲中,劉郎中緩緩走到老人跟前停了下來,把本已擦拭乾淨的銀針擲在地上,向臺下拱手道:“我認輸了,‘天下第一針’的招牌我讓給‘病去堂’的徐掌櫃。”說罷,劉郎中向內障老人深鞠一躬,起身告辭。

      

      看到這個結局,人們無不驚愕。

      

      治療醉鬼的那一場,技高一籌的明明是劉郎中啊!就算是治療眼疾“敗下陣”來,也只能說是打了個平手,怎麼就輕易放棄了呢?他唱的是哪齣戲?

      

      更令人不解的是,比賽結束當天,劉郎中離開了壽光縣。有人說,劉郎中受同行們的擠對,自知留下來無趣;有人說,打擂有規定,針不走同穴,別人總搶在前頭佔穴位,他早晚得輸;還有人說,劉郎中本來是徒有虛名,守擂不成,只能逃之夭夭……

      

      劉郎中的去處是百里之外的沂蒙山,他改行做了獸醫,天天鑽在牛羊群裡,壽光縣裡很多牛羊販子在蒙陰一帶見過他。

      

      大家為劉郎中感到惋惜,並沒有人太為他牽腸掛肚。徐郎中等也都是醫術高超,“天下第一針”的招牌掛門頭,掌櫃心裡就有底氣,病人心裡也就踏實,只要能看好病,郎中姓徐還是姓劉無所謂。

      

      一年後,正當壽光百姓把“郎中打擂臺”之事淡忘時,劉郎中回來了。

      

      那天,徐郎中正在給人治病,門外來了個瘦猴兒,抬眼一看,竟是舊日冤家劉郎中。劉郎中進屋就表明來意——他要挑戰壽光所有郎中,比賽的內容還是治療內障,規則是一局定輸贏。

      

      “籌碼呢?還是‘天下第一針’的招牌?”徐郎中訕笑道。

    劉郎中“哼”了一聲,略帶蔑視地說:“籌碼?假如你們贏了,我劉某至死再不踏入壽光半步;輸了的話,‘天下第一針’必須改成裁縫鋪……”

      

      聽了這話,別說是徐郎中,就連剛才還咧嘴喊疼的病人也笑出了聲。劉郎中分明是在給自己下套,人與牲畜大有不同,他一年沒給人扎過針,怕是連穴位都找不準了。

      

      第二天一早,徐郎中找來了那個即將失明的內障老人,再召集同行,去與劉郎中較量。

      

      臺上,徐郎中一針下去毫不含糊,穴位照舊是去年用過的“承泣穴”。扎完,他回過頭挑釁一般看了劉郎中一眼。

      

      不想,劉郎中卻大笑著搖起頭來:“針灸‘承泣穴’,可散風清熱、明目止淚,對眼睛不無裨益,但瀉火解毒解決不了根本。‘黑睛之翳’不能徹除,非良法也。”

      

      接下來是李郎中,他顧不上琢磨劉郎中的話,銀針飛舞直奔老人的“睛明穴”。

      

      劉郎中看罷,又是一陣嘆息:“用針‘睛明穴’,可化氣散淤、祛風通絡,對眼睛也有好處,但針刺此穴只能瀉熱明目,治標不治本,瞳子之外不能清明,也非良法。”

      

      之後,劉郎中又把其他人所用的穴位,諸如“四白穴”“瞳子髎”等,逐一進行了點評,大致意思是對於內障來說,上面這些穴位作用都不太大。

      

      點評完畢,在一陣唏噓聲中,劉郎中取來一盆清水,兩塊淨布,然後,端坐內障老人對面,他先用一塊布擦拭老人的眼睛周圍,再用另一塊布沾冷水敷在老人的眼睛上,一刻鐘後,劉郎中開始取針,不可思議的是,他居然取出兩根針,一根三稜針,一根金針。

      

      “莫非你要針‘睛中’?”徐郎中驚叫道。

      

      劉郎中沒有回答,他拿著三稜針緩緩紮在老人眼睛的目外角處,深約半分,圍觀的眾人,無不緊張地屏氣凝神,生怕劉郎中失手。接著,劉郎中叮囑老人一定要寧心正視,然後又捏著金針挨著三稜針小心翼翼地插入,從眼睛的上層薄皮緩慢撥向瞳仁……

      

      說白了,眼球就是一層皮包一股水,用針扎眼球不就等於捅窟窿放水嗎?搞不好,老人家就徹底瞎掉了。

      

      大家見劉郎中遲遲不肯收針,更是擔心異常。就這樣,焦急等待了約一頓飯的時間,劉郎中拔出金針,老人竟然來了句──你太瘦了。很顯然,老人已經能看見東西了。

      

      “一針之後,恍若雲開而見白日。”徐郎中雙手抱拳道,“劉掌櫃施展久已失傳的‘金針撥障’之法,令在下大開眼界。徐某甘拜下風!”

      

      這之後,徐郎中不得不依照先前的約定行事,置辦了布匹,僱了裁縫,把臨街的“天下第一針”改成了裁縫鋪。

      

      不過,徐郎中只是把針藥等物挪到了後院的客房裡。前邊裁縫鋪掩人耳目,後面針灸館照開不誤。劉郎中識破不道破,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權當沒看見。

      

      說來也巧,“天下第一針”裁縫鋪剛開張沒多久,就被一隊不知從哪兒來的兵勇給圍了。領頭的官爺把鬍子一翹,說,奉青州知府之命捉拿用針治病的郎中。

      

      聽到這裡,徐郎中趕忙把官爺請進裁縫鋪,一邊遞銀子,一邊解釋道,他的“天下第一針”是縫製衣物的針,不是治病救人的針……那個官爺聽他說完,記下了徐郎中的姓名和裁縫鋪的大致情況後,招呼手下離開了。

      

      送走了差官,徐郎中因受驚嚇而渾身溼透,他暗自慶幸,幸虧針灸鋪改成了裁縫鋪,不然,就是一場牢獄之災。

      

      躲過了這一劫,徐郎中當即找到劉郎中道謝,感謝劉郎中陰差陽錯救了自己。

      

      劉郎中笑著把徐郎中迎進屋裡,悄聲講起了知府派人來壽光捉拿針灸師的原委。

      

      這話得從道光皇帝說起。前不久,皇帝騎馬在午門外摔倒,跌傷了腿和屁股,傳來了當值“耿”姓御醫,耿御醫忙給皇帝紮了“環跳穴”,一針下去,皇帝頓覺不適,以為御醫要行刺自己,驚慌之餘,捻螞蟻一般,當場把耿御醫賜死,同時,還給太醫院下了“禁針詔”。

      

      其實,皇帝本意是不許皇宮內亂用針灸,可地方官員阿諛奉承慣了,不問青紅皂白,漸漸地把“禁針詔”給擴大了,這一擴大,青州知府害怕了,他轄區內壽光的“天下第一針”名氣太大,更要命的是,五個字的招牌還是他題寫的。如果有人想存心陷害,或者上邊追責起來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這麼說,劉掌櫃早料到了這些事?”徐郎中問道。

      

      劉郎中點點頭說,他知道了“禁針詔”的事,第一時間趕回了壽光。他找徐郎中等人比拼醫術,可不是為了面子。他設計把針灸鋪改為裁縫鋪,二“針”同字不同義,這樣不僅可以讓知府心裡踏實,不再為壽光郎中們擔心,還能保留“天下第一針”的招牌,為喜文好墨的知府留下了面子。

      

      至此,徐郎中才瞭解了劉郎中以德報怨以及識大局的氣度,他再也沒有顧忌,把心中的疑團和盤托出——

      

      那麼,劉郎中為什麼要轉做獸醫,又如何學會金針撥障之術的呢?

      

      原來,頭次比賽後,劉郎中自甘認輸,是因為他覺得愧疚。以前,他治療內障也是取那些不疼不癢的穴位,保個平安,賺個小錢。

      

      可是,比賽過程中,他目睹了老人的痛苦後,不安之感傳遍全身,有病不能治好,枉為“第一”!

      

      於是,他離開壽光直奔京城,向老師請教,老師告訴他,治療內障“睛中穴”為上,但是,“睛中穴”屬於奇穴,稍有不慎,會造成患者失明,造次不得,如要學會,必須以患有內障的牛羊反覆實驗。原來,劉郎中進山當獸醫是假,學本事是真。

      

      徐郎中聽得好奇,又一個問題脫口而出:“敢問尊師現在哪裡懸壺濟世?”

      

      這次,劉郎中沒再回答,他愣了片刻,便下了逐客令。

      

      次日,徐郎中來請教“金針撥障”時,卻發現劉郎中家除了一本手寫的針灸大全,已空無一物。翻開一看,首頁寫著一個“耿”字。

      

      徐郎中慌忙找人詢問劉郎中的去向。劉郎中的鄰居說,劉郎中把傢什器物分給街坊後,隻身去了青州…

  • 2 # 異拾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唐代詩人崔護這首膾炙人口的《題都城南莊》詩,已流傳了一千一百多年,並常常被人引用,以表達對愛慕的人不能相見的悵惘心情。激發作者的情思而寫出的這首詩,其實是有一段愛情故事。

    青年崔護考場落第,清明日獨遊長安城南,見一村莊,花木繁茂。在一小院門前,崔護叩門求飲,一女子開門,捧水相待。第二年,崔護再去南莊相訪,只見門巳上鎖,不見麗人,遂於門上題了這首詩。幾天以後,崔護再度往尋,聞屋內有哭聲,叩門求問,方知女子因思念題詩的人而鬱郁死去。崔護入門,扶而哭之,連呼“崔護在此”!女子竟然睜開了雙眼,死而復生。於是,女子的父親便將她嫁給了崔護。

    這個故事,最初見於唐代孟槳的《本事詩》。後來的《唐詩紀事》、《麗情集》、《太平廣記》和《綠窗新話》等書,也都收錄了這段佳話。北宋末期,杭州上演的官本雜劇《崔護六麼》和《崔護逍遙樂》,把這動人的故事搬上了戲曲舞臺,成為中國早期的戲劇選題之一。現在,川劇《金碗釵》中的《桃花村》一場,仍然是表現崔護題詩這段故事的優秀傳統戲。 劇中人崔護,歷史上確有其人。他也確實寫過那首題為《題都城南莊》的詩。

  • 3 # 惠然依依

    前幾年網紅鼻祖鳳姐的驚人言論和行事作風,吸引了一眾吃瓜群眾的目光。就個人角度而言,鳳姐的逆襲還是很成功的,畢竟按照她自身的條件想要透過正常的途徑來達到她現在經濟效益和在網路上的知名度還是很困難的。可是您知道嗎,在中國古代也有一位女子和鳳姐一樣語出驚人,她在四十歲還沒有嫁出去時就放出豪言,要做王后,問題的關鍵在於她不但是個大齡剩女,而且還是一個相貌奇醜的女子哦。

    鍾離春出生於戰國時期的齊國無鹽邑,(今天的山東東平)因為相貌奇醜,醜到什麼程度呢?劉向在《列女傳》中記載“極醜無雙,臼頭深目,長壯大節,仰鼻結喉,肥項少發,折腰出胸,面板若漆”,翻譯過來就是額頭像蒜臼向下凹,眼窩很深,身材上下比例失調,骨架粗壯,像男人一樣,鼻子朝天,脖子很粗,還有喉結,頭髮稀少,肚子大的像懷孕了一樣,面板像漆一樣黑,哎呀這也確實是無法想象的醜呀,所以一直到了四十歲也無人上門提親,於是就有人問她這嫁不出去可怎麼辦呀,她自信滿滿的說,尋常的人家我是不會嫁的,我是要嫁給大王做王后的,眾所周知大王選妃是要選美女進宮的,她這個長相誰會去舉薦呢,搞不好還要被殺頭的,這要是放在現在可是個超齡剩女呀,光是被父母催婚也快被逼瘋了吧。

    齊宣王執政初期,選了大量的美女歌姬充盈後宮,日日笙歌豔舞,不理朝政,朝廷上下昏暗腐敗,鍾離春雖然看起來是醜女,但她其實是一個才女,也很有膽量,明知齊宣王不聽勸諫的情況下,還敢冒死闖進宮裡向齊宣王進諫,而且一進宮就大喊大叫,大王,危險啊危險啊。齊宣王手下的臣子從來不敢這樣,齊宣王看著這個奇醜無比的女子,竟然很有興致的問她為什麼這樣說?鍾離春說,我舉目替大王觀察當今的局勢,國與國之間馬上要有戰爭了,大王不聽良臣的勸諫,反而輕信阿諛奉承之徒,每天流連在這些妃子和歌姬之間,敵人就要兵臨城下了,這樣還不危險嗎?說來也奇怪,那麼多的忠臣良將的勸諫齊宣王都沒有聽進去,偏偏信服了鍾離春,於是下定決心整頓朝綱 ,說幸虧你來告訴我了這些事情,不然死到臨頭了我都不知道呀,為了表明自己痛改前非,他散盡了宮裡的妃子,讓鍾離春做了王后,鍾離春逆襲成功了。

    鍾離春做了王后之後,秦國派使者送來了玉連環,使者說如果解不開玉連環,就要齊國割讓幾座城池給秦國,鍾離春再次發揮了她的才智,巧妙的破解了玉連環,使秦國的陰謀沒有得逞。後來兩國交戰,鍾離春親自帶兵擊潰秦軍,此戰之後秦國在鍾離春在世時再也沒有攻打過齊國,換來了幾十年的太平。

    因為鍾離春出生在無鹽邑,世人有的稱她為鍾無鹽,後來又有世人稱她為鍾無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QOO3手機自帶加速器與騰訊加速器哪個好?